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的考试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育学者也一直在提倡学校应该实行素质教育,由于各种原因素质教育一直没有实施起来。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以注重学生的“三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就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基础上,应该将应试教育逐渐实施起来。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的智力多元化理论:个体之间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而应试教育只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应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1.美国重视学校与家长和学生关系
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一项“重建教育结构运动”,它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授权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发言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就是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络机构,已经成为了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新特色。在学校里确定家长听课日、家长访问日,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查阅学生作业、帮助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参与学校有关会议等。在班级里还建有“家长顾问组”,学校设立了“家长中心”以借助广大家长的学识资源、发挥家长特殊才能。学校由此还建立向家长“报告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学校计划、学校工作、学生情况等等。
(五)注重道德品质培养
学生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是学生一生的重要财富,应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和孩子的道德品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成员的社会竞争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使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也让许多孩子出现了道德偏差,其中诚信缺失成为突出的问题。不但要让学生在学校里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而且也要在家庭里开展道德教育,让学生能时刻伴着道德成长,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培养孩子形成诚信正直、有社会责任心的良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日本的基础教育改革
日本政府于年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专门讨论教育改革问题。该审议会的出现标志着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开始。第三次教育改革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变单轨制为多轨制;(2)将初、高中分立改为一贯制中学(初高中一体化),取消初中升高中的考试;(3)扩大学生择校的选择,实行了教育的自由化和市场化;(4)改革过去单一的课程安排,实现课程的多样化;(5)增加高中类型;(6)缩短学时,变六天制为五天制。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深入,文部省经多方论证,1998年再次修订了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这一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随着21世纪的到来,日本的教育改革又出现了新动向。日本文部省于2001年制定了《21世纪教育新生行动计划》,该计划的提出为日本今后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日本基础教育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注重道德品质培养;注重感性教育;注重学力的培养;注重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生存能力的培养。
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各级教育的改革也随之越来越普遍,其中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基础教育如何改革,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纵观近年国内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模式,也收到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是,其中的一些改革还处在局部与表层,教育改革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它必须适合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及发展速度和价值观念,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要。本文从国外主要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出发重点探讨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提出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二、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的启示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应该根据自己具体的实际制定具体改革措施,本文通过对国外部分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经验和一些学者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措施然后针对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的情况提出以下具体的措施:
(一)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重新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基础教育改革应该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校就成为了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从课程下手。首先,开设思维技法课,使学生正确运用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其次,开设创造技法课,通过开设此类课程,引发学生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众多的创造性设想。最后,开设创造性活动课,在这种课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创造性活动。
2.美国实施创新教育方法
美国学学校是十分注重创新教育的。因此教学上实行开放式的教学。主要有三方面:(1)班级的开放。由于学校非常注意因材施教,实行同步与异步、集体与个别教学相结合。通常班级由同龄、同程度学生组成,学习统一课程、教材,得到相对同步的发展。小学,常是一位主教授班级的多种课程与学生管理,每班法定一般不超20人,教师与学生同在一个教室办公、上课。(2)课程的开放。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以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为目标的现代化课程体系决定现代化学生素质,因此,课程体系居于教育体系的核心,学校每学年向中学生提供开设的全部课表,课表包括中学毕业总学分要求、年级学分要求、课程及编号、内容、难度等。(3)教法的开放。教师重视创设学生愉悦、自主的学习情境,鼓励课堂上学生提问、发表见解,重视师与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输,重视教学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质,重建教师队伍
教育改革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就不可能提高,随意,师资问题就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提高教师素质,重建教师队伍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从工资和奖励制度上,保证教师待遇
目前,我国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因此,在普遍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实行奖励制度,即奖励优秀的、鼓励一般的、提高较差的、解雇不称职的。还可以成立优秀教师奖励委员会,根据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质量发给奖金。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教育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张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而不是只注重书本教学。现在的学校虽然开设的课程较多,但并没有出现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相反,学生学习压力小,学习兴趣得到保护,没有厌学情绪,潜力可进一步挖掘。学校和教师根据地方特点及学生兴趣来安排形式多样有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手工课、音乐、美术艺术等在学校课程中也备受重视,主要是通过动手实践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同时在此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适应社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虽然也有一些实践课程或活动,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考试分数为标尺衡量教育质量的优劣,从而形成了重智育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的状况。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埋头苦读,把升入重点高中和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目标。这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在未来发展上表现为后劲不足。因此,要注重基础教育改革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上下功夫
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就要从根本上抓起。首先,从提高师范生的质量抓起,向教师队伍输送新的有生力量。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提高师范生的入学要求和严格发放教师资格证书,要延长师范生的实习期,规定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有一次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由学校进行不间断的检查与指导。其次,加强教师的职前培训,提高教师的从业能力。随之科技的进步,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步,有些教师习惯用过去的教学方法处理新教材,有些教师对信教材理解不够,所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格外重要。地方可以建立教师培训中心,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学校或者学区可以开展讲座,聘请一些教育专家或是教授来对教师进行指导。
一、国际基础教育的改革趋势
(一)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美国8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首先从抓课程结构的调整入手。改革后的中学课程加强了必修课程,减少了选修课程,在保证一定的必修课的前提下,又给学生留有选课的余地和自由!这一措施对改革美国中等教育长期以来在课程设置和选课自由化的不良倾向上起到了很好的扭转作用,对保证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计入21世纪之后对基础教育改革非常重视,主要有;
(三)芬兰的基础来自百度文库育改革
芬兰经过几十年深入持久的改革,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的教育制度,其基础教育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综观20世纪90年代的教育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以终身教育为原则的教育发展观。80年代以来芬兰继续教育委员会发表了进一步发展教育的报告,主张全面发展终身学习,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2)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的课程观。1994年,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重组,强调课程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信心及自我管理能力。(3)全面严格的教育评估制度在芬兰,学生从综合学校毕业后,不经过考试就可以直接进入高中或是职业学校继续学习;另外,国家教育部门将教育权下放给地方教育当局,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教育目标独立地制定课程和教学方法。(4)基础教育国际化,重视外国语言学习。芬兰是一个双语国家,历来重视语言的学习,除了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外,还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和另一门国语。
目前我国的考试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育学者也一直在提倡学校应该实行素质教育,由于各种原因素质教育一直没有实施起来。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以注重学生的“三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就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基础上,应该将应试教育逐渐实施起来。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的智力多元化理论:个体之间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而应试教育只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应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1.美国重视学校与家长和学生关系
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一项“重建教育结构运动”,它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授权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发言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就是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络机构,已经成为了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新特色。在学校里确定家长听课日、家长访问日,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查阅学生作业、帮助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参与学校有关会议等。在班级里还建有“家长顾问组”,学校设立了“家长中心”以借助广大家长的学识资源、发挥家长特殊才能。学校由此还建立向家长“报告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学校计划、学校工作、学生情况等等。
(五)注重道德品质培养
学生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是学生一生的重要财富,应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和孩子的道德品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成员的社会竞争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使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也让许多孩子出现了道德偏差,其中诚信缺失成为突出的问题。不但要让学生在学校里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而且也要在家庭里开展道德教育,让学生能时刻伴着道德成长,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培养孩子形成诚信正直、有社会责任心的良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日本的基础教育改革
日本政府于年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专门讨论教育改革问题。该审议会的出现标志着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开始。第三次教育改革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变单轨制为多轨制;(2)将初、高中分立改为一贯制中学(初高中一体化),取消初中升高中的考试;(3)扩大学生择校的选择,实行了教育的自由化和市场化;(4)改革过去单一的课程安排,实现课程的多样化;(5)增加高中类型;(6)缩短学时,变六天制为五天制。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深入,文部省经多方论证,1998年再次修订了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这一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随着21世纪的到来,日本的教育改革又出现了新动向。日本文部省于2001年制定了《21世纪教育新生行动计划》,该计划的提出为日本今后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日本基础教育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注重道德品质培养;注重感性教育;注重学力的培养;注重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生存能力的培养。
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各级教育的改革也随之越来越普遍,其中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基础教育如何改革,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纵观近年国内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模式,也收到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是,其中的一些改革还处在局部与表层,教育改革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它必须适合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及发展速度和价值观念,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要。本文从国外主要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出发重点探讨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提出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二、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的启示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应该根据自己具体的实际制定具体改革措施,本文通过对国外部分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经验和一些学者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措施然后针对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的情况提出以下具体的措施:
(一)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重新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基础教育改革应该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校就成为了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从课程下手。首先,开设思维技法课,使学生正确运用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其次,开设创造技法课,通过开设此类课程,引发学生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众多的创造性设想。最后,开设创造性活动课,在这种课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创造性活动。
2.美国实施创新教育方法
美国学学校是十分注重创新教育的。因此教学上实行开放式的教学。主要有三方面:(1)班级的开放。由于学校非常注意因材施教,实行同步与异步、集体与个别教学相结合。通常班级由同龄、同程度学生组成,学习统一课程、教材,得到相对同步的发展。小学,常是一位主教授班级的多种课程与学生管理,每班法定一般不超20人,教师与学生同在一个教室办公、上课。(2)课程的开放。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以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为目标的现代化课程体系决定现代化学生素质,因此,课程体系居于教育体系的核心,学校每学年向中学生提供开设的全部课表,课表包括中学毕业总学分要求、年级学分要求、课程及编号、内容、难度等。(3)教法的开放。教师重视创设学生愉悦、自主的学习情境,鼓励课堂上学生提问、发表见解,重视师与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输,重视教学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质,重建教师队伍
教育改革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就不可能提高,随意,师资问题就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提高教师素质,重建教师队伍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从工资和奖励制度上,保证教师待遇
目前,我国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因此,在普遍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实行奖励制度,即奖励优秀的、鼓励一般的、提高较差的、解雇不称职的。还可以成立优秀教师奖励委员会,根据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质量发给奖金。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教育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张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而不是只注重书本教学。现在的学校虽然开设的课程较多,但并没有出现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相反,学生学习压力小,学习兴趣得到保护,没有厌学情绪,潜力可进一步挖掘。学校和教师根据地方特点及学生兴趣来安排形式多样有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手工课、音乐、美术艺术等在学校课程中也备受重视,主要是通过动手实践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同时在此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适应社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虽然也有一些实践课程或活动,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考试分数为标尺衡量教育质量的优劣,从而形成了重智育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的状况。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埋头苦读,把升入重点高中和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目标。这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在未来发展上表现为后劲不足。因此,要注重基础教育改革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上下功夫
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就要从根本上抓起。首先,从提高师范生的质量抓起,向教师队伍输送新的有生力量。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提高师范生的入学要求和严格发放教师资格证书,要延长师范生的实习期,规定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有一次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由学校进行不间断的检查与指导。其次,加强教师的职前培训,提高教师的从业能力。随之科技的进步,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步,有些教师习惯用过去的教学方法处理新教材,有些教师对信教材理解不够,所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格外重要。地方可以建立教师培训中心,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学校或者学区可以开展讲座,聘请一些教育专家或是教授来对教师进行指导。
一、国际基础教育的改革趋势
(一)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美国8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首先从抓课程结构的调整入手。改革后的中学课程加强了必修课程,减少了选修课程,在保证一定的必修课的前提下,又给学生留有选课的余地和自由!这一措施对改革美国中等教育长期以来在课程设置和选课自由化的不良倾向上起到了很好的扭转作用,对保证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计入21世纪之后对基础教育改革非常重视,主要有;
(三)芬兰的基础来自百度文库育改革
芬兰经过几十年深入持久的改革,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的教育制度,其基础教育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综观20世纪90年代的教育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以终身教育为原则的教育发展观。80年代以来芬兰继续教育委员会发表了进一步发展教育的报告,主张全面发展终身学习,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2)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的课程观。1994年,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重组,强调课程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信心及自我管理能力。(3)全面严格的教育评估制度在芬兰,学生从综合学校毕业后,不经过考试就可以直接进入高中或是职业学校继续学习;另外,国家教育部门将教育权下放给地方教育当局,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教育目标独立地制定课程和教学方法。(4)基础教育国际化,重视外国语言学习。芬兰是一个双语国家,历来重视语言的学习,除了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外,还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和另一门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