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机理_以伊犁盆地南缘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06-12;修订日期:2004-02-16
第一作者简介:刘陶勇(1973-),男,广西博白人,地质工程师,1997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工作 X 马克西莫娃 M φ,夏同庆译.层间渗入成矿作用.核工业203研究所科技情报室,1996 Y 别列里曼.夏同庆译.水成铀矿床.核工业203研究所科技情报室,1996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机理
——以伊犁盆地南缘为例
刘陶勇
(核工业216大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 要:通过分析铀迁移、沉淀、富集的成矿特点,结合伊犁盆地南缘铀矿床中铀矿石成分研究,分析了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指出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铀主要以碳酸铀酰络合物形式迁移,在富含有机质、硫化物、硫化氢等有效还原剂的条件下,形成强烈的地化反差还原地球化学障环境,铀还原沉淀,最后富集成矿.为指导普查找矿、开展铀矿床矿石成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铀迁移;铀沉淀富集;铀成矿机理
近年来,我国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方面,已成功地在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等发现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该类型矿床埋藏浅,采用地浸开采工艺,开采成本仅有传统方法的40%左右,而且环境污染小,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铀的活化迁移
自然界中,层间氧化带发育最好的地区是具有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的沙漠、半沙漠、干旱草地等自然地貌景观地区.此种条件下,土壤及潜水中有机质含量极低,腐植层很薄或缺乏,保证了大气中氧气与露头区富含U 的岩石、成岩期形成的富U 地层中的固态U 发生作用.该环境下形成的水溶液具正的氧化还原电位值,U 强烈不饱和,U 元素不断地从固态转变成易于迁移的离子态U,形成U 的络合物,反应方程式为:
2UO 2(固)+O 2+4CO 2+2H 2O →2UO 2(CO 3)22-+2H 2O 液
据统计,在层间氧化带发育的前部,水溶液中U 含量变化很大,从0.7×10-6~3.90×10-4 g/L,在干旱地区含氧地下水中,U 含量多为n ×10-5 g/L,比潮湿地区高1~2个数量级X .层间氧化作用的发育是由于含水层中氧化剂对地层逐渐氧化的结果,氧化作用使固态U 转变成易于迁移的6价U,形成U 的络合物;在地下水中U 可以形成6价离子(U 6+)、铀酰离子(UO 22+),或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形式,如UO 2(CO 3)22-和UO 2(CO 3)34-等.
通过对伊犁盆地南缘库捷尔太矿床、扎吉斯坦矿床、乌库尔其矿床地下水样分析,结果表明(表1):
伊犁盆地南缘铀矿床层间水pH 值为6.45~8.23,水质
类型为HCO 3 SO 4、SO 4 HCO 3时,6价U 以UO 2(CO 3)2
2-络合物为主的形式随层间水迁移,其次为UO 2(CO 3)34-形式.而水中U 含量变化较大,相差2个数量级,与层间水氧化作用的强弱有关.
2 层间含水层中铀的还原沉积
根据对不同成分水的计算结果,确定了U 氧化物还原时,当pH 为 6.5~8.5时,从层间中沉积的界限:Eh max =(0.40~0.059)pH 和Eh min =(0.045~0.03)pH.要使U 6+在一定地质环境中沉淀富集,须有充足的还原剂,在地下水中形成强烈的地化反差条件,形成相反的Eh 值,使U 产生沉淀再富集Y .即U 从层间水中沉淀的充要条件是层间水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到同UO 2-UO 2.25系列氧化物平衡的Eh 值.并且发现U 的络合离子越牢固、层间水中U 含量越低,U 从溶液中沉淀所需的Eh 值越低.
但是,含U 层间水同围岩互相作用并不都能导致
表1 水质类型与铀存在形式关系
Tabel 1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type and
mode of uranium
项目 库捷尔太矿床
扎基斯坦矿床
乌库尔其矿床
pH 值 7.31~8.23 7.10~7.50 6.45~7.83
矿化度(g/L)
0.21~0.63 0.56~0.98 0.47~1.02
水质类型 HCO 3、SO 4 HCO 3 SO 4 HCO 3
HCO 3 SO 4、
SO 4 HCO 3
水铀含量
9.0~390.0 0.70~100.0 1.42~29.40 水中U 存在形式以UO 2(CO 3)22-为主,次为UO 2(CO 3)34-
刘陶勇: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机理
383
铀矿化的形成,它仅发生在含有效铀还原剂的岩石中.
这些有效还原剂有:碳化程度低的碳质物(泥煤、褐煤等)、碳屑、2价金属的硫化物等固体还原剂,水中游离态的气体(H 2S 、烃类气体)等.这些物质有些是沉积成岩期同生形成的(如碳质物、硫化物),有些是成岩期后生成的(如烃类气体).在层间水中形成U 氧化物按下列反应方程式进行:
UO 2(CO 3)n(p-p)2-2n +(2-0.5x)e+xH 2O →
UO 2+X(固)+ nCO 32-(p-p)+ 0.5xH +
p-p
在形成铀石的情况下(沉积环境具碱性),可按下列反应方程式进行:
UO 2(CO 3)2(p-p)2-+H 4SiO 4(p-p)+2e →
USiO 4(固)+ 2CO 32-(p-p)+2H 2O 液 UO 2(CO 3)3(p-p)4-+H 4SiO 4(p-p)+2e →
USiO 4(固)+ 3CO 32-(p-p)+2H 2O 液
3 铀成矿机理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最大特征是,具有独
特的地球化学分带性(图1),且各带具有不同的地化特征.在氧化带,固态U 在含氧水的作用下形成易于迁移的铀酰离子,过渡带形成强烈的地化反差条件,使水中的6价铀沉淀、富集.形成这种独特的地球化学分带的基本条件是:存在能够允许含O 含U 水溶液循环的可渗透性容矿岩石;有能够使含O 含U 水溶液中活动态铀固定下来的地球化学圈闭或地球化学障的存在.
首先,当含O 含U 水溶液经过透水性砂岩时,成岩期形成的富U 砂体被渐进的“冲浪”式淋滤与溶蚀,导致U 及其伴生元素有序地呈卷状沉淀富集.
其次,在氧化-还原界面,S 随细菌提供的某种特定“驱动力”,对含O 含U 水中的金属元素起“宏观调控”作用.室内实验表明:细菌细胞壁中的配位体对金属元素有较强的吸附富集能力.
再次,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还发现,在缺S 条件下,如果透水性砂岩中含过量的腐殖酸盐,也会使U 沉淀富集.因为腐殖酸盐一方面对氧化-还原作用起缓慢催化作用,另一方面使含O 含U 水中的金属元素有序沉淀、富集. 3.1 气液还原剂成矿机制
岩石中存在易挥发的U 气体还原剂,如呈游离态或离子态存在于层间水或围岩孔隙中的H 2、H 2S 、HS -、CH 4、CO 等.这些还原剂是地下水中U 的首要还原剂,它们是由还原硫酸盐微生物活动形成或沿断裂破碎带从深部进入反应圈的,可从下列方程式得知:
SO 42-+2C 有机+2H 2O →H 2S +2CO 2+2OH -
在含H 2S 水中,氧化-还原电位决定于S 2-=S 0+2e,并可依据下列近似方程式确定:
Eh=0.145-0.03lg(α2H++αH+×10-6.8)
层间含水层中H 是一种比H 2S 还强的还原剂,在化学平衡条件下,甚至分析上还测定不出来的痕量H(10-8~10-4 mg),就能达到U 从层间水中沉淀的Eh 值区间(图2).在层间水中,如果有H 存在,则氧化-还原电位可以用下面方程式表述:
Eh=-0.03 lg pH 2-0.06pH
在Eh-pH 图中可以看到,由层间水沉淀U 的Eh 值位于H 2S 水区上部,并略有超出,含H 2S 水和U 从层间水沉淀的Eh 值范围,部分重叠又可看作在某些情况下U 在H 2S 中明显聚集;与此同时,溶液中U 含量随H 2S 水Eh 值降低而减少,表明H 2S 对U 有强还原能力,使U 6+在氧化还原过渡带还原成U 4+,并富集成矿.在扎吉斯坦矿床发现有棉絮状沥青铀矿析出体,U 从H 2S 溶液中沉淀,H 2S 气泡是铀矿物沉积在黄铁矿
图1 层间氧化带地球化学分带性特征图
Fig.1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layer oxidization zones
1.含砾粗砂岩;
2.中粗砂岩;
3.细砂岩;
4.泥质岩;
5.层间氧化尖灭线;
6.地质界线;
7.铀矿化;
8.铀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