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AD=BC=5,DC=7,AB=13,点P 从点A 出发以3个单位/s 的速度沿AD→DC 向终点C 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1个单位/s 的速度沿BA 向终点A 运动.当四边形PQBC 为平行四边形时,运动时间为( )
A .4s
B .3s
C .2s
D .1s
2.一次函数y=kx ﹣1的图象经过点P ,且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则点P 的坐标可以
为( ) A .(﹣5,3)
B .(1,﹣3)
C .(2,2)
D .(5,﹣1)
3.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1S 、2S 、
3S ,若12316S S S ++=,则1S 的值为( )
A .7
B .8
C .9
D .10
4.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 =DE ,BC =EF ,AC =DF ;②AB =DE ,∠B =∠E ,BC =EF ;③∠B =∠E ,BC =EF ,∠C =∠F ;④AB =DE ,AC =DF ,∠B =∠E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5.如图,在放假期间,某学校对其校内的教学楼(图中的点A ),图书馆(图中的点
B )和宿含楼(图中的点
C )进行装修,装修工人需要放置一批装修物资,使得装修物资
到点A ,点B 和点C 的距离相等,则装修物资应该放置在( )
A .AC 、BC 两边高线的交点处
B .在A
C 、BC 两边中线的交点处 C .在A ∠、B 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D .在AC 、BC 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6.如图,折叠Rt ABC ∆,使直角边AC 落在斜边AB 上,点C 落到点E 处,已知
6cm AC =,8cm BC =,则CD 的长为( )cm.
A .6
B .5
C .4
D .3
7.点P (3,﹣4)关于y 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 )
A .(﹣3,﹣4)
B .(3,4)
C .(﹣3,4)
D .(﹣4,3)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0,3),B (5,3),C (5,0),点D 在线段OA 上,将△ABD 沿着直线BD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E ,当点E 在线段OC 上时,则AD 的长是( )
A .1
B .
43
C .
53
D .2
9.下列分式中,x 取任意实数总有意义的是( )
A .21x x
+
B .22
1(2)x x -+
C .211
x
x -+ D .
2
x x + 10.点P(2,-3)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
11.已知10个数据:0,1,2,6,2,1,2,3,0,3,其中 2 出现的频数为____. 12.已知点P (m ﹣2,2m ﹣1)在第二象限,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3.计算222m
m m
+--的结果是___________ 14.Rt ABC ∆中,90ACB ∠=︒,30A ∠=︒,点D 在边AB 上,连接CD .有以下4种说
法:
①当DC DB =时,BCD ∆一定为等边三角形 ②当AD CD =时,BCD ∆一定为等边三角形
③当ACD ∆是等腰三角形时,BCD ∆一定为等边三角形 ④当BCD ∆是等腰三角形时,ACD ∆一定为等腰三角形 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
15.,4π
,227-,3.14______个.
16.一次函数32y x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______象限.
17._______.
18.点A (2,-3)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
19.在△ABC 中,已知AB =15,AC =11,则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 20.将一次函数y =2x 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问题:分解因式:3245x x +-.
解答:把1x =带入多项式3245x x +-,发现此多项式的值为0,由此确定多项式
3245x x +-中有因式()1x -,于是可设()()322
451x x x x mx n +-=-++,分别求出
m ,n 的值.再代入()()322451x x x x mx n +-=-++,就容易分解多项式3245x x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试根法”. (1)求上述式子中m ,n 的值;
(2)请你用“试根法”分解因式:3299x x x +--.
22.已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6,0、点B 的坐标为(0,8),点C 在y 轴上,作直线AC .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B ′刚好在x 轴上,连接CB '. (1)写出一点B ′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点D 在线段AC 上,连接DB 、DB '、BB ',当DB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点
D 坐标;
(3)如图②,在(2)的条件下,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原点O 运动,到达点O 时停止运动,连接PD ,过D 作DP 的垂线,交x 轴于点Q ,问点P 运动几秒时ADQ ∆是等腰三角形.
23.如图1,已知直线y=2x+2与y 轴、x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以B 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Rt △ABC .
(1)求点C 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 的关系式.
(2)如图2,直线CB 交y 轴于E ,在直线CB 上取一点D ,连接AD ,若AD=AC ,求证:BE=DE .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直线AC 交x 轴于M ,P (5
2
-
,k )是线段BC 上一点,在线段BM 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BPN 的面积等于△BCM 面积的1
4
?若存在,请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4.(模型建立)
(1)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CB ∠=,CB CA =,直线ED 经过点C ,过A 作AD ED ⊥于点D ,过B 作BE ED ⊥于点E .求证:BEC CDA ∆≅∆; (模型应用) (2)已知直线1l :4
43
y x =
+与坐标轴交于点A 、B ,将直线1l 绕点A 逆时针旋转45至直线2l ,如图2,求直线2l 的函数表达式;
(3)如图3,长方形ABCO ,O 为坐标原点,点B 的坐标为()8,6-,点A 、C 分别在坐标轴上,点P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点D 是直线26y x =-+上的动点且在第四象限.若APD ∆是以点D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
写出点D 的坐标.
25.在△ABC 中,AB 、AC 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边于点M 、N
(1)如图①,若∠BAC =110°,则∠MAN = °,若△AMN 的周长为9,则BC = (2)如图②,若∠BAC =135°,求证:BM 2+CN 2=MN 2;
(3)如图③,∠ABC 的平分线BP 和AC 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过点P 作PH 垂直BA 的延长线于点H .若AB =5,CB =12,求AH 的长
四、压轴题
26.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两点(),A a b ,(),B c d ,若点(),T x y 满足
3a c x +=
,3
b d
y +=那么称点T 是点A ,B 的融合点.例如:()1,8A -,()4,2B -,当点(),T x y 满足14
13x -+==,()8223
y +-==时,则点()1,2T 是点A ,B 的融合点.
(1)已知点()1,5A -,()7,4B ,()2,3C ,请说明其中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融合点. (2)如图,点()4,0D ,点(),25E t t +是直线l 上任意一点,点(),T x y 是点D ,E 的融合点.
①试确定y 与x 的关系式;
②在给定的坐标系xOy 中,画出①中的函数图象;
③若直线ET 交x 轴于点H .当DTH 为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E 的坐标.
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
3
4
x+m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B 、A .其中
B点坐标为(12,0),直线y=3
8
x与直线AB相交于点C.
(1)求点A的坐标.
(2)求△BOC的面积.
(3)点D为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过点D作y轴的平行线DE,DE与直线OC交于点E (点D与点E不重合).设点D的横坐标为t,线段DE长度为d.
①求d与t的函数解析式(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②当动点D在线段AC上运动时,以DE为边在DE的左侧作正方形DEPQ,若以点H
(1
2
,t)、G(1,t)为端点的线段与正方形DEPQ的边只有一个交点时,请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
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P,Q为某个矩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点P,Q的“相关矩形”.图1为点P,Q的“相关矩形”的示意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1,2).
(1)如图2,点B的坐标为(b,0).
①若b=﹣2,则点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是;
②若点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是8,则b的值为.
(2)如图3,点C在直线y=﹣1上,若点A,C的“相关矩形”是正方形,求直线AC的表达式;
(3)如图4,等边△DEF的边
DE在x轴上,顶点F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D的坐标为(1,0).点M的坐标为(m,2),若在△DEF的边上存在一点N,使得点M,N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请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29.已知在△ABC中,AB=AC,射线BM、BN在∠ABC内部,分别交线段AC于点G、H.(1)如图1,若∠ABC=60°,∠MBN=30°,作AE⊥BN于点D,分别交BC、BM于点
E、F.
①求证:∠1=∠2;
②如图2,若BF=2AF,连接CF,求证:BF⊥CF;
(2)如图3,点E为BC上一点,AE交BM于点F,连接CF,若∠BFE=∠BAC=2∠CFE,
求ABF
ACF
S
S的值.
30.在Rt ABC中,ACB=
∠90°,30
A
∠=︒,点D是AB的中点,连结CD.
(1)如图①,BC与B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请写出理由;
(2)如图②,若P是线段CB上一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连结DP,将线段DP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连结BF,请猜想BF,BP,BD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点P是线段CB延长线上一动点,按照(2)中的作法,请在图③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BF,BP,BD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CP=12-3t ,BQ=t , 根据题意得到12-3t=t , 解得:t=3,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难度不大.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判断系数k >0,则该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由函数图象与y 轴交于负半轴,则该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由此得到结论. 【详解】∵一次函数y=kx ﹣1的图象的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 ∴k >0,
A 、把点(﹣5,3)代入y=kx ﹣1得到:k=﹣
4
5
<0,不符合题意; B 、把点(1,﹣3)代入y=kx ﹣1得到:k=﹣2<0,不符合题意; C 、把点(2,2)代入y=kx ﹣1得到:k=
3
2
>0,符合题意; D 、把点(5,﹣1)代入y=kx ﹣1得到:k=0,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的性质,根据题意求得k >0是解题的关键.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及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因为是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 所以AB 2=AC 2+BC 2 所以123S S S =+ 因为12316S S S ++= 所以1S =8
【点睛】
考核知识点:勾股定理应用.熟记并理解勾股定理是关键.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 、SAS 、ASA 及AAS ,即可判定. 【详解】
①满足SSS ,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②满足SAS ,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③满足ASA ,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④的条件是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能使ABC DEF △≌△全等的条件有3组.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判定方法并注意“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
作AC ,BC 两边的垂直平分线,它们的交点为P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P A =PB =PC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要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 的长度,依据折叠的性质AE=AC ,DE=CD ,因此可得BE 的长度,在Rt △B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CD 的长度. 【详解】
解:∵在Rt ABC ∆中,6cm AC =,8cm BC =,
∴由勾股定理得,10AB cm =
==.
由折叠的性质知,AE=AC=6cm,DE=CD,∠AED=∠C=90°.
∴BE=AB-AE=10-6=4cm,
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得,
DE2+BE2=BD2
即CD2+42=(8-CD)2,
解得:CD=3cm.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理解折叠的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并能依此判断△BDE是直角三角形,并计算(或用CD表示)它的三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A
解析:A
【解析】
试题解析:∵点P(3,-4)关于y轴对称点P′,
∴P′的坐标是:(-3,-4).
故选A.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EC的长,进而可得出OE的长,在Rt△DOE中,由DE=AD及勾股定理可求出AD的长.
【详解】
解:根据各点坐标可得AB=OC=BE=5,AO=BC=3,
设AD=x,则DE=x,DO=3-x
∴=4,
∴OE=1,
在Rt△DOE中,DO2+OE2=DE2,
解得x=5
3
,
∴AD=5
3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找准直角三角形,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即可解答.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即可判断.
【详解】
A.x=0时,x2=0,A选项不符合题意;
B.x=﹣2时,分母为0,B选项不符合题意;
C.x取任意实数总有意义,C选项符号题意;
D.x=﹣2时,分母为0.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10.D
解析:D
【解析】
析:应先判断出所求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进而判断点P所在的象限.解答:解:∵点P的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负,
∴点P(2,-3)所在象限为第四象限.
故选D.
二、填空题
11.3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频数的定义得出答案.
【详解】
10个数据:0,1,2,6,2,1,2,3,0,3,其中2出现3次,所以2出现的频数为:3.
故答案为:3.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
解析:3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频数的定义得出答案.
【详解】
10个数据:0,1,2,6,2,1,2,3,0,3,其中2出现3次,
所以2出现的频数为:3.
故答案为:3.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频数,正确把握频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12.<m<2.
【解析】
【分析】
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
解:∵点P(m﹣2,2m﹣1)在第二象限,
∴,
解不等式①得,m<2,
解不等式
解析:1
2
<m<2.
【解析】
【分析】
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求解即可.【详解】
解:∵点P(m﹣2,2m﹣1)在第二象限,
∴
20
210
m
m
-<
⎧
⎨
->
⎩
①
②
,
解不等式①得,m<2,
解不等式②得,m>1
2
,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
2
<m<2,
故答案为1
2
<m<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13.-1.
【解析】
【分析】
原式变形后,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
故答案为-1.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分式加减法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找出最简公分
解析:-1.
【解析】
【分析】
原式变形后,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222m m m +--=222 1.2222
m m m m m m m ---==-=----- 故答案为-1.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分式加减法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找出最简公分母.
14.③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将不同情况下的示意图作出,逐一分析即可得解.
【详解】
如下图:
①∵,,∴,∵,∴为等边三角形
∴①正确;
②∵,,∴,∵,∴,,∴,∴为等边三角形
∴②正确;
解析:③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将不同情况下的示意图作出,逐一分析即可得解.
【详解】
如下图:
①∵90ACB ∠=︒,30A ∠=︒,∴60B ∠=︒,∵DC DB =,∴BCD ∆为等边三角形 ∴①正确;
②∵90ACB ∠=︒,30A ∠=︒,∴60B ∠=︒,∵AD CD =,∴30ACD ∠=︒,903060DCB ∠=︒-︒=︒,∴60CDB ∠=︒,∴BCD ∆为等边三角形
∴②正确;
③当DA DC =时∵90ACB ∠=︒,30A ∠=︒,ACD ∆是等腰三角形,∴30ACD ∠=︒,903060DCB ∠=︒-︒=︒,∴60CDB ∠=︒,∴BCD ∆为等边三角形;
当AC AD =时,易得BCD ∆不为等边三角形
∴③错误;
④∵90ACB ∠=︒,30A ∠=︒,∴60B ∠=︒,∵BCD ∆是等腰三角形,∴BCD ∆是等边三角形,60DCB ∠=︒∴30ACD ∠=︒,∴ACD ∆为等腰三角形;
∴④正确;
故答案为: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证明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5.2
【解析】
【分析】
初中阶段无理数包括三方面的数:①类似于π,2π这样的数,②开方开不尽的数,③无限不循环小数,据此作出判断即可.
【详解】
解: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属于无理数,所以无理数有2个.
解析:2
【解析】
【分析】
初中阶段无理数包括三方面的数:①类似于π,2π这样的数,②开方开不尽的数,③无限不循环小数,据此作出判断即可.
【详解】 解:根据无理数的定义22
,4π属于无理数,所以无理数有2个.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无理数的定义.熟记无理数的定义并理解初中阶段无理数的几种表现形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6.三
【解析】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的k、b的符号,确定函数图象的位置,即可确定其不经过的象限;
【详解】
解:在一次函数y=-3x+2中,
∵b=2>0,
∴函数图象经过y轴的正半轴,
解析:三
【解析】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的k、b的符号,确定函数图象的位置,即可确定其不经过的象限;
【详解】
解:在一次函数y=-3x+2中,
∵b=2>0,
∴函数图象经过y轴的正半轴,
k=-3<0,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不经过第三象限.
故答案为:三.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 解题时可根据解析式中的k、b的值的正负作出草图,从而很容易判断函数经过(或不经过)那一象限.
17.4
【解析】
【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去解即可.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非负数的正的平方根,即为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由此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解:原式==4.
故答案为4.
【点睛】
此题主
解析:4
【解析】
【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去解即可.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非负数的正的平方根,即为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由此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解:原式.
故答案为4.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易与平方根的概念混淆而导致错误.
18.(2,3)
【解析】
【分析】
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 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解答.
【详解】
解:点A(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
故答案为:(2,3).
【点睛
解析:(2,3)
【解析】
【分析】
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 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
【详解】
解:点A(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
故答案为:(2,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
(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 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19.2<AD<13
【解析】
【分析】
延长AD至E,使得DE=AD,连接CE,然后根据“边角边”证明△ABD和△ECD全等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CE,然后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
解析:2<AD<13
【解析】
【分析】
延长AD至E,使得DE=AD,连接CE,然后根据“边角边”证明△ABD和△ECD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CE,然后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求出AE的取值范围,从而得解.
【详解】
解:如图,延长AD至E,使得DE=AD,连接CE,
∵AD是△ABC的中线,
∴BD=CD,
在△ABD和△ECD中,
∵AD=DE,∠ADB=∠EDC,BD=CD
∴△ABD≌△ECD(SAS),
∴AB=CE,
∵AB=15,
∴CE=15,
∵AC=11,
∴在△ACE中,15-11=4,15+11=26,
∴4<AE<26,
∴2<AD<13;
故答案为:2<AD<13.
【点睛】
本题既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也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将中线AD延长得AD=DE,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解决问题.20.y=2x+1.
【解析】
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函数y=2x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
故答案为y=2x+1.
解析:y=2x+1.
【解析】
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函数y=2x 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
故答案为y=2x+1.
三、解答题
21.(1)5m =,5n =;(2)()()()133x x x ++-
【解析】
【分析】
(1)先找出一个x 的值,进而找出一个因式,再将多项式设成分解因式的形式,即可得出结论;
(2)先找出x=-1时,得出多项式的值,进而找出一个因式,再将多项式设成分解因式的形式,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把1x =带入多项式3245x x +-,发现此多项式的值为0,
∴多项式3245x x +-中有因式()1x -,
于是可设322451x
x x x mx n , 得出:3232451x x x m x n m x n ,
∴14m ,0n m
,
∴5m =,5n =, (2)把1x =-代入3299x x x +--,多项式的值为0,
∴多项式3299x x x +--中有因式()1x +,
于是可设322329911x x x x x mx n x m x n m x n ,
∴11m +=,9n m
,9n =- ∴0m =,9n =-,
∴3229133991x x x x x x x x
【点睛】
此题是分解因式,主要考查了试根法分解因式的理解和掌握,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试根法分解因式.
22.(1)(4,0)B '-,132
y x =-+(2)点D 坐标为(2,2),(3)点P 运动时间为1秒
秒或3.75秒. 【解析】
【分析】
(1)由勾股定理求出AB=10,即可求出A B '=10,从而可求出(4,0)B '-,设C (0,m ),
在直角三角形COB '中,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m 的值,从而确定点C 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C 的解析式即可;
(2)由AC 垂直平分BB '可证90BDB ∠'=°,过点D 作DE x ⊥轴于点E ,DF y ⊥轴
于点F ,证明FDB EDB ∆∆'≌可得DE=DF ,设D (a ,a )代入132
y x =-+求解即可; (3)分三种情况:①当DQ DA =时,②当AQ AD =时,③当QD QA =时,分类讨论即可得解:
【详解】
(1)(6,0),(0,8)A B ,
6,8OA OB ∴==,
90AOB ︒∠=,
222OA OB AB ∴+=,
22268AB ∴+=,
10AB ∴=,
点B ′、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
AC ∴垂直平分BB ',
,10CB CB AB AB ''∴===,
(4,0)B '∴-,
设点C 坐标为(0,)m ,则OC m =,
8CB CB m '∴==-,
在Rt COB ∆'中,COB ∠'=90°,
222OC OB CB ''∴+=,
2224(8),m m ∴+=-
3m ∴=,
∴点C 坐标为(0,3).
设直线AC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0)y kx b k =+≠,
把(6,0),(0,3)A C 代入,
得603k b b +=⎧⎨=⎩
, 解得123
k b ⎧=-⎪⎨⎪=⎩,
∴直线AC 对应的函数关系是为132
y x =-+, (2)AC 垂直平分BB ',
DB DB ='∴,
BD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90BDB ∠'=∴°
过点D 作DE x ⊥轴于点E ,DF y ⊥轴于点F .
90DFO DFB DEB '︒∴∠=∠=∠=,
360EDF DFB DEO EOF ︒∠=-∠-∠-∠,90EOF ︒∠=, 90EDF ︒∴∠=,
EDF BDB '∴∠=∠,
BDF EDB '∴∠=∠,
FDB EDB ∴∆∆'≌,
DF DE ∴=,
∴设点D 坐标为(,)a a ,
把点(,)D a a 代入132
y x =-
+, 得0.53a a =-+
2a ∴=, ∴点D 坐标为(2,2),
(3)同(2)可得PDF QDE ∠=∠ 又2,90DF DE PDF QDE ︒==∠=∠= PDF QDE ∴∆∆≌
PF QE ∴=
①当DQ DA =时,
DE x ⊥∵轴,
4QE AE ==∴
4PF QE ∴==
642BP BF PF ∴=-=-=
∴点P 运动时间为1秒.
②当AQ AD =时,
(6,0),(2,2)A D
20,AD ∴=
204AQ ∴=-,
204PF QE ∴==-
6(204)1020BP BF PF ∴=-=--=-
∴点P 运动时间为1020-秒.
③当QD QA =时,
设QE n =,则4QD QA n ==-
在Rt DEQ ∆中,90DEQ ∠=°,
222DE EQ DQ ∴+=
2222(4), 1.5n n n ∴+=-∴=
1.5PF QE ∴==
6 1.57.5BP BF PF ∴=+=+=
∴点P 运动时间为3.75秒.
综上所述,点P 运动时间为1秒或
102秒或3.75秒. 【点睛】
此题涉及的知识有: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本题第一问的关键,第三问题要注意分类讨论,不要丢解.
23.(1)C (﹣3,1),直线AC :y=
13x+2;(2)证明见解析;(3)N (﹣83,0). 【解析】
【分析】
(1)作CQ ⊥x 轴,垂足为Q ,根据条件证明△ABO ≌△BCQ ,从而求出CQ=OB=1,可得C (﹣3,1),用待定系数法可求直线AC 的解析式y=13
x+2; (2)作CH ⊥x 轴于H ,DF ⊥x 轴于F ,DG ⊥y 轴于G ,证明△BCH ≌△BDF ,
△BOE ≌△DGE ,可得BE=DE ;
(3)先求出直线BC 的解析式,从而确定点P 的坐标,假设存在点N 使直线PN 平分△BCM 的面积,然后可求出BN 的长,比较BM,BN 的大小,判断点N 是否在线段BM 上即可.
【详解】
解:(1)如图1,作CQ ⊥x 轴,垂足为Q ,
∴∠OBA+∠OAB=90°,∠OBA+∠QBC=90°,
∴∠OAB=∠QBC ,
又∵AB=BC ,∠AOB=∠Q=90°,
∴△ABO ≌△BCQ ,
∵BQ=AO=2,OQ=BQ+BO=3,CQ=OB=1,
∴C (﹣3,1),
由A (0,2),C (﹣3,1)
可知,直线AC :y=13
x+2; (2)如图2,作CH ⊥x 轴于H ,DF ⊥x 轴于F ,DG ⊥y 轴于G ,
∵AC=AD ,AB ⊥CB ,
∵BC=BD ,
∴△BCH ≌△BDF ,
∴BF=BH=2,
∴OF=OB=1,
∵DG=OB ,
∴△BOE≌△DGE,∴BE=DE;
(3)如图3,直线BC:y=﹣1
2
x﹣
1
2
,P(
5
2
-,k)是线段BC上一点,
∴P(﹣5
2,
3
4
),由y=
1
3
x+2知M(﹣6,0),
∴BM=5,则S△BCM=5
2
.
假设存在点N使直线PN平分△BCM的面积,
则1
2
BN·
31
=
42
×
5
2
,
∴BN=10
3,ON=
13
3
,
∴BN<BM,
∴点N在线段BM上,
∴N(﹣13
3
,0).
考点: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24.(1)见解析;(2)y=−7x−21;(3)D(4,−2)或(20
3
,
22
3
-).
【解析】
【分析】
(1)根据△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D⊥ED,BE⊥ED,可判定BEC CDA
∆≅∆;
(2)①过点B作BC⊥AB,交l2于C,过C作CD⊥y轴于D,根据△CBD≌△BAO,得出BD =AO=3,CD=OB=4,求得C(−4,7),最后运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3)根据△APD是以点D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当点D是直线y=−2x+6上的动点且在第四象限时,分两种情况:当点D在矩形AOCB的内部时,当点D在矩形AOCB的外部时,设D(x,−2x+6),分别根据△ADE≌△DPF,得出AE=DF,据此列出方程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1)证明:∵△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B=CA,∠ACD+∠BCE=90°,
又∵AD⊥ED,BE⊥ED,
∴∠D=∠E=90°,∠EBC+∠BCE=90°,
∴∠ACD=∠EBC,
在△ACD与△CBE中,
D E
ACD EBC
CA CB
∠∠
⎧
⎪
∠∠
⎨
⎪
⎩
=
=
=
,
∴BEC CDA
∆≅∆(AAS);
(2)①如图2,过点B作BC⊥AB,交l2于C,过C作CD⊥y轴于D,
∵∠BAC=45°,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1)可知:△CBD≌△BAO,
∴BD=AO,CD=OB,
∵直线l1:y=
4
3
x+4中,若y=0,则x=−3;若x=0,则y=4,
∴A(−3,0),B(0,4),
∴BD=AO=3,CD=OB=4,
∴OD=4+3=7,
∴C(−4,7),
设l2的解析式为y=kx+b,则
74
03
k b
k b
=-+
⎧
⎨
=-+
⎩
,
解得:
7
21
k
b
=-
⎧
⎨
=-
⎩
,
∴l2的解析式为:y=−7x−21;
(3)D(4,−2)或(
20
3
,
22
3
-).
理由:当点D是直线y=−2x+6上的动点且在第四象限时,分两种情况:
当点D在矩形AOCB的内部时,如图,过D作x轴的平行线EF,交直线OA于E,交BC于F,
设D(x,−2x+6),则OE=2x−6,AE=6−(2x−6)=12−2x,DF=EF−DE=8−x,
由(1)可得,△ADE≌△DPF,则DF=AE,即:12−2x=8−x,
解得x=4,
∴−2x+6=−2,
∴D(4,−2),
此时,PF=ED=4,CP=6=CB,符合题意;
当点D在矩形AOCB的外部时,如图,过D作x轴的平行线EF,交直线OA于E,交直线BC于F,
设D(x,−2x+6),则OE=2x−6,AE=OE−OA=2x−6−6=2x−12,DF=EF−DE=8−x,
同理可得:△ADE≌△DPF,则AE=DF,即:2x−12=8−x,
解得x=20
3
,
∴−2x+6=
22
3 -,
∴D(20
3
,
22
3
-),
此时,ED=PF=20
3
,AE=BF=
4
3
,BP=PF−BF=
16
3
<6,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D点坐标为:(4,−2)或(20
3
,
22
3
-)
【点睛】
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矩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解题时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
25.(1)40;9;(2)见详解;(3)3.5
【解析】
【分析】
(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M=BM,NA=N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M=∠B,∠NAC=∠C,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2)连接AM、AN,仿照(1)的作法得到∠MAN=90°,根据勾股定理证明结论;(3)连接AP、CP,过点P作PE⊥BC于点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P=CP,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H=PE,证明Rt△APH≌Rt△CPE得到AH=CE,证明
△BPH≌△BPE,得到BH=BE,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详解】
解:(1)∵∠BAC=110°,
∴∠B+∠C=180°﹣110°=70°,
∵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M,
∴AM=BM,
∴∠BAM=∠B,
同理:NA=NC,
∴∠NAC=∠C,
∴∠MAN=110°﹣(∠BAM+∠NAC)=40°,
∵△AMN的周长为9,
∴MA+MN+NA=9,
∴BC=MB+MN+NC=MA+MN+NA=9,
故答案为:40;9;
(2)如图②,连接AM、AN,
∵∠BAC=135°,
∴∠B+∠C=45°,
∵点M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AM=BM,
∴∠BAM=∠B,
同理AN=CN,∠CAN=∠C,
∴∠BAM+∠CAN=45°,
∴∠MAN=∠BAC﹣(∠BAM+∠CAN)=90°,
∴AM2+AN2=MN2,
∴BM2+CN2=MN2;
(3)如图③,连接AP、CP,过点P作PE⊥BC于点E,
∵BP 平分∠ABC ,PH ⊥BA ,PE ⊥BC ,
∴PH =PE ,
∵点P 在AC 的垂直平分线上,
∴AP =CP ,
在Rt △APH 和Rt △CPE 中,
PA PC PH PE
=⎧⎨=⎩, ∴Rt △APH ≌Rt △CPE (HL ),
∴AH =CE ,
在△BPH 和△BPE 中,
BHP BEP PBH PBE BP BP ∠=∠⎧⎪∠=∠⎨⎪=⎩
,
∴△BPH ≌△BPE (AAS )
∴BH =BE ,
∴BC =BE+CE =BH+CE =AB+2AH ,
∴AH =(BC ﹣AB )÷2=3.5.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四、压轴题
26.(1)点C 是点A 、B 的融合点;(2)①2-1y x =;②见详解;③点E 的坐标为:(2,9)或(8,21)
【解析】
【分析】
(1)根据融合点的定义3a c x +=,3
b d y +=,即可求解; (2)①由题意得:分别得到x 与t 、y 与t 的关系,即可求解;
②利用①的函数关系式解答;
③分∠DTH =90°、∠TDH =90°、∠HTD =90°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
【详解】
解:(1)x=
-17
2
33
a c
++
==,y=
54
3
33
b d
++
==,
故点C是点A、B的融合点;
(2)①由题意得:x=
4
33
a c t
++
=,y=
25
33
b d t
++
=,则3-4
t x
=,
则
()
23-45
2-1
3
x
y x
+
==;
②令x=0,y=-1;令y=0,x=1
2
,图象如下:
③当∠THD=90°时,
∵点E(t,2t+5),点T(t,2t−1),点D(4,0),且点T(x,y)是点D,E的融合点.
∴t=1
3
(t+4),
∴t=2,
∴点E(2,9);当∠TDH=90°时,
∵点E(t,2t+5),点T(4,7),点D(4,0),且点T(x,y)是点D,E的融合点.
∴4=1
3
(4+t)
∴t=8,
∴点E(8,21);
当∠HTD=90°时,
由于EH与x轴不平行,故∠HTD不可能为90°;
故点E的坐标为:(2,9)或(8,21).
【点睛】
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运用题,涉及到直角三角形的运用,此类新定义题目,通常按照题设顺序,逐次求解.
27.(1)点A坐标为(0,9);(2)△BOC的面积=18;(3)①当t<8时,d=﹣
9 8t+9,当t>8时,d=
9
8
t﹣9;②
1
2
≤t≤1或
76
17
≤t≤
80
17
.
【解析】
【分析】
(1)将点B坐标代入解析式可求直线AB解析式,即可求点A坐标;(2)联立方程组可求点C坐标,即可求解;
(3)由题意列出不等式组,可求解.
【详解】
解:(1)∵直线y=﹣3
4
x+m与y轴交于点B(12,0),
∴0=﹣3
4
×12+m,
∴m=9,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
4
x+9,
当x=0时,y=9,
∴点A坐标为(0,9);
(
2)由题意可得:
3
8
3
9
4
y x
y x
⎧
=
⎪⎪
⎨
⎪=+
⎪⎩
,
解得:
8
3 x
y
=
⎧
⎨
=
⎩
,
∴点C(8,3),
∴△BOC的面积=1
2
×12×3=18;
(3)①如图,
∵点D的横坐标为t,
∴点D(t,﹣3
4
t+9),点E(t,
3
8
t),
当t<8时,d=﹣3
4
t+9﹣
3
8
t=﹣
9
8
t+9,
当t>8时,d=3
8
t+
3
4
t﹣9=
9
8
t﹣9;
②∵以点H(1
2
,t)、G(1,t)为端点的线段与正方形DEPQ的边只有一个交点,
∴1
2
≤t≤1或
91
9
82
9
91
8
t t
t t
⎧
-+≤-
⎪⎪
⎨
⎪-+≥-
⎪⎩
,
∴1
2
≤t≤1或
76
17
≤t≤
80
17
.
【点睛】
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不等式组的应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28.(1)①6;②5或﹣3;(2)直线AC的表达式为:y=﹣x+3或y=x+1;(3)m的
取值范围为﹣3≤m≤﹣或2m≤3.
【解析】
【分析】
(1)①由矩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果;
②由矩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果;
(2)过点A(1,2)作直线y=﹣1的垂线,垂足为点G,则AG=3求出正方形AGCH的边长为3,分两种情况求出直线AC的表达式即可;
(3)由题意得出点M在直线y=2上,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题意得出OD=OE=1
2
DE=
1,EF=DF=DE=2,得出OF OD
①当点N在边EF上时,若点N与E重合,点M,N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则点M的坐标为(﹣3,2)或(1,2);若点N与F重合,点M,N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则
点M的坐标为(﹣2);得出m的取值范围为﹣3≤m≤﹣或2﹣
≤m≤1;
②当点N在边DF上时,若点N与D重合,点M,N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则点M 的坐标为(3,2)或(﹣1,2);若点N与F重合,点M,N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
则点M的坐标为(22);得出m的取值范围为2≤m≤3或2﹣
≤m≤1;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①∵b=﹣2,
∴点B的坐标为(﹣2,0),如图2﹣1所示:
∵点A的坐标为(1,2),
∴由矩形的性质可得:点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1+2)×2=6,
故答案为:6;
②如图2﹣2所示:
由矩形的性质可得:点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b﹣1|×2=8,
∴|b﹣1|=4,
∴b=5或b=﹣3,
故答案为:5或﹣3;
(2)过点A(1,2)作直线y=﹣1的垂线,垂足为点G,则AG=3,
∵点C在直线y=﹣1上,点A,C的“相关矩形”AGCH是正方形,
∴正方形AGCH的边长为3,
当点C在直线x=1右侧时,如图3﹣1所示:
CG=3,
则C(4,﹣1),
设直线AC的表达式为:y=kx+a,
则
2
14
k a
k a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