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徽州古建筑成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徽州古建筑成因

一、初识水墨徽州

【摘要】通过亲身测绘体验徽州建筑,对徽州独特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探求兴趣,通过细小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徽州建筑的特殊成因这一大的方面,又将成因归类为三个小方面,进行着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的探求过程。

【关键词】徽州古建筑;祖先;风水;人文

很早就听说过徽州文化博大精深,而汤显祖的诗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更是让我对其神思向往,很有幸的,这次暑期实习的地点选在了安徽屏山,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在徽州古韵古风的文化。

在徽州,连绵不断的群山古道,质朴纯净的山水涧,以及丰富的人脉文化和传承深远的徽商风范,都是那么值得驻足来心平气和地品味与咂摸。而徽州的建筑,总是与自然那样的和谐生辉。远观徽州,青山绿水中,总是有黑白相间的老房子或隐或现,这里就像是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长卷,同时,也像一座露天的古代建筑博物馆。

俯瞰徽州村落宏村湖景

近观徽州,那些具有个性的高大马头墙、粉墙黛瓦,还有潺潺流淌的小桥流水组合着,交融着,又各自独立地张扬着诱人的亮色。马头墙和屋脊瓦那种黑白交织的对比,不仅映衬着虚与实,也凸显着光与影的和谐。原本是作为民间实用建筑的徽州民居,现在演变成一种徽州文化的产物。在满足生活需要和炫耀徽商尊荣的同时,萌发出几分儒雅和恬淡,在不经意间,成就了世人瞩目的名胜,成为无数在烦闷的城市空间压抑的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二、徽州独特建筑风格成因初探

中国领土广袤,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地貌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屏山实习的几天时间,每天每时都亲身体验着徽州建筑,根据当地人的讲解、老师的帮助,资料的查询,我对徽州古建筑的成因有了浅显的总结。

1、祖先来源决定建筑类型

徽州由各个古村落组成,而村落都是由一个姓氏的祖先发展而来,以我们测绘的安徽屏山为例,该村以舒姓聚族而居。舒姓是伏羲九世孙叔子的后裔,唐末庐江迁居长宁里,至今已1100多年历史。

由于家族的群居,中国祭祀祖先的习俗由来已久,祠堂因此产生。在历史上,徽州一府六县大大小小的村落,都建有宗祠。那些祠堂森然树立在村子里,香烛缭绕,肃穆庄严。正是这些祠堂,形成了“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

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年不改”的徽州宗法思想和宗族制度。

祠堂作为宗族权力象征,不同类型有不同规制。宗祠一般采三进七(或五)开间构造。占地开阔,由低及高,立柱横梁,错落有致,翘檐走壁,空间饱满,给人以厚重威严感。歙县潜口汪氏金紫祠,不论从工程技术上,还是造型艺术上都极为高超。堂内计有一百根硕大的木柱和石柱,尤其是宗祠的石雕狮子、飞龙、

蓬瓣,形态逼真,线条优美。黄山市徽州区呈

坎村的罗东舒祠和“宝纶阁”,耀眼夺目,美仑

美奂,木雕堪称一流。可以说,徽州的每一座

祠堂,都是徽派建筑艺术的精品杰作,都是劳

动智慧的结晶。

牌坊是一种独特的门洞式建筑纪念性建

筑,一般用木、石、砖等材料建成。徽州的牌

坊,有的是实力雄厚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而建

的,也有的是为了旌表忠君、父慈、子孝、妻

节的,在徽州,最有名的牌坊群,非棠樾村莫属了,一共七座,明代三座,清代四座。

2、风水观

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枕山、环水、面屏,即前有朝山或案山,附近河流交汇处又叫水口,有两山(多据形状称为狮山象山龟山蛇山等)夹峙把守,河流或溪水从村基前流过,似金带环抱所以背山面水环境成为徽州村落的最基本格局。除了在自然环境中寻找风水宝地,徽州人还擅长营造亭阁等建筑物,种植花卉林木,完善风水环境,同时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而屏山村,其布局就是风水观念的集中

体现。村子正对着两座山,按照民间的说法,

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左边山稍高,青龙高

于白虎,这在风水学是个好兆头。在村落的

建设中,对水的流向也很有讲究,水流最好

是从西北角引入村落,从东南角出村,从屏

山流过的吉阳溪,在村中呈现“S”形,村

落散在河水的两边,这样的水流就像是八卦

太极符号当中的一条线,有着神秘的意味和吉祥的意蕴。

在村里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几乎所有的建筑都不是遵循传统民居“坐北朝南”的理论,而是朝北,原来这是属于风水的范畴,原因有三:一是皇宫坐北朝南,民居仿之有欺君主嫌:二是南属火,而火克金,与商家金钱不利;三避谐音“南”与“难”同音,出门正南(难)不可取。

对于风水的笃信与不同的理解,常常左右着徽州民居以及村落所具有的风格和特点。由于出外经商的人很多,徽州民居中有不少反映了商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很多民居的大门像是一个“商”字,暗藏着浓厚的敛财心理;而徽州民居中的卧房,光线暗淡,不重视采光,幽暗迷离,除了防盗,还有所谓暗室生财的迷信。

3、人文需求

古徽州是古代越人所聚居的地方,因为地处山地丘陵,所以建筑模式主要以适

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为主。后来由于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改变了徽州原本的人口数量和结构,造成了当地人多地少、居住面积狭小的局面,使得后期建筑都以楼房的形式出现。建筑材料的选择中主要是就地取材,以木材为主, 因为徽州民居密度大宅与宅之间仅有可行马轿的小巷相隔并且房屋皆为木构架易燃,高出房顶的马头山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挡火势蔓延为防火的需要,于是出现了马头墙,马头墙一般不承重主,要起围护作用,墙体高于木构架用铁壁虎和榫头砖固定在木构架上,封护山墙升高超过屋脊做成水平线条状,在沿两边屋面的趋势层层跌落,跌落几阶与房屋进深有关,一般为三五阶,墙顶盖小青瓦,铺墙脊、做滴水,每阶收头处做起翘墀头。

由于徽州地区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地少人多,便产生了非常浓厚的重商文化。因此,在明清时期徽州经济的发展和本地区重文传统的共同推动下,再加上更为古老的新安文化的影响,当地人产生了追求大自然返璞归真的渴望。这种要求体现在建筑上,显得尤为明显。

徽州建筑将室内空间与庭院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建筑整体的环境素质,使其从室内到室外的空间层次丰富多彩。这种建筑特点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徽州建筑的标志——天井构造。徽州的天井式建筑属于南方天井式民居十分重要的一支。徽州建筑的“天井”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天井”,它更多地承担了院落的

作用。首先从空间布局的角度讲,其天井与

正厅紧密相连,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空间界定完全打破。坐于正厅内,阴晴雨雪

尽收眼底,室内与室外无明显界定,既可完

成使用者室内的所有生活要求,更满足了使

用者追求自然趣味的心理需求。人在享受人

类社会生活规律的同时,与自然相结合,使

自然中的景色、气氛成为室内的一部分,使

自然的气候变化与建筑的空间变化合二为

一,由此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另外,由于男主人多外出经商,只有女主人和孩子在家,而古代封建社会为了禁锢女性,形成了高墙高窗的构造,同时这种结构也起到了防火防盗的作用。由于封建文化衣锦还乡的思想,富裕后的徽商将大量资金带回家乡,并且投入到

当地建设,修建祠堂,建造宅地、园林,竖立牌坊,

铺路架桥。据当地人介绍,徽州人虚荣心强,富

商家宅的装修极具奢华,因此产生了徽州建筑

“三雕”,石雕、木雕、砖雕。其中精美的木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