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气象探测技术报告
高空气象探测课程思想汇报
高空气象探测课程思想汇报
一、引言
高空气象探测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主要包括气象学、大气物理学、气象仪器学等内容。
通过对高空大气层的观测与研究,可以为气象预报、灾害预警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空气象探测课程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经验。
二、课程教学思想
1. 探索性学习
高空气象探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通过设立实验环节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践导向
课程内容贴近实际应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融合性思维
高空气象探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综合应用的能力。
课程设计中融入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整合与创新。
三、课程实践经验
1. 实验设计
针对高空气象探测课程的特点,设计了多个与实际气象探测仪器操作相关的实验项目,如大气探测仪器使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前往高空气象探测站点进行实地考察与观测,让学生直接接触气象探测仪器设备,了解实际操作流程,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 案例分析
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高空气象探测数据,探讨气象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结语
高空气象探测课程的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培养高水平气象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高空大气气象探测技术及应用研究
高空大气气象探测技术及应用研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状况是至关重要的。
天气对于农业、交通等行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要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我们需要依赖气象观测。
高空大气气象探测技术就是一种用来观测高空大气状况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相关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空大气的重要性。
高空大气对于决定地面天气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短时间内的强降水、大风等天气过程,通常需要观测和预测高层空气的状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空大气气象探测技术应运而生。
现代高空大气气象探测技术有很多种,包括雷达、卫星和气象探空等。
其中,雷达在高空大气探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雷达通过发射无线电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可以探测到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等多种气象信息。
雷达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实时天气监测和短时天气预报的主要手段之一。
除了雷达外,卫星技术也是高空大气气象探测的利器。
卫星通过搭载气象仪器,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温度、湿度、云层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回地面。
这些数据对于预测台风路径、暴雨分布等天气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气象探空也是高空大气气象探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探空是指利用探空气球或飞艇等载具,将气象观测仪器悬挂其中,升至高空进行观测。
探空观测可以获得大气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信息,对于准确预测高层气象条件至关重要。
除了以上介绍的技术之外,近年来,气象探测技术也逐渐与其他新兴技术进行融合,进一步提高了气象监测和预测的能力。
比如,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为高空大气气象探测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气象观测仪器,并能够在高空作业,实现更细致和全面的气象数据采集,进而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高空大气气象探测技术在天气预报、灾害预警、气候研究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决策。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及时了解农田降雨量、土壤湿度等信息,可以帮助农民做出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决策。
此外,高空大气气象探测技术也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综合解答【摘要】本文探讨了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指出了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在气象领域的重要性。
接着在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概述、常见技术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探讨,以及技术改进和优化方向。
在总结回顾了文章内容,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技术应用推广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能够全面了解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系统的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技术问题,解决方案,改进优化,应用前景,总结回顾,未来发展,技术应用推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一种用于观测和研究大气环境的重要装置。
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在气象预报、科研实验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背景介绍部分将主要介绍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起源于对大气中微物理和辐射传输研究的需求,随着雷达等技术的发展,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在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监测、天气探测等方面,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背景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系统的起源和发展,为接下来的内容阅读铺平道路。
本文将详细介绍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概述、常见技术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方案探讨、技术改进和优化以及应用前景展望等内容,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1. 提升气象预警能力: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可以更准确地监测各种气象现象,如降水量、风速等,有效提升气象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2. 改善气象预测精度:通过对大气环境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能够为气象预测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提升气象预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高空气象探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高空气象探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气象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航空航天以及众多领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高空气象探测技术则是获取高空大气信息的关键手段,其发展对于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高空气象探测技术主要包括气球探测、无线电探空、卫星遥感等多种方式。
气球探测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高空气象探测方法。
通过释放携带探测仪器的气球,仪器可以在上升过程中测量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回地面接收站。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受天气条件和气球飞行轨迹的影响较大,探测精度和时空分辨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无线电探空技术则在气球探测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它通过无线电信号将探测仪器所获取的数据传输到地面,能够提供更准确和详细的高空气象信息。
无线电探空仪可以测量更多的气象参数,如风速、风向等。
然而,无线电探空需要较为复杂的地面接收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而且每次探测的成本相对较高。
卫星遥感技术的出现为高空气象探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卫星可以大范围、长时间地对大气层进行观测,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气象数据。
通过不同的传感器和波段,卫星能够监测大气温度、湿度的分布,云层的特征以及大气环流的情况等。
但卫星遥感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一些局部的、小尺度的气象现象可能无法准确捕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空气象探测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在探测仪器方面,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不断提高。
新型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传感器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测量结果,减少误差。
同时,仪器的小型化和集成化也使得探测设备更加轻便、易于携带和操作。
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也为高空气象探测带来了便利。
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能够确保探测数据及时、准确地传回到地面,为气象分析和预报提供更及时的支持。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高空气象探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对大量探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提取出更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空气象探测与天气变化规律分析
高空气象探测与天气变化规律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高空气象探测的方法和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对天气变化规律和气象探测的关系也有所论述,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空气象探测;天气变化;数据分析1气球施放高度与天气这里所讲的探空气球的施放高度,指的是在数字探空仪正常的情况下气球爆炸的高度,气球未炸而信号突失的高度不在此论之列。
(1)气球施放时遇晴天或低层有一层薄云,其上为深厚的干暖空气时,气球是青云直上、畅通无阻,它上升的高度一般可达28~35km,气球施放高度高,说明本站上空为单一的干暖气团控制,多数可预示晴天维持,少数则处于冷锋影响下,天气变坏的前夜。
(2)在冬春的阴冷天气,低层静止锋云系维持时,施放高度也是很高,因为稳定的低云所产生的微雨雪不足以影响气球在空中的上升和寿命。
当云层增厚或上空有扰动时,才对施放高度造成偏低的影响,连阴天气内遇此种情况则是降雪的前兆。
(3)在较大的雨天施放气球时,气球的上升首先要受到密集降雨的阻挠,再升高就要受到冰粒、冰晶、霰的撞击而缩短寿命,还会遇到风向风速突变和乱流湍流的磨擦。
特别是雷雨云内的对流、乱流推波助澜和冰雹的袭击,所以在较大的雨天,气球的施放高度较低,大雨和雷雨天气一般不超过100hPa,连续稳定的中雨天气最高可达50hPa。
2气球的升速与天气气球的升速在氢气充灌量一定的情况下,直接受空气密度变化的影响,在天气稳定的情况下,因空气密度是随高度而有规律递减的,密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只有高空某层有密度平流(冷暖平流)时才对升速产生影响。
(1)高空有冷平流时,在冷平流底部升速减小,进冷平流层升速增大,而进暖平流层升速减小。
若气球升速出现先快后慢,则高空为暖平流,气层稳定度增大,晴天将维持;若气球升速是先慢后快,则说明高空有冷平流侵袭,气层趋于不稳定,未来天气将转阴雨。
(2)晴天或多云时,接收讯号过程中发现中低层升速异常增大,而且深厚,说明本站上空存在较深厚的上升气流,预示未来有雷雨或大雨发生。
高空气象探测实训心得
高空气象探测实训心得
在这次高空气象探测实训中,我深刻体验到了气象观测的复杂性和精确性要求。
作为一个气象学的学生,我一直对天空的奥秘充满好奇,而这次实训为我揭开了高空气象探测的神秘面纱。
实训的目标非常明确:掌握高空气象探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空气象探测中,我们需要借助探空气球、雷达等设备,对高空中的气象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以预测天气变化。
这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经验。
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在探空气球释放的过程中,我需要与队友密切配合,确保气球顺利升空。
而在雷达数据分析时,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更是考验了我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
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高空气象探测的实质,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高空气象探测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我认为,高空气象探测是气象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为天气预报提供了关键数据,更是对地球大气环境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而对于我们气象学的学生来说,参与这样的实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理论知识,更能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使我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将这次实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
高空气象探测不仅仅关乎天气预报,它还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议题息息相关。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气象学家,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做出贡献。
高空气象探测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高空气象探测实习,巩固和深化我在课堂上所学的气象学理论知识,了解高空气象探测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高空气象探测仪器的操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气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单位介绍本次实习单位为我国某气象观测站,该站为国家基准站,承担着高空气象探测任务。
该站配备了先进的高空气象探测仪器,包括探空仪、雷达等,能够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1. 实习第一天实习第一天,我们首先参观了气象观测站,了解了站内各部门的职责和业务流程。
随后,在站长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高空气象探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探空仪的使用、雷达的原理等。
2. 实习第二天实习第二天,我们进行了探空仪的实地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组装探空仪、如何调整仪器参数、如何进行观测等。
在站长的指导下,我们成功完成了两次探空观测,并获取了宝贵的数据。
3. 实习第三天实习第三天,我们学习了雷达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站长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雷达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
随后,我们进行了雷达的实地操作,学习了如何调整雷达参数、如何进行数据采集等。
4. 实习第四天实习第四天,我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总结,并对实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气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为今后从事气象工作打下了基础。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高空气象探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对我今后从事气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在气象工作中的重要性。
4.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气象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今后从事气象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建议与展望1. 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增加高空气象探测实习环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亲身体验气象工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气象观测和报告的技术说明
气象观测和报告的技术说明附录3气象观测和报告的技术说明(参见本附件第4章)1.气象观测的总则1.1建议机场使用的气象仪器应置于适当的位置,使其提供的资料能代表需要测量区域的状况。
注:为使航空器危险减少到最低程度,关于在运行区域内设备的位置和布局及其安装的说明都包括在附件14第Ⅰ卷第8章中。
1.2建议航空气象站气象仪器的设置、操作和维修应符合世界气象组织颁布的措施、程序和规范。
1.3建议机场观测员应尽可能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使其所提供的资料能代表要求观测区域的状况。
1.4建议在自动设备是一个集成的半自动化观测系统的组成部分的地方,用于当地空中交通服务单位的数据显示器应是用于当地气象服务单位的子显示器和并行显示器。
在这些显示中,每一个气象要素应适当作一注解,以便识别这一要素所代表的位置。
2.气象报告的标准2.1气象报告的格式2.1.1本场例行和特殊报告必须按照模板表A3-1以缩写明语的形式发布。
2.1.2METAR和SPECI必须按照模板表A3-2发布,按照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METAR和SPECI 电码格式传播。
注:METAR、SPECI和BUFR电码格式见世界气象组织第306号刊物《电码手册》第I.1卷,A部分《字母数字电码》和第Ⅰ.2卷,B 部分《二进制码》。
2.2CA VOK的使用当在观测时间内,同时出现以下情况时:a)能见度大于或等于10公里;注:在本场例行和特殊报告中,能见度是指按照4.2.4.2和4.2.4.3报告的值;在METAR和SPECI 中,能见度是指按照4.2.4.4报告的值。
b)1500米(5000英尺)或最高的最低(飞行)扇区高度(两者取其大)以下无云,并且没有积雨云;c)没有在4.4.2.3和4.2.2.4中给出的对航空有重要影响的天气。
在所有的气象报告中,能见度、跑道视程、现在天气和云量、云状和云底高必须用“CA VOK”这个术语来代替。
2.3本场特殊报告和SPECI的发布标准2.3.1本场特殊报告发布的标准必须包括:a)最接近于承运人在本机场的最低飞行标准的数值;b)满足空中交通服务单位和承运人的其他当地要求的数值;c)当温度比最近的一份报告增加2℃或以上,或者达到气象当局与有关的空中交通服务当局和承运人协定的阈值;d)在进近和爬升区域内出现表A3-1所列的重要气象情况可用的补充情报;e)构成SPECI标准的数值。
高空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空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1-06-16T10:55:15.720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5月作者:于峰[导读] 高空气象探测可以揭示大气结构,增强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功能,是我国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大众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强,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因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高层大气探测技术也得到了飞跃式发展。
乌鲁木齐市地面卫星站于峰 830000摘要:高空气象探测可以揭示大气结构,增强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功能,是我国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大众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强,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因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高层大气探测技术也得到了飞跃式发展。
基于此,本文在简要概述高空气象探测的同时,重点分析了高空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并给出了发展对策,以推动高空气象探测工作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空大气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对策研究引言随着我国气象探测技术水平的增强和高空探测站建设数量的增加,我国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空气象探测网络。
由于我国发展高空气象探测的时间相对较晚,有关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还不甚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空探测技术水平,应全面分析高空气象探测工作,使气象探测系统的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中的重要成员国。
当前,我国不同类型的台站数量繁多,完善的高空气象探测网逐渐形成,是当前全球高空气象探测站密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高空气象探测网成员。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分析天气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空气象探测是人类科学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帮助人们对恶劣环境进行更好的应对,以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1、高空气象探测概述现阶段,各级气象部门在获取气象要素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于气象探测,在开展气象业务的过程中,气象探测数据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高空气象探测工作来说,其时间和位置较为固定,因收集地点主要分布在高空,探测工作受人类活动和地形因素的干扰相对较低。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综合解答【摘要】本文主要围绕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展开讨论,包括系统概述和解决方法。
首先介绍了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概述,然后重点分析了系统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如XXX、XXX和XXX,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通过综合解答这些问题,文章总结了研究的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L 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技术问题、解答、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概述、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研究成果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大气层和空间环境的技术装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探测系统,其在大气探测和气象预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和探测技术的提升,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研究背景部分旨在探讨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也将分析目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和问题。
通过对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研究背景进行剖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和指导。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深入探讨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概述和常见技术问题,以期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进行综合解答,从系统概述到各种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通过分析和解答问题一、问题二和问题三,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和挑战。
本文也旨在总结和展望未来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为这一领域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应用技术分析
行 业 气象 服务 及效益 分析评 估 [].陕 西气象 , J
20 07, 5: 3 -35 3 .
E 1 王新生 ,陆大春 ,汪腊宝 ,等 .安徽省公众气象服 7 务效益评估 口].气象科 技 ,20 ,3 6 :8 3 0 7 5( ) 5
—
E] 扈海波 ,王迎 春,李青春 .采用 AHP方法的气象 4 服务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估 分析 [] J .气象 , 0 8 20 ,
基 金项 目 :中 国 气 象 局 新 技 术 推 广 项 目 ( M AT 0M 4 ) C G0 5 4
[ ] 吴林 荣 ,罗慧 ,鲁渊平 ,等.重 大气 象灾害服务效 3 益评估系统设计与业务应用 []. 象科技 ,0 0 J 气 21,
3 ( ): 3 4 9 . 8 3 9 —3 8
“ 数据 处理 软 放球软 件 ”主要 用 于完成 高空 实
时探 测 的雷达 控 制 、监测 、数 据 录取工 作 , 数 据 “
探 空仪 在做 基值测 定前 ,首 先应 该对 仪器 进
行 全 面检查 。正 常情 况下 ,探 空仪应 外观 完好 无 损 ,电路 板连接 牢 固 ,各 焊点无 虚 焊 、漏 焊 ,否 则 ,会 造 成探空 仪基 测不 合格 ,若 在仪器 施放 后 出现 异 常则 会 因无 信 号 或无 回波 而造 成 重 放球 。 基 值 测定 时 ,若 在仪 器接 触 良好 的情 况下 亮线 不 清 晰应 立 即更换 探 空仪 。若 4条亮 线清 晰 ,但 电 码 错误 ,应检查 探 空仪及 盒盖 与基 测箱 之间 的各 连接插 头 是否 接触 良好 ,雷达 天线 是否对 准探 空 仪所 在方 位 , 空仪 的频 率是 否调 整到最 佳位 置 。 探 排 除上述 因素后 仍 未恢复 正 常 ,应 立 即更 换探 空 仪 ,更换 探空 仪 时要 注 意检查 校对 探空 仪与 盒盖 的序 列号 是否 一致 ,以防止 因探空 仪 与盒盖 不符
气象科技实践报告模板(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科技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防灾减灾、农业、交通、能源等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提高气象科技水平,增强气象服务能力,本次实践报告以气象科技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实验验证等方法,对气象科技在我国的实践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气象观测站:本次实践首先对某地气象观测站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气象观测站的设备配置、观测流程和观测数据采集方法。
(2)气象预警中心:随后,对当地气象预警中心进行了考察,了解了气象预警中心的预警流程、预警发布机制和应急响应措施。
2. 数据分析(1)气象数据收集:通过气象观测站和气象预警中心,收集了某地区多年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2)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异常值检测等。
3. 实验验证(1)气象模型验证:通过建立气象模型,对历史气象数据进行模拟,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气象灾害预警验证:结合实际气象灾害案例,验证气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
三、实践结果与分析1. 气象观测站实践结果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气象观测站的主要设备有自动气象站、气象卫星接收系统、雷达系统等。
气象观测站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对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为气象预报和预警提供基础数据。
2. 气象预警中心实践结果实地考察发现,气象预警中心具有完善的预警发布机制和应急响应措施。
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提高了气象预警的覆盖率和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3. 数据分析实践结果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发现以下规律:(1)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某些地区降水量存在周期性变化。
(3)气象灾害发生与气象要素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4. 实验验证实践结果通过气象模型验证,发现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气象灾害预警验证中,预警系统成功预测了多次气象灾害,证明了其有效性。
大气探测技术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大气探测技术是气象学、大气科学和遥感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了解大气环境、预测天气变化、保障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气探测技术也日益成熟。
本文以某大气探测实验为例,对大气探测技术进行实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背景某大气探测实验旨在研究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
实验地点位于我国某气象观测站,实验时间为2021年5月15日至5月20日。
实验期间,天气晴朗,有利于进行大气探测。
三、实验方法1. 设备准备:实验前,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实验设备包括自动气象站、激光雷达、气象卫星接收器等。
2. 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目的,制定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包括观测项目、观测时间、观测方法等。
3. 观测数据采集:按照实验方案,对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行观测。
观测数据采用自动气象站、激光雷达等设备采集。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观测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主要分析内容包括:(1)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2)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与时间的关系;(3)不同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具体表现为:(1)大气温度:实验期间,大气温度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最低温度出现在早晨,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
这是由于太阳辐射导致地表温度升高,进而影响大气温度。
(2)大气湿度:实验期间,大气湿度呈现由高到低的趋势,最高湿度出现在早晨,最低湿度出现在下午。
这是由于夜间地表辐射冷却,水汽凝结成露水,导致大气湿度降低。
(3)风速:实验期间,风速呈现由小到大的趋势,最小风速出现在早晨,最大风速出现在下午。
这是由于白天大气层结不稳定,容易产生对流,从而加大风速。
气象实习报告3篇
气象实习报告3篇本文是关于气象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2地面气象要素观测场地面气象要素的观测和我们在校园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吴圩气象站的地面观测站有自动观测仪器进行自动观测,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观测是一种趋势,还告诉吴圩气象站的地面观测站的观测仪器有人工和自动的,在经过两年的人工和自动的对比之后,这里的观测场的人工观测仪器将于XX年1月1日全部换成自动仪器。
自动仪器的有优势在于可以记录各个时间的观测数据,更清楚各个要素的变化情况;且记录的数据的精确度更高,可以减少人为观测误差;记录得出的数据直接就可以经计算机处理分析。
3高空气象探测高空站主要负责本地区高空气象要素探测。
主要利用无线电高空探测仪,无线电高空探测仪为一次性产品,悬挂在气象气球上升空(或由定高气球、飞机、火箭上下投),能测定各个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每天早晨七点和晚上七点释放一次,还有凌晨一点钟放一次。
无线探空仪在使用前要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测,当探空仪升入空中后,l波段雷达会进行自动跟踪。
无线电探空仪由感应元件、转换电路、编码装置、无线电发射机和电源组成。
可以连续不断地发送气球上升(或降落)过程中所测各高度上的气象要素值。
地面接收设备则进行信号接收、解码和资料处理工作,由计算机终端直观显示出来。
我们在7点15分的时候,观摩了一次高空探测的全过程:从充氢气球、接上无线探测仪器、放飞氢气球、雷达跟踪。
观察完后,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高空探测的情况,我们也向他询问关于高空探测的问题。
之后乘车返回学校,圆满结束了此次实习总结这三天的实习,我获益匪浅。
我十分感谢老师和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
通过这次实习,在气象方面的知识增加了许多,在此体验到了气象工作者的艰辛,收获丰富,感触颇多。
首先我熟悉了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对于整个天气1/ 2预报的形成和制作都有所了解。
并意识到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出现误报的严重后果,作为一个气象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气象预报员更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预报经验。
气象探测技术创新:县气象局2023年工作总结
气象探测技术创新:县气象局2023年工作总结2023年,对于县气象局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在这一年里,我们迎来了气象探测技术的创新革命。
本着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的态度,我们将持续推进探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努力。
一、探测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创新,我们的探测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2023年,我们加强了多普勒雷达的建设、引进了高空探空仪、卫星云图等一系列新的设备。
其中,多普勒雷达具有更高精度的探测能力,能够准确掌握瞬时风场和风切变现象,为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的预警预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高空探空仪则可以更好地掌握天气的三维空间结构,及时预警雾霾、低温冰冻等天气灾害,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和物资损失。
而卫星云图则可以更好地掌握我国境内和周边地区的气象变化情况,为国防、交通、旅游等方面提供信息服务。
二、客观预报模型的建立气象探测技术的升级也为客观预报模型的建立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我们对业务系统进行了再造,重新设计了数据采集、处理、算法等核心内容,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客观预报模型。
该模型不仅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且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极端天气进行预测和研判,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数据分析和应用在气象探测技术的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大数据平台,着眼于探索气象数据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城市规划等领域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应用。
通过跨部门合作,我们积极探索“气象+”的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
四、加强国际合作在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我们还增强了与国际气象组织的合作,与国外气象专家沟通交流,了解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和成果,推广我国气象科学家的创新理念。
同时,我们与发展中国家的气象部门开展合作项目,积极扶持气象事业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总之,2023年的气象探测技术创新,让我们的气象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由预报只能反映过去和现在气象状况,到预报气象未来状态的跨越性发展。
高空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优化发展策略
高空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优化发展策略摘要:我国气象事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的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进步迅速,初步建立了地空天协同的以大气圈为主的地球系统多圈层立体观测网络,在应对气候变化及防灾救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虽然我国的气象观测业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对比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高空大气探测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我国气象事业还需不断坚持科技创新,攻破技术难关,不断提高高空大气观测技术的科技水平。
本文先是对我国高空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进程进行介绍,然后分析了我国高空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高空大气探测技术的未来做出了展望,以希望实现我国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空;大气探测技术;现状;发展引言高空大气探测技术是对地面至3万里高空的温度、湿度及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行探测的技术,高空大气探测技术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及国际交换的气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空大气探测技术逐渐成熟,但还需不断发展创新,以与国际高空大气探测技术接轨,进一步提高大气探测的稳定性及精准性,促进我国气象事业的全面发展。
1高空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1.1创建成立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仅有101个气象台站,大气探测领域几乎是空白的。
为了适应我国的军事及军民航空发展的需要,我国用了11年时间建成了由行政区划和自然区划相结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气象观测站网。
我国建国之初气象观测依靠建国前的遗留和部分进口设备进行简单的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气象观测仪器已经基本做到自给自足,并由少量仪器可以出口。
地面观测规范在引进前苏联规范的基础上,已经修订并符合我国的气象发展情况。
1.2恢复发展阶段我国气象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定阻碍,但气象事业的研究得以坚持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了气象的现代化建设,大气探测向遥测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逐渐改变了气象由人工操作的落后性。
气象局观测实践报告总结(2篇)
第1篇一、前言为提高我国气象观测技术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气象观测人才,我国气象局于近期组织了一次观测实践培训。
本次培训旨在通过实地观测、数据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员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现将本次培训总结如下。
二、培训内容及方法1. 培训内容本次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气象观测基础知识:气象观测的定义、目的、分类、仪器设备等。
(2)气象观测方法:地面观测、高空观测、卫星观测等。
(3)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原始数据采集、质量控制、统计分析等。
(4)气象观测实践操作: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卫星气象观测等。
2. 培训方法(1)理论教学:邀请气象观测专家进行授课,讲解气象观测基础知识、方法及数据处理等。
(2)实地观测:组织学员到气象观测站点进行实地观测,使学员掌握气象观测的实践操作技能。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气象观测数据,提高学员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4)分组讨论:将学员分成小组,针对培训内容进行讨论,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实践过程及成果1. 地面气象观测(1)实践过程:学员们在气象观测站长的指导下,学习了地面气象观测的流程,包括观测时间、观测项目、观测方法等。
(2)成果:通过实地观测,学员们掌握了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要素的观测。
2. 高空气象观测(1)实践过程:学员们在气象观测站长的带领下,学习了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探空仪、雷达等仪器的使用。
(2)成果:通过高空气象观测实践,学员们了解了高空气象观测的流程,掌握了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技能。
3. 卫星气象观测(1)实践过程:学员们在气象观测站长的指导下,学习了卫星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等。
(2)成果:通过卫星气象观测实践,学员们了解了卫星气象观测的流程,掌握了卫星气象观测的基本技能。
4. 数据处理与分析(1)实践过程:学员们在气象观测站长的指导下,学习了气象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如质量控制、统计分析等。
高空气象探测技术报告
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高空气象探测技术报告1 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位于望城县桥驿镇黑糜峰山区,距离长沙市区35公里,占地面积2610亩,总库容量为4500万立方米。
1999年10月动工建设,2003年4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
该处理场担负着长沙市区和望城县城区及部分镇、村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任务。
目前处理场固废场的处理方式以填埋原生生活垃圾为主,产生的臭气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已成为当地群众上访和堵路的主要原因。
按照2009年9月29日李军副市长在市政府主持召开的“专题协调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以下简称固废处理场)周边环境问题”会议和长府阅[2009]137号会议纪要精神,计划在固废处理场建立污染气候模型,为市政府决策在现有固废处理场进行扩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故根据当地地形和局地微气候的特点,初步建立局地气候污染物扩散模型,为长沙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高空气象探测是为局地气候污染物扩散模型提供当地的低空气象数据而进行的。
2、项目来源该项目由长沙市人民政府出资,由长沙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市环保局、气象局参入实施。
湖南省气候中心协助市气象局完成局地气候污染物扩散模型及相应的高空气象探测等相关工作。
3、现有技术基础3.1 SYSUM 污染物扩散模型简介SYSUM 模式是一个三维多尺度的在线欧拉型扩散模式,能够模拟对流层中单一气态污染物的扩散。
SYSUM 模式气象场模拟的动力框架是由MM5模式组成,MM5模式提供三维的模拟风场、温度、气压和湿度。
而模式的污染物扩散传输部分采用污染物的质量连续方程来计算,包括平流、扩散、干湿沉降等过程,方程形式为:L Q z c K z y c K y x c K x zwc yvc xuc t c -+⎪⎭⎫⎝⎛∂∂∂∂+⎪⎪⎭⎫ ⎝⎛∂∂∂∂+⎪⎭⎫ ⎝⎛∂∂∂∂=∂∂+∂∂+∂∂+∂∂其中c 为污染物浓度,u 、v 、w 为风速的三维分量,K 为湍流扩散系数,Q 为源强,L 为干湿沉降项。
高空瞭望可行性使用报告
高空瞭望可行性使用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评估高空瞭望的可行性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
高空瞭望是一种通过高空平台进行观测和监测的技术,可用于气象预测、环境监测、农业和林业管理等领域。
技术概述高空瞭望技术使用载人或无人驾驶的飞行器,如无人机、卫星等,搭载各种传感器和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观测。
这些设备可以包括摄像头、遥感仪器、气象仪器等,用于收集各种数据。
高空瞭望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观测数据,并且可以实时监测目标区域的变化。
此外,高空瞭望技术还可以避免地面观测的障碍物,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应用领域气象预测高空瞭望技术在气象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通过搭载气象仪器的飞行器,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条件、气温、湿度等气象参数,为预测天气变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这对于提前预警和灾害管理非常重要。
环境监测高空瞭望技术可以用于监测环境污染、森林火灾等环境问题。
通过搭载传感器和遥感仪器,可以对空气质量、水质状况、森林覆盖率等进行实时监测。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农业和林业管理高空瞭望技术可以为农业和林业管理带来许多好处。
通过搭载摄像头和遥感仪器,可以对农田和森林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有助于农民和林业工作者及时了解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状况,以便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城市规划高空瞭望技术在城市规划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搭载摄像头和遥感仪器,可以对城市的建筑、道路、绿地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有助于城市规划者了解城市的发展情况,优化城市规划和资源分配。
可行性评估高空瞭望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高空瞭望技术的设备和操作成本较高。
飞行器、传感器和设备的购买、维护和操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知识。
其次,高空瞭望技术受天气和环境条件的限制。
恶劣的天气条件或复杂的地形可能会影响飞行器的操作和数据收集。
此外,高空瞭望技术还需要解决数据处理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高空气象探测技术报告1 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位于望城县桥驿镇黑糜峰山区,距离长沙市区35公里,占地面积2610亩,总库容量为4500万立方米。
1999年10月动工建设,2003年4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
该处理场担负着长沙市区和望城县城区及部分镇、村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任务。
目前处理场固废场的处理方式以填埋原生生活垃圾为主,产生的臭气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已成为当地群众上访和堵路的主要原因。
按照2009年9月29日李军副市长在市政府主持召开的“专题协调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以下简称固废处理场)周边环境问题”会议和长府阅[2009]137号会议纪要精神,计划在固废处理场建立污染气候模型,为市政府决策在现有固废处理场进行扩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故根据当地地形和局地微气候的特点,初步建立局地气候污染物扩散模型,为长沙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高空气象探测是为局地气候污染物扩散模型提供当地的低空气象数据而进行的。
2、项目来源该项目由长沙市人民政府出资,由长沙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市环保局、气象局参入实施。
湖南省气候中心协助市气象局完成局地气候污染物扩散模型及相应的高空气象探测等相关工作。
3、现有技术基础3.1 SYSUM 污染物扩散模型简介SYSUM 模式是一个三维多尺度的在线欧拉型扩散模式,能够模拟对流层中单一气态污染物的扩散。
SYSUM 模式气象场模拟的动力框架是由MM5模式组成,MM5模式提供三维的模拟风场、温度、气压和湿度。
而模式的污染物扩散传输部分采用污染物的质量连续方程来计算,包括平流、扩散、干湿沉降等过程,方程形式为:L Q z c K z y c K y x c K x zwc yvc xuc t c -+⎪⎭⎫⎝⎛∂∂∂∂+⎪⎪⎭⎫ ⎝⎛∂∂∂∂+⎪⎭⎫ ⎝⎛∂∂∂∂=∂∂+∂∂+∂∂+∂∂其中c 为污染物浓度,u 、v 、w 为风速的三维分量,K 为湍流扩散系数,Q 为源强,L 为干湿沉降项。
SYSUM 适用于污染物短距离传送(距污染源十公里范围左右)、中距离传送(十公里至一百公里范围)、长距离传送(大于一百公里以上)的扩散模拟,考虑了污染物的干沉降、湿沉降、污染源的浮力抬升等因素 ,能输出污染物的三维空间浓度分布和地面沉降量。
初始资料和侧边界资料由1°×1°水平网格分辨率每天4时次的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全球再分析资料水平内插到模拟区域D01和垂直内插到加密的σ面上。
将每日两次的常规观测资料和高空探测资料以及每日四次的地面观测资料插值到模拟的母区域。
模式的物理过程设置如下。
采用MRF 行星边界层方案和CCM2长波短波辐射参数化方案。
陆面过程采用强迫恢复方案,地面温度根据能量收支方程来计算。
云微物理参数化采用Dudhia 简单冰相方案。
在格距大于5km 区域采用Grell 积云参数化方案;在格距小于5km 区域网格可以分辨出云尺度物理量,不采用任何积云参数化方案。
选择典型时段气象条件下,采用SYSUM模式开展格距为1km的污染物较长距离传送的扩散模拟,输出污染物浓度分布图以及风场等气象要素分布场。
分析探讨污染物的输送扩散特定天气条件下气象要素的关系。
3.2 高空气象探测高空气象探测采用GTC2型L波段探空数据接收机接受探空仪的信号,探空仪采用GTS1-2型探空仪,GTS1-2型探空仪可测量温度、湿度和气压。
测风主要采用光学测风经纬仪,光学测风经纬仪主要用来跟踪气球并测量气球的仰角、方位角,与GTC2型L波段探空数据接收机同时进行观测探空气球测风时,采用无斜距测风,用气压高度反算斜距计算风,得到高空风资料。
受地形和天气的影响,使用GTC2型L波段探空数据接收机和光学测风经纬仪不能长时间得到完整的观测数据,当气球升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我们使用长沙探空站的雷达进行接收,获得了比较详细的探空数据。
4、主要观测时段及要素为了尽可能的了解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的高空气象情况,我们根据长沙的天气气候特点,选择了能够代表长沙冬季、春季和夏季的三个时段进行的高空气象探测。
分别是:冬季:2011年2月26日20时~2011年3月3日08时共计10次;气温在10℃以下;春季:2011年4月14日20时~2011年4月20日08时共计12次;气温在20~25℃之间;夏季:2011年7月3日20时~2011年7月7日08时共计8次;最高气温在35℃左右;总共30时次的高空气象探测。
每次探空基本上获得了各高度的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资料。
5、资料对比分析由于GTS1-2型探空仪的发射功率较大,必须要等长沙探空站的探空结束以后才能进行探测,一般探测时间早晨8:40左右开始,晚上20:40左右开始。
与长沙探空站的观测时间相差1小时左右。
从30次得观测数据来看,一般超过2000米数据相差较小、超过3000米数据相差很小、超过5000米数据基本相同。
低空在近地面有逆温层时温度相差较大,如:2月26日19时925Hpa有2.7度差别;2月27日07时925Hpa有3.9度差别;2月28日19时850Hpa有6.4度差别;4月19日19时1000Hpa有7.4度差别;4月20日07时1000Hpa有3.5度差别;其他25个时次的差别很小。
湿度只有3个时次相差相对较大,分别是:4月17日19时,4月19日19时(只在1000Hpa有差别),4月20日07时,低空湿度与云层、小气候等有关,不同地点低空湿度无可比性。
其他27个时次差别都很小。
地面风记录误差,在垃圾场受地形影响有地面风切变现象,在近地层1000米以内风向风速有一定误差,有些层次风速误差在2-3米/秒左右,风向是受经纬仪观测与雷达观测影响,风向误差无可比性。
风速受观测设备(经纬仪、雷达)和计算方法(垃圾场用无斜距测风)影响。
为了清楚的表达近地逆温对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的距地气候的影响,将4月19日20时的各高度的气象要素值与长沙探空站的值进行对比列出。
4月19日20时的各高度的气象要素值与长沙探空站的值时间气压黑气压马气温黑气温马湿度黑湿度马高度黑高度马风向风向风速风速0 1002.1 1008.7 18 21.8 65 52 70 5245 135 1 11 968.4 971.2 21.9 23.1 24 16 363 377110 1504 32 935.7 933.5 19.6 19.9 21 16 655 733150 145 4 43 904.1 896.8 17.3 16.6 16 19 943 1077148 147 7 44 873.8 861.3 14.6 13.3 19 23 1230 1418148 143 8 35 845.2 824.9 11.9 9.8 25 30 1515 1768139 1146 36 818.7 790.1 11.9 7 20 23 1796 2123114 55 5 47 792.2 757.7 9.8 6.7 23 36 2077 2477103 15 5 68 767 724.9 7.6 3.5 26 27 2358 2831359 59 738.4 692.5 4.6 3.2 35 2 2639 3187283 110 713 662.7 5.3 0.4 2 2 2920 3549131 111 687.6 633.5 3.2 -1.8 2 2 3200 3911346 212 665.2 605.7 1.1 -4 2 2 3479 4273262 313 641 578.2 -0.8 -6.8 2 2 3759 4641256 414 618.7 550 -3.5 -8.9 2 9 4038 5012277 515 598.5 525.6 -5.1 -11.3 2 15 4318 5382291 716 577.2 500.1 -7.2 -14.3 2 16 4600 5753304 817 556.7 475.4 -8.8 -16.9 4 13 4881 6129309 918 536.7 452.3 -10 -20.2 12 11 5163 6505308 1219 516.7 430.6 -11.9 -21.5 8 8 5445 6881310 1820 497 409.2 -14.3 -23.6 5 6 5727 7258307 21以上表格第一列的时间为气球升空后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由于气球上升的速度不一样,相同时间的高度也不一样,在分析时请主要注意相同高度或者相同气压来进行比较。
表中标注有黑字的为黑麋峰、标注马字的为马坡岭。
6、各观测时期的大气环流特征2月26-28日为寒潮天气过程:26日08时,500层亚欧两脊一槽,我国大部为西南气流、急流在孟湾到江南一带,南海586高压;中低层西南气流,明显暖平流。
700层中东部为东高西低,西南--华中西南气流,昆明-宜昌-徐州急流;850层中东部东高西低,川盆144低涡、桂林-长沙-南京急流;925层锋区在江北;地面东北冷高,冷空气前锋已影响长沙(25日17时已影响宁乡,长沙,23时前有降水)。
26日20时500层巴贝湖低槽分裂东出,蒙古西-河套有阶梯性小槽,南方大部维持西南气流,南海586高压;中低层明显暖平流维持700层中东部东高低,贵阳-芷江-安庆急流;850层中东部东高西低,144低涡东南压,重庆可以分析140低涡、桂林-长沙-武汉急流;925层锋区影响湘北27日08时500层巴湖低槽东移,南方大部西南气流,南海北部588高压,西南、江南急流区;700层西南、江南、华南、华东西南西气流,;850层川盆144低涡有所填塞,江南、西南为西南气流。
925层,锋区过长沙27日20时500层巴湖低槽东移至蒙古东,急流区华中、江南、西南,南海北部588高压;700层,川盆304涡,长江以南西南西气流;850层川盆144低涡,长江以北切变区,锋区在长江沿岸,江南西南气流;925层锋区抵湘南,长沙位于冷区。
28日08时500层基本同上一时次;700层川盆304涡,西南、中东部东高西低较上一时次明显; 850层重庆144低涡,湘北为锋区及风切变;925层锋区南落。
28日20时500层南海588高压,中东部-川盆等压面下降1-2位势什米,华北东北受低槽影响,下降幅度5个位势什米以上。
700层长江以南东高西低,济南-南阳-万州-成都低槽;850层长沙在锋区上,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
4月15-16日平直西风,中低层切变南压和地面弱冷空气影响,中到大雷雨天气过程;17-19日槽后西北气流,晴,20日中低层西南气流发展,回暖;21日中低纬平波,有小槽东移,高纬低槽东移,东北低涡低槽开始稳定,中雨;19-20日中低层由高压环流控制转高后,西南气流发展,回暖19日08时500层沿海低槽,中东部西北气流;700层槽后高压脊,湘黔渝312G环流;850层高压脊,湘152G环流;19日20时500层沿海槽后西北气流;700层312G,湘西转南风;850层152G东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