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心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心术测试题 2019.9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等问题
B.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C.当前和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D.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伴奏,也无法演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迎着早晨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
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
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
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
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
“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
我不禁责怪起自已来:虽说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
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
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头一望,怎么?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
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
仍旧是几杯衰草,一带疏林。
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动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眼,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
“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
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
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
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
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
“今朝腊月春意动”
,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
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已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
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
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
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
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呢;只需登上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蔼,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着--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
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而来。
不过,绝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还待继续探寻;它,正在前方等待着我。
1.第1段中说:“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才更宜于散步,沉思。
”〔1〕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境、追求?〔2〕这句话与后文有什么联系?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在哪里?”对这一问题,文章记叙了作者三次逐渐深入的认识,请概括如下: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色遥看近却无”,〔1〕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由此引出了一个什么哲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描写的作者“寻找早春”的过程是:希望-失望-惊喜-怀疑-肯
定-领悟。
B.作者由自然之春写到心灵之春,借“寻春”表达了自已独特的人生感受。
C.“草色遥看近却无”,说明了一个道理:过分的细心不易发现春天,胸襟
开阔、不拘细节反而能看到到处都有春天的影子。
D.“今朝腊月春意动”一句诗,写出了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的自然
规律。
E.文中大量引用了古诗句,这些诗句都为揭示作品的哲理含义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3,爱晚亭
[台湾]谢冰莹
萧瑟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的鸟声。
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啊!
枝头的蝉鸣,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
呢?
溪水总是这样穿过沙石,流过小草轻轻地响着,它大概是日夜不停了吧?
翩翩的碟儿已停止了它们的工作,躺在丛丛的草间去了。
惟有无数的蚊儿还在绕着树枝一去一来地乱飞。
浅蓝色的云里映出从东方刚射出来的半边新月--她好似在凝视着我,睁着眼睛紧紧地盯望我--望着在这溪水之前,绿树之下,爱晚亭旁之我--我的狂态。
我乘着风起的时候大声呼啸,有时也蓬头乱发地跳跃着。
哦哦,多么有趣哟!当我左手提着稠裙,右臂举起轻舞时,那一副天真娇憨儿惹人笑的狂态完全照在清澄的水里。
于是我对着溪水中舞着的影儿笑了,她也笑了!我笑得更厉害了,她也笑得起劲。
于是我又望着她哭,她也皱着眉开口向我哭。
我真的流起泪来了,然而她也掉了泪。
她的泪和我的泪竟一样多,一样的快慢掉在水里。
有时我跟着虾蟆跳,它跳入草里,我也跳入草里,它跳在石上蹲着,我也蹲在石的上面,可是它洞然一声跳进溪水里,我只得怅惘地痴望着它很自由地游行罢了。
更有时鸟唱歌,我也唱歌;但是我的嗓子干了,声音嘶了。
它还在很得意很快活似的唱着。
最后,我这样用了左手撑持着全身,两眼斜视着衬在蔚蓝的云里的那几片白絮似的柔云,和我微笑的淡月。
我望久了,眼帘中像有限的针刺着一般,我倦极了,倒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悠悠地睡了。
和煦地春风,婉转的鸟声,一阵阵地,一声声地竟送我入了沉睡之乡。
梦中看见了两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腊刚亡的两个表弟妹。
祖母很和蔼的微笑着抱住我亲吻,弟妹则牵着我的衣要求我讲《红毛野人的故事》,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叹了一声深长的冷气。
清醒了。
完全清醒了;睁开眼睛,满眼春色,于是我又忘掉了刚才的梦。
然而当我斜依石栏,倾听枫声,睨视流水,回忆过去一切甜蜜而幸福的生活时,不觉又是“清泪斑斑襟上垂”了。
但是,清风吹干了泪痕,散发罩住了面庞的时候,我又抬起头来望着行云和流水,青山和飞鸟微微地苦笑了一声。
唉!我愿以我这死灰.黯然.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
我愿以我这烦闷而急躁的心灵,变成和月姊那样恬淡,那样幽闲。
我愿所有的过去和未来的泪珠,都付之流水!
我愿将满腔的忧愤,诉之于春风!
我愿将凄切的悲歌,给予林间鸣鸟!
我愿以绵绵的情丝,挂之于树梢!
我愿以热烈的一棵赤心,浮之于太空!
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归乌有,化归乌有啊!
淡淡的阳光,穿过丛密的树林,穿过天顶,渐渐地往西边的角上移去,归鸦掠过我的头顶,呜呀呜呀地叫了几声。
呜蝉也嘈杂起来,流水的声音似乎也洪大了,林间的晚风也开始了它的工作,我忽而打了一个寒噤,觉得有些凉意了,站起来整理了衣裙,低头望望我坐着的青草,已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细软了。
“春风吹来,露珠润了之后,它该能恢复原状吧?”我很悲伤地叹息着说。
我提起裙子,走下亭来,一个正在锄土的农夫,忽然伸了伸腰,回转头
来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一直到我拐弯之后,他才收了视线。
(注:作者谢冰莹(1906--)湖南人,移居台湾,现在旧金山。
著名女作家。
)
1.从文章来看,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思想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当时作者思想感情的三个语句。
⑴作者当时的心态是:
⑵从文中找出三个语句:
2.文中写了作者对着溪水哭笑和跟着虾蟆跳的两个细节,它们的作用是:
⑴写“对溪照影”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
⑵写“跟着虾蟆跳”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
3.文章中加点的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⑴写法上的特点是(不超过10字):
⑵这样写的作用是(不超过20字):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看到题目便让人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看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于是就有一种对秋天傍晚景象的联想。
B这篇散文中写了许多景物,这些景物都明显的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从中可看出作者少时的纯真,年轻时的奔放和年长时的深沉。
C.本文脉络清晰,先是感情的激荡,后是理智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投身自然的强烈愿望。
D.文中的景物与作者的喜怒哀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稀软”的青草,正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被压迫生活的同情。
E.本文的风格自然朴素.热情奔放,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洒脱心境。
F.本文末尾突然写到农夫,看似闲笔,实则意蕴丰富,含蓄地提醒读者不要忘了社会,不要忘了还存在着人与人的差异和距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按时看日出的人
王开岭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
“按时看日出”,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了。
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来面对……为什么?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它--
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儿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儿,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甜香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闭合”;而日出,刚象征着一种“绽开”,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被新的热量所充满。
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净.最清澈.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渴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
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
和道路……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人的一轮撞击。
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
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个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又是怎样过的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或许只有寥寥几次吧,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早晨(可能是怎样的疲惫和不情愿啊),或偶尔登山观景之时。
而更多的人或许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我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第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已被遗弃了。
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
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
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经历了。
上班的路上,挤车的当口,迎来的已是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
即使你偶尔起大早,忽萌看日出的念头,又能怎样呢?
都市的晨曦,不知从何时起,早已变了质--
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埃,空气中老有黏黏糊糊的感觉,老有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儿,即使你捂起了耳朵,也挡不住出租车的喇叭声……没有纯洁的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庄稼地,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
所有的景色,所有的目击物,皆无水洗过的那种鲜艳与亮泽.那种蔬菜般的翠绿与寂静……你意识不到一种“新”,
感受不到婴儿苏醒时的那种清新与好奇,即使你大睁着眼,仍觉像在沉沉的昏睡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
“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生活积极的一个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受生活的理念,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让我们呼唤真正的日出,愿我们在那一刻能真正醒来。
1.“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
”结合全文,作者说的“幸运”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
2.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是笔墨集中的景物描写,这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3.作者从福楼拜的信中获得了精神启示--“按时看日出”。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按时
看日出”的理解。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用文的题目是《按时看日出》,文章重点写了人如何看日出,同时写了人经常看日出意味着什么。
写作角度独到,主题开拓深远。
B.文章文笔细腻,意境恬淡,写作中运用了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作者说早晨的
静是“那蛋壳般薄薄的静”,使听觉上无形的“静”变成了视觉上有形的“静”,从
而产生美感。
C.文章由福楼拜信中的一句话写起,接着与普通人的生活进行对比与反思。
从中昭示
人们激活生命,清洁内心世界,做一个有活力,有热量,有激情的人。
D.文章中有许多警策隽永的语句,耐人寻味。
尤其是作者在结尾处深情地呼唤大家作
一个真正醒着的人,一个精神上苏醒的人。
E.文章中多次提到了作者微妙的想象和感受。
他把上班时迎接的阳光称为“煮熟的光
线,中年的光线”,形象又不失深沉,发人深思。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熬药
吴克诚
所谓的药大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
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里,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末经晒.烘.焙或炒--九九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
所以药都身世沧桑。
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慢熬。
我喜欢这个“熬”,“煎药”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
急火出菜,文火出药--饱经沧桑之心,除了以文火轻拢慢捻,是断不能把它再打开了--且看文火在药锅下缭绕--缭绕成花的瓣,那么锅中药就是瓣中蕊了,熬着,熬着,蕊心舒开,尘封已久的沧桑便一丝一缕地倾吐出来。
越王勾践很善于用文火熬药。
越国病入膏肓,他却不慌不急,他用了二十多年的光阴,来熬一服复国之药。
伍子胥在这方面可就逊色了,他输在一个“急”字上,一急,药糊了。
急火攻心,自己当然也在劫难逃。
沧桑是苦涩的,所以药都苦。
苦药祛病。
魏征是个善献苦药的人。
唐太宗善喝苦药。
虽然有时他也会紧皱眉头,但他最终还是咽了下去。
纣王咽不下去,渐渐就百病缠身了。
病是潜伏着的阴谋,肉眼一时半会儿很难看到,它一旦现出山水,就势如破竹了。
小孩子理解不了药的苦心,所以小孩子总拒绝好心好意的药。
我甚至都拒绝走进父亲的药房--我至今仍记得那个春夜,月色正好,我溜进父亲的药房,倚着门,看他熬药。
摇曳的烛影里,父亲被药拥着,也如一味药了。
药香如蝶,满室翩跹。
父亲说:“过来啊,过来叫药熏熏。
”我可不愿让它熏,我一扭头,转身就跑,一地花影都被我踩碎了。
今夜,父亲故去整已十年。
当初那些被我踩碎的花影仍在。
春夜也在。
月也正好。
可是再也不会有人唤我熏药……
当初面对那些苦药,我真不应拔腿就跑……
从生到老,谁能离得了那些药?从生到老,谁能说清究竟咽下多少药?1.从文中看,“药”有哪些特征?
2.文中为何说“父亲”“也如一味药了”?请作简要解释。
3.第八段中写了一件“我”不愿熏药的小事,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①谈谈《熬药》的构思技巧。
②谈谈《熬药》的语言特色。
6,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
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
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
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
胡佩方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
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
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
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
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纹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
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像的最严重的罪行。
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
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像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1.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
答:
2.(1)第五段中,作者是怎样写奥斯威辛集中营景象的?(2)“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1)
(2)
3.(1)文中奥斯威辛的风有什么特点?(2)奥斯威辛的“风”有哪些含义?(6分)
答:
(1)
(2)
4.(1)为什么胡大姐她们会“拒绝”奥斯威辛,而“我”参观时也“有一种逃亡的感觉”?(2)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1)
(2)
5.自然地引出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内容;表现心情的热切;以美丽
的城市.“欧洲的独特魅力”.美好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经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马列克沉吟.胡大姐不说话为下文“拒绝”埋下伏笔。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疏浚逡巡俊秀怙恶不悛 B.拾掇啜泣辍笔气息惙然
C.滞留投掷对峙栉风沐雨 D.信笺掮客箴言草菅民命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绯红屠戮炫耀饥肠漉漉 B.福祉宣泄罹难融会贯通
C.赋与链接羸弱恃才傲物 D.急躁夙愿气馁留芳百世
9,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著名画家韩美林在美术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在社会上也为广
大观众所熟悉,堪称炙手可热。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和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多数读者
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D.恐怖分子制造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爆炸案,死伤几百人,真是耸
人听闻。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波音公司预计,未来20年内出售给印度市场的飞机销售额可达350亿美元以上,印度有望成为增速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市场。
B.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C.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
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测试题答案
1, C
2, 1.⑴表达了作者喜爱早春的素淡的心境和对清新美好事物的追求。
⑵暗示有这样的心境追求,才能真正探寻到春天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