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我们的老朋友。
它是——葫芦(芦在这个词语里读轻声,再读一遍,评:轻声读准了老师把葫芦送回葫芦藤上,贴词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齐读“我要的是葫芦";明确地告诉老师你要的是什么?你来读课题(抓住重音再读课题。
)葫芦可是个好东西,所以古时候有个人,他这样说——大家一起读?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小葫芦,把词念准确的话就能把它们摘下来呢!(复习生词。
)这组火车开得又快又好,来,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吧。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还挂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板书:可爱),(出示课文两幅插图比较)可结果怎么了?(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是呀!小葫芦都掉了多可惜呀!大家一起读。
板书:掉了),葫芦为什么都掉了?(预设:因为叶子上有蚜虫!问:除了蚜虫还有别的原因吗?)二、品读感悟,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答案就在课文中。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3页,读书有要求,谁来读一读。
2、自由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思考:葫芦为什么都掉了?用“——”画出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句子。
3、关键句指导_(1)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生: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如:我在第二自然段找到这句话,再读)你找得真准,是的,他心里想的就是——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谁再来读读?师:这是一个感叹句,你再试试?师:(贴蚜虫)种葫芦的人觉得有几个虫子可怕吗?生:不可怕!师:你们说对了,谁再来读读这句。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11个生字,会写“想、盯、言、邻、治、怪"6个字。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教学难点】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1.字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练读儿歌,复习生字词。
藤上绿叶和白花,花谢挂了葫芦娃。
每天盯着葫芦看,叶上蚜虫悄悄爬。
邻居好言来提醒,感到奇怪不治它。
没过几天蚜虫长,葫芦慢慢都落啦。
2.游戏引入,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读词语。
“摘葫芦”游戏:出示多张葫芦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一个词语,学生读准后可成功摘下。
一棵葫芦藤上花谢蚜虫过渡: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我要的是葫芦)设计意图:此环节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了学生识字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在趣味活动种回忆学过的知识。
二、问题探究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结合图片和视频,简单说说葫芦凋落的原因,体会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探究活动(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葫芦的变化过程。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思考:分别对应的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从这些自然段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预设1:第一幅图对应的是第一自然段,从这一自然段我不仅知道了葫芦最初长得很好,而且知道了葫芦的生长过程,还有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和期待。
(板书:对葫芦的喜爱和期待)预设2:第二幅图对应的是第四自然段,在这一自然段。
我知道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2)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的?预设: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师:种葫芦人的意思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十四课时《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葫、芦"等11 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 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 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叶子和果实的关系,领悟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葫芦实物、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1. 教师神秘地拿出葫芦实物,举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孩子们,瞧,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什么?(葫芦)你们见过葫芦吗?在哪里见过?”邀请几位学生回答,分享他们对葫芦的印象。
2.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用彩色粉笔突出“葫芦”二字。
领读课题,强调“芦"要读轻声。
再次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脑袋里是不是冒出了好多小问号呀?谁来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是谁要的葫芦?"为什么只要葫芦?”“最后有没有得到葫芦?"等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读完后,提问:“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4 个)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3. 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葫、芦、藤、谢、蚜、盯、啊、赛、感、怪、慢”,先指名认读,正音。
对于容易读错的字,如“藤”“盯”,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再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玩“摘葫芦”游戏:在黑板上画一棵葫芦藤,将生字词写在葫芦形状的卡片上,挂在藤上。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0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2、认识“葫、芦”等生字。
会写“言、每”等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认识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及挂图。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问:老师画的是什么呀?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种葫芦的人,他一心想得到葫芦,看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2、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3、齐读课题,指导“芦”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仔细看这棵葫芦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指4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4、讨论:每幅图画指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5、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讲一个人种了棵葫芦,结了个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也不管,结果小葫芦全落了。
)(三)学习本课生字1、读读下面的词语。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言每治棵挂哇怪慢3、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4、分类识字。
(1)相同结构的字有哪些,请你找一找?治、棵、挂、哇、怪、慢(2)相同偏旁的字有哪些?怪、慢(3)相同部件的字有哪些?挂、哇5、指导书写(1)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2)描红,仿写。
看谁写得好。
(四)板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自言(yán)一棵(kē)自语每(měi)天治(zhì)一治挂(guà)哇(wā)奇怪(guài)慢(màn)慢地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1【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
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
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
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
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设计意图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能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指导学生的朗读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通过文本的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昨天,我们已认识了小葫芦(出示实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可爱的“小葫芦”,好吗?(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就把葫芦送给学生)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它们长得怎么样呢?(看图一说话)2、我们来读读第一段,看看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板书:绿叶--小花--葫芦)3、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板书:每天、几次)指导朗读(评议)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看图二说话)。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植物伙伴礼,出示葫芦。
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我要的葫芦》2、课题中藏着两个生字伙伴(指出偏旁)它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木植物,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芦”是lu ,但在词中要读成轻声。
3、齐读课题4、这种草本植物结的果实,也叫葫芦,你们见过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二、初读课文感知1、让我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去读读这个有关葫芦的故事。
2、“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是谁的?什么意思?带圆点的词要重读,强调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
小结: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其中的含义,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感情朗读。
三、教学第一自然1、跟着老师一起来到园子里的葫芦架下,(指名读第一自然)看看这棵葫芦开始长得什么样?(画图)出示句子、生字“藤、哇”(认读生字、读句子)师:葫芦先长出又细又长的藤,(这种不能直立,细长的茎干就是藤)接着介绍藤上长满了绿叶(老师画多一些,还是少一些,从哪里看出?)然后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最后,花谢了,挂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
2、课文介绍这棵葫芦时,按照藤、叶、花、果的顺序来介绍,这也是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规律,每一个环节影响着下一个环节。
3、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板书:叶子葫芦满、绿可爱4、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过渡:同学们这么喜欢这棵葫芦,种葫芦的人也非常喜欢,从哪看出来?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你能读出他对葫芦的喜爱吗?那么结果怎样呢?四、教学第四段1、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2、齐读最后一段指导朗读(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真可惜呀!3、这一段中有本课笔画最多的一个字,“慢”,怎样才能写好呢?学生读帖,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共同评价。
4、出示课件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板书:蚜虫黄、落5、看了这两幅图,同学们心中一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过渡:让我们再读课文,从二、三自然段中去寻找答案。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4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9个生字“葫、芦、藤、谢、蚜、盯、啊、赛、怪",会写6个生字“棵、谢、想、盯、邻、治”。
解释“赛过、盯着、花谢"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梳理主人公一心只要大葫芦的心情。
3.能说出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与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帖、葫芦叶、葫芦花等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聚焦葫芦。
1.单元导入。
2.请大家猜个谜语。
出示谜语。
3.出示字卡。
学习葫芦的芦是轻声。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与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喜爱葫芦。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自然段。
思考:我要的是怎样的葫芦?2.学习生字“赛"。
理解“赛过”。
根据理解再读课题,体会那个人想要大葫芦的心情。
3.借助简笔画,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1)葫芦长什么样啊?生找句子。
师:那我们一起跟着课文种一棵葫芦。
师画简笔画。
师:首先在泥土里种下一粒种子,种子生根发芽。
接着长出什么样的葫芦藤?生:细长的。
师画葫芦藤。
一起读好“藤",师补充:藤是草本植物的茎。
生活中哪些植物也有又细又长的藤?生:西瓜藤,丝瓜藤。
师:他们都是藤植物,所以藤这个字的部首是草字头。
字帖“藤”师:葫芦继续长啊长,又长出了什么?生:绿叶。
师;对呀,长满了绿叶,真是一棵枝繁叶茂的葫芦。
师贴叶子。
师:接着又长出了什么?什么样的小花?生:雪白的小花。
师贴小花。
4.学习“谢",理解谢的意思并学习“谢”的写法。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复习一自然段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
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
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二、学习四自然段(多媒体)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
齐读。
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板书你知道主要原因是: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
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
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
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
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
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
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
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
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③用上括号里的动词,和同学分享自己或家人的种植蔬菜、水果的经历。
2.聚焦葫芦,探究原因
①边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思考:看到奸虫后,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②对比朗读:
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感受种葫芦人对妍虫的满不在乎。
③反复朗读这两个句子,交流句子表达的不同之处。(第一个句子是感叹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更能体 现种葫芦人的毫不在意。)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 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会认“葫、芦、藤”等11个生字,会写“棵、想”等8个字,会写“邻居、奇怪”等10个词语。 .阅读与鉴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通过葫 芦和叶子之间的关系,初步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交流与表达:说说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仿照课文的写法改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通过 葫芦和叶子之间的关系,初步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搜集葫芦生长的资料,观赏葫芦。 .自己朗读课文,要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解决。 任务二:分类学词,朗读展示
⑥练习说话。
输了比赛! 汉不哭鼻子。
⑧观察课本第2幅插图,说一说:种葫芦的人不管螃虫,葫芦有什么变化? ⑨观察三组图片,对比思考,鲂虫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⑩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葫芦叶子、螃虫和小葫芦之间的关系。(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而叶子被妹虫吃了, 葫芦就得不到养分,自然就长不好了。所以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很大的关系。) 任务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想象说话: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会想些什么?他又会做怎么做呢?说给同桌听一听。 .交流感受: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故事新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作业设计: 模仿课文,创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还可以配上插图哦。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故事里的大智慧"我做朗读者——《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字理识字、联系生活等方式,提升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认识“葫、芦、藤、盯”等11个生字。
2.借助以往写字经验,端正书写“谢、盯、怪"3个生字。
3.借助画面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理清文章脉络。
4.紧抓文中的感叹号,通过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感受到同样是感叹号,但却表达了说话人不同的情感,关注标点的教学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字理识字、联系生活等方式,提升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认识“葫、芦、藤、盯”等11个生字,书写“谢、盯、怪"3个生字。
2.通过朗读,感受感叹号表达的情感,并读出句子的语气和情感。
【教学过程】活动一看图猜物,揭示课题。
1.教师画葫芦简笔画,学生猜物。
2.你猜对了,是葫芦。
(出示葫芦词卡)读读这个词语。
3.提示“芦”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二听读课文,习得方法。
1.老师一边讲故事第一自然段,一边画简笔画葫芦藤,葫芦叶子,葫芦花。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许多雪白的小花。
葫芦长得可真好呀,你们看这是细长的葫芦藤,这是雪白的小花。
2.学习“的"字短语读法。
出示: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指名读短语。
教师范读短语,你有什么发现?(“的”字要读得轻又短。
)再次指名读短语,指导“的"字读法。
放到句子里读短语。
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3.学习生字“谢”。
葫芦长得真好哇!时间一天天过去,花谢了。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出示: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A这句话中有个字表示花掉下来了,谁知道是哪个字?(圈出:谢)在这里谢表示什么意思?(掉落,凋零)(出示: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1.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3.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猜故事名字。
4.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了解葫芦,感受人们对葫芦的喜爱。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动笔圈圈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和学生合作串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随文识字:“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
“哇、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中随文识记。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1.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至三句。
(1)学习课文第一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2)结合观察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动笔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出示词语: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设计意图:探究葫芦所代表的意思不同,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比较两幅插图的不同,了解种葫芦的任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
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 联系上下文,拽住关键词句,感受种葫芦人的心态。
2.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读出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三、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引出课题1.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听的音乐。
(播放音乐)这么好听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吹出来的吗?葫芦丝是的,葫芦丝是用葫芦做的。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板书:我要的是葫芦一起读课题。
谁来读好这两个字?葫芦他们放一起怎么读?再读课题,读好轻声。
(二)形声字出示葫观察这个字,有什么发现?A.上下结构,草字头的字与草一样的植物有关,看到草字头就会想到植物B.胡和葫读音一样。
有些字看到他的一部分就可以大概猜出他的读音。
出示蚜怎么读?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它大概与什么有关?出示盯一看就与什么有关?请你盯着我看,是呀,像你们这样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一个地方,就叫盯。
请盯着这个字再读一遍。
开火车读一读(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生字回到文中还能读吗?自由朗读64页,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能根据课文内容,把这段话说完整。
2.插图帮助理解出示两幅插图文中有这样两幅插图,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那么课文中哪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幅画呢?(四)学习第一、四段1.是呀,文中第1段告诉我们这棵葫芦最开始长什么样子。
默读第1 段拿起笔划一划,这棵小葫芦长什么样?这葫芦长得好不好?哪些地方看出来?2.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开出了雪白的小花。
老师也很喜欢这一句。
一起读一读要读好这一句,就要先认识里面的生字。
“藤"出示图片,藤,这就是树藤,古人根据藤的样子画出了藤字。
部编我要的是葫芦一等奖教学设计5篇
部编我要的是葫芦一等奖教学设计5篇《部编我要的是葫芦一等奖教学设计5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部编我要的是葫芦一等奖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
(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
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图片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
(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受习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寓意,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葫芦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画等)。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课文朗读音频或视频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上节课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教师:(面带微笑,手持生字卡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了。
我们来开火车读生字,准备好了吗?(学生依次接龙读生字,气氛活跃。
)2.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生字掌握得很牢固。
那么,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哪些内容呢?谁能来简单回顾一下?学生A: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个人种葫芦,但是他只关注葫芦,不关心叶子上的妍虫,最后葫芦都落了。
教师:说得很对,今天我们就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这个人是怎么一步步失去他的葫芦的。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L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螃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引导学生理解“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这句话的意思,体会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态度。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学生选择是什么意思:A.有几个虫子很可怕B.有几个虫子不可怕C.问小虫子最怕什么课件出示两个相同意思的句子进行比较: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14 我要的是葫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4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芦》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组14课。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文章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却饱含哲理,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的故事。
通过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了学生事情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并做出及时的反应。
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自然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识字方法,2.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课时】两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继续语言故事配音秀,激发兴趣1.导语:上节课,我们得到了“中级配音达人的称号"这节课我们继续咱们的配音秀去摘得高级达人的桂冠,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二初读感知,巧记生字过渡:让我们打开课本,翻到64页,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读之前,请听清楚要求——1.初读课文,出示要求①听课文范读,听清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②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书声渐渐地轻了,一起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重点讲解难读的几个字,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
读得这么好,老师奖励你们玩一个“摘葫芦”游戏。
三走进故事,体悟配音朗读的乐趣1.师:现在把生字词送回课文。
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
【重点指导: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评1:读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漏字添字。
你再来读一读。
这个长句,谁来挑战一下?评2:你读的真好。
这个长句,你也读得很流利。
谁还想试试?师:你读得既流利又有节奏,(出示停顿)让我们一起学着来读一读。
同学们,第一句话说的“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一样吗?(一棵后面+植物,指的是整株植物。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葫芦"轻声。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要善于倾听劝告"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葫芦”轻声。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葫芦图片),它是:葫芦。
2.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吧。
葫芦的芦字单个读第二声,放在词语中读轻声。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葫芦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读词语,随机小组抽人,加分。
(三)前后对照,提出问题。
1.出示两幅图片,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1)听见每个成员的声音(2)请一位同学将讨论结果圈在“小组合作单"上。
(3)交给老师预设:·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面带微笑,一个满脸惊讶·葫芦叶子颜色不一样:一个绿绿的,一个枯黄的叶子,上面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个挂在藤上,一个掉在地上。
2.相机学习第一、四自然段。
(1)齐读第一段,书上是怎么描写第一幅图呢?找出来,填一填。
()的葫芦藤()了绿叶()的小花()的葫芦你还能怎么说呢?美好的语言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啊!把你对这颗葫芦喜爱的情感填入到句子中,读一读这一段话。
课件出示句子。
读着读着,我们不禁感叹道: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2)最后种葫芦的人收获大葫芦了吗?学习第四自然段。
(3)出示: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读到这儿,你心中一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是什么呢?这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最后会落了呢?(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1.介绍蚜虫。
2.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出示句子:句子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关注感叹号,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句子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盼望葫芦长大的急切的心情)句子3: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着急)句子4: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语气)3.分角色朗读,一人读种葫芦的人内心想法及语言,另一个读邻居的话。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总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葫、芦、藤、谢、蚜、盯、啊、赛、感、怪、慢"11个生字。
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棵、想、言、治、谢、盯、邻、怪”8个汉字,会写“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8个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4.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葫、芦、藤、谢、蚜、啊、慢”7个生字。
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棵、盯、治、怪"4个汉字。
会写“从前、细长、可爱、每天”4个词语。
3.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4.了解葫芦前后样子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葫、芦、藤、谢、蚜、啊、慢"7个生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葫芦前后样子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引入课题1.认读“葫芦”。
(1)(出示葫芦图片)这是什么?(2)读好轻声。
(3)可以怎么记住这两个字?2.了解葫芦用处、葫芦文化。
(1)请生介绍。
(2)出示图片,师补充。
3.葫芦的用处这么多,怪不得有人想要它,总是喊着——我要的是葫芦。
4.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过渡:他不仅喊了,还真的种了一棵葫芦,最终有没有得到想要的小葫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说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语言或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对于低年级生活经验相对匮乏的学生来说理解是有困难的,以图片导入,让学生对葫芦有了直观的了解,也激发了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儿歌,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完成填空:一个人种了一棵(),开始藤上挂了几个(),后来叶子上生了( ) ,他(),结果小葫芦( )。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课文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识字。
2、理解课文,提高认识能力。
【主要策略】以朗读为载体,以语感训练为突破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4课,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读课题指名读课题。
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个字(芦)他读的是第几声?(轻声)对了,这个字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板书:lu)其实这个字还有两个读音:lú、lǔ。
(板书)常用的读音是:lú,芦苇的芦,芦花的芦,芦席的芦。
在什么情况下读lǔ,请同学们课后查一。
请同学们再读这个词:(葫芦)谁见过葫芦?给大家介绍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画简笔画)相机简介葫芦: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简笔画)花是白色的,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
嫩时可做蔬菜,长成后硬壳可做器皿。
(简笔画)请同学们再读课题。
大家读得很准确。
可是,你们知道吗,读句子的时候,强调不同的.词,会表达不同的意思。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请大家强调我字:我要的是葫芦。
这样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要的是葫芦,别人要的是什么不清楚。
)下面请你们强调葫芦一词:我要的是葫芦。
这样读,表达的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要的是葫芦,不要别的。
板书:不要别的)这两种读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得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来听听课文录音。
三、听课文录音你们说哪一种读法才是正确的呢?(我要的是葫芦)那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读法再读一遍课题。
按照这样的读法,那么我们学习这篇就必须弄清楚哪些问题呢?1、他不要的是什么?2、他要的葫芦得到了吗?四、自学课文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通、读顺。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二上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二年级上第五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浅显,寓意深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方法”,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和“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
《我要的是葫芦》一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好心劝告,他也不以为然,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
小故事大道理,它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如何在单元统整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呢?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充分挖掘课后习题的价值,揣摩课后习题的设置意图,理清习题之间的内在逻辑,灵活设置教学板块。
本单元对于“体会道理"这一要素的落实,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或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在交流中初步体会其中的道理。
对于“感受语言表达效果”这一要素的落实,则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气的表达作用,通过观察和想象,感受把事物描写得更形象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我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让孩子在理解词语、品读语句的过程中掌握葫芦生长的过程,感受小葫芦的可爱。
文中还出现了感叹句,教学时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角色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理,以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感叹句强烈的语气。
【教学目标】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2个左窄右宽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感叹句,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掌握葫芦的生长过程,初步感受事物之间有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关照单元,引出学习任务1. 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都爱读故事。
小小的故事里藏着很多道理。
在这个单元,我们就要走进寓言故事会,去读有趣的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2. 引出任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我要的是葫芦》。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14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案例名称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时目标】1.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难点】1.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一、设疑观察,导入新课1.观察葫芦的叶子、花朵、小葫芦,用短语()的叶子、()的花朵、()的小葫芦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通过轻松的学习氛围学习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写的清楚、具体的方法。
)2.导入新课。
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一个葫芦也没得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
二、紧盯“葫芦”,探索联系1. 默读第2、3自然段。
2. 梳理课文第2自然段。
(1)启发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想什么?(板书:长了蚜虫)预设: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教师指出这是对种葫芦的人看到蚜虫时的心理描写。
这个人一心只想着小葫芦,至于叶子上的虫子他毫不在意。
(2)指导朗读一组句子。
体会种葫芦人满不在乎的心理。
①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两个句子语气的异同。
②交流发现这两个句子意思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第一个句子是感叹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3)学生汇报“怎么做的”和“怎么说的"。
预设: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①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
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教师明确“盯"指集中注意力看,突出了那个人对小葫芦的重视程度,表示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比“看”表示的程度更深。
②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教师指导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盼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朱胜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亲爱的同学们,一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很有趣的课文——《棉花姑娘》,谁还记得里面讲了
一个什么故事?指生大体复述课文大意。
同学们的记忆力可真好!我们知道了七星瓢虫帮棉花姑娘捉走了叶子上的蚜虫,棉花姑娘露出了笑脸,可是,假如那天没有七星瓢虫的帮助,那么棉花姑娘会怎么样呢?今天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观察课本课题和认字表里的“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芦”单独读时是第二声,比如芦苇的芦,但和葫交朋友时放在后面,我们就读轻声。
齐读词语:葫芦。
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字词识记。
1.词语过关,开火车认读,齐读。
三、合作交流。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指生说。
四、品读领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故事的主人公那么喜欢葫芦却没有得到葫芦,我们一起去仔细看看怎么回事好不好?
2.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思考:小葫芦长得怎么样?你喜欢吗?请你找出相关语句。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3.指名读。
4.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
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5.指导读。
6.比我们更喜欢小葫芦的人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7.8.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全班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
如果你也有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啊?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找一找课文中这棵可爱的小葫芦到底怎么样了? 2.生答(小葫芦都落了),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出示句子: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们有什么问题?
(1)“我会读”:认真读2、3自然段,用“—”画出“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句子;用“﹏”
画出“邻居”所说的话,认真地读一读。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
(2)“我会说”:老师分角色范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同桌分角色练习。
“边读边想句子的意思,细细体会。
(3)“我会演”:同桌分角色表演。
(同桌排练)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
(提示: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说话的语气。
)
生表演。
(两组表演)他生评议,用掌声祝贺他们!
(4)这两个人的看法一样吗?
“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
“邻居”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
文中的“主人”错了吗?你们知道葫芦与叶子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吗?
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续讲故事。
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过了一些日子,( )的葫芦藤上又长满了( )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 )的小葫芦。
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
这时他想起(),赶快(),后来小葫芦慢慢(),一个个都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