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感觉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器:感受器: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

副器:辅助装置

功能:感受器(接受刺激)神经冲动感觉神经→中枢→大脑皮质(产生相应的感觉)

视器:眼球角膜(无色透明)角膜和巩膜之间有巩膜静脉窦

纤维膜巩膜(白色)

眼球壁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含大量血管和色素细胞

视网膜

房水

眼球内容物晶状体眼的屈光系统或屈光装置

玻璃体

角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前1/6,无色透明,曲度较大,有屈光作用,无血管(移植纤维膜不需配型),感觉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极为敏锐。

巩膜:占纤维膜的前5/6,白色不透明,厚而坚韧,保护眼球内容物,后方有视神经穿出,并与视神经的鞘膜相延续。

巩膜与角膜相接处深面有一环形的巩膜静脉窦,是房水回流的通道。

虹膜:血管膜的最前部,呈圆盘状,中央为瞳孔。颜色与所含色素细胞多少有关,有明显种族差异。(黄色人色素较多,呈棕色)

瞳孔括约肌(环形)→副交感神经支配→缩瞳

瞳孔开大肌(放射状)→交感神经支配→扩瞳

血管膜睫状体:巩膜与角膜移行部的内侧,虹膜后外方的环形增厚部分。

后部:平坦光滑,称睫状环

前部:有许多向内突出的皱襞,称睫状窦。借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

睫状体(内有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产生房水,调节晶状体脉络膜:占眼球血管膜的后2/3,前端连于睫状体,后方有视神经通过。富有血管(营养作用)、色素细胞(暗室作用)

虹膜部

盲部睫状体部最内层: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内层:神经细胞层中层:传递神经冲动的双核细胞

视部外层:接受光刺激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日锥夜杆”

外层:色素上皮层,紧贴脉络膜。

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网膜后部集结成束,并形成圆盘状的隆起,称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之后穿过脉络膜和巩膜构成视神经。视神经盘在活体上呈淡红色,正常时边缘清楚,有视网膜中央血管出入眼球,无感光作用,故又称生理盲点。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约0.35cm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感觉最敏锐的地方。

视网膜内、外两层之间连接疏松,在病理情况下两层分离,形成视网膜脱落。

房水:睫状体产生房水→后房→瞳孔→虹膜角膜角隙→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眼球房:眼球内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空隙,被虹膜分为眼球前房和眼球后房,两房借瞳孔相通。

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间隙称虹膜角膜角,又称前房角。其前外侧壁是由小梁构成的栅状壁,栅的空隙称虹膜角膜角隙,房水经此隙渗入静脉窦,是房水回流的通道。

房水:屈光作用。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眼内压。若房水产生过多或回流受阻,可造成眼内压增高,压迫视网膜,影响视力,临床上称青光眼。

晶状体: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呈双凸透镜状,后面较前面隆凸,透明而富有弹性,无血管和神经分布。

视近物:瞳孔缩小,两眼汇聚,晶状肌收缩→晶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能力增强,物象清晰聚焦于视网膜上。

中年以后,晶状体逐渐变硬而弹性减退,睫状肌也逐渐萎缩,调节功能减低,看近

视物模糊不清,看远视物时较清晰,称“老花眼”。若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力,临

床上称之为白内障。

玻璃体:无色透明的胶状体,充满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除屈光作用外,还有支撑视网膜的作用。若支撑作用减弱,易导致视网膜剥离。

眼副器:眼睑:上、下睑缘均生有睫毛,根部有睫毛腺。此腺若发生急性炎症,称麦粒肿。

由浅入深分为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和结膜5层。睑板内有许多睑板

腺与睑缘成垂直排列,并开口于睑缘。睑板腺分泌物有润滑睑缘,防止泪液

外流的作用。若睑板腺管阻塞发生囊肿,称霰粒肿。

结膜:结膜与睑之间的薄膜,透明而富有血管,表面光滑。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结膜穹窿(睑、球结膜相移行部分,分别形成结膜上、下穹。睑闭合时,结

膜形成囊状腔隙称结膜囊,通过睑裂与外界相通。)沙眼和结膜炎(红眼病)

是常见的结膜疾病。

泪器:泪腺:眼眶的外上方,排泄小管开口于结膜上穹,分泌泪液:冲洗结膜囊内异物,维持眼球表面清洁,保持角膜湿润,抑制细菌生长。

泪道:泪点:上、下睑缘内侧端泪乳头的中央,为泪小管的开口,泪道起始

部。

泪小管:连接泪囊与泪管,分上、下小管。每一泪小管分别上、下走

行,继而近乎直角转向内,开口于泪囊。

泪囊:为一膜性囊,位于泪囊窝内,上端为盲端,在内眦上方,下端

移行于鼻泪管。

鼻泪管:续于泪囊的膜性管道,长约1.2cm。上部位于骨性鼻泪管内,

下部在鼻腔外侧壁的黏膜内,开口于下鼻道的外侧壁。

眼球外肌: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属骨骼肌。

运动眼球的肌:4直肌(上、下、内、外直肌)共同起自视神经管周围的总睫环,沿

前球壁向前行,分别止于上、下、内、外。2斜肌(上、下斜肌)

当运动眼球的某一肌肉瘫痪而引起作用力不平衡时则出现眼球偏斜,

称斜视。

运动眼睑的肌:上睑提肌:起自视神经管前上方的眶壁,在上直肌上方前行,前端以

腱膜止于上睑的皮肤和上睑板。作用:提上睑,开大睑裂。

眼的血管:眼动脉: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

眼静脉:有眼上/下静脉,收集包括眼球和眼副器的静脉血,向后经眶上裂进入颅腔注入海绵窦。(面部处理不当时,有可能经此路侵入颅内,导致海绵窦血栓

形成。)

外耳收集、传导声波

前庭蜗器(耳)中耳感受声波刺激(蜗器)

内耳感受位觉刺激(前庭器)

外耳:耳廓:头部两侧,分前外和后内两面。上方大部分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覆皮肤及少量皮下组织;下方的小部分无软骨,由结缔组织,脂肪及皮肤组成,称耳垂。为临床采血部位。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