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知识点ppt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中考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74d5390c22590103029d6a.png)
第三十一页,共62页。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
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 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
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第三十二页,共62页。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中心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第二十七页,共62页。
4.分析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 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 、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 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 体,详略得当。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第四十二页,共62页。
16、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 文)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
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 第三人称。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直接姓 名),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第九页,共62页。
记叙文知识要点
4 中心意思的归纳
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 、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
第七页,共62页。
记叙文知识要点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
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 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
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第三十二页,共62页。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中心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第二十七页,共62页。
4.分析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 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 、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 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 体,详略得当。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第四十二页,共62页。
16、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 文)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
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 第三人称。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直接姓 名),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第九页,共62页。
记叙文知识要点
4 中心意思的归纳
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 、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
第七页,共62页。
记叙文知识要点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b82fd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14.png)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精品课件)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56张ppt)
![(精品课件)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5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da813a2af90242a895e5e9.png)
1、简述文章讲了什么事?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 原因、经过和结果。 即:什么时间?什么地 点?谁?为什么?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
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 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伏笔、铺垫、留白、 泛叙、渲染、铺排、突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 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 峻辛辣等
十四、分析人物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 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 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 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学会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技巧 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
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明白文章写什么、 怎么写、为何写?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 结果。 人称:常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亲切 自然、真实可信;可不便于广泛展开事件 。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文 章叙述人称应始终一致,即使改换,也应 有必要交待。人称变换利于抒情。 线索:贯穿全部材料的脉络,使零散材料有序地 组成文章整体。
五、如何赏析课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2、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角度 3、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4、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文首、文中、文末。点明 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5、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6、表达了人物……的感情(文章主旨) 7、从蕴含的哲理,给人的启示。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共64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共6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c460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d.png)
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
记叙顺序:
插叙
由于表达方式、情节的需要, 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 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 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 着主线继续叙述。
①写出了……内容,交代了……原因; ②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③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举例:
《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 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 京上学(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 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 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贰
记叙文的分类
记叙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哲理散文
小说
特征? 区别?
线索分类: 地线
以地点的 转换为线索。
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题目就能看出文章是以 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线索分类: 时线
以时间的 推移为线索。
如: 《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1912年1 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 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 3月21日——3月29日)为线索,记叙了斯 科特和他的队员探险南极,从绝望而归 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
线索分类:
感情线
以人物思想 感情的变化
为线索。
如: 《阿长与〈山海经〉》以 “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憎恶、讨厌——敬重、 爱戴)为线索。
线索分类:
双线并行
有时一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 明线是藤野先生(见藤野先生的原因——与藤野先 生的交往——与藤野先生惜别——别后忆藤野先 生),暗线是鲁迅的爱国情感。统编教材中这样的 文章还有很多,如《一棵小桃树》明线是小桃树的 经历,暗线是“我”的经历。
中考考点复习指导 ——记叙文知识点 课件(共38张PPT)
![中考考点复习指导 ——记叙文知识点 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328c5b58fb770bf78a55fe.png)
练习二:
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
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因为丧事,一半因为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
同行。
叙述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描写
3、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抒情
4、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
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议论
4、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
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
胯下逃走了。
描写
5、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 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 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抒情
5、说明:是对事物的性质、 特点、成因、功用等特征和事 理做客观、科学的解释。
五种表达方式的区分
• 叙述重过程, • 议论重观点, • 描写重印象, • 说明重介绍, • 抒情重情感。
五种表达方式的区别
练习一:
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叙述 2、这(“狗气杀”)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 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说明
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
议论
5、我不想也没必要发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
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 课件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6265c53968011ca200914f.png)
过渡作用
第六页,共43页。
记叙文中议论(yìlùn)的形式
① 夹叙夹议(jiā xù jiā yì)
例如(lì东rú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
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
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 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 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一个有着高尚医德的白衣天使形象 就站在了我们面前,作者对她的赞美之 情也就溢于言表了。
第二十八页,共43页。
一位同学暑假(shǔ jiǎ)回农村老家探亲,
睹了兄妹换亲的封建陋俗(lòu sú),写了一篇 《探亲(tàn qīn)》的作文。在文章结尾,小作
妙用点染: 第二天清早,我上路回城了。
走时山村好静,走过童年的小树,我不 禁回首:山村雾茫茫,人们还没有从梦 中醒来呢。
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她打
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
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那时
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
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 我一
辈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
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 特有的光华。
? 毛病:———————————————————— 。
①、下面这段话 开头的括号内 加一个能准 确地领起下边记叙的 议论句。
(我不知道别家的夫妻,关系是什么样的,但 是我非常清楚爸妈之间那种平常又特别的关 爱)
每日爸爸下班,妈妈听到脚步声,总会在爸
爸掏出钥匙之前跑过去开门,然后再接过爸
爸的包,递上一杯热茶。阴雨天,妈妈刚一 换衣服,拿包要出门,爸爸就把伞递到她的
第六页,共43页。
记叙文中议论(yìlùn)的形式
① 夹叙夹议(jiā xù jiā yì)
例如(lì东rú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
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
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 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 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一个有着高尚医德的白衣天使形象 就站在了我们面前,作者对她的赞美之 情也就溢于言表了。
第二十八页,共43页。
一位同学暑假(shǔ jiǎ)回农村老家探亲,
睹了兄妹换亲的封建陋俗(lòu sú),写了一篇 《探亲(tàn qīn)》的作文。在文章结尾,小作
妙用点染: 第二天清早,我上路回城了。
走时山村好静,走过童年的小树,我不 禁回首:山村雾茫茫,人们还没有从梦 中醒来呢。
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她打
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
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那时
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
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 我一
辈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
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 特有的光华。
? 毛病:———————————————————— 。
①、下面这段话 开头的括号内 加一个能准 确地领起下边记叙的 议论句。
(我不知道别家的夫妻,关系是什么样的,但 是我非常清楚爸妈之间那种平常又特别的关 爱)
每日爸爸下班,妈妈听到脚步声,总会在爸
爸掏出钥匙之前跑过去开门,然后再接过爸
爸的包,递上一杯热茶。阴雨天,妈妈刚一 换衣服,拿包要出门,爸爸就把伞递到她的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PPT优秀课件下载(20张)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PPT优秀课件下载(20张)](https://img.taocdn.com/s3/m/463c9b01482fb4daa58d4b8d.png)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 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 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 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 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 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 度谈:A、准确;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 2、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6、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 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 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 绕……展开论述。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两个 角度: (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2)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 就可以了 。
1、议论文的三要素
• 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3、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 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 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 更深入。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 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 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 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 度谈:A、准确;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 2、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6、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 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 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 绕……展开论述。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两个 角度: (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2)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 就可以了 。
1、议论文的三要素
• 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3、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 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 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 更深入。
中考复习记叙文基本知识PPT优秀课件下载(27张)
![中考复习记叙文基本知识PPT优秀课件下载(27张)](https://img.taocdn.com/s3/m/c64d601410661ed9ad51f383.png)
答案组合:这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在 “短衣帮”面前炫耀自得的心理,他认为读 书人高人一等的自命清高的过腐思想。 。
第二类: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描写时间、地点、季 节、气候及自然景物、景象。 (2)社会环境描写:描写人物活动的场景 和周围的布局、陈设等。
第三类: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指同一时间、地点、众多 人物 所构成的画面。
(3)议论:表达自己的感受或 观点,挖掘含义,揭示本质。 (4)抒情:直接或间接地抒发 自己的喜怒哀乐等的感情。 (5)说明:记叙文中说明主要 是指对事物环境背景做介绍或 解释。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 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 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 见! 找出这段的抒情句,说说抒发了作 者的什么感情?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 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 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这是《爱处无声》的结尾,你认为这 句话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含义? 议论。那盘碟是父亲对我的“温情与 爱”的见证,我深深地理解了他的爱。 谈感受
议论与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常 常集中在开头和结尾。一般起 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用以揭示 文章的主题,表明作者的观点 态度和思想感情。
一、记叙文基本知识
1、记叙文的分类
写人: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
叙事:侧重叙事,从事中悟理
写景:侧重描写,以抒情为主
状物:以寓意言志为主
2、表达方式 (1)叙述:对人物和环境不加修饰 地交代基本情况。 (2)描写: 侧重于对形象的描摹刻画,把真 实的情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使 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记叙 他瞪着眼睛,火烧火燎地拉着我的 他非常不耐烦,直催我快点。 手说:“快点,快点,再磨蹭就来 描写 不及了。”
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考点归纳(共46张ppt)
![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考点归纳(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81f1bc9b89680203d82576.png)
• (5)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 • (6)反复:强调突出……(特点)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 • (7)设问:有问有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 (8)反问:突出强调……(特点),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 (9)对比: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特点), 以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 ③读者的感受;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激起读者阅 读的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读者的注意;引起读 者的深思;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引人遐想);
• ④与主旨的关系;揭示主旨;点明中心;突出主旨;进一步深 化中心;进一步升华主旨;
• ⑤在结构上的作用。
• 3、示例一:此句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地表 现了李想在阳光下自由快乐的形象,与上文 “忧郁和漠然”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父 母归来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
部编版
标题
• 题型: • 1、含义是什么(有哪些)? •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 • 3、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
它妙在哪里? 4、给文章拟(换)标题。 • 5、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替换?哪个 标题更好?(说明理由)
标题的含义
• 1、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 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 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 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 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 义。
•
• 散句:是指结构不同,长短不一的句子。效果:富于变 化、错落有致,表意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
•
• 3、倒装句 • • 适当地运用倒装句,可以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使语
言更富有表现力。
• 示例:放心吧,爸爸妈妈!(主谓倒装)她站在哪 儿,静静地。(状语与中心语倒装)
• (8)反问:突出强调……(特点),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 (9)对比: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特点), 以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 ③读者的感受;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激起读者阅 读的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读者的注意;引起读 者的深思;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引人遐想);
• ④与主旨的关系;揭示主旨;点明中心;突出主旨;进一步深 化中心;进一步升华主旨;
• ⑤在结构上的作用。
• 3、示例一:此句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地表 现了李想在阳光下自由快乐的形象,与上文 “忧郁和漠然”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父 母归来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
部编版
标题
• 题型: • 1、含义是什么(有哪些)? •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 • 3、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
它妙在哪里? 4、给文章拟(换)标题。 • 5、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替换?哪个 标题更好?(说明理由)
标题的含义
• 1、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 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 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 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 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 义。
•
• 散句:是指结构不同,长短不一的句子。效果:富于变 化、错落有致,表意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
•
• 3、倒装句 • • 适当地运用倒装句,可以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使语
言更富有表现力。
• 示例:放心吧,爸爸妈妈!(主谓倒装)她站在哪 儿,静静地。(状语与中心语倒装)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记叙文写作(共20张PPT)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记叙文写作(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5d4e12ba1aa8114431d9a2.png)
一棵美好的树
一粒种子
• •
那个下午,闷热极了讲台上的 俊梅老师格外温柔地在读她为女 儿小米写的一首诗。同时,又给 自己出了另外一个题目,《你是 我的小棉袄》。我心一动,笑称: “我也写一篇作文-----《你是我的 小貂皮》!”
•平常总是我在评价你的文章, 今天你们来评价一下我的这篇 作文吧!
一个树干
第二片树叶
文章巧开头,落笔妙生花! 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 破石出至宝,决高写千川。 石破天惊,涌现精华。
第三片树叶
•文章巧结尾,锦上妙添花!
大树需要修剪!
•文 •章 •不 •厌 •百 •回 •改
•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 •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 五次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修改七次 •马克思:逝世前烧掉未经修改的文稿 •福楼拜:文稿只写一行,九行空白供自 •己修改
最重要的是根!
1.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勤) 2.村村有画本,处处有诗材。(心) 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写) 5.丹青难写是精神。(思) 6.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闻) 7.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真)
写作文就是写人生!
•
• • • • •
• 叙事四个字: • 1.起:“起”是事情的开端。 • 2.承:“承”是事情的发展。 • 3.转:“转”是事情的转变。 • 4.合:“合”是事情的结果。
• 意想不到: • 意想不到:我想要一个女儿,可是是一 个儿子。 • 意想不到:我希望他漂亮,可是他又小小皱。 • 意想不到:我希望他体谅,可是他却晚上把我 踢醒。 • 意想不到:我希望他安静,可是他却总在扫荡。 • 意想不到:我以为我很讨厌他,可是我却惊喜 他的每一个成长与变化,甚至惊讶! • 意想不到:我以为他离不开我,原来是我离不 开他,感谢上天赐给我这样的小天使!
一粒种子
• •
那个下午,闷热极了讲台上的 俊梅老师格外温柔地在读她为女 儿小米写的一首诗。同时,又给 自己出了另外一个题目,《你是 我的小棉袄》。我心一动,笑称: “我也写一篇作文-----《你是我的 小貂皮》!”
•平常总是我在评价你的文章, 今天你们来评价一下我的这篇 作文吧!
一个树干
第二片树叶
文章巧开头,落笔妙生花! 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 破石出至宝,决高写千川。 石破天惊,涌现精华。
第三片树叶
•文章巧结尾,锦上妙添花!
大树需要修剪!
•文 •章 •不 •厌 •百 •回 •改
•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 •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 五次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修改七次 •马克思:逝世前烧掉未经修改的文稿 •福楼拜:文稿只写一行,九行空白供自 •己修改
最重要的是根!
1.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勤) 2.村村有画本,处处有诗材。(心) 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写) 5.丹青难写是精神。(思) 6.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闻) 7.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真)
写作文就是写人生!
•
• • • • •
• 叙事四个字: • 1.起:“起”是事情的开端。 • 2.承:“承”是事情的发展。 • 3.转:“转”是事情的转变。 • 4.合:“合”是事情的结果。
• 意想不到: • 意想不到:我想要一个女儿,可是是一 个儿子。 • 意想不到:我希望他漂亮,可是他又小小皱。 • 意想不到:我希望他体谅,可是他却晚上把我 踢醒。 • 意想不到:我希望他安静,可是他却总在扫荡。 • 意想不到:我以为我很讨厌他,可是我却惊喜 他的每一个成长与变化,甚至惊讶! • 意想不到:我以为他离不开我,原来是我离不 开他,感谢上天赐给我这样的小天使!
中考记叙文基础知识整理--(课件25张)
![中考记叙文基础知识整理--(课件25张)](https://img.taocdn.com/s3/m/49705ce24b73f242336c5fd2.png)
4归纳中心时的关注点:
• 1.看开头。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 • 2.看结尾。许多文章篇末点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 3.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记叙文中记叙、描写
部分是“画龙”,而议论、抒情部分则往往是“点 睛”。抓住“睛”有助于抓住中心。 • 4.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能传神,文 章的题目总能或隐或显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所以 要注意分析题目。 • 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你只要分析出该文是 在何种背景下写的,中心也就呼之欲出了。
说明
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 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
这头牛重约1000公斤, 毛色黑白相间。
小 试 牛 刀
1、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
还戴着大眼镜。
3、解放前,邓稼先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
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国。
4、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大约只有20米高。 5、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 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 案进行认定、补充。
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 描写大致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 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6、什么叫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 哪些种类?
• 人物描写包括:①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 ③ 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什么叫环境描,指的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 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 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 环境两个方面。
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课件课件PPT
![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课件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a5ea449e31433238689382.png)
2.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 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分析题 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 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具体、形象 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隽 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3. 分析词语、句子的作用。
a.记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交代和说明。 b.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 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按内容分,主要有外貌 描写(也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 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角度分,有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以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c.议论:是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的态度及 对问题的看法等。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d.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 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其 作用是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铺垫;与下文什么对比,突出什么的________ 的特点;
揭示了____________的中心;语言上运用________
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的)、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 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 (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 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 (议论文、 记叙文)
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些要素在文中既可以直接交代,也 可以间接交代。间接交代的要素,读 者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悟出。掌握记 叙的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 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5、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共18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31b74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0.png)
内容上:这一句(段)写了......,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蕴 含 ( 揭示) 了......的道理。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答题技巧:含义+作用
标题的含义:表层(字面义)+深层(语境义、 比喻义、象征 义、双关义等。)
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暗示)主旨。交代描写 对象、故事环境,点明线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题技巧:
文章的线索
1. 体裁和内容 ① 写人,找准中心人物。 ② 叙事,以人、事、情感或思想的发展变化等。 ③ 游记,通常以游踪为线,找准时间和地点。 ④ 抒情,以情感为线。
2.标题、反复出现的事物、反复出现的语句(抒情、议论)
记叙的顺序
标志性词语、开篇段落、关键段落
分析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答题技巧:
读XX段,请分条表述。 8.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 9. 研读文章结尾处的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
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有哪些想法,请说一说。
下课, 咱们下次见!
探究。
➢ 例题精讲
1. 作者给老师写信是因为小男孩受到了怎样“不公正”的对 待? 读①—⑤段,请简要概括。
2. 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4. 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
完整。 5.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本文层层递进的表现手法。 6. 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 B 处在文中的作用。 7. 作者以“占了命运的便宜” 为题,是为了提醒我们什么?
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 文,等等。) 末尾(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卒 章显志;等等。) 其他语段(呼应上文,形成对比,补充说明,等等。) 内容上: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或人物情 感) ,点明中心,升华主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答题技巧:含义+作用
标题的含义:表层(字面义)+深层(语境义、 比喻义、象征 义、双关义等。)
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暗示)主旨。交代描写 对象、故事环境,点明线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题技巧:
文章的线索
1. 体裁和内容 ① 写人,找准中心人物。 ② 叙事,以人、事、情感或思想的发展变化等。 ③ 游记,通常以游踪为线,找准时间和地点。 ④ 抒情,以情感为线。
2.标题、反复出现的事物、反复出现的语句(抒情、议论)
记叙的顺序
标志性词语、开篇段落、关键段落
分析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答题技巧:
读XX段,请分条表述。 8.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 9. 研读文章结尾处的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
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有哪些想法,请说一说。
下课, 咱们下次见!
探究。
➢ 例题精讲
1. 作者给老师写信是因为小男孩受到了怎样“不公正”的对 待? 读①—⑤段,请简要概括。
2. 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4. 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
完整。 5.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本文层层递进的表现手法。 6. 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 B 处在文中的作用。 7. 作者以“占了命运的便宜” 为题,是为了提醒我们什么?
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 文,等等。) 末尾(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卒 章显志;等等。) 其他语段(呼应上文,形成对比,补充说明,等等。) 内容上: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或人物情 感) ,点明中心,升华主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课件118张PPT.ppt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课件118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0ecb1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3.png)
《植树的牧羊人》中“他的那条 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
写) 别人的评价、议论来描写人物或事 不张扬”,通过对牧羊人大狗的
物。
(续表)
描写类别
特点及作用
教材示例
根据 侧面
描写 描写 作用: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 描写,从侧面表现牧羊人的
角度 (间接 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性格特点。
分类 描写)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起走小路
2. 记叙顺序
记叙顺序
特点及作用
教材示例
顺叙 倒叙
特点:按时间先后,叙述事情的发生、
发展和结果,或以空间、地点的转换顺
序进行叙述。
《散步》依次写了事情的起因、
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结局。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条
理清晰。
特点: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高潮 《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写道:
动么豪放、多么火烈
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通过
作用:①塑造人物,表现主题;② 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烘托了
渲染气氛,烘托事物;③明示、暗 安塞腰鼓的精彩。
点主题。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 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4. 记叙线索 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
线索类型
特点
教材示例
物线 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灯笼》:以“灯笼”为线索。
人线 事线 感情线
以人物动作行为变化、思想性格的 《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所见
发展、所见所闻为线索
所闻为线索。
以中心事件(或事件发展)为线索 《故乡》:以“回故乡、在故乡、离 故乡”为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雨中走来了我的母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 考生的家长的人群。在考场楼前,在那一大 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象每 一个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地在 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她打 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 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那时 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 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一 辈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 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 特有的光华。
片段2:议论句:“他的笑容充满着自豪,充 满着喜悦”“我发现原来生活就像这火鹤一 样美丽.” 形式:夹叙夹议。作用:第一句点 明了伯伯笑的内涵。第二句揭示了我对生活 的理解,点明了主 旨。
练习 :下面两段话中的议论都有毛病, 请先指出毛病,再做修改 。
段落一:雨,尽情地下着。走出考场,我看
记叙文中议论的形式 ① 夹叙夹议
例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 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 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 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 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议论:第一句。形式:先议后叙。作用:表达
对日本青年学生的愤怒之情和对本民族暗弱形势 的悲哀,引导主题。
3: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
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 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 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 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 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 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 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 知道。 答案:议论:全段。形式:从前后文的 关系看,是记叙文中间的议论段。作用: 总结上文,点明题旨,主题得以深化。
毛病: 修改:
段落二毛病: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和记
叙、描写的内容脱节,没有准确地揭 示记叙、描写所要表现的内容。修改: 啊!妈妈是多么的体贴、多么的疼爱 我呀。我真为有这样一个体贴、疼爱 我的妈妈感到幸福 。
小结:以上例子说明,在记叙文写作中
运用议论需注意①、议论要具体、贴切。 ②、议论要和记叙、描写和谐统一。
开头句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无奈之情, 引出下文;最后一句表达讽刺之情,总结上文。是的 夹叙夹议形式
记叙叙 ③夹叙夹议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 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 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 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 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 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 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 呼起来。
片段1.这个枕头刚做好的时候,我总觉得它
片段1:议论句:最后一句。形式:先叙后议。 作用:点明了枕头中所蕴涵的亲情。
片段2.回家的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川流不息. 偶然间,迎面走来一位伯伯.只见他手里抱着 一盆火鹤,脸上漾着微笑。火鹤的花朵配上 墨绿色的大叶子.让人觉得它透着一股喜庆 劲儿.而此时伯伯的脸上的笑意已经清楚明 白地把他的心情告诉了每一个人.他的笑容 充满着自豪,充满着喜悦.他小心地搬着花向 前走,还不时停下来弄弄叶子,那股小心呵护 的劲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那盆 火鹤,再看那位伯伯,我发现原来生活就像这 火鹤一样美丽.我继续向家走着,心中的甜蜜 久久不散.
练习:找出下列两段话中的议论,再 说说它运用的形式和作用。
不好,还觉得有点硬,所以就置之不用了.有 一次吃晚饭时,我问妈妈:“这个枕头里装的 是什么?”妈妈说是柏树子地儿.我又问:“怎 么才装那么一点?”妈妈有点不高兴地 说:“那么一点儿?让你爸爸走了多少路,流了 多少汗. 那么一点儿?都是为了你,为了让你 头脑清醒些,去去火.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 了你.”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这小小的枕 头,系着爸爸对我的爱,系着深深的父子情.
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不同位置及其作 用。
(1) 开头处
作用: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 (2) 结尾处 《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的议论从事件中悟出的生 活哲理 作用: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中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间两段议论承上启下 作用: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
记叙文
议论抒情作用 记叙顺序的作用
一、议论抒情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写作中的重要 性。 2.明确记叙文写作中对议论和抒情的要求。 3.能在记叙文写作中准确恰当地运用议论 和抒情
议论
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不象议论文那样 要有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它是在 叙述、描写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 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画龙点 睛的作用。
毛病:————————————————————。 修改:————————————————————。
明确:段落一毛病:结尾的议论空
洞,不具体。修改:那目光温柔、火 热,像和煦的春风,像灿烂的阳光, 蕴含着母亲对我的无限的关爱。
段落二:妈妈非常的疼我。一天,天生瘦
弱的我病倒了。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 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夜里 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水,整整 一夜,一直都在看护着我。第二天早晨, 我慢慢的睁开双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母 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显 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见我醒了,她用手 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 容。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 妈妈的经历是多么的充沛,意志有十多么 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意 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