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药的研究进展
麻醉科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与前沿知识
麻醉科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与前沿知识麻醉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手术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对患者痛苦的关注,麻醉科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沿知识,旨在为专业人士和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参考。
1. 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麻醉药物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其中最明显的是全身麻醉药物的改良和创新。
传统的麻醉药物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而新一代的全身麻醉药物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此外,针对特定手术操作的局部麻醉药物也在不断研究和改进中。
2. 麻醉监测技术的突破麻醉监测技术是麻醉科研究的关键领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物传感技术和数据采集分析的进步,麻醉监测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如今,通过无创的检测手段,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病人的舒适度。
3. 麻醉的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差异的麻醉治疗是麻醉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近年来,基因组医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对患者个体基因差异的认识更加深入。
这为麻醉药物的个体化定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遗传学和药代动力学分析,可以预测患者对麻醉药物的反应,从而实现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 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麻醉过程中的并发症是临床工作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最近的研究表明,许多麻醉并发症可以通过预防控制来减少发生率。
例如,合理使用麻醉药物,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以及对高危患者进行特殊处理等,都可以有效地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5. 麻醉科教育和培训的创新随着麻醉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也需要与时俱进。
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和专业机构开始重视麻醉科教育和培训的改革。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培训方法,培养更多高质量的麻醉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于麻醉科医生的需求。
总结与展望麻醉科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前沿知识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
地佐辛是一种局部麻醉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被发现。
由于其快速作用和较
长的持续时间,在手术后镇痛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地佐辛作为镇痛药,在术后可以
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也减少了使用其他麻醉药物的需求,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
的风险。
近年来,地佐辛在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化。
在自体麻醉和表面麻醉中,
地佐辛已经成为重要的选择之一。
同时,地佐辛的作用机制与其他局部麻醉药有所不同,
它不仅能够阻断神经传递疼痛的信息,同时还能够减少脊髓中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发挥
更为全面的镇痛作用。
地佐辛的使用可以减少术后镇痛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痛和昏迷等。
在缩短患
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等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近期的研究还发现,在人群中针对不同情况使用地佐辛均能在术后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并且也可以缩短术后
恢复时间。
除了手术后的使用,地佐辛在其他疼痛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针对慢性疼
痛的治疗方面,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通过地佐辛的应用,可以减少慢性疼痛患者在
治疗过程中对镇痛药的依赖,降低患者的痛苦感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之,地佐辛是一种高效的局部麻醉药物,可以在手术后和其他疼痛治疗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
未来,地佐辛的使用将会更加深入和完善,有望在疼痛治疗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
作用。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一、引言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够在局部部位产生麻醉效果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操作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局部麻醉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断有新型局部麻醉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
本文对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二、局部麻醉药的分类和机制1、局部麻醉药的分类a:林可因类局部麻醉药b:利多卡因类局部麻醉药c:普鲁卡因类局部麻醉药d:苯海索连类局部麻醉药2、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a:阻断神经冲动传导b:阻滞钠通道c: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三、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1、局部麻醉药在手术中的应用a:术前局部麻醉药的应用b:术中局部麻醉药的应用c:术后局部麻醉药的应用2、局部麻醉药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a:急性疼痛管理中的局部麻醉药 b:慢性疼痛管理中的局部麻醉药四、局部麻醉药的副作用和安全性1、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法a:局部麻醉药过敏反应b:神经损伤c:中毒d:心脏毒性2、局部麻醉药的安全性评估a:动物实验研究b:临床观察研究五、未来发展方向1、新型局部麻醉药的研发2、个体化局部麻醉药治疗六、结论本文总结了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分类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副作用和安全性评估等方面。
局部麻醉药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新型药物的研发和个体化治疗的探索。
附件:1、相关研究论文2、临床案例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局部麻醉药:指能够在局部部位产生麻醉效果的药物。
2、林可因:一类常用的局部麻醉药,适用于各种手术和疼痛管理。
3、利多卡因:一种长效局部麻醉药,常用于手术麻醉和产科。
4、普鲁卡因:一类广谱的局部麻醉药,具有较长的作用时间。
5、苯海索连:用于表皮局部麻醉和表浅黏膜麻醉的局部麻醉药。
6、副作用:使用药物后不良反应的出现。
7、安全性评估:评估局部麻醉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潜在危险。
8、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麻醉学的研究与进展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麻醉学的研究与进展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麻醉学是一门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学科,旨在通过使用药物和各种技术手段,使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无痛苦和压力。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新的麻醉技术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和安全保障。
本文将探讨麻醉学的研究与进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一、麻醉学的研究与进展麻醉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麻醉药物的种类、用药途径、药物代谢、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整等。
过去的几十年里,麻醉学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首先,麻醉药物的种类和应用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传统的局麻药和全身麻醉药物逐渐多样化,涌现出了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
例如,局部麻醉药物的应用更加精确和个体化,可以提供更好的疼痛控制。
其次,麻醉深度的监测与调整成为了关键的研究方向。
过去,医生主要依靠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经验来评估麻醉深度。
现在,通过电生理监测技术和神经监测仪器,医生可以更精准地了解患者的麻醉深度,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此外,麻醉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也日益紧密。
例如,麻醉学和影像学、基因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结合,为麻醉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跨学科的合作为解决麻醉学中的难题和挑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为了提高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许多新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是神经监测技术的使用。
通过神经监测技术,医生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了解其神经传导情况和麻醉效果。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患者麻醉时意识状态的恶化或过度麻醉的情况发生。
其次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麻醉数据,构建智能模型,帮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和麻醉方案的选择。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麻醉的个体化和精确性。
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也进入了麻醉学领域。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医生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手术前的演练和实时操作。
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实时的解剖图像和导航指引,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局部麻醉药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局部麻醉药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马秀兰;韩佳琦;刘哲鹏
【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
【年(卷),期】2022(25)6
【摘要】经皮给药作为一种非侵入式药物递送方式,与传统的注射、口服等给药方式相比具有许多优势。
皮肤外用局部麻醉剂不仅能缓解穿刺、针灸、活检等医疗手段引起的皮肤浅表创伤性疼痛,还能避免注射麻醉导致的注射部位疼痛,具有给药方便、安全性高等优点。
近年来,各种纳米制剂被用作局部麻醉药经皮给药的载体,与传统皮肤外用制剂相比,纳米制剂可显著提高载药量,药物透皮吸收的效果也更为理想。
本文对各种纳米制剂及其在局部麻醉药经皮给药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介绍促进纳米制剂经皮渗透的方法,为研制出临床治疗所需的皮肤外用局部麻醉剂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557-562)
【作者】马秀兰;韩佳琦;刘哲鹏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
【相关文献】
1.局部麻醉药经皮吸收研究及其展望
2.局部麻醉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3.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部麻醉药佐剂用于小儿区域阻滞的研究进展
4.鞘内应用辅助药物复合局部麻醉药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1. 引言1.1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地佐辛(dexmedetomidine)是一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镇静和抗焦虑等效果。
近年来,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地佐辛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通过激活α2受体产生镇痛和镇静效果。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减少疼痛传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与传统镇痛药物相比,地佐辛具有较少的呼吸抑制作用和更快的恢复期,使其成为术后镇痛的理想选择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地佐辛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类型的术后镇痛中,包括心脏手术、脑部手术、腹部手术等。
研究表明,地佐辛可有效减少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地佐辛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也受到了关注,如与麻醉药、镇痛药等的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提高镇痛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展现出明显的潜在优势,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多地关注于优化用药策略、探索新的联合应用方式,以进一步提升术后镇痛的效果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2. 正文2.1 地佐辛的药理特点及作用机制地佐辛是一种合成的局部麻醉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的过程来达到镇痛效果。
地佐辛主要通过阻断钠通道来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突发,使疼痛信号无法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
地佐辛还可以抑制神经细胞内的钙离子通道,减少神经元内的钙离子流入,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
地佐辛还具有镇痛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影响局部炎症反应来减轻疼痛。
地佐辛可以降低组织中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细胞外液的渗出,减轻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疼痛的感觉。
地佐辛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和影响局部炎症反应两种机制来达到镇痛的效果。
其药理特点在于作用局部、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少,因此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2.2 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地佐辛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在术后镇痛中被广泛应用。
局麻药的毒性及其防治措施进展
局麻前使用地西泮(diazapam)5~10 mg口服 或给其他镇静药物,已有研究证实这可以明显减 少局麻药过量引起的癫痫和死亡的发生率,临床上 在神经阻滞前也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midazolam) o.02一一O.05 mg/kg。术前应用小剂量镇痛类药物的 作用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局麻药中加用肾上腺素 目前对此传统观念存 在质疑,肾上腺素(epinephrine)延缓局麻药吸收,不 是椎管内血管收缩的结果,而是推迟峰浓度出现时 间,但不能降低其血药浓度,也可能是肾上腺素的全 身作用引起心输量增加,药物分布容积变大所致。肾 上腺素减少局麻药中毒目前还无大样本数据支持,有 动物试验证实肾上腺素可增加局麻药的神经毒性。 因此建议:不作为常规,如应用需严格控制肾上腺素 的浓度小于1:钔0 000~1:500 000(2.0—2.5汕∥IIll)。 加用肾上腺素的禁忌证有: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 化、肿瘤化学治疗患者;②神经损伤、感染或其他病 理性改变;③术中体位、器械牵拉挤压神经;④严重 内环境紊乱,如酸碱平衡失衡等。
与布比卡因相比:①动物和人体对罗哌卡因的耐受 性较好,出现室颤、窦缓的机会少;②罗哌卡因过量 引起的心搏骤停,药物和起搏复苏效果较好;③罗哌 卡因不增加妊娠动物的心肌毒性o7’8’11 o。
局麻药的神经毒性永久性神经损害发生率为 0.02%~o.07%,部位麻醉后的疼痛和麻木应引起 重视。高浓度的利多卡因(5%)进行蛛网膜下腔阻 滞后会引起一过性神经系统症状或持续性鞍区感觉 缺失。动物实验发现,5%利多卡因会引起动物离体 神经传导的永久性中断。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后的 神经损伤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如穿刺针或导 管的误伤,手术因素或患者体位摆放不当压迫神经 等。最近有研究报道布比卡因长期使用可引起局部 神经细胞凋亡。两组研究中2.5%利多卡因100 mg 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分别有27%(44/120)和37%(7/ 30)的患者发生了暂时性神经症状(transient neuro— lo西c 8yndrome,TNS),所以临床上不再主张利多卡因 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而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 仅有个案报道TNS(1/120例)。表3为有关TNs的 一衅发生率。
局部麻醉研究新进展-215-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15-局部麻醉研究新进
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静脉麻醉技术进展
1、以下关于理想的全身麻醉,说法错误的是()
A、满意的镇静、镇痛和肌松
B、可控性强,能单独调节各个麻醉阶段
C、对器官功能稍微有些影响[正确答案]
D、苏醒质量好
E、无污染
2、以下关于静脉麻醉的发展简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657年,ChristopherWren首次用羽毛茎将鸦片注射到人体静脉
B、1960s,药代动力学模型和等式用于指导普鲁卡因静脉输注方案的制定
C、1986年,得普利麻(丙泊酚)上市
D、1974年提前进入计算机时代[正确答案]
E、1980s,计算机控制静脉输注系统
3、多数药物由肝脏代谢后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
消除方式有零级动力学和()级动力学两种方式
A、一[正确答案]
B、二
C、三
D、四
E、五
4、阿曲库铵:维持靶浓度()
A、1-2μg/ml[正确答案]
B、1-3μg/ml
C、1-4μg/ml
D、1-5μg/ml。
局部麻醉药及其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局部麻醉药及其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沈亚建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1(4)15
【摘要】局部麻醉药主要包括酯类和酰胺类。
在局部麻醉药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主要有两大类,神经毒性和心血管毒性。
所以,局部麻醉药在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注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提高局部麻醉药的应用效果。
局部麻醉在临床应用广泛,而局部麻醉时用到的局部麻醉药除了有局部影响神经传导作用外,同时还能产生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
本文对常用的局部麻醉药与其相关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154-155)
【关键词】局部麻醉药;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作者】沈亚建
【作者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2
【相关文献】
1.局部麻醉药新剂型及其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J], 徐浩;孟祥忠;赵妍;申旭霁;成娟娟;徐礼鲜;闵恒
2.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J], 杨典平
3.局部麻醉药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J], 任小坤
4.局部麻醉药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J], 胡鑫森
5.局部麻醉药心脏毒性不良反应 [J], 李春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地佐辛是一种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地佐辛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具有镇痛、抗炎和抗菌作用,适用于各种手术术后镇痛。
本文将介绍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进展。
一、地佐辛的药理作用地佐辛主要通过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从而达到局部麻醉和镇痛的效果。
其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减少疼痛的传导和感知。
地佐辛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二、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地佐辛在各种手术术后镇痛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骨科、普外科、妇产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个领域。
对于常见的手术如拇外翻、切除乳腺肿瘤、胆囊切除、阑尾炎切除、膝关节置换等,地佐辛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
在骨科手术中,地佐辛常用于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后的镇痛。
地佐辛在术后24小时内通过全麻和骶管阻滞术给药可显著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普外科手术中,地佐辛术后镇痛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镇痛需求,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后恢复的质量。
在妇产科手术中,地佐辛也常用于宫腔镜手术、宫颈锥切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手术的术后镇痛。
地佐辛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手术满意度。
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剂量和给药方式要根据不同手术和患者的疼痛程度来确定。
通常地佐辛可以通过静脉给药、局部注射或患部贴敷等方式给药。
在术中骨科手术时,可采用联合使用地佐辛和罗哌卡因的方式,在手术部位注射地佐辛,术后可继续应用地佐辛贴敷或静脉给药。
对于腹腔镜手术,可在手术结束后通过腹腔内和盆腔内注射地佐辛。
在妇产科手术中,地佐辛可通过宫颈内口、子宫颈环支、宫腔等直接注射,也可通过静脉推注给药。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局部麻醉药是一种能够在特定区域产生麻醉效果的药物,与全身麻醉相比,局部麻醉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手术创伤小、复苏期短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下面将从局部麻醉药的类型、新药研发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局部麻醉药可以分为局部麻醉类药物和局部麻醉技术两种类型。
局部麻醉类药物包括局部麻醉剂和麻醉辅助药物两个类别。
局部麻醉剂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麻醉的效果。
而麻醉辅助药物则用于增强局部麻醉的效果,例如常用的肌松剂。
其次,新的局部麻醉药的研发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更加安全、高效的局部麻醉药物。
例如,一些研究团队对脂质体麻醉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脂质体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高度可调性的纳米载体,在局部麻醉药物的输送上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实现局部麻醉药物的缓慢释放,从而延长麻醉效果,并减少药物所致的副作用。
此外,局部麻醉药在临床应用上也有广泛的研究进展。
局部麻醉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手术、疼痛管理和生殖医学等。
其中,局部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可以减轻手术疼痛,降低全麻的需求量,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
此外,局部麻醉还可以用于疼痛管理,例如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局部麻醉可以通过阻断痛觉传导,减轻疼痛症状。
另外,局部麻醉还可以应用于生殖医学领域,例如在产前无痛分娩中,通过局部麻醉技术可以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受,并提高母婴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新的局部麻醉药物的研发,以提高局部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局部麻醉在临床应用中也逐渐扩大,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局部麻醉药物将会在临床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心脏钠通道与局部麻醉药的研究进展
・
2 8・ 8
20 年第 2 卷第 5 02 3 期
1 Ur a 0 b n BW ta . e t e il g , 9 6; 4: 0 e 1 A s soo n h y 19 8 67 1 Re b r e 1 A e t e il g , 9 6; 4: 0 1 h e g B ta . n s so o h y 19 8 6 7 1 M ol x S e 1 A e t e i lg . 9 2 l e ta . i n s so o h y 1 98: 8: 6 6 8 10 1 Ha r 3 wo t RA ta . e te i l g , 9 5; 2: 2 5 h e 1 A s so o n h y 19 8 15 1 M a i e 4 c v rMB ta . e t e il g , 9 6; 5: 2 e 1 A s soo n h y 19 8 83 1 Ra n k ma iL ta . e t e i lg , 0 0; 2: 2 5 ta u r e 1 A s so o n h y 2 0 9 5 9
21 Th mpo ta . o t d J 1 7 71:5 o sn DS e 1S u} Me . 9 8: l 66
2 Hu t re 1 9t o d Co g e s o a n. 9 9: 4 2 ne ta . h W I n rs n P i 1 9 2 5 2 W a n rI E t 1 A e t e il g , 9 9; : 4 3 g e IL e . a n s soo h y 1 9 91 1 81 2 Mc wa ta . e te i lg , 9 4 E n AIe 1 A s so o n h y 1 93; 8: 6 7 8 4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摘要】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重要的镇痛药物,其在神经外科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机制和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重要性。
随后详细探讨了右美托咪定在脑部手术、神经损伤修复和脊髓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其在保护神经系统和术后镇痛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强调了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前景,呼吁进一步研究其应用价值,以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神经外科领域的发展和患者的治疗带来积极影响。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神经外科、脑部手术、神经损伤修复、脊髓手术、神经系统保护、术后镇痛、前景、研究、应用价值、治疗方案。
1. 引言1.1 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机制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常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作为术中和术后的镇痛药物。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神经元的钠通道和向内氨基酸受体,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达到止痛的效果。
右美托咪定是左旋麻黄碱的对映体,具有与左旋麻黄碱相似的作用原理,但却比左旋麻黄碱更具选择性和效力。
右美托咪定还被认为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可以减轻手术过程中对神经系统的损伤。
其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痛觉传导通路的神经元兴奋性,从而降低疼痛感知的强度。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机制对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重要性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局麻药物,在神经外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出色的麻醉效果。
通过其局部麻醉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同时减少手术中的术中出血和神经反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常常需要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而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神经组织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最新局部麻醉和疼痛治疗新进展-PPT文档
新的局麻药物剂型-脂质体
• 局部麻醉药物脂质体:脂质体是
由一层或多层双分子磷脂膜包裹水 相所组成的微型球状物,粒径为10 nm~20 pm。1961年英国人BANGHAM 首先将干的磷脂膜和水混合,开创 了脂质体制备的先河。脂质体作为 局麻药的载体,主要利用其缓释特 性。目前涉及的局麻药物包括地布 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利多卡 因等。脂质体作为局麻药缓释仍有 很多新问题以待解决,如怎样提高 其包封率、减少所包封药物的泄漏 等。
• 目前在研的新局部麻醉药物主要是针对长 效、低毒、感觉和运动神经特异性阻滞等 方向。在研究阶段和临床前阶段的局部麻 醉药物新进展如下: 1. 全麻药物的局麻作用; 2. 新的局麻药物剂型; 3. 长效局麻药的研发;
全麻药物的局麻作用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进教授团队的研究表 明大鼠尾神经局部给予8%乳化异氟醚 0.4ml70%出现了局部麻醉作用,麻醉作用 起效时间分别大约为6.5分钟;镇痛作用大 约持续113分钟;麻醉作用大约持续86分钟。
术后镇痛新进展
• 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回归; • 术后局部浸润麻醉技术; • 术后多模式镇痛技术;
神经刺激器
First nerve stimula经电刺激原理
• Coulomb’s定律 E=K(Q/r2)
• 电量(nC) =刺激电流×刺激时程(ms) • 当ms一定时,刺激神经所需的最小电流同
针尖到目标神经的距离呈正比。
25
Stimuplex HNS --新型神经丛刺激器
Ropivacaine 0.2% – 0,375% 6 – 14
• Bupivacaine 0,125% 10 – 14 ml/h
•
Bupivacaine 0,25% 8 – 10 ml/h
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研究进展
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研究进展
徐鑫;汪小海;汤春艳;陈洁;葛卫红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2024(43)1
【摘要】布比卡因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长效局部麻醉药,但是,对于手术后需要数天镇痛的患者,其6~8 h的作用时效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设计药物剂型可以延长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时效或减小其毒性。
将局部麻醉药包封在药物输送系统中可以为手术患者提供长效镇痛。
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基于DepoFoam TM技术的多泡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该制剂时效可达72 h以上。
该文综述了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的临床安全性研究和应用于手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6页(P91-96)
【作者】徐鑫;汪小海;汤春艳;陈洁;葛卫红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麻醉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2;R969
【相关文献】
1.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布比卡因脂质体镇痛的研究进展
2.布比卡因脂质体EXPAREL 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3.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明矾布比卡因注射液中盐酸布
比卡因含量及有关物质4.布比卡因脂质体术后镇痛应用进展5.布比卡因脂质体exparel应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局部麻醉药的发展
局部麻醉药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局部麻醉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局部麻醉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的方式,使特定部位的感觉神经暂时失去敏感性,从而实现疼痛的缓解或消除。
本文将探讨局部麻醉药的历史、分类和应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局部麻醉药的历史局部麻醉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已经发现使用某些植物根茎和叶子能够减轻疼痛。
然而,真正的局部麻醉药的发展始于19世纪。
1846年,美国医生威廉·T·G·莫顿首次成功使用乙醚麻醉患者进行手术,这被认为是麻醉学的重要里程碑。
此后,局部麻醉药的研究蓬勃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麻醉剂。
二、局部麻醉药的分类局部麻醉药可分为两大类:表面麻醉药和浸润麻醉药。
表面麻醉药主要用于皮肤和粘膜的表面,作用于感觉末梢神经,常用的表面麻醉药有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是一种有效的局部麻醉药,它可以迅速起效,且持续时间较长,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疗法中。
浸润麻醉药主要应用于局部组织和深层组织,作用于注射部位的神经,常用的浸润麻醉药有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是一种常用的浸润麻醉药,它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麻醉效果,被广泛用于术前和术中麻醉。
三、局部麻醉药的应用局部麻醉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外科手术中,局部麻醉药常被用于手术切口的麻醉,使患者无痛或减轻疼痛感。
在牙科领域,局部麻醉药常被用于牙齿的治疗和拔牙过程,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此外,局部麻醉药也广泛应用于皮肤病治疗、疼痛管理、妇产科手术等领域。
四、局部麻醉药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局部麻醉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一方面,对局部麻醉药的研究不断深入,新型的局部麻醉药正在不断涌现。
如糖皮质激素和胶原酶抑制剂在局部麻醉中的应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麻醉效果,还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另一方面,有效的输送系统和麻醉设备也在不断改进,使得局部麻醉的效果更可控、更精准。
麻醉药物新进展
麻醉药物新进展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学科,近年来麻醉学又与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免疫、遗传、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密切联系,随着整个医学科学和麻醉学的发展,麻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麻醉药物新进展1.1局部麻醉药新型剂的研究局部麻醉药微球:微球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给药技术。
微球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常见微球直径为1~40 pm。
在临床治疗,尤其是肿瘤的化学治疗中,微球具有显著的优点[2]。
当包含局部麻醉药的微球被注入到神经周围时,其对局部麻醉药的缓慢释放可延长该神经被阻滞的时间,降低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循环的局部麻醉药总量。
微球的缓释性使局部麻醉药微球的麻醉作用间显著延长。
微球具有生物相容性,但由于微球内含有大量的局部麻醉药,其对生物体的毒性仍是研究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3]。
1.2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不但可提供完善的麻醉深度,降低全麻药用量,而且还可减轻应激反应,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麻醉方法[6]。
胸段硬膜外阻滞可阻断相应节段的交感神经传出纤维,使阻力性血管及容量性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同时使迷走神经相对兴奋,心率减慢,心肌耗氧量相对减少。
同时,胸段硬膜外阻滞还可缓解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得到相应改善,心肌供氧量相对增加,从而改善心肌供氧与耗氧之间的平衡。
另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既能充分利用两种麻醉的优点,减少术中及气管插管、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提供良好的术后硬膜外镇痛,抑制应激性激素的增高,又能互补,减少全麻药用量,减少苏醒延迟、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1.3吸入麻醉药方面氟烷、甲氧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在肝脏的去氟代谢主要由CYP2E1催化。
关于其多态性与吸入麻醉药的关系未见相关报道。
异氟烷是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20%的病人在术后有识别力低下的症状[7]。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右美托咪定是一种用于麻醉和镇痛的药物,属于局部麻醉药的一种。
它具有快速起效、安全可靠、镇痛效果持久等优点,因此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脊髓中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来实现麻醉和镇痛效果。
它可以通过减少交感神经的传导和释放,抑制病理性的神经传导,从而减轻疼痛感觉。
右美托咪定还可以通过减少麻醉药的使用量和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需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常用于全身麻醉和术后镇痛中。
在全身麻醉中,右美托咪定常用于联合使用其他全身麻醉药物,可以减少其他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风险。
在术后镇痛中,右美托咪定可以通过脊髓镇痛的方式使用,局部麻醉作用使病人术后镇痛效果持久,提高手术恢复速度。
近年来,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一方面,一些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可以通过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和时间,从而减轻病人的术后镇痛需求,提高疼痛控制和病人满意度。
研究也发现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术后恢复质量。
右美托咪定还被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中枢神经保护。
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具有抗氧化、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可以通过减少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和脑组织的完整性。
一些临床研究也发现,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
针对右美托咪定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与剂量呈剂量依赖性关系,过大的剂量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合理地选择右美托咪定的剂量,个体化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研究也探讨了右美托咪定的给药途径,如静注、静脉持续输注和硬膜外给药等,以寻求最佳给药方式。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是非常广泛和深入的。
它通过激活脊髓中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来实现麻醉和镇痛效果,在全身麻醉和术后镇痛中被广泛使用。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地佐辛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和术中镇痛,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就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进展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地佐辛的药理作用地佐辛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具有较好的局部麻醉效果。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神经元的兴奋传导,抑制局部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达到麻醉的效果。
与其他麻醉药相比,地佐辛具有作用持续时间长、毒性小、不引起昏迷等优点,适合于术后镇痛的应用。
二、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1. 术后镇痛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主要通过局部给药的方式,直接作用于术后疼痛部位,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受。
临床研究表明,地佐辛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病人对吗啡等镇痛药物的依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常规操作。
除了术后镇痛,地佐辛还可以在术中通过神经阻滞的方式进行镇痛。
在一些手术中,医生常常会选择在手术部位注射地佐辛,以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手术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地佐辛在术中镇痛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对减轻手术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1. 新型给药方式传统的地佐辛给药方式主要为局部注射或局部浸润,但这种方式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所有术后镇痛的需求。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尝试新型的地佐辛给药方式,如贴片给药、微球给药等,这些新型给药方式可以延长地佐辛的作用时间,提高镇痛效果,为术后镇痛提供了新的途径。
2. 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地佐辛与其它药物的联合应用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研究发现,将地佐辛与吗啡、布比卡因等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镇痛效果,减少药物剂量,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镇痛满意度。
地佐辛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成为术后镇痛的新选择。
3. 长效地佐辛的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开始尝试研发长效地佐辛,即在地佐辛的分子结构上进行改进,使其作用时间更长,从而减少术后的镇痛次数,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麻醉药的研究进展摘要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导的药物。
一般来说,局麻药液的浓度决定阻滞的性质和范围。
但是局麻药除了局部麻醉作用外,还会产生一定的吸收作用。
目前的局部麻醉需小剂量频繁给药以维持有效治疗浓度。
剂量较大时,有效治疗浓度的维持时间长,但最大血药浓度Cmax超出治疗窗,导致副反应。
如:局麻药吸收入血并达到一定浓度,产生毒性反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神志错乱,肌肉震颤等。
而剂量过小则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病痛。
另外局麻药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外周血管的作用,使药物经血管吸收加速,作用时间缩短。
近年来,针对局麻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临床治疗需要缓释的长效局部麻醉制剂来缓患者术中、术后、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各种疼痛。
采用现代制剂技术设计了各种缓释给药系统,来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和吸收,旨在延长局麻药效,减少体循环吸收,减轻不良反应,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
关键词:局部麻醉药无痛研究发展-I-AbstractIn drug called is familiar to everyone,with health care,medical treatment,diagnosis of A local anesthetic is a kind of can in topical reversible to blocking sensory nerve impulse generation and conduction of drug. Generally, the concentration of local anesthetic solution decide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the block. But local anesthetics in addition to the local anaesthesia effect, will produce certain absorption. Current topical anesthesia for small dose frequently administered to maintain the effective therapeutic concentration. Dose is large, effective therapeutic concentration to maintain a long time, but the maximum plasma concentration Cmax beyond therapeutic window, resulting in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local anesthetic absorption into the blood and reached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toxicity,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or the mental disorder, muscle tremors. And dosage is too small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ain of patients. Also local anesthetics have of varying degrees of expansion of peripheral vascular, the drug by vascular absorption speed, shorten the time. In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local anesthetic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need for controlled release of long-acting local anesthetized preparations to relieve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pain caused by cancer, and diseases of the nervous system. The moder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design a variety of sustain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to delay the drug in vivo release and absorption, seeks to extend the anesthetic efficacy and reduce systemic absorption, reduce adverse reac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index.Key words: local anesthetics, painles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心脏钠通道与局部麻醉药的研究进展 (4)1.1心脏钠通道的状态对局部麻醉药作用的影响 (4)1.2 钠通道上局部麻醉药的结合部位 (4)2 局部麻醉药新型剂的研究[3] (5)2.1 局部麻醉药微球 (5)2.2 局部麻醉药脂质体:脂质体具有以下特点 (5)2.3 局部麻醉药乳剂 (5)2.4 局部麻醉药微型胶囊 (5)3 神经系统与局部麻醉药的研究 (6)3.1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局部麻醉药的作用 (6)3.2 心血管系统局部麻醉药对之有直接抑制作用 (6)4. 参考文献 (7)-III-1. 心脏钠通道与局部麻醉药的研究进展心脏钠通道主要负责心脏快反应细胞的快速去极化,即动作电位的0相。
它有静息、开放和失活3种状态。
心脏钠通道与局部麻醉药的心脏毒性有密切关系。
1.1心脏钠通道的状态对局部麻醉药作用的影响局部麻醉药的结构是一个亲水基团和一个疏水基团通过酯链或酰胺链连接在一起,主要通过阻滞心肌的钠通道,降低心肌兴奋性而发挥抗心律失常或心脏毒性作用。
偶然单次的刺激时,局部麻醉药对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小;连续多次刺激时,局部麻醉药对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增大,即所谓的/使用依赖现象。
钠通道的状态明显地影响它与局部麻醉药的亲和力,静息状态的钠通道与局部麻醉药的亲和力低,而开放和失活的钠通道与局部麻醉药的亲和力较高,即状态依赖现象。
膜电位-180~160 mV时,亲和力最低,膜电位-80~70 mV时,亲和力最高。
1.2 钠通道上局部麻醉药的结合部位尽管不同组织来源的钠通道结构上有差别,但局部麻醉药都是与通道结合后,通过直接阻塞开放的通道孔或加速通道的失活,抑制钠离子进入细胞。
一般认为钠通道第IV同区S0上的2个含有芳香基的氨基酸是局部麻醉药的结合部位。
不同组织来源的钠通道在此部位是相同的,因而它们和局部麻醉药结合力的不同与部位的结构无关。
2 局部麻醉药新型剂的研究[3]2.1 局部麻醉药微球微球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给药技术。
微球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常见微球直径为1~40 pm。
在临床治疗,尤其是肿瘤的化学治疗中,微球具有显著的优点。
当包含局部麻醉药的微球被注入到神经周围时,其对局部麻醉药的缓慢释放可延长该神经被阻滞的时间,降低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循环的局部麻醉药总量。
常用的微球均可被生物降解,根据制备所需的材料,可分为:蛋白类,如清蛋白、血纤维蛋白原微球,明胶微球;聚乳酸类,如聚乳酸微球、聚羟基丁酯和聚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丙交酯与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微球;淀粉微球;脂质微球;其他如聚氰基丙烯酸丁酯微球,结晶碳水化合物微球,聚碳酸酯微球等。
微球的缓释性使局部麻醉药微球的麻醉作用间显著延长。
微球具有生物相容性,但由于微球内含有大量的局部麻醉药,其对生物体的毒性仍是研究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微球的缓释性延缓了局部麻醉药的吸收,从而降低其毒性。
但仍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如炎性反应、肌肉损伤和异物反应等。
2.2 局部麻醉药脂质体:脂质体具有以下特点与细胞膜亲和力强,可增加被包裹药物穿透细胞的能力;º靶向性好,使药物在肝、脾、肺、骨髓、淋巴、炎性反应以及肿瘤等部位分布大大增加;»对药物的缓释作用,可以提高药物在局部的浓度,降低血药浓度,从而延长其作用时间并降低毒性。
脂质体作为局部麻醉药的载体,主要利用其缓释特性。
目前涉及的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地布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等,研究的范围包括药物的制备、动物体内药效学和药动学观察、毒理学研究等,并已开始人体试验。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还可以促进药物渗透皮肤。
其机制有水合、融合、穿透及通过皮脂腺和汗腺渗透等。
脂质体是目前局部麻醉药缓释研究中最热门也是进展最快的一种剂型。
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怎样提高其包封率、减少所包封药物的泄漏等。
2.3 局部麻醉药乳剂两种不相溶或极微溶解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形式分散在另外一种液体连续相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两相体系称为乳浊液,加有药物的乳浊液称为乳剂。
乳剂可为不透明的乳白色,也可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液体,前者液滴0.1~100.0Lm,为常见乳剂,后者液滴0.01~0.10Lm,称为微乳剂。
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内相加入外相、外相加入内相、转相乳化法等。
乳剂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减少静脉刺激性,提高药物的靶向性[4]。
2.4 局部麻醉药微型胶囊微型胶囊又称微囊,系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成直径为1~5 000Lm的微小胶囊。
无论药物是亲水性、亲油性,还是气体、液体或固体,均可以被微囊包裹。
微囊有改善物质的物理性质、缓释药物、提高药物稳定性等作用。
此外,还有局部麻醉药水凝胶等。
3 神经系统与局部麻醉药的研究局部麻醉药对任何神经,无论是外周或中枢、传入或传出、轴索或胞体、末梢或突触,都有阻断作用,使兴奋阈升高、动作电位降低、传导速度减慢、不应期延长,直至完全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
此时神经细胞膜仍保持正常的静息跨膜电位,但对任何刺激不再引起除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