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标准研究规范标准
饮片质量标准
![饮片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383653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b.png)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一、根、根茎、藤木类性状:按《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各省中药炮制规范。
片形:异性片不得超过10%。
极薄片:不得超过该品种标准厚度的0.5mm.;薄片、厚片、丝、块:不得超过该标准的1mm;段:不得超过该标准2mm. 检查:取100g拣选取异形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100g+过3号筛/取样量二、果实种子类性状:按《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各省中药炮制规范。
片形:异性片不得超过10%。
检查:取100g拣选取异形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3%检查:取样100g拣选杂质+过二号筛/取样量三、全草类性状:按《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各省中药炮制规范。
片形:异性片不得超过10%。
检查:取50g拣选取异形片/取样量水分:7%----13%检查:取样100g拣选杂质+过二号筛/取样量四、花类性状:按《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各省中药炮制规范。
片形:异性片不得超过10%。
检查:取100g拣选取异形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100g拣选杂质+过二号筛/取样量五、皮类性状:按《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各省中药炮制规范。
片形:异性片不得超过10%。
检查:取100g拣选取异形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100g拣选杂质+过二号筛/取样量六、叶类性状:按《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各省中药炮制规范。
片形:异性片不得超过10%。
检查:取50g拣选取异形片/取样量水分:7%----13%检查:取样50g拣选杂质+过二号筛/取样量七、树脂类性状:按《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各省中药炮制规范。
药屑杂质:小于3%检查:取样100g拣选杂质+过三号筛/取样量八、动物类性状:按《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各省中药炮制规范。
片形:异性片不得超过10%。
检查:取100g拣选取异形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3%检查:取样100g拣选杂质+过二号筛/取样量九、矿物类性状:按《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各省中药炮制规范。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与标准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与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95660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e.png)
使用单位应对医生开具的中药饮片处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调 配过程中,应按照处方要求准确称量,避免出现误差,影响治疗效果。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与标准的政策建议
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
加强监管力度
推动科技创新
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中药饮片质量 控制标准和法规,明确中药饮片的质 量要求和检测方法,为中药饮片的质 量控制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
果。
详细描述
中药饮片因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在现代医疗中仍然被广泛应用。它可以用于治疗各 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此外,中药饮片还可以用于调理身体 和治疗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同时,中药饮片在预防保健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效
果,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02
生产工艺控制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加强工艺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
关键环节得到有效监控和管理,防止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03
质量检验与追溯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和追溯体系,对生产出的中药饮片进行严格
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应建立产品追溯体系,一
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追溯和召回相关产品。
政府应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和使用单 位的监管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 进行处罚和整顿,确保市场上的中药 饮片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中药饮片生产和使 用单位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更加先进 的生产工艺和检测技术,提高中药饮 片的质量控制水平。同时,应加强国 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中药 质量控制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中药 饮片产业的健康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药饮片质量控 制与标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技术要求(供研究生学习)
![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技术要求(供研究生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c078a4eff705cc17552709bc.png)
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技术要求中药是特殊商品,其质量的优劣是直接关系到人们健康与生命安危的大事,因此制定中药质量标准是保证人们用药安全、有效,促进中药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中药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是促进中药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是中药鉴定学在新形势下的工作重点。
一、质量与质量标准中药质量主要指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品质,包括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质量标准及控制中药品质的技术方法和规范,在保证中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有效性。
中药质量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药质量标准具有权威性、科学性、时间性的特点。
制定质量标准要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质量稳定及达到国家标准的中药材及其饮片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也是中成药质量稳定的先决条件。
因此,制订科学规范的中药材质量标准,有效控制药材生产过程及产品的质量,才能确保中药的有效性。
二、质量标准的分类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以下两大类。
1. 法定标准(1)国家标准:包括《中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后者简称部颁标准。
国家标准是对产品的最低要求,国家标准收载的产品生产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地方标准: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
对新药而言,批准的标准从一类到五类,都有2年试行期,试行期过后,可转为部颁标准。
2. 企业标准药品生产企业自己制定的内控标准。
企业的标准属内控标准,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起到某种质控作用;企业的标准往往高于法定标准要求,项目比国家标准多,限度比国家标准高。
三、质量标准的内容质量标准包括名称、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贮藏等项。
质量标准的书写格式,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
1.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及拉丁名,后者按中药材拉丁名的命名原则命名。
中药破壁饮片——传统中药饮片的传承和创新
![中药破壁饮片——传统中药饮片的传承和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a11d3b0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1.png)
中药破壁饮片——传统中药饮片的传承和创新成金乐;赖智填;陈炜璇;彭丽华【摘要】本文对中药饮片的创新思路进行探讨,介绍了中药饮片的创新形式——中药破壁饮片的内涵和意义,简述其发展历程,并从产品开发、评价研究、产业化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详细阐述中药破壁饮片的研究体系,以期为中药破壁饮片的研究和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6(018)009【总页数】7页(P1546-1552)【关键词】中药破壁饮片;传承与创新;研究体系;中药现代化【作者】成金乐;赖智填;陈炜璇;彭丽华【作者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破壁饮片技术与应用重点研究室中山528437;中山市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山 52843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破壁饮片技术与应用重点研究室中山528437;中山市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山52843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破壁饮片技术与应用重点研究室中山528437;中山市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山 52843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破壁饮片技术与应用重点研究室中山528437;中山市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山 5284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中医药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思想,与现代医学倡导的“精准医学”、“个体化医学”异曲同工。
虽然,中医药学具有绿色天然的理念和先进的思想,但仍难掩其现代科学基础薄弱的局限。
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中药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将成为重要的突破口,其中,中药饮片的创新是实现现代化和标准化的关键。
1.1 中药饮片的形式亟需创新发展中药饮片是中医处方调剂或中成药生产的原料,中药饮片多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其质量受产地、种植、加工、入药部位、应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物质基础的均匀性差,使中药饮片的品质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和质量控制;中药饮片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二氧化硫、农药残留以及黄曲霉毒素等外源性安全隐患,使中药饮片难以满足现代药品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要求。
中药饮片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广东正式推进
![中药饮片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广东正式推进](https://img.taocdn.com/s3/m/f11c443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a.png)
中药饮片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广东正式推进
本刊通讯员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09(16)6
【摘要】2009年5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研究”子课题——“完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施标准”和“全国饮片炮制标准制定的技术指导原则”在广东康美药业启动。
尽管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就开展了中药饮片标准化的研究,但到现在依然没有一套完整的中药饮片标准化体系出台。
【总页数】1页(P57-57)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中药饮片;广东;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制定;饮片炮制;标准规范;中医药
【作者】本刊通讯员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3;R283.6
【相关文献】
1.立美珠宝美容联合广东省珠宝玉石标准化委员会正式启动“珠宝售后服务标准体系研发” [J],
2.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广东先进标准体系
建设工作要点(2017—2018年)》的通知 [J], ;
3.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广东先进标准体系建设的意见[J], ;
4.国务院确定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优化标准体系完善标准管理/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张晓刚正式就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 [J],
5.监狱政治建警标准化范式及体系建设——基于广东省某监狱警察队伍标准化建设的探索 [J], 伍志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指南]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标准炮制公则及常用辅料
![[指南]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标准炮制公则及常用辅料](https://img.taocdn.com/s3/m/84fb3a6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c.png)
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第一册)2011年5月附录Ⅰ炮制通则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处理后,均称为饮片。
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净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
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时,均应使用净药材。
炮制药材的用水,应为可供饮用的净水。
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药典炮制通则和下列有关要求。
中药炮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工制和其他制法五大类。
一、修治和饮片切制(一)修治为了除去杂质、虫蛀、霉变及非药用部分,提高清洁度,便于切制和加工,药材需要进行修治。
主要方法如下:1.拣是把混在药材中的杂质、虫蛀和霉变品及非药用部分拣去,或将药材按大小、粗细等进行分类,以使药材洁净和便于进一步加工处理的净制方法。
常用手工操作或与筛簸交替配合使用。
拣有2个作用:(1)出去杂质、虫蛀和霉品:如乳香、没药、五灵脂中肠含有木屑、砂石等,藿香、紫苏、淡竹叶中常夹有、腐叶及杂草等,可通过挑拣以洁净之。
(2)将药材分档:如天南星、半夏、白芍、白附子、白术、大黄、木通等可通过挑拣来分档。
2.簸将药物放在簸箕、竹匾等工具内扬簸,利用药物与杂质的轻重不同,通过上下簸动,使之除去杂物皮屑及非药用部分。
3.筛是根据药材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或箩,筛除药材中的泥土、砂石等杂质,或对药材进行大小分档,或筛去炮制辅料(麦麸、河砂、滑石粉、蛤粉、米、土粉等)的净制方法。
有时筛与簸同时合用。
筛簸工具有簸子、竹匾或畚箕等。
4.去皮是将药材的皮壳与肉或仁分开。
有些药材皮壳与肉或仁在临床上有不同作用,必须分开;有些药材只用肉或仁而必须去皮(壳)。
如砂仁、豆蔻、扁豆等必须皮与仁分用;鸦胆子、使君子、榧子等是用肉(仁)而去皮(壳)。
5.去毛是因有些药材表面生茸毛,而毛会黏附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呕吐,所以必须去除。
中药饮片品质控制要求
![中药饮片品质控制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90df0d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c.png)
中药炮制品品质控制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炮制品质量的检测与评价提高了科学依据.从传统的经典检测方法到现代检测技术的应用,从饮片的形、色、气、味等外观指标到内含成分的质量,从定性鉴别到定量测定,中药炮制品的质量要求,更趋于客观化、合理化、科学化.一、净度净度系指炮制品的纯净度,以与炮制品中所含杂质与非药用部位的限度.炮制品应有一定的净度标准,以保证调配剂量的准确.饮片的"质"与"量"是影响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炮制品中不应夹带泥砂、灰屑、杂质、霉烂品、虫蛀品.应该剔除非药用部位如壳、核、芦头、栓皮、头足、翅等.饮片中所含的杂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的通知规定:根、根茎、藤木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果实、种子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全草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叶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花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皮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树脂类:含杂质不得超过3%;动物类:含杂质,不得超过2%;矿物类:含杂质,不得超过2%;菌藻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炒制品:其中,炒黄品、米炒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炒焦品、麸炒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炒炭品、土炒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药汁煮品、豆腐煮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煨制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煅制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发芽制品、发酵制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检查方法:取定量样品,拣出杂质,草类、细小种子类过三号筛,其他类过二号筛.药屑、杂质合并称量计算.二、片型与粉碎粒度经挑选整理或经水处理后的药材,根据药物特征和炮制要求用手工或机械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型,使之便于调剂、炮炙、干燥和贮藏.经切制成的饮片破碎后的碎屑多少也是检验饮片质量的标准之一,各种片型破碎后残留的碎屑都应有一定的限量规定.1.片型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的规定.切制后的饮片应均匀、整齐、色泽鲜明,表面光洁,片面无机油污染,无整体,无长梗,无连刀片、掉刀片、边缘卷曲等不合规格的饮片.《饮片标准通则〔试行〕》规定,异形片不得超过10%;极薄片:不得超过该品种标准厚度的0.5mm;薄片、厚片、丝、块:不得超过该标准的1 mm;段:不得超过该标准的2mm.切制后的饮片或经加工炮制后的饮片,其破碎后的药屑与经加工炮制造成的药屑或残留的辅料有一定的限量标准〔详细规定见净度项内〕.2.粉碎粒度一些不宜切制的药物或医疗上有特殊需要的药物,经挑选整理或水处理后,用手工或机器粉碎成颗粒或粉末,便于煎煮或调剂.粉碎后的药物应粉粒均匀,无杂质,粉末的分等应符合药典要求.三、色泽〔含光泽〕中药炮制对制品的色泽有特殊的要求.它的意义在于:其一,药材经炮制后应显其固有色泽,如黄芪饮片,表面显黄白色,内层有棕色环纹与放射状纹理〔习称"菊花心"〕.其二,通常在炮制操作中常以饮片表面或端面的色泽变化作为控制炮制程度的直观指标,如甘草,片面黄白色,经蜜炙后要求表面呈老黄色等.其三,饮片的色泽是反应其质量要求的一项指标,如熟地黄要求切面乌黑发亮,血余炭、棕榈炭要求表面乌黑而富有光泽,都是以色泽变化作为评价要求的.其四,炮制品色泽的不正常变化说明其内在质量的变异,白芍变红,红花变黄等,均说明药物内在成分已发生变化.故色泽的变异,不仅影响其外观,而且是内在质量变化的标志之一.对于炮制品色泽的要求,《饮片标准通则<试行>》规定:各种炮制品其色泽应符合该品种规定外,还规定各炮制品的色泽均匀,炒黄品、麸炒品、土炒品、蜜炙品、酒炙品、醋炙品、盐炙品、油炙品、姜汁炙品、米泔水炙品、烫制品等:含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炒焦品:含生片、糊片不得超过3%;炒炭品:含生片,和完全炭化者不得超过5%;蒸制品:色泽黑润,内无生心,未蒸透者不得超过3%;煮制品:未煮透者不得超过2%,有毒药材应煮透;煨制品:未煨透者与糊片不得超过5%;煅制品:未煅透与灰化者不得超过3%.四、气味炮制品原有的气和味,与炮制品内在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药物的气和味与治疗作用有一定的关系,往往也是鉴别品质的重要依据,如檀香的清香气,阿魏的浊臭气,桂枝的辛辣味等.炮制品虽经切制或炮制,但应具有原有的气和味,不应带异味,或气味散失变淡;另一方面由于炮制过程中加热和加辅料的作用,外源性因素能导致药物气和味的改变.炮制品若是用酒、醋、盐、姜、蜜等辅料炮制,除具原有的气和味,还应带有所用辅料的气和味.如醋制品,应带有醋香气味;酒制品,应带有酒香气;盐制品,应带有咸味;麸炒品应带有麦麸皮的焦香气等等.五、水分检查炮制品中水分的含量,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药物制成饮片,有的须经水处理,有的要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如操作不当,可使药材"伤水",或部分药物吸水过多,倘若又未能充分干燥,则炮制品极易霉烂变质;部分经过蒸、煮的药物,如熟地黄、制黄精、制肉苁蓉等,其质地柔润,含糖类与粘性成分较多,内部不易干燥,更应防止其含水量过高;少数胶类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含水量直接影响其品质和硬度,同样还会影响其炮制操作和炮制品的质量.炮制品中含有多量水分,不仅在贮存保管过程中易生虫、霉变,使有效成分分解、酶解变质,且在配方称量时相对减少了实际用量,影响应有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某些炮制品含水量过少又会影响其质量,如胶类药物易出现龟裂.因此,控制炮制品的水分含量,对保证炮制品质量有重要意义.按炮制方法与各药物具体性状,一般炮制品的水分含量宜控制在7%~13%.对于各类炮制法其炮制品含水量的要求,《饮片标准通则〔试行〕》规定:蜜炙品类,含水分不得超过15%;酒炙品类、醋炙品类、盐炙品类、姜汁炙品、米泔水炙品、蒸制品、煮制品、发芽制品、发酵制品,含水分均不得超过13%;烫制后醋淬制品,含水分不得超过10%等.六、灰分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炮制品加高热灰化,所得之灰分称"生理灰分".而同一品种之生理灰分往往在一定的范围内.所以测定炮制品之灰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不挥发性无机盐的测试来鉴定和评价炮制品的质量和净度.同一炮制品,其灰分量应该相近,灰分超过正常值,说明其无机盐杂质的含量多,其原因可能是渗杂或有外源性杂质,说明炮制品净度不符合要求.灰分低于正常值,应考虑炮制品的质量问题,是否有伪品或劣质品之嫌.因此,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为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常见的无机物质为泥土、砂石等.值得注意的是炮制方法中有砂炒〔烫〕、蛤粉炒、土炒、滑石粉炒等,难免在成品中粘附有少量的无机物质,会造成灰分含量高于生品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反复测试和比较,客观地制定各类炮制品的灰分限量,这对炮制工艺和饮片质量都有一定意义.七、浸出物炮制品加入一定的溶媒后,经过浸润、渗透——解吸、溶解——扩散、置换等作用,炮制品中的某些成分〔总体〕,包括有效成分会被提取出来,因此,测定浸出物的含量是表示其质量的一项指标.对于那些有效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炮制品,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炮制品中主要成分的性质和特点,通常选用不同性质的浸出溶媒,因此,浸出物的测定,主要分为二类,即水溶性浸出物与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和限量,对炮制工艺、方法与炮制品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绝大多数中药在切制前均需经过水处理,使药材软化.当药材在水中浸漂时间过长,以致"伤水",其水溶性成分就有所流失;又如蒸法、煮法等,某些药物按操作规程,液体辅料或固体辅料的煎液,在蒸或煮制过程中应被药物吸尽为度,若不按操作规程,草率处置,其质量势必欠佳.因此,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也是对炮制工艺的检验.辅料加入的作用,能对炮制品浸出量产生影响.如醋制延胡索的水溶性浸出物的量,远比生品高.此外,炒、烫、煅、煅淬等加热处理,使质地坚硬的药物因受热膨胀而导致组织疏松,从而也使浸出率提高,浸出量增加.所以,浸出物的测定和定量,对检验炮制工艺、方法与炮制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八、显微与理化鉴别显微与理化鉴别是利用显微镜、化学方法或仪器来观察、分析鉴定炮制品的真伪、纯度或质量.1.显微鉴别显微鉴别系指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炮制品的组织结构或粉末中的组织、细胞,内含物等特征,鉴别炮制品的真伪、纯度,甚至质量.显微鉴别的方法主要分组织鉴别与粉末鉴别二个方面.〔1〕组织鉴别:炮制后的饮片,由于已进行了净选和切制处理,如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或除去非药用部位,故植物药的部分组织已不在某些药物的特殊炮制工艺中,经长时间的蒸制后,又常经"整形"处理,故其切片后的组织结构、细胞特征与其排列已非正常,如天麻、熟地等,应与生药饮片作相应的对照而鉴别之.〔2〕粉末:由于加水、加热〔蒸、煮等〕存在于细胞内的淀粉粒、糊粉粒、菊糖、粘液质等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生药粉末差异较大,因此,显微鉴别,不仅可以鉴别炮制品的真伪、优劣,也可鉴别饮片的生熟与炮制的程度等.例如,生熟炮制品的组织结构、纤维、石细胞、导管、毛茸、淀粉粒、草酸钙结晶、花粉粒等在数量与形态方面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像淀粉粒常因炮制过程中加水、加热而糊化或结成团块等.研究它,可作鉴别炮制品质量的佐证.2.理化鉴别理化鉴别系指用化学与物理的方法对炮制品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进行的鉴别试验.通常只作定性试验,少数可作限量试验.理化鉴别主要包括:显色反应与沉淀反应、荧光鉴别、升华物鉴别与薄层色谱鉴别等.〔1〕显色反应与沉淀反应:利用某些试剂、试液与炮制品或其提取液发生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进行鉴别的方法.试验时常可用生品药物作阳性对照,观察不同炮制品的颜色变化〔色泽深浅〕和沉淀物的多少.应考虑,注意辅料成分对反应的影响,如醋制品的pH值,胆汁制品的胆酸、蜜炙制品中的糖类、氨基酸类成分都可能对显色反应、沉淀反应产生影响.〔2〕荧光鉴别:与生药一样,炮制品中的某些成分,在紫外光下,呈现出一定色泽的荧光,从而提供了鉴别特征.常见的荧光有天蓝色、亮黄色、淡紫色、暗褐色等.如秦皮的水溶液显淡蓝色荧光,黄连与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在紫外光下呈金黄色荧光等.荧光试验可以直接在炮制饮片的切面观察,但多数是将饮片粉碎后,以溶剂提取,滴于滤纸上观察,也有作薄层色谱后在色谱板上观察其荧光性成分,以此鉴别真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了48种中药具有不同的荧光反应,可作为炮制品的对照加入检测.〔3〕升华物鉴别:取炮制品的粉末,按升华法试验,视其有无升华物凝集,并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升华物的晶形、色泽,如酒大黄、醋大黄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浅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牡丹皮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可见长柱形结晶或针状与羽状簇晶,但在牡丹皮炭末中,此现象已不复存在.〔4〕薄层色谱〔薄层层析〕:作为对炮制品质量的鉴定,薄层色谱法具有较高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因而为人们所重视和关注.也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以薄层色谱法鉴别的品种多达78种,除作一般定性鉴别外,也有仅以薄层色谱行为作为限量检查的,如制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用薄层色谱法作生药的鉴别,同样也可用在炮制品的鉴别,但要注意在炮制过程中,药物大多经过加热,或加辅料处理,势必会导致炮制品中的化学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辅料成分也会对色谱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在作炮制品的色谱时,对吸附剂、展开剂的选择特别重要,不能盲目搬用生药方法和条件,对色谱结论的判断也应慎重,最后以标准品、对照品和标准药材,同时作阳性对照.九、有效成分测定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评价炮制品质量的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对于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炮制品,一定要对有效成分的含量有所规定,凡是一药有多种有效成分的亦应建立多个指标,并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炮制品的含量测定工作,一般要比生药更加复杂和困难,不只是因为炮制品的品种多〔一种生药通常制成多种不同规格的饮片〕,更重要的是由于辅料的加入或长时间的加热处理,势必对原生药的某些成分产生影响,因而对提取、分离、色谱等定量条件产生了干扰,增加了测定的难度.然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项目必然成为炮制品评价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为这关系到饮片在临床应用的疗效.同时,也是控制药物在炮制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流失、检查炮制方法与工艺是否合理、科学的评判,可为工艺的改进提供准确的实验依据与指标.十、有毒成分药物的毒副作用是由于药物中所含的毒性成分引起的,对于这类有毒的药物,建立有毒成分限量指标是必不可少的.这个限量指标的建立,可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毒成分的限量指标一般应包括:毒副作用成分、重金属的含量、砷盐含量、农药残留量等,因为这类成分直接威胁着人体健康.某些中药其有毒成分亦即是其有效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了80个品种的含量测定方法和限量,其中包括了有毒药物与炮制品的含量和限量,如川乌炮制品、制川乌: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高于0.15%,含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少于0.20%;马钱子:含士的宁〔C21H22N2O2〕应为1.20%~2.20%,其炮制品马钱子粉:含士的宁〔C21H22N2O2〕应为0.78%~0.82%;巴豆炮制品巴豆霜:含脂肪油量应为18%~20%等.十一、卫生学检查鉴于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习惯,某些炮制品常被研成粉末,直接供患者冲服〔如人参末、三七末、珍珠末等〕,有些为烊化冲服〔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又有些是泡服〔如肉桂末、菊花、胖大海、千层纸等〕;更多的炮制品被直接粉碎成细末后,制成散剂、丸剂供人们服用.中药饮片,由于药物在采收、加工、贮运等条件的影响,往往造成细菌对饮片的严重污染,含菌数可高达1万至数万.因此,对炮制品作卫生学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对饮片中可能含有的致病菌、大肠杆菌、细菌总数、霉菌总数与活螨等作必要的检查,并客观地作限量要求.十二、包装的检查包装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药物,便于贮存、运输和装卸.包装不仅可以保护药物的完整性和清洁,有些包装容器,尤其是目前迅速发展起来的无菌包装,尚能防止微生物、害虫等的侵蚀以与避免外界温度、湿度和有害气体、阳光的影响.因此检查炮制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这对炮制品在贮存、保管与运输过程中起着保质、保量的重要作用.11 / 11。
广东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规范-广东药品检验所
![广东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规范-广东药品检验所](https://img.taocdn.com/s3/m/3a7d9bc567ec102de3bd8917.png)
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规范(试行)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二零一零年六月目录前言 (2)1 范围 (3)2 引用标准 (4)3 术语与定义 (6)4 实验室条件及人员的要求 (7)5 样品及对照物质的要求 (8)6 质量标准起草的指导原则与技术要求6.1 质量标准起草的指导原则 (9)6.2 质量标准起草的技术要求 (10)6.3 质量标准正文的编写细则 (19)6.4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编写细则 (21)7 质量标准复核的指导原则与技术要求7.1 质量标准复核的指导原则 (22)7.2 质量标准复核的技术要求 (23)7.3 质量标准复核意见的编写细则 (23)8 示范性品种何首乌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起草 (25)参考文献 (40)前言根据《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为加强“中药配方颗粒”(原名:颗粒性饮片)的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试点研究,2001年7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规定中药配方颗粒从2001年12月1日起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明确中药配方颗粒试点期间的申报与生产管理。
《暂行规定》附件中还列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该技术要求作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基础与准则。
《暂行规定》颁布至今,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2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7年)的颁布,国家中成药提高标准行动计划、《中国药典》2005年版与2010年版编制等工作的开展,在此过程,我国在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技术水平上已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研究整体情况相对滞后。
原“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较为简单,未涵盖质量标准研究制定的指导原则,具体的项目要求及方法学验证等内容,未能客观反映目前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临床用药及研究、检测技术水平,难以保证质量标准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研究水平,规范投料饮片、制法,质量标准的起草、复核及检验全过程,保证该类品种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特制定《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规范》。
中药破壁饮片与传统饮片对比研究
![中药破壁饮片与传统饮片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74aa2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e.png)
・1212-WORLD CHIDESE MEDICIDE April.2021,Voi.12,No.8中药破壁饮片与传统饮片对比研究李飞鹤2裴妙荣2苏静杰2陈强1赵宇杰2(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太原5030600;2山西中医药大学5晋中5030619)摘要目的:采用传统饮片煎煮服用和破壁饮片冲泡服用的模式,从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溶出率、指纹图谱和稳定性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为破壁饮片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5种传统中药饮片(天麻、当归、罗汉果、党参、三七)与相应破壁饮片按照药典方法进行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溶出率、指纹图谱及破壁饮片稳定性研究,在各自最优溶出方法下比较各主要成分的溶出差异。
结果:传统饮片的水分含量均大于破壁饮片;浸出物含量基本一致;壁破饮片的溶出量为传统饮片的55%〜200%;指纹图谱结果显示溶出成分未见明显差异;12个月的常规稳定性实验表明除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不稳定以外,其他基本稳定。
结论:中药破壁饮片在水分含量上有各自新的限度;破壁不影响饮片浸出物含量;破壁饮片冲泡的有效成分溶出量基本低于饮片煎煮溶出量;破壁不会改变原饮片物质组成;稳定性除含特殊成分的饮片外,12个月內基本稳定,从服用便捷全草入药综合考虑仍有较大优势。
关键词破壁饮片;专统饮片;水分;浸岀物;含量;指纹图谱;稳定性Comparative Stud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Cell-broken and Traditional Decoction PiecesLI Feihe2,PE【Miaorona0,SU Jinejie2,CHEN Qiann2,ZHAO Yujie2(1Shanxi Zhendong Pharmaceutical Ltd Taiyuan236642,C加zm;2Shanxi Universityq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cinr,Jinzhong232019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Pe conmnt of water‘extract,the dissoluPon rate of eeective components,finaea print,aan smaii-itp in tPe boiOne mode of traaihonai aecocCon pieces and infusinn mode of cell-Cronen/©。
中药破壁饮片
![中药破壁饮片](https://img.taocdn.com/s3/m/a076e01b31b765ce050814cc.png)
片
差异化大,无质量控制标准。
的
5、利用率低:有效成分利用率不足30%,造成资源极大浪费,是中药
局
价格飙升的重要原因。
限
2019年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 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
中 药 破 壁 饮 片 的 优 势
1、打破细胞壁以利于其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溶出,从而大大提高药材的生物利用
度,增加机体吸收而增强药效。 2、较传统饮片药效明显增强,从而降低原科药的使用剂量,1/3的破壁饮片可实现传统饮
2019年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 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
传
1、不方便:使用时需要煎煮,不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要求
统
2、制作粗糙:杂质,细菌,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严重,不符合基
中
本卫生学要求。
药
3、不易保管:保管过程中很容易生虫变质,传统的保存方式不安全。
饮
4、质量不可控:不能够定性、定量分析,品质不均匀,不同批次品质
片的同等药效。 3、方使携带、食用且制量较小。符合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和需求。 4、最大限度的保全成分、中药性能及传统属性。 5、临床应用上,既可以单方应用,也可以在现代医药理论、传统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灵活
配伍组方,实现了中医药的特色。壁饮片的定义:是将符合《中国药
典》要求并具有细胞结构的中药饮片,经现代破壁粉碎技术
2019年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 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
中 药饮片 ?
➢超微粉碎技术起始于20世纪的90年代,2004年将 超微粉碎 技术应用于中药破壁饮片的开发。
➢2010年10月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制定公布了《广东省中药破 壁饮片质量标准研究规范( 试行)》破壁饮片的定义:是将符 合《中国药典》要求并具有细胞结构的中药饮片,经现代破 壁粉碎技术加工全成分的均匀干燥颗粒状饮片。
6.2 广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试行)
![6.2 广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45d9b6743c1ec5da50e270f3.png)
附件2广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试行)中药制剂是指中药材或饮片经加工制成的适宜的制剂。
其质量标准正文按名称、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等顺序编写。
根据指导原则的有关要求,结合制剂的处方组成和各成分的性质,建立制剂质量标准。
1. 名称按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命名。
每个品种应含中文名与汉语拼音名,剂型应放在名称之后。
剂型的表述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
1.1. 单味制剂宜采用药材名加剂型名,药材名列前,剂型名列后。
如:大皂角丸。
1.2.复方制剂命名常用方法有:a. 采用处方内主要药材名或缩写加剂型名。
如:重楼参柏洗剂;b. 采用主要药材名加剂型名,并在前面加“复方”二字。
如:复方白芷搽剂;c. 采用主要药材名与功能结合并加剂型名。
如:陈夏痰咳口服液。
d. 采用功能加剂型名,如:驳骨油。
e. 采用作用部位与功能结合并加剂型名,如:鼻咽解毒颗粒。
名称勿用代号命名,避免使用“灵”、“精”等有误导作用之词。
注意汉语拼音书写方式。
药名、剂型和形容词应分组拼音。
如:复方白芷搽剂为Fufang Baizhi Chaji;苍朴止泻丸为Cangpu Zhixie Wan。
2. 处方单味制剂不列处方,在制法中说明药味及其处方量;复方制剂应列处方。
处方中每味药应有法定药材标准,辅料、添加剂与防腐剂亦应有相应标准。
2.1.处方中各组成的名称中药材、提取物、化学原料药与辅料等的名称应规范。
2.1.1.中国药典与其他国家药品标准已收载的,一律采用现行版规定的名称。
另应注意:a. 如地方药材标准与国家标准异名同源者,应写国家标准的名称。
如:“北芪”应规范为“黄芪”;“沙参”应规范为“北沙参”;“双花”应规范为“金银花”;“贝母”应规范为“川贝母”;“生地”应规范为“地黄”。
b. 如地方药材品种名称与国家药品标准中所收载的品种为同名异源者,应另改名称。
中药饮片质量检查标准
![中药饮片质量检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173692458f5f61fb6366678.png)
(二)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验制度
3.验明药品其他标识,即对药品的包装、 标签、说明书和外观性状进行检查。
• 检查药品包装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 否使用无毒塑料袋包装,是否适合药 品的运输贮存,有无破损;
• 检查最小包装单位是否印有或者贴有 标签,正规标签应为常用药白底蓝字 ,毒麻药品白底红框红字,并附有说 明书;
(三)医疗机构必须要有真实完整的购进记录
2.购进记录的内容必须“完整”。 (1)《药品管理法》要求购进记录的具体内容: ①药品通用名称 (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名称); ②药品剂型、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 ③药品的生产厂商; ④药品的购、销货单位 (买卖双方面具体情况); ⑤购、销货数量; ⑥购、销货价格 (买进价格、售出价格); ⑦购、销日期等都应记录具体、详细。
•中药房主任或副主任中,三级医院应当有副主任中药师以上专 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二级医院应当有主管中药师以上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 院应当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负责人二级及二 级以上医院至少应具备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应具备中药师以上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医疗机构必须要有真实完整的购进记录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医疗机构购进药品 ,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 录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 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进价 格、购货日期以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 其他内容。
(三)医疗机构必须要有真实完整的购进记录
中药饮片质量检查标准
医院中药房规范化建设标准
中医和中药是一个统一整体的两个互为依存的组成部 分。二者互为依存、互为条件、互为补充、互为制约、 互为促进。中药是中医治疗的中药“武器”,中药的质 量是否过关关系着医院中医的发展,因此医院中药房的 规范建设十分重要。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a1cdf5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3.png)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2.05.28•【字号】食药监办[2012]114号•【施行日期】2012.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2012〕114号)各地级以上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监管局),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为巩固2011年度中药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成效,保障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质量安全,根据省局“三打两建”专项行动及药品生产流通领域专项整治总体工作部署,省局决定进一步加强对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生产质量管理及检验工作的监管,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健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有关要求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企业要强化守法诚信意识和质量风险意识,牢固树立“企业是药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理念,依法依规组织生产,确保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质量安全;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设置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并确保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职责,企业负责人及其他部门人员不得干扰或妨碍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职责;完善文件体系,明确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等关键部门及人员的质量职责;严格落实供应商审计工作,确定及变更供应商应进行质量评估或审计,并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强化生产过程管理,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的各项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加强质量检验及产品放行管理工作,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每批产品出厂销售前要进行全项检验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产品放行前,所有生产记录及检验数据均应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查并符合要求,不合格产品严禁放行出厂。
二、加强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和检验有关要求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应当制定中药材购入、储存、养护、使用等管理制度;加强供应商审计管理,建立健全中药材供应商和购进中药材的质量档案,固定中药材产地;严格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地方中药材标准对中药材进行全项检验,检验合格的中药材方可投料使用,严禁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以非药材冒充药材行为。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d455ad40561252d380eb6ee3.png)
中药饮片质量基本要求一、净度净度系指炮制品的纯净度,以及炮制品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炮制品应有一定的净度标准,以保证调配剂量的准确。
饮片的“质”与“量”是影响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炮制品中不应夹带泥砂、灰屑、杂质、霉烂品、虫蛀品。
应该剔除非药用部位如壳、核、芦头、栓皮、头足、翅等。
饮片中所含的杂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的通知规定:根、根茎、藤木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果实、种子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全草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叶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花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皮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树脂类:含杂质不得超过3%;动物类:含杂质,不得超过2%;矿物类:含杂质,不得超过2%;菌藻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炒制品其中炒黄品、米炒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炒焦品、麸炒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炒炭品、土炒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药汁煮品、豆腐煮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煨制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煅制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发芽制品、发酵制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
检查方法:取定量样品,拣出杂质,草类、细小种子类过三号筛,其他类过二号筛。
药屑、杂质合并称量计算。
二、片型及粉碎粒度经挑选整理或经水处理后的药材,根据药物特征和炮制要求用手工或机械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型,使之便于调剂、炮炙、干燥和贮藏。
经切制成的饮片破碎后的碎屑多少也是检验饮片质量的标准之一,各种片型破碎后残留的碎屑都应有一定的限量规定。
1.片型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的规定。
切制后的饮片应均匀、整齐、色泽鲜明,表面光洁,片面无机油污染,无整体,无长梗,无连刀片、掉刀片、边缘卷曲等不合规格的饮片。
《饮片标准通则(试行)》规定,异形片不得超过10%;极薄片:不得超过该品种标准厚度的0.5mm;薄片、厚片、丝、块:不得超过该标准的1 mm;段:不得超过该标准的2mm。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控制方法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34e94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7.png)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指标通则一、净选过程的质量指标:1、根、根茎、藤木、叶、花、皮类,泥砂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
2、果实、种子类,泥砂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3%。
3、全草类,不允许有非药用部位,泥砂等杂质不得超过3%。
4、动物类,附着物、腐肉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5、矿物类,夹石、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6、菌藻类,杂质不得超过3%。
7、树脂类,杂质不得超过3%。
8、需去毛、刺的药材,其未去净茸毛和硬刺的药材不得超过1%。
净选过程检查方法:取定量样品,过二号或三号筛筛净灰屑,拣出非药用部位等杂质,合并称重计算。
杂质%=非药用部位的重量/样品重量X100%二、中药材软化质量指标:1、喷淋:经清水喷洒或喷淋的药材应略润或润透。
未润透后水分过大的不得超过5%。
2、淘洗:经清水淘洗、冲洗或抢水洗的药材,不得伤水。
水分过大和未透者不得超过5%。
3、浸泡:经清水或液体辅料浸泡的药材,应软硬适度,未泡透的不得超过5%,伤水的不得超过3%。
4、漂洗:经漂洗需去除腥味、咸味、毒性或需浸洗透心的药材,漂洗后应无或微有腥味、咸味,内无白心,有毒药材略有麻辣味,不得有霉变、腐烂、酸败。
5、润渍:经清水润过的药材,应软硬适度,不伤水、不酸败,润透程度一致。
未润透的不得超过5%。
中药材软化检查方法:1、取定量样品,用下列方法拣出未润透和水分过大的药材,合并称重计算。
(1)刀劈:质地坚硬药材用刀劈开,内心应有潮湿痕迹。
(2)指掐:团块状药材用指甲应能掐入药材表体(白术,天花粉)。
(3)穿刺法(针刺法):用钢针穿刺药材中心应无坚硬感(大黄、虎杖)。
(4)弯曲:长条形药材用手弯曲应曲而不折断(白芍、山药)。
(5)口尝:口尝断面应无异味。
(6)鼻闻:应有该药材特有气味,无异味。
2、表面泥土较重的药材,取定量样品置清水中淘(冲)洗,洗水不得有明显的沉积物。
三、中药材切制质量控制指标1、片形质地疏松或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菌类药材厚片2〜4mm (切制斜片:厚度数2〜4mm、直顺片:厚度2〜4mm)皮类(根皮及茎皮)药材切制成细丝:皮类宽丝2-3mm质地坚硬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和部份动物角类药材切制成极薄片0.5mm以下质地较紧实,不易切碎的药材成薄片1〜2mm质地疏松或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菌类药材厚片2〜4mm部份菌类药材切制成块:8〜12mm方块叶类宽丝5〜10mm。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https://img.taocdn.com/s3/m/ebde0b7fc1c708a1294a4465.png)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一.根、根茎、藤木类
二.果实、种子类
三.全草类
四.叶类
五.花类
六.皮类
七.树脂类
八.动物类
九.矿物类
十.菌澡类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部分名词解释
1.霉变:系指因干燥不够或受潮湿侵袭后,药物表面或内部寄生了霉菌,引起药物变质的现象。
2.虫蛀:系指中药因生虫而被蛀蚀的现象。
一般药品均应做到无虫蛀。
3.杂质:是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或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或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4.伤水:系指药材在水处理时由于浸润过度,致使药材所吸水分过多,从而造成药材有效成份流失,甚至霉烂,又不易切制的现象。
5.走油变色:系指中药表面发软、发粘、呈现油状物质,同时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腻味。
6.异形片:包括不符合质量指标所规定的规格范围的饮片、斜长片、破碎片、斧头片、连刀片。
7.药屑:系指原药的药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标准研究规(试行)省药品检验所二零一零年十月目录前言 (2)1 围 (3)2 引用标准 (3)3 术语与定义 (4)4 实验室条件及人员的要求 (4)5 样品及对照物质的要求 (4)6 质量标准起草的指导原则与技术要求 (5)6.1 质量标准起草的指导原则 (5)6.2 质量标准起草的技术要求 (6)6.3 质量标准正文的编写细则 (11)6.4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编写细则 (11)7 质量标准复核的指导原则与技术要求 (11)7.1 质量标准复核的指导原则 (11)7.2 质量标准复核的技术要求 (12)7.3 质量标准复核意见的撰写细则 (12)8 标准检验的指导原则与技术要求 (13)8.1 标准检验的指导原则 (13)8.2 标准检验的技术要求 (13)8.3 检验原始记录及报告 (14)9 示性研究品种 (14)9.1西洋参破壁饮片 (15)附录中药破壁饮片通则 (39)前言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中药饮片历经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改革。
为适应中药现代化的需要,一种新型饮片——中药破壁饮片应运而生,它是在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新型中药饮片,既保留了传统饮片的成分属性,也具备现代中药的用药形式,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现代饮片。
为规中药破壁饮片的来源、制法,以及质量标准的起草、复核、检验全过程,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现拟定《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标准研究规》,作为中药破壁饮片在研究、复核、检验过程中应遵循的准则。
本规在十个破壁饮片品种的研究基础上,根据品种特点并结合相关法规、技术文件编写而成,包括质量标准起草的指导原则与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复核的指导原则与技术要求以及标准检验的指导原则与技术要求,是省中药破壁饮片的研发单位和检验机构必须遵循的技术规。
省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标准研究规(试行)1.围1.1本规主要包括省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标准起草、质量标准复核、标准检验的指导原则与技术要求。
1.2本规适用于省从事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标准起草与复核、检验的试点研发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药检机构等。
1.3本规是省中药破壁饮片品种注册的技术审评依据之一,同时也为该类品种的注册复核检验、标准检验提供技术指引。
1.4本规不包含实验室在质量标准研究过程应符合的法规和安全要求。
1.5本规的注是对正文的说明、举例和指导。
2.引用标准本规引用了以下标准:《中国药典》、《43种进口药材标准》、各省地方药材标准及炮制规。
《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第三版)国家药典会印发有关《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的函(国药典中发[2008]349号),附件包括“中药质量标准正文各论编写细则”、“中药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编写细则”、“中药质量标准起草与复核工作规”、“中药质量标准复核技术要求”、“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中药饮片注册管理办法”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的“省中药材标准起草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省中药材标准复核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起草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省中药饮片炮制规复核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等。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编制的《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2005年版)省药品检验所《质量手册》(第五版)GDIDC/Q5 A-2007注:未注明版本号或日期的参考文献系指最新版本3.术语和定义本规主要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国药典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并根据本规的要求予以补充说明。
中药破壁饮片是将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并具有细胞结构的植物类中药饮片,经现代粉碎技术加工至D90﹤45µm(300目以上)的粉体,加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粘合成型,制成30~100目的原饮片全成分的均匀干燥颗粒状饮片。
药品质量标准,是指为保证药品质量而对各种检查项目、指标、限度、围等所做的规定。
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的纯度、成分含量、组分、生物有效性、疗效、毒副作用、微生物、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杂质的综合表现。
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所制定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的技术要求,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
质量标准起草,是指通过试验研究,建立检测项目,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学验证体现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初步拟出质量标准草案。
质量标准复核,是指药品检验所对申报的药品标准中检验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设定的项目和指标能否控制药品质量等进行的实验室检验和审核工作。
标准检验,是指按照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对样品进行检验,强调检验过程的规化与标准化,以保证实验数据与结论报告的正确、可靠。
4.实验室条件及人员的要求承担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标准起草、复核、标准检验的单位应配备相应的实验室,具有相应资格的技术人员,具备中药研究、检验常用仪器和设备并已通过计量认证,能确保实验用试剂、试药及对照物质符合相关规定。
承担质量标准研究的人员应取得相应技术职称,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多年的中药检验、研究工作经历,并有一定的标准研究和起草经验。
5.样品及对照物质的要求供研究用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覆盖面要广,一般至少应收集10批以上样品供研究用,样品量除满足起草研究、留样观察外,还应有不少于3倍检验量的样品供复核用。
标准检验用样品应有3倍检验量。
样品保存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贮藏要求。
质量标准制定应使用国家法定部门认可的对照物质(包括对照品和对照药材)。
若使用的对照物质是工作对照,应按照相关的要求提供鉴定研究资料。
6.质量标准起草的指导原则与技术要求6.1质量标准起草的指导原则6.1.1符合中药饮片的法定属性中药破壁饮片是运用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将传统饮片加工而成的一种以粉末形式入药的中药饮片。
中药破壁饮片为全成分入药,药用物质基础不变,符合中药饮片的涵,破壁后饮片的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等应保持与传统饮片的性质相一致。
投料饮片应符合中药饮片法定标准。
6.1.2符合中药饮片粉末入药的原则经传统中药饮片微粉化深加工的中药破壁饮片,其原料应为适用于粉末入药的中药饮片,原则上动物、矿物和毒性药材不适合制成直接口服的中药破壁饮片。
6.1.3符合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制定的原则中药破壁饮片研究水平定位应遵循现行版《中国药典》,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
质量标准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a.根据质量考察与稳定性试验结果,合理设置检测项目,全面控制药品质量;b.各项检测方法应科学、可行(方法学试验容需全面、规);c.各项检测限度应宽严适度,合理可行;d.格式、文字应规。
6.1.4符合生产工艺的过程控制中药破壁饮片的生产工艺关键参数应固定,保证破壁微粉的质量稳定。
工艺过程一般只用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作为粘合剂,工艺如涉及到特殊的设备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检测项目;生产环境应符合洁净度要求,并对产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6.1.5符合中药破壁饮片通则的要求制成颗粒剂能够使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更加稳定。
根据中药破壁饮片的特点,应制定中药破壁饮片通则,使中药破壁饮片系列品种均符合该通则的要求,包括饮片品种的筛选、药用部位的分类、制法(含关键工艺参数)、粒径分布、未破壁细胞限度、粒度、用法与用量等。
6.1.6 符合质量安全可控、稳定均一的要求中药破壁饮片的质量是保证其中医临床疗效的基础,应设置对品种的安全可控、稳定均一有明显影响的项目,由于原饮片的外观形态改变,因此应强化专属和整体质量控制,并制定合理的限度。
根据中药破壁饮片的特点,建立相应检测项目。
6.2 质量标准起草的技术要求6.2.1 根据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标准起草指导原则,结合中药破壁饮片品种的特点与通则要求,建立质量标准。
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标准容应包括:药品名称、来源、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等项目。
6.2.2 检测方法和检测指标的制定与国家药典会印发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一致。
6.2.3 药品名称包括中文名称和汉语拼音。
药材名称应采用《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及部颁标准中药材的名称,经加工的成品名称按“***破壁饮片”进行命名,即“药材名+破壁饮片”。
6.2.4 来源包括原植物药材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和药用部位按“药材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和药用部位,经加工制成的破壁饮片”进行描述。
6.2.5 制法简要描述制备工艺过程,应包括主要的操作步骤和所用的试剂、辅料,容应符合中药破壁饮片通则。
6.2.6 性状根据多批样品的实际情况,对品种的外观颜色、形态和气味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6.2.7 鉴别6.2.7.1参考《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研究情况,拟定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方法。
鉴别方法应尽量与投料饮片质量标准的鉴别方法相一致,如有变动或采用其他更简便的薄层鉴别方法,应考察方法的耐用性,并在起草说明中予以阐述。
6.2.7.2 由于破壁饮片与传统饮片在形态上有较大区别,建议鉴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技术或方法进行定性确认,加强质量标准的可控性。
6.2.7.3投料含多来源植物的品种,其鉴别用对照药材必须明确来源,应考察不同来源对照药材的色谱图。
若不同来源的对照药材图谱差异较大,则不适合采用该对照药材作鉴别对照,除非固定药材来源。
6.2.7.4显微鉴别首选现行版药典中已有规定的该饮片的显微特征,如果确有干扰,可选用其他显微特征或改用其他鉴别方法。
a.标准所列的显微特征应易于检出,对镜检出现概率低于60%的(制片5,可检出规定特征的应不少于3),或镜检难度大的,且已有该药材TLC鉴别的,可不作正文规定。
对不易查见或无专属性的显微特征不要列入。
b.对于多来源的药材饮片,建议采用共有的组织、细胞或含物特征描述。
c.药典药材粉末通常是细粉(小于180μm),应注意显微鉴别项下的特征的大小与药材细度尽量相一致。
6.2.7.5色谱鉴别应选择适宜的对照品或对照药材作对照试验,鼓励采用对照药材对照,细化规定结果判断特征斑点的数量与颜色,提高方法的可控性。
6.2.7.6如针对的鉴别成分及采用的鉴别方法与《中国药典》现行版收载的对应饮片项目基本一致,拟定的鉴别方法可不做方法学验证,仅提供鉴别的结果与图谱等实验资料。
6.2.7.7中药破壁饮片已经不具备传统饮片形态鉴别的特征,所以除应符合一般的鉴别要求之外,还可建立特征或指纹图谱。
6.2.8 检查6.2.8.1检查项下规定的各项容系指破壁饮片在生产、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并需要控制的物质,包括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与纯度要求。
应符合以下几点:a根据制剂品种特点设定检查项目;b方法设计合理;c项目按顺序排列;d限度依据样品考核结果并参考有关质控原则确定;e方法与限度的表达应规化;f特殊项目不要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