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第一部分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技术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02caf8283d049649b665841.png)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技术X陈树光,陈恭洋(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摘 要:本文详细论述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和流程。
对层位标定、层位解释、速度求取、成图及圈闭有效性分析等每个步骤的方法给以具体论述。
从而为从事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相干体;三维可视化;有效圈闭 中图分类号:P631.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02—0093—02 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是地质构造、储层预测准确性的前提条件,而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前提是层位的精细标定。
本次研究首先通过制作合成记录,做好层位的精细标定和对比[1]。
在此基础上利用工作站解释软件完成了解释工作。
在解释中充分利用工作站的各种特别功能及各种新的解释方法,更多地利用人的视觉作用,直接从三维数据体中发掘出隐含的地质信息,最终直观、真实地反映出原始的“三维地质模型”。
1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1.1 解释流程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工作是利用地震数据解释系统,以人机联作的解释方法进行。
以偏移数据体为基础,方差数据体为辅助、相互验证。
把技术人员对井田构造规律和波组特征的认识及经验与解释系统的智能软件相结合,全面开展解释工作。
解释工作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三维地震解释流程1.2 地震反射层位精细标定1.2.1 利用人工合成记录标定地震反射层位使用合成记录标定地震反射层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声波测井资料是制作合成记录的重要资料,但由于它的精度受井径变化、泥浆浸泡、能量衰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若想得到精度较高的标定结果,应对测井资料作环境校正[2]。
能量衰减影响在声波时差曲线上表现为时差急剧增大,即所谓的声波跳跃。
声波跳跃比较容易识别,在产生声波跳跃的层段,采用校正井径的方法进行逐点估算与校正。
图2 地震层位的标定1.2.2 匹配滤波匹配滤波是以井中地震为主,对地面地震资料进行时移和相位旋转,使地面地震资料最大相似于井中地震资料(人工合成记录或VSP),从而达到对地震反射层位进行标定的目的。
三维地震勘探概述
![三维地震勘探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ae455ec7c1cfad6195fa722.png)
第六章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概述
第1节三维地震勘探优点
第2节三维地震资料采集
第3节三维地震资料处理
主讲教师:刘洋
第1节三维地震勘探优点
第6章
VSP 地面地震勘探
地面激发井中接收地面接收接收点激发点
(3)海上四分量地震勘探(单源—四分量)(4)陆上三分量地震勘探(单源—三分量)
模型示意图二维地震成果剖面三维地震成果剖面
第6章
二维资料作的构造等值线图三维资料作的构造等值线图
第6章
第2节三维地震资料采集
第6章
宽线弯线
十字线环形排列
章
常规正交线束砖墙式奇偶式非正交式
常用三维观测系统--束状观测系统
第6章
8线8炮观测系统
第3节三维地震资料处理
第6章
第六章总结
1.地震勘探的分类
2.三维地震勘探的优点
3.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的要求
4.三维地震野外采集过程
第六章词汇
时移地震time-lapse seismic
三维地震3D seismic
三分量地震three-component seismic 三维三分量地震3D-3C seismic
面元bin
方位角azimuth。
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
![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e36865b4b35eefdc9d33360.png)
2010年第5期0引言当前常用的地震解释(包括交互工作站解释实质上是三维资料的二维平面解释,从三维数据体中沿主测线inline和联络线crossline抽取若干个剖面进行解释。
这样不仅使大量的地震资料未能有效利用,而且成果精度较低,难以发现小的构造和地层特征,造成小断层和小构造的漏失,大大降低了对地下地质体的认识精度,同时也降低了三维地震的应用效果。
利用常规的地震解释技术,将不能很好的进行小断层的解释,甚至会出现假断层的现象[1]。
随着三维勘探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方法和技术也向着更真实、更准确、更清晰地反映地下地层各种地质信息的方向突飞猛进。
目前,在三维地震勘探中发展最快的是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该技术不仅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提供较准确的钻探井位,利用先进的解释软件打破常规的三维资料二维解释,充分利用三维数据信息,获得更精细的构造形态。
因此,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1三维地震勘探的精细解释技术1.1小断层的正演模拟对地质模型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明确地质体地震记录的特征,同时也能提供地下地质体地震波岩石物理响应特性,为正确研究地下地质环境提供地震波波场证据,以便对解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设计一个三层介质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实验,图1(a是小断层的地质模型。
模型参数:煤的断距为5m,煤层厚度为8m,煤层速度为2000m/s,围岩地层速度自上而下分别为1800m/s、3200m/s、3200m/s;图1(b为小断层正演模拟的地震响应。
根据正演模拟后的地震响应分析,断距为5m的小断层,地震剖面有一定的变化,为后期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提供了依据。
(a地质模型(b地震响应图1正演模拟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0.05.005能源技术与管理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秦晶晶1,李德春1,程慧慧1,王空前2(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论述了几种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小断层的应用方法,为了确保解释的精度,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正演模拟试验,为做好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物质基础。
煤田采区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方法
![煤田采区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cdbea4dd3383c4bb4cd2bf.png)
a n a l y s i s, c ohe r e nc e t e c hn ol ogy,at t r i b ut e t e c hn ol o gy,a nd i ma ge pr oc e s s ha v e b e e n us e d t O i m pr o ve i nt e r p r e t a t i on’ S
陈同俊 , 崔若飞 , 郎玉泉。 , 钱 进
( 1 . 中 国 矿业 大学 资 源学 院 , 徐州 2 2 1 0 0 8 ; 2 . 中煤 地 质 总 局 物 探 研 究 院 , 涿州 0 7 1 0 0 0 )
摘 要 虽然 煤 田三 维地 震 勘 探 已经 过 了十 多年 的 发 展 , 但 构 造 解 释 问题 仍 是 目前 需 要 解 决 的 主 要 问题 之 一 . 随 着 三 维 地 震 资 料 解 释 方法 的 不 断发 展 , 小波分析技 术 、 相干体技 术 、 地震 属性技 术 、 图 像 处理 等 提 高 解 释 精 度 的 方 法相
( 1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Xu z h o u 2 2 1 0 0 8 ,C h i n a  ̄2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o a l S e i s mi c ,Z h u o z h o u 0 7 1 0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y ov e r t e n ye a r s’de v e l opi ng of c oa l f i e l d 3- D s e i s mi c e xp l or at i o n,but t he st r uc t u r al i nt e r pr e t a t i on a l s o i s a ke y pr ob l e m ne e di n g t O be s ol v e d. W i t h t he de v el o pi ng of i nt e r p r e t a t i o n me t h od s of 3 - D s e i s mi c e xpl or a t i on,wa ve l e t
克拉玛依油田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
![克拉玛依油田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88827b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7.png)
克拉玛依油田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
陈淦;张国珍
【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卷),期】1993(000)A00
【摘要】高分辨率三地震在克拉玛依油田二中区北部进行。
二维地震由于受分辨率的限制,构造解释精度不高。
三维地震因精度很高,不仅微构造进一步明朗化,还发现了一些断距为5-10m的小断层。
精细的构造描述使油田开发中长期解释不清的动态问题得到了较合理的解释,并为编制三次采油试验进听布井方安提供了更确切的地质依据。
【总页数】7页(P50-56)
【作者】陈淦;张国珍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4
【相关文献】
1.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文东油田滚动扩边中的应用 [J], 张戈;王坚领;王文才
2.三维地震技术在预测石炭系储集层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东部扩边区为例 [J], 王辉;徐恒;王涛;胡戈玲
3.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技术——以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为例 [J], 李家宁;胡学雷;宋玉梅;李路
4.准噶尔盆地腹部二次三维地震勘探主要技术与效果(为庆祝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50周年而作) [J], 雷德文;吕焕通;黄永平;杨晓海
5.多种建模方法耦合建立冲积扇三维构型模型: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东区下克拉玛依组为例 [J], 李君;李少华;张敏;许长福;吴小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维地震资料解读
![三维地震资料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d6094dfbb4cf7ec4afed06b.png)
第一章概述(原理及方法)第二章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第三章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第四章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物探知识回顾1、应用地球物理、勘察地球物理、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2、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内外,包含地核、地幔、地壳以及水圈、大气圈及其空间的物理场和物理现象,如地磁、重力、地震、放射性、地电、地球热学、气象等。
广义地球物理学:大气圈地球物理学、水圈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又称狭义地球物理学3、物探含义:用物理方法来勘探地壳上层岩石的构造与寻找有用矿产的一门学科。
它是根据地下岩层在物理性质上(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的差异,通过物理学原理,借用一定的装置和专门的物探仪器测量因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引起的物理场(如电场、重力场、磁场)变化规律及分布状况,通过分析和研究物理场的变化规律,结合有关地质资料推断出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地质体的分布规律,为地质勘探、工程勘察、环境调查及地下资源分布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地球物理勘探是物理学、数学、现代计算机科学和地学结合的边缘科学和最有活力的生长点。
它不同于传统的找矿方式,即通过古生物、岩石矿物性质等确定矿藏。
4、几种重要物探方法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以地壳中岩矿石等介质密度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天然重力场的变化规律以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解决工程环境问题的一种物探方法。
它主要用于探查含油气远景区的地质构造、研究深部构造和区域地质构造,与其他物探方法配合,也可以寻找金属矿,近年来重力勘探在城市工程、环境方面也有应用。
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以地壳中岩矿石等介质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天然磁场及人工磁场的变化规律以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
它主要用于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寻找磁铁矿、勘查含油气构造、预测成矿远景区以及寻找含磁性矿物的各种金属非金属矿床,近年来磁法勘探在城市工程、环境方面主要用于开发区、核电站、大坝选址,寻找沉船、炸弹等金属遗弃物与地下管道,考古等方面。
三维地震解释
![三维地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3d35a21f5335a8103d22046.png)
2 用水平切片直 接做构造图。
三、三维 地震的地 震相解释:
1 层振幅 切片的解 释或者说 提取目的 层振幅, 由振幅 异 常带解释 微相、砂 体展布。
1.什么情况下所做的构造图才能实现既做了空 校又使用了变速? 2.一个三维构造圈闭图和二维圈闭图一般会有 哪些差地震相与二维地震相
无菲尼尔带现象
2.三维地震 可消除侧反 射影响,因 而背斜圈闭 形态与大小 比较真实。 不像二维地 震由于侧反 射影响,背 斜往往变宽, 变大,尤其 是低幅度背 斜的失真明 显。
3.三维地震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密集设置测点,测点距 一般20-100m,常见为50×50或50×75m,因而在地下 每20-37.5m获得一个信息,使水平分辩率显著提高。
章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
三维地震的六个特点:真归位后交点闭 合、无侧反射、水平分辨率高,具水 平切片和层振幅显示功能、人机联作 解释、彩色显示
三维地震的构造解释
一、三维地震 资料的特点
1.与二维相比, 三维可以做到真 正的空间归位, 因此三维偏移资 料上无闭合差, 剖面上的背斜、 断层等形态、大 小、位置也较准 确。
6.
解释常在工作站上进行。工作站一般包括图象处理机,辅助图象存 储器,数据输入装置和 显示终端。配备的软件包括许多专用的模块。 国内市场上常用的是Landmark工作站,Geoquest工作站,Bouma工 作站等。具软硬件系统成套,由多家石油公司生产销售。
解释过程一般分八个步骤 (1).通过数字化桌输入测点的坐标位置数据,或用 键盘输入。 (2).通过数据化桌输入时间剖面或深度剖面每道的
4.为什么说三维偏移剖面上断层、背斜高点的 形态、大小、位置较准确,而不是最准确呢?
1.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年。 2.钱绍瑚,地震勘探,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年。 3. Blach, A.H., et al.. Seismic amplitud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ick first Leo sandstone lens,eastern Powder River Basin,Wyoming, Geophysics,1981,46( 11):1519-1527. 4.Brown,A. Interpretafion of three dimentional seismic data,AAPG Memoir.42 1986;5 th edition, 1999. 5. Nelson Jr, H R; F J Hiltormani, C H F Gardner. Instruction to interactive 3D interterpretation; Oil and Gas Journal, 1981 Oct.5.106-139. 6. Gerhardstein A C and A Brown. Interactive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d ata, 52nd annual interpretational SEG Meeting, SEG1982.
《三维地震解释》课件
![《三维地震解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bac54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8.png)
属性分析技术可以提供更丰富的 地下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 地下结构、判断地层岩性、预测 油气水等资源。
属性分析技术需要处理大量的地 震数据,并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 和分析,因此需要使用高性能计 算机和专业软件。
反演技术
1
反演技术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和地下结构的 相互作用,反演计算出地下结构的物理参数和形 态。
特点
三维地震解释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 和高可靠性,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准 确的地质信息,为石油、天然气等矿 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地震解释的重要性
资源勘探
三维地震解释是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勘探的重要手段 ,能够准确判断地下岩层的性质、结构和形态,为资源开 发提供科学依据。
灾害防治
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三维地震解释能够揭示地下岩层的 结构和性质,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工程地质勘探
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可 以用于了解地下岩土层的分布和性质,为城 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地下空间利用提供依据 。
重大工程
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如高速公路、铁路、桥 梁等,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可以用于了解工程 场地的地质结构和岩土性质,为工程设计和
施工提供重要支持。
06 三维地震解释的挑战与未 来发展
《三维地震解释》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三维地震解释概述 • 三维地震解释的基本原理 • 三维地震解释流程 •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与方法 • 三维地震解释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 三维地震解释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三维地震解释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三维地震解释是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数 据,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地质学原理, 对地下岩层的性质、结构、形态等进 行解析和推断的过程。
三维地震勘探概述
![三维地震勘探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8e12ceff705cc1755270945.png)
第一节 三维地震资料采集
X1=Z﹒tgφ
一、采集要求
或 X1=Vt0sinφ/2 其中:Z—深度,φ—最深目 的层的最大倾角,V—平均速 度,t0——Z对应的垂直反射 时 显然,这个扩大范围的估算由 目的层的深度和倾角决定。
由这个“偏移帽沿”X1扩大 后A0变成了A1——满覆盖面积, 但还应加上覆盖次数渐减带和 附加段,最后得到
第一节 三维地震资料采集
1、采集参数
二、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
④最大炮检距Xmax Xmax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近似等于目的层深度,⒝ 主要目的层反射应避开直达波、初至折射波的干涉,⒞小于 最深目的层临界折射炮检距,⒟满足速度鉴别精度的要求 ⒠ 使动校正拉伸对信号的影响较小,⒡满足消除多次波的要求 等。 ⑤偏移孔径M 其设计应考虑:⒜大于第一菲涅尔带半径;⒝大于Z•tg30° (Z为最深目的层的深度),以使绕射波能量很好收敛;⒞ 大于倾斜层偏移的横向移动距离 : M >Z•tgmax 偏移孔径应取三项中的最大值。
第一节 概述
四、三维地震勘探应用范围
①复杂构造勘探
查明因断层发育、地层产状变化大而引起的绕射波、侧面波 等干涉严重的复杂断裂构造区,以及盐丘、礁块、地层尖灭、 不整合、微型构造等;
②地层岩性和沉积特征研究 结合钻井资料研究地层岩性的平面和空间变化; ③油田勘探开发
帮助制定或调整油田勘探开发方案,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监测 油藏动态
第一节 三维地震资料采集
1、采集参数
二、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
②覆盖次数N 纵测线方向覆盖次数NX应满足:NX = n/(2dx) 横测线方向覆盖次数NY应满足: NY= P•R/(2dy) 式中: n—排列内一条接收线的道数,dx—纵向上激发点移 动的道数;dy—束线之间接收线移动距离相当的道数,P—排 列不动所需的激发点数,R—接收线数; 总覆盖次数N则为: N = NX •NY ③最大的最小炮检距Xmin Xmin是“子区”(由两条相邻接收线和两条相邻激发线构成) 中心点的CMP面元的最小炮检距,也是该子区内所有CMP面 元中最小炮检距中的最大者。一般等于1~1.2倍的最浅目的层 深度。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c6d2bb0caaedd3382c4d3bb.png)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随着三维地震采集和处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成本不断的下降,解释手段的完善,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效果日趋明显,勘探效益也不断提高。
因此,应用好三维地震解释技术是油气勘探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1、三维地震构造解释的资料准备资料的准备包括三大部分。
1)地震资料三维地震数据体,把奥扩成果带和纯波带。
成果带经过修饰,相位特征较好,主要用于构造解释。
成果带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叠后修饰不影响砂体的变化时,也可以用于储层预测。
纯波带在叠后偏移后,基本没有经过修饰处理,有一定的保幅特点,比较适合储层预测,但在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地区,进行构造解释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以上两种数据体的特点,最好都加入工作站解释系统。
地震资料的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牵扯到合成地震记录的正确的标定,以及油层在地震剖面上的精确位置,如果极性搞错,拾取的地震相位有可能不代表油气层。
因此,在收集地震磁带数据体时,必须搞清地震资料的极性。
通常在地震采集前,仪器都按初至波下跳校定,即正反射系数代表波谷,处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单独做极性转换,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体就应该是负“normal polarity”正常极性,一般表示处理中没有单独做极性转换,也属于负极性剖面。
处理数据体磁带外,还有工区内三个不同的坐标点,以及每个坐标点对应的x,y大地坐标,同时要了解钙坐标的坐标体系。
工区内的地震测井资料十分重要,一定要了解是否有地震测井资料,如果有一定要想办法收集到。
还有VSP资料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钻井资料工区内所有井的井位坐标,分层数据,录井油气显示情况,钻井取心资料,完钻井深,井斜数据,岩性剖面,泥浆槽面油气显示情况,气测资料等。
这些资料在完井综合录井图和完井报告上均可查到。
最好能把完井综合录井图和完井报告收集到,供地震构造解释时参考使用。
3)测井资料做构造解释时,需要的测井数据带有:声波、自然电位、米底部底部梯度电阻率,1:200综合测井图(用于合成记录环境校正分析),测井成果解释表。
三维地震料的解释ppt课件
![三维地震料的解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03f858960590c69fc37616.png)
3、利用VSP探测真实的构造形态
图4-16和图4-17说明利用VSP资料研究井旁细部地层与断裂特征情况。图4-16 (a)为胜利油田郑28井的VSP用于横向预测的观测系统图。源距由300米加大 到1500米,检波点深度由1990米减少到275米,检波点间隔为15-25米,且同时
增益函数),确定多次波的来源等和求取地震子波,以便进
一步精细处理。
ppt精选版
21
2、常见的干扰
1)电缆波:是由地面沿测井电缆传到检波器的,速度在 2500—3000米/秒之间,用推靠检波器压紧井壁后放松电缆的 方法可避免它。
2)管柱波:是最具破坏性的干扰波,是扫过井口的地滚波引 起泥浆柱中质点垂直运动并向下传播的波,在声波测井中称为 斯通利波。其传播速度较低且不呈球面发散(衰减很慢),很难 通过一般叠加方法压制掉。一般可采用加大井源距等办法减弱 或避免管柱波的影响。
图4-4 水平切片 与铅垂剖面反射 波同相轴的对应 关系
ppt精选版
5
地震水平切片上波峰或波谷“同相轴”的显示宽度是地层倾角 和地层界面反射频率的综合反映。在地层倾角不变时,随着反射 频率的增高,切片上“同相轴”的宽度变窄,当反射频率不变时, 随着地层倾角的减小,切片上“同相轴”的宽度变宽(图4-5)。
图4-6背斜和向斜构造在不pp同t精选时版刻水平切片上的反映 7
ppt精选版
8
2.等时切片的断层识别 1)标志层同相轴系统中断和错断,或者强振幅错断,并以大角度 切割构造走向。
2) 同相轴走向突变或者零乱,源自图4-7 同相轴异常扭曲图4-8 同相轴走向不一致
ppt精选版
9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技术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12a620ebed5b9f3f90f1c3b.png)
较准确
32.05 6.45 11.11 11.04 28.95 13.18 7.40 5.65 31.03 20.51 11.11 4.41 7.70
误差大
23.08 6.45 5.56 6.13 7.89 13.16 3.70 6.13 5.17 10.26
不准确
10.26 41.94 73.81 77.92 23.68 34.21 60.18 66.96 24.14 56.41 85.19 92.65 46.15 100.00 88.89
精度问题
落差大于5m的断层仍有遗漏; 落差小于5m的断层显示不清; 相距较近的断层不能有效分辨; 地震异常缺乏地质的推断解释。
方法问题
成熟区勘探缺乏系统的总结; 新区勘探的试验工作不充分; 物探人员对新技术掌握不够; 矿井地质人员缺少软件工具。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存在问题
三维地震一次验证的准确率初步统计: 落差>10m :准确率90%以上; 落差5~10m:准确率75%~80%; 落差3~5m :准确率30~40%。 三维地震解释陷落柱:准确率30~40%。 为了提高二次验证准确率,应进行三维地震处理、 解释、验证、精细处理、动态解释的反馈过程。
淮南矿区三维地震探采对比最新统计
汇 报 提 纲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探采对比分析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应用实例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技术发展趋势
4、煤矿采区三维地震技术发展趋势
李庆忠院士指出: 地震勘探是一个系统工程。“只 要将各个环节的漏洞堵塞一下,只需 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装备,就可以使分 辨率明显地上一个台阶”。
钻探 超前
巷道 揭露
3、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应用实例
《三维地震解释》PPT课件
![《三维地震解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34514fa417866fb84a8e56.png)
1.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年。 2.钱绍瑚,地震勘探,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年。 3. Blach, A.H., et al.. Seismic amplitud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ick first Leo sandstone lens,eastern Powder River Basin,Wyoming, Geophysics,1981,46( 11):1519-1527. 4.Brown,A. Interpretafion of three dimentional seismic data,AAPG Memoir.42 1986;5 th edition, 1999. 5. Nelson Jr, H R; F J Hiltormani, C H F Gardner. Instruction to interactive 3D interterpretation; Oil and Gas Journal, 1981 Oct.5.106-139. 6. Gerhardstein A C and A Brown. Interactive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d ata, 52nd annual interpretational SEG Meeting, SEG1982.
无菲尼尔带现象
2.三维地震 可消除侧反 射影响,因 而背斜圈闭 形态与大小 比较真实。 不像二维地 震由于侧反 射影响,背 斜往往变宽, 变大,尤其 是低幅度背 斜的失真明 显。
3.三维地震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密集设置测点,测点距 一般20-100m,常见为50×50或50×75m,因而在地下 每20-37.5m获得一个信息,使水平分辩率显著提高。
卫星-升平地区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
![卫星-升平地区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0b70022cfc789eb172dc8c5.png)
@
2 1 Si eh E gg 0 1 e T e. nn. .
地 球 科 学
卫 星 - 平地 区三维 地 震精 细构 造 解释 升
王开燕 孙 吉爽h 李建军 王 妍 陈彦志 徐 清彦
( 北 石 油 大学 地 球 科 学 学 院 大 庆 13 1 ; 庆 钻 探 工程 公 司 物 探一 公 司 , 东 , 638大 大庆 13 5 6 37)
摘
要
在 卫 星一 平 地 区三 维 工 区 范 围 内 , 用 不 同 的解 释 技 术和 手段 , 对登 娄 库 组 各 段进 行 了精 细 构 造 解 释 。从 多方 位 升 利 针
观测、 方差切片 、 相干切片及地震属性提取等方面对 小断层和层位做 了精细解释, 一步落实登娄库组各段小 断层 、 幅度构 进 微
/3层6 \ T 190 断
/ T 断层 / T 断层 3 4
、
。
el
I、
71 9 6 0
2 3 3 地层切 片解释技 术 .. 地层 切 片是地 震 属性 在 地 质 时间 面上 的显示 ,
很 好地解 决沉积 等 时性 的问题 , 证 了层 间地 震信 保
通 信 作者 简介 : 吉 爽 。 孙 科学来自技术与
工
程
1 卷 1
与基准 面平行 的沉积 体 系 , 所提 取 的地震 属 性 信息
才能保证是等时的( ) 图5 。
4 断层的解释成果
2 1 0 0
… ,
2 1 00
图 5 T 反 射 层 沿 层 切 片
低井 产 气
释 层位 , 到井 问地 震 地质 层 位 的全 区统一 。在 标 做
区徐家 围子断 陷带汪 家 屯构 造 、 平构 造 和 卫 星构 升
《三维地震解释》课件
![《三维地震解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715e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3.png)
3
全波形反演
利用地震数据的完整波形信息,包括振 幅和相位变化,反演地下介质的高精度 成像结果。
地震解释案例分析
案例一 案例二
应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威海油田成功勘探出 新的油气藏。
应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龙源口煤矿成功勘探 出底板上盘煤储层。
地震解释技术的局限性和改进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结和展望
2 意义
通过三维地震解释,可以获取更全面、准确 的地下地质信息,进行精细勘探和有效发现 地下资源,有助于优化勘探和开发效果,提 高勘探和开发效率。
地震数据的获取
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的区别
二维地震数据是一条地震剖面数据,它的数据量小、 分辨率低,只能获取垂直于地表面的地震信息;三 维地震数据是由若干条地震剖面数据组成的立体图 像,数据量大、分辨率高,能够获取水平和垂直于 地表面的地震信息。
工具的功能和应用
三维地震解释工具主要可以进行数据处理、解释 分析、地质建模和高精度成像等,在石油、天然 气勘探、地质研究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地震解释技术
1
声波走时反演
基于声波速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反演地
波形反演
2
下介质的速度信息。
利用地震数据的波形信息,反演地下介
质的物理参数,如密度、速度、衰减等。
总结
三维地震解释是一项内容较为复杂、技术难度较高 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田勘探、煤炭勘探、地 下水资源勘探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展望
未来,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将继续向高速、高精、高 效方向发展,有望实现“多分辨、高识别、高精度、 立体建模”的目标。
参考文献
• 李世平, 姜林芳.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4): 1681-1685. • 王辉. 基于灰模型的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研究与实现[J]. 现代化矿业, 2020, (8): 189-191.
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基本思路和流程
![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基本思路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9f4e87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5.png)
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基本思路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基本思路与流程解析一、引言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是地质勘探中的关键环节,它能提供地下结构的详细图像,帮助我们理解地壳的构造特征。
地震解释第1课—概述
![地震解释第1课—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baabe1252ea551810a687d4.png)
深层异常体
可以充分利 可以充分利 用三维资料的可 用三维资料的可 视化优势和雕刻 视化优势和雕刻 技术,直接在地 技术,直接在地 震数据体上雕刻 震数据体上雕刻 出异常体的空间 出异常体的空间 分布形态和规 分布形态和规 律。 律。
Inline 419
剖面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race 1038
2、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1、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层面可视化 层面可视化
时间切片、纵横剖面联合显示 时间切片、纵横剖面联合显示
1、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层位解释(闭合)
立体上
首先,采取三维立体显示和动画 浏览可以清楚、快速地了解地层的空 间展布和产状变化规律。 三维可视化显示
三维立体显示
三维栅状图显示
1、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
第一课 1、概述
课件编著人:王英民、黄捍东
2010年4月10日
第一讲
概述
• 一、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及发展 • 二、现代地震资料解释技术一瞥 • 三、地震资料解释的意义 • 四、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 五、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要求 • 六、地震资料解释的发展趋势及要求
一、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过程
断层解释
浏览
首先采取三维立体显示和 动画浏览,可清楚快速地了解 断层的空间分布规律。
T2反射层三维可视化显示
T2反射层相干数据体
断层体素显示
1、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三维地层模型可视化显示
层面可视化 层面可视化
三维地层模型可视化显示 三维地层模型可视化显示
1、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所有块单元的分裂显示
03-地震勘资料处理与解释_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03-地震勘资料处理与解释_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be0b28a8762caaedd33d470.png)
四、特殊地质现象的解释
1.不整合面 不整合面(如图2-2-9所示)是地壳升降运动引起 的沉积间断。它与油气聚集有着密切关系,例如不整合 遮挡圈闭就是一种地层圈闭油气藏。不整合分为平行不 整合与角度不整合两种:(1)平行不整合其特点是: 上、下构造层之间存在侵蚀面,但产状一致,这种不整合 不易识别。但是由于不整合面受长期风化剥蚀而凹凸不 平,在水平叠加剖面上往往产生一些弯曲界面反射波或 绕射波。又因不整合面上下波阻抗差较大,产生的反射 波振幅较强。这些特点可用来识别平行不整合。(2)角 度不整合表现为两组或两组以上视速度有明显差异的反 射波同时存在。这些波沿水平方向逐渐靠拢合并。不整 合面以下的反射波相位依次被不整合面以上的反射波相 位代替,以致形成不整合面下的地层尖灭。
识别有效波的标志之四:时差变化规律
二、实际对比方法
1.掌握地质规律、统观全局,做到心中有数。 2.从主测线开始对比。 3.重点对比标准层。 4.相位对比。 5.波组和波系对比。 6.沿测线闭合圈对比(剖面的闭合—在正交测线的交 点处,同一反射波的t0 时间应相等)。 7.利用偏移剖面进行对比。 8.研究特殊波。 9.剖面间的对比。
第三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第一节 时间剖面的对比 第二节 时间剖面的地质解释 第三节 地震资料的三维解释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的地震勘探主要包括三大环节,即 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数字处理和资料解释。地震资料的野外 采集和室内处理涉及到基础资料的操作,而地震资料解释就是 把这些资料转化成抽象的地质术语,即根据地震资料确定地质 构造形态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及层间接触关系, 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为钻探提供准确井位等。很显然, 这种转化和转化的质量是每个解释人员的能力、想象力的综合 表现,最终的成果体现在地质解释的合理性上。
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第一部分
![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第一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4c902c5c783e0912a2162af4.png)
使用时间域、单一频带、纵波资料的振幅信息,在平剖
面方式下为油气勘探服务的地震解释方法难以应付复杂 勘探开发地质对象对地震解释提出的需求
地震解释技术正在向多域(时间域/深度域)多频带、
多波资料的多属性信息共用,在三维可视化技术支持下 的综合解释方向发展。
目录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方法的变化 精细构造解释流程方法
1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2 属性体的综合应用 3 地震层位解释 4 断层解释 5 目标地震异常体分析 6 速度分析与时深转换 7 平面成图
以地震资料为主的油藏描述需求
在勘探油藏描述过程中,油藏的圈闭形态、储层及油气层平面及空间展布 特征、属性特征都是以地震资料为主进行描述的,地震资料起了重要作用。
数据类型 数值范围约束
信号位置—波峰/波谷/+0/-0
不同属性体数值范围和数值特点不同 层位自动追踪要根据不同属性特点定
种子值置信度
义参数设置要求和附加边界条件
值范围、最大值误差
相关性约束
相关系数、相关长度
种子点约束
以解释点/拾取的点—约束
调整/锁定可见点/选择点
义分析,通过VSP或声波合成记录,标定已知油、气、水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位 置和纵横向分布,结合地质资料对油气层或油组作横向追踪,描述其形态、 厚度变化和连续性。确定油气水的接触边界。结合地质圈闭确定含油气范围。
利用高精度地震信息,进行特殊处理,分析储集体的孔隙度纵横向变化;条
件许可时作含油气饱和度预测。
开发阶段这种需求的变化对地震资料的使用,提出了新
的解释需求,即: 要求提高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与油层储层单元相匹配 要求解决地震多解性,确定有效的地震地质关系 要求提供速度场和精确的时深关系,保证资料时深匹配的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性约束
相关系数、相关长度 相关系数、
种子点约束
以解释点/拾取的点— 以解释点/拾取的点—约束 调整/锁定可见点/选择点 调整/锁定可见点/
垂向约束
纵向时窗范围 最大垂向误差 趋势
横向约束
扩展样点数 边界多边形—约束条件 边界多边形— 断层中止 — 约束条件
自动追踪概念 自动追踪--是根据所选取的“种子点” 自动追踪--是根据所选取的“种子点” 计算一 --是根据所选取的 个输出层。 个输出层。 种子点是层位解释拾取值, 种子点是层位解释拾取值,将依据它的位置和地 震属性识别同相轴、进行自动追踪。 震属性识别同相轴、进行自动追踪。 自动追踪软件搜索相邻道上与之相似的或一样的 地震属性。如果期望值满足用户确定的标准, 地震属性。如果期望值满足用户确定的标准,新 的拾取值就转化为新的种子点。 的拾取值就转化为新的种子点。 用这种方法,层位可以遍及整个工区, 用这种方法,层位可以遍及整个工区,直至无其 它有效值拾取为止。 它有效值拾取为止。
相位追踪器--用户定义相位追踪器以单相位角 相位追踪器--用户定义相位追踪器以单相位角 -在瞬时相位数据体上追踪一个层位。 在瞬时相位数据体上追踪一个层位。
相位数据值范围在-180到+180之间。信号为锯齿状。 相位数据值范围在-180到+180之间。信号为锯齿状。 之间
数值追踪器--数值追踪器是用于追踪任何类型 数值追踪器--数值追踪器是用于追踪任何类型 -数据的通用追踪器。像相位追踪器一样, 数据的通用追踪器。像相位追踪器一样,并不 在乎它追踪最小、最大和过零点值。 在乎它追踪最小、最大和过零点值。
目录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方法的变化 精细构造解释流程方法
1 2 3 4 5 6 7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属性体的综合应用 地震层位解释 断层解释 目标地震异常体分析 速度分析与时深转换 平面成图
以地震资料为主的油藏描述需求
在勘探油藏描述过程中,油藏的圈闭形态、储层及油气层平面及空间展布 在勘探油藏描述过程中, 油藏的圈闭形态、 特征、属性特征都是以地震资料为主进行描述的,地震资料起了重要作用。 特征、属性特征都是以地震资料为主进行描述的,地震资料起了重要作用。 主要包括: 主要包括: 利用经过严格标定的高精度地震剖面, 利用经过严格标定的高精度地震剖面,编制和修改各油气层或各油组的顶面 圈闭形态图,研究圈闭和断层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圈闭形态图,研究圈闭和断层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描述主断层的断面形 态和深浅层的圈闭偏移。 态和深浅层的圈闭偏移。 研究地震合成记录,声波阻抗、反射系数为主的地震信息与沉积相, 研究地震合成记录,声波阻抗、反射系数为主的地震信息与沉积相,单井划 相的对应关系,建立地震相模式, 相的对应关系,建立地震相模式,并描述三维空间中的相展布 以高精度地震为主, 以高精度地震为主,经过相位校正的保持振幅地震处理和特征反射波地质含 义分析,通过VSP或声波合成记录,标定已知油、 VSP或声波合成记录 义分析,通过VSP或声波合成记录,标定已知油、气、水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位 置和纵横向分布,结合地质资料对油气层或油组作横向追踪,描述其形态、 置和纵横向分布,结合地质资料对油气层或油组作横向追踪,描述其形态、 厚度变化和连续性。确定油气水的接触边界。结合地质圈闭确定含油气范围。 厚度变化和连续性。确定油气水的接触边界。结合地质圈闭确定含油气范围。 利用高精度地震信息,进行特殊处理,分析储集体的孔隙度纵横向变化; 利用高精度地震信息,进行特殊处理,分析储集体的孔隙度纵横向变化;条 件许可时作含油气饱和度预测。 件许可时作含油气饱和度预测。 在建立含油气地质体静态模型和储集性能三维数据体的基础上进行分区块、 在建立含油气地质体静态模型和储集性能三维数据体的基础上进行分区块、 分层段的综合评价,指明油气富集高产部位及分布情况。 分层段的综合评价,指明油气富集高产部位及分布情况。并设计新钻井位和 钻头轨迹。 钻头轨迹。
地震解释技术的发展
单一 — 复合
纵波 — 时间域 — 振 幅 — 探 平剖面— 单频 —平剖面— 勘
多属性— 多波 — 深度域 —多属性— 多频 — 发
立 体 — 开
使用时间域、单一频带、纵波资料的振幅信息, 使用时间域、单一频带、纵波资料的振幅信息,在平剖 面方式下为油气勘探服务的地震解释方法难以应付复杂 勘探开发地质对象对地震解释提出的需求 地震解释技术正在向多域(时间域/深度域)多频带、 地震解释技术正在向多域(时间域/深度域)多频带、 多波资料的多属性信息共用, 多波资料的多属性信息共用,在三维可视化技术支持下 的综合解释方向发展。 的综合解释方向发展。
地质 基础 数据库
录 岩 化 试 井 芯 验 油
测井
常 倾 R 规 角 F T 标准化 密度测井 声波时差 图 成 板 果 V S P 地 震 测 井
地震
测 原 保 数 线 始 真 据 位 带 迭 体 偏 置 对比修改 子波 提取 2 D 闭合差 3 D 相干体 井旁道 极性 分析 主频 分析 2D变 速空校 3D速度场 速度场 属性子体 层切片 平剖面 井曲线 砂岩 厚度 特 殊 处 理 速 度 谱 V S P
地震多属性体综合解释的发展
地震多属性体处理,可以产生几十种地震波属性。 地震多属性体处理,可以产生几十种地震波属性。经过 与地质目标特征相关的属性优选、聚类分析和综合解释, 与地质目标特征相关的属性优选、聚类分析和综合解释, 可以有效识别复杂地质体构造和储层特征。 可以有效识别复杂地质体构造和储层特征。
地震参数提取 参数综合判别 地震反演参数 分布边界 有利范围
关键井处理 多井处理
特征参数体层切片 特征参数平剖面图
油藏描述框图( 油藏描述框图(续)
高压物性
多井处理 油气水划分 油层厚度 平面图
速度 地震 参数 提取 优选 波形 振幅 频谱 吸收 AVO 判别 综合 油水边界 含油范围 油气特征
油 气 水 描述
录井 显示 测试 结果
流体性质 油水边界 原油比重 体积系数
油藏 地质 模型
储量 计算
亮点 构造 形态 有效 厚度 储层模型 内部 结构 物性 参数 非均 质性 构造模型
地震正演 模型
油气 分布
油藏类型
油藏地质 静态模型
Q = A * h * ϕ * So * d * 1/Ao * L
开发阶段对地震解释的要求
它可用于任何类型的数据—常规的地震数据、 它可用于任何类型的数据—常规的地震数据、已转换 成深度域的数据、岩性数据、速度数据、属性如: 成深度域的数据、岩性数据、速度数据、属性如:道 积分、反射强度及瞬时频率等数据。 积分、反射强度及瞬时频率等数据。
自动追踪中的辅助参数
油漆刷--是一种允许用户用鼠标进行多种编辑的编辑方式。 油漆刷--是一种允许用户用鼠标进行多种编辑的编辑方式。 --是一种允许用户用鼠标进行多种编辑的编辑方式
小层 隔层 ϕ.κ.so κ 求取 分层物性 平面图
速度 旋回
电性 旋回
时频 分析
层序 分析
测井 相
参数 图板 参数 转换 集总
地震 微相
可分辨 单薄层 薄互层
地震相 解释
顶底时差 振幅调谐 微相顶底
反射 模式
砂岩速度 砂泥速度 砂含量
厚 度
砂层 统计 常规
电位 分层
描述
分 布 物 性
特殊 高压 测试
振幅比值法
在搜索窗内寻找用户定义的拾取类型(波峰、波谷、 在搜索窗内寻找用户定义的拾取类型(波峰、波谷、 正零、负零) 正零、负零) 振幅比值: 振幅比值:检查种子道与目标道的振幅比值
振幅比值=
目标道振幅-种子道振幅 目标道振幅+种子道振幅
采纳
Score= a1 a2
* 100 =
Min (aseed ,atarget) Max (aseed ,atarget)
多地震体集成显示
断裂展布特征多属性聚类研究 储层展布特征多属性聚类研究
层位自动追踪方法的发展
1 层位自动追踪参数的完善
数据类型 数值范围约束
信号位置—波峰/波谷/+0/-0 信号位置—波峰/波谷/+0//+0/ 种子值置信度 值范围、 值范围、最大值误差
2
属性体层位自动追踪
不同属性体数值范围和数值特点不同 层位自动追踪要根据不同属性特点定 义参数设置要求和附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界条件
开发阶段这种需求的变化对地震资料的使用, 开发阶段这种需求的变化对地震资料的使用,提出了新 的解释需求, 的解释需求,即:
要求提高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 要求提高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与油层储层单元相匹配 要求解决地震多解性, 要求解决地震多解性,确定有效的地震地质关系 要求提供速度场和精确的时深关系, 要求提供速度场和精确的时深关系,保证资料时深匹配的准 确性
断层阻挡
防止自动追踪器跨过一个断层面。 防止自动追踪器跨过一个断层面。它通过比较潜在的拾取层和所选择的断 如果该层和断面有相交线,就会阻止自动追踪器跨过这个断层面。 面,如果该层和断面有相交线,就会阻止自动追踪器跨过这个断层面。当 然断层面是经过三角化、已定义断层名的。 然断层面是经过三角化、已定义断层名的。
相应于开发阶段的生产需求, 相应于开发阶段的生产需求,地震解释任务要求发生了 以下变化: 以下变化:
从以地震为主(井辅助地震)到井解释为主(地震辅助井) 从以地震为主(井辅助地震)到井解释为主(地震辅助井) 从宏观到微观,研究对象从储集体到储集层、从大层到小层、 从宏观到微观,研究对象从储集体到储集层、从大层到小层、 从油层组到油层 逐步精化,从相到微相、从层序到旋回, 逐步精化,从相到微相、从层序到旋回, 从静态到动态,研究构造、储层到研究流体、 从静态到动态,研究构造、储层到研究流体、剩余油分布
包括:重新追踪、充填追踪、 内插、平滑、追根溯源、删除后续点、 包括:重新追踪、充填追踪、 内插、平滑、追根溯源、删除后续点、撤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