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习题3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范文)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范文)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B. 战国C. 汉朝D. 秦朝答案:D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赵高答案:D3. 鸿门宴的地点在哪里?A. 长安B. 咸阳C. 鸿门D. 洛阳答案:C4. 刘邦在鸿门宴中险些被杀,最终得以逃脱的主要原因是?A. 项羽心软B. 张良的智谋C. 项伯的庇护D. 刘邦的口才答案:C5. 鸿门宴中,范增多次向项羽示意杀刘邦,但项羽未动手,范增的反应是?A. 愤怒B. 无奈C. 理解D. 放弃答案:A二、填空题1. 鸿门宴的故事出自《________》一书。
答案:史记2. 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是________,项羽的谋士是________。
答案:张良、范增3. 鸿门宴中,项羽的叔父________在关键时刻帮助了刘邦。
答案:项伯4.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________逃离宴会现场。
答案:上厕所5. 鸿门宴后,项羽自立为________,封刘邦为________。
答案:西楚霸王、汉王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秦朝末年,当时秦朝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
刘邦和项羽是两支主要的力量。
刘邦先入关中,占领了咸阳,并派兵守住了函谷关,意图称王。
项羽得知后大怒,率军攻破函谷关,直抵鸿门,准备攻打刘邦。
在此背景下,鸿门宴应运而生。
2.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现如何?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中表现得极为机智和冷静。
他先是低声下气地向项羽道歉,表示自己并无称王之心,只是误信谣言。
在宴会过程中,他巧妙地应对项羽的质问,并在张良和项伯的帮助下,成功化解了危机。
最后,他借口上厕所,趁机逃离宴会现场,避免了被杀的命运。
3. 范增在鸿门宴中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答案: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在鸿门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范增认为刘邦是项羽称霸天下的最大威胁,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最新)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是什么?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B. 楚汉相争时期C. 三国鼎立时期D. 南北朝时期答案:B解析:鸿门宴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具体时间是公元前206年,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有哪些?A. 刘邦、项羽、张良、范增B. 刘邦、项羽、诸葛亮、周瑜C. 刘邦、项羽、韩信、萧何D. 刘邦、项羽、刘备、曹操解析:鸿门宴的主要人物包括刘邦、项羽、张良和范增。
张良是刘邦的谋士,范增是项羽的谋士。
3. 鸿门宴的起因是什么?A.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项羽不满B. 项羽率先攻入关中,刘邦不满C.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D. 刘邦和项羽争夺关中的粮食答案:A解析:鸿门宴的起因是刘邦率先攻入关中,占领了咸阳,项羽对此感到不满,认为刘邦有独占天下的野心。
4. 鸿门宴中,范增的建议是什么?A. 与刘邦和谈B. 直接进攻刘邦C. 设宴款待刘邦,趁机杀之D. 将刘邦逐出关中解析:范增建议项羽设宴款待刘邦,趁机将其杀死,以消除后患。
5.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的野心?A. 张良B. 范增C. 曹无伤D. 项伯答案:C解析:曹无伤是刘邦的部下,他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的野心,激起了项羽的愤怒。
二、填空题1.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____年。
答案:206解析: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楚汉相争的重要事件之一。
2. 鸿门宴的地点在今天的____省____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答案:陕西西安解析:鸿门宴的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3. 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是____,项羽的谋士是____。
答案:张良范增解析:张良是刘邦的谋士,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两人在鸿门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4. 鸿门宴中,刘邦通过____的调解,最终得以安全返回。
答案:项伯解析: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在鸿门宴中起到了调解作用,帮助刘邦安全返回。
5. 鸿门宴后,项羽自立为____,封刘邦为____。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推荐】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推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鸿门宴》的描述,正确的是(C)。
A. 是一场政治斗争的转折点B. 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决战C. 是项羽展示英勇善战的舞台D. 是楚汉争霸的起点2. 在《鸿门宴》中,范增劝项羽杀刘邦的原因是(A)。
A. 刘邦有称帝的野心B. 刘邦曾侮辱过项羽C. 刘邦与项伯有勾结D. 范增与刘邦有私仇3. 下列人物中,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一命的是(D)。
A. 张良B. 陈平C. 樊哙D. 项伯4. 在《鸿门宴》中,刘邦送给项羽的礼物是(B)。
A. 玉璧B. 玉斗C. 金银D. 美女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鸿门宴》的背景。
《鸿门宴》发生在秦朝末年,楚汉争霸时期。
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天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劝项羽杀掉刘邦,以绝后患。
然而,项伯在宴会上救了刘邦一命,使得刘邦得以逃脱。
2. 请分析张良在《鸿门宴》中的作用。
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他在《鸿门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他提醒刘邦鸿门宴的危险性,让刘邦有所防备。
其次,他在宴会上为刘邦解围,使刘邦得以逃脱。
最后,他劝说刘邦趁机离开项羽,为刘邦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3. 请分析《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
项羽在《鸿门宴》中表现出了以下性格特点:英勇善战、直率豪爽、轻信他人、缺乏政治远见。
他在宴会上展示了英勇的气概,但对刘邦的野心缺乏认识,轻信了项伯的劝告,未能及时除掉刘邦,为后来的楚汉争霸埋下了隐患。
三、论述题1. 请论述《鸿门宴》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鸿门宴》对楚汉争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鸿门宴使刘邦逃脱了项羽的追杀,为刘邦保留了争霸天下的实力。
其次,鸿门宴使项羽失去了消灭刘邦的最佳时机,为后来的楚汉争霸埋下了隐患。
最后,鸿门宴加剧了项羽与范增之间的矛盾,导致项羽失去了重要的谋士,进一步削弱了楚军的实力。
2. 请从政治、军事、人格等方面分析《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的异同。
(1)相同点:①政治方面:刘邦和项羽都是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都试图推翻秦朝统治,争夺天下。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鸿门宴是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末年
D. 汉朝初年
2. 鸿门宴中,项羽为何要设宴?
A. 庆祝胜利
B. 试探刘邦
C. 举行婚礼
D. 纪念亡友
3. 在鸿门宴上,刘邦是如何逃脱的?
A. 通过战斗
B. 被项羽放走
C. 利用计谋
D. 被部下救走
4. 鸿门宴后,刘邦和项羽的关系如何?
A. 敌对
B. 友好
C. 互不干涉
D. 合作
5. 鸿门宴中,谁提出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计谋?
A. 张良
B. 范增
C. 项庄
D. 萧何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______年。
7. 鸿门宴的地点位于今天的______省。
8. 在鸿门宴上,刘邦的部将______扮演了关键角色。
9. 鸿门宴中,项羽的部将______试图刺杀刘邦。
10. 鸿门宴后,刘邦最终建立了______王朝。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1. 如果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而刘邦建立汉朝是在公元前202年,那么鸿门宴与汉朝建立之间相隔了多少年?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2. 简述鸿门宴中刘邦为何能够逃脱的原因。
13. 鸿门宴对后来的汉朝建立有何影响?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4. 论述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鸿门宴练习题(打印版)
鸿门宴练习题(打印版)# 鸿门宴练习题## 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有哪些?A. 刘邦、项羽B. 曹操、刘备C. 朱元璋、陈友谅D. 赵匡胤、李煜3. 鸿门宴中,项羽为何没有杀掉刘邦?A. 因为刘邦是项羽的亲戚B. 因为刘邦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C. 因为项羽被刘邦的言辞所感动D. 因为项羽的部下劝说## 二、填空题4. 鸿门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一次_________,发生在公元前_________年。
5. 鸿门宴中,刘邦之所以能够逃脱,是因为_________的帮助。
## 三、简答题6.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7. 描述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现及其对结果的影响。
## 四、论述题8. 论述鸿门宴中项羽的决策失误及其对楚汉争霸战局的影响。
## 五、案例分析题9. 根据鸿门宴的历史事件,分析在权力斗争中如何平衡个人情感与政治利益。
## 六、思考题10. 如果你是刘邦,在鸿门宴中你会如何行动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参考答案1. A2. A3. C4. 鸿门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政治宴会,发生在公元前206年。
5. 刘邦之所以能够逃脱,是因为张良和樊哙的帮助。
6. 鸿门宴的背景是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分别率领的军队攻占关中地区,争夺帝位。
鸿门宴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标志着楚汉争霸的开始,最终导致汉朝的建立。
7. 刘邦在鸿门宴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机智和冷静,他通过言辞和行为赢得了项羽的同情,最终成功逃脱,这对结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8. 项羽在鸿门宴中的决策失误包括没有果断杀掉刘邦,以及过于重视个人英雄主义而忽视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这些失误导致了楚汉争霸战局的逆转。
9. 在权力斗争中,个人情感与政治利益的平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鸿门宴的例子告诉我们,过于重视个人情感可能会导致政治上的失误,而理性的决策则更有利于长远的政治利益。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2024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2024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在哪一年?A. 公元前206年B. 公元前207年C. 公元前208年D. 公元前209年答案:A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一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赵高答案:D3. 鸿门宴的地点在哪里?B. 咸阳C. 鸿门D. 洛阳答案:C4.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主要谋士是谁?A. 萧何B. 张良C. 韩信D. 陈平答案:B5. 项羽在鸿门宴中的主要谋士是谁?A. 范增B. 项伯C. 龙且答案:A二、填空题1. 鸿门宴的故事出自《________》一书。
答案:史记2. 刘邦在鸿门宴中通过________的计策成功脱险。
答案:张良3. 项羽的谋士范增在鸿门宴中多次暗示项羽杀掉________。
答案:刘邦4. 鸿门宴中,项伯因为与________的交情,暗中帮助刘邦。
答案:张良5. 鸿门宴后,刘邦被封为________王。
答案:汉中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两大军事集团争夺天下。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中,占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项羽随后赶到,因不满刘邦抢先入关,决定设宴鸿门,意图除掉刘邦。
2. 刘邦在鸿门宴中采取了哪些策略来脱险?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中采取了以下策略:示弱求和:刘邦在宴会上表现出谦卑和顺从,向项羽表示自己并无野心。
借助张良:刘邦依靠张良的智慧和谋略,制定应对策略。
拉拢项伯:通过张良的关系,刘邦与项伯结为亲家,争取项伯的支持。
借机逃脱:在宴会中途,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迅速离开鸿门,返回军营。
3. 范增在鸿门宴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答案: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在鸿门宴中极力主张杀掉刘邦,认为刘邦是项羽夺取天下的最大威胁。
范增多次暗示项羽动手,甚至在宴会上举起玉玦作为信号,但项羽犹豫不决。
范增还安排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但最终未能成功。
4. 鸿门宴对刘邦和项羽的后续发展有何影响?答案:鸿门宴对刘邦和项羽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刘邦方面:鸿门宴使刘邦意识到项羽的威胁,促使他更加谨慎和低调,同时也坚定了他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决心。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练习题一、选择题1. 《鸿门宴》出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B. 战国C. 秦朝D. 楚汉相争3.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荀彧4.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之心?A. 范增B. 项伯C. 曹无伤D. 张良5. 鸿门宴中,谁劝刘邦赴宴?A. 张良B. 项羽C. 范增D. 项伯二、填空题1. 鸿门宴中,刘邦的军师范增献计给项羽,建议他__________刘邦。
2. 鸿门宴的地点是今天的__________。
3.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__________离开宴会,得以脱险。
4. 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__________。
5. 鸿门宴后,刘邦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要劝项羽杀刘邦?3. 鸿门宴中,项伯为何要保护刘邦?4. 鸿门宴对楚汉相争的局势有何影响?5. 鸿门宴中,刘邦和张良的表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四、论述题1. 论述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分析鸿门宴中刘邦和张良的智谋与决策,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D4. C5. A二、填空题1. 杀掉2. 陕西临潼3. 如厕4. 意在沛公5. 杀曹无伤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初期。
当时,秦朝已经灭亡,项羽和刘邦是争夺天下的两大势力。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威震天下,而刘邦则趁机攻入关中,占领了秦都咸阳。
刘邦的部下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之心,项羽大怒,决定攻打刘邦。
范增建议项羽在鸿门设宴,趁机杀掉刘邦。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要劝项羽杀刘邦?范增认为刘邦有野心,且善于笼络人心,将来必成大患。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推荐】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推荐】一、选择题1. 鸿门宴中,谁主张杀掉刘邦?A. 范增B. 韩信C. 张良D. 项伯答案:A. 范增2. 在鸿门宴上,谁曾为刘邦辩护?A. 项庄B. 项伯C. 范增D. 张良答案:B. 项伯3. 鸿门宴中,刘邦逃走后,谁曾追赶刘邦?A. 项庄B. 韩信C. 项伯D. 范增答案:A. 项庄二、简答题1. 请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当时刘邦和项羽分别领导着反秦的义军。
在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中王。
刘邦不满项羽的安排,于是起兵反楚。
在刘邦进攻楚地时,项羽派遣项庄设宴款待刘邦,实则是为了谋杀他。
2. 请分析项庄在鸿门宴上的作用。
答案:项庄在鸿门宴上扮演了刺客的角色。
他受范增指使,多次举杯向刘邦敬酒,企图找机会刺杀刘邦。
然而,由于项伯的辩护和刘邦的机智,项庄未能成功刺杀刘邦。
3. 请分析刘邦在鸿门宴上的应对策略。
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上采取了以下应对策略:(1)虚心接受项伯的辩护,降低项羽的警惕心;(2)借口上厕所,暂时离开宴席,避免在宴席上遭受暗杀;(3)在宴席上多次向项羽敬酒,以示忠诚;(4)在逃离鸿门宴时,机智地让部下樊哙假扮自己,成功迷惑敌人。
三、论述题1. 请论述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格局的影响。
答案: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鸿门宴使得刘邦逃过一劫,为他日后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2)鸿门宴后,项羽与范增之间的矛盾加剧,导致楚国内部不稳定;(3)鸿门宴使项羽失去了杀死刘邦的最佳时机,为刘邦崛起提供了机会;(4)鸿门宴加速了楚汉争霸的进程,为后来的楚汉战争埋下了伏笔。
四、拓展题1. 请谈谈你对鸿门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答案:在鸿门宴中,各个人物性格鲜明:(1)刘邦:机智、果断、善于把握时机。
在鸿门宴上,他能够及时逃离险境,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2)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在鸿门宴上,他未能下定决心杀掉刘邦,导致后来楚汉争霸的失败;(3)范增:足智多谋、忠诚。
鸿门宴练习题2024
鸿门宴练习题2024一、选择题1. 《鸿门宴》出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下列人物中,哪位是鸿门宴的主要策划者?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范增3. 鸿门宴中,范增为什么要项羽杀刘邦?A. 因为刘邦兵力强大B. 因为刘邦有称帝之心C. 因为刘邦先入关中D. 因为刘邦有贤能之名4. 鸿门宴中,项伯为何要保护刘邦?A. 因为项伯与刘邦有旧交B. 因为项伯认为刘邦无罪C. 因为项伯受张良之托D. 因为项伯与项羽有矛盾5. 鸿门宴中,刘邦为何能逃脱?A. 因为项羽心软B. 因为张良的计谋C. 因为项伯的保护D. 因为刘邦机智勇敢二、填空题1. 《鸿门宴》的作者是______,他是西汉著名的______和______。
2.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是______战争后期,刘邦和项羽争夺______。
3. 范增在鸿门宴中多次向项羽暗示要杀刘邦,但项羽______。
4. 鸿门宴中,刘邦通过______的计谋,成功逃脱了项羽的追杀。
5. 鸿门宴后,刘邦与项羽的关系______,最终导致了______的发生。
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发生的历史背景。
2. 描述鸿门宴中范增与项羽的矛盾。
3. 分析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现,说明他为何能逃脱。
4. 项伯在鸿门宴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的行为对事件的发展有何影响?5. 鸿门宴对刘邦和项羽的最终命运有何影响?四、论述题1. 结合《鸿门宴》的情节,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 鸿门宴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饭局之一,其背后蕴含了哪些政治智慧和权谋手段?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论述。
3. 鸿门宴中,范增的谋略为何未能成功?试从多方面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4. 鸿门宴对后世的政治斗争有何启示?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阐述。
5. 如果你是刘邦,面对鸿门宴的局面,你会采取怎样的策略?请详细说明你的思路和行动步骤。
五、阅读理解阅读以下《鸿门宴》的节选段落,回答问题:“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习题(2篇)
鸿门宴习题(2篇)鸿门宴习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鸿门宴的参与者?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荆轲2.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A. 范增B. 项伯C. 曹无伤D. 张良3. 鸿门宴中,范增为什么要项羽杀刘邦?A. 因为刘邦是他的仇人B. 因为刘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C. 因为刘邦曾经侮辱过项羽D. 因为刘邦是他的朋友4. 鸿门宴中,谁为刘邦说情,使项羽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A. 张良B. 项伯C. 范增D. 曹无伤5. 鸿门宴中,刘邦是如何逃脱的?A. 化装成士兵B. 乘夜色偷偷溜走C. 通过项伯的帮助D. 与项羽谈判后离开6. 鸿门宴中,范增为什么对项羽失望?A. 因为项羽不听他的建议B. 因为项羽杀了刘邦C. 因为项羽对刘邦太仁慈D. 因为项羽没有赏赐他7. 鸿门宴中,谁在宴会上舞剑,试图刺杀刘邦?A. 项庄B. 项伯C. 范增D. 张良8. 鸿门宴中,刘邦为什么能逃脱项庄的刺杀?A. 因为项伯的保护B. 因为项羽的阻止C. 因为范增的命令D. 因为刘邦自己武艺高强9. 鸿门宴后,刘邦和项羽的关系如何?A. 更加亲密B. 没有变化C. 更加紧张D. 和解10. 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A. 标志着秦朝的灭亡B. 标志着楚汉战争的开始C. 标志着汉朝的建立D. 标志着项羽的失败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______年。
2. 鸿门宴的地点是今天的______省______市。
3. 鸿门宴中,范增送给项羽的玉玦象征着______。
4. 鸿门宴中,刘邦送给项羽的玉斗象征着______。
5. 鸿门宴中,项伯是项羽的______。
6. 鸿门宴中,张良是刘邦的______。
7. 鸿门宴中,范增是项羽的______。
8. 鸿门宴中,曹无伤是刘邦的______。
9. 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______。
10. 鸿门宴后,刘邦被封为______王。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3篇)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3篇)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第一篇)一、选择题1. 题目: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楚汉争霸时期答案:D解析:鸿门宴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具体时间是公元前206年。
这一时期,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鸿门宴是双方力量对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 题目:鸿门宴的主要人物有哪些?A. 刘邦、项羽B. 刘邦、张良C. 项羽、范增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鸿门宴的主要人物包括刘邦、项羽、张良、范增、项伯等。
刘邦和项羽是宴会的主角,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邦和项羽的谋士,项伯则是项羽的叔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填空题1. 题目:鸿门宴的地点是______。
答案:鸿门解析:鸿门宴的地点在鸿门,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东北,因地形险要而得名。
2. 题目:在鸿门宴中,范增多次向项羽暗示要杀刘邦,使用的道具是______。
答案:玉玦解析:范增多次举起手中的玉玦,暗示项羽下决心杀刘邦。
玉玦在古代有决断之意,范增此举意在催促项羽果断行动。
三、简答题1. 题目: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的背景是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中,占领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阻止项羽进入。
项羽大怒,率军攻关,刘邦自知不敌,便在张良的建议下,亲赴鸿门向项羽道歉,以求和解。
解析:鸿门宴的背景复杂,涉及秦朝灭亡后的权力真空和刘邦、项羽之间的矛盾。
刘邦先入关中,触犯了项羽的利益,导致双方关系紧张,最终引发了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
2. 题目:鸿门宴中,刘邦是如何脱险的?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中脱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张良的谋略,二是项伯的庇护,三是刘邦的机智应变。
张良事先与项伯结为亲家,项伯在宴会上多次保护刘邦。
刘邦在得知范增的杀意后,借口上厕所,趁机逃走,并由张良代为辞谢。
解析:刘邦的脱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张良的谋略和项伯的庇护为刘邦提供了外部支持,而刘邦自身的机智应变则是他成功脱险的关键。
高中试卷-3 《鸿门宴》(同步习题)(含答案)
《鸿门宴》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鸿门宴》人物的性格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鸿门宴》选自该书的《项羽本纪》。
C.古代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待者座,《鸿门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
D.《史记》语言精练,有生命力,很多词语已固定为今天的成语,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就出自《史记·鸿门宴》。
【答案】B【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B项,《史记》不是编年体史书,而是记传体。
故选B。
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
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见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
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D项,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和“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错,应该都是虚情假意。
故选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鸿门宴》中,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物形象______,跃然纸上。
鸿门宴习题(最新)
鸿门宴习题(最新)一、选择题1. 《鸿门宴》选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鸿门宴参与者的是: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荀彧3.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导致项羽决定攻打刘邦?A. 曹无伤B. 范增D. 张良4. 下列哪项不是范增劝说项羽攻打刘邦的理由?A. 刘邦有称帝之心B. 刘邦占领关中C. 刘邦财物丰厚D. 刘邦兵力强大5. 鸿门宴中,谁主动向刘邦通风报信?A. 项伯B. 张良C. 范增D. 曹无伤6. 刘邦在鸿门宴上对项羽说的“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中的“小人”指的是:A. 曹无伤B. 范增D. 张良7. 鸿门宴中,谁拔剑起舞,意在保护刘邦?A. 张良B. 项伯C. 项庄D. 樊哙8. 鸿门宴结束后,刘邦采取了什么措施?A. 立即攻打项羽B. 杀死曹无伤C. 派人向项羽道歉D. 撤回关中9. 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A. 狡猾多疑B. 刚愎自用C. 忠厚老实D. 足智多谋10. 鸿门宴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 结束了秦朝的统治B. 确立了刘邦的霸主地位C. 暴露了楚汉争霸的矛盾D. 促进了楚汉之间的和解二、填空题1. 《鸿门宴》的作者是______,他是西汉著名的______和______。
2.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是______灭亡后,______和______之间的权力争夺。
3. 鸿门宴中,范增向项羽献计,称刘邦为“______”,建议项羽趁机除掉刘邦。
4. 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自己后,采取了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项措施来应对。
5. 鸿门宴上,项羽设宴款待刘邦,但实际上是一场______,意在______。
6. 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______;项伯舞剑,意在______。
7. 樊哙闯入宴会,责备项羽“______”,并称刘邦“______”。
8. 鸿门宴结束后,刘邦回到军中,立即______,以稳定军心。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最新)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最新)一、选择题1. 题目: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楚汉争霸时期答案:D解析:鸿门宴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具体时间是公元前206年。
这一时期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鸿门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2. 题目: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一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荆轲答案:D解析:鸿门宴的主要人物包括刘邦、项羽和张良等。
荆轲是战国时期的刺客,与鸿门宴无关。
3. 题目:鸿门宴的地点在哪里?A. 长安B. 洛阳C. 鸿门D. 咸阳答案:C解析:鸿门宴的地点在鸿门,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二、填空题1. 题目: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是______。
答案:张良解析:张良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在鸿门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帮助刘邦化解了危机。
2. 题目:鸿门宴中,项羽的谋士是______。
答案:范增解析: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他力主杀掉刘邦,但在鸿门宴中未能成功。
3. 题目:鸿门宴中,刘邦通过______的计策成功逃脱。
答案:张良解析: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通过一系列手段使刘邦成功逃脱了项羽的追杀。
三、简答题1. 题目: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的背景是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的权力争夺。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中,占领了咸阳,并派兵守住了函谷关,阻止项羽进入。
项羽对此极为不满,认为刘邦有野心,于是率军攻破函谷关,直抵鸿门,准备攻打刘邦。
在此背景下,刘邦被迫前往鸿门赴宴,以求和解。
解析:鸿门宴的背景涉及秦朝灭亡后的权力真空和刘邦、项羽之间的矛盾。
刘邦先入关中,触犯了项羽的利益,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2. 题目:鸿门宴中,刘邦是如何化解危机的?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中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化解了危机:1. 低姿态示弱:刘邦在见到项羽后,主动道歉,表示自己并无野心,只是误信谣言,才派兵守关。
2. 借助张良: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安排了项伯(项羽的叔父)从中调解,使项羽对刘邦的敌意有所缓和。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3篇)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3篇)鸿门宴练习及答案(一)一、阅读理解原文节选:>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练习题:1. 沛公军在何处驻扎?2. 曹无伤向项羽报告了什么消息?3. 项羽听到曹无伤的报告后有何反应?4. 范增对项羽说了什么?他的理由是什么?答案:1. 沛公军驻扎在霸上。
2. 曹无伤向项羽报告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3. 项羽听到报告后大怒,决定次日攻打沛公军。
4. 范增告诉项羽,沛公入关后不取财物、不近女色,志向不小,且其气为龙虎、成五采,有天子气,建议急击勿失。
二、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2. 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前的兵力对比如何?3. 范增为何建议项羽急击刘邦?答案:1. 鸿门宴的背景是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
刘邦先入关中,项羽随后赶到,双方矛盾激化。
项羽的部下曹无伤告密,称刘邦欲王关中,引发项羽的愤怒,决定攻打刘邦。
范增也认为刘邦有天子气,建议急击。
刘邦为避免冲突,前往鸿门赴宴,试图缓和矛盾。
2. 在鸿门宴前,项羽兵力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兵力十万,驻扎在霸上。
项羽兵力明显占优。
3. 范增建议项羽急击刘邦的原因有三:一是刘邦入关后不取财物、不近女色,显示其志向远大;二是范增望气,见刘邦气为龙虎、成五采,认为他有天子气;三是担心刘邦势力壮大,成为项羽的劲敌。
三、论述题1. 分析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2. 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有何影响?答案:1. 刘邦的性格特点:机智灵活:刘邦在得知项羽要攻打自己后,迅速采取行动,前往鸿门赴宴,展现出极高的应变能力。
《鸿门宴》练习题
《鸿门宴》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以下各句子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击沛公于坐,杀之C.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3.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亚父者,范增也。
4.选出与“籍何以至此”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客何为者?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大王来何操?5.以下对省略句成分的补充,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再拜献(之于)大王足下 B.竖子缺乏与(之)谋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谢) D.沛公安在(军中)二、翻译: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惟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三、拓展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以下习题。
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
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汉王听之。
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
楚击汉军,大破之。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汉王曰:“善。
”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
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
”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
”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2024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2024一、练习题(一)选择题1. 《鸿门宴》出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项羽在鸿门宴上为何没有杀刘邦?A. 项羽心慈手软B. 张良的智谋C. 项伯的劝阻D. 刘邦的狡猾3. 下列哪项不是鸿门宴中的重要人物?A. 项羽B. 刘邦C. 张良D. 荆轲4.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A. 项伯B. 范增C. 曹无伤D. 张良5.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对项羽不满?A. 项羽不听劝告B. 项羽优柔寡断C. 项羽心慈手软D. 项羽贪图享乐(二)填空题1. 《鸿门宴》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西汉著名的_________。
2.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是_________战争时期,刘邦和项羽争夺_________。
3. 鸿门宴中,刘邦通过_________的智谋和_________的帮助,成功脱险。
4. 范增在鸿门宴中多次向项羽暗示要杀刘邦,但项羽_________。
5. 鸿门宴后,刘邦_________,最终在_________中战胜项羽,建立汉朝。
(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起因和结果。
2. 分析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
3. 张良在鸿门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4. 鸿门宴对后世有什么影响?5. 你认为鸿门宴中谁是最关键的人物?为什么?(四)论述题1.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鸿门宴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 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的智谋和性格对最终结果有何影响?3. 从鸿门宴看古代政治斗争中的权谋与智慧。
4. 鸿门宴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何启示?5. 结合鸿门宴,谈谈你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理解。
二、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答案1. A. 《史记》解析:《鸿门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名篇。
2. C. 项伯的劝阻解析: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在鸿门宴中多次劝阻项羽,使刘邦得以脱险。
3. D. 荆轲解析:荆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与鸿门宴无关。
鸿门宴练习题(3篇)
鸿门宴练习题(3篇)鸿门宴练习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鸿门宴发生在哪一年?A. 公元前206年B. 公元前202年C. 公元前210年D. 公元前215年2. 鸿门宴的主要参与者不包括以下哪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赵高3.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A. 范增C. 曹无伤D. 张良4. 鸿门宴中,刘邦最终是如何逃脱的?A. 通过武力突围B. 项伯的保护C. 假装上厕所后逃走D. 项羽的放行5.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对项羽不满?A. 项羽不听其计谋B. 项羽杀了刘邦C. 项羽与刘邦结盟D. 项羽抢了他的兵权6. 鸿门宴中,谁提出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A. 张良C. 范增D. 刘邦7. 鸿门宴中,刘邦送给项羽的礼物不包括以下哪项?A. 白璧一双B. 玉斗一双C. 美女十名D. 黄金百两8. 鸿门宴中,谁在宴会上保护了刘邦?A. 项庄B. 项伯C. 范增D. 曹无伤9. 鸿门宴后,项羽为何没有立即追击刘邦?A. 项羽心软B. 项羽认为刘邦不足为患C. 项羽被项伯劝阻D. 项羽兵力不足10. 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有何影响?A. 使刘邦失去了称霸的机会B. 使项羽失去了称霸的机会C. 加剧了楚汉之间的矛盾D. 使楚汉达成和解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鸿门宴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
2. 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是________。
3. 鸿门宴中,项羽的谋士是________。
4. 鸿门宴中,刘邦送给项羽的礼物是________。
5. 鸿门宴中,范增对项羽的评价是“________”。
6.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上厕所,实际上是________。
7. 鸿门宴中,项庄舞剑的目的是________。
8. 鸿门宴中,项伯保护刘邦的原因是________。
9. 鸿门宴后,项羽封刘邦为________。
10. 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________意义。
高中语文《鸿门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鸿门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卮.酒(zhī)刀俎.(zǔ)鲰.生(qǔ)瞋.目(chēn)B.戮.力(lù)杯杓.(zhuó)犒.劳(kào)樊.哙(fán)C.不.者(fǒu)美姬.(jī)崤.山(xiáo)玉玦.(quē)D.彘.肩(zhì)参乘.(shènɡ)侍.坐(shì)目眦.(zì)解析:A项,“鲰”应读“zōu”;B项,“杓”应读“sháo”;C项,“玦”应读“jué”。
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毋内诸侯B.令将军与臣有郤C.秋毫不敢有所近D.张良出,要项伯解析:A项,“内”通“纳”;B项,“郤”通“隙”;D项,“要”通“邀”。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击沛公于坐不如因.善遇之B.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王曰长于.臣C.公为.我献若属皆且为.所虏D.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解析:A项,都是介词,趁机;B项,介词,比/介词,对;C项,介词,被/介词,替;D项,动词,送给/介词,和。
答案:A4.从句式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此天子气也B.吾属今为之虏矣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解析:B项为被动句,A、C、D三项都是判断句。
答案:B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刚说过他能处理好自己侵权这件事,现在又矢口否认,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让人实在不解。
B.美国游泳天才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凭着他绝对过人的实力,如探囊取物....般地轻松夺得八枚金牌。
C.有些领导干部,在会上侃侃而谈,实际工作中却述而不作....,会上讲的事情不能得到落实,这种工作作风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最新)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最新)一、课文背景与作者介绍1. 课文背景《鸿门宴》选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项羽本纪》。
这篇文章描绘了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和项羽在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
这次宴会表面上是项羽设宴款待刘邦,实际上是项羽想要借机除掉刘邦。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刘邦最终得以逃脱,这场宴会也成为了楚汉相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 作者介绍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司马迁继承父业,继续编纂史书。
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遭受宫刑,但他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不朽的史学巨著《史记》。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课文内容解析1. 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刘邦:机智、果断、善于用人。
在鸿门宴上,他能够冷静应对危机,最终逃脱险境。
项羽:勇猛、直率、缺乏远见。
他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最终错失良机。
张良:聪明、机智、忠诚。
他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在鸿门宴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项伯:重情义、缺乏政治眼光。
他是项羽的叔父,因与张良有旧交,最终帮助刘邦逃脱。
范增:老谋深算、忠诚。
他是项羽的谋士,极力主张除掉刘邦,但未能成功。
2. 课文结构分析第一部分(开头至“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交代背景,介绍鸿门宴的起因。
第二部分(“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至“樊哙从良坐”):描绘鸿门宴的经过,重点描写刘邦、项羽、张良等人的表现。
第三部分(“樊哙从良坐”至结尾):叙述鸿门宴的结果,刘邦逃脱,项羽错失良机。
3. 重点段落解析“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段落:这一段详细描写了鸿门宴的场景,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展现了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樊哙从良坐”段落:樊哙的出场为鸿门宴增添了戏剧性,他的言行进一步突显了刘邦的机智和项羽的优柔寡断。
三、练习题及答案1. 选择题(1)下列关于《鸿门宴》背景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发生在楚汉相争的初期B. 是刘邦设宴款待项羽C. 最终导致了项羽的失败D. 是一次和平的宴会答案:A解析:鸿门宴发生在楚汉相争的初期,是项羽设宴款待刘邦,但实际目的是要除掉刘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毋内诸侯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 .张良出,要项伯【解析】 A 项,“内”同“纳”;B 项,“蚤”通“早”;D 项“要”通“邀”。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籍吏民B .沛公军霸上C .范增数目项王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解析】 D 项,名词的使动用法,A 、B 、C 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 .沛公居山东时C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 .财物无所取【解析】 A 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表程度,很。
B 项,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C 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
【答案】 D4.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乃令张良留谢②良乃入,具告沛公B.⎩⎪⎨⎪⎧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 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②拔剑撞而破之D.⎩⎪⎨⎪⎧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②何辞为【解析】 A 项,均为副词,于是,就。
B 项,①代词,他,指项伯;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
C 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承接。
D 项,①介词,替;②句末语气词,呢。
【答案】 A★5.(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题)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若属皆且为所虏B .客何为者C .沛公安在D .大王来何操【解析】 A 项,被动句;B 、C 、D 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A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
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A .头发上指B .项伯杀人,臣活之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拔剑撞而破之【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B、C、D三项是使动用法。
【答案】 A7.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皆叛之夫秦王有虎狼之心B.以待大王来常以身翼蔽沛公C.拔剑切而啖之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D.怀王与诸将约曰欲呼张良与俱去【解析】A项,代词,他/助词,的。
B项,连词,来/介词,用。
C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D项,均为介词,解释为“和”。
【答案】 D8.下列各句中,全能体现樊哙“勇”和“谋”的一项是( )①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②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③拔剑切而啖之④项王未有以应⑤樊哙从良坐A.①②③ 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解析】④⑤与“勇”和“谋”无关。
【答案】 D9.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C.“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了樊哙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
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缺点。
【解析】在当时的特定情况下,樊哙的行为只能说是“果敢作为”,不能说“粗鲁莽撞”。
【答案】 C10.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持戟交叉着守门的卫兵想阻止他,不让进入。
樊哙侧过盾牌撞击,卫兵跌倒在地上。
(2)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人都反叛他。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注],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注】 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B .以故,事得已 故:缘故C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D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将:将领【解析】 将:动词,统领军队。
【答案】 D1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封于项长于臣B.⎩⎪⎨⎪⎧ 梁以此奇籍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C.⎩⎪⎨⎪⎧ 独籍知之耳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解析】 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A 项,第一个“于”,在;第二个“于”,比。
C 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代“桓楚在何处”这件事;第二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第一个“乃”是“于是、就”的意思;第二个“乃”是“却、竟然”的意思。
【答案】 B13.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解析】①是写项羽缺乏坚持的精神;④是太守说的话。
【答案】 B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解析】D项,“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错误,应为“项梁带领项籍”,也不是立即起事。
【答案】 D15.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项梁的父亲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
(2)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
(3)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参考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年龄二十四岁。
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
项氏好几辈人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
剑术,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习能抵挡成千上万人的本领(即兵法)。
”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
项梁曾经有罪,于是请蕲地的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为这个缘故,事情才得以平息。
项梁杀了人,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避仇。
吴中郡有才能的上层人士,(才能)都在项梁之下。
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以及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为他们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约束宾客和吴中青年,根据这个了解他们的能力。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
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否则)就要灭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能、勇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