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动画风格与流派美国动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美人鱼》(担任“监督”的寄居蟹) 《怪物史瑞克》(懦怯胆小的驴子) 《木兰》(“矫枉”反用,小龙和蟋蟀) 《星银岛》(“矫枉”反用,善良纯真的墨菲)
美国动画
“大团圆”结局
美国动画
强调教育的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公认的社会准 则和道德规范。 — 没有婚外恋、三角恋、同性恋、性变态
e.g.《星银岛》《小飞侠》 — 不杀人、不复仇(反面角色总是咎由自取)
e.g.《美女与野兽》《钟楼驼侠》《小飞侠》《木兰》 《狮子王》《虫虫攻击队》
美国动画
邪不能压正,正义和善良永远战胜邪恶和贪婪。 以弱胜强的一些常见的模式: 神迹 — e.g.《白雪公主》《睡美人》《阿拉丁》《埃及 王子》 智慧 — e.g.《美国鼠坛》《虫虫攻击队》《怪物史瑞克》 《鲨鱼黑帮》 坚韧和勇敢 — e.g.《大力士》《小马王》《狐狸和猎狗》 《战鸽快飞》 全体动员 — e.g.《101忠狗》《钟楼驼侠》《蚁哥正传》 《小鸡快跑》 混合 — e.g.《失落的帝国》
凭CGI(Computer Generated Images)技术迅速窜红的3D动画片 皮克斯《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 迪斯尼《玩具总动员》系列和《怪物公司》 梦工厂《蚁哥雄兵》 《鲨鱼黑帮》 《马达加斯加》《怪物史莱
克》 《功夫熊猫》《变形金刚》 福克斯和蓝天工作室 《冰河世纪》《机器人历险记》《异形4》 索尼和其索尼图像工作室《丛林反攻》 《最终幻想》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别惹蚂蚁》《僵尸新娘》《忍者神龟》
战间调整期 把一些短片组合起来称为一部长片。《三骑士》《为我谱上乐章》
美国动画
黄金期(1950——1966)
几乎拍遍了童话故事 1950年的《仙履奇缘》 1951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1959年的《睡美人》 1963年的《石中剑》
美国动画
第二黄金期(1989以后)
1989年的《小美人鱼》 1991年的《美女与野兽》奠定了改革后的成功。 这时期迪士尼动画的题材越来越多元化,计算机动画也开始进入制作当中,技术也更为纯
e.g.《圣诞惊魂夜》《小姐与流氓》《富贵猫》 ※ 例外
e.g.《小鸡快跑》《鲨鱼黑帮》等
美国动画
歌舞剧结构方式 — 以歌为主,以舞为辅,并发展出了一些动画特有的表现 歌舞的方式 — 一种被电影化和美术化了的歌舞剧结构
20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流行,此种方式式微 1991《美女与野兽》后复兴 舞台环境已不复存在,电影的蒙太奇手段和绘画的手段 取而代之
美国动画
歌舞剧结构方式 1.正常动作节奏化
e.g.《埃及王子》《白雪公主》《狮子王》 2.图案化
将一般概念中的舞蹈抽象化,以图案变化的形式来同音 乐匹配 往往会加入一些幽默滑稽的表演,以调剂可能出现的观 众注意力的转移 e.g.《狮子王》《美女与野兽》
美国动画
歌舞剧结构方式 3.仿真
制作上比较困难,不常见 将真人的舞蹈拍摄下来,再通过摹片手段将其在动画片 中还原,用于动画片中的人物 e.g.《真假公主》《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 4.多种方式结合使用 e.g.《小美人鱼》
人物造型的符号化 — 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也对动画电影的造型有所影响 — 人物“丑化”的同时,对影片结构、人物塑造提出更高 的要求
e.g.《怪物史瑞克》《淘气小兵兵》《小鸡快跑》 — 主流动画片造型上的 “甜美”路线
e.g.《小美人鱼》《星银岛》
美国动画
回避视觉上的暴力刺激 — 回避,将暴力场面放在幕后处理
下坚实的基础。 1940年的《木偶奇遇记》《幻想曲》 1941年的《小飞象》 1942年的《小鹿斑比》这些都奠定了迪斯尼动画在动画界不可动摇的龙头地位。
美国动画
形成时间 — 20世纪的30-40年代 缘起 — 《白雪公主》的成功(主题、人物、结构、风格、样式 的经验等)为后来的商业动画电影制作塑造了典范。 含义 — 所谓“主流动画片”是指那些以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 具有相对固定模式和文化内涵的动画影片。
美国动画
迪士尼的创作特征
近期
对新技术的采用,其他动画公司的影响,开始以讲故事为主,绘画与动作不再是影片的主 体。 A主题发生变化,趋于现实,接近于平民,矛盾的解决不再强调是奇迹的出现。 B造型出现直线和拐角,经典的动作规律和运动规律都较之以前少得多。 C镜头突现复杂的运动,有意识强调大场景。
美国其他主流动画
熟。 迪士尼收购皮克斯《玩具总动员》《虫虫危机》《怪兽公司》《汽车总动员》《海底总动
员》2009《飞屋环游记》等
美国动画
迪士尼的创作特征
早期与中期:
A内容往往是改编而成的童话或寓言。故事简单。 B主题通常是善与恶,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冲突。 C角色以动物为主,没有关节的动物,造型以曲线构成。角色动作强调惯性和弹性 D镜头语言单一,运动镜头较少,背景设计简单,角色表演占据重要位置, E重视音乐、音响效果渲染人物人物及动作表现。
儿童成为动画片的主要观众(社会的表象) — 动画片商业运营的附属成果 — 作为家长的成人在刻意地维护动画作品的某种纯洁性
完全面向成人的动画片 — 源于日本,欧洲也已出现; — 美国较少:e.g.《埃及王子》《冰冻星球》
成人主题与一个能为儿童接受的外壳
美国动画
人物造型的符号化 — 同整个的剧作风格密切相关
CHAPTER TWO
动画风格的形成
A程式化:受绘画和戏曲的影响 B意象化:线条意象化 动作意象化 情景意象化 C教化性:尽可能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结合,
是 “中国学派”动画家门的追求。中国动画的“乐”显得有些沉重。
美国动画
迪斯尼王国的诞生与发展
(1)开创时期(1927——1942) 1928年的 《蒸汽船威利》动画史山第一部有声卡通片,米老鼠形象风靡全球。 1932年的《花与树》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卡通片。 1937年的《白雪公主》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电影才真正为迪斯尼往后的动画发展打
美国动画
主流动画电影的对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群体,而是以成人 为背景的儿童群体。
动画片得到的认可首先来自于成人 — 默片的“预演”:
e.g.《威利号汽船》 — 早期成功之作的社会效用:
e.g.《三只小猪》(大萧条时期鼓舞信心) 《白雪公主》(世界大战恐惧)
美国动画
隐藏在动画电影中的成人化现象 e.g.《狮子王》《冰川世纪》《熊的故事》《蚁哥正传》
e.g.《木兰》《铁巨人》 — 淡化,不直接表现暴力的后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血
e.g.《钟楼怪人》《风中奇缘》 — 喜剧化,通过夸张变形使暴力的行为变得滑稽可笑,从 而避免了暴力的视觉刺激
e.g.《钟楼怪人》《冰冻星球》
美国动画
爱情贵族化 — 明确人物(包括动物)的贵族身份
e.g.《睡美人》《仙履奇缘》《小鹿班比》《罗宾汉》 — 通过环境和周围人物的对比,使某些人物显示出非同寻 常的优越感
美国动画
长于猎奇而对文化内涵有所忽略。 — 在那些与其自身文化和观念相抵触的地方,都毫不犹豫 地抛弃了原作的精神、思想及其文化的内涵。
e.g.《风中奇缘》和续集《伦敦之旅》(不符史实) 《木兰》(修改历史、“托福”、“女权”) 《阿拉丁》(因果报应→宣扬自由和平权思想) 《钟楼怪人》(改变原作)
美国动画
美国动画
搞笑贯穿人物 — (早期)搞笑作为主要目的→(《白雪公主》后逐渐形 成)搞笑贯穿人物
e.g.《风中奇缘》(獾、啄木鸟、狗) 《木兰》(小龙和蟋蟀) 《狮子王》(乌鸦) 《阿拉丁》(小猴子阿布) 《星银岛》(“宠物”墨菲)
美国动画
搞笑贯穿人物 — 搞笑角色的设置
1.结构的需要 2.为了更好地调剂影片的气氛 3.起一种“矫枉”的作用,在“完美”和“世俗”之间 搞调和 e.g.《冰川世纪》(处处为自己打算的树獭)
(人物行为保持前后的一贯性) — 将人物的性格直接表现在造型上
e.g.《白雪公主》《狮子王》 — 20世纪90年代之后,涉及到了“转变人物”
(故事中人物的性质不再保持从头至尾的一致性,造型 便无法继续维持其符号化的特点) — 形象塑造更依赖于人物行为在故事中的发展 e.g.《冰川世纪》《怪物公司》
美国动画
美国动画
“大团圆”结局
美国动画
强调教育的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公认的社会准 则和道德规范。 — 没有婚外恋、三角恋、同性恋、性变态
e.g.《星银岛》《小飞侠》 — 不杀人、不复仇(反面角色总是咎由自取)
e.g.《美女与野兽》《钟楼驼侠》《小飞侠》《木兰》 《狮子王》《虫虫攻击队》
美国动画
邪不能压正,正义和善良永远战胜邪恶和贪婪。 以弱胜强的一些常见的模式: 神迹 — e.g.《白雪公主》《睡美人》《阿拉丁》《埃及 王子》 智慧 — e.g.《美国鼠坛》《虫虫攻击队》《怪物史瑞克》 《鲨鱼黑帮》 坚韧和勇敢 — e.g.《大力士》《小马王》《狐狸和猎狗》 《战鸽快飞》 全体动员 — e.g.《101忠狗》《钟楼驼侠》《蚁哥正传》 《小鸡快跑》 混合 — e.g.《失落的帝国》
凭CGI(Computer Generated Images)技术迅速窜红的3D动画片 皮克斯《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 迪斯尼《玩具总动员》系列和《怪物公司》 梦工厂《蚁哥雄兵》 《鲨鱼黑帮》 《马达加斯加》《怪物史莱
克》 《功夫熊猫》《变形金刚》 福克斯和蓝天工作室 《冰河世纪》《机器人历险记》《异形4》 索尼和其索尼图像工作室《丛林反攻》 《最终幻想》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别惹蚂蚁》《僵尸新娘》《忍者神龟》
战间调整期 把一些短片组合起来称为一部长片。《三骑士》《为我谱上乐章》
美国动画
黄金期(1950——1966)
几乎拍遍了童话故事 1950年的《仙履奇缘》 1951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1959年的《睡美人》 1963年的《石中剑》
美国动画
第二黄金期(1989以后)
1989年的《小美人鱼》 1991年的《美女与野兽》奠定了改革后的成功。 这时期迪士尼动画的题材越来越多元化,计算机动画也开始进入制作当中,技术也更为纯
e.g.《圣诞惊魂夜》《小姐与流氓》《富贵猫》 ※ 例外
e.g.《小鸡快跑》《鲨鱼黑帮》等
美国动画
歌舞剧结构方式 — 以歌为主,以舞为辅,并发展出了一些动画特有的表现 歌舞的方式 — 一种被电影化和美术化了的歌舞剧结构
20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流行,此种方式式微 1991《美女与野兽》后复兴 舞台环境已不复存在,电影的蒙太奇手段和绘画的手段 取而代之
美国动画
歌舞剧结构方式 1.正常动作节奏化
e.g.《埃及王子》《白雪公主》《狮子王》 2.图案化
将一般概念中的舞蹈抽象化,以图案变化的形式来同音 乐匹配 往往会加入一些幽默滑稽的表演,以调剂可能出现的观 众注意力的转移 e.g.《狮子王》《美女与野兽》
美国动画
歌舞剧结构方式 3.仿真
制作上比较困难,不常见 将真人的舞蹈拍摄下来,再通过摹片手段将其在动画片 中还原,用于动画片中的人物 e.g.《真假公主》《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 4.多种方式结合使用 e.g.《小美人鱼》
人物造型的符号化 — 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也对动画电影的造型有所影响 — 人物“丑化”的同时,对影片结构、人物塑造提出更高 的要求
e.g.《怪物史瑞克》《淘气小兵兵》《小鸡快跑》 — 主流动画片造型上的 “甜美”路线
e.g.《小美人鱼》《星银岛》
美国动画
回避视觉上的暴力刺激 — 回避,将暴力场面放在幕后处理
下坚实的基础。 1940年的《木偶奇遇记》《幻想曲》 1941年的《小飞象》 1942年的《小鹿斑比》这些都奠定了迪斯尼动画在动画界不可动摇的龙头地位。
美国动画
形成时间 — 20世纪的30-40年代 缘起 — 《白雪公主》的成功(主题、人物、结构、风格、样式 的经验等)为后来的商业动画电影制作塑造了典范。 含义 — 所谓“主流动画片”是指那些以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 具有相对固定模式和文化内涵的动画影片。
美国动画
迪士尼的创作特征
近期
对新技术的采用,其他动画公司的影响,开始以讲故事为主,绘画与动作不再是影片的主 体。 A主题发生变化,趋于现实,接近于平民,矛盾的解决不再强调是奇迹的出现。 B造型出现直线和拐角,经典的动作规律和运动规律都较之以前少得多。 C镜头突现复杂的运动,有意识强调大场景。
美国其他主流动画
熟。 迪士尼收购皮克斯《玩具总动员》《虫虫危机》《怪兽公司》《汽车总动员》《海底总动
员》2009《飞屋环游记》等
美国动画
迪士尼的创作特征
早期与中期:
A内容往往是改编而成的童话或寓言。故事简单。 B主题通常是善与恶,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冲突。 C角色以动物为主,没有关节的动物,造型以曲线构成。角色动作强调惯性和弹性 D镜头语言单一,运动镜头较少,背景设计简单,角色表演占据重要位置, E重视音乐、音响效果渲染人物人物及动作表现。
儿童成为动画片的主要观众(社会的表象) — 动画片商业运营的附属成果 — 作为家长的成人在刻意地维护动画作品的某种纯洁性
完全面向成人的动画片 — 源于日本,欧洲也已出现; — 美国较少:e.g.《埃及王子》《冰冻星球》
成人主题与一个能为儿童接受的外壳
美国动画
人物造型的符号化 — 同整个的剧作风格密切相关
CHAPTER TWO
动画风格的形成
A程式化:受绘画和戏曲的影响 B意象化:线条意象化 动作意象化 情景意象化 C教化性:尽可能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结合,
是 “中国学派”动画家门的追求。中国动画的“乐”显得有些沉重。
美国动画
迪斯尼王国的诞生与发展
(1)开创时期(1927——1942) 1928年的 《蒸汽船威利》动画史山第一部有声卡通片,米老鼠形象风靡全球。 1932年的《花与树》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卡通片。 1937年的《白雪公主》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电影才真正为迪斯尼往后的动画发展打
美国动画
主流动画电影的对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群体,而是以成人 为背景的儿童群体。
动画片得到的认可首先来自于成人 — 默片的“预演”:
e.g.《威利号汽船》 — 早期成功之作的社会效用:
e.g.《三只小猪》(大萧条时期鼓舞信心) 《白雪公主》(世界大战恐惧)
美国动画
隐藏在动画电影中的成人化现象 e.g.《狮子王》《冰川世纪》《熊的故事》《蚁哥正传》
e.g.《木兰》《铁巨人》 — 淡化,不直接表现暴力的后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血
e.g.《钟楼怪人》《风中奇缘》 — 喜剧化,通过夸张变形使暴力的行为变得滑稽可笑,从 而避免了暴力的视觉刺激
e.g.《钟楼怪人》《冰冻星球》
美国动画
爱情贵族化 — 明确人物(包括动物)的贵族身份
e.g.《睡美人》《仙履奇缘》《小鹿班比》《罗宾汉》 — 通过环境和周围人物的对比,使某些人物显示出非同寻 常的优越感
美国动画
长于猎奇而对文化内涵有所忽略。 — 在那些与其自身文化和观念相抵触的地方,都毫不犹豫 地抛弃了原作的精神、思想及其文化的内涵。
e.g.《风中奇缘》和续集《伦敦之旅》(不符史实) 《木兰》(修改历史、“托福”、“女权”) 《阿拉丁》(因果报应→宣扬自由和平权思想) 《钟楼怪人》(改变原作)
美国动画
美国动画
搞笑贯穿人物 — (早期)搞笑作为主要目的→(《白雪公主》后逐渐形 成)搞笑贯穿人物
e.g.《风中奇缘》(獾、啄木鸟、狗) 《木兰》(小龙和蟋蟀) 《狮子王》(乌鸦) 《阿拉丁》(小猴子阿布) 《星银岛》(“宠物”墨菲)
美国动画
搞笑贯穿人物 — 搞笑角色的设置
1.结构的需要 2.为了更好地调剂影片的气氛 3.起一种“矫枉”的作用,在“完美”和“世俗”之间 搞调和 e.g.《冰川世纪》(处处为自己打算的树獭)
(人物行为保持前后的一贯性) — 将人物的性格直接表现在造型上
e.g.《白雪公主》《狮子王》 — 20世纪90年代之后,涉及到了“转变人物”
(故事中人物的性质不再保持从头至尾的一致性,造型 便无法继续维持其符号化的特点) — 形象塑造更依赖于人物行为在故事中的发展 e.g.《冰川世纪》《怪物公司》
美国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