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悲剧之比较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悲剧之比较
一、西方的悲剧理论
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从古希腊悲剧发展至今已由两千五百多年历史了。伴随着悲剧辉煌的发展历程,出现了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莱辛、席勒、黑格尔等许多著名的悲剧理论家。他们的悲剧理论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不断成熟和完善。文艺复兴时期的维嘉认为”悲剧是王室和高贵的行动”,十七世纪的高乃义测认为,悲剧是崇高的,不平凡的和严肃的行动,尼采认为”悲剧是肯定人生的最高艺术”。所以,悲剧在人类美学史上占有者崇高的地位。
提到西方的悲剧不得不提亚里士多德,他曾在<<诗学>>中给悲剧下过一个经典性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1)这其中蕴含了悲剧的两个重要理论:一个是”过失说”,一个是哀怜和恐惧的”净化说”.悲剧的情节一般是由福转祸,他是怎样解释的呢?一方面他要求祸不由自取,他说:”不应遭殃而遭殃才能引起哀怜”,另一方面他又要求祸有几分由自取,意为悲剧主角的遭殃并不是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祸弱点,所以”在道德品质和正义上并不是好到极点”也就是”和我们自己类似”,才能引起我们怕因小错得大祸的恐惧. 由此可见悲剧主人公总是具有某种正面素质的人物,他的不幸能够引起我们莫大的恐惧和怜悯,然后又使这情感在暴风暴雨中得到了惊心动魄的洗涤,从而使得人的灵魂净化.正如狄德罗所说,当人们走出剧场的时候,便觉得灵魂高尚了许多.
而悲剧理论大家黑格尔对于悲剧的阐述认为,悲剧的实质就是伦理实体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伦理实体的分裂是悲剧冲突产生的根源,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的伦理实体的交锋。
在自然的冲突、人与外界的冲突、心灵的自我冲突这三种冲突中,心灵的自我冲突是最高冲突。悲剧冲突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和社会性,冲突双方在实现自己片面的伦理要求时都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排除掉,因而双方都是有罪的。悲剧冲突必然导致四种方式的“和解”,它体现了永恒正义的胜利和分裂了的伦理实体在更高程度上的和谐统一。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尼采的悲剧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其中首次引入了“日神” 和“酒神”的概念。日神代表造型艺术,酒神代表音乐艺术。日神精神使人沉醉在事物的外观美中,沉浸在梦幻之中,而忘掉现实的痛苦,获得心灵的宁静。酒神精神则体现为一种“惊骇”或“狂喜”的醉态,在醉态中,人飘然欲仙,主观消失在自我忘却中。总之,“尼采认为酒神迷醉现实,消解个体;日神梦幻现实,创造个体,……日神和酒神是悲剧艺术生成的原动力和根源。”
二.西方悲剧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显然莎翁是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追随者,<<哈>>便是最好的证明.单从表面上看,哈姆雷特的死亡是偶然的,由于他在和雷欧提斯的角斗中误中了毒剑.但事实上载哈姆雷特的心灵深处,一开始就已经潜伏了死机.有限事物所立足的沙滩并不能使他满意:从他的哀伤和软弱,忧愁和愤世嫉俗的表现中,我们一开始就看得出他的一生在这种残暴界中是一个死定了的人------黑格尔.有这样一段关于生
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高贵的心灵,究竟该忍气吞声
容受暴戾命运的矢石交攻呢,
还是该挺身反抗这无边的苦恼,
将他们扫除干净?
这或许是全部沙剧中被使用率最高的一段话,主人公丹麦王子举棋不定,犹豫之极.他曾发现克劳迪斯跪在密室中忏悔,这个恶棍自己首先在精神上跨了下来.哈姆雷特本可一剑杀了他,但他却没有,因为迷信忏悔中的人被杀后会升入天堂,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但是,当他与母亲谈话发觉幕后有人偷听时,这一次他没有犹豫,他以为又是克劳迪斯在干这无耻的勾当,隔着幕布一剑刺去,却刺死了女友奥菲莉亚的父亲波洛捏斯.他的优柔寡断使克劳迪斯继续作恶而冲动又间接导致了奥菲莉亚的溺水而亡和他与雷欧提斯的角斗。悲剧的结局是一场大流血:王后误饮毒酒死去,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互伤致死,哈姆雷特临死前又狠狠用毒剑刺死了篡位的国王.至此,悲剧的正反男女主人公皆归死亡,无一幸免.舞台上尸体横陈,惨不忍睹.唯剩下哈姆雷特的好友霍旭拉来给世人讲这个悲壮的复仇故事.哈的死似乎是偶然却也是必然,有几分由自取又有几分不由自取,这正是净化观众的悲剧.
悲剧诞生于希腊,而希腊悲剧中存在着浓厚的命运观念,一切都已被命运安排.就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他一出生就注定要弑父娶母。尽管他始终与这种被安排的命运抗争,并试图避免这样荒谬的结局,但仍然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因为还缺乏足够的自然知识,在古希腊人看来,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存在着不能由人的意志所改变的力量。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探索的逐渐深入,求知的欲望,使得他们渴望了解并最终征服这样的一种力量。这也就成为人类的悲剧所在:反抗没有意义,却又不能放弃这种反抗。显然,结果只能是悲剧性的。但正是这种抗争,才体现出人的意志和主体性的力量。我们不能因为预定的结局是悲哀的,所以就听之安排。正是那种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的那种斗争精神,才把我们和动物区别开来。所以结局尽管悲哀的,但却是壮美的。这就是悲剧精神产生的影响,它是悲哀与力量的结合。雅斯贝尔斯说:“希腊悲剧是人类为认识神,寻求生存意义和正义的性质而进行的半仪式化的绝望的奋斗行为。”俄狄浦斯注定要杀父娶母,这是他无法改变的命运,是神的意志,但俄狄浦斯一生都在努力反抗,并企图打破这种宿命的安排。在这里,他的这种反抗,正是体现了那种既苦涩又壮烈的悲剧精神。这种精神,是人与自然和世界的分裂对立的产物,从而使人体会到一种凝重、庄严、悲壮而崇高的美,
Lidia Maria Child 是美国文学史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她是编辑,记者,学者同时也是产出一系列杰出,深受读者欢迎的作品的小说家,更可贵的是其将其一身致力于保护弱势群体(包括黑人,女性,尤其印第安人).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