2021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gě)戕害(qiāng)按捺不住(nài)亘古不变(gèn)B.愧怍(zhà)商榷(qùe) 皓首穷经(hào) 飞流急湍(tuān) C.桑梓(zǐ)摭拾(zhé)长歌当哭(dàng) 熠熠生辉(yì)D.殷红(yān) 孝悌(tì)悄无声息(qiǎo) 铩羽而归(sh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蛰居涮羊肉克尽职守原形毕露
B.发轫林荫道一如继往草菅人命
C.胡诌挖墙脚浑浑噩噩怨天尤人
D.磕拌亲和力一筹莫展真知灼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获得真正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逐步熟习
..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B.我们也曾拜倒过英国国王的宝座下,恳求
..他出面干预,制裁国会和内阁中的残暴者。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
....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D.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相互辉映,气象万千,充满活力,其奇异悠久的香料贸易历史与
这个国家的文化有着丝丝入扣
....的联系。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荔枝是亚热带果树宋徽宗时,从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B.想到今天是你十八岁生日,我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欣慰;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
C.他们要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
D.曾有人问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我的回答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这个回答基本上概括了我对待友谊的态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肖邦故园不仅成了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而
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都把造访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看成是自己一生的夙愿。
B.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遭到来自消费者、媒体及业界的猛烈抨击,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因此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C.在建设“和谐社区”活动中,小区居民们围绕以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中心,注重规划立意的整体性,尤其注重突出视觉艺术效果。
D.通过阅读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中庸”辨义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
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
对“中庸”的误解,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
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因而孔子才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孔子看来,要想达到“中庸”的境界必须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要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义”、“礼”、“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节选自2010年1月15日《人民日报》)
6.下列选项中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它要求将“中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B.“中庸”就是追求日常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做到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C.“中庸”是人们做事要“走中间路线”,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
D.“中庸”是在人伦日用中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极高境界。
7.下列不属于能使人达到“中庸”境界的条件的一项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C.破除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D.根据个人气质禀赋等去理解“仁、义、礼、孝”等伦理问题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B.对“中”和“庸”二字的望文生义,是大多数人误解、误用“中庸”的根本原因C.孔子认为“中庸”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他对达到“中庸”境界感到绝望D.黑格尔对《论语》及孔子都不够认同的原因是,《论语》缺乏概念、范畴和思辩
阅读下面的文字
雪域青稞
次旦多吉
①久在江南读书,一日独坐阳台,竟忽而想起家乡的青稞地来那苍茫的图景,连带着一些许心绪,竟一股脑儿地填满胸壑,不能得解
②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青藏高原上的青稞地,不就和北方的麦子地是一模一样的吗?不就是如此平淡吗?看上去不如南国的稻田秀丽,不如西北的胡杨壮观,我只能这样告诉你,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登上过巍峨的青藏高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看它们是如何坚强地生长
③在我老家的东面,就有一块不大的土地,每到播种季节,母亲都会找人把青稞播种到地里这块土地的土质很差,而且已经让先前的作物生长了一季,营养早已被上季的作物用光,再种青稞不是白白地浪费种子吗?有时,我会禁不住向母亲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母亲每次都是微微一笑说:“青稞可不像你想的那样,只管种下去,不论怎么着,到了明年也能收,这样咱们就可以做青稞饼,也可以做青稞酒了!”原来如此!就像母亲对我说的,青稞真像她小时候一样,养孩子和养牲口一样,只要有能吃的东西,哪怕是糟糠窝窝头,只要有能穿的衣服,哪怕是几片破布头,他们一样可以长大成人现在想起来,可不是吗,青稞不就是庄稼中的牲口吗!
④于是,渐渐地喜欢上了青稞,这种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闲暇时候,我仿佛是受到了某种诅咒似的,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漫步中,走进齐腿深的青稞田之中那些青稞刀切似的整齐,看上去异常壮观,偶尔地会有几株从整齐的队伍中冒将出来,饱满的果穗倔强地想要触摸天空也许是因为贪婪生长,所以它们才会这么突出,而我更愿意将它们看成是田中的佼佼者
⑤严冬过后,正是青稞返青、继续生长的时候,然而这个时候却是高原多风的季节强劲的北风一旦吹起,就连杨树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植物都要断条手臂下来,可是青稞呢,它们凭借根须,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土壤,在猎猎北风中集体舞蹈!我似乎正在慢慢参透这其中的玄机,飞翔并不单单那么一种,鸟儿张开翅膀,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的,叫做飞翔;然而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只有一个完全的自由者,才会拥有这种飞翔怪不得,会有那么多诗人热衷于描写青稞,这其貌不扬的青稞,真倒像极了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活脱脱的一个硬汉,活脱脱的一个精神象征⑥犹能记起初见稻子时的情景因为读书的缘故,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西藏火车一路驶向江南的土地,当我还沉浸在长江的壮观时,一抹重重的绿色映着敞开的车窗扑进来我心想,这就是稻苗吧它们整整齐齐地拥簇在一起,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如果说家乡的青稞地是一尊富有内涵的雕像,那么初见江南的稻田,真觉得它们像极了由色彩取胜的泼墨画雕像凝重,饱含着思想的力量,而泼墨画则精致,细腻,让人
想起“草长莺飞二月天”,让人想起那争抢暖树的几只早莺
⑦如今,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不论它是多么迷人,即便是每天都在看那一片片的稻田,我却总也忘却不掉西藏的青稞虽然没有那么精致、典雅,却也别有一番率性而为的美
⑧某一个暑假,我专程赶回老家,想去看看久违的青稞这个时期青稞和油菜花一样长得茂盛而碧绿回到家后,母亲先为我打点好餐饭,我心里就一直默默念叨:我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吃上青稞我一口气吃了四个热乎乎的青稞饼紧接着就独自一人跑向青稞田
当我爬上一座山头,一边啃着母亲做的青稞饼,一边放眼辽阔的青稞田时,我的情绪变得有些难以控制,仿似一下子扑进了母亲的怀里
⑨到这里,我觉得,我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不但孝顺生我养我教诲我的母亲,而且更加孝顺生我母亲养我母亲教诲我母亲的青藏高原
9.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青稞是“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4分)
10.结合文本,说说“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的含意(4分)
11.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和作用(4分)
12.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抒情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6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擢内阁学士命从大学士嵇
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擢左都御史,疏言:“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又言:“尚书公讷亲,综理吏、户两部,兼以出纳王言部中议覆事件,出一言而势在必行,殆非怀谦集益之道请加训示,俾知省改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两疏入,上谕曰:“朕思张廷玉、讷亲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大臣任大责重,固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则非大臣之度矣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转于廷玉有益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但治事或有未协,朕时加教诲,诫令毋自满足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候朕
裁定”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命勘海塘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俾水有所泄以江南坝决,命偕署尚书策楞往按合疏言河员亏帑①误工,诏夺河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职,穷治侵帑诸吏上又命清察江南河工未结诸案,统勋疏言未结款一百一十一万有奇,请定限核报又以河道总督顾琮请于祥符、荥泽诸县建坝,并浚引河,命统勋往勘统勋议择地培堤坝,引河上无来源,中经沙地,易淤垫,当罢,上从之三十八年十一月,卒是日夜漏尽,入朝,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②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帑(tǎng):古代指钱财或收藏钱财的府库②跸(bì):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加训示,俾知省改俾:使,让
B.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虞:忧虑
C.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饬:谨慎
D.命偕尚书策楞往按按:按照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则非大臣之度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刘统勋刚直、勤政的一组是
①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②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
③请加训示,俾知省改
④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
⑤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
⑥合疏言河员亏帑误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统勋受命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掌握了丰富的水利知识,为他后来出色地完成修治运河的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刘统勋敢于上书直谏,大胆提醒皇上对张廷玉和讷亲进行训示、教诲、抑制,皇上当即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
C.在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建坝一事上,刘统勋亲自前往考察,审度地势水势,建议搁置顾琮的请求,得到了皇上的批准。
17.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3分)
(2)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3分)
(3)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4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听筝
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请简要分析颔联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五、句子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__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__________________,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4)落花人独立,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晏几道《临江仙》)
__________________,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六、语言表达
20.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4分)
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与《湖光山色》基本上是在公众的视野之外,但这恰恰说明了,本届评奖并没有把作品的知名度太当回事,它所看重的还是作品的文学品质和文学价值这使得这个中国文学最高奖的颁布,第一次显得这样平静,而少了很多口舌和是非而它的另一特色,则突出表现为《暗算》的获奖这个作品的获奖显示了这个奖项巨大的包容性;同时,它也开启了一扇门窗,意味着今后会有更多的风格迥异的作品被这个奖项所接纳
21.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与画横线的句子共同构成排比句(4分)
一首好诗,给你一朵浪花,让你去想象大海的浩瀚;;22.请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恰当的传统礼貌用语(4分)
①回到老家,请务必代我向你的母亲()表示问候
②请不必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
③老先生身体很硬朗嘛!请问您多大年纪()?
④啊,稀客!难得您来我家(),请坐请坐!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知道,60分是及格,的100分比较困难,90分是一个能引以为豪的成绩。
而工作是由一个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前一个环节为基础,环环相扣,但这不是简单的百分比相加,而是相乘的结果。
正如一个数学题:5个90%相乘是59%。
工作中,如果我们不断地打折扣,那么一系列“比较好”的90%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59%,甚至更低,它会将你先前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D
【解析】略
2.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克尽职守——恪尽职守,恪:谨慎,恭敬。
尽:完善。
尽自己的努力,严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
全词解释:负责做好本职工作,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细心、耐心地守住职位或岗位。
B项,一如继往——一如既往,既,已经,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D项,磕拌——磕绊,1.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
2.形容事情遇到困难、
挫折,不称心,不顺利。
故选C。
3.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A项,“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依据“逐步熟习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可知,语意指对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熟练掌握,故“熟习”使用正确;
B项,“恳求”指恳切地请求,依据“我们也曾拜倒过英国国王的宝座下,恳求他出面干预,制裁国会和内阁中的残暴者”可知,我们曾恳切地请求英国国王制裁残暴者,故“恳求”符合语境;
C项,“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
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
依据“由于剩
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可知,这里指剩余价值的发现让相关领域的奥秘让人明白了,故“豁然开朗”使用正确;
D项,“丝丝入扣”纺织时,每条经线都要从“扣”齿间穿过。
用以比喻做得十分细致、合拍(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
依据“其奇异悠久的香料贸易历史与这个国家的文化有着丝丝入扣的联系”可知,句中是形容新加坡的香料贸易与文化的吻合,故“丝丝入扣”使用对象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A
【解析】B项中分号改为逗号,C项第一个逗号改为问号,D项将“亲疏随缘”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5.B
【解析】A项关联词语前后主语不一致,将前一个分句改为“不仅波兰人将肖邦故园当成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C项搭配不当,将“弥合”改为“推动”或“促进”,或者将“融合”改为“差异”;D项乱用介词,造成整个句子无主语,删掉“通过”
6.C
7.D
8.B
【解析】
6.(这是对“中庸”的错误理解)
7.(这只是孔子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做法而非做到“中庸”的一个条件)8.(A原文意思是“对‘中庸’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C“感到绝望”的说法太绝对,这种说法也与后文提到的孔子的具体实践相矛盾D 原文中是黑格尔认为“《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
9.“低调”是指青稞看似“平淡”却“伟大”,看似“其貌不扬”却是个“硬汉”,看似只是“率性而为”却充满了美感;(2分)“顽强”是青稞能在“土质很差”、环境恶劣、多风季节里蓬勃生长(2分)
10.青稞在劲风中左右摇摆,与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姿态相似;(2分)青稞不畏劲风,坚韧顽强、自由自在的精神与鸟儿顽强自由翱翔于天空的精神相契合(2分)
1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表现了江南稻田的与家乡的青稞地的差别,突出青稞率性、粗犷、富有内涵的美(2分)
12.不同意本文通过对故乡青稞的描写,表现的是作者对故乡西藏的依恋和热爱之情,(3分)结尾由爱青稞拓展到对母亲、对故乡的孝敬,升华了主题,并不多余,不能删除(3分)或:同意本文通过对故乡青稞地的描写,表现的是作者对故乡西藏的依恋和热爱之情,(3分)而从前面的描写中,读者已能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情,如果以“我仿似一下子扑进了母亲的怀里”一段作结,这样全文戛然而止,余味无穷(3分)
【解析】略
13.D
14.D
15.C
16.B
17.(1)大臣责任重大,原本就不能避免别人的指责听到别人指出缺点错误就高兴,这是古人崇尚的做法(3分“指摘”、“过”、“所尚”各1分)
(2)乾隆亲自参加他的丧礼,看到刘统勋家里俭省朴素的情况,替他悲伤(3分“丧”、“俭素”、“恸”各1分)
(3)荆轲追杀秦王,秦王绕着柱子逃跑,群臣都惊愕了,突然发起,出其不意,都失去了常态。
【解析】
13.(按:考察)
14.(D项都是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A项①介词,“把”;②介词,“因为”B 项①介词,“在”;②介词,“从”C项①连词,表承接,“就”;②连词,表转折,“却”)15.(①是刘统勋服从指派学习海塘工程,④是乾隆对讷亲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