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化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文化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内容摘要:对外贸易是广东省的经济增长重要组成部分,在后WTO时代,文化产品出口的增长是广东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

但由于内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为使得广东文化产业对外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必须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延长产业链等途径取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广东
一、广东省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发展状况
(一)现状
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作为中国外贸发展大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尤其是文化产业,在近十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势头,在广东省外贸分额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云贤接受专访时表示,广东的文化贸易总量占全国四成,初步形成了完备的文化贸易体系,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广东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迅速扩大,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8.1%,我国文化服务出口额年均增长20%;而广东文化贸易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年均增长超过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同期广东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

广东文化产业对整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二)出口率
(三)文化产业出口特点
1.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贸易格局已初步形成
对外贸易种类涵盖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各个领域;市场方面覆盖了近150个国家和地区,部分文化产品跻身欧美主流文化市场;出口方式除了传统的实物贸易和加工贸易外,还积极拓展版权输出、联合制作、投资办企业等多种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

2.新型文化产品出口异军突起
近年来,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型文化业态成为出口的新亮点。

到目前为止,广东网络游戏海外营业额超过100亿元。

3.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培育了一批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和文化品牌,文化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

二、制约广东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即便广东省的文化产品出口在迅速增加,给广东甚至是全国的GDP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对文化出口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阻力。

我国
的文化产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束缚广东文化产品进入文化领域的时间短、起点低,导致文化企业的规模小,产品单一,创新水平低,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低,国际影响力弱。

(一)文化贸易壁垒高,文化贸易逆差严峻,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加强
在后WTO时代,文化产业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

但数据显示,我国输出的文化产品在规模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且广东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仅占同期广东出口总值比率是非常低的。

在发达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约占GDP比重的10%左右。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显示,美国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独占鳌头,占43%的份额;欧盟紧随其后,占34%;亚太地区仅占19%,其中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剩下的4%才属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太地区国家。

(二)文化产业链条还未发展起来
在国人传统观念中,文化与产业经济是两个截然分立的范畴,很少想到要将文化作为一种产品向全球推广。

中国的广东作为文化产业后发地区,应学习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开发文化产品的同时,不断开发下游产品,精心编制产业链条,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一部电影电视剧后面有海报、音像制品、图书、文具、玩具、服装、邮票、纪念品、游戏、主题公园等一系列后续产品,连接着出版业、音像业、玩具业、服装业、旅游业、餐饮业等一系列产业链条。

(三)文化经营人才欠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本领不强,品牌效应缺乏,竞争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广东文化产品出口企业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目前广东文化产业领域缺乏精英,缺乏骨干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缺乏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的原创作品,缺乏产品核心创意,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项目,对国外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输出的文化产品价格还远远低于引进的同类产品,竞争力远不足国外。

而在成熟的文化产业和产品中,都有着一个为消费者熟知的文化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特定的消费人群。

(四)文化产业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不够合理
广东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格局中,较高的加工贸易方式和较低的一般贸易方
式,表明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还有待加强。

2010年1-4月,广东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文化产品占同期广东文化产品出口总量的89.1%,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10.7%。

2011年1-11月,广东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文化产品占同期广东省文化产品出口总额的69.7%;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增长26%。

2014年1-2月,广东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文化产品67.8亿元,大幅增长1.5倍,占同期广东文化产品出口总值的67.8%;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29亿元,增长92.4%,占29%;一般贸易体现着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而加工贸易则体现国内企业的加工生产能力。

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五)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主导地位,本土企业出口明显降低。

外资企业的产品出口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是因为其较本土企业更善于掌握国外消费者的消费文化产品的心理与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导向。

文化产品可否赢得国际市场,提升国外消费者的认同感是根本。

因为文化折扣①的原因,国外消费者对中国的文化产品并不理解,难于接受中国文化。

而我国的文化产品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遭受到"文化折扣"重创的同时,西方文化产品在我国市场却能长驱直入。

这样的投资贸易格局使得本土企业在对外出口中获利较小,容易打击本土企业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本土企业的发展。

(六)出口市场高度集中,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受欧美经济波动影响较大。

从2002年至今,广东文化产品出口市场始终集中在香港、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

2010年1-4月广东对香港、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文化产品出口均已跨过亿美元关口。

其中香港市场继续保持着广东文化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对其出口10.5亿美元,增长95.1%,占广东文化产品出口总额的45.7%;对美国、欧盟及日本分别出口6.5亿美元、2.2亿美元和1.3亿美元,分别增长49.7%、27.3%和32.4%。

2011年1-11月,逾6成出口至欧美市场。

广东省对美国出口文化产品26.5亿美元,下降8.9%;对欧盟出口18.9亿美元,增长9.9%,上述2者合计占同期广东省文化产品出口总值的66.4%。

若是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前景不明朗、消费下降,将拖累文化产品出口。

另外,总体投入不足,投融资支持体系比较滞后,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规模不经济,文化市场竞争秩序不佳,文化产品出口法律制度缺陷,出口的政府管理缺陷,文化产品质量障碍,文化产品创意不足,文化贸易的定价权丧失,发行网络和发行渠道不健全等都是造成广东文化产品出口障碍的重要原因。

三、提升广东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一)充分利用本国历史文化资本,加强民族品牌创新本领,营造文
化贸易环境
为充分发挥各类文化展会的交流合作和交易的作用,踊跃推动中国与广东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应鼓励加强引导支持,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服务平台。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以内为主,以外为辅,用各种方式在文化产品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传播中华文化理念,在知识传播、产品销售等方面打入国际文化市场。

(二)不断开拓并合理选择文化贸易的目标市场
为扩张市场容量及消费能力,大力开拓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应是广东文化贸易的长远目标。

同时不断开辟欧美以外的国际市场,扩大新兴市场文化产品的出口规模。

亚洲周边国家与我国存在文化相似性,是广东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基础。

(三)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及产品运作水平,增强文化企业科技应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科技一方面加大了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了附加值;另一方面,更易于文化产品在全球的发布与销售。

如2010年上映的3D电影《阿凡达》,不仅引领世界电影的潮流,使世界电影的生产和消费进入3D时代,而且为其带来巨大收入,其全球票房达到20亿美元,中国票房为13亿元人民币。

2011年,国产3D 电影累计票房不足5亿,占全国全年3D电影总票房不到10%,2012年中国内地上映40部3D电影,其中国产3D影片12部,《画皮2》票房达到7.264亿元。

有关部门还应在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和出口方面对企业进行引导,鼓励企业投资于技术改造和走技术型发展道路,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还应努力培养一批能够主导文化市场的龙头文化企业,带领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接轨。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既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又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性指导。

同时,发展职业认证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正规化水平,改善行业形象。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文化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系,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造效率的先进文化体制,增强文化行业综合实力。

(五)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贸易方式
提高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比率。

逐步开放对民营企业的外贸领域,提高民营企业文化产品出口总额,并不断推出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众多利好政策,不断鼓励民营企业向外资企业学习更多外贸经营知识,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平面传媒、广播影视、出版
版权、演艺娱乐、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8大产业门类,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加快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区”和“粤台两岸文化产业园”,健全文化产品交易、会展和投融资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六)破除行业与地方保护,鼓励文化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我国的体制造成了文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垄断。

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形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寡头垄断。

如出版行业、广播电视行业因为分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而形成长期的行业隔离与保护,彼此难以跨行业发展,严重阻碍了企业向相关领域横向扩张。

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又使得企业难以跨地域发展。

但商业视频网站从一开始就是从市场中发展起来的市场主体,由于没有行政垄断,在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迅速崛起,不仅打破了广播电视台对播出平台的垄断,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内容环节的繁荣。

为促进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提高其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应尽快建设开放公平的文化市场体系,吸引社会资本与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保障民营文化企业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营造宽松环境,保护企业创新精神。

(七)延长产业链,吸引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展文化产业不仅仅是开发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开发下游产品,形成一整套产业链条增强出口竞争力。

一部电影后面有电影海报、音像制品、图书、文具、玩具、服装、邮票、纪念品、游戏、主题公园等一系列后续产品,连接着出版业、音像业、玩具业、服装业、旅游业、餐饮业等一系列产业链条。

文化产业也是创意产业,更需要公平开放的环境促进竞争。

如广播电视台等传媒机构进行分类改革,承担公共服务的广播电视台可保留事业体制,而经营性广播电视台则应转型为传媒企业,面向传媒市场竞争;同时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并为社会制作机构留下发展空间。

如欧盟《视听媒体业务指令》规定,在任何频道上播出的节目,必须有超过10%的份额由独立制作公司出品。

英国《2003年通信法》明确规定,电视机构播出独立制片机构制作的节目份额,必须达到其全部节目时长的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