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五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5章课件共60页

统计学第5章课件共60页

关系:各期环比增长量之和=定基增长量
a 4 a 0 ( a 1 a 0 ) ( a 2 a 1 ) ( a 3 a 2 ) ( a 4 a 3 )
年距增长量=本期水平-上年同期水平
(二)平均增长量
1、平均增长量概念:各环比增长量的平均数
2、计算方法 平均增长量=
第5章
主讲人: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第5章 时间数列
§5.1 时间的概念、种类和编制原则
一、时间序列 (times series) 概念
1、时间序列: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 观察值排列而成的数列
2、时间序列的两个要素:形式上由现象所属的 时间和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两部分组成
(1) 排列的时间可以是年份、季度、月份或其 他任何时间形式
(2)计算c0 , c1 , c2 ,…, cn平均数
ca b
例1:计算某厂92年第二季度各月份平均计划完 成程度。资料如下
月份
4
5
6
合计
计划完成% 111 120 125 119
解: (1)还原数据(找原始资料)
c0a b0 0,c1a b1 1, ,cna bn n
月份
4
5
6
合计
C 计划完成% 111 120 125 119
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一)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概念 1、平均发展速度: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 2、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二)平均发展速度计算
1、水平法:从基期水平 a0 出发,以平均发展
速度 ,x 经过 n 期,达到末期水平 an
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计算

统计学5ppt课件-PPT文档资料53页

统计学5ppt课件-PPT文档资料53页

一、动态数列的概念

原 理
动态数列也称时间数列,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的一列数。
时间数列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时间,二是各
时间指标值。
1990
90年代GDP(单位:亿元,当年价)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18547.9 21617.8 26638.1 34634.4 46759.4 58478.1 67884.6 74462.6 78345.2 81910.9



计 学
例:某国2002-2006年电冰箱生产发展速度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产量(万台)
768
918 980 1044 1060
环比发展速度%
119.5 106.8 106.5 101.5
定基发展速度% 100 119.5 127.6 135.9 138.0
• 在上例中,2019-2019年电冰箱生产平均发展速度计算 方法有以下几种:
3.循环变动C
4.不规则变动I
有两种分解方法
加法模型:Y=T+S+C+I
第 五
乘法模型:Y=TSCI

统 计
二、长期趋势的测定


理 长期趋势是研究某种现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发展变的
趋势
长期趋势有两种基本形式:⑴直线趋势 ⑵曲线趋势
描述长期趋势的工具:折线图或散点图
将平面中的交点相继联接起来所得图形称为折线图,它 一般用于描述某一变量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动情况。

《统计学第五章》PPT课件

《统计学第五章》PPT课件
累计增长量:a1 a0, a2 a0, a3 a0, , an a0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各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相邻两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
2.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 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 期增加(减少)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yi yi1) / n
计算公式c为:a b
例:某企业2005年计划产值和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资 料如下表所示。求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1季 2季 3季 4季
计划产值(万元)b 860 887 875 898 计划完成(%) c 130 135 138 125
10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产值 计划产值
ca b
bc b
bc n bn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 初水平)的比值,用 ai 表示,则有
ai
yi y0
2.环比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比值,用 bi 表示,
则有
bi
yi yi1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数量依存关系:
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 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二)时间序列的模型 1.加法模型 加法模型是指时间序列的各个观察值是 上述四种因素之和 :
Y T SCI
2.乘法模型 假设四种因素是相互交错影响的关系,时
间序列(Y)即为 :
Y T SCI
式中 Y , T ,均为绝对指标;S ,C ,
I 则是比率,或称为指数,是在100% 上下波
动,对原数列指标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2.高次方程法 高次方程法也称累计法。采用这一方法的原
理是:各期发展水平等于序列初始水平与各期环比发 展速度的连乘积,即

《统计学原理》第5章:抽样推断

《统计学原理》第5章:抽样推断

σ
n )
抽样推断的基本原理
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
设θ 为待估计的总体参数, θ为样本统计量,则 θ的优良标 准为: 1若 E(θ ) =θ ,则称 θ为 θ 的无偏估计量(无偏性)
更有效的估计量(有效性) 2若σθ1 < σθ2,则称θ1为比θ2
3若 越大σθ 越小,则称 θ 为θ 的一致估计量(一 致性)
即中选成分相同但中选顺序不同的视为同一样本
抽样推断的一般问题
抽样组织方式
简单随机抽样 类型抽样 整群抽样 等距抽样 多阶段抽样 多重抽样
抽样推断的一般问题
样本可能数目
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和组织方式,从总体N中抽取n个 单位构成样本,一共可以抽出的不同样本的数量,一般 用M表示. 考虑顺序的不重复抽样 考虑顺序的重复抽样 不考虑顺序的不重复抽样 不考虑顺序的重复抽样
抽样推断的一般问题
全及总体指标:参数 (未知量) 统计推断 样本总体指标:统计量 (已知量)
抽样推断的一般问题
抽样推断的特点 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运用概率论的理论和方法,用样本指标来推断 总体指标。 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
抽样推断的一般问题
抽样推断的应用 无法或 很难进行全面调查而又需要了解 其全面情况时 某些可以采用全面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 也可采用抽样推断。 可用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进行假设检验
抽样推断的基本原理
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有效性 中位数的抽样分布
9 8 7 6 5 4 3 2 1 0 -1 45 50 55 60 65 70 75
平均数的抽样 分布
E(x) =
E ( me ) =
e
σx <σm
抽样推断的基本原理

《统计学》第5章 假设检验

《统计学》第5章 假设检验
假设。原假设通常用H0 表示,也称为“零假设”;备择假设指的是当原
假设不成立时,即拒绝原假设时备以选择的假设,通常用H1 表示。备择
假设和原假设互斥,如在例5.1中,原假设是“2022 年全国城市平均
PM2.5 浓度与2018 年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那么备择假设就是“2022
年全国城市平均PM2.5 浓度与2018 年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相应的统计
小越好。但是,在一定的样本容量下,减少犯第I类错误的概率,就会
使犯第II类错误的概率增大;减少犯第II类错误的概率,会使犯第I类
错误的概率增大。增加样本容量可以使犯第I类错误的概率和犯第II类
错误的概率同时减小,然而现实中资源总是有限的,样本量不可能没有
限制。因此,在给定的样本容量下,必须考虑两类可能的错误之间的权
易被否定,若检验结果否定了原假设,则说明否定的理由是充分的。
第四章 参数估计
《统计学》
16
5.1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四) P值法
假设检验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是利用P值(P-value) 来确定检验决策。P值
指在原假设0 为真时,得到等于样本观测结果或更极端结果的检验统计
量的概率,也被称为实测显著性水平。P值法的决策规则为:如果P值大
1.96) 中。这里−1.96和1.96 称为临界值,区间(−1.96, 1.96) 两侧的
区域则被称为拒绝域。基于样本信息,可以计算得到相应的z检验统计量
值,已知ҧ = 46,0 = 53, = 14 , n = 100 = −5
14/10
第四章 参数估计
《统计学》
14
5.1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犯第I 类(弃真) 错误的概率 也称为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ce level),

统计学第五章(变异指标)

统计学第五章(变异指标)

值或组中值 出现的次数

整理ppt
19
【例B】计算下表中某公司职工月工资的标准差。
月工资(元) 组中值(元)X 职工人数(人)f
300以下
250
208
300~400
350
314
400~500
450
382
500~600
550
456
600~700
650
305
700~800
750
237
800~900
850
78
900以上
950
20
合计

整理ppt
2000
20
解:
x 2 5 20 0 8 9 5 2 0 0 104 55 .9 29 元 5 2 0
2000 2000
25052.925220895052.925220
2000
56386.0519156.97元
2000
即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标准差为167.9元。
本节基本结构
变异指标
极差
平均差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整理ppt
1
第五节 变异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某班三名同学三门课程的成绩如下: 单位:分
课 程
语文 数学 英语 总成绩 平均成绩
学生
甲 60 65 70 195
65
乙 65 65 65 195
65
丙 55 65 75 195
65
请比较三名同学学习整理成ppt 绩的差异。
5
5
n
AD i1 xi x 440558750558
n
5
46893.6元
5
即该售货小组5个人销售额的平均差为93.6元。

第五章 统计方法-1 PPT课件

第五章 统计方法-1 PPT课件
• 计算P(Ci): P(C=1)=4/7=0.5714; P(C=2)=3/7=0.4286
• 计算P(xi|Ci): P(A1=1/C=1)=2/4=0.50 P(A1=1/C=2)=1/3=0.33
P(A2=2/C=1)=1/4=0.25 P(A2=2/C=2)=2/3=0.66
P(A3=2/C=1)=1/4=0.25 P(A3=2/C=2)=2/3=0.66
mean、中位数median和众数mode是反映数据的中
心趋势的典型指标,而方差和标准差是反映数据
离散程度的指标。
• 平均数:
n
mean 1/ n xi i 1
• 加权平均数:
n
n
mean wixi / wi
i 1
i 1
• 中位数:对偏斜数据集来说,中位数更能 反映它的中心趋势。
P(H|X)=[P(X|H)P(H)]/P(X)
P(H|X)是后验概率,或条件X下H的后验 概率。例如,假设数据空间由水果组成, 用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描述。假设X表示红色 和圆的,H表示假定X是苹果,则P(H|X)反 映当我们看到X是红色并是圆的时,我们 对X是苹果的确信程度。作为对比,P(H)是 先验概率,或H的先验概率。
• P(xi|Ci) 可由训练样本来估算。
• 例如:下表是Naïve Bayesian classifier分类训 练数据集。
样本 属性1 属性2 属性3

A1
A2
A3

1
1
2
1
1
2
0
0
1
1
3
2
1
2
2
4
1
2
1
2
5

统计学第五章变量数列分析.ppt

统计学第五章变量数列分析.ppt
分析:
设最初投产100A个单位 ,则 第一道工序的合格品为100A×0.95; 第二道工序的合格品为(100A×0.95)×0.92;
…… 第五道工序的合格品为 (100A×0.95×0.92×0.90×0.85)×0.80;
《统计学》第五章 变量数列分析
因该流水线的最终合格品即为第五道工序 的合格品, 故该流水线总的合格品应为
100A×0.95×0.92×0.90×0.85×0.80; 则该流水线产品总的合格率为:
总合格品 总产品
100
A
0.9
5
0.9 2 100
0.9 A
0
0.8 5
0.8 0
0.95 0.92 0.90 0.85 0.80
即该流水线总的合格率等于各工序合格率 的连乘积,符合几何平均数的适用条件, 故需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
100A
0.8
5
0.8
0
0.95 0.92 0.90 0.85 0.80
即该流水线总的合格率等于各工序合格率 的连乘积,符合几何平均数的适用条件, 故需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
《统计学》第五章 变量数列分析
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思考
若上题中不是由五道连续作业的工序 组成的流水生产线,而是五个独立作 业的车间,且各车间的合格率同前, 又假定各车间的产量相等均为100件, 求该企业的平均合格率。
X X 520 600 480 750 440
N
5
2790 558元
5
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统计学》第五章 变量数列分析
B. 加权算术平均数 ——适用于总体资料经过 分组整理形成变量数列的 情况
m
X
X1 f1 X 2 f2 X m fm f1 f2 fm

《统计学》完整ppt课件

《统计学》完整ppt课件
如销售额、经济增长率等。
.
3. 数据的四个等级 定类数据 也称定名数据,这种数据只对事物的某
种属性和类别进行具体的定性描述。
例如,对人口按性别划分为男性和女性 两类。
定类数据
能够进行的唯一运算是计数,即计算每一 个类型的频数或频率(即比重)。
定序数据,也称序列数据,是对事物所具 有的属性顺序进行描述。
.
(二)数据分类的原则
互斥原则:每一个数据只能划归到某一类型中,而 不能既是这一类,又是那一类 。 穷尽原则:所有被观察的数据都可被归属到适当的 类型中,没有一个数据无从归属。
(三)数据的类型
1. 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用文字描述的 。 如在本章的“统计引例”中消费者对永美所提供服 务的总体评价等都属于文字描述的定性数据。
.
定量数据:用数字描述的。
如企业的净资产额、净利润额等。 2. 离散型数据和连续型数据
变量 若我们所研究现象的属性和特征的具体表现在 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或不同单位之间可取不同 的数值,则可称这种数据为变量。
离散型变量:数据只能取整数。 类型 如一家公司的职工人数。
连续型变量的数据可以取介于两个数 值之间的任意数值。
(一)普查、抽样、统计报表制度和重点调查
1.普查 特点:工作量大,时间性强,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 任务:搜集重要的国情国力和资源状况的全面资
料,为政府制定规划、方针政策提供依据。
方式: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调查。
利用基层单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进行调查。
也称比率数据,是比定距数据更高一级的 定量数据。它不仅可以进行加减运算,而 且还可以作乘除运算。
如产量、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居民 货币收入和支出、银行存款余额等。

第五章统计推断ppt课件

第五章统计推断ppt课件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这个值不像我 们应该得到的 样本均值 ...
1200
抽样分布
100
... 因此我们拒绝
假设 =2000
... 如果这是总 体的真实均值
= 2000小时 样本均值 H0
(三) 假设检验单、双侧检验问题: ①提出假设
原假设,H0 : = μ0 ,(或 、 ,原假设的对立面称备
版权所有 BY 统计学课程组
42
假设检验的统计思想小结
1)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通过提出假设,利用 “小概率原理”和“概率反证法”,论证假设 的真伪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小概率原理:也就是实际推断原理,它认为在 一次实验中,概率很小的事件,实际上是不可 能发生的。
概率反证法:如果在其他因素给定的前提下, 要证明某一事实(对总体参数假定)是否成立, 只要假设该事实(参数假定)成立,在该事实
第一节 总体参数估计
一、点估计 1.点估计的定义 2.点估计量的优良标准 二、区间估计 1.区间估计的定义 2.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2019/11/16
版权所有 BY 统计学课程组
5
一、点估计
1.参数估计按是否考虑估计误差的大小及发生的概率,估计方法分为点估 计和区间估计两大类。
根据上述例子,区间估计的步骤可归纳为: (1)依题意确定待估参数; (2)依题设条件构造与待估参数相对应的估
计量; (3)确定估计量的抽样分布; (4)依估计量的抽样分布,由给定的置信度
计算待估参数置信区间的上、下限。
2019/11/16
版权所有 BY 统计学课程组
29
x
区间估计练习
一、假定容量n=100的一个随机样本

统计学课件(第5版)第五章[12页]

统计学课件(第5版)第五章[12页]
图5-1 钟形分布图
(2)U形分布
(3)J形分布
图5-2 U形分布图
图5-3 J形分布图
5.1.2几种特殊分布
5.1.2.1连续型
1.2分布
1)2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fk
(x)
(
1
)
k 2
2
(k )
k -1 - x
x2 e 2
2
2)2分布的特点:(1)来自分布在一象限内,呈正偏态,随着参数 n 的增大,2分布 趋近于正态分布。
第5章 神奇的正态分布
神奇的正态分布
次数分布曲线图 几种重要分布 正态分布
钟形分布 U型分布 J型分布
连续性数据
正态分布 t分布
卡方分布
离散型数据
基本概念和表示 标准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性质
二项分布 几何分布 泊松分布
表示、图形 标准化公式
5.1 几种常见的数据分布形态
5.1.1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1)钟形分布
b不全为0),Z=aX+bY也服从正态分布; 若X1、X2,...,Xn皆服从正态分布,且相互独立,则对于任意n
个常数a1,a2,...,an(不全为0),Z=a1X1+a2X2+...+anXn 也服从正态分布。
5.3.4 正态概率的计算应用
End of Chapter 5
5.1.2.2离散型
几何分布 二项分布 泊松分布
5.2 正态分布
5.2.1基本概念
概率密度函数为 f(x)
1
e-
(X- ) 2 2
2
2
正态随机变量服从的分布就称为正态分布,记作
正态分布具有两个参数μ和 2 ,第一个是均值,第二个是方差。

统计学5章ppt课件

统计学5章ppt课件

式中:a 代表各期的发展水平;n 代表时期项数;权数 f 表示变量不 发生变动的天数。
2019/9/13
第五章 时间数列分析
23
统计学
(2)间断时点数列
(已知期初、期末数据)
已知各个小时间阶段的期初、期末数据,则构 成了间断时点数列。
两个假设:一是假设相邻两期中前期的期末数 等于后期的期初数;二是在期初、期末的间隔
相邻两期的累计增长水平之差等于后一期 的逐期增长水平。
(a i a 0 ) (a i 1 a 0 ) a i a i 1
2019/9/13
第五章 时间数列分析
16
统计学
(4)年距(同比)增长水平
在实际统计分析中,为了消除季节变 动的影响,常常需要计算年距(同比) 增长水平。
第五章 时间数列分析
21
统计学
(二)绝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时期数列的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因此只须 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来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
aa1a2 an 1an a
n
n
式中:a 代表序时平均数;ai 代表各期的发展水
平;n 代表时期项数。
an1a2n
b
b0 2
b1b2
bn1b2n
举例
2019/9/13
第五章 时间数列分析
33
统计学
3、a 和 b 为不同性质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按相对数的时间数列序时平均数的基本方 法分别计算 a 和 b 。
再用基本公式:
a c
b 举例
2019/9/13
第五章 时间数列分析
第五章 时间数列分析
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时间序列的模型 1.加法模型 加法模型是指时间序列的各个观察值是 上述四种因素之和 :
Y T SCI
2.乘法模型 假设四种因素是相互交错影响的关系,时
间序列(Y)即为 :
Y T SCI
式中 Y , T ,均为绝对指标;S ,C ,
I 则是比率,或称为指数,是在100% 上下波
动,对原数列指标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 月 9 月 10 月
737.1 761.4 838.3 810 810 830 9100 9290 9980
劳动生产率=总产值 工人数
11 月 12 月
901.0 1082.4 850 880 10420 12090
706.1 737.1 761.4 838.3 901.0 1082.4
ca b
5 月 25 日 5 月 31 日
20
100
a 85 9 5 2 105 8 50 5 20 6 100 1 67.3(件) 31
a
a1 f1 a2 f2 an f1 f2 fn
fn
af f
“加权序时平均”
(2)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的序 时平均数
计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的 序时平均数,必须根据时间序列指标的分子和 分母资料,分别计算子项和母项的序时平均数, 然后将这两个序时平均数对比。
(1)时期数列:可加性,指标值大小与时 间长短有直接联系,指标值采用连续登记的方 式取得。
(2)时点数列:不可加性,指标值的大小 与其时点间隔的长短没有直接联系,指标值采 用间断登记的方式取得。
[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 列中,各项指标值不能相加。]
1.下面时期指标有( )
A 耕地面积
B 播种面积
第三节 时间序列的解析
一、时间序列的构成因素与分析模型
时间序列中各项发展水平的变动是 由于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各 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影响强弱不同,使具 体的时间序列呈现出不同的变动形态。
(一)时间序列的因素
1.长期趋势 长期趋势是指时间序列变动的总的方向
性趋势,即向上增长或向下降低的基本趋 势或规律性。 2.季节变动
yn y1 y2 yn
y0 y0 y1
yn1
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 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yn yn1 yn y0 y0 yn1
3.年距发展速度
类似于年距发展水平指标,对于按月 (季)编制的时间序列,可计算年距发 展速度,用公式表示为:
年距发展速度=
本期发展水平 上年同期发展水平
6
790 2
810
810
830
850
880
910 2
10000(元/人)
6
(三)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
1.增长量 增长量是总量指标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
平之差,表明该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或 减少的绝对数量。
按对比选择基期不同,增长量可分 为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两种:
逐期增长量:a1 a0 , a2 a1, a3 a2, , an an1
109.5 114.2 117.2 98.6 109.7

109.6 109.6 109.6 109.6 109.6

1177.5 1290.6 1414.4 1550.2 1699.1
7131.8
按方程式法计算
平均发展速 推算的发
度(%)
展水平
(亿元)

1074.37
110.6 110.6 110.6 110.6 110.6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 初水平)的比值,用 ai 表示,则有
ai
yi y0
2.环比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比值,用 bi 表示,
则有
bi
yi yi1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数量依存关系:
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 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 扩大
的耕地面积 D 新建的住宅面积
E国民生产
总值
2.有5个经济指标:
A 进出口贸易总额 B储蓄存款余额 C平均
工资 D股票价格 E年末工人数
属于总量指标有(
),时点指标有

)。
2.按指标变量的性质和数列形态不同, 时间序列可以分为随机性时间序列和非随 机性时间序列。非随机性时间序列又可以 分为平稳性时间序列、趋势性时间序列和 季节性时间序列。
第五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一节 时间序列编 制
一、时间序列的概述
(一)时间序列的概念:
时间序列是将不同时间上的同类 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 列,也叫时间数列、动态数列。
(二)时间序列的种类
1.按指标形式不同,时间序列可以 分为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 和平均数时间序列。
绝对数时间数列又分为:
平均发展水平可以消除现象在短时间内 波动的影响,显示总体现象长期发展变化 的基本趋势和规律性,有助于趋势修匀和 预测。
2.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绝对数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
绝对数时间序列又有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之 分。
时期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可采用算术平均方法, 连续时点数列也采用算术平均法 (一般以日为 时间间隔)
a
a1
a2 2
f1
a2
2
a3
f2
an1 2
f1 f2 fn1
an
f
n 1
“加权序时平均法”
当现象发生变动时就登记的时点数列
例如某企业2005年5月份某种工具库存量资料如下, 求5月份平均库存量。
时间
库存量 (件)
5 月 1 日 5 月 10 日 5 月 12 日
85
5
105
5 月 20 日 50
计算公式c为:a b
例:某企业2005年计划产值和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资 料如下表所示。求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1季 2季 3季 4季
计划产值(万元)b 860 887 875 898 计划完成(%) c 130 135 138 125
10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产值 计划产值
ca b
bc b
bc n bn
年份
2000
(基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五年合计
实际资料
按几何平均法计算
发展水平 环比发展 平均发展 推算的发
(亿元) 速度(%) 速度(%)
展水平
(亿元)
1074.37


1074.37
1176.11 1343.10 1574.31 1551.74 1702.60
7347.86
最初水平 中间水平 最末水平
基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
时间
t
0 1 2 3 n
指标
Yt
Y0 Y1 Y2 Y3 Yn
(二)平均发展水平
1.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作用
平均发展水平是指时间序列中不同时间发展 水平的代表值,即将不同时间上的发展水平加以 平均所得的平均数,也称序时平均数。它说明现 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水平。
二、时间序列编制原则
(一)时间跨度尽可能一致 (二)总体范围一致 (三)指标的经济内容一致 (四)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一致
第二节 时间序列分析指标
一、时间序列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
时间序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称为 发展水平,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不 同时期发展的规模和所达到的水平。发展 水平可以是指总量指标,相对数指标和平 均数指标,它是动态分析的基础。
bc b
860130%
887 135% 860 887
875138% 875 898
898125%
132%
例:某企业2005年下半年各月劳动生产率资料如表, 计算下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又知12月末工人数为910人。
7月
总产值(万元) a 706.1
月初工人数(人)b 790
c 劳动生产率(元/人)8830
n 1
间隔不相等
例如,某工厂成品仓库 在某年库存量如下,计算月平均库存量。
时间
库存量 (台)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38
42
24
11
10 月 1 日 60
12 月 31 24 4 2
2411 1 2
11260
2
60 2
0
3
32.5(台)
2 41 23
(三)时间序列的分解分析
二、长期趋势测定
(一)修匀法 1.画线法 画线法是在图纸上按照原数列的趋势
走向,用绘图工具画上一条趋势线。
y0 y0 y1
yn1
yn y0
b1 b2
bn
b yn
y0
b n b 或 b n yn
y0
例:某工厂2001—2003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为107%,2004—2005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108.2%,求总平均发展速度。
b 5 (1.07)3(1.082)2 107.5%
总平均发展速度为107.5%。
季节变动是指时间序列受自然季节变换 和社会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周期性、规律性 的重复变动。
3.循环变动
循环变动是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一种近乎规律性的盛衰交替变动。这种 变动与季节变动不同,循环的幅度和周 期可以很不规则。
4.不规则变动
不规则变动是指没有什么规律性的变 动。这种变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 通过随机方式使现象产生的波动;二是 偶然性因素引起的变动。
计算公式为:
a a1 a2 an a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