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abo wenxue 阿拉伯文学
在历史上最初指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以后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即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文学。阿拉伯近代和现代文学则为阿拉伯各国的文学。阿拉伯文学大致分为4个时期:1.贾希利叶时期(即蒙昧时期,又称伊斯兰以前时期),从5世纪中叶到伊斯兰教诞生(475~622);
2.伊斯兰教初期和伍麦叶朝时期(622~750);
3.阿拔斯朝时期(750~1258);
4.土耳其人统治时期(1258~1798)。
贾希利叶时期这个时期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各氏族部落过着游牧生活,彼此之间常因争夺水草、牲畜而互相仇杀,血亲复仇非常盛行。赞美部落、描述血亲复仇和部落战争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当时战争在白天进行,阿拉伯人称它为“日子”,他们用古代散文和诗歌记载了发生的战事,这样的“日子”是阿拉伯人早期的诗文汇编。古代著名文学家艾布·欧贝德(728~825)、伊斯法哈尼(897~967)和梅达尼(?~1124)等,都辑录过许多“日子”,从中可以了解阿拉伯游牧人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阿拉伯游牧人生活图
这个时期的民间口头文学大多是驱赶骆驼时的吆喝和歌唱,并根据骆驼蹄子的节拍而吟唱,形成诗歌的韵律。伊斯兰教开始传播(610年前后)之前大约150年的诗篇,是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阿拉伯诗歌。此外,还有一些散文作品,有谚语、演说词、故事和卜辞,但大半已失传。流传至今较多的是诗歌,它的格律和词藻都是比较完美的。其中最著名的是“悬诗”(阿拉伯语称作“穆阿莱葛特”),它是7篇(一说10篇)长诗的总称,是7个著名诗人的作品。首先是乌姆鲁勒·盖斯(约497~545),他是阿拉伯传统诗歌的开创者。他的81行“悬诗”细致地描写了5、6世纪之交阿拉伯人的游牧生活和作为王子的诗人本人的生活。其次是骑士诗人安塔拉·本·舍达德(525~615)写的“悬诗”,既有抒情,也有叙事,后世评论家把安塔拉誉为机智、勇敢与力量的象征。据记载,“悬诗”是阿拔斯朝初期古诗收集家哈马德·拉维叶(694~772)搜集的,它至今仍被阿拉伯人作为诗歌的典范。
当时半岛上除“悬诗”诗人外,还有一些游侠诗人,最著名的有塔阿巴塔·舍拉(?~约450)、尚法拉(?~525)等。他们生活穷苦,藐视权贵,诗中流露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表达了他们建立平等社会的愿望。这个时期的诗人还有韩莎(575?~664?),她是以写悼亡诗闻名的女诗人。诗人侯忒艾(?~679)以写讽刺诗闻名。
在贾希利叶时期,诗人在部落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尊为本部族的先知、英雄,甚至是领袖。诗人一旦成名,部落要为他举行隆重的庆典。阿拉伯人在评论他们早期的诗歌时称之为“阿拉伯人的文献”,因为它记载了阿拉伯人各方面的生活。
伊斯兰教初期和伍麦叶朝时期7世纪前半叶,阿拉伯人各个分散的氏族部落在伊斯兰的旗帜下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和国家,并实行对外扩张。这个巨大的转变给这一时期的文学带来深刻的影响。诗歌仍是文学作品的主要形式,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政治色彩。如哈桑·本·萨比特(?~674)的作品,主要歌颂穆罕默德,支持他传播伊斯兰教。由于各种教派需要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或为了鼓动士兵勇敢作战,演说词成为散文作品中的主要形式。
伍麦叶人夺取政权后,阿拉伯人的家族矛盾和伊斯兰教的派别斗争更趋尖锐,不少诗人也卷入了政治斗争。欧贝杜拉·本·盖斯·鲁盖雅特(?~694)是古莱氏族诗人,支持祖拜尔派,主张哈里发的职位应限于古莱氏族的祖拜尔人;提里马哈·本·哈基姆(?~718)生于叙利亚,是哈瓦立吉派诗人,认为任何穆斯林都有权继承哈里发位;库迈特·艾赛迪(679~734)
是穆达尔族诗人,生于库法,继承了阿里后裔的党派观念,成为什叶派诗人。其他各派的诗人还很多。
伍麦叶朝统治者为了证明自己继承哈里发位的合法性,以优厚的封赏网罗诗人,为自己歌功颂德,因此政治诗非常流行。诗人艾赫泰勒(640~约708)、法拉兹达格(641~733)和哲利尔(653~733)都是政治诗的作者,歌颂宫廷,但均以写讽刺诗、辩驳诗著称。
这一时期在汉志一带盛行爱情诗。哲米勒(?~701)和蒲赛奈、莱伊拉(?~695)和陶白是两对著名的情侣,诗人哲米勒与女诗人莱伊拉各自描写他们爱情生活的诗歌具有淳朴、诚挚、庄重等特色,它代表了贞洁的游牧人的情诗。麦加诗人欧麦尔·本·艾比·赖比阿(644~711?) 的作品大多描写妇女,是当时骄奢淫逸的城市生活的反映,它代表了放荡的城市居民的情诗。
7世纪中叶《古兰经》问世,它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法典,也是第一部用阿拉伯文写的散文巨著,是6世纪末至7世纪前半叶阿拉伯人思想、道德、情操的记录。
《古兰经》的成书过程延续了几十年,直至穆罕默德逝世后19年才有最后定本。《古兰经》包括了不少生动的故事和寓言。它的语言流畅有致,在修辞、音韵等方面成为后世散文的典范。《古兰经》的内容常为后世文学作品所引用,对阿拉伯文学、东方文学以及东非斯瓦希里语地区文学都有很大的影响。
阿拔斯朝时期阿拔斯朝是高度封建专制国家。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是帝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麦蒙哈里发时期(813~833)被誉为伊斯兰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由于帝国疆域的扩展,阿拔斯朝的文学包括了巴格达的阿拔斯人的文学(阿拔斯朝文学的代表)、波斯的布威希人的文学、叙利亚的哈姆丹人的文学以及埃及、西非的法帖梅人的文学。此外,还包括安达卢西亚(西班牙南部地区)阿拉伯文学(710~1492)。
阿拔斯朝文学就其发展倾向来说,大致可以分作三个时期:
从阿拔斯朝初期至9世纪初的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创新的倾向,这符合处于上升时期的帝国的特点。一些诗人和作家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勇于表现新的生活和环境。他们不受阿拉伯旧传统的束缚,敢于藐视宗教。在政治上他们有反阿拉伯民族主义倾向,主张伊斯兰教各民族平等,否认阿拉伯民族的优越性,并对现实提出许多大胆看法。著名的诗人有白沙尔·本·布尔德(714~784),生于巴士拉,自幼双目失明。他写诗揶揄权贵,抨击阿拉伯旧传统,表示对社会的不满,因而遭到杀害。诗人艾布·努瓦斯(762~814)生于波斯阿瓦士,因写颂诗得宠而成为宫廷诗人。他的著名的诗是饮酒诗,赞美青春、美酒和爱情。他主张尽情享乐,反对宗教禁欲。诗人艾布·阿塔希叶(748~825)早期写了大量颂诗、情诗和饮酒诗,后来成为苦行僧,变为宣扬弃绝尘世的禁欲主义者,又写了许多出色的劝世诗。他的诗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和他们的希望与要求。散文方面,作家伊本·穆格法(724~759)著的《小礼集和大礼集》论述修身养性、待人接物之道,并诤谏统治者广开言路,任人唯贤,表达了作者建立平等社会的理想。他的散文洗炼明快,风格清新。
9世纪初至10世纪初,诗人崇尚古诗,极力恢复阿拉伯固有传统,与前一时期的创新精神相比,是一个倒退。他们的诗中也表现出希腊哲学和波斯文学的影响。诗人艾布·泰马姆(788~846)的诗大部分是歌功颂德的古体诗,词藻华丽,但有的晦涩费解。散文作家贾希兹(775~868)著有《吝人传》、《动物书》和《修辞与阐释》,后者论述修辞的标准和途径,是阿拉伯文学评论方面的重要著作。
从10世纪初至阿拔斯朝末,阿拉伯文学日益倾向于追求词句的雕琢和华丽,余风所及,影响达于19世纪末。诗歌方面的代表有诗人穆太奈比(915~965),他的作品富有阿拉伯的民族色彩,诗歌题材广泛,富有哲理,不少诗句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成语。诗人艾布·菲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