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富贤大国空巢—中国社会老龄化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富贤湘雅医学院药理学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威斯康星医学院博士后
我们在受教育过程中,一直被“人口大爆炸”的舆论所控制,世界上人口爆炸到什么程度,今后到底是爆炸还是萎缩?我们首先来谈谈这个问题。
人口增长有其内在调控规律,被计划生育人为打破
人口增长有规律,大自然不会让树木长得戳破了天,同样也不会让人口无限地增长。
在古代人文历史上,200年之前人口从来没有超过10亿,中国人一直在1000万到6000万之间活动,人类历史在200年之前,人口也从来没有超过10亿.为什么?因为有一个内在的规律,当时由于战争、饥荒、自然灾害、传染病、猛兽,所以人的寿命很短,平均只有20多岁,人口很难增加。
最近两三百年人口确实在暴涨,是什么原因导致暴涨?
人口暴涨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粮食问题,一个是寿命问题。
1491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很多人对个哥伦布的评价很高,大家是从技术以及其他角度出发,但是我对哥伦布发现美洲评价高是从人口角度出发的。
因为以前欧亚大陆,粮食非常有限,小麦、水稻产量有限,对土地的要求也有限。
哥伦布发现美洲,导致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世界第二大作物),土豆(世界第四大作物)等大大增加,粮食大大增加人口就开始大大增长。
以前90%所需要的粮食肥料主要是氮肥,非常有限。
以前90%的人都要从事粮食生产才能保证有限的粮食,但1911年,世界第一所氮肥厂,氮气合成氮肥,使粮食大大增加,以前90%从事粮食生产,现在发达国家90%的人从事其他行业,不到10%的人从事粮食生产,就能满足全世界的粮食需求。
人口不会无限量增加
世界以前平均寿命只有20多岁,1796年天花接种以来,预期寿命从20多岁延长到40多岁,青霉素的推广,人的寿命从40多岁延长到60多岁。
人口以前不到10亿,增加到现在60亿,是不是会无限增加下去?这也有一定的规律。
现在的人口增加原因之一是寿命的延长,是死的少了,而不是生的太多。
但现在人口又很难增加了,以前多子多福。
现在是一种消费,多子少福了。
以前养小孩成本很低,五六个小孩也能养得起,现在养一两个小孩都已经养不起了。
以前十几岁开始结婚,能生六个孩子,现在结婚比较晚,离婚比较多,生活压力很大。
生活压力大,是不要小孩的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从生育能力来看,中国在30年之前,不孕育发病率只有1%,最近的二三十年增加了十倍,中国目前大概10%到15%的没有生育能力了,是这样一种规律。
200多年前,马尔萨斯在人口不断往上增长的过程中,写了一本书《人口原理》,当时说人口饥荒、战争,后面马寅初的《人口论》到1968年人爆炸舆论,1972年《增长的极限》再到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控制论》,这些预言一个共同的特点:饥荒、战争、灾难、资源耗竭、环境污染。
70年代当时预测人类10亿人口将会因为粮食短缺而会饿死,现在不但没有饿死,生活水平反而越来越高了。
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
在公元0——1880年,在差不多两千年时间之内,全世界人均GDP才增加一倍,人口没有变化,生活水平也没有变化;反而最近200多年,人口增加得很快,生活水平上升得也很快;最近200年,食品价格下降了90%,最穷的人都有饭吃了;最近10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4倍,全球GDP增加18倍。
人均GDP也增加了2倍,增长最缓慢的非洲也增加了3倍。
是什么原因导致人口爆炸、生活水平提高,这是一个原因,因为人口爆炸导致科技爆炸,因为人口的密度有、规模有,导致思考的扩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所需要的一些技术,比如说钢笔、自行车、火车、电话、电灯、相机、飞机、高速公路、微波炉、手机等都是在最近200年人口爆炸过程当中才有的。
人类所用的资源都是“人造”资源
很多人认为人口爆炸导致资源消耗,资源是有限的,人口不能再增加下去,但什么叫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一直存在着,煤炭石油,数亿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上,当时不叫资源,是废物。
以前空气也不是资源,空气很多,资源只有经过人类的大脑,才能将非资源变成资源,所以人口对现有的资源是“减法”的消耗。
但人口增加却使得非资源,“乘法”的增加,比如说以前氮气不是资源,因为科学家
哈伯将氮气变成氮肥,如果没有氮气变成氮肥,在座的各位大部分人可能要去干农活。
非资源变成资源是一个“乘法”的增加,我们所用的资源,都是人造资源。
既然资源增加了,那么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在300年之前,中国人口从来没有超过6000万,如果那时中国人口有1亿,那中国人口绝对超载了,中国那个时候连1亿都承载不了。
现在随着科技进步,人口不断上升,但人口承受能力反而超过我们实际人口的数量。
但今后,中国面临的不是人口增加,而是人口减少的问题。
人类面临人口减少的的灾难
(图说:2030年中国将遭遇严重人口萎缩)
“人口灾难”的狼真的来了。
但不是人口爆炸,而是人口萎缩。
联合国预测过100年后,日本和欧洲的人口将减少一半。
俄罗斯是全世界人口减少最快的国家之一,从1992年开始急剧减少,导致劳动力萎缩。
俄国总统称人口萎缩是“国家的第一号敌人”。
在1960年代泰国跟中国一样,每名妇女平均生6个孩子,但是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平均只生1.6个孩子。
然而发达国家需要妇女平均生2.1个孩子才能保证人口不会减少。
生育率的降低将导致人口减少。
联合国的资料显示,全球出生人口事实上在1980年中期就已经降低了,出生人口减少意味着几十年后全球总人口即将减少。
联合预测,全球人口将在2042年左右开始呈现负增长,发达国家则在2015年开始减少。
联合国与美国人口普查预测中国人口在2020年开始减少。
目前北京、上海生育率只有0.7。
北京总人口1500万,近年每年小学入学人数只有7万。
如北京上海没有外来移民、北京上海经济不要到20年就会崩溃!
若不鼓励生育中国人口将快速萎缩
1957年马寅初提出《人口论》,说不实行计划生育就不得了了,50年后,人口可能会增加到26亿,所以,一对夫妇只能生2个孩子。
1979年《光明日报》也说,1959年毛泽东错批马寅初,从而导致1959—1979年误增了三亿人口,故
1980年实行一胎化政策是对毛泽东错误人口政策的补救。
但是马寅初没有意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率会急剧下降。
中国在1950年占全球人口的22%,到80年也是22%。
这三十年中国人口与全球是同步的。
以前不孕率很低,现在有10%—15%的没有生育能力了,有一些丁克、单身,大部分人只愿意生一个,人口当然会减少。
然而为什么中国人口从50年的5.5亿增加到80年的10亿到现在的13亿?就是因为以前死亡率高、寿命短,预期寿命只有35岁。
死亡率降低后,到1980年预期寿命是68岁,现在已经是73岁了。
1950年代到1991年中国每年出生是两千万左右或者以上,他们到老年后,中国每年将有两三千万人死亡,是现在的两三倍。
假如20年后,中国仅仅是停止了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的话,今后中国妇女也跟现在的台湾、韩国一样,一个妇女生1.1孩子,那么每年只出生600
多万孩子,每年死亡两三千万,意味着中国在未来长达40年的时间内,每年将减少一千多万人口。
国家从5亿增加到13亿人口是几十年间每年增加了一千多万人口。
若以后每年减少一千万,人口将很快萎缩。
人口就是命运,人口政策是国家核心政策
(图说:秦国人口战略终成霸业)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是非常落后及偏僻的地方。
但商鞅变法100年后,秦国人口众多,土地广阔,最终统一中国。
变法中,商鞅认识到“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人口资源远比比土地资源重要。
所以他大力发展人口:开垦耕地、修建水库、推行农战制度,使人口大大增加。
并通过优惠政策,引进外国移民,骚扰敌国农田、粮仓,减少敌国人口。
经过100多年后,土地人口远远超过六国总和,所以秦统一中国势在必行。
藏族以前是一个非常大的民族,唐朝对它都感到恐惧。
安史之乱后,唐朝人口降低到1700万,西藏人口有800万,西藏军队曾一度攻占唐朝都城长安。
当时那么强大的民族,到后面为何成了一个小民族?
因为西藏喇嘛教兴起,抑制生育。
大量人口出家为僧,自己不生产人口,把别人用来生小孩的财富,用来修建寺庙,所以人口减少,对中原不再构成威胁。
以前西藏人口占中国1/3,现在西藏人口不到中国人口的1/ 233。
在元朝时,中国人口6000万、蒙古占400万,非常彪悍,曾经占领欧亚大陆。
但是由于只有400万人口,帝国无法管理偌大的国家,就慢慢衰退了。
但是这400万人口,对北方仍然构成很大的威胁,清朝入关后,为了保证北方退路的安全,实行“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国策,以物质刺激独立人们当喇嘛,减少蒙古人口成长。
法国是马尔萨斯控制人口思潮的最大受害者,使法国从大民族变成了小民族。
法国在500年以前,有2000万人口,现在是7000万,只增加3倍,增加的3倍是因为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前是20多岁,现在是70多岁,所以法国的人口相对来说,并没有增加多少。
16世纪英国的人口只有400万,不到法国的1/4,现在后裔却超过2亿(包括美国、加拿大、南非等都超过2亿了),增加了52倍。
人口压力逼出了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入了现代化。
英裔主导世界政治格局超过两个世纪。
一个数百万人使用的方言(英语)成为世界语言。
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感叹说,人口就是命运。
500年前,苏联人口才600万,到1990年人口达到2.89亿,成为超级大国苏联。
日本在40年代人口增加也很快,当时也是生4、5个孩子。
到70年代开始,经济蓬勃,现在日本的生育率已经降得很低,日本平均每个妇女只生1.2个孩子。
越富越不生,日本在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就有了瓶颈:越不生越老,越老越穷,越穷就越生。
1830年中国有4亿人口,现在是13亿,人口增加得很快。
但从横向来看,中国的人口增加是很缓慢的。
比如说1830年全球人口是10亿,中国人口4亿,占了40%;但到现在中国在全球只占19%,并且每年出生人口只占全球10%了。
这意味着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快速下降,今后综合国力将远低于印度。
中国即将爆发人口危机
(图说:2005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2005年中国人口结构图左侧是男性,右侧女性。
目前中国很强大是因为中国15岁到64岁的劳动力很充足,这是国家最核心的基础。
但中国的人口将会急剧老化,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会面临衰退的问题。
未来对美国构成竞争的是印度不是中国。
美国人的结构是稳态的人口结构,印度也是。
这种人口结构才是可持续发展民族。
而中国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
1980年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1980年9月25中共中央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展开。
有些同志担心,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将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例如人口的平均年龄老化、劳动力不足、男性数目多过女性、一对青年夫妇供养的老人会增加…。
当时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这些问题不大、可以解决。
但这些问题现在都没有解决;
当时1980年认为实现一胎化,不会出现出生性别比失衡。
但是实行一胎后,性别比例很快就失衡了;
当时说老年化最快也得在2020年出现,但实际上1999年就出现老年化;当时说能做到老有所养,现在养老金短缺;
当时说不必担心劳动力不足,但中国在2004年时就出现用工荒的问题;
当时说能缓解就业压力,今天我们会发现,是增加了就业压力。
当时说只生一个好培养,现在养不起了。
中国人口严重老年化
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将迈向老年化。
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人口只有1.6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1.1亿。
但是今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会增加为4亿,65岁以上的会增加为3.3亿。
4亿老无所养的老人威胁社会稳定。
中国目前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且只有城市4000多万老人享受养老金,养老金缺口仍很大。
过了30年中国劳动人口:老年人口为3:1,2050年中国劳动人口:老年人口为2:1(印度是5:1)。
等我们老时,就会无比凄惨。
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
当时计划生育时说性别比不会产生失衡,实际上光棍危机已经开始。
1971年实行计划生育时允许生3个孩子故没有性别失衡。
性别比失衡是从1978之后开始的。
1978年开始实行一胎化,到1980年全面展开。
随着一胎化的实行,本来是105个男孩对应100个女孩,1997年之后,是120的男孩对100个女孩了。
性别比存在很大问题。
生1个孩子,1/2没有儿子,生两个孩子,1/4没儿子。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用得着选择性别吗?
中国实行一胎化政策之前,性别比正常;中国在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800多万人口的地区试点二胎,性别比也是正常的。
我们在城里,感觉好像是女生找不到男的,这从人口是可以解释的,因为人口有20多年的滞后性。
以前中国平均初婚年龄,男人是26岁,女的是24岁。
24—28岁年龄段为初婚男人,22—26岁为初婚女人;目前女的比男的多一点。
但从2012年开始到2016年,男性人口超过女性人口30%。
对一个男孩子来说,该出手就要出手(现场笑),不然就麻烦了。
对女孩子来说,不要着急,再过几年,女孩身价百倍。
人口减少增加就业压力
(图说:人口、就业、消费的关系)
减少人口能缓解就业压力吗?这是说不通的。
因为有人口,才有消费,有消费才有需求,有需求才有生产,有生产才能提供就业机会。
而计划生育是减少人口,减少了人口必然导致消费萎缩,消费萎缩必然导致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必然会导致生产不足,生产不足导致就业压力。
比如说日本的人口是1.27亿,提供6000万就业机会,印度人口11.7亿,提供接近5亿的就业机会。
“人口多导致就业压力”与“落体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一样荒谬,中国很多学家包括经济学至今理解不了两个“铁球原理”。
中国人多,就业压力大,巴西的人口少,只有1.9亿,只相当于美国的63%,但是它的失业率比美国还要高。
各地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是:生产代表15—64岁的劳动力,而消费却是总人口。
大多数国家劳动力与总人口比例都低于50%(也就是两个人口提供一个就业机会),而中国却高达63.5%。
如果中国跟美国、巴西一样是50%,两个人口提供一个就业机会,中国13亿的市场,只能提供6.5亿个就业机会。
中国目前有8亿的劳动力,对中国市场来说,中国过剩了1.5亿个劳动力,中国的工资太低,福利不行。
中国内需不足不仅是人均消费能力不够,更主要的是消费者数量不够。
计划生育增加现在就业压力。
因为生一个孩子,孩子的奶粉、食品、衣服、教育以后的房地产的整个一系列的产品都可带动产业链,消费减少,消费减少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其他国家妇女劳动率较低,中国妇女劳动率高达86%,为世界罕见。
中国的女生毕业之后,说结婚生孩子,父母就会觉得:养个女儿很失败,养个女儿这么
大了,就不挣钱,就生小孩去了。
这在其他国家是很正常的。
中国妇女既要忙里,也要忙外。
世界上男性自杀率平均是女性的3.7倍。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
计划生育导致小孩减少,使得乳腺癌、子宫癌等发病率却在升高,计划生育对妇女很不利。
因为计划生育导致中国的过剩了1.5亿劳动力。
企业本要涨工资了,但因为这个问题,就不涨了,有意见就可以走人,另外还有人干活。
企业涨工资就会导致产业升级、创新,现在靠长期低工资维持,不利产业升级,也不利于创新。
“用工荒”和“就业难”将长期并存
中国20—39岁的劳动力是企业最需要的黄金劳动力,对企业的影响最大。
中国在2002年这个年龄的劳动力就开始减少,导致中国在2004年出现了民工荒,但当时还不严重。
因为当时中国15—64岁的总劳动力是增加的。
并且中国19—22岁的劳动力也是增加的,所以就弥补了20—39岁的阶段的减少。
但从今年开始劳动力急剧下降,珠三角、长三角告急,甚至连重庆、武汉劳动力都出现短缺。
中国15—64岁的劳动力,自2012年开始减少,以后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到2034年15-64岁总劳动力仍超过7.0亿,但将没有24岁以下人口了。
所以不能因劳动力过剩来进行计划生育。
社会对19—22岁的人口数量最为敏感。
因为对企业来说,企业用工荒越演越烈;对大学来说,生源不足,大量高校将破产。
2009年高考报考已经下降40万;对房地产来说,好日子快到走到劲头了。
中国20-39岁的劳动力从去年达到顶峰,但到2018年,八年内将下降50%。
从一亿下降到五千万,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个劳动力的减少对中国的国内影响非常大。
提高工资并不能解决用工荒。
工资提高、提高劳动力价格对工人来说是好事,但是工资提高有标准。
如果工资抬高,就会导致通货膨胀、企业破产。
企业破产,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工资抬高还会导致企业外移,比如说转到越南、印度,导致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导致很高的失业率。
20—39岁劳动力是中国的核心。
中国改革开放是1979年、印度是1991年。
中国这个年龄的劳动力在1990年比印度多出1.37亿,但2014年印度将会与中国持平,到2025年,印度反而比中国多出1.35亿。
目前中国的国力远远超过印度,吸引外资能力远远超过印度,经济比印度好。
但是以后,中国的劳动力是不断少,印度是劳动力却不断增加,中国引进外资能力是越来越弱,而印度就会越来越强。
劳动力减少意味着国力衰退。
日本在50年代以来,劳动力是增加的,社会问题都能在发展中解决,日本经济朝气蓬勃,但社会问题在发展中被稀释了。
经
济很稳定,首相可以连任,但90年代开始,总劳动力减少,很多问题出来了,由于老年化的原因,导致了一些新的问题,经济也“日”薄西山了。
首相以前是连任,现在是一年换几个。
中国的劳动力从2012年开始减少,对中国来说,中国未来的经济很难继续发展下去。
中国相当于日本在60年代后期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于台湾、韩国在80年后期水平,也相当于90年代拉美国家的水平,相当于现在东南亚社会发展水平。
这些国家达到中国目前社会发展水平时,劳动力是增加的,中国是唯一一个劳动力减少的国家,中国作为经济结构来说,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劳动力减少的时间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
中国劳动力是2012年开始减少,发达国家是2010
年开始减少,只差两年时间。
中国今后最大特点就是“用工荒”和“就业难”。
因计划生育减少消费者,使劳动力过剩、导致中国就业难;尤其是四五十岁的劳动就业难;计划生育导致年轻劳动力不足,劳动力短缺,导致用工荒。
中国“就业难”与“用工荒”将长期并存。
劳动力短缺并不意味着充分就业,年轻人能胜任的工作,老年人并一定能胜任。
就像计划生育引起性别比失衡一样,今后一方面出现“女人不足”(年轻);另一方面,又出现“女人过剩”(老年),因为女人长寿,计划生育使得大量女人老无所养。
政策调整应对中国人口危机
(图说:停止计划生育政策一举多得)
2012年:15-64岁总劳动力开始快速减少,国力将会面临一些问题;
2009-2018年:19-22岁最有活力的劳动力将减少一半;
2012年:初婚年龄男性开始大幅超过初婚年龄女性;
2012年:光棍总人数将从1000万快速增加到4000万;
2010年:老年抚养比开始快速增加;
2015年:总抚养比将快速增加;
2016年(笔者预测):总人口开始负增长;
2020年(联合国、美国普查局):总人口开始负增长。
社会要持续发展须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
人口再生产主要体现在妇女。
妇女生孩子贡献很大,是国家的基础。
物质再生产主要靠男人。
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和谐。
所以社会要持续发展,首先要人口持续发展。
对发达国家来说,每个妇女要生2.1个孩子,才能保持人口持续发展。
为什么是2.1个,因为有的小孩生下来可能会死亡。
一个正常社会,主流家庭生三个孩子,部分家庭生两个孩子,部分家庭生四五个孩子。
要是主流家庭不让生、不愿生、养不起三个孩子,标志着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说明这个社会制度出问题了。
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率、产妇死亡率比发展中国家要低,所以发展中国家每个人应生2.5到3.3个孩子。
对中国来说,每个妇女应该生2.3个孩子。
因为中国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10倍。
并且发达国家性别比是105:100,中国的性别比是超过120,所以中国应该生2.3个以上的孩子。
1990年中国每个妇女平均生2.2个孩子,勉强接近2.3。
但1991年开始,已经低于2.0。
在90年代中期,每个妇女只生1.3个孩子,非常危险,需要2.3人口才能世代更替,现在是1.3。
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显示只有1.2了,人口普查是最客观的,最客观的数据。
2005年经过调查,再次说明中国生育率确实只有1.3。
但每次都把1.3改成1.8,因为1.2计划生育应该停了,1.8对他们来说是最安全的生育率。
中国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育率不断下降。
中国在1975年时,人类发展指数(HDI)超过0.5。
如果不实计划生育,生育率也会下降。
比如说印度,他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生育率也下降了,泰国也一样。
中国目前的HDI(生活质量的综合指标)是0.8,相当于新加坡、韩国在88年时的情况。
当年新加坡、韩国生育率低于1.6,如果中国没有计划生育,生育率也只有1.6左右。
泰国、伊朗、巴西HDI发展水平与中国非常接近,生育率也只有1.4-1.9。
国家计生委统计,中国目前大多数的妇女只愿生活1.73个孩子,一部分愿意生3个,一部分愿生一个,平均是1.73个孩子。
80年代农民愿意生孩子,因为当时的民生压力不大,城市差别也不是很大,现在差距很大,农民也不愿意生孩子。
农民的生活压力增大,加上分税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