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野下丰县糖人贡的考察与保护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遗视野下丰县糖人贡的考察与保护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05T16:32:22.320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3月作者:胡爱英
[导读] 积极鼓励子女学艺,培养新一批的传承人。政府组织对传承人进行教育培训,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专业传承和保护队伍。摘要:
本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县糖人贡技艺及其传承发展进行描述,考察了其在中国传统祭祀礼俗中的作用及意义,并为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获得有效的传承保护提出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糖人贡传承保护
序言
2003年,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4年该公约在我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获得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我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的国家。自2001年昆曲艺术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中国非物质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掀起了高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和政策陆续出台,自2006年以来,我国四批共1372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继公布,政府组织,
全民参与开展了及时的非遗保护与抢救工作。
2008年6月,丰县糖人贡与湖北天门糖塑、四川成都糖画一起作为糖塑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糖人贡艺人郭新元也于2008年11月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一、丰县糖人贡概述
丰县隶属江苏省徐州市,历史悠久,有“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一说,是汉高祖刘邦、道教始祖张道陵的故里。丰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尤近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孔孟故里。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丰县民风淳厚,民俗上特别注重传统礼教,尊卑分明,长幼有序,重孝道、讲礼节。明朝《丰县志﹒风俗篇》:“唐白乐天诗云:‘山深民俗淳’。以今观之,亦近似矣。方今圣化渐摩,民风益淳,专事农桑,乐输赋税,婚姻死葬,有无相济,此又其俗之最厚云。”这是对丰县民俗的概括。孝道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儒家强调对于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父母生时要以礼奉养,死后要以礼安葬、祭祀。后者的“礼”的重要内容即是丧葬、祭祀仪式。故中国两千年以来的儒家传统文化中,丧葬文化深厚绵远,丧葬仪式异彩纷呈。丰县地临孔孟之乡、邹鲁之地,儒家文化盛行,民风淳厚,崇尚礼仪,有着丰富的丧葬祭祀习俗。丰县糖人贡作为丧葬祭祀用品与当地丧葬祭祀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在以丰县为中心的苏、鲁、豫、皖交界处的农村丧葬祭祀中应用广泛。
二、丰县糖人贡的发展渊源考察
糖人贡,俗称“糖供”、“供品”,在以丰县为中心的苏北、豫东和鲁西南地区广泛用作葬丧祭祀用品。在丰县丧葬礼俗中吊丧、圆坟、做七、周年等都有祭祀活动,在祭祀中,糖供是不可缺少的供品。
糖人贡是以白糖为原料,运用模具浇灌而成,最初为宫廷用品,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猊糖》记载:“近世造糖,作狻猊形,号‘猊糖'”。此处“猊糖”即是狮子乳糖。明?陆楫《古今说海?说略部?高斋漫录》又载:“熙宁中,上元,宣仁太后御楼观灯,召外族悉集楼前,神宗皇帝数遣黄门禀曰“‘外家有合推恩,乞疏示姓名,即降处分。’宣仁答曰:‘此自有处,不烦圣虑。’明日上问:‘何以处之?’宣仁答曰:‘大者各与绢二匹,小者分与乳糖狮子两个。’时内外已叹仰后德为不可及也”。可见,狮子乳糖应是宋代出现,神宗时,宣仁太后作为赏品赐于臣下,可见当时并非广泛生产,主要用于宫廷。
到了明代,《金瓶梅》第五十八回应伯爵调侃郑爱月道:“郑家那贼小淫妇儿,吃了糖五老座子儿,白不言语,有些出神的模样,敢记挂着那孤老儿在家里?”应伯爵所说“糖五老座子儿”就是一种糖塑,以白糖煎化模印道教尊神五方五老帝君。由此可见,在明代糖塑已是百姓筵席上的常见之物。糖塑的制作工艺在明代典著中多有记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蜜》:“以白糖煎化,模印成人物、狮象之形者为飨糖。”“紫糖亦可煎化,印成鸟兽物之状,以充席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甘嗜》:“凡造兽糖者,每巨釜一口,受糖五十斤,其下发火慢煎。火从一角烧灼,则糖头滚旋而起。若釜心发火,则尽沸溢于地。每釜用鸡子三个,去黄取青,入冷水五升化解。逐匙滴下,用火糖头之上。则浮沤黑滓,尽起水面,以笊篱捞去,其糖清白之甚。然后打入铜铫,下自用风,慢火温之,看定火色,然后人模。凡狮、象糖模,两合如瓦为之,杓泻糖入,随手覆转倾下。模冷糖烧,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结,名曰‘享糖’,华诞用之。” 除作为席筵用品、寿品外,这些“飨糖”、“享糖”的主要功用应作为祭祀用品。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在《坚瓠补集》卷一收录明末朱望子《糖丞相》诗二首:液蜜为人始自汉,印成袍笏气轩昂。狻猊歛足为同列,李耳(虎名)卑躬属并行。枵腹定知无肺腑,虚心自应没肝肠(史称陈后主全无心肝,别有肺肠)。儿童尽与相亲近,丞相无嗔可徜佯。镕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诱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乎。霉(梅)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明成化中有纸糊三阁老语),糖相年来亦纸糊(年来祀神糖狮糖人,皆纸糊者故云)。诗中注释为《坚瓠补集》作者原注。诗题“糖丞相”,是对糖人的称呼。从“枵腹”和“虚心”可知,糖丞相是空心的,与丰县糖人贡的做法一致。诗中还提到在梅雨季节,糖丞相不易保存,容易软化。从最后两句原诗和注释来看,明代,兽糖、糖人已是人们祭祀时常用物品,但这种“宾筵排列势非孤”的祭祀排场,也只有达官富户家里才用,并非寻常百姓人家可用。丰县糖人贡即因祭祀供品而得名,在以丰县为中心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已流传数百年,亦是对明代糖塑的传承与延续。经过三百多年的传承发展,结合丰县当地的生活民俗和宗教文化,丰县糖人贡艺人创作出大量的造型丰富的作品,从题材上可分为四类:
1、宗教人物,丰县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故乡,丰县民俗中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色彩,在糖人贡作品中有着充分的反映,如老寿星、王母娘娘、八仙、天官等均为道教人物;
2、古代传统建筑模型,而这些建筑模型多与祭祀有关,如宝塔、牌坊、盘龙柱、狮子等;
3、祭祀用具,如蜡烛、酒壶、酒杯、香炉等;
4、动物、果品,如寿桃、石榴、公鸡、鲤鱼、猪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