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审美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审美特征
一、个人化的叙事策略
“个人化”这一概念,滥觞于日本的“私小说”创作,它是一种无视社会意义、专写私生活、敢于自我暴露的写作。
是在现代主义哲学思想活跃,“反传统情绪、个人主义思想,为之弥漫。
一般人由关心国家变为关注自我,由国家主义转为‘沉潜的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下,某些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极端失望的作家的产物。
笔者之所以借用“个人化”这一概念,是因为“第六代”的叙述艺术,与小说界的“个人化”写作很类似。
“个人化”叙述的特征首先是,放弃“社会代言人”的角色,回归个人的叙事状态,远离公共话语和宏大叙述,而面向个人的狭小生活。
“第六代”的作品从《头发乱了》,到《北京杂种》、《小武》、《长大成人》、《苏州河》、《月蚀》、《阳光灿烂的日子》、《非常假日》、《蔓延》……无不如此。
青春的困
惑、成长的烦恼等存在主义意义上的精神状态,成为影片中作为主人公的个人化叙述的中心话语,虽然在这些作品中有社会因素存在,但那不过是作为故事的背景而已。
在他们的作品中,尽管有很多对社会阴暗现象的揭示,但叙述者并不以“代言人”的口气,而只是一种“平民当事人”的个人化讲述
与宣泄。
其次,是叙述中总有纪实与自传的叙述框架。
影片主人公多是在焦虑和失落中茫然而行的少年或青年,他们的故事在大众心目中几乎无足轻重,但由于导演与作品的主人公在年龄、经历、命运方面往往具有相关性——如姜文,在《日光灿烂的日子》中,干脆找一个酷似自己的“小姜文”,以示与自己经历的相关——人物形象便不仅是解
读影片的显形符码,还成为解读导演的隐形符码,因此有理由认为“第六代”电影具有纪实与自传的叙述性质。
再次,是“第六代”多不采用“第五代”所擅长的影像象征、暗示等寓言模式。
而善于采用直截了当的内心独白方式,表现某种敢于抗争的、玩世不恭和任性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
在这个意
义上,“个人化”叙述成了第六代表达个人情绪的一种策略。
第六代导演的以个人化叙事传达自我
情绪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即兴创作”。
电影不仅丢掉了戏剧的“拐杖”,而且完全不使用剧本,演员在导演情绪感觉的指挥下直接表演,整个电影的建构全部在剪辑室里完成,使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彻底摆脱了文学的范畴。
影片《北京杂种》就是导演张元即兴创作的作品,并使导演体验了这种即兴创作中随意自由的快感:“《北京杂种》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真正的自由的创作。
我们那帮人,崔健、杜可风、还有舒琪,那次拍摄经历是我最大的幸运。
我也不知道第二天要拍什么,常常是凭着即兴和随意的想法去做。
完全是把自己身边的几个人物放在一起,很自由的一个空间。
”当然,这种即兴创作显然是第六代导演叙事叛逆性的一种极端表现,旨在表明与传统的叙事风格的对立。
同时,影片中插入了许多摇滚乐队演出的场面,以此来打破故事的完整性。
导演借助现代摇滚乐的叛逆性,在影片叙事中表达自我感受,
使这部影片的叙事呈现出个人化、情绪化的特征。
第六代导演所选择的这种个人化乃至
情绪化的叙事策略,使他们放弃了“社会代言人”的角色,远离公共话语和宏大叙事,回归到个人的叙事状态。
受西方艺术电影的影响,他们追求的是自我方式的“纯艺术”。
而并不完全把电影当作“大众的艺术”。
因此在电影叙事中采用直截了当的内心独自
方式表现某种敢于抗争的、玩世不恭的和任性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
有的评论者把这种叙事状态称为“主体性叙述”,即将抽象的、逻辑的、清晰的、理性的思维,诸如思想主旨、哲学理念、生活见解,以及艺术风格与造诣等等,全部统领和提契着他们作品的具象叙述。
或者通俗地说。
就是在观看他们作品的时候。
常常会感到一个无形的解说者在那里对观众耳提面命。
二、都市场景与边缘人、小人物生活的展示
在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中。
“都市”是一个关键词。
作为与城市共同长大的青年一代
导演,他们的摄影机镜头没有越过城市的高楼大厦去摄取他们并不熟悉的乡风民俗。
而是通过手中的摄影机执守都市来对抗第五
代对历史与乡土寓言的抒写。
20世纪90年代前期,夏刚、李少红、周晓文、黄建新等导演在一个别样的社会语境中,拍摄了一系列新的都市电影,被评论者称为90年代前期中国电影与文化中“时隐时现的都市”
与早期“时隐时现的都市”不同,第六代导演关注都市生活最为实在的感性层面,在切身体验中获得现代都市光与影、声音与色彩的真实感觉,捕捉现代都市瞬息性的现在时态和躁动不安的情绪。
而且第六代导演本身就处在都市边缘人的文化身份定位中,成为现代都市中“漂泊的一代”。
因此他们对现代都市空间的体验是破碎、零散与变形的,并采用后现代性的反抗方式,不断消解全球语境下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性神话。
影片《苏州河》是一部典型的表现都市碎片的第六代影片。
上海是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但导演却绕开了对上海恢宏的现代性的表达。
影片没有表现具有现代都市指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