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公共服务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教育公共服务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2010年10月25日~11月5日,我作为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学员有幸赴新加
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了“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专题培训。在两周时间里,通过听取专家官员讲授、实地参观考察和拜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新加坡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了感性认识,对其成功经验亦有所悟。在友人的安排陪同下,笔者还专门访问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管理发展学院等学校,与学校国际项目中心、职教研修中心的老师和新加坡公共事务对外合作局的官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新加坡之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是与其成功的教育分不开的。新加坡教育公共服务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教育公共服务的特色
新加坡政府坚持实施“人才立国,教育为本”的国家战略,为经济腾飞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新加坡的教育系统坚守开放性、现代化以及面向学生个体的服务意识,教育公共服务形成了鲜明特色。
1.教育经费保障有力
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统计,1960~1990年,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3倍,而同期教育经费支出增加了15.6倍。1991年政府制定的《新加坡:新的起点》长期规划书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每年教育经费占国家预算的20%以上,仅次于国防支出,教育支出比例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始终排在前列。
2.“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新加坡的“因材施教”,最终落实的手段是实行“分流教育”。第一次分流是在小学四年级结束之后,根据考试成绩学生分别进入三种不同类型的班级学习,其学习科目大体相同,但难度不一。第二次分流是在小学毕业之后参加小六会考,成绩优秀的进入特选中学,良好的进入快捷中学,其余的进入普通学术或工艺中学。第三次分流是在中学毕业之后参加0水准考试,主要流向有三个:一是初级学院和大学预科班,二是理工学院,三是工艺教育学院。初级学院、大学预科班和理工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参加A水准考试,约70%的初级学院和大学预科班的学生可升入大学,不能升入大学的可以报考理工学院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在实行严格“分流制度”的同时,还实行了“直通车”和“立体交叉”的人才选拔制度,为那些有特长的学生开辟了一条成才之道。
3.道德教育备受重视
新加坡把道德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命运的高度,由政府首脑和国家最高领导机构亲自提出意见和作出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加坡政府对公民道德教育实行全面干预。1991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五大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宗族和谐,宗教宽容;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植,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进一步具体为:培养身心健全的个人,使其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对社会作贡献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新加坡提出了“教育合作伙伴”概念,其核心旨趣在于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好的整合的学习环境。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加坡的教育伙伴关系活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教学工厂”享誉全球
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职技学校以及其他一些培训机构承担。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汲取了德国的“双元制”和英国“三明治”模式的优点,并结合自身国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是其标志性的产物。我们在南洋理工学院考察时看到,校方和众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在学校里建立了实验室和模拟工厂。学院开发的无人驾驶靶机、卫星定位系统、贴片机器人、人工关节以及地铁刷卡机等,都有合作伙伴和需求对象。学生利用这些便利条件,在校内有3个月的完整毕业项目制作的时间,还有3~5个月是在国内企业或海外实习的时间。学生在校学习的就是目前企业实际需要的,毕业设计项目来自于生产实际,把教学环境、企业氛围和就业环境高度统一,让学生走出校园就能实现零距离就业。“教学工厂”既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培养了一大批产业界建树卓越的创新人才和精湛的技术工人,在新加坡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5.教师队伍素质精良
新加坡的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具备了忘我的敬业精神以及精诚团结、鼎力相助的团队作风。我们在南洋理工大学培训期间,对教师们恪尽职守、倾心施教的风采有了亲身感受。新加坡的教师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本国教育学院的培养,这是师资来源的主渠道。二是从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中引进。在新加坡不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有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例如南洋理工大学外籍教师人数占学校教师总数的50%,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三是从企业的杰出人才中选拔。在新加坡有二十余所理工类的学院,还有十余所工艺学院、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等。这类学校要求教师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南洋理工学院国际项目中心高级主任谢长荣先生告诉我们,该院教师必须有在公司、企业五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新加坡政府为教师提供更多进修机会,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使学生从中受益。
6.教育国际化走在前沿
新加坡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教育国际化。一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新加坡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的很多大学教育机构合作,在新加坡联合开办大学。二是实施国际合作项目,如新加坡—斯坦福伙伴关系、新加坡—麻省理工联盟、新加坡—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学联盟等。这些与国际名校的合作确保了新加坡的大学在科技和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三是大力吸引海外留学生,以提供政府津贴、奖学金、学费贷款等方式,吸引大量外国学生到新加坡就读,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制定有关政策,要求各级学校中外国学生应占有一定的比例,中学外国学生所占的比例要求达到5%,高等学校达到20%。四是建立了较完善的教育国际化制度体系和实施系统。从语言政策、课程开发、教材设计到教师配备、评价体系等,无一不体现为极强的国际化倾向。新加坡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教育中心。
二、新加坡教育公共服务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采取新的举措。新加坡教育公共服务的成功经验,为我们解决教育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里,笔者基于自己对新加坡教育的初步认识,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确立开放、包容、多元、服务的教育改革发展观
新加坡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城市国家,国内除了四大族群之外,几乎汇聚了世界各国的人民,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新加坡政府建立的宽容、开放、务实的社会教育环境,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为此,我们要确立符合时代潮流的开放、包容、多元、服务的教育改革发展观。一是教育开放,就是要着力推进教育的开放发展,加强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外籍教师,鼓励多种形式的跨国教育资源共享,逐步扩大留学生规模。二是教育包容,就是要进一步解决好外来建设者子女读书问题,流入地政府要研究出台外地学生在本地接受初中后教育的相应政策,促进外地孩子与本地学生之间的融合。三是教育多元,就是要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满足不同学生的各项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安排上,可以设置不同进度,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学分制和工作学习交替制度,并在不同学习环境或路径之间通过学分转换实现衔接。四是教育服务,就是要更好地促进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结合。特别是中、高等职业教育,不能消极等待经济建设的召唤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是要瞄准未来,尽可能做到超前发展,从而主动地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切实加大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