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0 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b)、共57页
17理解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b
战国 时期
楚国吴起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各诸侯国进行全面变 革,确立起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形成。
(一)变法背景
为什么变法?商鞅变法前秦国经济政治状况如何?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 ——《史记· 秦本纪》
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在七个大国中,各方面都比较 落后。被中原各国视为野蛮落后的国家,连会盟都很少让它 参加。魏国曾经兵渡黄河,占领秦国大片领土,秦国无力还 击。
展开论战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 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 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 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 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 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 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 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 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 意义。 商鞅舌战图
徙木立信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 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告示下聚满了人,大伙直嘀咕: “这是什么难事,赏这么多金?”结果谁也不去扛。商鞅见没人响应,把 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人们更加疑惑了,不知这位新官葫芦里卖的什么 药。这时候,一个壮汉上前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走到北门。商鞅立即赏 他“五十金”。看热闹的人纷纷议论:“这位新官说话真算数。”商鞅因 此很快提高了威信。不久,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北朝 魏 东 蜀 汉 南 吴
方 北 方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西晋
东晋
宋
齐 南朝
梁
陈 朝
2、时代特征
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 2)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 3)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4)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是民族大融合时 期。
考点20、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b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1. 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生活习俗,促进鲜卑族积极
目 的
接受汉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2. ① 说汉话 ②穿汉服 ③ 改汉姓④ 与汉族通婚
内 容
⑤仿效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礼仪
3. 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鲜卑族人学习和 影 吸收中原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 响 民族融合的步伐;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 魏孝文帝五岁即位,掌权的是冯太后。冯太后对孝文帝寄予 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 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 著作和历史典籍。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具有了 浓厚的汉文化素养,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 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 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 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 响是深刻的。
……
1、实行向汉族学习的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是( B)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2、“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 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
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D)
A.迁都洛阳 B.实行官吏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讲汉语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 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 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 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①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 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 ②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 ③改革要敢于和旧势力斗争;改革会遇到重重阻 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④改革重在制度创新不能因循守旧。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对鲜卑:生活习惯封建化
牧民变为农民,贵族转为地主; 生产、生活、习俗中原化。
2.对汉族:鲜卑优秀文化精华融入
吸收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 文学、生活习俗融入鲜卑色彩。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经济: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 2、政治: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3、民族: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交流,为隋唐结束长期分
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最重要的影响
孝文帝改革的性质:
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措施全面的 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经济农耕化、思想儒学化)
一、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 ⑴制定俸禄制 ⑵推行均田制 配合 ⑶设立三长制 ⑷推行租调制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平城
北魏平城遗址
洛阳
各抒己见: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教养之下,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为 鲜卑族必须学习汉族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2.平城不宜为都。
(1)政治:长期为北魏都城,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2)经济:周围多为游牧区,耕地少,粮食产量有限。 (3)军事:北方出现强大少数民族柔然族,威胁其安全。 (4)地理:位置偏北,不能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不利于 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3.洛阳的优势。
(1)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以来就是黄河 流域政治文化中心。 (2)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
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一、引言在中国历史上,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拓跋珪)被人称为一位杰出的改革者和善政者。
在位时期,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旨在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和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概述。
二、政治改革1.选贤任能孝文帝通过颁布新的选拔制度,弱化了世族的权势,将重要职位的选拔与能力和品德挂钩。
他聘请大量的贤能人士为官,打破了贵族世袭的局面,推动了社会上层的人才流动,同时增加了统治者的施政智囊团。
2.分封制度孝文帝废止了十分制的封建制度,建立起分封制度。
他对守则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合并,削减封建豪强的势力,通过减少地主权力,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3.地方制度改革孝文帝建立了府兵制度,将军队的编制调整为府兵制,使军队更加规范和有效。
他还取消了地方行省的设立,改为设置刺史一级的郡县,加强地方行政管理,提高政府对各地的控制力。
三、经济改革1.均田制度孝文帝取消了富豪地主所拥有的庄园,实行了均田制度。
他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平均分配土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布币制度孝文帝废止了以往的货币制度,推行了布币制度。
他减少了铜制货币的使用,改用布制货币,降低了财政支出,促进了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3.兴修水利孝文帝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大力投资兴修灌溉渠道和水库。
这项举措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国家的财富。
四、教育改革1.建立国学教育制度孝文帝重视教育事业,建立了国学教育制度,规定了学制和考试制度,兴办国子学和孔子祭祀等学术机构,为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推动佛教传播孝文帝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支持。
他修建了许多寺庙,并且每年举行庙会,以扩大佛教的影响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五、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弱化了世族权势,打破了封建贵族的世袭制度,促进了社会上层人才的流动。
《孝文帝改革》 讲义
《孝文帝改革》讲义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时,北魏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政治上,鲜卑贵族势力强大,他们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导致政治腐败,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
其次,经济方面,北方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再者,民族关系紧张。
鲜卑族与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民族矛盾时有发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北魏的统治制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官制混乱、法律不健全等。
二、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推行均田制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这一制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实行租调制与均田制相适应,改革了赋税制度,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和调。
租调制的实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迁都洛阳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决定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迁都洛阳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促进民族融合。
4、移风易俗(1)孝文帝下令鲜卑族改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
(2)他还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5、改革官制仿照魏晋南朝的制度,对北魏的官制进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三、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均田制和租调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同时,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2、加速了民族融合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与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加强了中央集权改革官制等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4、推动了文化的繁荣鲜卑族学习汉族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北魏文化的繁荣。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上期末复习系列: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考点解析)
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
21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考点解析
考点20: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b)
(历史与社会八上P81、82) 背 景 1.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长期混乱,出现了多个少数民族政权。
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于5世纪统一了黄河流域。
2.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北魏孝文帝在位时,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内
容 废除鲜卑族的
旧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1.学说汉话,
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及其他各族语言,统一使用汉语; 2.改穿汉服,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改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如拓跋——元
4.与汉族通婚。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5.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等。
意义 (影响) 1.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少数民族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
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提示: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要与内容联系起来。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主要措施、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背景(1)北魏的建立和崛起386年,代国王族拓跋珪乘苻坚淝水之战兵败之机复国,称代王,同年改称魏王,定都盛乐,建立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正式称帝。
其孙太武帝拓跋焘时,先后灭夏、北燕、北凉,统一北方。
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建立后,势力日益强大。
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正式称帝,是为道武帝,北魏历史进人了新的发展时期。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471年,拓跋宏受父禅即帝位,成为北魏开国以来第六位君主——孝文帝,孝文帝是由祖母冯太后一手抚养成人。
在冯太后的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他后来推行的社会改革有着深刻影响。
(2)北魏的统治危机当时,北魏社会的各种矛盾依然十然尖锐,局势动荡不安。
赋税制度的混乱,徭役繁重,阶级矛盾激化。
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了民族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孝文帝深深感到,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但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于是他和冯太后一起,自上而掀起一场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改革运动。
改革前期主要措施孝文帝改革的前期,是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的。
改革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以取代旧制度。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北魏官吏原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获得的财物和劳动人口。
地方官吏只要上缴一定数量的租税和绢帛等实物,就可以任意搜刮百姓。
结果,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同时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规定凡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一律处死。
这些措施使吏治有所好转。
2、推行均田制。
当时,中原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战乱,百姓流亡,田地荒芜,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中考社会考点20-21、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 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 而下乱者。 ” 。
——《贞观政要》卷一《君道》
1.材料反映唐太宗怎样的认识?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二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shěn , 微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 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 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主食有馀,则自不 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 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和谐、 社会安定、国力增强。
影响:
二、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的鼎盛时期
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 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 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 开元盛世。 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 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 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 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 年。
材料反映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这 一政策有何影响?
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得边地各族纷纷归附,各 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成就唐文化繁荣恢弘,促 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措 施
1.重视加强国防,平息边患, 2. 致力于改善民族关系,与边地少数民族来往交 流,和平相处。
A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松赞干布和亲,增进了汉蕃两族的 友谊, B他对各族俊才一视同仁,都予以信任重用。
4、提倡节俭,反对侈糜,减省财政支出。
开元之治 恢复并走向强盛 武则天统治 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渐趋衰落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农民起义
618年 建立 发展 鼎盛
755年
考点20 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b)、共57页PPT
考点20 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 影响(b)、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及其影响1. 改革的背景在北魏这个时期,真的是风起云涌啊。
公元490年左右,北魏的孝文帝开始了他的改革。
说实话,当时北魏的社会真的是一个大熔炉,各种民族、文化都在这里交融,像一锅乱炖,谁也说不清楚。
这时,北魏正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经济不景气、统治阶层内部斗争不断,再加上外敌的威胁,真是一身是伤啊。
孝文帝这一位皇帝,年轻有为,他看到这个情况,心里当然有了些紧迫感。
他知道,光靠武力不行,得想点其他办法。
他想,要是能让这个国家团结起来,那可就好办多了。
于是,他开始思考改革的大计,毕竟“团结就是力量”这道理是永恒的!而且,大家都知道,改革可不是轻松的事,犹如“打铁还需自身硬”,得有个明确的方向。
1.1 改革的原因那么,孝文帝的改革为什么这么迫切呢?首先,北魏是一个由鲜卑族统治的国家,但统治阶层跟汉族士人之间的矛盾可不少。
简单来说,就是“南北差异大”,汉人和鲜卑人之间的文化冲突和阶层隔阂让社会矛盾不断升级。
孝文帝意识到,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国也得散,民心也会不齐。
其次,北魏的经济状况堪忧,生产力不高,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过得简直是“鸡犬不宁”。
孝文帝想,得让老百姓日子好过点,才能稳定国家。
再者,外有强敌,像突厥和西域的那些部落,随时可能来“讨个说法”。
如果国家内部再动荡,那真是“火上浇油”啊。
1.2 改革的具体措施孝文帝的改革举措那是相当大胆。
首先,他推行了汉化,鼓励北魏人民学习汉文化,甚至穿汉服。
这一招一出,可谓是“推陈出新”,让鲜卑人跟汉族人慢慢走到了一起,像“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这样一来,民族间的矛盾逐渐缓解,大家心里也都舒坦了。
然后,他还进行了土地改革,分配土地给农民,让他们的生活条件好转。
老百姓看到相关部门给他们带来了实惠,心里那个乐呀,简直像见了亲妈一样,感激涕零。
还有,孝文帝大力发展经济,兴修水利,修建道路,简直就是“开疆拓土”的好手。
2. 改革的影响说到改革的影响,那可真是好得不得了。
考点20(八上复习课件):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b)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 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 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 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 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 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 的过程; 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 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 容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迁都至洛阳;实行俸禄 说汉话;穿汉 学习汉族的文化 采用汉族的 制、均田 服;改汉 姓; 礼法,尊崇孔子, 官制、律令;制等。 鼓励与汉族联 以孝治国,提倡 实行三长制。 姻; 尊老、养老的风 气等。
作 用
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体现这一作用的主 要措施是 ( D ) A.颁布“推恩令” B.严惩贪污受贿 C.颁布均田令 D.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 4.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 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 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 B ) A.人口大量南迁 B.孝文帝改革 C.张骞通西域 D.江南的开发
(1)材料一中的“西域”狭义上是指今天我国的什么地方?(2分)该地正 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什么?(2分) 答案:新疆天山南北地区(答新疆也对)。(2分)西域都护府的设置。(2 分) (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的内容?(2分)这次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 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分) 答案: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2 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3)材料三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实行的政治制 度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2分)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 (或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 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 国家的统一;维护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1点1分,答出2点 即给2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论述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论述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魏孝文帝在位时(471—499),北魏统治集团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规模较大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虽然史籍统称这些措施为孝文帝改革,但事实上由于孝文帝年幼即位,其在位前期的改革措施主要是由当时执政的太皇太后冯氏主持推行的。
冯氏出身于北燕皇族,为魏文成帝(452—465年在位)皇后,献文帝时尊为皇太后。
献文帝在位数年,内禅于孝文帝,自以太上皇身份掌握朝政。
承明元年(476)献文帝卒,冯太后复临朝称制,直至她于太和十四年(490)去世,孝文帝始完全亲政。
改革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整顿吏治——规定地方长官的任期按治绩优劣为定,优者升级而久任,劣者降黜。
北魏建立以来地方官没有固定的俸禄,贪污勒索公行。
太和八年(484),始颁行俸禄之制,申明在俸禄之外贪赃满绢一匹者,即处死刑。
均田制——太和九年,颁布均田令,规定15岁以上男子皆从政府手中领取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领取露田20亩。
露田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至年满70还官。
桑田作为世业,不须还官,可卖有余或买不足,但要栽种一定数量的桑、榆之类树木。
奴婢、耕牛皆可受田,故贵族富人仍能由此多占土地。
均田农民的赋税负担,以一夫一妇为单位,每年纳帛一匹,为调,粟二石,为租。
单身男女、奴婢、耕牛也都按照各自不同的标准缴纳租调。
均田令在制度上主要源于北魏初年在代北实行的“计口授田”之制。
它适应了当时北方人口减耗、荒地和无主地大量存在的现实,并未对私有土地进行很大的触动(仅是按均田令规定重新登记而已),相反却起到了推动垦荒、稳定土地关系的积极作用。
三长制——均田制实行稍后,又推行三长制,重建秦汉以来的乡官系统,取代宗主督护。
民户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是为三长,负责检查户口,征发赋役。
三长虽亦多用豪强大姓担任,但在三长制下豪强不能再随意地荫占民户,国家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有了显著加强。
汉化政策——孝文帝本人有相当深的汉文化修养,亲政后推行了一系列比较激进的汉化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及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及影响一、政治1.推行平等政策:孝文帝废除了北魏先前的分封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五等爵制”。
他废除了贵族的特权地位,提倡平等,消除了社会等级的固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设立保储: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孝文帝设立了保储,负责收集和储存军粮、物资等,以保证北魏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发展。
3.推行土地制度:孝文帝废除了北魏先前的土地所有制,推行了新的土地制度。
他将土地分为公田、私田和官田,限制了贵族的土地所有权,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二、经济1.推行均田制:孝文帝大力推行均田制,取消了以贵族和寺庙为代表的大批土地,将土地重新平均分配给农民。
这一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修建水利工程:孝文帝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大规模修建水库、灌溉渠道和水井等,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增加了粮食产量。
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还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3.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孝文帝重视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鼓励手工业的生产和商业活动。
他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修建了道路和桥梁,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三、文化1.推行教育制度:孝文帝注重教育的重要性,推行了一系列教育制度。
他扩大了学校的规模,提高了师资的素质,了教育课程,为后世推行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2.保护文化遗产:孝文帝重视文化传承,保护和修复了古代遗迹和古代文物,推行了一系列保护文化遗产的政策。
他倡导文化多元化,允许各种文化的并存和交流。
3.扶持文化艺术:孝文帝提倡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扶持文人和艺术家。
他举办文学、音乐和绘画等各种艺术活动,为北魏的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
四、军事1.军队编制:孝文帝了北魏的军队编制,建立了分布广泛的军事边防体系。
他将士兵分为步兵和骑兵,并组织精锐军队,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2.改善军队后勤:孝文帝注重军队后勤保障,修建了军事设施,加强了军队的装备和补给。
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
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界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
为后来的世界文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0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 反思
改革的积极评价
顺应历史潮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在北方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符合了 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推动北方社会的进步。
促进民族融合
《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 》
2023-10-28
目录
•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反思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遗产与纪念
01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北魏王朝的建立与扩张
北魏王朝的起源和建立
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珪在公元386年建立的,初期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 浩特市),后来迁都洛阳。
历史上一个民族融合的高潮。
文化交流活跃
03
改革促进了中原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
涵。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01
孝文帝的改革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对当时的欧亚
大陆产生了积极影响。
促进了欧亚文化交流
02
通过与邻国的交往,孝文帝的改革对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起到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博物馆、文化村等形式,展示北魏孝文帝时期的传 统文化、艺术和风俗,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一历史时 期的文化遗产。
建立文化线路
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重要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串联 起来,形成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吸引游客了 解和体验这一时期的文化魅力。
学术研究与纪念活动的开展
学术研究
鼓励学者和专家对北魏孝文帝改革进行深 入研究,挖掘更多有关这一历史事件的信 息和资料,推动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的发 布。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表现
⑴农业生产发展
6世纪初年,北魏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还要多出一倍。
⑵手工业日益活跃
丝织业发展显著;北方出现青瓷
⑶商业日趋活跃
重新铸造铜钱,货币交易代替实物交易 对外贸易有长足发展(出土拜占庭金币、波斯银币)
4、推行新的租调制
①内容: 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②含义: 租是农民以户为单位或按人口多少向政府交
纳一定数量的粮食; 调是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绢帛
③作用: A、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
负担; B、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
(二)中后期
特点:孝文帝主持 , 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二、改革的内容
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一)前期
特点:冯太后主持,重 点是创建新制度
2、均田制
1)主观目的: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2)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3)内容: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 的徭役和兵役。
4)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5)影响: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
1、迁都洛阳
(1)原因
从平城方面看 从洛阳方面看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平城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
不利于改革 北 族地主的合作
气候恶劣,交 魏 地处黄河之
通不便,生产 不能满足需要
南,农业生 产发达
易 威受胁强,敌不利“于柔控然”南利举兵于齐南控下制征中服原较,弱并
制中原
的“南齐”
落后的少数民 族文化
⑥实行汉制与移民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 汉姓、通婚姻、改籍贯。促进了鲜卑族对汉文 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的支持,有 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
考点20 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b)、PPT57页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经济作物的种植;
畜牧业的发展
问题:北方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农业)
(1)孝文帝采取发展经济的政策: 均田制、租调制度
(2)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农具革新、耕作技术进步、 兴修水利 (3)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推动: 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北魏政权封建化含义:
展的趋势,吸取了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加速 了…促进了…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整个中华民 族的进步。在改革中孝文帝表现出了胆略和卓识。因此, 对孝文帝的改革应该…孝文帝是杰出的…
封建化和民族融合的含义 封建化是指在封建生产关系主导下,各种非封建因索向封建
关系的转化。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 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 渡转化。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 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是 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
迁都目的: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接受中原文明; 更好地推进改革,巩固统治。
2 、过程:493-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3、影响:孝文帝借迁都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洛阳 再次成为北方政治、经济的中心。迁都洛阳,为孝文帝进一步的 改革奠定了基础。
保证税收邻长里长党长设立三长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政权封建化民族融合社会稳定增加政府税收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推行均田制吏治有所好转减轻人民负担俸禄国家筹集制定惩治贪污办法制定官俸制整顿吏治作用内容措施目的整顿吏治巩固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税收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考点——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