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

合集下载

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

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

第七章(书上第二章)§7.1采煤方法的概念任何一种采煤方法均包括二项主要内容:采煤系统、回采工艺。

1、采场:直接大量采取煤炭的场所称采场;也叫采煤工作面,采煤礃子面。

2、回采工作面:采场内进行回采的煤壁称回采工作面。

一般通俗称采场为回采工作面。

3、回采工作:在采场内,为采出煤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由5个字组成:破、装、运(采煤过程)、支、控(顶板管理)。

4、辅助工作:为正常完成回采工作面的工作而需要做的辅助工作或服务工作。

如:移溜、洒水、灌浆、端头支护、通风、运料、顺槽支护、工作面标准化管理的工作等。

5、回采工艺:在回采工作面,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回采工作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回采工艺;煤层自然条件不同,采用机械不同,完成这些工序的方法就不同,在进行的时间、顺序、空间上都有一定的规律。

6、回采工艺过程: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回采工作各项工序的过程称回采工艺过程。

7、采煤系统:回采巷道与采场的回采工作在时间上的配合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称回采巷道布置系统,也叫采煤系统。

8、采煤方法:采煤系统与回采工艺的组合。

新的设备具有新的回采工艺,要求有新的采煤系统。

采煤系统又会促进回采工艺的改造,互相影响。

§7.2采煤方法的分类及应用情况我国幅源辽阔,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各种各样的采煤方法很多。

见表2-1,根据其特点,分成各种类型,见图2-1。

一、壁式体系采煤法以长壁工作面为主,占95%以上的产量。

1、薄及中厚煤层单一长壁的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整层开采。

图2-2,走向长壁(分成区段、片盘斜井,分段式)55.91%(96年)(图2-2 a)采煤方法旱采水采壁式体系柱式体系房式倾斜短壁式走向短壁式房柱式整层开采整层开采掩护支架水平分层单一长壁倾斜分层放顶煤水平分段放顶煤斜切分层分层开采垮落倾斜长壁走向长壁刀柱下行垮落倾斜长壁走向长壁上行充填柱式体系整层开采倾斜长壁(分带式, <12°,仰斜、俯斜)(图2-2b、c)。

煤矿综采工艺流程(详细)

煤矿综采工艺流程(详细)

主要系统工作流程一、采煤方法及回采工作流程1.采煤方法:6217工作面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全部垮落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2.回采工艺工作面采煤机(落煤、装煤)—刮板运输机(运煤)——破碎机(破大块)—转载机(运煤)—皮带输送机(运煤)3.工作面生产工序(1)割煤工序正常割煤工序为采煤机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采煤机双向割煤,每割一刀煤,支架溜子向前推移一个步距,完成一个循环,往返一次割两刀。

采煤机进刀方式采用端部斜切进刀。

具体为采煤机割通机头后,降低左滚筒割底煤,慢慢抬高右滚筒割顶煤,返回进行斜切进刀,直到煤机走完弯曲段进入溜子的直线段,然后向溜子机头方向依次将溜子推直,然后采煤机抬高左滚筒,降低右滚筒沿溜子机头方向割三角煤,割完三角煤后,采煤机抬高右滚筒,降低左滚筒,割机身煤返回,然后进行正常割煤,完成采煤机的进刀。

采煤机在机尾的进刀方式同机头进刀方式相同。

即:斜切进刀——推溜——割三角煤——拉架——采机通长割煤——推溜六个过程。

(2)移架工序及方法采用本架操作、追机移架方式拉架,拉架以滞后采机后滚筒3—4个架为准(顶板破碎时应追机作业),拉移步距为800mm。

具体方法为:收侧护板—收护帮板—降架—拉架—升架—打出护帮板—打出侧护板。

(3)推溜方式采用手动推溜,推溜时应滞后采煤机后滚筒12—15架,并且推移千斤顶同时逐次推出,推移步距要稳。

并随时调整运输机,使之处于平、直、稳得运行状态,推移完毕,操作手把至于零位,运输机弯曲长度不小于18米。

4.采煤工艺说明(1)落煤方式:采煤机的割煤方式为双向割煤,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往返一次割两刀。

(2)装煤方式:采煤机的装煤是通过滚筒螺旋叶片上的螺旋面进行装载的,将煤壁上切割下的煤利用叶片外缘将煤抛至刮板运输机溜槽内运走,还包括运输机的铲煤板进行装煤。

(3)运煤方式:采煤机利用滚筒将煤装在刮板运运输机溜槽上,然后经刮板运输机运送至机头侧卸在转载机尾溜槽内,经破碎机破碎后装在可伸缩皮带机上运出。

煤矿101作业规程

煤矿101作业规程

煤业N101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二0 0五年4月23日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 年月日编制人______________ 年月日生产部______________ 年月日安全部______________ 年月日生产副总______________ 年月日机电副总_____________ 年月日安全副总_____________ 年月日总工程师_____________ 年月日目录第一章地质和矿压资料 (1)第二章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 (1)第三章循环作业、劳动组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第四章主要生产系统 (14)第五章主要技术安全措施 (30)第六章煤质管理 (48)第七章避灾路线 (49)第一章地质和矿压资料§1-1§地质资料一、图纸要求1、10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图(1:1000)2、101工作面实测地质剖面图(1:200)3、101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1:2000)4、101工作面综合柱状图(1:200)二、地质说明书:(附后)§1-2、矿压观测资料根据已回采结束的303工作面矿压观测资料,初次来压步距12-14米,周期来压步距6-8米。

第一章顶底板岩性分析和支护设计一、顶底板岩性分析该面伪顶为泥岩厚度1.07米,深灰、灰暗色泥岩中下部夹含泥岩薄层。

直接顶为泥岩煤岩互层,厚度1.57米,灰白色粗砂岩与深色泥岩,泥质胶结,疏松。

老顶为砂岩,厚度10.91米,灰色粉砂砂岩深灰色泥岩夹含灰白色粗砂岩薄层。

直接底为泥岩厚度1.29米,黑色浓泥岩。

顶、底板、煤都松软为三软煤层。

二、支护强度验算根据顶底板岩性分析,周期来压时支架承受够的支护强度按以下公式计算:Q=N×M×R式中:N—工作面采高的倍数,取8M—工作面采高,取2.3R—岩石比重,取27KN/m³P=N×M×R=8×2.3×27=496.8KN该面普通支架ZF5500/17/28HQ型支架最大支护强度为Q₁=0.66Mpa,过渡支架为ZFG5200/21/32型支架,最大支护强度为Q₂=0.78Mpa,因Q<Q₁,Q<Q₂,故支架支护强度符合要求。

2203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2203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巨田煤业有限公司第三煤矿2203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二0一0年十二月十日第一章概况一、围岩性质对采煤影响1、煤层柱状图2#煤:厚度介于3.7~4.5米,大部地带无夹矸,结果简单,全区稳定,2#煤位于山西组下部,其顶板为深灰色砂岩,底板为细粒砂岩.2下煤: 2下煤上距2#煤0.5m左右,其顶板为深灰色砂岩,底板为黑色粉质泥岩或细粒砂岩, 2下煤厚1.3m左右,无夹矸,结构简单,全区稳定.2、瓦斯、煤尘和自燃发火情况瓦斯:根据本矿瓦斯等级鉴定,2#煤为低瓦斯矿井.但是在掘进及回采过程中,必须加强通风管理,特别是采面上隅角的瓦斯检查.煤尘:根据煤层化验报告,我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因此在各运输及生产环节必须加强煤尘管理工作.在溜子机头安设喷雾降尘;在各巷道安设防尘洒水管路,在采面加强洒水降尘。

自燃:有自燃发火倾向,自燃发火期一般为8~12个月.必须采取防灭火措施,采面必须在自燃发火期前采完,并且回采结束后必须按规程规定立即封闭采空区.二、水文地质情况该区属百泉水文地质单元,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二类二型.区内含水层可分为四类11层.其中,富水性强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大的有奥灰含水层,大青灰岩含水层,第四系顶部含水层,另外一些富水性弱的含水层会造成巷道顶板淋水,会对掘进工作带来困难.各含水层间有隔水层存在,基岩与第四系底砾之间不存在隔水层.另外,由于断层存在构成导水通道,因此,防探水工作必须重视;在回采过程中必须留设足够的保护煤柱,防止采空后出水.第二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第一节采煤方法一、采面布置图见下页。

二、采煤方法:2203工作面采用厚煤层∏型钢梁齐梁,网下放顶的采煤方法。

三、采高的确定:根据工作面煤厚及液压的高度,工作面采高定为2m,放顶高度为4m。

第二节回采工艺风镐破落煤→挂网→导主梁支护→清理积煤,导副梁支柱→放顶→清煤→移溜子→打柱。

一、采煤方法:采用风镐破落煤,老塘放顶煤。

二、装煤、放煤、运煤1、工人落煤,溜子运输(1)风镐落煤后,必须及时前导副梁,然后方可清装煤。

煤矿作业规程

煤矿作业规程

煤矿作业规程目录第一章地质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3 第二节煤层情况┄┄┄┄┄┄┄┄┄┄┄┄┄┄┄┄┄┄┄┄┄┄3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情况┄┄┄┄┄┄┄┄┄┄┄┄┄┄┄┄┄┄┄4 第四节地质构造┄┄┄┄┄┄┄┄┄┄┄┄┄┄┄┄┄┄┄┄┄┄4 第五节水文地质┄┄┄┄┄┄┄┄┄┄┄┄┄┄┄┄┄┄┄┄┄┄4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5 第七节煤层储量┄┄┄┄┄┄┄┄┄┄┄┄┄┄┄┄┄┄┄┄┄┄6 第八节存在的问题与建议┄┄┄┄┄┄┄┄┄┄┄┄┄┄┄┄┄┄6第二章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6 第二节回采工艺┄┄┄┄┄┄┄┄┄┄┄┄┄┄┄┄┄┄┄┄┄┄7 第三节设备配备┄┄┄┄┄┄┄┄┄┄┄┄┄┄┄┄┄┄┄┄┄┄9第三章顶板控制第一节支护设计┄┄┄┄┄┄┄┄┄┄┄┄┄┄┄┄┄┄┄┄┄┄10 第二节控顶方法┄┄┄┄┄┄┄┄┄┄┄┄┄┄┄┄┄┄┄┄┄┄12 第三节矿压观测┄┄┄┄┄┄┄┄┄┄┄┄┄┄┄┄┄┄┄┄┄┄15第四章一通三防第一节通风系统┄┄┄┄┄┄┄┄┄┄┄┄┄┄┄┄┄┄┄┄┄┄16 第二节瓦斯防治┄┄┄┄┄┄┄┄┄┄┄┄┄┄┄┄┄┄┄┄┄┄17 第三节综合防尘系统┄┄┄┄┄┄┄┄┄┄┄┄┄┄┄┄┄┄┄┄23 第四节防灭火系统┄┄┄┄┄┄┄┄┄┄┄┄┄┄┄┄┄┄┄┄┄23 第五节通风安全监测系统┄┄┄┄┄┄┄┄┄┄┄┄┄┄┄┄┄┄24第五章生产系统第一节出煤系统┄┄┄┄┄┄┄┄┄┄┄┄┄┄┄┄┄┄┄┄┄┄25 第二节运料系统┄┄┄┄┄┄┄┄┄┄┄┄┄┄┄┄┄┄┄┄┄┄25 第三节供水系统┄┄┄┄┄┄┄┄┄┄┄┄┄┄┄┄┄┄┄┄┄┄25 第四节排水系统┄┄┄┄┄┄┄┄┄┄┄┄┄┄┄┄┄┄┄┄┄┄251第五节供电系统┄┄┄┄┄┄┄┄┄┄┄┄┄┄┄┄┄┄┄┄┄┄26 第六节通讯信号系统┄┄┄┄┄┄┄┄┄┄┄┄┄┄┄┄┄┄┄┄26第六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劳动组织┄┄┄┄┄┄┄┄┄┄┄┄┄┄┄┄┄┄┄┄┄┄27 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27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9第七章煤质及资源管理┄┄┄┄┄┄┄┄┄┄┄┄┄┄┄┄┄30 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31 第九章灾害应急措施与避灾路线┄┄┄┄┄┄┄┄┄┄┄┄61 第十章其它内容┄┄┄┄┄┄┄┄┄┄┄┄┄┄┄┄┄┄┄┄┄┄62 附图┄┄┄┄┄┄┄┄┄┄┄┄┄┄┄┄┄┄┄┄┄┄┄┄┄┄┄┄┄65附件:1. 工作面地质说明书2. 有关报告、设计、措施及批复、意见等3. 巷道隐蔽工程记录4. 作业规程复查记录5. 工作面地质预报6. 工作面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7. 采煤工作面供电设计8. 工作面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9.工作面安装(装面初放)、拆除(收作)措施2第一章地质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1)水平名称地面标高位置井下位置及与四邻关系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走向长度m 380 741.5~871.0m 采区名称工作面标高南二区 359.0~461.0m 地面相对 S1826工作面对应地面位于石壕填高山村,地名,由东向西:陈家沟、沟头、桐子顶、土角房。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2)一、概况 (2)二、地质构造: (4)第二章采煤方法、回采工艺、采煤机械 (5)一、采煤方法: (5)二、回采工艺 (7)三、采煤机械和主要设备配备表 (9)第三章顶板控制 (9)一工作面支护设计 (9)二工作面顶板管理 (14)三回采巷道及顶板管理 (17)四矿压观测 (20)五、采面质量标准化管理 (21)第四章主要生产系统 (24)一、运输系统 (24)二、防排水系统 (25)三、供电系统 (26)四、通信系统 (29)五、通风、安全监测系统 (30)六、防尘、防瓦斯、防灭火 (35)七、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附示意图): (38)第五章劳动组织 (40)一、劳动组织 (40)二、作业循环图表: (41)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43)一、回采工艺及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43)二、采煤机安装及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53)三、机电维修及操作等安全技术措施 (55)四、其他 (59)第八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60)一、火灾及瓦斯事故 (60)二、水灾事故 (60)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 (61)第一节一般规定 (61)第二节工作面初采措施 (62)第三节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62)第四节打眼、装药、爆破及火工品管理 (69)第五节出货及移溜 (75)第六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76)第七节机电运输 (80)第八节采后准备 (84)第九节防治水 (85)第十节综合措施 (86)第一章工作面概况一、概况(一)、工作面基本情况:根据本矿井k2煤层开采设计方案,11203回采工作面布置在该矿区内k2煤层一水平一采区中,位于k2煤层运输下山南西翼,运输巷开口标高:+1013,为走向长壁式回采工作面,沿倾斜布置,走向推进回采,平均走向长度为510米,倾斜长度平均为:175米,煤层均厚:1.35米,可采煤量约:16.8万吨。

回采工作面名称命名说明:11203:第一位数为水平编号,第二位数为采区编号,第三位数为煤层编号,第四、五位数为工作面编号。

18101回采面作业规程

18101回采面作业规程

18101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刘军总工:乐杰矿长:吴西云贵州省普安县补者煤矿 2007年10月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2)第二章采煤方法、回采工艺 (3)第三章顶板管理与支护说明 (4)第四章爆破说明书 (6)第五章主要生产系统 (7)第六章劳动组织 (10)第七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1)第八章安全制度 (12)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 (16)第一章工作面概况一、工程概况1、编制依据本作业规程依据矿井设计和《煤矿安全规程》进行编制。

2、工作面位置及地表情况18101回采工作面位于主平峒以西至井田西部边界,上部未采动,下部是1811工作面采空区,上覆c17采空区,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346m,平均倾斜长度42m,井上下垂直距离191m,对应地表为旱地和山坡。

二、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从本工作面运输顺槽及回风顺槽揭露情况表明,该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未发现断裂构造和大的褶曲构造。

煤层赋存情况较稳定,煤层厚度0.7~1.5m,平均1.0m,平均倾角7°。

三、煤层顶底板情况伪顶: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易垮落。

直接顶:粉沙岩,或砂质泥岩,上覆17#煤采空区冒落层。

老顶:岩性主要为粉砂岩,深灰色、坚硬、含炭化植物化石,贝壳断口,f:11~14。

直接底:粉沙岩,灰色、夹粉沙岩条带及菱铁矿,波状结理。

(见煤层顶底板柱状图)四、水文地质18101工作面水文地质简单,局部有少量砂岩裂隙水,对工作面开采影响不大,但因工作面距地面较近,雨季时,地表水会渗入井下,对工作面开采会带来影响,因此要做好巷道的疏水工作。

五、瓦斯地质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7.69m3/t,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3.93m3/min。

六、煤尘及煤炭自燃发火情况18#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煤尘无爆炸性。

七、工作面煤炭储量本工作面走向长度320m,倾斜长度42m,采高1m,煤层容重1.47t/m3,扣除风井及上山保安煤柱宽70 m,可采储量为1.54万t。

4313放顶煤回采作业规程(H)1

4313放顶煤回采作业规程(H)1

第一章地质概况一.工作面平面图及煤层柱状图1.工作面平面图,见图1-1.2.工作面综合柱状图,见图1-2二.工作面概况:4313采面位于我矿一水平四采区南翼下边部, 进风顺槽设计长度650m, 回风顺槽设计长度699m , 切眼长130m, 总回采面积87685m2。

其进风顺槽相邻的4304工作面已回采, 回风顺槽靠近一、二水平边界, 采面上覆的2#煤层与3#煤层间距9~12m, 2#煤层尚未开采。

该工作面地面位置在天神庙一带, 泗洲庙以北, 地面高程847~979m, 煤层底板高程377~412m, 地表为丘陵沟谷, 盖山厚度450~590m, 地表无村庄及建筑物。

三、煤层赋存特征表I-2 顶底板岩石特征1、地质构造2、该工作面位于北山子向斜北翼、上峪口背斜南翼, 总体为一单斜构造。

煤层走向N—S, 倾向W, 倾角1~8 o, 一般在1~4 o之间, 平均2.5 o。

在两顺槽、切眼及高位瓦斯尾巷施工中未发现断层构造。

在工作面切眼中部有一背斜构造, 构造枢纽线呈南—北方向, 轴心位置煤厚8m左右, 两翼煤厚5.5~13.5m, 并随工作面推进两翼煤层逐渐变薄, 轴心起伏幅度最大 2.2m, 并向回顺逐渐延伸, 在回顺N13点前40m处在顺槽揭露;另结合本工作面坑透资料, 和两顺槽写实剖面及相邻4304工作面回采地质资料对比分析, 回顺N13点至点前40m范围内与进顺C15点至点前18m 范围形成一底鼓构造区,预计该区域内底鼓方向105 o, 起伏幅度0.3~2.2m, 煤层厚度及顶板稳定性变化较大, 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

3、水文情况本工作面两顺槽在施工过程中, 只在进顺切眼前15~25米范围内出现较大滴淋水现象, 根据周边资料分析, 水源为进顺侧上方4304采面采空区积水。

回采前应对4304采空区积水进行探放。

八、瓦斯、煤尘情况煤尘爆炸指数: 23.85%工作面掘进期间, 据通风区提供的瓦斯资料, 在正常通风条件下: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 9.0m3/min最小瓦斯绝对涌出量: 4.0m3/min平均瓦斯绝对涌出量: 7.0m3/min九、问题及建议1.本工作面煤层厚度及顶板稳定性变化较大, 回采期间应加强工作面的支护及顶板管理。

1909规程(最新版)

1909规程(最新版)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内外情况一、井上位置1909工作面位于本掘进工作面位于蔡家沟村山地,工作面为第三、四纪黄土覆盖,掘进对地表无影响。

工作面切眼距本矿矿界20米,地表地形复杂多为坡、沟耕地。

预计回采会造成地表裂缝塌陷,但影响不大。

地面标高:1040~1123m二、井下位置1909工作面位于本矿南采区。

北部为1909轨道顺槽;南为实体煤区;西接南采回风下山巷(轨道下山、皮带下山);向东掘进1574m (与本矿矿界相隔20m)。

工作面标高:950~900m 平均盖山厚度:90m第二节煤层赋存一、煤层赋存1909工作面可采的9#煤属石炭系太原组中段煤层,根据掘进巷道揭露及工作面临近钻孔分析,本煤层平均厚度2.2米,含2~3层夹矸,厚0.20米,该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总体呈一单斜构造,属稳定的I类I型,煤层倾角2°~6°,平均4.5°,容重1.35T/m3,摩氏硬度2~3级。

四、储量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一、 顶、底板情况顶底板名称厚度(m )硬度 岩性类别 顶板 基本顶30.2 4 灰黑色细、中砂岩 直接顶 6.0 3 泥岩、砂质泥岩 伪顶 0.2 1 黑色泥岩 底板 基本底1.63黑色泥岩、细砂岩附图1:综合煤层柱状图第四节 工作面内地质构造一、地质构造:1909轨道顺槽在掘进到87m 时遇到一个长约45m 的陷落柱,,在748m 时遇到一长约43m 长的陷落柱。

倾角2°~7°,本工作面切眼基本按倾向布置,回采按走向推进,易于破煤,工作面出现零星陷落柱等。

顺槽大致中间高两头低一点,坡度3°~7°。

在中部段宽缓凹陷,呈倒倾斜现象。

走向长(m ) 可采长(m ) 倾斜长(m ) 斜面积(㎡) 煤厚(m)溶重(t/m ³) 工业储量(Kt ) 采高(m ) 回收率(%) 可采储量(Kt )15121456 1607.042.21.35691.9 2.295657.3由于以上工作面1905、1907工作面回采后,导致采空区积水和压力增大,会对本工作面造成危害,所以在回采时要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加强顺槽支护及探巷排放水管理。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宣威市龙潭镇打厂冲矿打厂冲井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编号:编制人员:实施单位:矿长:安全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年月日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一、工作面位置1501工作面位于西采区+1930——1940m标高段,工作面南部为老矿采空区,西部为秧田冲采空区,东部为矿井主斜井,北部为未开采井田,工作面走向走140m,倾长为60m,可采面积为8400㎡。

二、地面相对位置该工作面2公里内无村庄,河流,水体,地表为丘陵地带,地面标在2220——2260m之间,工作面地表为耕地,荒山等。

三、回采对地面的影响根据原采区回采情况推算,不会对地面周围建筑物或其它设施造成影响。

第二节煤层一、根据运输巷回风巷的开切眼掘进巷道探煤情况推断,工作面内煤层最大厚度为1.7m,最小厚度为1.4m,平均厚度为1.55m,煤层厚度基本稳定。

二、煤层产状煤层走向75°—85°之间,倾向345°—335°之间,倾角6°—10°之间,平均倾角8°。

三、煤层结构该煤层属比较稳定性煤层,由南向北具有厚薄的变化趋势,煤层结构较复杂,在掘进该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时,有两层夹矸,平矸厚度在00.1m—0.05m之间,煤层层理发育,煤硬度1—1.5,在回采时煤容易片帮。

四、煤质该工作面的煤为黑色粉状,偶见块状,玻璃光泽,强度低,地质疏松,易碎,煤的视密度为 1.46t/m3,该煤层为低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烟煤(发热量为20MJ/kg),主要用作火力发电等工业用煤,同时也是上好的民用燃料。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1)顶板情况根据K5煤层顶板工程地质条件观察1)K5煤层直接底板岩性为薄至中厚层状泥岩,层厚0.6—6.15米,间接底板岩性为薄层状粉质泥岩,巷道中有轻微的底鼓现象,底鼓突起高底一般为0.1米,局部0.2米,直接底板和间接底板是良好的隔水层,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好。

13207回采作业规程详解

13207回采作业规程详解

13207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1)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第二节煤层赋存特性 (1)第三节地质构造 (3)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 (3)第五节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4)第二章工作面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 (7)第一节巷道布置情况 (7)第二节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7)第三章顶板管理 (14)第一节顶板支护设计 (14)第二节上下端头及安全出口管理 (15)第三节工作面顶板管理及矿压观测 (18)第四章生产系统 (21)第一节运输系统 (21)第二节通风系统 (21)第三节供电系统 (23)第四节设备明细 (29)第五节排水系统 (31)第六节照明、通讯、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及紧急避险系统 (31)第七节防灭火系统 (33)13207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第八节综合防尘系统 (34)第九节喷洒阻化剂防灭火系统 (35)第十节灌浆防灭火系统 (36)第五章劳动组织及工作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0)第一节劳动组织 (40)第二节工作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1)第六章工作面管理及煤质管理 (42)第一节工作面管理 (42)第二节“一通三防”有关标准 (43)第三节机电设备管理 (44)第四节煤质现场管理 (45)第七章工作面灾害防治及避灾路线 (48)第一节工作面灾害防治 (48)第二节避灾路线 (50)第八章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52)第一节特殊条件下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52)第二节各岗位人员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70)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一、工作面名称本工作面名称为13207工作面,隶属于矿井一水平一盘区东翼3-2煤层采区布置的第三个工作面。

二、工作面位置工作面地面位置为:地面对应位置位于工业广场东南方向,地形属丘陵,地面标高一般在+1250.8~+1349.5m之间,工作面标高在+1155.174~+1211.66m之间,该工作面煤层距地面垂深为95~138m。

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PPT课件

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PPT课件



5
4



取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通风状况良好。
2024/10/26
5
采煤方法分类
壁式体系采煤法的类型 按采煤工艺分类: 爆破采煤法、普通机械化采煤法、综合
机械化采煤法 按采空区处理方法分: 全部垮落采煤法、煤柱支撑(刀柱)采煤
法、充填采煤法 按工作面布置和推进方向分: 走向长壁采煤法、倾斜长壁采煤法(俯
走向长壁 倾斜长壁
斜切分层 水平分段放顶煤
房式 房柱式 倾斜短壁式 走向短壁式
垮落 刀柱 下行垮落 上行充填
9
采煤方法选择
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 1、技术先进 2、经济合理 3、生产安全 以上三个基本原则是密切联系、相互制 约,在选择时应当综合考虑。
2024/10/26
10
影 响 采 煤 方 法
选 择
2024/10/26
23
普采工艺
工作面运煤: 一般采用刮板输送机运煤。 每隔6m设一个液压千斤顶, 机头机尾各3个。 弯曲段长度15m。
2024/10/26
24
普采工艺
工作面支护:
支架布置方式:带帽点柱、单体液压支柱或 磨擦式金属支柱与铰接顶梁组成的悬臂支架。 按悬臂顶梁与支柱的关系分为正悬梁和倒悬 梁两种; 按梁的排列特点分为齐梁式和错梁式两种, 为了行人和工人作业方便,工作面支柱一般 排成直线状。
2024/10/26
12
长壁采煤法的采煤工艺
三种采煤工艺: ① 爆破采煤工艺方式 解放后至60年代初为主 ② 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方式 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为主 ③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方式 70年代中期以后为主
13
炮采工艺

12201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2201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一章矿压资料及地质说明书一、矿压参数根据相邻阳泉集团五鑫煤业有限公司矿井12101、12103综采面的矿压显现资料,推测本工作面的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32m,老顶周期来压步距13~15m。

二、12201里段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工作面概况煤层12 工作面12201里段地面标高(m)1067~1126 底板标高985~1008工作面长(m)680工作面宽(m)142面积(m2)96560 地面位置位于井田中部偏北。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位于13#煤辅运大巷西侧。

南临13201工作面采空区20米,北部为一下山保护煤柱,西为12203掘进工作面。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在工作面切眼外侧有五孔窑洞,内侧有一庙宇,另外在回风顺槽外侧有四间砖房及两处庙宇。

煤层情况煤厚(m) 2.3 结构单一稳定倾角8~110走向NS178O倾向EW268o储量计块段面积(万m2)煤厚容重储量(万吨)备注1 9.65 2.3 1.38~1.430.62储量分析各类煤柱0.78 2.3 1.34 2.4三下压煤无其它无可采储量(万吨)按回采率85%计,可采储量为26.02万吨。

煤层顶底板情况顶底板厚度(m)岩性特征直接顶 1.6~2.8砂质泥岩、砂质页岩,以砂质页岩为主,深灰色,砂质泥岩较破碎,砂质页岩致密坚硬。

老顶 3.5~6.0 中砂岩,岩石较完整,灰白色。

直接底 3.8~6.1砂质泥岩,砂质页岩,灰色,以砂质页岩为主。

老底11.08~12.20 13#煤,煤层硬度f≈3。

地质及构造情况地层走向NS,倾向EW,倾角8~110,上覆基岩厚65~81 m,表土层厚0~62m,无断层。

水文地质情况及防治水措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冲沟发育,工作面大部地段顶底板可能出现少量淋渗水,宜做好观测分析和预测工作,及时采取防治水措施。

山西忻州神达金山煤矿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江苏矿业集团神达金山项目部综采队3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因素瓦斯预测最大相对涌出量:7.88m 3/t ,预测最大绝对涌出量:15.67m 3/min煤尘 煤尘有爆炸危险,注意采取降尘措施煤的 自燃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为容易自燃煤层地温 地温正常区,无地热危害第二章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一、采煤方法1、根据地质条件及矿机械化采煤水平,本面采用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全部垮落采煤法。

第二章__采煤方法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章__采煤方法的概念及分类
水平分层—将厚煤层分成若干与水平面相平 行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 斜切分层—将厚煤层分成若干与水平面成一 定角度(2530)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
倾斜分层
1
2
α
(a)
厚煤层分层间开采顺序:下行式和上行式 一般为下行式
水平分层与斜切分层
2
a
1
α
2
1
β
二、柱式体系采煤法
柱式体系采煤法又称为短壁体系采煤法, 是以房、柱间隔采煤为主要特征,常见的 有巷柱式、房式、房柱式采煤法。
房柱式采煤法
1 2
二、柱式体系采煤法
特点:
煤房比较窄 57m
采掘合一
采场内煤的运输方向垂直煤壁。
通风条件差 煤柱支撑顶板 适用条件:埋藏浅(压力小),近水平(机械化柱式 采煤)。 薄及中厚煤层,顶板较好,沼气少,
第三节
采煤方法的选择
一、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 1、安全 2、经济 3、采出率高 以上三个基本原则是密切联系有相互制约 的,在选择时应当综合考虑。 二、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因素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您生活愉快!
1、壁式采煤法的特点
(1)在采煤工作面的两端各至少布置一条 巷道,构成完整的生产系统。 (2)采煤工作面长度较长,一般在80~ 250m以上。 (3)工作面运煤的刮板输送机与工作面平 行。 (4)随着采煤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顶板 暴露面积增大,矿山压力显现较为强烈。
走向长壁
垮落 刀柱
采煤方法分类
按采空区处理方法分:
(老塘)
垮落采煤法 刀柱(煤柱支撑)法 充填采煤法
走向长壁采煤法 倾斜长壁采煤法(俯斜,仰斜)

1152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152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青山镇青山煤矿1152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编制人:吉家山时间:2011年3月2日安全矿长:时间:2011年3月日生产矿长:时间:2011年3月日防突矿长:时间:2011年3月日机电矿长: 时间:2011年3月日技术负责:时间:2011年3月日矿长:时间:2011年3月日目录第一章概况 (3)第二章采煤方法、回采工艺及工程质量要求 (5)第三章机电运输 (8)第四章通风、监控、防灭火、防尘、供液、通讯 (9)第五章劳动组织、循环图表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3)第六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6)第七章避灾路线 (25)附图...............................................第一章概况一、工作面概况1、位置和范围:该煤矿位于銅沛矿区东段贾汪井田61~63线之间,地层走向NE40度SW,倾向NW,倾角20度左右,为一单斜构造。

矿井内发育有金盘仑断层和大成坪断层。

1152工作面位于本矿+180水平南翼第一个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左右尚未开采,风巷标+205水平,机巷标高+186水平,走向长400米,倾向长100米,煤层倾角平均12度左右,面积约40000m²。

工作面东偏40度为至本工作面风巷,西偏40度为至本工作面机巷,北偏40度为工作面采空区,南偏40度为工作面尚未开采的煤层,工作面采用采区前进,区段内后退长壁式开采方式。

2、地质情况:(1)、煤层情况:五煤层为黑色至灰黑色,半暗至半亮型煤层,厚度在1.0~1.67米,平均1.26米,特低硫,属于有煤和瓦斯突出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无煤层自燃发火倾向。

(2)、煤层顶底板情况顶板:伪顶为炭质泥岩,厚0~0.3米,直接顶为砂质泥岩、粉砂岩,薄、中厚层状,一般为1~2米,老顶为石英砂岩、细砂岩、灰色,薄至中厚层状。

底板: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薄、中厚层状,深灰色含菱铁矿结核,夹薄层细砂岩,显示绉纹层理,吸水后产生轻度底鼓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2.1.采区生产能力计算采区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本采区为21采区的接替采区,双翼开采,五个综采工作面,根据我矿的生产技术水平及特殊的地质条件,确定采区的年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

即:一个工作面生产。

综采工作面生产时年产量为90万吨。

工作面长度根据运输系统能力及上下付巷打钻消突钻孔能够相互交叉穿够,切巷长度为130米左右。

采区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23采区首采面23051工作面倾斜长(中~中)130m,走向可采长度840m,矿井生产天数为300天,年推进度按1080m(90m/月),工作面生产能力为:A 0=L*V*M*γ*C=130*1080*5.0*1.35*85% =80万吨式中:L--回采工作面长度,m;V--工作面年推进度,m; M--煤层平均厚度,m;γ--煤的容重,t/m3;C--回采工作面回采率。

采区生产能力:A=A0+A掘=78+10=90万吨/年式中:A掘--采区掘进出煤量,取10万吨/年;根据以上可知,本采区采用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可以达到采区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

2.2.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采掘比关系:N=tj /(th-t1-t2)=12/(13-1.5-0.5)=1.1式中:N--掘进工作面个数与回采工作面个数之比;--掘进接替工作面所需时间,取12月;tj--回采工作面所需时间,取13月;th--安装工作面时间(综采工作面按1.5个月);t1--工作面备用时间,按(0.5个月);t2根据计算可知,要满足工作面正常接替,必须配备两个掘进工作面。

所以本采区采用一个采煤工作面保证采区生产能力,配备两个煤巷掘进工作面保证采区工作面接替。

2.3.回采工作面接替顺序采取自下向上的顺序回采:23采区:23051→23041→23031→23021→23011。

31采区:31101→31051→31111→31081→31031→31091→31061→31011→31071→31041→31001→31021→区段煤柱。

2.4.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A、采用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回采,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B、进刀方式:中部割三角煤斜切式进刀C、采煤工艺流程:割煤→移架→返空刀→推前部运输机→割煤→移架→返空刀→推前部运输机→放煤(附工作面中部斜切进刀示意图)。

D、放煤工艺:采用两采一放中位放顶煤工艺,放煤步距为1.2m。

放煤时保持多轮、顺序、等量、间隔两口放煤,以提高煤炭回收率。

E、回采工艺过程:(1)割煤a、采用双滚筒采煤机双向截割方式落煤,采煤机由工作面中部进刀向上(下)割煤,前滚筒沿顶,后滚筒沿底,前滚筒过后1~1.5m,立即伸出伸缩梁紧顶煤壁,片帮时前滚筒过后立即伸出伸缩粱护顶。

b、采煤机过后10~15m开始移架,采煤机割煤至机尾(头)后,空刀返回工作面中部,由下往上顺序推溜,每节溜子分两次推。

c、采煤机重新由工作面中部割煤返回到机尾(头),返空刀至工作面中部后由下往上顺序推溜。

d、向下(上)割煤到工作面机头(尾)进行下一个循环。

e、上(下)半部割煤,下(上)半部放煤。

(2)移架a、操作方式:本架操作b、支护方式:采用追机带压擦顶移架,顶板全封闭支护方式。

移架前,对支架的各个部位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将架前附近3m以内的杂物清净,观察周围顶板及煤壁情况,确保安全后方可操作。

前滚筒过后1.5m伸出伸缩梁顶紧煤壁,移架滞后采煤机15m,移架时可先打开移架手把,然后缓慢降架、收伸缩梁,待支架前移时立即降架、降架以侧护板高度为准,不得发生倒架、咬架、挤架为原则,边收伸缩梁边移架,保证带压擦顶移架。

端头支架的拉移结合前部输送机机头、机尾前移后及时移动作业。

移架时作业地点上、下5m以内严禁其他人员停留或通过。

c、机头机尾端头支架采用先推溜后移架方式。

(3)推移输送机推移前部输送机在输送机运行中进行。

推移机头、机尾时,必须清净浮煤,保护好管线。

推移时遵循自中间向下(上)顺序推移的原则,弯曲段长度不得小于15m,保证不得出现死弯,不能有两处以上弯曲段(处理上窜下滑需分段推移时可有两处弯曲段,通常每30~60m为一段),不得任意分段或从两端向中间挤移。

当输送机的上仰角和下俯角与工作面的走向角度不一致或推移不动时,要详细查找原因,采取专项措施及时进行处理,处理好后方可推移输送机。

推移输送机后及时把手把打回零位。

进入煤壁侧作业时,要先做好煤壁侧临时支护(片帮地段要进行闭帮),设专人监护。

当前部输送机、支架出现上窜下滑趋势时,可改变推移顺序。

(4)、放顶煤采用间隔多轮次放煤顺序放煤。

每轮次放煤厚度控制在2m左右,视顶煤厚度决定放煤次数,放煤步距为1.6m,最多两个口同时放煤。

每一轮次放完后,要间隔一定时间,再进行一下轮次放煤,直到顶煤放净为止,保证煤炭资源回收率在85%以上。

(5)、清煤浮煤必须清理干净,明确划分区段,责任到人,班长、验收员要班班检查验收。

若遇到进入煤壁侧清煤等特殊情况,则必须闭锁前部输送机,设专人监护,做好及时支护,加固顶板,设专人观山,确保退路畅通,然后方可清煤。

(6)、正规循环作业图表见下表:综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割 煤返空刀移 架清 煤放 煤推 溜检 修注 水工作面长度图例时间2.5工作面劳动组织图表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正常生产为“三班采放煤边采边准”的“三八”制综合作业形式。

工作面劳动组织图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2.6工作面主要机电设备配备综采工作面供电设备选型1、采煤机型号:MG-250/600-WD 电压:1140V装机功率:250×2+40×2+18.5KW 生产能力:1200t/h 适用倾角:≤20°采高:1.8~3.5m 牵引力:535KN牵引速度:0~7.5/12.4m/min截深:0.63m 摇臂长:1982mm 滚筒直径:1.6m 转速:33r/min 卧底量:0.268m 机重:41t 调速牵引方式:交流变频调速,交流电机驱动,齿轮销轨式无链牵引机身总长:12.8m2、输送机前部输送机型号:SGZ-764/400电机功率:2×200KW 电压:1140V减速比:36.737:1 链速:1m/s中部槽宽:0.764m 运输能力:800t/h后部输送机型号:SGD-630/264电机功率:2×132KW 电压:1140V减速比:34.322:1 链速:1.1m/s输送机可弯曲长度:≥20m 中部槽宽:0.63m水平弯曲角度:±1°运输能力:600t/h垂直弯曲角度:±3°皮带输送机:型号:DSJ-100/80/2×160S电机功率:2×160KW 电压:1140V带速:2.5m/s 长度:1400m 带宽:1m 运输能力:800t/h3、转载机型号:SZZ-764/200型中双链桥式刮板机电机功率:200KW 电压:1140V 减速比:25.238:1 链速:1.48m/s 爬坡能力:≤12°长度:40m运输能力:1000t/h 中部槽宽:0.764m4、破碎机型号:PLM1000电机功率:110KW 电压:1140V 减速比:1:3.15 飞轮力距:1140Kg/m 长度:4.542m 宽度:1.185m破碎刀齿数:4 刀齿半径:0.46m5、乳化液泵型号:WRB-315/31.5 电压:1140V 电机功率:200KW 额定流量:315L/min 工作压力:31.5MPa 柱塞行程:70mm工作介质:3~5%浓度的中性乳化液6、乳化液箱型号:RX-315/25B 容积:2500L2.7回采工艺过程的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液压支架要做到十个字:细、匀、净、快、够、正、调、平、紧、严。

细:准备工作要细。

匀:支架间距要保持均匀。

净:底板上的浮煤、浮矸清理干净。

快:移架要及时、迅速。

够:移架步距要够。

正:支架要沿一定方向前移,不上下歪斜,前倾后仰。

调:拉架时随时调整支架。

平:顶梁底座与顶底板要平整接触。

紧:顶梁紧贴顶板,保证足够的初撑力。

严:严格按《规程》操作,前梁接顶严密。

2、操作支架严格按支架工操作规程执行,在操作支架时,严禁有人通过及有人逗留。

3、每班开工前,由班长与跟班队长联合检查工作面煤壁和顶板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

4、若工作面发生片帮冒顶时,采用跟机移架、超前移架或打穿楔、架顺山棚配合走向梁、打贴帮柱等措施及时进行支护处理。

处理时,先准备充足的支护材料,跟班队长或班长必须在现场统一指挥,用荆木、千椽、进行支护并打点柱或打抬棚。

支护后立即拉超前架护顶,然后才能跑机。

支护时必须闭锁运输机,设专人传递信号,并派有经验的老工人观察顶板,敲帮问顶后,再进行支护作业。

作业时,要专人支护,专人递料,专人监护并清理好退路,并严禁人员通过。

5、当采煤机在冒顶地点10m以内时,采煤机必须停电、闭锁、打开滚筒离合器,在已发生严重片帮的地段,要停止割煤,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端面支护,防止因片帮增加端面空顶面积而发生冒顶。

6、更换立柱或打开立柱下腔油路时, 要利用提柱脚油缸支稳支架。

拔下的高压胶管用后要及时复位,并插好U型卡,防止伤人。

7、支架钻底时,利用两根提柱脚油缸打在邻架柱窝内、提支架前底座,并在底座下面垫方木。

8、使用提柱脚油缸时人员要注意安全,防止千斤顶歪倒、甩动伤人。

9、后部运输机清煤时必须停电,上付巷设备车处留守一名电修工看守开关。

并由当班班长负责统一指挥开、停,其它人不得指挥开停后部运输机。

10、在上下安全出口作业时,作业人员要注意运输机、转载机运输状况,防止拉伤人员。

前后部运输机开机时,必须先发出开机信号,再对前后部运输机点动2次,10s钟后方可启动。

11、不准带电检修和搬迁机电设备,严格执行停合电挂牌制度,并设专人看守,未经培训及不合格的机电维修人员不准停送电和从事机电检修工作。

12、当工作面倾角大于150时,工作人员作业时必须要加强自主保安工作,防止煤矸窜出刮板输送机伤人。

13、严格按《煤矿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作业,保证工程质量。

严禁因超高回采、移架时降柱过多、升架时侧护板不及时收回、安全阀漏夜、立柱自动卸载、拉架时操作不正确等原因造成支架倒架、咬架、死架。

14、当顶板下沉、顶板破碎、底板软使底座下陷时,要及时调整工程,加强支护,柱脚下垫坑木、装煤编织袋等方法避免出现支架倒架、咬架、死架现象。

15、控制好下出口端头架是整个工作面工程的关键,要保证工作面最下端处于巷内呈水平状的第一架支架的架设质量。

16、坚持顺序上行移架、带压移架、擦顶移架、移后调架的原则,要一次移够,不要反复升降,频繁调架。

17、升架前一般将下侧护板伸出,使支架垂直顶板或有一定迎山角,然后按顺序升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