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不 同的一项是( A )
A、遂使之行成于吴 B、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 C、越国之宝器毕从 D、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4.(2011.广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智能亦自可韬
语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
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
病果瘳[chōu]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吾病且死,汝亦
饿死耳
解析:C项“之”均为代词,他。
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4.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二)结构助词“的” 格式:名词(或形容词)+之+名词。
1、于厅事之东北角。
2、是寡人之过也。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魏,多变之国也。
(三)起凑足音节作用,无实义。 (1)一般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表 示时间持续的状态。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解析:B项第一个”之“,代词,代逃兵;第二个” 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与“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中的“之” 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 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2.指示代词,这,此
一、作动词,“到……去”、“往”、 “到”。
格式:人名或人称代词(有时省略) +之+地名或表示地方的名词:
1、(陈涉)辍耕之垄上。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吾欲之南海,则何如?
二、作助词 (一)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不译。 格式:主语(名词/代词)+之+谓语 (动词/形容词)
文言虚词
“之”的
用法
(一)动词,到……去 。 (二)助词。
1.结构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 志;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 志;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 节,没有实在意义。 (三)代词。
1.怅恨久之。
2.顷之,烟炎张天。
3.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2)用在人名之间。无实义。 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2、烛之武言曰
(四)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格式:“中心词(名词)+之+定语+者” (“者”有时省略)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五)宾语前置标志。放在倒置的动(介) 宾短语之间,可不译。 格式:宾语(名词)+之+谓语(动词)。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宋何罪之有?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三、代词: (一)作第三人称代词,一般用在 动词后作宾语。 格式:动词+之。
1.具答之。
2.又数刀毙之。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二)指示代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 “那”、“那样”等。 1.渔为甚异之。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2009.广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B.发兵捕之,久不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不 同的一项是( A )
A、遂使之行成于吴 B、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 C、越国之宝器毕从 D、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4.(2011.广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智能亦自可韬
语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
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
病果瘳[chōu]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吾病且死,汝亦
饿死耳
解析:C项“之”均为代词,他。
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4.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二)结构助词“的” 格式:名词(或形容词)+之+名词。
1、于厅事之东北角。
2、是寡人之过也。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魏,多变之国也。
(三)起凑足音节作用,无实义。 (1)一般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表 示时间持续的状态。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解析:B项第一个”之“,代词,代逃兵;第二个” 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与“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中的“之” 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 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2.指示代词,这,此
一、作动词,“到……去”、“往”、 “到”。
格式:人名或人称代词(有时省略) +之+地名或表示地方的名词:
1、(陈涉)辍耕之垄上。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吾欲之南海,则何如?
二、作助词 (一)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不译。 格式:主语(名词/代词)+之+谓语 (动词/形容词)
文言虚词
“之”的
用法
(一)动词,到……去 。 (二)助词。
1.结构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 志;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 志;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 节,没有实在意义。 (三)代词。
1.怅恨久之。
2.顷之,烟炎张天。
3.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2)用在人名之间。无实义。 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2、烛之武言曰
(四)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格式:“中心词(名词)+之+定语+者” (“者”有时省略)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五)宾语前置标志。放在倒置的动(介) 宾短语之间,可不译。 格式:宾语(名词)+之+谓语(动词)。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宋何罪之有?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三、代词: (一)作第三人称代词,一般用在 动词后作宾语。 格式:动词+之。
1.具答之。
2.又数刀毙之。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二)指示代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 “那”、“那样”等。 1.渔为甚异之。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2009.广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B.发兵捕之,久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