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航天精神引领培养应用型航空航天人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航天精神引领培养应用型航空航天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向应用型转型是新时代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背景下,以航空航天行业为代表的一大批军工行业逐渐开始了快速民用化的步伐,一些具有高可靠性要求的军工技术和产品开始逐渐向民用转化。然而,从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来看,适应航空航天技术民用化需求,以应用型为培养目标的航空航天类人才还比较少见。从现有少量的研究文献分析,当前研究主要侧重于高层次航空航天人才的培养探讨。有学者分析了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通用航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到了航空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但是其侧重点主要集中于通用航空领域。从这些文献分析,立足于航空航天行业,探讨航空航天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目前还比较少见。本文聚焦航空航天行业,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转型发展为例,强调以航天精神塑造学生的航天品质,凸显航天精神在学校立德树人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对学校近年来应用型航空航天人才的培养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应用型航空航天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

航空航天产业是指与航空航天器研发、制造、维修、运营等活动直接相关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关联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航空航天产业具有科技型、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是机械、电子、通信和管理等学科的高度融合,需要具有跨学科、创新能力高的复合型人才。航空航天产品和服务离开地面,出现问题将造成难以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必须具备高可靠性。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立足广西,依托航天,以航天精神为引领,以高可靠性为主线,秉承“立足大地,面向蓝天”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链紧密对接产业链,根据航空航天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校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实

际,提出了“113”航空航天类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航空航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首先,明确“一个定位”。学校坚持“需求引领、三能融合”的应用型航空航天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职业素养、岗位能力、技能创新”三种能力融合的航空航天人才定位。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一线工程师,必须具备航空航天企业一线工程师的职业素养,拥有岗位工作要求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同时,作为本科层次的人才,与高职高专的区别在于,能够以岗位为依托,具备一定的岗位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应该能够针对企业一线岗位存在的复杂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不断进行技术技能创新。应用型航空航天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始终。

其次,遵循“一个链条”。坚持专业链紧密对接产业链,围绕产业链设置专业体系。学校以“研发设计—产品制造—市场销售—运营使用—服务保障”的航空航天产业链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四大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链。建立了航空航天类专业群,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全方位对接。与行业企业合作设立“飞行学院”“顺丰班”等,按照行业需求培养应用型航空航天人才。

最后,建设“三个层次”。坚持技能创新导向,设立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航空航天行业与普通行业不同,具有严格的行业要求和鲜明的行业特色。学校将应用型航空航天人才的培养分为“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研究创新”三个层次,逐步提升。每个层次以不同的课程内容为支撑,实现了人才培养的要求贯通课程内外,贯穿教学全过程,体现系统性和科学性,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培养应用型航空航天人才的措施

(一)以航天精神为引领,塑造学生的航天品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对中国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是激励一代代航天人不断取得突破的精神力量源泉。航天精神是我国60年航天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对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历史的生动诠释,航空航天人才首先要具备航天精神。学校在立德树人教育中,

坚持传承航天精神,更好地塑造学生的航天品质,打造了“一书一景一基地,一节一赛一讲坛”的学校航天文化。

“一书一景一基地”是指组织编写《筑梦蓝天——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杰出校友访谈录》丛书,修建与航天相关的标志性校园景观,建成了“航天文化体验基地”。校友访谈录的编写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体会杰出校友的成长过程和感悟,树立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航天文化走廊、钱学森广场等航天特色的标志性校园景观,使得学生时刻都能受到航天精神的熏陶;以运五飞机驾驶舱、客机航空舱和无人机操控模拟驾驶实验室等为代表的航天文化体验基地使得学生真正近距离体会到什么是航空航天。

“一节一赛一讲坛”则是指面向全校师生接力开展航天科技文化节,面向全国组织开展“桂航杯”航天知识竞赛,面向航天系统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学校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设立了“航天日”,并写入了学校章程。每年的12月18日,学校全体师生与国内外航天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航天日”系列活动,感受航天精神的洗礼;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每年组织“桂航杯”航天知识竞赛,大中小学生共同参与到竞赛当中,为航天精神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学校建立了“桂航大讲坛”,通过邀请航天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来校举办航天讲座,不断提升学生对航天精神的认知。

“一书一景一基地,一节一赛一讲坛”是学校航天文化进校园的“六个一”工程,已经成为学校培养学生航天精神,塑造学生航天品质的重要载体,并获得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的第一名。“航天精神铸魂、航天文化育人”已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体现。

(二)以高可靠性为根本,打造人才培养的主线。航空航天行业具有高可靠性的行业要求,需要从业人员具备高可靠性的职业品质。为此,学校形成了以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为核心,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等专业为支撑的工科类航空航天专业群。该专业群主要面向航空航天行业的产业链中上游,以培养一线技术服务工程师为定位。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侧

重于从设备总体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质量可靠性意识,注重飞行器各个系统之间的匹配性意识培养。飞行器动力工程侧重于发动机的角度,通过和桂林市航修厂合作,注重培养发动机维修方面的人才。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侧重于机械制造的角度,注重机械、电路和液压等系统维修技能的培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侧重于检测的角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测试和检测技能。通信工程专业侧重于信息传递,注重培养学生信号可靠性性保障方面的能力。

学校在非工科专业也注重学生可靠性素养的培养。学校整合优势非工科资源,形成了以重点申报建设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为核心,物流工程、商务英语(国际乘务)等专业为支撑的非工科类航空航天专业群。该专业群主要面向航空航天行业的产业链中下游,以培养一线管理服务工程师为定位。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侧重从管理的视角确保设备的高可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过程设计和控制能力。物流工程专业开设航空物流方向,通过与顺丰速运合作,引入航空业对物流业务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物流安全和标准化意识。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国际乘务方向,主要培养航空空乘和地勤人才。

学校航空航天专业群建设以高可靠性为根本,充分挖掘校内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积极开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广西航空航天学会和学校理事会的教学资源,构建了以高可靠性人才培养为主线的航空航天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三)以平台建设为手段,营造人才培养的环境。航空航天人才的培养对师资和实验设备的要求较高,前期投入大。行业的门槛较高,对学校的培养资质有特殊的要求。针对行业特点,学校党委提出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将资源投入到反映学校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专业之中,集中力量营造好航空航天人才的培养环境。学校打破校内外壁垒,搭建了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平台。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學科平台建设是航空航天人才培养的基础。为了培养航空航天特色人才,学校重点建设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航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