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的中医治疗分析
风湿热的中西医诊治
编辑版ppt
32
• 2、气血亏虚 • 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气血亏虚证 • 治法: 补益气血活络,佐以舒筋 • 方药:气血并补荣筋汤(独活寄生汤)
编辑版ppt
33
谢谢大家!
编辑版ppt
34
(3)抗“O” 增高
编辑版ppt
12
七、风湿热的诊断
• 4. 风湿热的主要表现是指:
• (1)心脏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
• (2)多发性关节炎
• (3)舞蹈症
(4)环型红
• (5)皮下结节
• 5. 风湿热的次要表现是指:
• (1)有风湿病史 (2)关节痛 ( 3)发热
• (4)血沉快、C蛋白阳性、血象增高、贫血 • (5)心电PR、QT间期延长
• 男女发病机会大致相等,3岁以内婴幼儿发 病极为少见。
编辑版ppt
5
四、风湿热的病因
• 至今仍然原因不明,根据现在最新研究显 示,风湿热的发生与A族溶血型链球菌的感 染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是由于人体受到风、 寒、湿、热外邪侵袭的结果。
编辑版ppt6来自五、风湿热的病理• 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早期关节、心脏最 先受害,后期以心脏损害严重。
• 大体分为:胶原纤维变性——炎症反应的 细胞浸润——出现风湿性肉牙肿、风湿小 体——出现风湿细胞——小体变性、坏死、 吸收——形成瘢痕组织。中医认为是外邪 侵袭人体,导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 所致。
编辑版ppt
7
中医病因病理
• 病因:内因:正气不足
•
外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
• 病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 •发作期:祛邪为主(祛风散寒除湿清热) • •静止期:调营卫,养气血,补肝肾
编辑版ppt
中医风湿病讲义
中医风湿病概论中医风湿病(原称为“痹症”或“弊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淤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根据这一概念我们不难看出,中医风湿病包括的疾病范围很广,更加符合实际。
西医学所指的风湿病,全称应是“风湿类疾病”(rheumatic diseases rheumatism)。
反侵犯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无论其发病原因如何,均属风湿病范畴。
一、按病因分类(一)风痹以感受风邪为主,侵犯肌肤、关节、经络,以其性走窜,疼痛游走不定为症状特点。
因风为阳邪,“上线受之”,故多发于上肢、肩背等处;卫阳不固,腠理空虚,故有恶风、汗出之表现。
也称“行痹”。
(二)寒痹因阳气不固,感受寒邪为主,其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著,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或缓解。
《内经》所谓“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因阳气不足,又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其症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紧等。
也称“痛痹”。
(三)湿痹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肉之间,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重着麻木为特征。
因脾主湿,而湿性粘滞,阻碍气机,故一般湿痹多兼有脾湿不运或湿困脾土及气机不畅等症状,如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苔腻、脉濡缓等。
也称“著痹”、“着痹”。
(四)热痹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以肌肉关节的红肿热痛,伴有身热、汗出、口渴、舌苔黄腻、脉相滑数为特点。
因火热阳邪,色赤入心,且易伤阴津,故红肿明显,常兼有红斑、结节,口渴便干。
这种风湿病疼痛显著,关节不能屈伸,医家多称之为“疼烦”。
(五)燥痹以感受燥邪为主,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伤阴,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失于濡养而致的一类痹症。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综合治疗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综合治疗摘要:目的:评价选择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本研究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3月到2017年8月,本研究选择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选择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选择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结果: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之后,对于治疗总有效率情况进行评价并作出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对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治疗的时候被患者选择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综合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上是一种风湿热的表现,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表现是患者存在发热症状,主要的发病部位多在患者的肩膀部位、膝盖部位和手肘关节部位疼,在患者发病的过程当中会存在有红肿和疼痛等各种症状[1]。
为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的治愈,本研究主要分析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本研究选择的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3月到2017年8月,本研究选择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26:22,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8岁到84岁,平均年龄为(58.9±13.7)岁;本研究选择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25,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9岁到86岁,平均年龄为(59.7±14.2)岁。
本研究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验和诊断均被确诊为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检验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没有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风湿类风湿的中医治疗
风湿类风湿的中医治疗目的:探讨在风湿类风湿的治疗上,采用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甘肃省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12—2013年收治的风湿类风湿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汤药治疗方案。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中医汤药方案治疗风湿类风湿,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少,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風湿类风湿;中医汤药;西医治疗;临床效果在风湿类风湿疾病中,由此导致的关节炎属于常见症状,很容易反复发作。
风湿性关节炎是结缔组织的慢性或急性炎症,会逐步涉及心脏,因此对人体的危害性不容忽视[1]。
风湿热和风湿性关节炎作为其中常见临床表现,属于变态反应疾病的范畴,病理性研究发现它与溶血链球菌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关系[2]。
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治标不治本,具有较多不良反应,而且容易复发。
本文选取我院在2012—2013年收治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中医汤药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2—2013年收治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
在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在32—65岁之间,平均年龄48.3±1.2岁。
在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在31—68岁之间,平均年龄49.5±1.7岁。
所有患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28例,结核性关节炎20例,痛风12例,骨质增生性关节炎19例,褐黄病11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次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主要症状表现为关节受限、多发性疼痛、肿胀、血沉增高等。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
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初起时常有丹毒等感染病史。
风湿热起病急,且多见于青少年。
风湿性关节炎可侵犯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并有发热、皮下结节和皮疹等表现。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且病因多种多样而又易发作。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对它有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下面来谈一谈中医是如何诊断风湿性关节炎的风湿性关节炎是非特异性炎症的多发性和对称性的关节炎。
病程发展缓慢,但常有急性发作。
开始时有多种关节性疼痛,受累关节依顺序为手、腕、膝、肘、足、肩和髋,关节病变多呈对称。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保守治疗具体介绍如下:
1、拔罐治疗风湿法:拔罐是很多家庭常用的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以大小适中的火罐,选背部穴位,用走罐法往返移动,至局部充血潮红为度,然后再根据主要证候,选取局部穴位,进行拔罐,疗效颇佳。
2、饮食治疗法:饮食治疗可以作为缓解病人症状的—种辅助措施,经过研究,不饱和的长链脂肪酸;如鱼油,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如硒可使关节炎病人的症状缓解,可以减少疼痛和肿胀伪关节数目,减少晨僵的时间,增强握力,延缓疲茸等,对病情的缓解有一定的功效,当然,保证营养均衡,饮食多样化是必不可少的。
3、中医疗法:中医对于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理论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中药治疗即当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为目的,胡蜂醋就是很好的一种外用洗液,
不伤肠胃不伤肝肾,超强渗透性,能直达根源组织细胞内,深层杀灭痹毒,斩断风湿,类风湿、消退关节酸痛,麻木、发热等症状。
中医治疗风寒湿痹的分析
中医治疗风寒湿痹的分析发布时间:2021-08-20T08:51:45.039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作者:李小波[导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组织炎及神经痛等。
本文就风湿寒痹的中医治疗进行简要分析。
华蓥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四川华蓥市 638600风寒湿痹是中医病证名,为行(风)痹、痛(寒)痹、着(湿)痹的合称,因风寒湿三气杂至,致气血瘀滞,证见身重而痛,四肢拘挛,甚则走注疼痛,或手足麻木等。
是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畅,引起关节、肢体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名为痹证。
本病证可见于现代医学诊断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组织炎及神经痛等。
本文就风湿寒痹的中医治疗进行简要分析。
一、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风寒湿痹主要是由风、寒、湿三气外邪对经络造成侵袭,导致气血闭阻不畅而引起的。
1、痹病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在于正气不足。
体虚腠理空疏,营卫不固,极易感邪,在《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有云:“由血气虚,则受风湿”,《济生方·痹》也言:“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因此,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故病邪稽留而病势缠绵。
2.外感风寒湿邪,多因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或睡卧当风,或冒雾露,气候变化,冷热交错等原因,而导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
正如《素问·痹论》所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风、寒、湿之邪往往相互影响,故而成病。
风为阳邪开发腠理,又具穿透之力,寒借此力内犯,风又借寒凝之积,使邪附病位,而成伤人致病之基。
湿邪借风邪的疏泄之力,寒邪的收引之能,而入侵筋骨肌肉,风寒又借湿邪之性,黏着、胶固于肢体而不去。
风、寒、湿病邪留注肌肉、筋骨、关节,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
故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肢体筋脉拘急、失养。
但风寒湿病邪为患,各有侧重,风邪甚者,病邪流窜,病变游走不定;寒邪甚者,肃杀阳气,疼痛剧烈;湿邪甚者,黏着凝固,病变沉着不移。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发布时间:2021-09-02T12:01:46.77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作者:黄伟[导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黄伟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 200237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比较严重多持续性的疾病,滑膜炎的持久反复发作,导致一定部位的关节软骨和骨头层破坏,最终导致器官破坏,最后导致身体整体的破坏。
严重的是会导致人体严重损害,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临床症状较复杂的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难治愈性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关节痛、皮温升高、关节屈伸不利、关节畸形等症状,且多病程较长,缠绵反复,致残率高。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持续性较长的、较严重的、滑膜炎为主的关节的炎症性的疾病,这种疾病可以侵犯手足,还有膝、踝、肩肘等大小的关节,一般多为对称性的。
随着病情发展过程中骨质的不断破坏,晚期则会出现关节僵硬和畸形,关节功能丧失,股体功能废用,是造成我国人群劳动力丧失和致畸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一、概述?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
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患上了关节炎疾病,事实上对于关节炎不是特别了解的人群根本不知道这种疾病的危害。
关节炎主要分为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风湿性关节炎三大类。
这种骨科疾病出现之后都会对关节处的滑膜组织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很容易出现系统性关节病。
事实上每一种关节炎疾病都有不同的特征,一定要根据实际病情对症治疗才能早日康复。
所谓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有风湿症状的关节疾病,主要是因为感染、衣服还或者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所致。
患病之后关节处会变得肿大而且会对滑膜组织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名老中医治疗类风湿绝招
名老中医治疗类风湿绝招(仅供医生参考,患者请找医生治疗,不可按方服药)焦树德:①补肾祛湿治尫汤:适用于肾虚寒实证。
药用川断12~15克,补骨脂6~12克,制附片6~12克,熟地12~15克,骨碎补9~12克,淫羊藿9~12克,桂枝9~15克,独活10克,赤白芍各9~12克,威灵仙12克,麻黄3~6克,防风6~10克,伸筋草20~30克,松节15克,知母9~12克,炙山甲6~9克,苍术6~10克,炙虎骨9~12克(可用自然铜9~12克,透骨草30克,寻骨风20克代),牛膝9~12克。
水煎服。
每日1剂。
上肢关节重去牛膝,加病毒[输入有误,可能是“姜黄”]9克,羌活9克;瘀血明显加血竭0.7~0.9克(冲服),皂刺5~6克,乳没各6克(或苏木15~20克);骨质变形严重者可去伸筋草加透骨草30克,寻骨风10~20克,自然铜(醋淬先煎)10克;筋挛肢体蜷缩者,去苍术、防风、松节、加入生苡仁30克,木瓜9~12克,白僵蚕6~9克,并加重白芍、桂枝用量;脊柱僵直、关节不利者去牛膝、苍术,加金毛狗脊12~15克,鹿角胶9克,羌活6克。
患者应坚持服药50~100剂,见效后用上方4~5剂研末,每次3克,2~3次/日,长期服用,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②加减补肾治尫汤:适用于肾虚标热轻证。
药用生地15克,桑寄生20~30克,地骨皮10克,酒炒黄柏12,知母12克,骨碎补15克,川断15克,威灵仙12克,炙山甲9克,羌独活各9克,白芍15克,忍冬藤30克,络石藤20克,桂枝10克,桑枝30克,红花9克,制乳没各6克,炙虎骨12克(另煎兑入)。
热多者可加秦艽20~30克;痛重者加蚕砂10~15克,海桐皮15克。
③补肾清热治尫汤:适用于肾虚标热重症。
生地15克,桑寄生20~30克,地骨皮10克,炒黄柏12克,知母12克,骨碎补15克,川断15克,威灵仙12克,炙山甲9克,羌独活各9克,赤芍15克,忍冬藤30克,络石藤20克,桂枝10克,桑枝30克,红花9克,制乳没各6克,炙虎骨(或豹骨、熊骨)12克(另煎兑入)。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522间长、不良反应偏多等问题,另外缺铁、感染、慢性炎症、体内铝过多均可影响EPO疗效[3]。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中医认为本病属“虚劳”范畴,其发生机理主要与肾虚髓亏,精不生血,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浊瘀互结,新血不生有关[4]。
因此,其治疗应以补益脾肾为主,兼顾化浊祛瘀。
根据以上理论,笔者自拟养血方,方中党参、黄芪补气养血升阳;阿胶、仙灵脾、枸杞、当归滋补肝肾、添精养血;丹参、川芎活血通络祛瘀生新;茯苓、白术、泽泻、大黄益气健脾、化瘀降浊。
诸药配伍,健脾而不燥,滋肾而不腻,补肾健脾益气生血以治本,祛湿降浊活血通络以治标,与EPO合用相辅相成,明显提高了疗效,缩短了H b及H ct达标的时间,从而减少了费用,降低了不良反应率。
总之,自拟养血方结合西药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袁伟杰.现代肾脏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94-196[2]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S].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1-2[3]叶任高,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6-257[4]肖相如.肾性贫血的治疗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5(收稿日期:2008-08-19)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李昕秀沈阳市皇姑区中医院(110000)摘要:目的讨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分型。
方法结合主症、病机、舌脉等进行分析。
结果按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分为风寒湿阻、风湿热郁、痰瘀互结、肝肾阴虚四型。
结论随证加减,灵活用药。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疗法;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 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是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如未适当治疗,病情逐渐加重发展,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研究迄今尚无定论,M H C-Ⅱ抗原以及各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在R 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都被深入研究过,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中西医儿科课件 风湿热
风湿热( Rheumatic fever)儿科教研室廖若莎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1.中医的病因病机。
2.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
3.中西医结合治疗要点。
难点:西医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一、概述风湿热是累及多系统的炎症性疾病。
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临床以发热、心脏炎、关节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和舞蹈病为特征。
发病年龄以5-15岁多见。
寒冷、潮湿环境易发。
二、中医病因病机素体不足邪热内伏反复发热风,寒骨节失利关节红肿热痛湿,热心脉痹阻心悸,舌紫卫外不固风邪留滞皮肤环形红斑湿邪郁结皮下小结病因: 卫阳不固, 风寒湿热邪气入侵.病机: 初期邪在肌表经络, 进而侵入筋骨肌肉, 最后内舍脏腑, 甚则阴阳离决.三、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也有认为与病毒有关。
(二)发病:两种免疫反应。
1. Ⅱ型变态反应和Ⅲ型变态反应。
2.自身免疫四、病理主要病变为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弥漫渗出和增生。
基本病理改变是风湿小体(Aschoff)形成。
病理过程分渗出变性期、增生期(肉芽肿期)、纤维瘢痕期。
五、临床表现有扁桃腺炎、咽炎、猩红热等前驱感染,1-5周出现风湿热症状。
1.关节炎:大关节游走性、多发性2.心脏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
3.舞蹈病:自限性。
4.皮下结节:多伴发严重心脏炎者。
5.环形红斑:风湿热的特征性。
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病前有链球菌感染1.咽拭子培养2.抗链球菌抗体:ASO最常用,表明近期感染。
(二)急性期反应物1.血常规2.血沉3.C反应蛋白4.粘蛋白七、诊断与鉴别诊断(一)Jones风湿热诊断标准主要表现次要表现链球菌感染证据心脏炎发热 ASO或其游走性关节炎关节痛他链球菌舞蹈病风湿热既往史抗体增高皮下结节瓣膜病咽拭子培环形红斑血沉增快养阳性; CRP阳性近期有咽白细胞增高痛、猩红 P-R间期延长热等。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是否为风湿热。
2.是否合并心脏炎。
3.风湿活动性判断。
中医治疗风湿热(完整版)
中医治疗风湿热(完整版)(一)辩证分型治疗1.风热痹证:主症:风热侵袭,温邪上受,发病多急骤易变。
初期为多见发热,咽喉肿痛,口干口渴等风热上攻症状。
继而出现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局部呈现红、肿、热、痛及伴见全身发热或湿热蒸腾胶着之象。
其热偏盛者,关节红肿疼痛,灼热感明显,发热亦甚,皮肤可见红斑,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
其风邪偏盛者,肌肉关节呈游走性疼痛,或汗出恶风,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5g,连翘15g,薄荷6g,炒牛蒡子9g,板蓝根30g,芦根30g。
加减:咽喉肿痛者,加射干10g,杏仁10g;发热重者加葛根15g,柴胡15g,黄芩10g,生石膏20g;关节红肿疼痛时显者,用白虎桂枝汤加减:生石膏、知母、桂枝、白芍、忍冬藤、炒桑枝、丹皮、老鹳草等;热毒炽盛者,酌选清瘟败毒饮或化斑汤加减,兼湿邪者,可酌加用藿朴夏芩汤;风邪偏盛者,加用防风15g,秦艽15g,威灵仙15g。
本症属风湿热初起,起病急,变化快,很快出现皮肤红斑及关节红肿热痛诸症,并可能有败血症出现。
若及时治疗可以治愈或阻遏病情发展,处方遣药不能纯用寒凉,易致寒闭邪热,透达之品不可不备。
2.湿热痹症证:主症:身热不扬,周身困重,肢节烦痛或红肿疼痛,或风湿结节,皮下硬痛,或红疹融合成不规则斑块,或有身肿,小便黄赤,大便粘滞,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化湿清热,宣通经络。
方药:宣痹汤、二妙散加减化裁。
苍术20g,黄柏9g,防己10g,杏仁10g,薏苡仁20g,滑石30g,茵陈15g,蚕砂15g.川牛膝10g,茯苓10g,泽泻10g。
加减:关节肿胀,明显疼痛者,加鸡血藤15g,当归15g,同时可用地锦草200g,马鞭草50g,桑枝100g水煎局部浴洗。
3.寒湿热痹证:主症:体内蕴热,复感风寒湿邪,致热痹兼挟寒湿,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兼见有恶风畏冷,得温则舒,关节晨僵,活动后减轻。
舌质红、苔白或黄白相兼,脉弦紧或滑数。
中医认为风湿热的成因有哪些
中医认为风湿热的成因有哪些*导读:风湿热在急性期,常以热邪偏盛,或湿热蕴蒸为主,是外邪入里化热,或热为邪郁所致。
如热邪久留不去,损气耗阴,则出现气阴两虚的症候。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为感受外邪或素体虚弱或阳气偏盛复感外邪所致。
(1)感受外邪,如《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当自然界气候乖异,寒暑不均,冷热无常,或居处潮湿,外邪内入而罹病。
三邪虽有所偏盛,但常是合而为病,且多以风为首,因风为阳邪,多变易行,走窜经络,流注关节,阻遏气血,从而出现关节疼痛红肿发热等症。
(2)素体虚弱复感风邪,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曰:“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
汗出入水中……故曰历节”。
又曰:“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历节即指关节,是言关节疼痛是肝肾虚弱,卫阳不固,腠理不密,风邪水湿乘虚而入,侵犯脏腑,郁于筋脉,留于关节而成本病。
(3)少年气壮,阳气偏盛,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热为外邪所郁,流注脏腑、肌肉、关节,而为热痹。
本病在急性期,常以热邪偏盛,或湿热蕴蒸为主,是外邪入里化热,或热为邪郁所致。
如热邪久留不去,损气耗阴,则出现气阴两虚的症候。
病邪的发展,一般是由表入里,由浅及深,由经络而脏腑。
如病邪郁于肌肤筋脉,则出现皮下结节。
侵袭经络关节,则关节疼痛,不能屈伸。
侵入营血,损伤络脉,故见皮下红斑。
如病邪继续发展,袭于脏腑,即呈现心脏的改变。
如《素问·痹论篇》曰:“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即指心脏受损而言。
中医学不但认识到风湿热损害心脏,而且也观察到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如《备急千金要方·贼风第三》云:“历节风著人,久不治者,令人骨节蹉跌,变成癫病,不可不知”。
这与风湿性脑病是吻合的,临床所见的舞蹈病、风湿性癫痫即属此类。
风湿和类风湿的区别
风湿和类风湿的区别风湿性关节炎一、类风湿和风湿有某些相似之处,如都有风、寒、湿外因及关节疼痛,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1.病因不同:风湿病多数应称风寒湿性关节痛,寒冷地区绝大部分是这类风湿病,不累及心脏、不破坏骨质、绝大多数可治愈,从中医角度看风湿病属寒痹症,而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属热痹症,即使有畏寒症状也是真热假寒或里热外寒。
有少数风湿热病人系链球菌感染所致,而类风湿属自身免疫病。
2.病理和症状不同:风湿病是脉道内血液循环不畅阴寒而痛。
类风湿是脉道外有异物压迫脉道不通而痛。
从外观看风湿病初期不肿,后期关节也不变形。
类风湿初期手指、足趾小关节呈现对称性肿胀,后期关节变形,风湿病脉象常见沉迟,类风湿脉象常见细数。
3.治疗法则不同:风湿病一般中医主要运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药常能速愈,而类风湿用一般抗风湿中西药不但不能治愈,有时反而会越治越重。
千万别把类风湿病当成风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
风湿性关节炎有两个特点:一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发病部位常常是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二是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时间是这个关节发作,一段时间是那个关节不适,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就可消退。
治愈后很少复发,关节不会受损。
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虽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
早期症状多为关节疼痛、肿胀、发僵、活动不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到晚期则会导致骨关节强直、变形,患者终生致残,还可诱发心血管疾病。
由此可见,风湿与类风湿虽然都有关节疼痛症状,但并不是同一种病,类风湿损害关节,危害最大。
类风湿性关节炎1、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风湿热怎么治
风湿热怎么治
一、概述
风湿热是一种自身结缔组织炎症,它主要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如果患者得了慢性咽喉炎或者慢性扁桃体炎,这时患者会出现咽喉疼痛,扁桃体肿大等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发热,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咳嗽,流鼻涕等,等到这种症状治疗愈以后,患者自己还不知道自己得了风湿热,等到过了一段时间,患者出现了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甚至关节出现的红肿,这时候到医院去检查,才发现自己得的是风湿热。
二、步骤/方法:
1、治疗风湿热,首先要清除链球菌感染病灶,因为风湿热经常发生在链球菌感染之后,治好原发病,是治疗风湿热的一种方法。
可以在医院用西医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按医生所说的用法用量,按照流程,周期性地用药,切不可治治停停,,那样不但不利于消除病菌,还会使疾病迁延不愈。
2、当风湿热这种疾病累及心脏时,会出现心脏病的症状,如心慌气短,出现胸闷不适,有时出现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心前区隐痛不适,有时患者用拳头捶几下,才感觉到舒服。
这时要首先治疗心脏病。
3、如果风湿热侵犯到了关节,就要进行抗风湿的系统治疗。
可以用西药缓解症状,也可以用中药祛风散寒,比如喝点中药泡的药酒,对于寒湿性的风湿热而言,有驱散寒邪的作用。
也可以用中医按摩疗法,根据医生指导穴位,进行按摩治疗。
三、注意事项:
风湿热,如果属于湿和热的症状,是不能饮酒的,因为酒性属热,不利于风湿热的治疗。
风湿热患者要少吃糖,因为吃糖多了会伤及脾胃,导致痰湿内生,有可能引起病情加重。
对于关节炎的患者,平时要少吃盐,吃盐多了会加重关节肿胀程度。
风湿热患者最好不要吃大蒜辣椒等辛热温燥食物,因为它容易伤及阴血。
白虎汤类方治疗风湿热
白虎 汤 类 7 疗 风 湿 热 5 "
王 少华
( 兴化 市 中医 院 内科 . 苏 江 化 2 50 ) 2 7 0 摘 要: 自汉唐 以 降 , 白虎 两 类 方 多用 于 治 耐 病 . 包括 湿温 、 温疟 、 中暑 、 病 神 昏 等 。根 据异 病 同 治 的 原 则. 温 用
草 , 六 一 散 ( 包 ) 0 , 膏 加 至 6 g 3剂 。 三 诊 加 布 3g石 0 。
汤主 之 , 用 : 石 膏 5g 肥 知母 1g 川 桂 枝 3 药 生 0. 0, g.
羌 活 、 活 各 1 g 防 风 s . 己 1 g, 秦 艽 、 姜 独 0, g 防 5 左 片
且 恶 寒 , 喉 肿 痛 , 膝 肿 虽 消 而 痛 未 已 , 小搜 已不 咽 肘 幸 涩痛 , 腻之苔 渐化色仍 黄. 津。前 方去黄连 、 胆 厚 有 龙
白虎 汤 类 方 . 统 多 用 治 时 病 . 白虎 加 苍 术 汤 传 如 疗湿温 , 白虎 加 桂 枝 汤 治 温 疟 . 及 伤 寒 表 证 已解 , 以 热 甚 于 里 , 气 两 伤 及 中暑 用 白虎 加 入 参 汤 ; 病 胃 津 温 火 炽 盛 . 涸 肠 燥 . “ 大 ” 证 而 又神 昏 谵 语 用 白 液 具 四 见 虎 承 气汤是 。 自 6 0年 代 以 来 , 异 病 同 治 、 证 论 在 辨 治 的 前 提 下 , 者 以该 类 方 治 风 湿 热 , 退 热 镇 痛 之 笔 其 功 , 不 可 没 。现 就 几 则 实 例 介 绍 如 下 。 实 寨 1 冯 某, ,5岁。19 女 2 9 9年 2 月 1 日诊 。 3 1年 前 . 风 湿 热 , 住 院 治 疗 月 余 始 愈 。 此 次 新 产 罹 经
风湿热4例治验论文
风湿热4例治验【摘要】通过认识分湿热的病因病机及其治则,对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结节性红斑、病毒性心肌炎进行分析辩证,总结遣方用药之经验。
【关键词】风湿热;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病例【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054-02风湿热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全身结缔组织炎症,以心脏和关节受累最多。
临床表现以关节炎和心肌炎为主,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症状,易形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1」。
尤以20-40岁最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初次发病多在5-15岁。
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血象升高等。
西医以使用抗生素、阿司匹林和激素抑制风湿活动为主要治疗措施,但停药后亦复发,且副作用较多。
风湿热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则多变,寒则疼痛,湿则病久而不去。
风、湿、热邪合而侵袭人体是风湿热的主要原因。
素体虚弱,腠理疏松,卫外不固,风善行而数变,易于侵袭人体,流注经络而成痹症;寒则收引疼痛,素体阳虚,风寒易于滞留关节而肿胀疼痛;湿性下注,重浊粘腻,与风、寒相伍,宜入里化热,形成风湿热痹。
风、寒、湿邪久瘀不散,流滞经络、关节则关节变形、肿胀。
久病由经络波及脏腑,出现五脏虚损。
侵袭肌肉筋脉则出现皮下结节;侵袭经络关节则关节肿胀疼痛;热入营血,则可见红斑紫癜;累及心脏,则见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关闭不全。
笔者更随裴正学教授学习三年,受益匪浅。
以下几例典型病例,是本人应用裴正学教授提出的“西医诊断,中医辩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为指导准则,对风湿热进行辨证施治,其效卓著。
1 风湿性关节炎例一王某,男,40岁。
主诉:双膝关节疼痛伴发烧二天。
二天前感冒后咽痛,咳嗽,发烧t38-40℃,经服用消炎退烧药后,感冒症状减轻,但随后出现双下肢膝关节疼痛,局部肿胀伴有积液,双下肢外踝关节肿胀。
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冯兴华;黄金海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
【年(卷),期】2001(029)002
【摘要】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侵犯关节的一个症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诊断必须符合风湿热的诊断标准,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学中“痹证”的范畴,临床上一般可按痹证辨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在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同于其它的风湿性疾病,中医治疗本病也需把握其规律,辨证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兹介绍笔者多年来诊治本病的经验与体会。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冯兴华;黄金海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
【相关文献】
1.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 [J], 陈飞
2.中医辨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J], 杨英
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措施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J], 杨英
4.风湿二十五味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J], 王君琴; 豆小妮; 韦薇
5.风湿二十五味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J], 王君琴;豆小妮;韦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湿热的中医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07T11:43:41.5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1期作者:李秀红韩艳梅韩淑霞鞠小凯李迪
[导读] 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炎症,是由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目的:探讨风湿热患者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效果。
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风湿热患者34例临床中医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34例风湿热患者经中医治疗治愈29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1%。
结论:中心环节是湿热之邪留滞关节、内舍于心,故以清热除湿为其主要治法。
视病情发展,可分别加用通络蠲痹、补益心气、宁心安神、化瘀止痛等法。
若病至晚期,水湿泛滥或肝风内动,当以温补脾肾、利水渗湿或养阴柔肝、潜阳息风为要务。
【关键词】风湿热;中医治疗;中医辩证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280-02
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炎症,是由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或风湿性瓣膜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和对风心病预防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
中医认为风湿热属于热痹、历节的范畴[1]。
临床以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及心悸为主症,故抓住主症,并结合具有表述主症病性特征的次症及兼症,辨析病因尤为重要。
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风湿热患者34例临床中医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风湿热患者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5~32岁,平均22±3岁,病程2.5~18.5月,平均6±2.5个月。
主要表现为发热33例,关节疼痛32例,环形红斑29例,皮下结节26例,舞蹈症6例。
辩证分型:湿热蕴热24例,寒湿阻络型5例,心阴不足证型5例。
1.2 治疗
1.2.1湿热痹证肢节烦痛或红肿疼痛,或风湿结节硬痛,或红斑痒甚。
发热,周身困痛,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赤。
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滑数。
清热利湿,宣通经络。
方药取二妙散合宣痹汤加减。
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宣痹汤出自《温病条辨》。
方中黄柏、苍术清热燥湿;防风利水清热,祛风胜湿通络止痛;苦参、滑石清热利湿;黄芩、连翘、栀子、知母清泄郁热;蚕砂祛风燥湿,又善化胃肠湿浊;薏苡仁健脾祛湿除痹,赤小豆清利湿热,使之从小便排出;当归活血通络。
发热日久,热象明显,加知母以清热;下肢关节疼痛,加川牛膝舒筋活络,湿热痹时间较长,有气虚表现,可加党参、白术、茯苓等补中健脾之品,俾“脾旺能胜湿”[2]。
1.2.2风寒湿痹证局部肿胀疼痛但不红,遇阴冷潮湿天气加重。
畏冷,得温则舒,发热不明显或有低热,病情迁延。
舌质淡,苔薄白或薄腻。
脉象濡。
散寒除湿,养血祛风。
方药取蠲痹汤加减[3]。
本方出自《医学心悟》。
方中桑枝、羌活、独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其中羌活走上,独活走下;桂枝、秦艽、海风藤祛风除湿;川芎、木香、乳香理气养血活血止痛,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和诸药。
关节肿胀者,加防己、木瓜祛湿消肿;痛甚,恶寒喜暖者,加附子、川乌、草乌;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者,加防风、川乌;低热,局部发热者,加连翘、忍冬藤、知母。
1.2.3心阴不足证心悸阵作,胸脘闷痛,夜寐不安。
低热烦躁,两颧浮红如涂胭脂,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尿少,关节酸痛。
舌尖红,苔少而干。
脉象细数或结代。
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方药取青蒿鳖甲汤合保阴煎加减。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保阴煎出自《景岳全书》[4]。
方中青蒿清透阴分伏热,鳖甲滋阴透热,生地助鳖甲滋血分之热,知母助鳖甲滋气分之液,知母助青蒿清气分之热,丹皮助青蒿清血分之热。
心悸甚者,加珍珠母、朱砂;关节痛肿明显者,加乌梢蛇、蜈蚣、威灵仙。
1.3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为;好转: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基本消失,部分实验检查尚未恢复正常为;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2.结果
34例风湿热患者经中医治疗治愈29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1%。
3.讨论
中医认为风湿热属于热痹、历节的范畴。
临床以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及心悸为主症,故抓住主症,并结合具有表述主症病性特征的次症及兼症,辨析病因尤为重要。
注意观察关节肿胀的程度、皮肤色红的深浅、灼热疼痛的性质,结合脉舌及全身情况进行分析。
主症伴见以游走性疼痛为主,不拘上下左右肢体关节或数时或一二日或三五日,无日轻夜重,恶风或恶寒,喜暖,颜面淡青而两颧微红,舌质红,苔白微厚,脉多浮紧,也可以有沉紧之象者,以感受风邪为主;伴见肢体关节紧痛不移,局限一处,遇寒痛甚,得热痛缓,舌质红润,苔白而薄腻,脉多沉弦而紧或沉迟而弦,为寒邪致病;伴见疼痛并见肿胀或变形,肢体关节沉重酸胀疼痛,重则关节肿胀,重着不移,甚至四肢活动不便,舌质淡苔滑腻,脉滑,此为湿邪为患[5];伴见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舌胖色黯,苔黄腻,脉滑数或涩,为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伴见肌肉不自主颤动,或不协调之动作,挤眉弄眼,舌红苔薄,为心阴血亏虚,肝脉失养,肝风内动;心悸伴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黄,脉细数,是病久气血耗伤,而致心气亏虚证候;心悸伴见心慌,烦躁不安,舌红脉数,是正不胜邪,邪气内陷,阴血耗伤,心阴不足所致;若出现心悸伴见胸脘满闷,水肿,喘息不能平卧,形寒神疲,面青唇紫,舌紫黯,苔白腻,脉沉细,为阴损及阳,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水气凌心射肺。
总之,本病多为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阴虚阳亢之体,外感风湿六淫之邪,邪从热化,湿热相搏,郁于关节,气血郁滞。
痹症日久,病邪由经络而病及脏腑,内舍于心,而为心痹。
发热分实热和虚热。
急性期,开始常有咽痛等,继之发热骤起,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伴汗出,脉数有力,此为实热;病久,低热持续,朝轻暮重,伴有心悸烦热,两颧浮红,关节酸痛,此为虚热[6]。
辨关节疼痛,疼痛游走不定为风盛;固定不移为湿盛;红肿疼痛为热胜;仅关节酸痛,则多为寒湿之邪。
辨心悸,心悸伴乏力,自汗气短,脉沉无力者,为心气虚;心悸阵作,心悬不宁,善惊多疑,颧红唇燥,脉细数者,为心阴虚;心悸如脱,脉迟、结代者,为心阳衰弱;心悸咯血,已累及肺;伴水肿喘促者,为阳虚水泛;伴胁下痞积者,
为瘀血内结。
本病的中心环节是湿热之邪留滞关节、内舍于心,故以清热除湿为其主要治法。
视病情发展,可分别加用通络蠲痹、补益心气、宁心安神、化瘀止痛等法。
若病至晚期,水湿泛滥或肝风内动,当以温补脾肾、利水渗湿或养阴柔肝、潜阳息风为要务。
【参考文献】
[1]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59.
[2]任锡禄,李明奎.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7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6(1):44.
[3]李拥,周祖山.药膳疗法辅治风湿病[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6):55.
[4]刘健.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6):1-3.
[5]孟德青.除痹止痛方治疗风湿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2):41.
[6]李拥,周祖山.药膳疗法辅治风湿病[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