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的决定理论

合集下载

利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利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决定理论
该理论的倡导者为马歇尔,认为利率是由储蓄和投资等⾮货币的实际因素所决定的。

主要内容是:储蓄代表资本供给,投资代表资本需求,利率则是资本的租⽤价格,若资本供⼤于求,资本使⽤者付给储蓄者的报酬就低,反则反之。

所以,资本供求即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平。

2.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该理论的倡导者是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的,⽽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

3.可贷资⾦利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的供求决定的。

可贷资⾦的需求主要由投资需求、⾚字需求和家庭需求三个要素构成,可贷资⾦的供给由家庭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三个要素构成。

4.IS-LM曲线模型的利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利率是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形成的。

5.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以剩余价值在不同的资本家之间分割为起点,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资本的资本家那⾥分割来的⼀部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所以,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率的⾼低取决于平均利润率。

由于利息只是利润的⼀部分,平均利润本⾝也就成为利息的界限。

⼀般情况下,利率不会与平均利润率恰巧相等,也不会超过平均利润率。

总之,利率的变化范围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6.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
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包括经济运⾏周期、通货膨胀率及预期通货膨胀率、借贷风险和国际利率⽔平等经济因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等政策因素,以及利率管制等制度因素。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决定理论

2
课程铸就品质 服务感动学员
图 1-2
货币需求函数
3.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 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 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 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 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 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此 时,货币政策无效。 根据流动性陷阱理论,当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后,扩张性货币政策由于无法导致利率进一步下降因此 政策无效。然而当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市场名义利率接近零下限(名义利率不能为负)的情况下,美联储 采取了以大量购买资产为主要特征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你认为在零利率下限处,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2)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否意味着流动性陷阱理论是错误的?[中国人民大学 802 经济学综合 2015 研] 答: (1)非常规货币政策是与常规货币政策相对应而言。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在没有降息空间或利率 的市场传递机制严重受阻的情形下,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或膨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直接向 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行为,以保证在利率极低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类型进 行如下划分:承诺效应、数量宽松、性质宽松、特别贷款和外汇宽松。 在零利率下限处,非常规货币政策是通过以下途径发生作用的: ①引导理论预期。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说,长期利率取决于短期利率的预期,因此长期金融资 产的价格一部分取决于对短期利率的预期,利用这一点,美联储可以改变投资者对短期利率的预期来影响 资产价格和经济走势。在实践上,主要是货币当局做出政策承诺,比如承诺将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增强 投资者信心,刺激经济。 ②改变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结构。例如中央银行从主要购买短期国债转而购买长期债券甚至股 票,这些在市场上的买卖会影响资产的相对价格,提高长期债券的价格,降低长期理论,而购买股票则是 中央银行直接向投资者提供流动性。 ③扩大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中央银行通过大量购买债券甚至股票直接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 维持低利率和创造新的流动性。 (2)否。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 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人们对 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常 规的货币政策无效。

利率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

利率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
M模型: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国名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I=S,储蓄S是收入y的递减函数,投资I是利率r的递减函数。投资、储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的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若LM曲线不变,IS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IS曲线左移会使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下降。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M=L,准备率、公开市场买卖国债的变动都会引起LM曲线的移动,若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LM曲线左移,使均衡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利率是由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共同决定的,取决于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的均衡点。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利率提高,投资额下降;利率降低,投资额上升。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利率越高,储蓄额越大;利率越低,储蓄额越少。
2、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利率理论: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状况,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是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需求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投机动机形成的投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货币总需求等于交易需求与投机需求之和。
3、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可贷资金理论是对古典利率理论的补充,也是为了批判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而提出的,理论认为,市场利率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的,而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的。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它随利率的上升而下降;家庭和企业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家庭、企业的实际储蓄,随利率的上升而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量。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到底是什么关系-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到底是什么关系-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到底是什么关系?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到底是什么关系?(1)利率决定理论。

①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论:认为,利率由实际因素投资和储蓄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下降;储蓄是对资金的供给,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当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相等时决定均衡价格。

②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凯恩斯从货币角度提出的利率决定理论。

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包括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性需求。

货币供给则为外生变量,主要由货币政策决定。

当资金需求等于资金供给时的价格。

③可贷资金论:同时考虑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认为借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来自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其中货币供给与利率是正相关,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关。

总的来说,均衡条件为:I+△Md=S+△Ms。

这样,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了均衡利率。

①IS-LM理论:认为,均衡利率由收入与利率同时决定。

(2)货币增长与利率水平的关系。

①在短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使得货币市场上资金供过于求,因此,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必然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②在长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效应,会使经济增长,总需求增加,因而经济社会中对货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导致利率上升;同时物价水平的上升,也会促使名义利率上升。

但根据货币主义的“货币中性”,在长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仅仅能改变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仍保持不变。

货币供给的概念是什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我国2015年12月流通的货币为63216.58亿元人民币(M0),流通中的货币和活期存款之和为400953.44亿元人民币(M1),货币和准货币为1392278.11亿元人民币(M2)。

这些货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向经济体注入的货币,以促使经济正常发展。

可以理解为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收缩)货币的行为。

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解读

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解读

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解读在经济学中,利率是指借贷资金时所支付的利息费用,是货币的时间价值体现。

利率的高低对经济发展和个人财务状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进行解读。

一、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直接影响人们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当利率上升时,持有货币的成本增加,人们更倾向于将货币转化为其他投资工具,这就减少了对货币的需求,进而推动利率下降。

当利率下降时,持有货币的成本降低,人们更倾向于持有货币,这就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进而推动利率上升。

二、投资需求理论投资需求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与投资需求呈反向关系。

当利率上升时,投资的成本增加,企业和个人更倾向于减少投资,从而减少了对资金的需求,进而推动利率下降。

当利率下降时,投资的成本降低,企业和个人更倾向于增加投资,从而增加了对资金的需求,进而推动利率上升。

三、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利率上升。

当通货膨胀预期加剧时,人们对于未来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预期会增加,因此要求更高的利率来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推动利率上升。

四、货币供求理论货币供求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由货币的供求决定。

当货币供应增加时,货币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当货币供应减少时,货币供小于求,利率上升。

五、信贷市场理论信贷市场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取决于信贷市场的供求关系。

当信贷市场供应增加时,借款人增多,利率下降;当信贷市场供应减少时,借款者减少,利率上升。

六、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由人们对资产流动性的偏好所决定。

当人们更倾向于持有流动性较高的资产时,他们对于持有货币的需求减少,进而推动利率上升。

相反,当人们更倾向于持有流动性较低的资产时,他们对于持有货币的需求增加,进而推动利率下降。

七、风险溢价理论风险溢价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与借贷风险溢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当风险溢价上升时,借款人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以补偿风险,从而推动利率上升。

第15章.利率水平与利率结构

第15章.利率水平与利率结构

金 融 学 原 理
违约风险也称信用风险,即指借款者到期时不
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 。 违约风险越高,对该债券的需求会减少,从而 使该债券的价格下跌,利率上升。 违约风险越低,对该债券的需求会增加,从而 使该债券的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金 融 学 原 理
甲公司债券价格 (上升) D1c P1c P2c
Ls = S + △ Ms Ld = I + △ Md Ls = Ld
i
M
d
M
s
Fs
S
Fd
I
6
金 融 学 原 理
50
70
120
140
190
1. 2. 3.
4.
5. 6.
社会平均利润率 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产业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指数 国家经济政策 国际利率水平
金 融 学 原 理
金 融 学 原 理
金 融 学 原 理
金 融 学 原 理
一、利率决定理论
1.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的总特征
理论总特征:以经济在自由竞争中能够 自动达到均衡为基础,强调的是自然利 率,即实物利率,并且认为通过利率的 自动调节能够使经济趋于并最终达到充 分就业状态下的稳定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投资是利 率的减函数,利率由投资和储蓄共同决定。
收入:收入的提高-财富增加-对货币作为财
富储藏的手段的需求增加,收入的提高-对货 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手段的需求增加-货币需求 曲线右移,均衡利率上升。
价格水平:价格水平上升-同样名义货币的实
际价值会下降,它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就要 比涨价前所能购买的少。为了使所持实际货币 余额不致因价格水平的上涨而减少,人们就会 持有更多的名义货币量。因此价格水平上升时, 对名义货币需求会增加,从而使货币需求曲线 向右移动,利率上升。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什么决定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什么决定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什么决定: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首先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出发(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提出了货币的需求函数。

然后,认为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供给,属于常数。

货币的需求与供给达到均衡时,所得到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

利率: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

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利率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

借出或借入金额的总利息取决于本金总额、利率、复利频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时间长度。

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

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

一般来说,利率根据计量的期限标准不同,表示方法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现代经济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不仅受到经济社会中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利率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在研究利率的决定问题时,特别重视各种变量的关系以及整个经济的平衡问题,利率决定理论也经历了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利率分析以及当代动态的利率模型的演变、发展过程。

凯恩斯认为储蓄和投资是两个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不是两个独立的变量。

在他的理论中,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控制,是没有利率弹性的外生变量。

此时货币需求就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

而后产生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为修正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而提出的。

在某种程度上,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实际上可看成古典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一种综合。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等人则认为以上理论没有考虑收入的因素,因而无法确定利率水平,于是于1937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IS-LM模型。

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

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
2016/4/9 金统学院-贺思辉 shhe@ 4
案例1 1992年索罗斯成功狙击英镑
在1990年,英国决定加入西欧国家创立的新货币体系——欧 洲汇率体系(简称ERM)。索罗斯认为英国犯了一个决定性 的错误。因为欧洲汇率体系将使西欧各国的货币不再盯住黄 金或美元,而是相互钉住;每一种货币只允许在一定的汇率 范围内浮动,一旦超出了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各成员国的 中央银行就有责任通过买卖本国货币进行市场干预,使该国 货币汇率稳定到规定的范围之内;在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内, 成员国的货币可以相对于其他成员国的货币进行浮动,而以 德国马克为核心 。 特别是在1992年2月7日,欧盟12个成员国签订了《马斯特 里赫特条约》。这一条约使一些欧洲货币如英镑、意大利里 拉等显然被高估了英国经济日益衰退,英国政府需要贬值英 镑,刺激出口,但英国政府却受到欧洲汇率体系的限制,必 须勉力维持英镑对马克的汇价。英国政府的高利率政策受到 许多金融专家的质疑,国内的商界领袖也强烈要求降低利率。
形 成


生产费用 牲
节 欲
构 成
价值

形 成
形 式
利润
2016/4/9
金统学院-贺思辉 shhe@
19
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 ——(4)时差利息论 代表人物:奥地利经济学家欧根· 冯· 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m-Bawerk,1851-1914)以人的主观评价 与时间因素来解释利息。他认为人们对于“现在财 货”的评价通常大于对于“未来财货”的评价,这 种由于对现在和未来两个时间的主观评价的不同而 带来的价值上的差异就是“时差”。时差的存在, 要求未来财货的所有者必须向现在财货的所有者支 付相对于价值时差的“贴水”,这个贴水就是利息。 这种时差理论不仅适用于借贷利息,也适用于其他 的各种经济租金的解释(如:利润、地租)

第三章 利率决定理论

第三章 利率决定理论

第3章 利率决定理论
综上所述,包括国内储蓄、外国贷款、货币的负窖藏和国内银行体 系创造的新信用在内的可贷资金供给与利率同向变化,可贷资金供 给曲线如图3—8所示。利率升高时,可贷资金供给量增加,这意味 着当发放贷款可获得的收益增加时,更多的可贷资金流向资本与货 币市场。
利率(年率)
SLF(=国内储蓄+新创造的存款+ 外国向国内信贷市场的贷款 -窑藏需求)
今天消费者和政府都是重要的借款人,影响着资金的可获得性和成
本。
10
3.2.1 货币需求
3.2 流动性偏好理论
第3章 利率决定理论
1)持有货币的动机
凯恩斯观察到公众需求货币出于三种不同的目的(动机):交易动 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日常交易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 币的动机。
预防动机是人们为了预防意外出现的支付而持有一定货币的 动机。
利率(年率,%)
图3—2 投资需求曲线
I 12 10
0 150 200 投资支出额(万元)
8
3.1 古典利率理论
3.1.3 古典利率决定
第3章 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市场中 均衡利率是由储蓄和投资共同决
图3—3 均衡利率
利率(年率)
定的。如图3—3所示,储蓄供给 曲线与投资需求曲线相交于E点,
资金供给曲线
20
3.3 可贷资金理论
3.3.3 可贷资金理论的均衡利率
第3章 利率决定理论
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利率水平与贷款水平 (如图3—9所示),均衡利率为iE,均衡贷款量为QE。
利率(年率)
DLF
SLF 均衡利率
iE

利率决定理论与实证分析

利率决定理论与实证分析

利率决定理论与实证分析自市场经济出现以来,利率一直被视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利率决定理论是一种解释利率变动原因的经济理论,实证分析则是通过实际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不同的利率决定理论,并运用实证分析来验证这些理论的准确性。

一、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最基本的利率决定理论之一。

根据供求关系,利率将随着资金供给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资金需求量的增加而上升。

这个理论认为,当资金供给与需求处于平衡状态时,利率将达到稳定水平。

通过实证分析资金供求关系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一理论在现实经济中的有效性。

例如,当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资金供给量时,利率通常会受到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与资金供需状况保持一致。

二、货币供应理论货币供应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是决定利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市场上的资金增加,导致利率下降。

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将上升。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确实对利率产生了显著影响。

例如,在金融危机期间,央行采取了大规模的货币放宽政策,通过增加银行的资金供应来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三、期望理论期望理论认为,市场利率取决于个体对未来利率变动的预期。

如果市场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人们将愿意成本更高地借入资金,导致利率上升。

相反,如果市场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人们将更有动力借入资金,从而导致利率下降。

实证分析表明,期望理论确实对利率变动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力。

例如,当央行暗示未来将收紧货币政策时,市场可能会预期利率上升,并导致借贷成本的上升。

四、风险溢价理论风险溢价理论认为,市场利率将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

风险越大,人们对资金的需求越高,借贷成本也就越高,导致利率上升。

相反,如果风险较低,借贷成本也较低,利率将下降。

实证分析表明,风险溢价理论在解释利率决定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例如,当经济不稳定时,人们的风险偏好通常会降低,导致利率上升。

而在经济稳定时,风险溢价较低,利率也会相应下降。

利率的形成与决定

利率的形成与决定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图示如下:
资料:基准利率和贷款定价
违约及期限风险
价格领导模型:贷款利率=基准利率+加成部分(风险) 基准利率(无风险) =价格领导型银行对优质客户发放短期贷款的资金成 本+贷款经营管理成本+银行的预期利润
●货币政策和利率 例如:扩张的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货币供﹥求 → 短期r↓ → I↑→ Y↑→ 货币需求↑→长期 r↑ ↘通货膨胀预期 → 长期 r↑
r= i - p ●通货膨胀预期和利率 ﹡预期通货膨胀 → 预期物价↑,纸币贬值 → 借方到期支付的本利和实际价值 ↓→ 借 贷资金需求↑
﹡预期通货膨胀 → 预期物价↑,纸币贬值 →储蓄↓ → 借贷资金供给↓ 预期通货膨胀,利率上升。
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过程如图所示:
I’ I r2 r0 r1 I’ S O S’ I S S’
当S﹥I时,利率下降,当S﹤I时,利率上升 当S=I时,利率达到均衡水平 I不变,S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下降 S不变,I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上升
自动调节经济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P127
﹡利率由货币供求共同决定,货币需求量 又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货币是一种特
投资者对于某一到期期限的债券有着强烈的 偏好,而通常情况下,长期债券相对于短期债券 的需求较少,因此其价格较低,利率较高。解释 了( 3 ):典型的收益率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却 无法解释(1)(2)。
﹡偏好利率结构理论(流动性贴水/溢价理论) (上述两种理论的结合) 长期债券的利率应等于两项之和: ( 1 )长期债券到期之前预期短期债券利率的平 均值 (2)随债券供求状况变动而变动的流动性溢价
可贷资金理论的利率决定过程如图所示:
S
S M S

东财货币金融第二章之利息决定和影响因素

东财货币金融第二章之利息决定和影响因素

一、利率决定理论(一)马克思利率理论利息是借贷双方约定作为一定时期内使用货币资本的代价。

1.平均利息率应该是大工业周期中利息率的平均数和资本贷出时间较长的投资部门中的利息率2.市场利息率是完全由供求关系直接决定的3.平均利润率提高时,生产逐渐扩张,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利息率增加;平均利润率下降时,生产逐渐收缩,对货币的需求逐渐减少,利息率下降。

(二)古典学派真实利率理论建立在萨伊法则和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认为工资和价格的自由变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充分就业状态下,储蓄与投资的真实数量是利率的函数。

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利率水平的高低是投资和储蓄的交互作用。

(三)流动性偏好理论1. 凯恩斯通过货币供求关系分析利率的决定机制,利率是一种价格,是使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认为利息是牺牲流动性的报酬,利率是人们对流动性偏好的衡量。

假设人们用来储存财富的资产只有两种:货币和债券2. 具体来看,货币的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是外生的;货币需求来自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三者之和构成货币总需求,交易动机、预防动机都与国民收入呈正相关,投机动机与货币市场利率呈负相关(利率越低,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越强,持币投机动机越强)。

3. 变动情况:供给端央行影响货币供给曲线移动;需求端居民收入水平变动影响货币需求曲线移动。

4. 流动性陷阱区域:含义:当一定时期内,利率水平很低时,人们会将债券尽可能换为货币,货币需求弹性无限大,无论再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影响:最大程度的吸收流通中增加的货币量,因而货币供给增加不能再使利率下降,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再降低,利率失去了作为货币调节的工具的作用。

(四)可贷资金理论1. 综合考虑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认为利率水平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

2. 可贷资金的供给:个人储蓄、商业储蓄、政府预算盈余、货币供给增加、外国向本国的贷款公式:可贷资金的供给= 一段时期内储蓄流量加上货币供给量的变动3. 可贷资金的需求:家庭信贷、企业投资、政府预算赤字、外国向本国借款公式:可贷资金的需求= 一段时期内投资流量加上该期间内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余额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在可贷资金供求模型基础上分析,横轴可贷资金数量,纵轴利率水平经济领域:(一)企业平均利润率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必须高于利息率时,才会借入资金。

货币银行学课件 第九章 利率决定理论

货币银行学课件 第九章  利率决定理论

i E
S
I S,I
古典利率理论
• 上图中,储蓄曲线S(i)和投资曲线I(i)的交点E,即 为均衡的利率及储蓄、投资水平。
• 按照这一理论,只要利率是灵活变动的,它就和 商品的价格一样,具有自动调节功能,使储蓄和投 资趋于一致。因此经济就不会出现长期的供求失衡, 它将自动趋于一致。
第二节 非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三、从债券的供求看
• 财富。财富增加对利率的影响取决于是哪类财富 的增加。 • 债券的风险。债券风险增加,债券的需求将减少, 所以利率将上升。
• 预期利率。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时,债券购买 者为避免资本损失,将减少对债券的需求;而债券 的发行者则会希望赶在利率上升之前发行债券,从 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这都会使当前的利率上 升。反之反是。
• 可贷资金的供给(LS)包括:1)储蓄S(i),它 随利率的上升而上升,并且是可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2)货币的供给的增加额ΔMs(i),它和利率是正相关 的;
• 当可贷资金市场达到均衡时,便可得到均衡的利 率水平(如下 L
可贷资金市场的均衡
•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可贷资金理论实际上 是试图在古典利率理论的框架内,将货币供求的变动 等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考虑进来,以弥补古典利率 理论只关注储蓄、投资等实物因素的不足。所以它被 称为新古典利率理论。
• 1. 2. 3. •
庞巴维克认为利率水平取决于三个因素: 国家维持基金的总量 这种基金所赡养的工人人数 生产期延长的生产力程度。 如果国家维持基金越缺乏,需要雇佣的工 人人数越多,生产期进一步延长所得的剩 余收益越高,则利率也应越高,即储蓄和 投资的均衡决定借贷活动的利率水平。
二、马歇尔的利率决定理论
• 因此,利率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取决 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 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银行和非银行公 众共同决定的,它是利率的增函数。而货 币需求则是利率的反函数。当货币供给等 于货币需求时,就决定了均衡利率(如下 图所示)。

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
LOGO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段文博
精品课件
主要内容
1 对古典学派利率理论的批判
2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3
“流动性陷阱”
Your site here
一、对古典学派利率理论的批判
(一)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代表人物:庞巴维克、马歇尔、西尼尔
时 间:19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
如果不知道收入水平,就没有办法将储蓄 和利率联系在一起。
因此,利率不是由投资和储蓄共同决定的, 而是由对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所决 定的。
Your site here
二、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观 点: 利率是一种纯货币现象,是由货币市场的货 币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变动是货币的供给量 和货币的需求量变动的结果。
i
L Ms Ms1
Ms2
央行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应
量来调整利率水平,进而影响投
资和消费,刺激经济的增长。但
在“流动性陷阱”区间,货币政
i0
E0
策是无效的,只能依靠财政政策 。
i1 i2
E1
“流动性陷阱”
E2 区
M;L
Your site here
在现实生活中,“流动性陷阱” 是否存在?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 “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
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L1 = L1(y)
投机动机
L2 = L2(i)
货币需求公式:L= L1(y)+ L2(i)
Your site here
❖ 均衡利率的形成:
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量 与货币管理当局所决定的货币供给量相等时,利率便达 到了均衡水平。

第五章,利率决定理论

第五章,利率决定理论
第5章 利率的决定
本章教学内容 资产需求理论 基于债券市场供求分析的利率决定理论 基于货币供求分析的利率决定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1.资产需求理论
资产是可以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财产,包括货币、债券、股票、 艺术品、土地、住宅,等等。
资产需求的决定因素 ——在面对是否购买某项资产或者在不同种类的资产中如何选择 之类的问题时,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影响财富的另一因素是公众的储蓄倾向。如果居民的储蓄增加, 财富增长,那么债券需求量也会随之提高,债券需求曲线向右移 动。反之则左移。
编辑版pppt
2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编辑版pppt
13
利率决定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框架
货币需求:取决于流动性偏好(会在货币需求理论模块详细介绍 ,目前先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加以理解)。 货币具有最强流动性但没有收益,债券有收益但流动性稍差。当 利率r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货币需求Md下降。利率和 货币需求存在反相关关系。
货币供给:取决于货币
当局政策的一个外生变量, r
因此在M—r坐标系中,货
币供给曲线 Ms是一条垂直
于横轴的直线。
r*
Ms
Md
当Md = Ms时,货币需求
0
与货币供给的均衡决定利率。
MsMd
编辑版pppt
14
流动性偏好理论中的均衡利率变动
讨论均衡利率的变动,就必须讨论货币需求的变动(货币需求曲 线的移动)和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 。
债券需求曲线Bs在“P-B”坐标图像中向上倾斜 注意:需求曲线Bs在“i-B”坐标图像中则向上倾斜
编辑版pppt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二 章
利率的决定理论
第二章
第一节
利率的决定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 第二节 可贷资金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利率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一节 古典利率理论
它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经 济学家所认为的,利率为储蓄与投资所决定的 理论。主要理论基础是: 一、庞巴维克的时差偏好与迂回生产理论 二、马歇尔的等待说与资本收益说 三、维克塞尔的自然利率学说 四、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
一、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的构成
利率是使用借贷资金的代价,影响借贷资金供求水平
的因素就是利率变动的原因。 可贷资金的供给主要来自储蓄,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 造和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投资和窖藏货币两部分。 上述变量中,除了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是中央银 行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自行决定(属“外生变量”)外,其 他因素都要受利率的影响。如储蓄和商业银行的信用 创造都与利率同方向变动;而投资与窖藏则与利率成 反方向变动。因此,借贷资金的供给与利率成正函数 关系,而借贷资金的需求则与利率成反函数关系,两 者的均衡决定利率水平。
四、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
费雪:现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货币金融理论家。 基本观点:
(1)利息产生于现在物品与将来物品交换的贴水,它 是由主观因素(即社会公众对现在物品的时间偏好)和客 观因素(即可能的投资机会)。 (2)在选择投资机会时,企业家首先要考虑利率, 其次要考虑利润率。 (3)在货币与证券市场上,公众的时间偏好决定着 资本的供给,而企业家对投资机会的选择则决定着资 本的需求。利率决定于社会公众的时间偏好和企业家 对投资机会选择的一致。
i0
O I,S
三、维克塞尔的自然利率学说
维克塞尔:现代瑞典著名经济学家、瑞典学派的创始



人。他运用一般均衡方法提出了自然利率理论。 自然利率:资本供给(储蓄)和需求(投资)相等时的利率。 它相当于资本(或投资)的预期收益率。 货币利率:现实市场的利率,即资金供求均衡的利率。 基本观点:当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资本家盈利机 会较多,投资扩大,资本品和消费品的价格上涨,进 而形成经济的累积性扩张;反之,则导致经济的累积 性收缩。 基本结论:要使经济保持均衡,就必须保持货币利率 与自然利率的长期一致。
Bs
D
利率i
I’
债券数量 B
当债券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时,债券市场就达到 了均衡,即:Bd=Bs 此时,市场均衡点为C,P’为均衡 价格(市场出清价格),I’为均衡利率(市场出清利率)。
四、(可贷资金)供求分析
利率i
债券需求 Bd (可贷资金的供给)
C
A O D
债券供给 Bs (可贷资金的需求) 债券数量 B
第二节 可贷资金理论
又称“新古典”利率理论。该理论人为,利率不 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 求的均衡点所决定。其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一、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的构成 二、债券的需求与供给曲线 三、债券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四、(可贷资金)供求分析
五、影响均衡利率变化因素分析
二、马歇尔的等待说与资本收益说
马歇尔认为,利率为资本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而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为资本需求的决定因素,抑制现在的 消费、“等待”未来的报酬,则为资本供给的决定因素。 利率i I S
结论:利率为资本的
供求所决定。资本的供 给即储蓄,又为利率的 递增函数;资本的需求 即投资,则为利率的递 减函数。
一、庞巴维克的时差偏好与迂回生产理论
基本观点: 从需求角度看,由于“现 在物品通常比同一种类和 等量的未来物品更有价 值”,此两者之间的差额 (即价值时差)就是利息的来 源。 从供给角度看,利息主要 来源于“迂回生产”的多 产性。 理论基础: 不同时期的需要与 资力不相同。 (人们)对将来欲望及 其满足手段的评价 较低。 现在财富比将来财 富具有技术优越性。
五、影响均衡利率变化因素分析
1、债券需求曲线的移动 2、债券供给曲线的移动 主要影响因素有: 主要影响因素有: 财富 投资机会的盈利能力预期 预期回报率 预期通货膨胀率 风险 政府活动 流动性 3、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动:费雪效应 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因由 费雪所发现,故命名为“费雪效应”,即通货膨胀预 期导致利率上升的现象。
第三节 凯恩斯利率理论(1)
理论产生背景:以利率自动调节为核心的“古典”利
率理论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而遭到空前的挑战。 基本观点: 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 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 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货币数量与人们对货币的偏好程 度,即由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 基本评价:一般来说,在分析通货膨胀预期变动对利 率的影响时,可贷资金理论比较简洁;而在分析收入、 价格水平和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时,流动性偏好理论 则提供了一种比较简便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
利率I(%)
Ms
凯恩斯利率理论 (2) 基本内容:
一、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二、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 三、均衡利率的变动
i0
O
四、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
Md
M0
五、弗里德曼“三效应”学说
货币数量 M
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一、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 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和价格水平。 1、收入效应:收入主要通过两个环节影响货币需求, 即价值贮藏和交易需求。收入提高,则需求曲线向右 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2、价格水平效应:人们需要货币购买商品或劳务,他 们关心的不是名义的货币量,而是实际的货币量,即 剔除价格因素后,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劳务量。 价格水平上涨,则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 移动。
二、债券的需求与供给曲线
在其他经济变量(如收入、其他资产的预期汇报率、 风险和流动性等)不变的情况下,债券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而债券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 方倾斜的曲线。图示如下:
债券价格P Bs 利率i
P’ O
B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债券数量 B
三、债券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债券价格P A P’
O C 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