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态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态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

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经典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①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 ecology): 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

②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多度和种群动态。

③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

④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稳态和

调节功能)。

3. 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野外研究:优点—直接观察,获得自然状态下的资料;缺点—不易重复。

实验研究:优点——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的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缺点—实验条件往往与野外自然状态下的条件有区别。

数学模型研究:优点—高度抽象,可研究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缺点—与客观实际距离甚远,若应用不当,易产生错误。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1)

2. 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1)温度对生物的作用

①温度与生物生长:

温度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酶都有其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温度;不同生物的三基点不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物生长的速率与温度成正比;外温的季节性变化引起植物和变温动物生长加速和减弱的交替,形成年轮;外温影响动物的生长规模。

②温度与生物发育:

温度与生物发育最普遍的规律是有效积温。

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

温或有效积温。

③温度与生物的繁殖和遗传性:

植物春化,动物繁殖的早迟。

④温度与生物分布:

许多物种的分布范围与温度区相关。

(2)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①低温对生物的影响:

当温度低于临界(下限) 温度,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寒害和冻害。冻害原因:冰结晶使原生质破裂损坏胞内和胞间的微细结构;溶剂水结冰,电解质浓度改变,引起细胞渗透压变化,导致蛋白质变性;脱水使蛋白质沉淀;代谢失调。

②高温对生物的影响:

当温度超过临界(上限)温度,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如蛋白质变性、酶失活、破坏水份平衡、氧供应不足、神经系统麻痹等。

(3)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①生物对低温的适应:

保暖、抗冻--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

②生物对高温的适应:

抗辐射、保水、散热--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

4 如何使致死温度的测定可信度大。

答:一般认为的致死温度是指,在一组动物实验中,有50%的个人体死亡,50%个体存活的那个温度,记为T L50,也就是说,其实际含义是半致死温度。精确测定致死温度的方法如下:

①通过多次测量获得;②以求近似值的方法获得。首先测定并计算几组暴露于不同低温条件下动物的存活率;第二,以死亡率为纵坐标,实验温度为横坐标作图,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T L50。

5 区别超冷与耐受冻结,说明其对生命的影响.

答:耐受冻结是指动物能耐受肌体中水的结冰;超冷是指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而不结冰。对增强动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有重要意义。

8. 动物对于低温和高温的种种适应方式,包括形态的、生理的和生态的。

答:对低温的适应:①减少体壁的热传导,增加隔性(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冷的气候区,身体趋向于大,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身体趋向于小;阿伦定律—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耳朵、尾巴、外耳等有变短的趋向,这与在寒冷条件下减少散热的适应性有关;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可解释为低温时鱼类的生长和发育速度变慢);②增加产热—对低温的代谢反应;③逆流热交换机制;④局部异温性;⑤冬眠和适应性体温。

对高温的适应:①在高温环境中将恒温机制控制的温度范围适当放宽松,也就是说,不严格的恒温,而能暂时地忍耐高温;②避开不利的温度条件,这就依赖于行为适应;③有机体发育一些特殊的结构和形成生理上的适应。

9 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性行为有哪些方面?

答:包括寻找有利环境和创造适宜的环境两方面,具体包括:①躲避不利温度,选择温度合适的空间;②选择温度适宜的活动时间;③动物因外界温度而产生的迁移;④动物自行建立适宜小气候的隐蔽所;⑤动物的集群行为与温度的关

系。

第四章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

二、问答题

2. 简述种群的特点及研究种群生态学的意义。

①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②是一繁殖群体;③占有一连续空间;

④是一个演化单位;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意义

①指导实践

➢有益种类的利用

➢有害种类的防治

②理论上的意义

➢完全独立的典型的生态学分支科学

3.简述种群绝对密度测定的主要方法。

1)总量调查:计数某地段中全部生活的某种动物的数量。

2)取样调查:计数种群一部分个体,然后用它估计种群整体数量。

①样方法: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数量。

②标志重捕法: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数的比例,估计该地段中个体的总数。

③去除取样法:将逐次捕捉数/单位努力(作为y轴),对着捕获累积数(作为x轴)作图,就可以得到一个回归线,当单位努力的捕捉数等于零时,捕获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4.简述标志重捕法使用中的假设及这些假设受到破坏时结果估计的负面影响。➢标志重捕法使用中的假设:

①标志个体在这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

②标志个体和非标志个体具有同样被捕的机会

③调查中没有迁入或迁出

④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5.简述相对密度测定的主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