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023届八校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届八校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83410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6.png)
2023届八校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2023届八校联考历史试卷及解析八省联考分数的参考价值八省份之所以可以采取联考方式进行演练,是因为这八省的高考模式基本一致,语数外科目都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卷,选考科目只安排一次考试。
因此,可对语数外三门实行联考,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选考科目则由各省自主命题考试。
而由于采取联考模式,也有一些舆论和学生、家长产生误解,认为这八省份考生要安排在一起录取,要通过联考比出高低来。
这完全不了解高考录取规定,在选考科目实行各省自主命题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实行统一录取呢?即便语数外科目考试内容一样,也不具备横向比较的价值,因为高考实行的是分省按计划录取,不能简单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基础教育的质量。
联考的价值是让新高考学生体验新高考形式、了解选考科目等级赋分方式,在联考结束后,根据联考成绩,考生可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情况,做出接下来的升学规划,如是否参加强基计划,申请综合素质评价录取。
再就是,体验新高考全新的志愿填报方式。
在3+1+2模式下,考生填报志愿分物理类和历史类,这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物理类,不再是物理+化学+生物的理科,首选物理科目的学生,有6种科目组合选择;同样,历史类也是如此。
所以,在填报志愿时,有两种不同的志愿填报方式,第一种是专业平行志愿方式,一个专业就是一个志愿单位;第二种是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方式,一所院校将根据招生专业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分为若干个院校专业组进行招生,由考生填报志愿。
八省份中,辽宁、河北、重庆实行专业平行志愿;广东、湖南、湖北、江苏、福建则实行院校专业组志愿方式。
参加八省联考的学校八省联考是一场跨越八省八校的联考,往年参加八省联考的学校有:福州一中(福建)、东北育才中学(辽宁)、石家庄二中(河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湖北)、西南大学附中(重庆)、南京师大附中(江苏)、湖南师大附中(湖南)、广东实验中学(广东)。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参考对象是应届高三生、往届复读生、以及参加了高考报名的社会高考生。
2024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江苏卷)(后附参考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江苏卷)(后附参考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25c9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4.png)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江苏卷)01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是崧泽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中有东、西两处墓地群。
东区都是些小墓,西区主要是规模较大、随葬品较多的大中型墓,大墓随葬品包括玉石饰件、石钺、凿、锛等。
此考古发现表明,当时已出现()A.等级森严的丧葬礼制B.贫富分化的社会现象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D.早期奴隶制国家机器2.关于李悝变法,《史记》多处记述为:“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
《汉书》亦言:“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上述史料可用于印证()A.魏国力量的崛起与衰落B.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变革C.君主集权的理论与实践D.李悝变法的内容与成效3.南宋绍兴初年,小麦一时成为紧俏食品,麦一斛至万二千钱。
为了满足需求,南宋朝廷多次下诏劝民种麦,出现种麦之后“农获其利,倍于种稻”。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是,当时()A.经济作物广泛种植B.稻麦复种制尚未出现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绍兴和议的负担沉重4.顺治二年,清朝祭祀历代帝王增入明太祖、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
乾隆四十九年,更议历代帝王庙祀典,增祀两晋、元魏、前后五代各帝王。
这一做法()A.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B.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C.出于平定西北的现实需要D.强调清朝承辽金元为正统5.1881年夏,大清驻美副公使容闳给留美幼童带去了出洋局停办、尽撤回国的坏消息。
2021届江苏省八省高三上学期新高考统一适应性考试考前热身模拟历史试题
![2021届江苏省八省高三上学期新高考统一适应性考试考前热身模拟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efb705c84868762cbaed552.png)
2021届高三新高考统一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河南安阳商代墓葬中出土的戍嗣子鼎的铭文中有“王商(赏)戍嗣子贝廿朋”的字样;不少商代墓葬还发现海贝、玉贝、骨贝和青铜贝等天然和人工货贝,这反映出当时 A .贝巳成为财富的象征 B .贝主要用作随葬品 C .河南安阳最早出现贝D .青铜铸造技艺高超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韩非子言:“上无道揆,下无法守”。
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流派A .思想主张趋于统一B .富于社会批判精神C .民本思想成为主流D .体现统治者的需求3.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在唐宋设置羁縻府州的民族地区设置了与内地相同的路、府、州、县等行政统治机构,并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
该措施 A .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管理力度 B .加强了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C .打破了山川形便为惯例的划分D .体现了对民族地区的因俗而治4.明代后期出现了从嘉兴府(特别是海盐县)向松江输出棉纱的情况,以至当时流行的商人交通手册《水陆路程》等书中都提到嘉兴至松江水路上的“棉纺船”。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海盐用以纺纱的棉花,又是从松江输入。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交通方式的转变 B .经济作物的种植 C .货币制度的发展D .地区分工的差异5.研读下列一组历史图片,从中可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是,这些历史图片A .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B .呈现了古代手工技术的概貌C .可为古代体育文化提供佐证D .反映了工艺品影响体育发展江苏、福建、广东、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皇家园林付之一炬,文物损失不计其数。
但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具体时间,中外记录存在差异。
关于1860年10月6日晚园明园的各方回忆如下表: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当晚正在北京城内办理亭务,“遥见西北火光冲天”,不胜惊骇。
2024届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第五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届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第五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ddde3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a.png)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6题,共16题)、非选择题(第17题~第20题,共4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东周时期,凡国之大事,已不像夏商西周那样在宗庙或社坛中首先贞问、祭祀祖神、天地神,而是在专为国君建造的宫城政殿中由大臣议政,最后由国君裁决。
这一变化说明当时各国( )A 原始民主得到继承发展B. 贵族退出政治生活C. 王权与神权进一步结合D. 君主权力逐渐加强2. 下图阴影部分为古代某一时期统治的核心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是( )A. 秦朝B. 东汉C. 南朝D. 隋朝3. 《烧尾食单》是唐朝尚书省左仆射韦巨源所设。
烧尾,源于鲤鱼跃龙门时需烧掉尾巴才能化龙,故常用于新官上任宴请同僚或新登第的士子宴请同年。
食单中有“御黄王母饭”“八仙盘”“曼陀样夹饼”“婆罗门轻高面”等菜点。
这张食单折射出唐朝( )A. 科举取士造成朋党之争B. 饮食习惯注重健康养生.历史2024届新高考基地学校第五次大联考C. 佛道文化渗入社会生活D. 盛世之下官吏贪图享乐4. 宋初二府所掌互不关涉,枢密院长官与宰相亦互不兼任,后来,常在战时以平章事兼枢密使。
南宋宁宗以后,宰相兼枢密使遂成定制,设立“平章军国重事”这一官衔。
宋代二府演变( )A. 利于决策效率提高 B. 扭转了边防颓势C 体现权力制衡原则D. 削弱了宰相权力5. 明朝时,湖州盛产丝绸,而湖州一郡,又以南浔为甲。
九省联考22024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卷
![九省联考22024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df6ea12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0.png)
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考点学校、考场号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母姜嫖在野外践“巨人迹”感而生弃。
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某些特征。
下列文化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是()A.龙山文化B.良渚文化C.二里头文化D.仰韶文化2.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之所,其设置几乎贯穿古代中国。
东周时期,诸侯国的宗庙多设于国都,由国君亲祭。
秦统一后,除在都城设宗庙外,还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设置祭祀秦始皇父亲的“太上皇庙”,并由地方官主持祭祀。
该举措表明秦朝()A.通过宗庙祭祀强化宗法制B.人伦秩序服务于国家治理C.力图践行以孝治国的理念D.郡县制逐渐取代了分封制3.1240~1241年,杨惟中在燕京(今北京)建立太极书院,旨在“继学传道”,书院内设置周子(周敦颐)祠,墙壁上镌刻着《太极图》。
同一时期,宋理宗诏令张载、程颢、朱熹等从祀孔庙。
材料反映这一时期()A.南北正统思想存在差异 B.北宋政府力图挽救统治危机C.理学的影响力得到增强D.儒家的正统地位遭到了冲击4.河南北舞渡在清代是商业名镇。
乾隆年间,此处“秦晋吴楚商贸往来,陆行者易舟,水行者易车”。
道光年间,知县王德瑛言;“舞民但知坐贾不知行商⋯⋯花、煤、粮各行户尚有本地人充当,余则全系西商(山西、陕西商人)。
”这说明该地当时()A.逐渐发展为专业化市镇B.成为区域贸易网络中心C.手工业经营方式多元化D.商业贸易为晋商所主导5.有资料显示,1872~1895年,官办或官商合办工业资本额占民族工业总资本额的64.56%,民营工业占33.01%,中外合办企业占2.43%。
2024届江苏省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daa8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7.png)
2024届江苏省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言论中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思想上最接近的是A.“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B.“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C.“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D.“绝圣弃智,民利百倍”2.有人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
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垄断组织的大量出现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D.德意志统一的最终完成3.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这番话表明孝文帝意欲A.表明拓跋氏的宗教信仰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强化汉文化的根基作用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4.下表为轮船招商局部分盈余支出统计(1890—1911年)(单位:银两)这反映出轮船招商局A.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压力B.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C.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D.成为了清政府主要财源5.汉昭帝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是以百娃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据此可知,“文学”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A.罢行盐铁官营B.实施重农抑商C.抑末利重仁义D.注重勤俭节约6.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2024年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2024年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7f872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0.png)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2024年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
这些举措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C.适应了近代化外交要求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2.1950年,美国制造业的产量占10个主要工业国家总产量的62%,1965年这个比例降到50%。
在世界制成品出口总额中,美国的份额也从1953年的30%下降到1965年的16%。
导致以上变化的因素包括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②欧洲走向联合推动经济复兴③“滞胀”冲击了美国经济④二战之后日本经济迅猛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3.二战结束后,中法围绕处置在华战犯问题爆发了一场治外法权存废之争,并由此导致了“白尔丁号事件”。
借助战后高涨的民族主义热潮,中国政府迫使法国政府在中法新约签署前关闭了在华领事法庭,随即两国1946年2月签署了中法新约,彻底废除了法国在华治外法权。
这反映了A.中国借助治外法权存废之争进行主权宣示B.二战后审判战犯与恢复国家主权相互脱节C.法国在华治外法权废止时间早于英美两国D.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赢得了治外法权废止4.13世界末到17世纪,被称为西欧的”原初现代化”时期。
现代意识的兴起是其中一个表规,其历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机通相融。
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B.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C.激发人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D.推进人类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5.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物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
八省联考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八省联考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c1fda9a8956bec0875e321.png)
八省联考: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
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
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
这一变化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2.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
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
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3.唐中期以来,城隍神成为官府所规定祭祀的神祗。
各座城市的行政首脑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城隍的仪式。
城隍已被民众奉为专门守护城池的神祗,而且其神格及影响超过土地神。
当时,大众的城隍信仰浓烈是源于A.官府推崇神灵崇拜B.儒学正统面临挑战C.土地财富作用削弱D.城市经济功能凸显4.图1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文学诗文选本蔚成风气,白话小说大量出现·书法帖学兴起,碑帖印本广泛流通·绘画版画和年画成为新画种,民众喜闻乐见图1A.印刷技术发展B.城市经济繁荣C.科举制度完善D.市民文艺兴起5.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
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在作品《牡丹亭》中彰显一个“情”字。
这说明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强烈冲击B.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C.心学的发展影响到戏曲创作D.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动摇6.魏源建议设立造船厂制造战船。
他认为,“舟舰缮矣,必练水师”,在武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并且特别提出,出洋贸易的商船,经商家禀请,可派战舰护航,以保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省联考 | 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
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
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
这一变化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2.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
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
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3.唐中期以来,城隍神成为官府所规定祭祀的神祗。
各座城市的行政首脑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城隍的仪式。
城隍已被民众奉为专门守护城池的神祗,而且其神格及影响超过土地神。
当时,大众的城隍信仰浓烈是源于A.官府推崇神灵崇拜B.儒学正统面临挑战C.土地财富作用削弱D.城市经济功能凸显4.图1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A.印刷技术发展B.城市经济繁荣C.科举制度完善D.市民文艺兴起5.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
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在作品《牡丹亭》中彰显一个“情”字。
这说明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强烈冲击B.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C.心学的发展影响到戏曲创作D.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动摇6.魏源建议设立造船厂制造战船。
他认为,“舟舰缮矣,必练水师”,在武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并且特别提出,出洋贸易的商船,经商家禀请,可派战舰护航,以保安全。
魏源的构想A.尚未突破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B.强调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C.反映了洋务派专业人才的匮乏D.着眼于抵抗西方国家海上侵略7.武昌起义“第一枪”到底由谁打响,历来众说纷纭。
表1列举了相关观点,据此可以得出表1B.革命家的观点具有权威性C.史学家的著作更为可信D.历史研究应准确考证史料8.一战期间,14万华工“以工代兵”,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
因为华工们的辛勤工作和牺牲,中国外交官可以在巴黎和会上向全世界提出捍卫中国主权的要求。
一战华工出国A.迫使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为中国成为战胜国作出重大贡献C.用艰辛劳动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D.助力中国政府成功收复山东主权9.图2是革命艺术家彦涵创作的新门神年画,生动反映了八路军和民兵的英雄气概,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
该作品重在图2A.宣传民众拥护国共合作抗日B.倡导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C.激励军民效法古人保家卫国D.动员根据地民兵参加八路军抗战10.1991年末,中国人发现,在他们的西边突然多了几个邻国,而这时新版的世界地图还没来得及印刷。
对中国边境上行色匆匆的人们来说,这一变化并没有那么可怕,生活更忙了,有更多的生意在等他们去做。
这反映出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国策C.苏联解体并未影响到中国社会D.改革开放的国内阻力大为减少11.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
图3为贸易路线示意图。
该图可说明图3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B.帆船贸易使美洲大为受益C.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D.西班牙主宰亚洲经济贸易12.1689年英国议会与威廉国王和玛丽女王达成了一项财政协议。
根据协议,君主对财政收入的支配权非常有限,他们不得不经常召集议会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资金。
该协议A.剥夺了君主财政权力B.保障了议会的支配地位C.赋予内阁财政控制权D.形成君主统而不治局面13.伏尔泰根据元杂剧改编的《中国孤儿》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宗教宽容、君主贤明的理想国度,而孟德斯鸠则在言语间从方方面面抨击中国的各种弊端。
他们研究中国的共同目的是A.促进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B.为各自的思想寻找依据和佐证C.为建立民主共和制营造舆论D.探寻推翻法国君主统治的对策14.表2是美国1925—1937年零售市场出售的食物指数表(每人每年消费量)。
1934—1937年消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表2A.失业人数的剧增B.提供居民农副产品补贴C.农产品价格提高D.市场零售食物供应过剩15.20世纪50年代,苏联研制的计算机只能进行每秒3000次的运算,而美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却达到每秒15000次。
60年代后期,苏联成功缩短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
这表明A.冷战加剧了高科技竞争B.技术差距加速美苏全面对抗C.信息革命改变世界格局D.美苏关系缓和促进技术进步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5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16题一第17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都必须作答。
第18题为选做题,包括四小题,请选做其中的两小题;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1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9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提出要举办万国博览会(首届世界博览会),以向世人展现时代的荣耀。
博览会要展示每个国家的产品,应有尽有。
等到一切打算都有了头绪,他召集了一个委员会,公布其计划大纲,得到委员们的赞成。
大厂家热烈拥护,殖民地和东印度公司表示赞同,各大国踊跃送来展品。
议会经过讨论后,通过了将博览会设在伦敦海德公园的议案。
1851年5月,在灿烂夺目的场景与欢欣鼓舞的气氛中,万国博览会由女王主持了开幕典礼。
——摘编自(英)里敦·斯特莱切《维多利亚女王传》材料二1906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决定在中国举办博览会。
自1908年春起,他几乎一直把筹备南洋劝业会作为其工作重点,任命江苏绅商张謇为南洋劝业会“总理”,具体负责筹备事宜。
端方要求所属各部门认真落实,又直接给上海、苏州等地商会去函,请求认购商股,共襄盛举。
随后他又电函张之洞、袁世凯,希望他们在北京斡旋以使之成。
1909年7月,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后仍在为南洋劝业会操心费力。
1910年6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商品博览会如期在南京隆重开幕。
南洋劝业会的展览持续了6个月。
当年获奖的一些产品后来大都成了饮誉海内外的名优特产。
南洋劝业会吸引了中外客商十万多人与会,周边地区前来参观游玩的市民更是不计其数。
——摘编自张海林《端方与清末新政》(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万国博览会筹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举办博览会的历史背景。
(8分)(2)据材料二概括端方筹建南洋劝业会的措施。
(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举办博览会共同的积极作用。
(6分)17.(13分)图4、图5分别是创作于1957年、2006年的宣传海报,折射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图4图5比较图4、图5,提取海报中有关体育宣传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8.【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举起探索“西洋文明”的旗帜。
他先后发表了《西洋事情》《劝学篇》《文明论概述》三部论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勾画了文明社会的几大主题:独立自由、信仰自由、奖励技术、普及教育、健全法制和社会设施。
他认为要使日本民族文明开化,就必须掌握“有形的自然科学”和“无形的独立精神”。
1885年福泽谕吉又发表《脱亚入欧论》,鼓吹日本虽位于亚洲之东,但其国民精神已经脱离了亚洲的陋习,转入西洋文明之中。
他还贬低中朝两国,认为两国眷恋古风旧俗,不知个人或国家的改进之道,得出脱离亚洲,跻身欧美列强的结论。
——摘编自赵德宇等《日本近现代文化史》(1)据材料概括福泽谕吉对西方文明的认识。
(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福泽谕吉对西方文明的认识。
(6分)B.(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北方修建了“直道”这一古代军事“高速公路”。
直道起于首都成阳附近的云阳,直达长城最北端的九原郡,全长1800秦里。
秦王朝的骑兵从云阳出发,在直道上急行三天三夜,即可驰骋在阴山脚下,北击匈奴。
近年来,有学者对直道进行了调查。
他们认为,《史记》“堑山堙谷”的记载实际是“将山体斜面的土石削平,填入低洼的山谷”。
直道平均宽30米,最宽处可达50米。
修建者为了避免道路沿着黄土高原特有的纵横交错的侵蚀沟谷迂回,选择了在笔直延伸的山脊上修建,极大地缩短了修建时间。
对秦始皇来说,直道是他实现中华帝国梦的重大工程。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秦始皇和他生活的时代》(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直道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
(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修建直道的影响。
(7分)C.(12分)【探索历史的奥秘】材料过去有人认为,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影响不大,然而近年来大量的发现说明并非如此。
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以环太湖地区为主。
该文化于1936年首次在杭州附近的余杭县良渚镇发现。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00多处良渚遗址,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
在以余杭莫角山为中心的遗址群片区内,相继发现良渚文化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
2009年以后,在这片区域清理出稻田遗迹,发现大量碳化稻米,并探明良渚古城外围上游的11条水坝,与先期发现的长堤遗址共同构成了良渚古城的治水体系。
良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摘编自刘莉等《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1)据材料概括良渚文化的特点。
(7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良渚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的价值o (5分)D.(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材料1296年佛罗伦萨政府决定修建一座能反映佛罗伦萨大发展气魄的教堂。
因为工程难度大,历时百佘年,教堂墙体已基本建成,但穹顶仍毫无眉目,成为佛罗伦萨朝野上下都关心的大难题。
此时,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为教堂设计了大穹顶。
布鲁内列斯奇曾数年逗留罗马,废寝忘食地研究拱券技术,测绘古代遗迹。
1420年他击败国内外对手,竞标成功,开始动工兴建大穹顶。
他创造性地把穹顶放在12米高的鼓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