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的证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对中国汉民族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我们 没有宗教,故乡便成为心灵最后的归宿。当我们 老的时候,有一个最大的愿望便是回乡,叶落归 根。懂得自己是一片叶子时,生命已经到了晚秋。 年轻时你不会相信自己是一片叶子,你鸟儿一样 远飞,云一样远游。你几乎忘掉故乡这棵大树。 但死亡会让人想起最根本的东西。许多人都梦想 死了以后埋回到故乡。 我们汉民族没有宗教,死亡成了每个人单独 面对的一件事情。这时候,故乡便是全部惟一的 宗教。从古到今,回乡一直是中国人心灵史上的 一大风景。 ——(刘亮程《对一个村庄的认识》)
课文理解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有关故乡的散文, 它跟一般的乡思作品明显不同。如果说许多乡 思作品是在反复吟咏人与故乡的依恋之情的话, 那么《今生今世的证据》则是越过这种感情去 进一步追问这种感情何以会产生,人与故乡的 关系到底是什么,故乡对一个人来说又意味着 什么,人离开家乡,家乡成为故乡,这其间都 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变化深藏其中?《前方》 涉及的是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而刘亮 程则把故乡上升到了“生命的证明”的高度, 他在追寻故乡对于人生的意义 。

结语:在作者刘亮程的眼中,家园已不是那个 生他养他的地方。故乡,成为一种更具深意的 符号,成为我们精神依托的乐园。而他所有今 生今世的证据,也正是要证明自己精神故土的 存在。 于亿万人之中,我们拥有了一份独立 的精神,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我。 于亿万年之 间,这个独立的自我拥有了转瞬的百年。 星 辰轮换,时光如碎片偷偷地穿过我们单薄的身 体,带走我们的生命。

3、他有没有真正找到今生今世的证据? 这个问题是解读文本的第5,6节。先让学生 读。 我们讨论他有没有找到证据并不是真正 的目的,而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令人深思。 周国平说:“人是惟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 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 处。”无论作者是否找到了今生今世的证据, 他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追问,才是真正可贵的。
名人眼中的刘亮程
真是很少读到这么朴素、沉静而又博大、丰富的 文字了。我真是很惊讶作者是怎么在黄沙滚滚的旷 野里,同时获得对生命和语言如此深刻的体验。
—— 李锐
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 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 但洗净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 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 李陀

当故乡也就是一个人生命的印记不复存在时, 他的生命,他的历史也就成了一片虚空,他没 有“根”,也就没有了寄托与归宿,没有了通 向未来的方向, 他的“回家”,只能是走向 “虚无”。人确实无法选择生活,却可以选择 记忆……已经消逝的人、事和物,我们可以凭 借记忆把它们重新唤回,用文字符号向它们招 魂,把它们从过去的时光中带回到眼前,变为 活生生的、当下的存在,重新建构我们与这些 人、事和物的关系。 ——刘亮程

3 当故乡也就是一个人生命的印记不复存在时,他的生命,他的历史也就成了一片虚空,他没有“根”, 也就没有了寄托与归宿,没有了通向未来的方向, 他的“回家”,只能是走向“虚无”。人确实无法选择 生活,却可以选择记忆……已经消逝的人、事和物,我们可以凭借记忆把它们重新唤回,用文字符号向它 们招魂,把它们从过去的时光中带回到眼前,变为活生生的、当下的存在,重新建构我们与这些人、事和 物的关系。 ——刘亮程 故乡≠家 故乡≠出生地 故乡≠旅游景区 故乡是恒久的烙印,是精神家园,是精 神的归宿地,是根。 结语:在作者刘亮程的眼中,家园已不是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故乡,成为一种更具 深意的符号,成为我们精神依托的乐园。而他所有今生今世的证据,也正是要证明自己精神故土的存 在。 于亿万人之中,我们拥有了一份独立的精神,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我。 于亿万年之间,这个独立的自我 拥有了转瞬的百年。 星辰轮换,时光如碎片偷偷地穿过我们单薄的身体,带走我们的生命。 那么刚刚的你, 又将怎样去创造自己今生今世的证据呢? 【语篇结构分析】 全文第一部分(第1—3段):曾经生活过 的故乡事物是自己生命历程的证明。 第二部分(第4—6段):写曾经的生活没有了见证。 第三部分(第 7—8段):写故乡的改变及引发的思考。 第四部分(第9段):“家园废失”结束全文,使全文笼罩在浓 浓的伤感之中。 【语篇脉络梳理】 那时候,我不懂得热爱故乡→反衬故乡的可爱 榆树 夕阳 牲畜 生活 中熟悉的东西 盖房 一草一木令人难忘 公鸡 黑狗 家园失去,才觉得它的价值,照应开头,表达对故乡的 难忘之情 语篇品读 一、重点语段品读 全文第一部分(第1—3段):曾经生活过的故乡事物是自己生命 历程的证明。 第1段:带着一种逝去才知珍惜的伤感反思“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以及想当然地 认为新事物会代替它们的错误想法。 [品味]第二句的三个动作用“ 随便”修饰,表示出不懂珍惜时的 随意性,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懊悔。 [体会]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第2段:写自己现在已明白“曾 经拥有的事物”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希望这些“证据”能够留下。 [品味]“这些”指第一、第二 节所写的原来家园的事物。因为“ 这些”都是证明我当年故乡的生活,在它们身上留下了“ 我”生命的印 记。“ 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这是本篇的关键词。 [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与“ 曾经拥有的事物” 对话,表达了深深的眷恋、懊悔与伤感。 第3段:总结第一部分,重申懊悔之意。 [品味]一再强调 “不知道”:许多事理总是要经过人生历练和心灵思考才会明白,等到明白时,时间的流水已经带走了许 多的东西,所以人生常有遗憾。文章开篇实际是站在今天对昨天的假设。“需要证明”:人活在世界上是 需要对象来证明自己的,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自己并不能证明自己。证明来自于他人,来自于自己生活的 地方,来自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都是人生命的痕迹
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 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 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 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 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 下……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 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 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 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 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 生今世的证据啊。
如果我们不留下曾经 生活过的证据,如果 我们生活过的证据已 消失,那我们就会对 自己以往的生活表示 怀疑。 不一定美好的东西才 值得怀念,只要留下 你的记忆的一切都可 以是你怀念的对象, 就像不一定美丽的故 乡才值得怀念一样, 像韩少功的故乡贫瘠 肮脏、浮粪四溢,韩 少功照样对它充满感 情。
……我真的沐浴过那样恒 强调月光皎洁明亮, 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 照射时间长。 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 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 (存疑) 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 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 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 故乡的一切在我脑海 头就看见了以往。 中印象非常深刻。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在作品中 流露出的观点。 2.了解文中对场景细致描写的方法及 物与场景的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走近作家
刘亮程,1962年生于新疆沙湾县沙漠边缘的一个 小村庄,在那里生活了38年。种过地,当过乡农机管 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 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村子里,房子被风吹旧, 太阳将人晒老,所有树木都按自然的意志生叶展枝。 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现在新疆文联工作。 自2000年起,刘亮程的散文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北京文学》《散文选刊》《南方周末》等报刊对其 作品都作了介绍,作者本人亦一鸣惊人,被誉为“20 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 文章的意思又进一层。 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 “内心的生存”是一个复杂 的表述,包含了人内心丰富 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倒旧墙、 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 的精神生活。如果人“内心 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 的生存”找不到依凭,那么 就会产生空虚感和漂泊感, 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所谓“精神的流浪”是现代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 人常有的精神疾患。本文的 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 “证据”、“村庄”、“家 房子和路,……没有还在吹 园”实际上都包含多层的意 刮着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 思,既是日常生活的,又是 证实以往生活——即使有它 精神的。 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 失去了以往的一切,一个人 能见证? 就失去了生存的见证。


4.作者或许找到了那份证据或许没有,但他却一直再 追问自己,最后他问道“——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 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下,这 里的“内心的生存”指什么?明确:“内心的生存” 是一个复杂的表述,包含了人内心丰富的精神生活。 如果人“内心的生存”找不到依凭,那么就会产生空 虚感和漂泊感,所谓“精神的流浪”是现代人常有的 精神疾患。本文的“证据”、“村庄”、“家园”实 际上都包含多层的意思,既是日常生活的,又是精神 的。 5.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说说,作者今生今世的证据究 竟证明了什么吗? 明确:A、生命存在的痕迹 B、内 心的生存
草、土墙、房子、 墙、门洞、窗口、 烟垢、灰等故乡 的一切就是“我”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划线句是本 文的文眼.
我走的时候, 我还不知道曾经的 生活有一天会需要 证明。
人活在世界上是 需要对象来证明自 己的,如同任何事 物一样,自己并不 能证明自己。证明 来自于他人,来自 于自己生活的地方, 来自于自己的劳动 成果,这些都是人 生命的痕迹。
自读点评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请概括我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什么?Leabharlann Baidu
2.第四段排比句句的描写包含着作者怎 样的感情?
3.第七段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4.请分析结尾的含义。
1.文章开头的两节里作者提及了哪些证据?院墙,
树,圈棚,炉灶,草,土墙,房子,破墙圈,朝南的门洞和窗口,墙角的烟道 和锅头,破瓦片,泥皮,烟垢和灰,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等等) 2. 2.作者的这些证据,都是作者实实在在经历过的。不难看出,这些证据就是在 故乡的那段生活啊。那么作者又是为什么要寻觅“今生今世证据”?用原文中 的话回答。 明确: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人活在 世界上是需要对象来证明自己的,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自己并不能证明自己。 证明来自于他人,来自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来自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都是 人生命的痕迹。
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 想念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 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经 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 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 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 的骨骸和根须。我真的听见 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 声?……我真的沿着那条黑 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 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 那条好腿一下一下的捣着地。 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 树?
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散 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 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 找不回的才华。这当然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 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体大彻大悟顶 天立地的哲学。 ——蒋子丹
我多年来想写的一种文字,被刘亮程写出来 了。 —— 韩少功

.没有了“今生今世的证据”,结果会怎样?(用原 文中的话回答)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 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如何理解这句 话的含义?(学情预测:有了上面的铺垫,估计学生 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里的家园既指物质的家园, 又指精神的家园,从日常性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当 故乡,也就是一个人的生命的印记不复存在时,他的 生命、他的历史也就成了一片虚无,他没有“根”, 也就没有了寄托与归宿,没有了通向未来的方向,结 果是想“回家”,却只能走向“虚无”。就像患了失 忆症的人,当他试图努力回忆过去,却发现找不到任 何能证明他过去的证据时,他们普遍会表现出失落、 惶恐、虚无精神涣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