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他山之石
间节日, 为居民举办许多活动, 其目的在于改善居民的生活 条件, 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伊朗人大多认为, 举办家庭聚 会可使伊朗人不至于像西方人那样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 淡化家庭概念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保持伊朗人重亲 情、 重友情的东方传统。新加坡的 “邻里中心” , 既满足了人 们多层次的需求,又保证了居住周边环境不因商业而受到 影响。澳大利亚的 “邻里守望制” , 英国的 “社区警务树” , 日 本的 “交番制度” , 发动民众广泛参与, 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安 全感和归属感。 四、 “企业社会责任” 义不容辞 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积极投身 “企业社会责任”的运动 中, 企业家们信奉 “思想政治教育投资并不是 ‘非生产性的 投资, 它会很快地得到经济补偿’ ” , 因而十分重视员工道德 品行教育, 不断追求 “理性利润” 、 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 美国人本学家本尼迪克特指出: “一 种 文 化 就 如 一 个 人, 是一种或多或少的一贯的思想和行动的模式。 各种文化 都形成了各自的特征性目的,他们并不必然为其他类型的 社会所共有。 ” 世界上的知名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对员 工的熏陶。!" 世纪 #" 年代中期, 《幸福》 杂志排名前 $"" 名 用来规范员 的企业中, #"% 以上的企业有成文的企业伦理, 工行为。据统计,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 &""" 家企业中, 有 业咨询, 成为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好帮手。目前, 美国共有 社区服务组织 &"" 万个左右,遍布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各个 社区内。这个庞大的社会服务体系的显著特点是: 公益性、 志愿性、 非营利性, 社区自己的事情由社区中介组织自行解 决。 正是这些中介组织, 使美国的社区服务给居民生活带来 了极大的方便, 并将许多不稳定因素消除在社区内。 加拿大 民众奉献爱心、服务社区和参与公益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 种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进行的, 加拿大的全国性志愿组织、 加拿大慈善中心等在这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新加坡人民 协会下属的 (+ 个公民咨询委员会,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在 全国积极倡导 “义务工作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的理念, 鼓励社区内各非营利团体、 中介组织、 社区居民在社会各个 领域开展志愿服务, 形成了组织、 参与和资助各种社区活动 项目的群众基础。 宗教教育。 西方国家除直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外, 更 多的是继承了把宗教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传统。通过 遍布全国的宗教团体和广泛的宗教活动,把民众的宗教信 仰巧妙地转化为对政府的顺从。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利用宗 教作为其实行统治的思想舆论工具,美国公民自幼年起就 时时处处感受到 “上帝” 的存在, “ 美国精神” 也随之一点一 滴沁入心脾, 铸就他们的灵魂。在今天, 俄罗斯的教会日益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机构。 政党活动。 政党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角色之一, 两党竞选往往被看成是一场政治闹剧,但从普及和宣传资 产阶级的政治、 经济、 社会主张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来看, 又 是很有实效的。 新总统就职演说的主旋律就是爱国主义。 约 翰・ 肯尼迪在就职典礼时讲的 “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 做些什么, 而要问你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 成为美国人 崇尚的名言。 &##+ 年, )’ 岁的比尔・克林顿在就职典礼上喊 出了 “振兴美国” 的口号, 他号召年轻一代为美国的发展做 出贡献。这种政治活动给美国公民上了一堂关于美国价值 观念的政治课。 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在美国、 英国、 日本等发达国 家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和重要途径。政府通过电 视、 报纸、 电影、 书籍等媒介宣传官方的政治道德信息, 影响 公民的政治倾向、 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目前, 电影、 广 播、 电脑网络、 高保真唱片等技术已被国外学校广泛运用于 各类教学, 包括德育教学。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教学效 果, 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六、 个人积极参与 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 要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单靠政府和第三部门的推动 是不够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广大民众, 离开了民众的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他山之石
传媒、 出版业、 博物馆、 纪念馆等文化事业的投资, 仅华盛顿 一地就有美国国会大厦、 白宫、 华盛顿纪念馆等参观点一百 多处, 它们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这些场馆集中体现了美国 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无时无刻不在宣扬美国的政 治制度和价值观念, 是美国政府向其国民进行政治、 思想、 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由于博物馆在教育方面 表现出巨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许多人都把它视为自己的 “终身学校” 、 “生动的百科全书” 。 博物馆日益表现出发展为 “第二教育系统” 的优势, 人们在对博物馆展览的欣赏中接 受教育, 增长知识, 思考工业文明与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 感悟人生意义、 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是法律强制或政策引导。许多国家和政府纷纷制定 法律, 确立道德教育在公民教育中的地位。 《美国 !""" 年教 育战略》 提出了美国教育的四项 “战略目标” 和六项 “国家教 育目标” , 后者中有三项与德育有关。美国意识形态和价值 观念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主要是 《独立宣言》 、 《 联邦宪法》 、 《葛底斯堡演说》 这三个文件, 它们是神圣永恒的, 不可侵犯 的, 并且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强化, 用渗透式的方法使之普遍 化。 新加坡政府通过法治和社会政策引导的方式,保证和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新加坡 “国家意识教育” 在组织实施上 的明显特点是使其法制化, 新加坡政府敢为天下先, 雷厉风 行地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大量内容纳入了法治的轨道。 对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等在世界各国法典中无案可查的 内容都一一立法, 规定相应处罚的条款, 严格执行。对助人 为乐、 同情和帮助弱者等高尚行为, 则以社会政策诱导的方 式, 如授勋、 登报、 奖励等, 让人们向他们学习, 引导人们 “向 上、 向善、 向美” 。 诚实守信在美国是很为看重的,但绝不仅仅停留于一 种道德提倡。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给每个美国人发了一个终 身不变的社会安全号码, 即信用号码。 通过信用号码可以查 到你过去的一切记录。个人工作记录、 纳税记录、 存贷款信 用记录、 志愿分记录、 劳保救济记录、 退休费发放记录、 犯罪 记录、 交通肇事记录、 出入境记录等等无不与这个号码联系 在一起。 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 求职、 经营、 消费等就寸步难 行。因此, 美国人格外珍惜自己的信用。 欧洲青年事务部长会议 #$$% 年维也纳会议作出决定, 在促进青年志愿服务时, “ 要明确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相应 法律地位” 。#$$% 年, 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有关扶持青少 年义工力量的条文 “全国与社区服务法案” , 鼓励青少年学 生义务服务社会, 希望他们能 “把美国带回充满互爱和志愿 者行动的黄金时代” 。 对于做满 #&"" 小时的青年义工, 美国 政府将每年奖励其 &’!( 美元的奖学金。 这笔钱可用来抵作 上大学的学费, 也可以作职业培训或偿还大学贷款之用。 以 义务方式开展再就业培训的教员, 可以记上信誉分, 这个信 誉分可以在当事人轻度违法时, 用来抵免执法部门的处罚。 三、 家庭、 学校、 社区教育互为补充 在国外,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趋势日益增强, 尤其是 学校、家庭、社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日益结成一个互相作 用、 互相协调的网络体。 菲律宾、 丹麦、 新加坡等国都采用各 种手段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网络,使学校同宗教组 织、 社会团体、 慈善机构、 家庭、 社区及政府官方机构建立制 度化的联系。
二是部分干预。 如制定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拟定 主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或核心价值观,不规定固定的实施 方法,地方教育机构在教育上享有绝对的自主权。如新西 兰、 澳大利亚、 英国、 比利时、 德国等。 三是实施政策干预。政府对于全国各地的思想政治教 育并不直接干预, 而是在国家领导下采取下放式的、 多元化 的、 分权的教育体制。例如美国、 加拿大、 丹麦、 瑞典等国从 政策上规定学校德育目标, 教育内容体现了国家意志, 思想 控制非常严密, 但在组织上则是进行间接调控, 让学校自由 实施, 不做强行规定。 这些国家还通过制定制度、 法规, 对文 化市场等进行管理, 通过舆论进行调控, 通过国家文件进行 指导。 二、 政府指导调控 各国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指导调控主要表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各国政府高级领导人充分运 用各种宣传手段, 或通过演讲、 与公众直接对话的方式来实 施思想政治教育。美国历任政府首脑都很重视意识形态和 思想政治教育, 如现任总统布什的就职演说既是施政方略, 更是一篇 “道德宣言” , 通篇强调理想、 责任、 服务、 公民意识 和美国的价值观, 提出 “用我们历史上的价值观来哺育我们 的时代” , “ 对所有的国家, 我们都将大讲使我们能够立国的 价值准则。 ” 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成就与政府领导人的积 极推动是分不开的,李光耀认为: “ 单有正确的经济政策是 不足够的, 同样重要的是非经济因素—— —社会与国家意识、 守纪律与勤劳人民、 坚固的道德价值观与家庭联系。” 法国 总统希拉克认为通过开设公民教育课旨在 “恢复法国人的 信心和希望” 。通过政府及其领导人的反复倡导, 使得民众 对国家的感情日益浓厚、 日渐稳定, 国民凝聚力大大增强。 二是利益调整与粘合。美国各级政府不惜巨资加大对
源自文库
一、 国家干预策略 不同国家在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上存在着较大差 异, 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决定, 各国统治 阶级都始终牢牢地控制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且不断 加大对它的领导力度。表面上看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 方式似乎趋向 “中立化” 或 “非意识形态化” , 然而教育内容 却更加 “意识形态化” , 都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策略。 一是实行全面干预。 表现为制定统一方案, 进行统一指 导, 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行直接调控, 呈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 组织化, 如新加坡、 马来西亚、 印尼、 法国、 韩国等。 新加坡政府对其国民所进行的 “国家意识教育” 实行统 一指导, 全面干预。 !"## 年成立了专门机构—— —国家意识 委员会, 负责国民意识教育工作。 !""$ 年国会提出并通过 了为不同种族和不同信仰的新加坡人都认同的 “五大共同 价值观” , 即由新加坡政府颁发的 《共同价值观白皮书》 : “国 家至上, 社会为先; 家庭为根, 社会为本; 关怀扶持, 同舟共 济; 求同存异, 协商共识; 种族和谐, 宗教宽容。 ” 使之成为社 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目标。新加坡非常注意动员和协调 各方力量, 共造声势,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 环境。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行国家统一领导、 统一规划、 统一 管理。中央设立教育部, 统管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制定 教育的统一标准, 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领导, 地方教育机构 往往充当 “处理事务的机器零件” , 作用有限。韩国视 “建立 强有力的权威主义”为政治现代化的三大法宝之一,这种 “强有力” 也表现在推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提出了 “改造国 民性以适应经济增长和国家现代化” 的 “第二经济理论” 。 马 来西亚自 %$ 世纪 #$ 年代以来日益重视学校德育,进行经 常性的德育评估实验, 统一全国德育内容、 标准, 出版统一 的教科书。
!) 学校教育社区化与社区活动的教育化。社区在发达
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也是思想教育的重要 机构。发达国家社区想尽一切办法, 创造良好的环境, 努力 达到 “人人有机会, 时时有机会” 的终身学习目标。 一是学校教育社区化。利用学校的体育、 文化、 娱乐设 施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活动, 甚至把建成的博物馆、 图书馆交 由学校管理都是司空见惯之事。受杜威教育思想的长期影 响,美国的学校教育普遍比较重视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和 社会实践来学习知识、 增长才能、 陶冶情操。学校教育社区 化大体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依托普通大、 中、 小 学校开展社区教育;另—种情况是直接创办新颖的社区学 校或社区学院。 “社区中每一个想要学习的人都可以在这里 找到适合于他的一套桌椅” 。 二是社区活动的教育化。 美国、 加拿大十分注重以社区 精神为核心, 不断强化社区成员的精神家园意识。 居民有较 强的 “社 区 意 识 ” , 他们对共同生活在一定区域的 “政 治 环 境” 、 “生活环境” 有较高的要求。 美国、 加拿大十分注重以社 区文化为纽带, 不断营造社区良好生活氛围, 充分利用社区 内的各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文艺、 教育、 科普、 体育、 娱乐等 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 “把社区变成大课堂” , 提高社区民众的 文化素养、 道德水准、 生活质量与适应能力。 实现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 %) 以邻里互动为基础, 机结合。 德国的 “邻里之家” 、 美国的 “街坊节” 作为社区的民
他山之石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研究
!

马奇柯
要: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参与主体的责任是否落实到位。 只有建立在相互负责任的基础上的
思想政治教育, 其作用才能发挥到极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表明,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必然强调政府的 责任, 家庭、 学校、 社区的责任, 企业的责任, 大众媒体的责任, 中介组织的责任, 其他主体责任乃至受教育者个人的 义务。 关键词: 国外; 思想政治教育; 机制建设
#)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沟通。思想政治教育的
实践表明, 在组成社会单位或公共机构—— —如教堂、 学校 、 社区、 政府机构、 俱乐部和家庭中间, 家庭对青少年的发展 影响最大。新加坡视家庭价值为东方社会生存发展的核心 观念, 对家庭教育格外关注。 新加坡政府认为, 只有重家庭、 重亲情、 孝父母, 才能守纪律、 忠国家和社会。 新加坡政府通 过立法、 政策导向来维护家庭的完整, 是对学校教育很好的 补充和深化。 日本政府十分注重家庭教育的功能, 强调培养 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赖关系, 通过建立 “家长—— —教 师协会” 等组织来促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与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