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设备抗振缓冲设计
车辆减震系统设计方案模板

车辆减震系统设计方案模板引言车辆减震系统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减轻车身受到的震动和冲击力,提高行车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动力系统。
本文旨在介绍车辆减震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案和模板。
设计方案方案一方案一是基于传统的车辆减震方案设计的,主要包括弹簧和减震器两个部分。
弹簧用来缓冲车身的震动,减震器用来调节弹簧的反弹。
具体的设计要求如下:•确定车型和车重,用于计算所需弹簧和减震器的刚度和阻尼系数。
•根据所选材料和车型,计算出所需的弹簧的长度和杆径。
•根据所选的减震器类型,计算出所需的阻尼系数和压缩长度。
•确定组装和安装的方式,并进行测试和调整。
方案二方案二是基于新型减震器设计的,主要包括磁流变液体和可调节减震器两个主要部分。
磁流变液体用来提高减震器的调节性能,可调节减震器用来实现不同路况下的减震效果。
具体的设计要求如下:•确定车型和车重,用于计算所需减震器的阻尼系数和压缩长度。
•根据所选材料和车型,计算出所需的磁流变液体和可调节的减震器的长度和杆径。
•根据所选的减震器类型,计算出所需的阻尼系数和压缩长度。
•确定组装和安装的方式,并进行测试和调整。
方案三方案三是基于智能控制的减震器设计的,主要包括智能控制模块和智能减震器两个部分。
智能控制模块用来识别不同路况下的减震需求,智能减震器用来自动调节减震效果。
具体的设计要求如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识别路况下不同的需求。
•设计可控制的减震器,用来调节减震效果。
•确定智能控制模块和智能减震器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
•确定组装和安装的方式,并进行测试和调整。
总结本文介绍了三种不同的车辆减震系统设计方案,并列出了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模板。
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方案,从而实现更好的减震效果和乘坐舒适性。
同时,这些方案也可以作为设计的参考,为后续的车辆减震系统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汽车避震活动方案

汽车避震活动方案引言汽车的避震系统是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悬挂系统性能要求的提高,汽车避震活动方案的研究和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汽车避震活动方案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以及常见的避震系统类型。
设计原则设计汽车避震活动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提供稳定性:汽车避震系统应该通过减震和抑制车身振动,提供良好的稳定性,使驾驶者和乘客在行驶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放心。
2.适应性能:汽车避震系统应适应不同路况和行驶速度的变化,保持良好的悬挂系统性能。
3.调节性:汽车避震系统应具有可调节性能,使驾驶者能够根据个人偏好或道路条件调整悬挂系统的硬度和软度。
4.耐久性:汽车避震系统应具备较高的耐久性,能够在各种环境和工况下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要求汽车避震活动方案需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减震效果好:汽车避震系统应通过吸收和耗散车身振动的能量,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提供平稳的行驶体验。
2.快速响应:汽车避震系统应能够快速响应路面的变化,实时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以保持车身稳定。
3.悬挂系统刚度可调节:汽车避震系统应具备可调节刚度的功能,以适应不同驾驶条件和乘客需求。
4.耐疲劳:汽车避震系统应具备较高的耐疲劳性能,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不易损坏或失效。
避震系统类型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汽车避震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线性弹簧避震系统:线性弹簧和阻尼器组成的最基本的避震系统。
这种系统简单、可靠,适用于大部分普通家用车辆。
2.液压避震系统:基于油压传递和阻尼调节的避震系统。
这种系统通过电磁阀调节阻尼力度,可以实现硬度的调节和自适应功能。
3.气压避震系统:基于气压弹簧和气压阻尼器的避震系统。
这种系统常用于高性能车辆和豪华轿车,能够提供更高级的悬挂性能。
4.主动避震系统:基于电控技术,能够主动感知和响应路面状况的避震系统。
这种系统根据传感器获取的数据,通过电控系统实时调整悬挂系统的参数,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
车载设备阻尼结构设计方案

车载设备阻尼结构设计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车载设备在现代汽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震动、车辆加速、制动等因素的影响,车载设备可能会受到震动和振动的干扰,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车载设备阻尼结构设计方案应运而生。
车载设备阻尼结构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使车载设备具备一定的阻尼能力,从而减少震动和振动对设备的干扰。
这样可以保证车载设备的正常工作,并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车载设备阻尼结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设备的位置和安装方式。
不同的设备安装在车辆上的位置不同,所受到的震动和振动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设计阻尼结构时,需要根据设备的位置和安装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例如,对于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的设备,可以采用悬挂式的阻尼结构,通过弹簧和减震器来减少震动和振动的传递。
车载设备阻尼结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阻尼材料的选择。
阻尼材料是实现阻尼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常见的阻尼材料有橡胶、泡沫塑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震和减振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少震动和振动的传递。
在设计阻尼结构时,可以根据设备所需的阻尼效果选择合适的阻尼材料,并进行合理的材料组合和布置,以达到最佳的减震效果。
车载设备阻尼结构设计方案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和阻尼参数的确定。
结构的刚度和阻尼参数直接影响到阻尼效果的大小。
一般来说,刚度越大,阻尼效果越好。
因此,在设计阻尼结构时,需要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和要求,确定合适的结构刚度和阻尼参数。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重量和安装的便捷性,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车载设备阻尼结构设计方案还需要考虑到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和维护的方便性。
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载设备会面临各种环境和工况的考验,因此设计方案需要具备一定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
同时,结构的维护和保养也需要简便易行,以降低使用成本和维修难度。
车载设备阻尼结构设计方案是为了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载设备受到震动和振动干扰的问题而提出的。
汽车减震系统的优化设计

汽车减震系统的优化设计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成为了人们购买车辆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而汽车减震系统作为保证车辆行驶平稳性和提升车辆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汽车减震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和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力。
如果汽车的减震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性能较差,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将很容易出现颠簸、摇晃等不稳定情况,给驾驶者带来不良影响,并且对车辆及其零部件的寿命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减少震动和提升稳定性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设计减震系统时要考虑到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行驶情况。
不同路况下的行驶速度和路面状况对减震系统的工作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城市道路上,由于路面相对平整,车辆行驶速度较低,因此减震系统需要具备较好的舒适性和隔振能力;而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较快,对减震系统的稳定性和悬架控制能力有较高要求。
因此,在设计减震系统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路况和行驶状态,合理配置减震器的参数,以满足车辆在各种路况下的工作要求。
其次,减震系统的优化设计还需要兼顾车辆的操控性和路面粘着力的最佳组合。
现代汽车普遍采用独立悬挂结构,其悬挂系统包括减震器、弹簧等组件。
在设计减震器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操控性要求,减震器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要与车辆的底盘刚度和质量相匹配,以保证车辆的悬挂系统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提供适当的支撑力和位移控制能力。
同时,减震器的调节范围也需要足够大,以适应不同行驶状态下的工作要求。
除了上述基本设计要求外,汽车减震系统的优化设计还应考虑到制造成本和能源消耗等因素。
对于高端豪华车型,为了追求更高的舒适性和性能,可以采用更复杂的减震系统,如电子减震系统等;而对于普通家用车型,则可以根据车辆类型和价位合理选择减震系统的参数配置。
综上所述,汽车减震系统的优化设计是提高车辆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的重要一环。
合理配置减震器的参数、考虑车辆的操控性和路面粘着力的最佳组合,以及综合考虑制造成本和能源消耗等因素,都是优化设计的核心内容。
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设计

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设计张亚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摘要:针对振动和冲击对车载设备的危害,分析了车载电子设备机箱、机柜、印制板等的抗振措施,及隔振系统的选型和合理布局。
关键词:振动;固有频率;隔振器1引言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或车载装备也越来越普遍,电子设备频繁地受到振动、冲击、碰撞等机械环境的损害,这样就对车载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电子设备在振动和冲击环境下造成的危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设备在某个激振频率下发生振幅较大的共振;(2)长期的振动和冲击,易使电子设备产生疲劳破坏。
因而,对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动冲击问题应加以足够重视。
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设计主要采取下面二个措施:(1)加固设计提高电子设备结构上的薄弱环节,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固,提高设备的固有频率,使其容许的冲击应力和疲劳极限高于其实际响应值,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2)采用隔振缓冲系统对电子设备整机进行隔振缓冲设计,使外部激励通过隔振缓冲系统的减弱后,传递给设备的实际作用力,小于设备的许用值。
2电子设备的加固设计电子设备的加固设计应遵循层次结构和二倍频规则。
如:电子设备机柜,机架为主层次结构,插箱为次层结构,则安装在插箱内的印制板、电源模块等设备则为第三层次结构,按线性系统振动理论,下层次结构的一阶固有频率与其安装的上层次的一阶固有频率的比值β=fi+1/fi≥2,则其基础的激振力不放大,此时可将这两个层次结构视为刚性连接。
这就是倍频法则,在此情况下各层次结构可保证不发[CM(22)生局部共振。
但实际上实现所有层次结构频率比β≥2在工程上很难,一般取β≥1.5。
此时,局部共振的放大因子λ必须满足λ≤3的要求。
下面分别讨论这几个层次的刚性设计。
2.1机柜的刚性设计机柜是设备的承载体,一般包括上下围框和与之相联的四根立柱,立柱一般有铝型材立柱和钢型材及钢板折弯等形式,各分机通过钢质导轨与机架相连。
车辆减震系统设计方案书

车辆减震系统设计方案书一、前言车辆减震系统对于汽车的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升汽车的性能和乘坐舒适度,设计合理可靠的减震系统非常必要。
二、需求分析汽车减震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车辆行驶时产生的震动和冲击,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客的舒适度。
现代汽车的减震系统不仅需要在保证稳定性和舒适度的前提下,还要满足以下要求:1.结构简单,易于维修;2.高强度、轻质化设计,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3.高性能驱动系统,保证行驶的稳定性和平顺性;4.具有防抖动、消耗和控制缓慢变形的能力,避免震动在汽车结构上的传播。
三、设计方案1. 减震器的选型减震器的选型是决定减震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
市场上常见的减震器主要包括液压减震器、气压减震器和电磁减震器。
为了保证汽车的稳定性和舒适度,我们选择了用气压减震器。
气压减震器是一种采用气压作为介质的减震器。
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重量轻、容易维修,并且在吸收冲击和改善乘坐舒适度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
2. 减震系统布置在布置减震系统时,应当考虑到车辆的不同部分,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对于前轴和后轴,我们设置独立的减震系统以实现更强的控制和舒适度;对于车架和座舱,我们采用隔振材料进行隔振,以减少车辆震动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影响。
3. 减震系统参数设计在设计减震系统的参数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质量、车速和路面状况等因素。
我们的设计需要在满足车辆稳定性和舒适度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
因此,我们将减震系统参数设置如下:1.前悬架减震器工作压力:0.7 MPa;2.后悬架减震器工作压力:0.6 MPa;3.前悬架减震器活塞直径:35 mm;4.后悬架减震器活塞直径:38 mm;5.前悬架减震器行程:200 mm;6.后悬架减震器行程:150 mm。
4. 减震系统的调试在安装完减震系统之后,需要进行系统调试以保证其正确运行。
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检查减震器的安装是否正确;2.启动车辆,进行行驶测试;3.根据行驶测试结果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行驶和舒适度。
工业车辆专用防震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工业车辆专用防震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引言工业车辆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工业车辆常常受到艰苦的路况和振动的影响,造成了车辆的磨损和故障,甚至对乘坐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设计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专用防震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研究并设计出一种创新的工业车辆专用防震系统,旨在提高工业车辆的可靠性、乘坐舒适度和安全性。
1. 问题分析工业车辆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面临复杂的道路状况和恶劣的工作环境。
这些因素导致了车辆的振动和冲击荷载的增加,从而对车辆本身和搭乘人员造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设计一个有效的防震系统成为提高工业车辆性能的关键。
2. 防震系统设计原理(1)初步设计选择在设计工业车辆专用防震系统时,我们首先需要根据工业车辆的特点、工作环境和预期性能来选择适合的防震系统类型。
常见的防震系统类型包括气压减震器、液压减震器、橡胶减震器等。
通过研究和比较各种减震器的优缺点,我们最终选择了液压减震器作为工业车辆的专用防震系统。
液压减震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调节和稳定可靠的优点,能够满足工业车辆的高强度、高振动频率和长时间工作的要求。
(2)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载荷分析:对工业车辆的载荷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动态载荷和静态载荷,以确定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 液压减震器选择和布局:根据工业车辆的结构和工作条件,选择适合的液压减震器型号和数量,并合理布局在车辆的关键部位,以提高减震效果。
-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一套有效的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液压减震器的阻尼力和刚度,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运行要求。
- 结构优化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对液压减震器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减震效果和可靠性。
3.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工业车辆专用防震系统的设计效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工业车辆,通过模拟不同的道路状况和工况,对比了使用防震系统前后的车辆振动和乘坐舒适度。
车辆避震系统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车辆避震系统设计及稳定性分析一、引言车辆避震系统是现代汽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它能够减少车辆在路面上的颠簸和震动,并且提高行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车辆避震系统的设计及其稳定性分析。
二、车辆避震系统的设计1. 避震器类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车辆避震器类型包括液压式、气压式和机械式避震器。
液压式避震器采用油脂和阻尼器来减缓车辆在路面上的震动;气压式避震器则通过气压控制来达到减震的效果;机械式避震器则利用杠杆作用来减缓车辆运动带来的冲击。
2. 弹簧类型车辆避震系统中的弹簧类型有螺旋弹簧和气弹簧两种。
螺旋弹簧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而气弹簧则可以调节车辆的高度和硬度,适用于越野车等需要调整地盘高低的车型。
3. 稳定杆稳定杆可以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发生侧翻,是车辆避震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稳定杆类型有单向稳定杆和双向稳定杆。
4. 悬挂类型车辆悬挂方式有前置式和后置式两种。
前置式悬挂可以减轻车头的重量并提高车辆的平衡性,而后置式悬挂则可以提高车辆的载重能力。
三、车辆避震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车辆避震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减震器的硬度和阻尼系数、车身重心、轮胎质量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影响车辆避震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1. 减震器硬度和阻尼系数减震器硬度和阻尼系数的大小对车辆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如果减震器硬度太小,车辆运动时容易产生明显的颠簸,影响驾乘舒适性和行车的安全性。
如果减震器硬度太大,则会影响车辆在路面上的滑移能力,增加车辆发生侧翻的风险。
2. 车身重心车身重心越低,越有利于车辆的稳定性。
因此,现代汽车通常会采用低矮型车身设计,降低车身重心,提高稳定性。
3. 轮胎质量轮胎作为车辆直接接触路面的部分,其重量和质量对车辆的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轮胎质量越高,则会增加车辆的稳定性和抓地力,减少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滑移风险。
四、结论设计合理的车辆避震系统和稳定性分析是现代汽车制造的必备技术,可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车辆机柜防震方案

车辆机柜防震方案随着物联网、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载设备越来越多,车辆机柜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辆机柜面临着颠簸与震动的挑战,需要一个有效的防震方案。
震感分析车载设备是用于信息交互与管理的智能化设备,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证其正常使用和稳定性。
车载设备会受到路面不平,急刹车、急加速等因素的影响,并产生一定的震动。
而这些震动对于机柜内部的硬件,尤其是硬盘和其他机械部件的正常工作是有明显影响的,容易导致设备故障、数据丢失等问题。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车辆机柜防震方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机柜结构设计机柜的结构设计是防震的重要方面之一。
机柜的框架应该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能够缓解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冲击。
同时,机柜的设计也要考虑设备的密集度和散热问题,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能有效减少震动对其产生的影响。
2. 防震材料的选择防震材料是提高机柜防震能力的重要手段。
选择适合的材料可以减少震动的传递效应,从而减少设备损坏的风险。
常见的防震材料包括弹性材料、聚氨酯泡沫等,这些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车辆的行驶情况和机柜的大小等因素进行把握。
3. 设备安装固定设备的安装固定是摆脱震动影响的基本手段。
在机柜内固定每个设备时,需确定固定方式和固定材料,一般采用螺丝固定、扣紧式固定或夹子固定。
在选择固定方式时应该考虑机柜的结构及其与车辆的固定方式,以防固定不当而导致设备松动或者损坏。
4. 减震技术的应用除了上述方法外,车载设备还可以采用传统的减震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单独应用或者结合上述措施进行使用。
减震技术主要包括弹簧减震、阻尼减震等方式。
总结车辆机柜防震方案成为了车载设备的关键保障,有效的防震措施能够保护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同时也能让用户满意。
当然,机柜防震并不是唯一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场景与应用需求,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车载移动变电站的抗震设计方案

按抗剪强度 设计计 算:
』4F d≥ I— —
、jm 式 中 F为 受 横 向 载 荷 ;d为 受 剪 直 径 ;6 为 受 挤 压 高 度 ; m 为 受 剪 面 个 数 。
地 、快 速并 网等多种优势 ,能够在 紧急情况下 解决 电力供应 难题,使其成为 电力 行业应 急保 障体系 中的重 要力量 。
2.2 作 为 变 电站 组 成 部 分 使 用 的 场合
(1) 当 变 电站 设 备 检 修 或 改造 时 ,如 变 压器检修 、开关柜 改造 等 ,车载移动变 电站 的 相应设备可投入运 行。
。 =  ̄-<Eol
受抗剪强度校核计算
= ≤ [ ] 受挤压强度 设计 计算:
F d ≥ — —
变 压 器 :F=mxa-32000x30=960kN 高 压 组 合 电器 :F=mxa-3000x30=90kN 中 压 箱 体 : F=mxa=10000x30=300kN 受横 向载 荷铰 刨孔 螺 栓连接 的基 本 计算 公 式 : 受挤压强度校核计 算: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建 设 的快 速 增 长 , 电 网 建 设 也同步高速发展 ,原有 的变电站存在着升级 和 更新,在变 电站改造和检 修过程 中,常规 的 改造方案费时 费力 ,存在 改造过程 中有部分用 户长期停 电的情况 ,也存在变 电站改造耗 费很 长时 间的情况 ,造 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常规变 电站在遭遇暴 雨、雪灾及突发事故时无快速恢 复 能 力 ,会 造 成 事 故 地 区 长 时 间 停 电 ,如 何快 速恢 复供电成为当务之急 ;当固定变 电站 由于 计 划 变 更 等 原 因 长 时 间延 误 时 ,会 对 该 地 区 用 电造成严重 影响,影响社会经济 的发展 。车载 移动变 电站具有高度集成 、机动 灵活、节省 占
车载机柜隔振缓冲分析

研究
车载机柜隔振缓冲分析
汪 国 栋 ,张 伟 梁 ,金 文 丽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二十八研究所,江苏 南京 2 1 000 7 )
摘 要:进行车载机柜隔振缓冲模拟仿真时,一般先通过计算机建立其有限元模型,然后对其隔振缓 冲系统进行仿真,以期为其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 Pro/E 软件对车载机柜进行了三维实体建 模,并将模型导入到 ADAMAS/View 软件中进行了仿真;同时,计算出了选用减振器的隔振和隔冲击情 况 ,并 提 出 了 改 进 措 施 。
车载 机 柜 壳 质 量 为 100 kg, 后门热交换 器 质 量 为 3 0 kg,插 箱 共 5 层,每 层 质 量 为 80 kg,总 质 量 为:1 00 + 3 0 + 5 × 80 = 5 3 0
(kg)。外 形 尺 寸 为 6 8 5 mm × 6 0 5
mm×1 5 1 0 mm,其中,宽度(尺寸
图 3 静态负载-变形特征曲线
(位移 为 1 mm),频 率 为 1 6 ~ 2 00 Hz(加 速 度 为 1 0
m/s2 );3 )颠振:峰 值 加 速 度 为 3 0 m/s2 ,半 正 弦 波,
持续时间>16 ms。
减振器选用的钢丝绳隔振器是一种具有强非线
性 刚 度 和 干 摩 擦 阻 尼 的 弹 性 元 件 ,其 安 装 简 单 ,耐 腐
关 键 词 :车 载 机 柜 ;隔 振 隔 冲 击 ;有 限 元 法 中图分类号:TG 4 5 6 .9 文献标志码:A
Analysis of on Board Equipment Cabinet Vibration Isolation Butting
WANG Guodong,ZHANG Weiliang,JIN Wenli (The 2 8 th Institute of CETC,Nanj ing 2 1 0 0 0 7 ,China) Abstract:When doing simulation of on-board equipment cabinet on vibration isolation and shock isolation,firstly equipment cabinet finite element model should be build through the computer,and then shock isolation buffing system was simulated to provide theory basis for equipment cabinet design optimization.This paper built three-dimensional entity parametric model for vehide-mounted cabinet with Pro/E software,and the model was imported into ADAMAS/View for simulation, at the same times,it calculated the vibration-isolating and shock-isolating situation of the shock absorber and provided improvement measure. Key words:vehide-mounted cabinet,vibration-isolation and shock-isolation,FEM
一种车载机柜横向组合缓冲减震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车载机柜横向组合缓冲减震装置[实用新型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4cf08d7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8.png)
专利名称:一种车载机柜横向组合缓冲减震装置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李思葆,陈计军,黄志海,吕鹏,李永
申请号:CN202122175407.6
申请日:20210909
公开号:CN215890958U
公开日:
202202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机柜横向组合缓冲减震装置,包括缓冲金属块,所述缓冲金属块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载机柜的第一螺栓,所述缓冲金属块相对两侧连接有用于横向减震的航空橡胶块,所述航空橡胶块侧壁还连接有用于与减震阻尼安装板连接的安装基座。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对车载机柜横向减震,且稳定可靠,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申请人:桂林长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541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长海路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澎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环保小车的防震结构设计

一种环保小车的防震结构设计环保小车作为垃圾运输的工具,应用极其广泛。
环保小车的防震效果直接影响着它的使用寿命。
本文为环保小车设计了一种防震结构,通过对弹性体、弹性体槽和球状体结构的设计,使环保小车在水平方向具有缓冲效果;又通过弹簧一、弹簧二、圆板结构的设计,使环保小车在竖直方向具有缓冲效果。
从而,有效减轻了环保小车因路面颠簸、磕碰而产生的震动,延长了环保小车的使用寿命。
标签:小车;防震;结构设计1 设计背景我们生活的地球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生活、建筑、医疗等垃圾产生,垃圾的分类、运输和处理已成为人类一项巨大的工程。
环保小车作为垃圾运输的工具,对街道和小区等的路面起到清洁的作用,但目前市场上见到的环保小车普遍防震效果差,在路过凹凸不平的地面时就会产生剧烈的震动,对环保小车装置本身造成损害,使得环保小车的使用寿命缩短。
2 设计思路为解决上述问题,考虑为环保小车设计一种防震结构。
环保小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有磕碰或者急刹车的状况,因此,该防震结构在水平方向上需要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另外,环保小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会产生上下左右的颠簸,因此,该防震结构在竖直方向上也需要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3 设计方案3.1 水平方向防震结构设计(1)设计要求。
环保小车在发生磕碰或者急刹车时,在水平方向上能够具备一定的缓冲能力。
(2)结构设计方案。
在环保小车底面的平板上安装有固定件,在固定件中设置弹性体槽,弹性体槽中装有弹性体和球状体,弹性体能够发生形变,当环保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发生震动时,球状体挤压弹性体,弹性体发生形变,当震动解除时,弹性体回复原状,从而对环保小车在水平方向上起到了缓冲作用。
3.2 竖直方向防震结构设计(1)设计要求。
环保小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产生颠簸时,在竖直方向上能够具备一定的缓冲能力。
(2)结构设计方案。
在套筒中设置有阶梯盲孔,盲孔中插有一根直杆,直杆下端与车轮架连接。
直杆上装有一圆板,直杆上套有弹簧一和弹簧二,弹簧一和弹簧二分别位于圆板的上方和下方。
机动车被动式缓冲器的设计与性能评价

机动车被动式缓冲器的设计与性能评价摘要:机动车被动式缓冲器是一种能够减小车辆碰撞造成的损害的装置。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动车被动式缓冲器的设计原理及其性能评价,以探讨其在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应用前景。
1. 引言机动车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发安全设备成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被动式缓冲器作为一种保护装置,能够减小车辆碰撞造成的损害,对于提高车辆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 设计原理机动车被动式缓冲器的设计原理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能量吸收和重力势能转化。
能量吸收通过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来实现,选用具有良好吸能特性的材料,如聚合物复合材料。
重力势能转化则是通过设计合适的结构实现,使撞击时车辆的动能转化为变形能和热能。
3. 设计要素机动车被动式缓冲器的设计要素包括缓冲器的尺寸、材料、形状和布置等。
尺寸的大小需要根据车辆的质量、速度和碰撞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其机械性能、吸能能力和成本等因素。
形状的设计需要考虑缓冲器的受载情况和空间限制。
布置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利用车辆空间,并提高缓冲器的工作效果。
4. 性能评价方法机动车被动式缓冲器的性能评价方法一般包括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
模型试验通过在实验室中进行小尺寸模型的试验,可以获得缓冲器的吸能能力和失效情况等信息。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缓冲器的性能进行评价,能够预测不同工况下的响应和破坏模式。
现场试验则是在实际道路上进行的试验,能够验证缓冲器的实际工作效果。
5. 性能评价指标机动车被动式缓冲器的性能评价指标包括吸收能量、峰值加速度、失效模式和失效载荷等。
吸收能量是衡量缓冲器吸能能力的主要指标,峰值加速度是衡量缓冲器对车内乘员的保护程度的指标。
失效模式和失效载荷是评估缓冲器破坏过程和破坏程度的指标,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改进缓冲器的结构和材料。
6. 应用前景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机动车被动式缓冲器作为一种被动安全装置在道路交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设计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或车载装备也越来越普遍,电子设备频繁地受到振动、冲击、碰撞等机械环境的损害,这样就对车载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电子设备在振动和冲击环境下造成的危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设备在某个激振频率下发生振幅较大的共振;
(2)长期的振动和冲击,易使电子设备产生疲劳破坏。
因而,对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动冲击问题应加以足够重视。
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设计主要采取下面二个措施:
(1)加固设计
提高电子设备结构上的薄弱环节,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固,提高设备的固有频率,使其容许的冲击应力和疲劳极限高于其实际响应值,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2)采用隔振缓冲系统
对电子设备整机进行隔振缓冲设计,使外部激励通过隔振缓冲系统的减弱后,传递给设备的实际作用力,小于设备的许用值。
2电子设备的加固设计
电子设备的加固设计应遵循层次结构和二倍频规则。
如:电子设备机柜,机架为主层次结构,插箱为次层结构,则安装在插箱内的印制板、电源模块等设备则为第三层次结构,按线性系统振动理论,下层次结构的一阶固有频率与其安装的上层次的一阶固有频率的比值β=fi+1/fi≥2,则其基础的激振力不放大,此时可将这两个层次结构视为刚性连接。
这就是倍频法则,在此情况下各层次结构可保证不发[CM(22)生局部共振。
但实际上实现所有层次结构频率比β≥2在工程上很难,一般取β≥1.5。
此时,局部共振的放大因子λ必须满足λ≤3的要求。
下面分别讨论这几个层次的刚性设计。
2.1机柜的刚性设计
机柜是设备的承载体,一般包括上下围框和与之相联的四根立柱,立柱一般有铝型材立柱和钢型材及钢板折弯等形式,各分机通过钢质导轨与机架相
连。
可见,机架立柱的刚性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架的刚强度大小,首先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从材料力学知道,构件的材料一定时,则抗扭刚度,抗弯刚度取决于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同等截面积的情况下,空心截面立柱的刚度几十倍于实心立柱的刚度,另外,增加壁缘也可有效提高刚度,因此在满足结构要求、工艺性、重量指标的情况下,选择截面惯性矩较大的截面形状,是提高弯曲刚度的有效措施。
其次,提高机柜各部分的连接刚度,一般车载机柜立柱与上下围框采用螺栓联接,只是同等焊接连接效果的1/3,为了提高机柜的联接刚度,应加强左、右侧板、面板与框架的连接刚度。
侧板应有加强筋,螺钉的直径、数量、布局方式应有利于结构加强。
2.2插箱的抗振设计
插箱一般通过导轨、面板和机架相连,导轨选用高强度结构,作为横跨机柜两侧立柱之间,增大了机柜前后向刚度。
同时为防止导轨、插箱调好后在振动、冲击时发生窜动,采用打止动螺钉结构。
插箱底板是电子设备的安装平台,一般底板采用薄钢板打弯或中厚铝板材料,可能的情况下增加限位措施(如安装螺钉等)可减少自由振动面积,另外,增加壁厚(由抗弯刚度公式I=bh3/12,其中h为板厚)可成倍提高抗弯刚度,有效提高其固有频率。
2.3印制板的刚度设计
如图1所示:印制板在三轴向的一阶固有频率在如图所示Z向最低,Z 向的一阶固有频率不仅与板自身几何尺寸有关,而且与印制板所处的支承状态(边界条件)有关,与板上元件的分布与重量有关。
缩小印制板的外形尺寸,可以提高其固有频率,另外,增加板厚固有频率也会增大,表1是几种印制板在常见支撑情况下其一阶固有频率的(不同板厚)
对照情况:(已知a=200mm,b=180mm,a、b为印制板长、宽尺寸)
由上可知:缩小印制板的尺寸,增大板厚,改善板的支承条件,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固有频率。
3隔振系统设计
当刚性连接的机箱、机柜等无法满足环境试验要求时,可采用隔振缓冲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通过隔振系统降低设备受到的振动冲击激励量值。
即属于被动隔振。
3.1机柜底部隔振器选择
采用底部隔振器的机柜系统隔振传递系数由下面公式给出。
式中:η为隔振传递率;D为阻尼比;
γ为频率比,即激振频率与隔振系统固有频率之比。
由上式可绘出η-γ隔振传递率曲线(见图2)。
由图2中可看出不同阻尼情况下η随着频率比γ变化的规律。
得出: 1)当时,响应振幅大于激励振幅,系统发生共振,峰值出现在γ≈1位置,即系统的固有频率随近,隔振系统产生放大作用。
较大的阻尼比有利于抑制共振。
2)当,无论D大小,均有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