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 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 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 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 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 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 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 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
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 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 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 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以示回礼。
•谢谢您的热情招待, 欢迎您及家人有空到 我家做客。
•客人
•主人
礼仪介绍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 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 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 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 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 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 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 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 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 衣物。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 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 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 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 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传统婚礼有六道程 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 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 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 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 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人际交往的类型非常丰富,用于交际的礼仪也包罗万象,这里只能 跟大家交流目前在中华社会比较常用的礼仪:行走之礼、见面之礼、入 坐之礼、饮食之礼、拜贺庆吊之礼。
不论哪种礼仪,都有共同的准则,含两个方面,即 尊 和 保。尊:尊 重、尊敬;保:保护、保障。只要符合这两个准则,即使有些许瑕疵, 也无伤大雅。
行走之礼
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 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 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 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 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 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 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 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 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 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 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
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 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 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 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 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 感到尴尬。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 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 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 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 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 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 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 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 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 食的良好氛围。
•1 入座的礼仪 •2 进餐时的礼仪 •3 离席时的礼仪
第一 入座的礼仪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
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 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
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 靠桌缘, 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拜贺庆吊之礼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 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 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 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 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 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 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
饮料茶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 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 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 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方 人不同。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 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们认为 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 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去油腻。 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 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开茶壶盖并 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 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 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著要先 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 乎礼仪。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 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 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 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 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 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 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 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 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 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 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第二 进餐时的礼仪 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
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 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 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 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 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中华礼仪
大国的风范:中华礼仪
礼仪泛说 礼仪介绍 礼仪故事 礼仪实践
礼仪泛说
礼仪是对礼貌、礼节、仪式 的统称。是指人们在人际交 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 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 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 行为规范和准则。
中华乃礼仪之邦。作为中华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中 华传统礼仪,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礼仪的精华,让中华社会更加和 谐团结,让世界更祥和更文明。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 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 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 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 气象。
总结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 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 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 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 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 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 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 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 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 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春节 •重阳节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பைடு நூலகம்主
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
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 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 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 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 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 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三 离席时的礼仪 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
抱 拳 礼
入坐之礼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 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 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 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 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 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 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 意。
礼仪介绍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 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 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 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 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 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 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 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 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餐桌摆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 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 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 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 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 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 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 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 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 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 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 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 用的长形餐桌。
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 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 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 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 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 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 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 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 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 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 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
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 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 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 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以示回礼。
•谢谢您的热情招待, 欢迎您及家人有空到 我家做客。
•客人
•主人
礼仪介绍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 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 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 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 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 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 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 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 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 衣物。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 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 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 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 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传统婚礼有六道程 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 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 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 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 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人际交往的类型非常丰富,用于交际的礼仪也包罗万象,这里只能 跟大家交流目前在中华社会比较常用的礼仪:行走之礼、见面之礼、入 坐之礼、饮食之礼、拜贺庆吊之礼。
不论哪种礼仪,都有共同的准则,含两个方面,即 尊 和 保。尊:尊 重、尊敬;保:保护、保障。只要符合这两个准则,即使有些许瑕疵, 也无伤大雅。
行走之礼
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 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 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 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 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 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 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 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 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 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 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
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 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 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 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 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 感到尴尬。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 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 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 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 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 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 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 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 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 食的良好氛围。
•1 入座的礼仪 •2 进餐时的礼仪 •3 离席时的礼仪
第一 入座的礼仪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
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 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
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 靠桌缘, 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拜贺庆吊之礼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 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 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 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 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 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 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
饮料茶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 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 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 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方 人不同。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 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们认为 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 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去油腻。 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 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开茶壶盖并 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 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 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著要先 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 乎礼仪。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 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 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 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 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 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 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 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 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 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 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第二 进餐时的礼仪 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
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 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 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 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 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中华礼仪
大国的风范:中华礼仪
礼仪泛说 礼仪介绍 礼仪故事 礼仪实践
礼仪泛说
礼仪是对礼貌、礼节、仪式 的统称。是指人们在人际交 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 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 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 行为规范和准则。
中华乃礼仪之邦。作为中华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中 华传统礼仪,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礼仪的精华,让中华社会更加和 谐团结,让世界更祥和更文明。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 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 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 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 气象。
总结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 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 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 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 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 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 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 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 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 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春节 •重阳节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பைடு நூலகம்主
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
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 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 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 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 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 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三 离席时的礼仪 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
抱 拳 礼
入坐之礼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 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 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 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 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 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 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 意。
礼仪介绍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 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 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 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 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 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 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 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 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餐桌摆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 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 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 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 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 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 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 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 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 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 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 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 用的长形餐桌。
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 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 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 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 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 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 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 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