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探测技术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设备的基本构成和工作程序

单波束:震源和接收(测深仪换能器)、记录仪(包括数字记录和模拟记录)

水深测量的工作程序(第五章ppt)

(1)测深仪器的安装:要求是使动吃水与静吃水的数值基本吻合。

①观察不同船速下测量船不同位置吃水变化;

②在变化最小处安装测声仪换能器。

(2)多波束测深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

1)测线布设的依据:

①垂直于水深等深线:垂直岸线,常理上,距海岸越远水深越大

②垂直于构造线走向:板块构造形成的地质体基本平行海岸分布

③设计多条相互平行的、等间距测线时,测线间隔是图上1cm的实际距离

④测线的名字应包括任务代号—测区—航次号—测线组名—测线名

⑤布设检查测线:检查测线的方向垂直于主测线方向,检查测线的总长度是主测线总

长度的5~10%。

⑥测深精度:主测线与检测线间的测深之差。

在同一套工作系统下,30m以浅测深误差小于0.3m;30m以深测深误差小于水深的1%。

在另一套工作系统下(不同的人员、设备),测量误差可以为其两倍。

统计所有的交叉点水深差值,超限的点数小于15%,测绘合格

⑦偏航距:最大偏航距离不能大于图上的2mm。当比例尺允许的偏航距大于20m时,

规定为20m以内!

2)位置确定:经纬度或平面坐标

3)验潮站布设的原则:

近岸水深测量(距岸20km以内),验潮站布设的密度应能控制全测区的潮汐变化。

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1、最大潮高差不大于1m;2、最大潮时差不大于2h;3、潮

汐性质基本相同。对于潮高差和潮时差变化较大的海区,除布设长期站或短期站外,也可

在湾顶、河口外、水道口和无潮点处增设临时验潮站。

距岸20km以外采用预报潮位。

方法:

①分析测区是否需要现场验潮;

②了解海域潮汐性质,不同潮汐性质区分设验潮站;

③了解在同一潮汐性质的海域,其最大潮差、潮时的差异性,在超出原则要求的区域

分别设

4)水体声速的获得:

声波测量水深的前提是水体声速横向相同。近岸若有径流的注入,使这一前提不存在,必须增加声速测站!

①实测法:声速剖面仪

②计算法:用CTD测量温、盐、静压力,代入经验公式计算

③比对法:

5)测深仪的吃水:动吃水的值随着船相对于水体运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

(3)实测水深数据的校正:

①吃水校正

②波浪校准:涌浪滤波

③水体声速影响校正:制作校正曲线,实测水深=记录图谱读数+声速校准深度

④坡度校准:由于波的偏移效应,记录的海底坡度小于真实的海底坡度。

校正公式:Sin∠2=tan∠1(∠2表示真实坡度角)

⑤潮位校正:在潮位观测的数据上,相对于测深基准面,进行实测潮位的修正

(4)室内数据处理:

坏点修正→水深数据读取→实测数据校准→潮位校正→测深精度评估→成图

多波束:(1)多波束主体设备:

①发射阵—多波束探头:一次发射在海底形成多波束条带,条带沿航迹方向的大小称

为纵向脚印。

②接受阵—发射接收工作站:通过接受将海底回波分为多个小区(脚印),通过接收阵检波器的组合可形成多个脚印相互交叠的波束。

③后处理工作站

(2)外围设备:

声速剖面仪

①水体声速不仅影响水深计算还影响探测位置

②水体声速必须是剖面曲线而非平均声速)

③水体声速测量设备:CTD或声速剖面仪。

卫星定位系统

光纤陀螺

①电罗经:指明多波束中轴线方向的设备。

②运动传感器:探知实时多波束的姿态,实时校正多波束换能器的运动

多波束水深测量的工作程序:

(1)设备选型

(2)多波束的安装与安装测量

①多波束安装于船首至船长1/3区段

②多波束系统各组合单元位置关系测量:以船舶横向、纵向及平均吃水线交点处设置坐标原点。

(3)多波束的安装校准工作

①横摇校准:选择平坦的海区,以相同的船速往返测量重合的测线

②纵倾校准:选择有突起的海区,以相同的船速往返测量重合的测线

③首偏校准:选择有特殊目标物的海区,以相同的船速沿目标物两侧同向测量两条平行的测线。

④时间延迟校准:选择倾斜的海区,分别以慢速和快速沿垂直等深线的一条测线探测,根据测得的海底地形获得系统的时间延迟。最新的多波束系统增加了数据传输标定系统,

故无需时间延迟校准。

⑤多波束探头的吃水校正

(4)多波束测深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

①多波束测线方向平行水深等值线;

②测线间距必须保证测线间有至少10%的重复覆盖

③每天至少一次水体声速校准(并实时监察声速曲线的有效性)

④船舶吃水变化校正;

⑤做好班报记录及数据备份工作

(5)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

回放原始数据文件→导航数据改正→数据清理→吃水校正→潮位校正→离散数据→网格化→滤波处理→绘图→水深地形图

(6)多波束测深精度评估

水体声速测站、区块多波束覆盖图、主测线与检查线交点精度检查

规程中要求“测深误差值为水深值的±1%”

侧扫声呐

设备构成:1、拖体(换能器和水听器集合):一般具有两个换能器和水听器,提高探测效率;发射和接受具有较强的定向性;具有极小的水平波束角(0.5-1.5度),提高探测的分辩率;具有较大的垂向波束角(32度左右),扩大覆盖宽度;具有较高的工作频率(几十KHz——几千KHz),频率高分辩率也高,水体对波的吸收少,防止泥面下地层回波的干扰2、主机3、电缆4、记录仪(双通道):反射波强度放大调节旋钮gain和TVG,通过两者的配合使用,使均匀海底的声呐图像灰度一致。

工作方法:

(1)工作目的的确定:地质调查、特殊现象探查、物体寻找

(2)明确技术要求

(3)明确探测规范:地质调查有国家规范、行业规范和业主下达的技术要求

(4)设备的选型:侧扫声呐选型:依据探测要求和工作区域环境情况

定位设备选型:依据定位精度要求

(5)测线的布设:

设计的依据:工作目的、设备情况、海底情况、水深情况、水体浑浊度、调查区形态等

设计的原则:实现目的要求、满足规程、高效、易操作。

设计的内容:测线方向、测线数目、测线间距

(6)拖曳方式的选择:

影响因素:①拖体高度:在最大探测量程固定的条件下,拖体高度越大,海底覆盖宽度越小;声呐有效信号所占比例越小;目标可识辨性越差。规范规定:拖体高度为声呐单侧量程的10%-15%

(7)船速的控制:

船速越低,炮点密度越大,探测分辨率越高。一般正常船速4~6节。

(8)定位点间距的选择:对于GPS信号未接入声呐的老设备,根据调查比例尺,图上

1cm,有一个定位点。方法:定标器法(MARK盒),

(9)声速的确定:一般以水体垂直声速的平均值为准,输入声呐设备中

(10)图谱的识别

(11)被探测物体或地质体参数的判定分析

量程、覆盖及斜率校正

拖体位置校正:在声呐拖缆较短情况下,可通过缆线长度、海流流向判定;水深较大,电缆长度较长时,声呐拖体需要超短基线或长基线定位。

(12)地质现象的解译

浅地层剖面

设备组成:

1)传统的压电震源剖面设备:主机、拖体、连接电缆、记录仪及后处理设备(作用:①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