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桑企业循环经济实践带来的启示
以及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一、尼桑企业循环经济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尼桑汽车公司是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厂家,于1933年在神奈川县横滨市创立,目前,拥有包括日本在内的分布于全球20个国家与地区的生产基地,为160多个国家与地区提供商品及相关服务。日产以“丰富人们的生活”为公司愿景,除了通过提供产品服务来创造价值,还希望通过全球的所有事业活动,为公司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而其中在保护地球环境这一块,尤为值得我们借鉴。
"人、车、自然共生"是尼桑公司所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尼桑一直努力实现着1992年发布的环境理念,深知汽车或企业活动给地球环境带来的负荷,因此也一直在努力地解决这些问题。为了给地球未来尽可能减少痕迹,尼桑将"在企业活动或车辆的整个寿命中,将环境负荷或资源利用控制在自然可吸收的水平"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通过对尼桑汽车公司的循环经济案例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环境保护的根本之道——理念的贯穿
尼桑公司作为一家车企,一直体现着环境保护的理念。传统的经济模式是从资源到产品再到治理,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而对于出现的环境问题,只是在出现的时候治理,是一种事后效应。而要真正去做好循环经济,不能只是当问题出现时再着手处理,需要的是一种事前的规划。尼桑公司将环境保护作为其终极目标,并将这种思想一直贯穿在计划、产品开发、产品生产、销售、回收利用整个过程。从车型的设计、生产中废弃物的排放等等一直到尼桑公司参与的社会层面的环境保护工作,可以说尼桑公司将环保从自身的企业层面扩展到了社会层面。这种理念,是根本,只有有了这种理念的支撑,企业才能真正的做好循环经济,保护我们的环境。
2、从小到大的环保设计——从零件到整体机型的可回收性设计
在开发阶段,尼桑公司运用可回收性设计,包括运用可回收材料的选用以及开发便于回收的结构。从大的车型到小的一个零件结构,尼桑公司都很注重循环经济。在材料的选用上,尼桑公司子在很多结构设计上,都选用的是可回收材料,同时细化到很小的零件上。例如,仪表盘运用的是单一的PP材料,便于回收利用。在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到尼桑公司设计的很多汽车是方形的,而在中国市场
上很难看到这样的设计。方形的汽车首先有着比普通汽车大的空间,同时,利于回收。尼桑公司的可回收性设计汽车,循环利用率可达95%之高。对比现在我们周围的企业,很多时候我们会分清主次,在大体上进行循环,而忘记了小到一个零件的设计及材料,也可以对环境保护做出重大贡献。
3、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处理——建立车间分类回收的典型流程
在日本,垃圾废弃物的分类一直是其亮点。无论是家庭的垃圾还是企业的废弃物,都比较实行对其进行分类回收。尼桑公司倡导着“混在一起是垃圾;分开就是资源”的理念,建立了车间分类回收的典型流程。从休息场所的分类(生活垃圾)与装配线上的分类(工程垃圾),将分好类的垃圾通过专用搬运台车运到资源站,最后在运到公司以外的回收点。通过对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处理,尼桑公司将其资源化率从1990年的71.1%提高到了现在的99.3%以上,到2007年全部车间有望100%完成。
4、从企业层面到社会层面的升华——代理店的环保活动
尼桑公司作为一家大型车企,不仅在生产制造汽车的过程中贯穿着保护环境的理念,同时也积极组织参加着环境保护工作。尼桑汽车代理店举行环保活动,并采用“日本绿色店认可制度”。
从尼桑公司的循环经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不仅仅应该注重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应该追求着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应该关注对社会、对环境的效果,并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论,带到日常的生产实践中,才能真正做到“循环经济”。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认为作为微观个体的个人或企业,我们的贡献没有办法达到社会层面,然而,正是需要每一个微观个体的协同配合,才能真正将环境保护从小做到大。正如尼桑公司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样,从企业层面上升到了社会大层面。
二、我国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1、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为了加大生产力发展,形成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即先污染后治理。在这样的状况下经历了几十年之后,人们才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这种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并不能很快地在中国市场经济中有效运行。
2、企业认识不足,技术有限
现阶段,许多企业对于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实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甚至存在对于循环经济认知的歪曲,许多人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加强对于污染的治理,这种末端治理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优化生产方式,是一种治标不治本之举。从而导致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也不高,这对更广泛地在企业内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产生了很大制约。许多企业的发展思路仍停留在重增长数量,轻增长质量阶段。企业落后的发展观有着根深蒂固的思想认识根源。
当然,除了认识不足外,企业的循环经济还与现阶段的技术力水平相关。例如,很多废弃物没有办法进行回收利用或是回收利用的成本太高,导致企业无法进行。新兴材料能源以及处理技术的诞生将有助于解决现阶段废弃物的处理问题,相对于国外企业来说,中国企业所用的材料可回收性较弱,废弃物处理的技术水平较低。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化指导,行业协会专业化程度较低,导致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缺乏针对性和相应的技术支持。由于企业在进行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的欠缺,围绕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有益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业技术研究过少,并且,对于绿色产品和绿色工艺技术的需求积极性不高,对已经掌握的绿色适用技术实施力度不大,从而导致实施循环经济的效果大打折扣,预期与实际效果存在巨大差距。
3、缺乏有效的政策与法律保障
目前,相对于国外较成熟的循环经济发展法律法规,中国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还远没有形成。我国并且没有具体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律法规,也缺少更加具体的专项指导。我国目前对排污严重的企业的惩罚力度不大,并且对违规行为执法不严,导致企业无视惩罚。另外,现有的环境法规和政策体系多采取末端控制、指令性控制,在经济过程的资源输入端和污染排放端缺少有效的经济控制手段,在制定和实施输入端的资源税费和输出端的污染税费方面还是空白,这导致经济过程的整个物流无法在其中循环起来,从而无法真正有利于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压力。这对于引导企业自觉开展循环经济实践,将循环经济推广到更多的企业中去是十分不利的。
4、企业参与程度不高
目前中国企业的循环经济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及回收利用环节。以尼桑公司为例,它的循环经济贯穿始终,从计划到最后的处理,从企业层面到社会层面。然而中国企业更多的是在追求着废弃物排放量的少量化,偏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