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第十二章凯恩斯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机动机:人们为了在未来的市场上获利而持有货币 的愿望
➢ 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是人们不易更改的心 理因素,它们决定了流动偏好,即决定货币需求量的大小 。
➢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失业的直接 原因,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有效需求不足 ,而失业的根源,则是三条基本心理规律的存在。这就是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
货币工资具有下降刚性
只有在高度集权的国家中,有伸缩性的工资政 策才能运用自如,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具有 运用工资政策来维持充分就业的自动调整性
用降低货币工资的办法来降低实际工资以实现充分 就业的目的,就不可能实现。
凯恩斯:货币工资的下降是否导致就业量的增加 ,要看货币工资的降低是否引起消费倾向、资本边 际效率和利息率的变化。
交易动机 谨慎动机 投机动机
12.2 就业理论
一、充分就业 二、有效需求原理 三、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一、充分就业
➢ 新古典经济学: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充分 就业均衡可以实现。
➢ 两种失业情况:
➢ 一是摩擦性失业,即由于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或暂 时失调而产生的临时性失业。
➢ 二是自愿失业,即客观上存在工作机会,但由于 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产生的失业
凯恩斯:
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不能概括一切失业现象,在现实 生活中,客观上存在“不自愿失业”。
不自愿失业:是指由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不足,以致劳 动者愿意接受等于或低于现行工资水平的工资仍然找不到工 作。故又称为需求不足的失业。
凯恩斯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自动均衡论,认为资本主 义体系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 免地存在不自愿失业,而充分就业不过是一种特例,经常的 状况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有效需 求不足。
D
AD=AS
E1 AD1
D1
E
AD
F
Y2
Y1
0
Y
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均衡
充分就业不能实现,不是由于工资过高才导致 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而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
三、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有效需求不足是指相对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总需 求,现实的总需求是不足的。
凯恩斯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归结为三条心理 规律的作用:
四、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凯恩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决 定。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直接决定于有效需求。
消费
凯 恩 斯 国 民 收 入 决 定 理 论
投资
消费倾向
收入(y)
利率 资本边际
效率
平均消费倾向(APC=c/y)
边际消费倾向(MPC=△c/△y)
流动偏好 货币数量 预期收益率 资本重置成本
㈠理论特点 否定了“萨伊定律”,得出失业和危机不可避免的结论 拒绝了真实工资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的传统 观点,必须进行国家干预 强调有效需求机制的决定作用,提出收入-支出理论
㈡方法论特点
用宏观总量分析代替了微观个量分析 更加注重短期分析方法 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㈢政策主张特点
一反传统经济学鼓吹和提倡的“自由放任”的政策,积极 主张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并提出反危机、反失业的 经济政策纲领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流动偏好的存在
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 消费倾向:消费量占收入的比重。分为: 平均消费倾向:即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重, APC=C/Y; 边际消费倾向为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比重 ,即MPC=△C/△Y; 一般情况下,APC和MPC均为正值但大于0。
有效需求的决定
有效需求从雇主的角度看,就等于当就业量为N1 时,他们所取得的总收wk.baidu.com(包括利润和各生产要素的 收入即雇主的要素成本)。
二、有效需求原理
现实生活中,有效需求不足是常态。有效需求不足 情况下的均衡就是非充分就业均衡。
把分析重点由供给转向需求,是凯恩斯经济学与新 古典经济学就业理论的重要区别,把总需求函数视为 决定就业量和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则是有效需求原 理的核心。因此,有效需求原理实际上是一种需求决 定供给的理论。
㈡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实际 上就是使用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它决定于资本资产 的未来收益和供给价格。 ➢ 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资产未来收益和供给价格的关 系:
K=Q1/(1+r)+Q2/(1+r)2+……..+Qn/(1+r)n
为了说明货币数量对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凯恩斯 作出如下假定:
⑴失业资源的生产效率相同,且可以互换;
⑵边际成本中各生产要素达到充分就业之前,不要 求货币工资增加。
在此条件下会出现两种结果:
⑴生产资源未充分利用之前货币数量增加势必引起有 效需求增加,故供给具有完全弹性。但是由于货币工资不 要求增加,所以物价水平不会提高。
➢ 储蓄倾向:是现期收入中不用于现期消费的部分,是 消费之外的现期收入的另一种支配方式。分为:
➢ 平均储蓄倾向:APS=S/Y=1-APC; ➢ 边际储蓄倾向:MPS=△S/△Y=1-MPC。 ➢ 随着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有递减的趋势,这是人 类最基本的法则之一。由于消费是总需求的一个构成部分 ,故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一法则必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通过降低货币工资来增加就业量的途径只有两个 :
⑴降低货币工资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的提高
⑵或导致利息率的降低
“只有愚蠢之徒才会挑选有伸缩性的工资政策,而不 挑选有伸缩性的货币政策。”(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
实际上,凯恩斯经济学与传统新古典经济学工资理论 的区别在于:传统经济学主张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用降低货币工资的方法降低实际工资,以增加就业量 ;而凯恩斯经济学则主张,在货币工资不变条件下,通 过提高价格水平来降低实际工资,以增加就业量。
12.1 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
一、凯恩斯所处的时代 二、凯恩斯的生平和著作 三、凯恩斯经济学的特点 四、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一、凯恩斯所处的时代
重要背景: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向垄断制度 过渡的时期
经济衰落 大危机爆发 持续时间长 破坏严重 生产危机/金融危机 国家干预的增强例:罗斯福新政
二、凯恩斯的生平和著作
㈡半通货膨胀论
半通货膨胀(semiinflation)
-如:ABC 真正的通货膨胀 -如:CD
P
AS
P3
D
AD4
P2
C
AD3
B P1
A P0
AD2
Y1
Y2
Y0
AD1
Y
0
半通货膨胀和真正通货膨胀
12.4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循环运动的原因 二、投资乘数理论 三、利息理论
一、经济循环运动的原因
社会经济的循环运动包括两层含义: -它是指经济运动的趋势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社会经济的“向上与向下运动在时间先后及期限 长短二点,都有相当明显的规则性。” 恐慌(crisis)现象:经济由向上趋势变为向下 趋势时,转变会非常骤然和剧烈
二、有效需求原理
有效需求概念是凯恩斯就业和收入决定理论的逻辑 起点。这一概念是借助于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来 说明的。
就业量与总供给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构成总供给函 数(Aggregate Supply Function),S=S(N),其特 征是随着就业量N增加,总供给价格上升。
就业量与总需求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构成了总需求 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D=D(N), 其特征是随着就业量N的增加总需求价格不断上升。
实际工资水平不但决定于货币工资的多少,而且 决定于价格水平的高低
由于实际工资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劳资双方进 行工资谈判时,无法确定实际工资的水平,他们所要求 确定的是货币工资
既然劳动供给量不决定于实际工资,那么,劳动供 给曲线也就不是实际工资的函数
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经济学的工资率具有伸缩性的 观点,并反对传统经济学通过降低货币工资来降 低实际工资以实现充分就业的主张。因为:
有效需求(Effective
SD
Demand)就是总需求价格与总
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
求。就是总需求函数与总供 D1
给函数相交时的所决定的总
需求。有效需求是是能保证
全体雇主获得最大利润的有
支付能力的需求。 0
有效需求不仅决定就业水
平,而且决定收入水平。
S=S(N) D=D(N)
雇主获得最大利润
N1 N
㈠生平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年-1946年,英国经济学家 年轻时,剑桥大学学习数学,后师从剑桥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 和庇古学习经济学 1908年,在剑桥大学教授经济学 1911年,《经济学家杂志》主编 1913年,聘任为通货和财政皇家委员会委员
1915-1919年,在英国财政部任职,1919年作为财政 部首席代表参加巴黎和会
1929-1931年,担任麦克米伦财政和工业委员会委员 ,1930年任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1940年,当选为英格兰银行董事会董事
1942年,晋封勋爵
1944年,作为英国代表团团长,出席在美国布雷顿森 林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 兴开发银行的筹组工作,接着出任两组织的董事
与李嘉图一起被认为是唯一善于经营并获得成功的两 个杰出经济学家
12.3 工资、货币、物价理论
一、工资理论 二、货币与物价理论 ㈠货币数量论 ㈡半通货膨胀论
一、工资理论
传统经济学: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都是实际工资 的函数。由于工资率具有充分的弹性,故充分就业 均衡可以自动实现,不会出现长期非自愿失业。
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经济学的的劳动供给曲线, 认为劳动供给量的大小并不取决于实际工资的高低 。因为:
经济学说史第十二章凯恩斯 革命
二、教学重点
“凯恩斯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凯恩斯经济学的主 要特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的工资、货币 、物价理论;乘数理论;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凯恩 斯《通论》的革命性质
三、教学难点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通论》的革命性 质
本章内容安排:
12.1 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 12.2 就业理论 12.3 工资、货币、物价理论 12.4 经济周期理论 12.5 经济政策主张 12.6 凯恩斯《通论》的革命性质
⑵在生产资源实现充分就业以后,如果货币工资增加 ,有效需求会随之增加,必然引起货币工资增加,并引起 物价水平和有效需求按同一比例增长。由于就业量不再增 加,故供给不再有弹性。
凯恩斯由于把价值论和货币论结合在一起,从而把货 币物价论融入生产就业论中,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结合 起来。因此,他不仅承认充分就业后物价决定于货币数量 ,二者成正比例变化,而且还确定在充分就业以前,货币 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物价,只影响就业,从而使产品供给增 加。另外,由于凯恩斯把“小于充分就业”作为资本主义经 济运行的常态,因此,他实际上承认,在一般情况下货币 数量变动只影响就业量而不影响物价。
-K:资本资产供给价格 -n:使用寿命(单位:年) -Q1,Q2,…..Qn:每年的预期收益 -r:资本边际效率 ➢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私人投资 的诱惑力越来越微弱,从而导致投资需求的减弱和有效需 求的不足。
➢ ㈢流动偏好
凯恩斯认为,利息率水平,取决于流动偏好的强度 和货币数量。
➢ 流动偏好或灵活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人们 出于现期交易、避免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而蒙受 损失以及想从中取利等理由而愿意持有现金所产生的 货币需求。
交易动机:个人或厂商为进行现期交易而持有货币 的愿望
谨慎动机:个人或厂商为应付不时之需和准备用于事 前未能料到的有利进货时机以及偿付未来债务而持有货币 的愿望
二、货币与物价理论
㈠货币数量论
➢ 传统经济学:货币理论是与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分离的,货币被看成是中性的,其变动影响一般物价 水平而不影响产量和就业量。
➢ 凯恩斯:两分法,即经济理论分为微观经济分析 和宏观经济分析。 同时,还将经济理论分为静态均 衡论和移动均衡论。
➢ 凯恩斯将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结合起来,把货币理 论融入生产就业理论中。他认为货币数量对一般物价的 影响,实际上是货币数量对工资和就业量影响之和。
㈡主要著作:
《印度的通货和财政》(1913年) 《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 《货币改革论》(1923年) 《丘吉尔先生的经济后果》(1925年) 《货币论》(1930年) 《劝说集》(1932年)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 《如何筹措战费》(1940年)
三、凯恩斯经济学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