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数学家高斯教案

了解数学家高斯教案
了解数学家高斯教案

了解数学家高斯教案

【篇一:聪明的小高斯教学设计】

《聪明的小高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高斯的算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其对于文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从小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高斯的算法,思考他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三、教学难点:弄明白他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高斯吗,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成功地发现了计算行星轨道的方法。故事,今天我们学习描写高斯小时

候的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聪明的小高斯》。齐读课题。(二)齐读课题,解题质疑

请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检查识字情况:(出示课件)开火车认读。

2、指指读课文,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小高斯是

个什么样的孩子?(聪明)

(三)品词析句,感悟理解

1、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能表现小高斯聪明的

句子,并抓住重点词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2、生读文画句。

3、汇报交流

(1)(出示课件)刚刚几分钟,当其他孩子还在忙于计算时,小

高斯就站了起来,大声说:“老师,我算出来了,是5050!”

师:这句话怎么能看出他聪明呢?

生:仅用几分钟,计算的速度快,说明他聪明。

生:其他孩子还在忙与计算,他就算出来了。对比中感受到他的

聪明。

指导朗读:抓住动词“站”“大声说”及5050的!进行指导。

生自由读,指读,比赛读。

(2)(出示课件)老师非常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花费一个多小时才算出的答案,8岁的高斯只用几分钟就能算出来。

师:老师为什么非常惊讶?

生:他一个多小时才算出的答案,8岁的高斯只用几分钟就能算

出来。

生:几分钟和一个多小时多么强烈的对比呀!老师当然惊讶了。师:不仅时间的对比,年龄也在对比,一个成年人和一个8岁的

孩子。这又一次说明高斯的聪明。

指导朗读。

(3)师:除了意外,老师还有疑问。

生齐读“请问你是如何计算的?”

(4)(出示课件)小高斯回答说:“我不是按照1、2、3、的次序

一个一个往上加的。老师您看,一头一尾两个数的和都是一样的:1加100是101,2加99是101,3加98是101……把一前一后的两个数

相加,一共有50个101,101乘以50,就得5050。”

指读,自由读。

3分钟体验其他孩子的做法感悟:此种方法费时费力又容易出错。师:小高斯怎么算的?

生读句子。

齐读,分组读。

师:感受到高斯的算法好在哪里了?

生:小高斯的算法简便,快捷。

生:小高斯的算法准确。

师:你怎么知道小高斯的算法准确呢?

生:老师算完了!

师:你真聪明!同学们,小高斯用自己的想法算出了这道题,多

了不起,如果小高斯就在你的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

学生汇报

总结:的确,这么难的题,一个8岁的孩子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

里算出来了,真令人敬佩。

师:小高斯的与众不同,是天生的吗?

学生汇报

总结:是啊,小高斯在日常生活中就养成了爱动脑,善观察,爱

总结的好习惯。

(5)你们所说的正是老师所想,齐读7自然段。(出示课件)

抓住“不住”“连连”理解句子,老师什么心情?

生:老师特别高兴。

师:是啊,能有这样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哪个老师会不高兴呢!

师:小高斯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可他却如此优秀。咱班多数同

学也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所以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勤奋好学,也一定

会成功、成才!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如果我们平时

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也会有惊人的成果。也许你就是第二个、第三

个小高斯,说不定比他还出色!

(四)总结提高,拓展应用

师:谈谈你的收获吧!

生汇报

师总结:要想取得好成绩,将来有所成就就要爱动脑,善发现。(五)自选作业:

1、以《写给小高斯的话》为题写一篇日记。

2、许多科学家从小就刻苦学习,搜集他们的故事。

3、举出一个你生活或学习中,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例子。《聪明的小高斯》一课,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板块以“走

进科学”为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讲述了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运用简便方法巧做从1加到100的数学题,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

帮助,最终成为了著名的数学家的故事。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

的特点,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读中感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

话时的语气神情,内心的情感变化,进而体会小高斯爱动脑、善思

的良好品质。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与文中的小高斯年龄相

仿,同龄人之间的榜样效应更大。所以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他们

不自觉地与小高斯进行比较,从小高斯身上学到遇到事情要开动脑筋,变换角度判断思考,就可能找到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方

的掌握会受益终身,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深入学文。朗读、指名读、默读、分角色读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上课开始,我在语文课上先是用跟课文相关的一道数学题激发了学

生们的兴趣,使学生们有兴趣的自己去解决和发现这道题到底是怎

样被算出来的一个学习过程。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让学

生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去读课文,在此学习过程中,针对本节课的教

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重在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读通、读顺、读

懂课文,在阅读实践中实现感知——感悟——积累——运用的整合,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受到语言的训练和思想的启迪,并且加入想象

表演,调动了孩子们的想象、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在学习语文知

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在这一堂语文课中,我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语文的理念:

1、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来充分的研读课文,分析课文,感悟课文,让学生在读中领会文章所要告诉给学生的道理。

2、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有益的评价,同时锻炼了他们能正确的看待

别人的良好的思想,体现在:指名读课文后,让学生评价这些同学

读的情况;文章学习后,评价小高斯。

3、在课文重点、难点的学习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让学生更多的占

据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攻

破教学的重难点的学习和感悟,与此同时更加鼓励学生能主动积极

地去完成课堂上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充分的交流,更加深刻的领悟

课文的主旨,能够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理解。

5、更多的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之上,更多

【篇二:数学名家教案】

第一讲毕达哥拉斯(2课时)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感悟数学家的人格魅力

b.了解数学家对世界数学界作出的杰出贡献

2、过程与方法

a.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b. 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b.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c、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毕达哥拉斯的主要数学成就

难点:毕达哥拉斯数学成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分小组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毕达哥拉斯的生平以及他在数学领域的主要贡献

2. 毕达哥拉斯的生平简介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572 bc?—497 bc?)古希腊数学家。无论是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是描写内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最早悟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的,是生活在2500年前的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出生在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小岛),自幼聪明好学,曾在名师门下学习几何学、自然科学和哲学。以后因为向往东方的智慧,经过万水千山来到巴比伦、印度和埃及,吸收了阿拉伯文明和印度文明甚至中国文明的丰富营养,大约在

公元前530年又返回萨摩斯岛。后来又迁居意大利南部的克罗通,创建了自己的学派,一边从事教育,一边从事数学研究。

泰勒斯(thales)在哲学上有个对立面,这个人就是首先提出物质运动应该符合数学规律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60年~公元前480年)。

3. 毕达哥拉斯的主要数学成就(详见讲义)

(1)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

(2)数论

(3)整数的变化

(4)几何的其他贡献

4. 毕达哥拉斯的生平小传

四.课后作业

毕达哥拉斯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二讲欧几里德(2课时)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欧几里德的故事,感悟数学家的人格魅力

b.了解数学家对世界数学界作出的杰出贡献

2、过程与方法

a.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b. 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b.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c、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欧几里德的主要数学成就

难点:欧几里德数学成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分小组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欧几里德的生平以及他在数学领域的主要贡献

2. 欧几里德的生平简介

欧几里德(euclid of alexandria),生活在亚历山大城的欧几里得(约前 330~约前275)是古希腊最享有盛名的数学家。以其所著的《几何原本》(简称《原本》)闻名于世。

3. 欧几里德的主要数学成就

欧几里德是古代希腊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成员。欧几里德写过一本书,书名为《几何原本》(elements)共有13卷。这一著作对于几何学、数学和科学的未来发

展,对于西方人的整个思维方法都有极大的影响。《几何原本》的

主要对象是几何学,但它还处理了数论、无理数理论等其他课题。

欧几里德使用了公理化的方法。公理(axioms)就是确定的、不需证

明的基本命题,一切定理都由此演绎而出。在这种演绎推理中,每

个证明必须以公理为前提,或者以被证明了的定理为前提。这一方

法后来成了建立任何知识

体系的典范,在差不多2000年间,被奉为必须遵守的严密思维的范例。《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发展的顶峰。

欧几里得将公元前 7世纪以来希腊几何积累起来的丰富成果整理在

严密的逻辑系统之中,使几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演绎的科学。除

了《几何原本》之外,他还有不少著作,可惜大都失传。《已知数》是除《原本》之外惟一保存下来的他的希腊文纯粹几何著作,体例

和《原本》前6卷相近,包括94个命题,指出若图形中某些元素已知,则另外一些元素也可以确定。《图形的分割》现存拉丁文本与阿拉

伯文本,论述用直线将已知图形分为相等的部分或成比例的部分。《光学》是早期几何光学著作之一,研究透视问题,叙述光的入射

角等于反射角,认为视觉是眼睛发出光线到达物体结果。还有一些

著作未能确定是否属于欧几里得所著,而且已经散失。

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收录了23个定义,5个公理,5个公设,并以此推导出48个命题(第一卷)。

4. 欧几里德的生平小传

四.课后作业

欧几里德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三讲阿基米德(2课时)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阿基米德的故事,感悟数学家的人格魅力

b.了解数学家对世界数学界作出的杰出贡献

2、过程与方法

a.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b. 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

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b.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c、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的主要数学成就

难点:阿基米德数学成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分小组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阿基米德的生平以

及他在数学领域的主要贡献

2. 阿基米德的生平简介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212)是古希腊物理学家、

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3. 阿基米德的主要数学成就

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他的著

作集中探讨了求积问题,主要是曲边图形的面积和曲面立方体的体

积,其体例深受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影响,先是设立若干定义

和假设,再依次证明,作为数学家,他写出了《论球和圆柱》、

《圆的度量》、《抛物线求积》、《论螺线》、《论锥体和球体》、《沙的计算》等数学著作。作为力学家,他着有《论图形的平衡》、《论浮体》、《论杠杆》、《原理》等力学著作。

他正确地得出了球体、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提出了

抛物线所围成

【篇三: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五教案:1.1 拓展资料:

数学家高斯】

数学天才──高斯

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

是一位石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在成

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

位石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

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

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

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

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

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

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

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

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他性

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

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

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他总是支持高斯,坚决反

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

罗捷雅真诚地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

珍视。然而,他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

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w.bolyai,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

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

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

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

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

纳(buttner),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高斯的计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创

造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

给高斯,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接着,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

(j.m.bartels)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他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

功课都极好,特别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出。经过巴特尔斯等人

的引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

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

助人,让他继续学习。

布伦兹维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这种作用实际上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表明在

科学研究社会化以前,

私人的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

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转变时期。

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1795年,公爵又为他支付各种费用,送他入德国著名的哥丁根大家,这样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生计担忧而病倒时─虽然他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已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他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为高斯付诸了长篇博士论文的印刷费用,送给他一幢公寓,又为他印刷了《算术研究》,使该书得以在1801年问世;还负担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费用。所有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动。他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献词:献给大公,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解放出来,使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仑统帅的法军时不幸阵亡,这给高斯以沉重打击。他悲痛欲绝,长时间对法国人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大公的去世给高斯带来了经济上的拮据,德国处于法军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个妻子的逝世,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刚强的汉子,从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况,也不让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们只是在19世纪整理他的未公布于众的数学手稿时才得知他那时的心态。在一篇讨论椭圆函数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细微的铅笔字:对我来说,死去也比这样的生活更好受些。

慷慨、仁慈的资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由于高斯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他的名声从1802年起就已开始传遍欧洲。彼得堡科学院不断暗示他,自从1783年欧拉去世后,欧拉在彼得堡科学院的位置一直在等待着象高斯这样的天才。公爵在世时坚决劝阻高斯去俄国,他甚至愿意给高斯增加薪金,为他建立天文台。现在,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临着新的选择。

为了不使德国失去最伟大的天才,德国著名学者洪堡(b.a.von humboldt)联合其他学者和政界人物,为高斯争取到了享有特权的哥丁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长的职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职,全家迁居于此。从这时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参加科学会议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

等人的努力,不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发挥其天才,而且为哥丁根数学学派的创立、德国成为世

界科学中心和数学中心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标志着科学研究社

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高斯的学术地位,历来为人们推崇得很高。他有数学王子、数学家

之王的美称、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或四位)数学

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顿、高斯或加上欧拉)。人们还称赞高斯是

人类的骄傲。天才、早熟、高产、创造力不衰、……,人类智力领

域的几乎所有褒奖之词,对于高斯都不过份。

高斯的研究领域,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开辟

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

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他都

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

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虽然数学研究、科学工作在18世纪末仍然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但高斯依然生逢其时,因为在他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际,欧洲资本主

义的发展,使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科学研究。随着拿破仑对法国科

学家、科学研究的重视,俄国的沙皇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也开始对

科学家、科学研究刮目相看,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

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高斯获得了不少的

荣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泰斗都把高斯当作自己的老师。

1802年,高斯被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喀山大学教授;1877年,丹麦政府任命他为科学顾问,这一年,德国汉诺威政府也

聘请他担任政府科学顾问。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学者的一生。他始终保持着农家的俭朴,使

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先后结过

两次婚,几个孩子曾使他颇为恼火。不过,这些对他的科学创造影

响不太大。在获得崇高声誉、德国数学开始主宰世界之时,一代天

骄走完了生命旅程。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是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能够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绝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准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高斯求和公式,分组计算

整数巧算问题2-高斯求和与分组求和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一、知识要点 (一)高斯求和公式 当一个算式中每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差值一定时我们可以使用高斯求和公式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 和=(首项+尾项)项数 项数=(尾项-首项)公差+1 其中项数就是整个算式的数字个数,在运用高斯公式时,难点就是找准算式的项数。 (二)分组求和 在数学计算特别是繁杂的计算中往往在题目之后隐藏着一些规律,我们可以按照规律对算式中的数字先进行分组,再计算,可以极大的节省我们的计算时间。 二、精讲精练 (一)高斯求和公式 【例题1】计算1+2+3+……+99 练习1: 1、1+2+3+……+198+199 2、2+3+4+……+199+200 3、2+3+4+……+997+998 【例题2】现在有一组数字为2,4,6……98,100请问这组数一共有多少个数字?

1、现在有一组数字为3,4,5……98,917请问这组数一共有多少个数字? 2、现在有一组数字为98,100,102……1234,1236请问这组数一共有多少个数字? 3、现在有一组数字为3,6,9……99,102请问这组数一共有多少个数字? 【例题3】计算2+4+6+……+998+1000 练习3: 1、1+3+5+……+97+99 2、3+6+9+……+198+201 3、7+14+21+……+994+1001 【例题4】有一组数为1,3,5……97,99,这组数中的第30项是多少?

1、有一组数为2,4,6……98,100,在这组数中的第40项是多少? 2、有一组数为1,3,5……97,99,在这组数中的第20项和第30项的差是多少? 3、有一组数为1,3,5……97,99……999,1001,在这组数中的第400项和第100项的差是多少?【例题5】1+2-3-4+5+6-7-8+……+97+98-99-100+101 练习5: 1、1+2-3-4+5+6-7-8+9+10 2、1+2-3-4+5+6-7-8+……+197+198-199-200+201 3、1+3-5-7+9+11-13-15+……-1999+2001

高斯求和讲解

第3讲高斯求和 德国着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 (99) (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求项数和末项的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等差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 例5 在下图中,每个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2厘米2,边长是1根火柴棍。问:(1)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整个图形由多少根火柴棍摆成?

(完整word版)读数学家高斯故事有感

读数学家高斯故事有感 在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有祖冲之、陈景润、华罗庚、苏步青等等,在外国,著名的数学家有高斯、费马、欧拉、毕达哥拉斯等等。在这些所有的数学家中,高斯最让我喜欢,最令我敬佩。 高斯是著名的德国数学家,1777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的布伦兹维克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砌砖工人,没有什么文化,母亲也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基本算是文盲。 在他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正要给工人发薪水,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他的这一举动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更让全世界都知道高斯具有非凡数学才能的是他十岁时候发生的一个故事。一天,数学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算出从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很多小朋友都是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结果数字越来越大,非常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得通红,有些手心、额头都渗出了汗水,可是他们还是憋足了劲在那儿不停地加着。而高斯呢?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急着相加,而是仔细观察、思考,结果他发现了一个规律: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一共有50个101,于是他立刻得到: 1+2+3+…+98+99+100=50×101=5050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的。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他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狠狠地批评一下高斯,可是看到石板上整整齐齐的数字“5050”时,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因为他自己曾经费了很大的劲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而这个十岁的小鬼利用很短的时间就得到了结果,这怎能不令他惊讶呢?其他学生过了很长时间也交了卷,但是没有一个是算对的。从此,小高斯“神童”的美名不胫而走。 小高斯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难题。跟高斯比起来,我感到脸红。每当在学习中有了困难和问题时,我很少换一种方法去思考,总是直接求助于父母和老师。通过读高斯的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谈成功秘诀时总结了一个公式:w=x+y+z。其中W表示成功,X表示刻苦学习,Y表示正确的方法,Z表示少说空话。现在很多学生在学数学的时候,只会照葫芦画瓢,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不能举一反三,不能灵活运用最简单的方法,高斯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高斯,换一种方法去思考,或许你就发现不一样的天地,从而让你变得更加优秀,将问题快速的解决!

(完整word)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一):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也是科学家,他和牛顿、阿基米德,被誉为有史以来的三大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影响之大,能够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有“数学王子”之称。 他幼年时就表现出超人的数学天才。1795年进入格丁根大学学习。第二年他就发现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可用尺规作出的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欧几里得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 高斯的数学研究几乎遍及所有领域,在数论、代数学、非欧几何、复变函数和微分几何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还把数学应用于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发明了最小二乘法原理。高理的数论研究总结在《算术研究》(1801)中,这本书奠定了近代数论的基础,它不仅仅是数论方面的划时代之作,也是数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之一。高斯对代数学的重要贡献是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他的存在性证明开创了数学研究的新途径。高斯在1816年左右就得到非欧几何的原理。他还深入研究复变函数,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发现了著名的柯西积分定理。他还发现椭圆函数的双周期性,但这些工作在他生前都没发表出来。1828年高斯出版了《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间曲面的微分几何学,并提出内蕴曲面理论。高斯的曲面理论之后由黎曼发展。高斯一生共发表155篇论文,他对待学问十分严谨,只是把他自己认为是十分成熟的作品发表出来。其著作还有《地磁概念》和《论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引力和斥力的普遍定律》等。 1801年高斯有机会戏剧性地施展他的优势的计算技巧。那年的元旦,有一个之后被证认为小行星并被命名为谷神星的天体被发现当时它好像在向太阳*近,天文学家虽然有40天的时间能够观察它,但还不能计算出它的轨道。高斯只作了3次观测就提出了一种计算轨道参数的方法,而且到达的精确度使得天文学家在1801年末和1802年初能够毫无困难地再确定谷神星的位置。高斯在这一计算方法中用到了他大约在1794年创造的最小二乘法(一种可从特定计算得到最小的方差和中求出最佳估值的方法在天文学中这一成就立即得到公认。他在《天体运动理论》中叙述的方法这天仍在使用,只要稍作修改就能适应现代计算机的要求。高斯在小行星“智神星”方面也获得类似的成功。 由于高斯在数学、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学中的杰出研究成果,他被选为许多科学院和学术团体的成员。“数学之王”的称号是对他一生恰如其分的赞颂。 在古今中外的著名数学家当中,像高斯那样从小就具有高度数学才华的,恐怕极为少见。 高斯于1777年4月30日出生于德国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数学,据说在他还不满三岁的时候,有一天,他观看父亲算帐,计算结束后,父亲念出了钱数准备写下时,身边传来细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总数就应是……”。父亲惊讶不止,复算结果,发现孩子的答案是正确的。高斯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他们从1加起,加2,加3,加4,……一向加到100,满以为这下准能把学生们难住。没想到高斯一会儿就算了出来。老师一看,答数是5050,一点不错,大吃一惊。高斯是这样算的:1与100、2与99、3与98……每一对的和都是101,而100以内这样的数共有50对,101×50=5050,他的这种计算方法,代数上称为等差级数求和公式。那时高斯才10岁。 高斯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数学上的定理、公式和求证方法一个又一个地被他发现和证实。 11岁时,他发现了X+yn的展开式。 17岁时,他发现了数论中的二次互反律。 1796年3月30日,年仅18岁的高斯,又有了堪称数学史上最惊人的发现,他用代数

小学奥数题讲解: 高斯求和(等差数列)

小学奥数题讲解:高斯求和(等差数列) 德国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 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 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能够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 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 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 (99) (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 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 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 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能够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奥数高斯求和

奥数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 + 2+3 + 4+ …+ 99+ 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 + 100= 2+ 99= 3 + 98=-= 49+ 5 2 = 50+ 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 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 + 100)X 100 + 2 = 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 1, 2, 3, 4, 5, (100) (2) 1, 3, 5, 7, 9,…,99;( 3) 8, 15, 22, 29, 36,…,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二(首项+末项)X项数+ 2。 例1 1+2+3+ …+ 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 2, 3,-, 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2) 8,

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 + 1999)X 1999- 2= 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 31 = ?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 12, 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 末项是31,共有31-11 + 1 = 21 (项)。 原式二(11+31)X 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项数二(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二首项+公差x(项数-1 )。 例3 3 + 7+11+ …+ 99=? 分析与解:3, 7, 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二(99- 3)- 4+ 1= 25, 原式=(3+ 99)X 25- 2= 1275。 例4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 3X(40-1 ) = 142, 和=(25+ 142)X 40- 2= 3340。

四年级数学高斯求和讲解

四年级数学高斯求和讲解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 (99) (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求项数和末项的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等差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 例5 在下图中,每个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2厘米2,边长是1根火柴棍。问:(1)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整个图形由多少根火柴棍摆成?

世界四大数学家的故事

世界四大数学家的故事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高斯(1777~1855) 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也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称呼他为“数学王子”。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瑞士人,是世界数学史上与高斯、阿基米德、牛顿齐名的四大著名数学家之一,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

高斯求和讲解

高斯求和讲解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3讲高斯求和 德国着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 (99) (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 (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从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

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

高斯求和 德国着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 (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 (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 (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求项数和末项的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等差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

世界四大数学家的故事剖析

数学家的故事 外国篇 1.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高斯(1777~1855) 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也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问题知识分享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 问题

小学奥数专题——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在这一章要用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通项公式”和“项数公式”。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高斯求和习题及答案

高斯求和习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 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100(2)1,3,5,7,9,…,99 (3)8,15,22,29,36,…,71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求等差数列3,7,11,15,19,…的第10项和第25项。 例2、在等差数列2,5,8,11,14,…中,101是第几项?例3、在5和61之间插入七个数后,使它成为一个等差数列,写出这个数列。 例4、1+2+3+4+…+1999 例5、3+7+11+…+99

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1)3+10+17+24+…+101 (2)17+19+21+…+39 2、求首项是5,末项是93,公差是4的等差数列的和。 3、求首项是13,公差是5的等差数列的前30项的和。 4、已知等差数列2,5,8,11,14,…(1)这个数列的第13项是多少? (2)47是其中的第几项? 5、已知等差数列的第1项是12,第6项是27,求公差。 6、如果一个数列的第4项为21,第6项为33,求它的第9项。 7、求首项是5,末项是93,公差是4

的等差数列的和。 8、已知等差数列6,13,20,27…, 问这个数列前30项的和是多少?9、①7+10+13+…+37+40 ②2000-3-6-9-…-51-54 10、一个剧场设置了22排座位,第一排有36个座位,往后每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这个剧场共有多少个座位?答案: 例1、39,99 例2、34 例3、5,12,19,26,33,40,47,54,61例4、1999000 例5、1275 练习1(1)780 (2)336 2、1127 3、2565 4、(1)38(2)16 5、51 6、1127 7、3225 8、(1)282 (2)1487 9、1254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教学内容

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求项数和末项的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等差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

高斯求和问题奥数

1、板书:1+2+3+4+…+99+100=? 2、围绕这一道数学题目,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高斯,高斯是德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有着“数学王子”的美誉。高斯8岁时聪明过人,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 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道题目。 3、讲解 方法一:配对求和 方法二:倒序相加 方法三:公式法 介绍等差数列: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1)1,2,3,4,5,…,100;(2)1,3,5,7,9;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1+2+3+4+5+6+7+8+9+10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0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0,共有10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原式=(1+10)×10÷2=55。 例2:计算:1+2+3+4+…+29+30 例3:1+3+5+7+…+97+99 练习: 1.计算:1+2+3+4+…+18+19 2.计算:2+4+6+8+…+98+100 3. 计算11+12+13+ (31) 4.有一串数,共有16个,第1个数是5,以后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大5,最后一个数是90。这串数连加,和是多少? 5.一堆圆木共15层,第1层有8根,下面每层比上层多1根。这堆圆共多少根?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问题

小学奥数专题——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在这一章要用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通项公式”和“项数公式”。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 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原式=(3+99)×25÷2=12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