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螺旋位错生长过程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螺旋位错生长过程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与结晶原理;
2. 认识枝晶生长的基本过程;
3. 观察晶体生长的螺旋位错,计算台阶横向生长速率及其与驱动力的关系。
4. 观察手性晶体。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带CCD的显微镜;
2、载玻片;
3、盖玻片;
4、偏光片;
5、加热装置;
6、碘化镉;
7、氯酸钠;
8、有机晶体(Phenyl salicylate,对羟基苯甲酸苯酯,
HOC6H4COOC6H5,熔点:42-44o C);9、去离子水;10、药勺;11、烧杯;12、玻璃棒;13、滴管;14、培养皿;15、量筒;16、投影仪。
三、实验原理
(1)溶解度
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所能溶解的溶质量是有限的,常用溶解度来表示。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图一和图二分别是碘化镉和氯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数据见表一和表二)。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利用较高温度配置溶液达到饱和后,再降低温度,水溶液在高温中溶解度较高,一旦降温后,溶解度也降低,但溶质的量不减,因此,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最大溶解度,此时的溶液成为“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一种不稳定状态,过量的溶质会结晶析出而成为饱和溶液。常利用此种方法进行结晶提纯。另外随着溶剂水分的蒸发,饱和溶液浓度逐渐变浓而达到饱和,继而也会开始结晶。降温和溶剂蒸发是晶体结晶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
图一碘化镉的溶解度曲线
图二氯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2)晶体生长过程
图三晶体的生长机制与驱动力的关系
一般认为晶体从液相或气相中的生长有三个阶段:1、介质达到过饱和、过冷却阶段;2、成核阶段;3、生长阶段。晶体的外形以及表面形态与晶体生长过程中的驱动力有关,当驱动力很小时,晶体的生长模式为缺陷生长,形成多面体外形,表面呈现以生长源为中心的凸起;当驱动力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克服表面势垒时,就会出现形核生长,此时生成的晶体也大多成多面体,但表面往往出现中间凹陷的特征;进一步增大驱动力,晶体会从平滑的横向生长模式向垂直生长模式转化,因此晶体呈现枝晶等形状(见图三)。
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所形成的核的数目称成核速度。它决定于物质的过饱和度或过冷却度。过饱和度和过冷却度越高,成核速度越大。成核速度还与介质的粘度有关,粘度大会阻碍物质的扩散,降低成核速度。晶核形成后,将进一步成长,其生长速度与驱动力直接相关。
(3)枝晶的生长过程
熔点较低的室温下为固体的有机晶体加热到熔点以上时,则会熔融成液体。在载玻片上放上少量的有机晶体,将其放在加热套上加热,使有机晶体熔融,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放上一点有机晶体粉末,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随
着温度的降低,有机晶体很快就开始异质结晶。我们可观察到其结晶过程大致是:晶体首先开始于放有有机晶体粉末的边缘,因该处有异质核,故产生大量晶核而先形成一圈细小的等轴晶,接着形成较粗大的柱状晶。位向利于生长的等轴晶得以继续长大,形成伸向中心的柱状晶。然后形成杂乱的树枝状晶,且枝晶间有许多空隙。这是因液滴已越来越薄,晶核亦易形成,然而由于已无充足的熔体补充,结晶出的晶体填不满枝晶间的空隙,从而能观察到明显的枝晶。
(4)螺旋生长理论
Frank等人(1949、1951)研究了气相中晶体生长的情况,估计二维层生长所需的过饱和度不小于25~50%。然而实际中却发现在过饱和度小于1%的气相中晶体也能生长。这种现象并不是层生长模型所能解释的。他们根据实际晶体结构的各种缺陷中最常见的位错现象,提出了晶体螺旋生长模型,即在晶体生长界面上,螺旋位错露头点所出现的凹角及其衍射所形成的二面凹角(图四)可以作为晶体生长的台阶源,促进光滑界面上的生长。这样就解释了晶体在很低的过饱和度下能够生长的实际现象。印度结晶学家Verma1951年对SIC晶体表面的生长螺旋纹(图五)及其他大量螺旋纹的观察,证实了这个模型在晶体生长中的重要。
图四晶体的位错图五SiC晶体表面的生长螺旋
位错的出现,在晶体的界面上提供了一个永不消失的台阶源。随着生长的进行,台阶将会以位错处为中心呈螺旋状分布。螺旋式的台阶并不随着原子面网一层层生长而消失,从而使螺旋式生长持续下去。螺旋状生长与层状生长不同的是
台阶并不直线式地等速前进扫过晶面,而是围绕着螺旋位错的轴线螺旋状前进(图六)。随着晶体的不断长大,最终表现在晶面上形成能提供生长条件信息的各种各样的螺旋纹。
图六螺旋生长理论模型
在螺旋生长中,晶体中的螺旋位错露头点是晶体生长的台阶源。上面所示为螺旋生长的模拟,从中可以看到,随着晶体的不断生长,不断出现螺旋位错露头点,螺旋位错会不停地前进。
如图六(d)所示,a表示台阶的高度,λ表示台阶宽度,v表示台阶横向扩展速率,R sp表示晶体纵向生长速率。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本实验要测的是台阶横向扩展速率v。用带有CCD的显微镜,拍摄速率采用1张/5s,录下螺旋状生长的碘化镉晶体的生长过程。在录下晶体生长的照片中,选取某一固定点,对比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量取此点的横向生长距离,除上照片的放大倍数和时间,即可得到台阶的横向扩展速率。随着生长的继续,溶液中的溶质减少,溶剂不变,因此溶液过饱和度下降,生长的驱动力下降,此时台阶横向扩展速率也将减少。
因此,可以测不同时间的台阶横向扩展速率,感受驱动力对台阶横向扩展速率的影响。
由于实际晶体中经常存在着螺旋位错,使得晶格中出现凹角,从而质点优先在凹角处堆积。螺旋位错的晶格中台阶源永远不会因晶体的生长而消失,于是,在质点堆积过程中,随着晶体的生长,位错线不断螺旋上升,形成生长螺纹。有着很多螺旋位错生长的晶体,比如下面所示的碳化硅晶体和针状莫来石晶体,都可以看见螺位错生长的痕迹。
图七碳化硅晶体的螺位错生长图八针状莫来石晶体的螺位错生长(5)晶体的手性
什么是“手性”?这种情形像是镜子里和镜子外的物体那样,看上去互为对应。由于是三维结构,它们不管怎样旋转都不会重合,如果你注意观察过你的手,你会发现你的左手和右手看起来似乎一模一样,但无论你怎样放,它们在空间上却无法完全重合。如果你把你的左手放在镜子前面,你会发现你的右手才真正与你的左手在镜中的像是完全一样的,你的右手与左手在镜中的像可以完全重叠在一起。实际上,你的右手正是你的左手在镜中的像,反之亦然。在化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手性”。几乎所有的生物大分子都是手性的。两种在分子结构上呈手性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微观上它们的分子结构呈手性,在宏观上它们的结晶体也呈手性。
作为生命的基本结构单元,氨基酸也有手性之分。也就是说,生命最基本的东西也有左右之分。组成地球生命体的几乎都是左旋氨基酸,而没有右旋氨基酸。研究已经发现的氨基酸有20多个种类,除了最简单的甘氨酸以外,其它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