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绕社会现实和儿童需求寻找教育主题(焦点、 热点、矛盾点、发展关键等); 强调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角色体验、情 景体验) ;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4、重视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
以变迁中的社会为道德教育的背景; 敢于面对社会道德领域中新的挑战; 充分发挥未成年人自主认知的功能; 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儿童进行价值辩析:讨论、 辩论;
二、当代青少年道德与素质教 育的社会背景
——社会变迁与青年发展
当代青少年成长的环境(1)
市场运行规则的社会制约力——影响青 少年道德价值的三个倾向: 忽视精神的现实化倾向; 金钱第一的物质化倾向; 权利义务明晰的契约化倾向;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2)
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影响青少年道德认 识的三组冲突: 东西方思想意识形态的碰撞;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与资本主义思想体系 的较量; 科学民主精神与封建传统的斗争;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 求真务实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陆士桢
一、正视青少年道德教育误区
——不能不正视的问题
误区之一: 德育目标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
标准的高深脱离青少年的实际生活; 内容的抽象影响青少年的理解; 单一的标准影响青少年多样化发展; 道德教育与人格、心理塑造的分离;
误区之二:德育过程形式脱 离青少年的主体性
中学生的10个好习惯
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文明礼貌,公共场合说话低声; 遵守规则,购物乘车自觉排队; 尊重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利人利己,用过东西归原处; 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 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珍爱身心;远离烟酒不赌博; 用好媒介,文明上网有节制; 环保卫生,干干净净每一天;
25个好习惯(5)
敬业奉献 责任为重,敢于负责敢承担; 毅力顽强,每件事情有始终; 热心公益,志愿活动常常做; 追求效益,凡事计算成本; 终身学习,学用结合长本领;
小学生的10个好习惯
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文明礼貌,微笑待人; 学会尊重,耐心听他人说话; 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利人利己,用过东西归原处; 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 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 勤奋自强,天天锻炼身体; 环保卫生,干干净净每一天;
25个好习惯(3)
团结友善 善于合作,在“互惠”中求双赢; 学会商量,有话好好说; 尊重隐私,见面不必“查户口”; 尊敬长辈,常回家看看; 利人利己,用过东西归原处;
25个好习惯(4)
勤俭自强 合理消费,每一分钱不乱花; 惜时如金,每天时间有安排; 注重健康,天天锻炼身体; 乐观豁达,遇到事情积极选择; 讲究清洁,干干净净每一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5个好习惯(1)
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关心时事,每天读报看新闻; 爱护文物,旅游观光不“留名”; 遵纪守法,照章纳税; 依法行事,用法律保护自己;
25个好习惯(2)
明礼诚信 礼貌待人,与人见面问声好; 文明赛场,加油鼓励不骂人; 实事求是,说到做到; 珍爱生命,保护动植物; 遵守规则,乘滚梯靠右行;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5)
教育观念和体制的变革——影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六个教 育变革: 目标——从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命——从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到使人学会学习,获得持 续发展的能力 特征——从集体化、标准化到个别化、个体化教育 组织——从以课堂学科为基本体系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 科结构 思想基础——从一般性的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到机会平 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 途径——从以传授、读书为主到强调实践性过程、创造性 过程(广泛的社会经验、完整的生活概念)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3)
道德发展的挑战——影响青少年道德行为 的三种趋势: 反映社会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大; 道德的自觉性本质日益清晰; 道德反应客观事物总体价值更真实、科学、 深入、有效;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4)
社会组织状况的变化——影响青少年道德发 展的三个现实: 组织生活政治色彩淡化; 组织对成员思想意识控制减弱,关系趋向松 散; 基层多元的、非正式的组织活跃;
三、分析认识当代青少年 的时代特征
—不同于以往的新新人类
当代青少年的主要特征(1)
思想活跃 视野开阔: 价值观和信仰从单一走向多元,但健康向 上为主导; 知识面广,兴趣广泛,但学习内在动力不 足,主动性差; 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易受诱惑, 易发生偏差;
当代青少年的主要特征(2)
中学的道德伦理教育科目: 初中的道德课目—人际关系与各种礼节:以家庭内的父 慈子孝、兄友弟恭为起点,提倡学生之间相敬互爱和协 作精神,同时培养学生敬老孝亲的思想; 高中的国民伦理—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诚”与“敬” 的修养,“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 恤”的教育;
3、道德教育突出未成年人主体地位
以高度创造力与持续发展倾向为主要特征的生 命力; 以“和”、“和谐”为代表的人际关系调解能 力; 以强调解决自己问题的权利与个人在社会中的 作为紧密相连的高度的社会适应能力; 把人处于价值关怀的中心位置,提倡积极的人 生态度的抗拒压力与耐受挫折的能力; 独立、理性地选择社会、人生价值目标的价值 选择能力 等;
四、从青少年出发,改革思想 道德教育
—青少年发展的本质
1、从未成年人成长发展需求出发,确 立德育目标
价值选择: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目标的能力 社会适应:高度的社会适应性 心理发展:抗拒压力与耐受挫折的能力 能力:自我表现能力 生命力:高度创造力与持续发展倾向 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调解能力
崇尚自我 追求个性: 追求个人的发展性、独特性,认同现代意义上 的“自我”,但自立更多停留在心理层面,实 际能力不足; 生理性发展、心理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不平衡 问题突出; 接纳推崇权利义务、契约、竞争、自然保护、 效率、法律等社会现代观念,对传统观念和道 德缺乏积极认同;
当代青少年的主要特征(3)
2、立足现实,挖掘传统(2)
(韩国的经验) 小学:《正经的生活之道》 个人生活—端正、城市、节制、创造、深思; 社会生活—宽容、爱家庭、和睦、亲切、公益 精神、责任意识、团结合作、公正; 国家生活—三爱教育:爱国家—忠诚、爱民族 -继承传统、爱人类;
2、立足现实,挖掘传统(3)
追逐流行 反感束缚 动态群体文化特征突出,文化的符号性表现影响 巨大; 作为优良传统文化的承继者、新文化的宣传实践 者、不良社会文化的受害者,在民族新文化建设 中面临角色的矛盾与冲突; 积极探索,追求新鲜、刺激、新奇,反感束缚、 训诫、灌输,但总体上蕴含着进步性、创新性的 主流和生命力的本质;
传统德育以青少年为被塑造的客体; 传统德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青 少年出发; 忽视德育过程中青少年之间、青少年与教师 之间的互动; 青少年在德育过程中的低参与,甚至不参与;
误区之三: 结果上 道德认识与行为的严重脱离
道德价值的虚化; 道德行为的社会化; 道德能力上的多重挑战;
青少年提倡的价值范畴
祖国利益至上; 在团体中发展健康个性; 诚信守纪; 创造发展中实现自我;
2、立足现实,挖掘传统(1)
纠正对传统的片面诠释: 重外在的物质性对比轻深层思想的描述; 重抽象的伦理说教轻具体行为的指导; 重对当时情境的再现轻现实感的反思 ;
挖掘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现代元素
5、努力形成教育过程中的群体互动
把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追求; 重视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充分运用成长小组的工作模式;
6、把习惯养成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
重视习惯的力量; 从身边小事开始,有步骤地培养习惯; 运用奖惩与强化的方法,坚持训练; 学校、家庭紧密配合;
4、重视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
以变迁中的社会为道德教育的背景; 敢于面对社会道德领域中新的挑战; 充分发挥未成年人自主认知的功能; 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儿童进行价值辩析:讨论、 辩论;
二、当代青少年道德与素质教 育的社会背景
——社会变迁与青年发展
当代青少年成长的环境(1)
市场运行规则的社会制约力——影响青 少年道德价值的三个倾向: 忽视精神的现实化倾向; 金钱第一的物质化倾向; 权利义务明晰的契约化倾向;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2)
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影响青少年道德认 识的三组冲突: 东西方思想意识形态的碰撞;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与资本主义思想体系 的较量; 科学民主精神与封建传统的斗争;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 求真务实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陆士桢
一、正视青少年道德教育误区
——不能不正视的问题
误区之一: 德育目标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
标准的高深脱离青少年的实际生活; 内容的抽象影响青少年的理解; 单一的标准影响青少年多样化发展; 道德教育与人格、心理塑造的分离;
误区之二:德育过程形式脱 离青少年的主体性
中学生的10个好习惯
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文明礼貌,公共场合说话低声; 遵守规则,购物乘车自觉排队; 尊重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利人利己,用过东西归原处; 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 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珍爱身心;远离烟酒不赌博; 用好媒介,文明上网有节制; 环保卫生,干干净净每一天;
25个好习惯(5)
敬业奉献 责任为重,敢于负责敢承担; 毅力顽强,每件事情有始终; 热心公益,志愿活动常常做; 追求效益,凡事计算成本; 终身学习,学用结合长本领;
小学生的10个好习惯
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文明礼貌,微笑待人; 学会尊重,耐心听他人说话; 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利人利己,用过东西归原处; 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 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 勤奋自强,天天锻炼身体; 环保卫生,干干净净每一天;
25个好习惯(3)
团结友善 善于合作,在“互惠”中求双赢; 学会商量,有话好好说; 尊重隐私,见面不必“查户口”; 尊敬长辈,常回家看看; 利人利己,用过东西归原处;
25个好习惯(4)
勤俭自强 合理消费,每一分钱不乱花; 惜时如金,每天时间有安排; 注重健康,天天锻炼身体; 乐观豁达,遇到事情积极选择; 讲究清洁,干干净净每一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5个好习惯(1)
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关心时事,每天读报看新闻; 爱护文物,旅游观光不“留名”; 遵纪守法,照章纳税; 依法行事,用法律保护自己;
25个好习惯(2)
明礼诚信 礼貌待人,与人见面问声好; 文明赛场,加油鼓励不骂人; 实事求是,说到做到; 珍爱生命,保护动植物; 遵守规则,乘滚梯靠右行;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5)
教育观念和体制的变革——影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六个教 育变革: 目标——从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命——从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到使人学会学习,获得持 续发展的能力 特征——从集体化、标准化到个别化、个体化教育 组织——从以课堂学科为基本体系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 科结构 思想基础——从一般性的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到机会平 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 途径——从以传授、读书为主到强调实践性过程、创造性 过程(广泛的社会经验、完整的生活概念)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3)
道德发展的挑战——影响青少年道德行为 的三种趋势: 反映社会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大; 道德的自觉性本质日益清晰; 道德反应客观事物总体价值更真实、科学、 深入、有效;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4)
社会组织状况的变化——影响青少年道德发 展的三个现实: 组织生活政治色彩淡化; 组织对成员思想意识控制减弱,关系趋向松 散; 基层多元的、非正式的组织活跃;
三、分析认识当代青少年 的时代特征
—不同于以往的新新人类
当代青少年的主要特征(1)
思想活跃 视野开阔: 价值观和信仰从单一走向多元,但健康向 上为主导; 知识面广,兴趣广泛,但学习内在动力不 足,主动性差; 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易受诱惑, 易发生偏差;
当代青少年的主要特征(2)
中学的道德伦理教育科目: 初中的道德课目—人际关系与各种礼节:以家庭内的父 慈子孝、兄友弟恭为起点,提倡学生之间相敬互爱和协 作精神,同时培养学生敬老孝亲的思想; 高中的国民伦理—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诚”与“敬” 的修养,“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 恤”的教育;
3、道德教育突出未成年人主体地位
以高度创造力与持续发展倾向为主要特征的生 命力; 以“和”、“和谐”为代表的人际关系调解能 力; 以强调解决自己问题的权利与个人在社会中的 作为紧密相连的高度的社会适应能力; 把人处于价值关怀的中心位置,提倡积极的人 生态度的抗拒压力与耐受挫折的能力; 独立、理性地选择社会、人生价值目标的价值 选择能力 等;
四、从青少年出发,改革思想 道德教育
—青少年发展的本质
1、从未成年人成长发展需求出发,确 立德育目标
价值选择: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目标的能力 社会适应:高度的社会适应性 心理发展:抗拒压力与耐受挫折的能力 能力:自我表现能力 生命力:高度创造力与持续发展倾向 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调解能力
崇尚自我 追求个性: 追求个人的发展性、独特性,认同现代意义上 的“自我”,但自立更多停留在心理层面,实 际能力不足; 生理性发展、心理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不平衡 问题突出; 接纳推崇权利义务、契约、竞争、自然保护、 效率、法律等社会现代观念,对传统观念和道 德缺乏积极认同;
当代青少年的主要特征(3)
2、立足现实,挖掘传统(2)
(韩国的经验) 小学:《正经的生活之道》 个人生活—端正、城市、节制、创造、深思; 社会生活—宽容、爱家庭、和睦、亲切、公益 精神、责任意识、团结合作、公正; 国家生活—三爱教育:爱国家—忠诚、爱民族 -继承传统、爱人类;
2、立足现实,挖掘传统(3)
追逐流行 反感束缚 动态群体文化特征突出,文化的符号性表现影响 巨大; 作为优良传统文化的承继者、新文化的宣传实践 者、不良社会文化的受害者,在民族新文化建设 中面临角色的矛盾与冲突; 积极探索,追求新鲜、刺激、新奇,反感束缚、 训诫、灌输,但总体上蕴含着进步性、创新性的 主流和生命力的本质;
传统德育以青少年为被塑造的客体; 传统德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青 少年出发; 忽视德育过程中青少年之间、青少年与教师 之间的互动; 青少年在德育过程中的低参与,甚至不参与;
误区之三: 结果上 道德认识与行为的严重脱离
道德价值的虚化; 道德行为的社会化; 道德能力上的多重挑战;
青少年提倡的价值范畴
祖国利益至上; 在团体中发展健康个性; 诚信守纪; 创造发展中实现自我;
2、立足现实,挖掘传统(1)
纠正对传统的片面诠释: 重外在的物质性对比轻深层思想的描述; 重抽象的伦理说教轻具体行为的指导; 重对当时情境的再现轻现实感的反思 ;
挖掘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现代元素
5、努力形成教育过程中的群体互动
把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追求; 重视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充分运用成长小组的工作模式;
6、把习惯养成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
重视习惯的力量; 从身边小事开始,有步骤地培养习惯; 运用奖惩与强化的方法,坚持训练; 学校、家庭紧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