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及脊柱融合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唑来膦酸改善骨质疏松患者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腰痛

唑来膦酸改善骨质疏松患者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腰痛

·临床研究·唑来膦酸改善骨质疏松患者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腰痛陈 莹1,盛 珺1,刘 达1*,郑 伟1,伍红桦1,李 剑1,周江军21.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成都 610083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骨科,鹰潭 335000【摘要】 目的 了解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后腰痛的影响,评价唑来膦酸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PLIF治疗的6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均给予相同的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口服碳酸钙D3片),治疗组联合应用唑来膦酸治疗。

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 术前及术后1周,2组腰痛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各时间点2组腰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术后1、3、6和12个月的腰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前2组ODI无明显差异;术后各时间点2组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PLIF后应用唑来膦酸,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中远期腰痛,改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

【关键词】 腰椎;骨质疏松;脊柱融合术;手术后并发症;二膦酸盐类【中图分类号】R 68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2957(2019)05-0319-05【DOI】 10.3969/j.issn.1672-2957.2019.05.005Zoledronic acid improving low back pain in osteoporotic patients after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CHEN Ying1,SHENG Jun1,LIU Da1*,ZHENG Wei1,WU Hong-hua1,LI Jian1,ZHOU Jiang-jun21.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General Hospital of Western Theater Command of Chinese PLA,Chengdu 610083,Sichuan,China2.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908 Hospital of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Chinese PLA,Yingtan 335000,Jiang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zoledronic acid on low back pain in osteoporotic patients after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 Methods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63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who underwent PLIF for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s in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Western Theater Command of Chinese PLA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same anti-osteoporosis basic treatment(oral calcium carbonate D3 tablets) was given in both groups after surgery,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zoledronic acid. The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score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 before an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AS score between the 2 groups before and 1 week after operation. The VAS scores of the 2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operation. At each time point of post-operation,the VA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DI between the 2 groups before operation. The ODI of the 2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operation,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zoledronic acid after PLIF in osteoporotic patients can help to alleviate the long-term lumbar pain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lumbar spine.【Key Words】Lumbar vertebrae;Osteoporosis;Spinal fusion;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DiphosphonatesJ Spinal Surg,2019,17(5):319-3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301606);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16PJ020);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项目(2017SZ0116);四川省干部保健科研课题(川干研2017-1301)作者简介:陈 莹(1982—),硕士,主治医师;chenying000000@163.com*通信作者:刘 达 liuda313@163.com骨水泥强化钉道,采用自体骨修剪后填充入Cage进行植骨。

唑唻酸盐的研究应用进展

唑唻酸盐的研究应用进展

题目:唑唻膦酸盐的研究应用进展学生姓名陈永师学号200921259院系化工学院专业应用化学唑唻膦酸盐的研究应用进展姓名:陈永师学号:20092259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摘要双膦酸盐又叫偕二膦酸盐,是一类人工合成类化合物。

双膦酸盐类(Biphosphonate)药物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抗代谢性骨病的一类新药,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变形性骨炎和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和骨痛症等病。

本文综述了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发展历程,介绍唑唻膦酸盐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药物动力学;探讨第3代双膦酸盐—唑唻膦酸盐的合成设计。

关键词双膦酸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唑唻膦酸盐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和发展,使得医学影像技术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主要有B超、X线(X-CT)、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显像(SPECT),其中,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诊断中,比X线早发现骨转移病灶6~18个月[2-4],经一次检查就可以看到全身的骨骼并判断何处有病变,而且检查安全、简便、无创伤性、无痛苦。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显像基础是利用某些放射性核素或者其标记化合物能够通过离子交换或者表面吸附等方式参与骨基质代谢来实现,因此能够在X线检查或血清酶试验出现异常前更早显示骨病变的存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骨科疾病的早期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能在影像学诊断之前检测出成骨细胞活力的改变,为骨肿瘤、骨愈合、骨髓炎、应力性骨折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

随着探测仪器的不断改进,骨显像的阳性率逐步提高,已被临床上广泛应用[5]。

骨显像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骨显像剂的选择。

二膦酸盐类具有较好的亲骨性而成为骨显像药物的理想配体;而99Tc m作为医学示踪剂具有其他核素无法比拟的优越性[6],即99Tc m半衰期短,γ射线能量适中,价格低廉,是最适合用于骨显像的放射性核素[7]。

腰椎融合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的疗效分析

腰椎融合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的疗效分析

腰椎融合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的疗效分析作者:潘晟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34期【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的影响。

方法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均采用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7天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

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骨密度变化及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12个月治疗组腰椎和髋部、桡骨骨密度均较照组显著增加。

治疗组融合率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唑来膦酸;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术;骨质疏松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症,因植骨不融合率高,从而减低了临床疗效满意率,唑来膦酸是良好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本研究探讨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于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011~2013年本院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54~85岁。

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腰椎管狭窄症2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8例,退变性腰椎侧凸2例,所有患者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T值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即口服钙剂(碳酸钙D3咀嚼片600 mg b.i.d.)和活性维生素D补充剂(骨化三醇0.5 μg q.d.)。

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48 h。

第10天佩戴腰围下地出院。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7天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1次,滴注时间>15 min,滴注前后分别予生理盐水500 ml 水化。

1. 3 评价指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

①X-ray评定植骨融合率标准:Ⅰ级:明确融合,植骨间隙由骨小梁桥接且重新塑形。

Ⅱ级:可能融合,植骨缘出现骨小梁,无裂隙,植骨缘未彻底重塑。

Ⅲ级:可能未融合,植骨缘因骨小梁未桥接而出现裂隙。

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合并骨转移的临床研究

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合并骨转移的临床研究

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合并骨转移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肺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

肺癌合并骨转移作为肺癌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挑战。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其中化疗药物的应用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其毒副作用较大,对患者身体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寻找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肺癌合并骨转移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合并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其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肺癌合并骨转移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为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也将对唑来膦酸在肺癌合并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理解肺癌骨转移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为肺癌合并骨转移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次肺癌合并骨转移临床研究的关键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本研究采用单中心、非随机、前瞻性、开放性的临床研究设计,旨在评估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合并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将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肺癌合并骨转移患者,通过详细的病史收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认患者的诊断。

接着,在纳入研究后,患者将接受唑来膦酸单药治疗,剂量为XXXmg,频率为XXX,疗程为XXX个月。

在治疗过程中,将定期进行临床观察、疗效评估和安全性监测。

本研究将采用严格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患者的相关数据将被及时、准确地录入电子数据库中,经过专业人员进行质控和核对。

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和各组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指标,从而得出结论。

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中应用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整体性选取在我院开展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的患者92例,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46例,围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参照组)与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方法(观察组)的效果进行对比。

比较两组的腰椎及桡骨远端骨密度、疼痛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腰椎及桡骨段骨密度在治疗后半年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在术后半年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PVP联合唑来膦酸药物治疗,在提升患者的腰椎及桡骨远端骨密度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并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感,可在临床中大力借鉴。

关键词:PVP;唑来膦酸;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简称为OVCF,患者在患病后极易引发呼吸功能障碍,肺疾病患病几率较高。

患者多以老年群体为主,近几年来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

本文就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方法开展研究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汇总为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了研究区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收的9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骨密度监测仪确诊为骨质疏松;经磁共振成像、X射线检查对骨折部位有明确的障碍;所有患者均存在显著的腰背痛,不能久坐且在活动后疼痛不适感加剧,排除了病理性骨折;合并血液疾病、恶性肿瘤转移、代谢性骨病及精神疾病患者。

以治疗方法展开随机分组,每组各46例,参照组中年龄为64-82(73±3.1)岁;观察组中年龄为66-82(74±2.8)岁,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治疗方法参照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取俯卧体位,并将其腹部垫空,确保患者体位维持至舒适时,实施常规铺巾消毒。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研究进展目的通过说明近几年唑来膦酸最新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其生存期,为临床更合理的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介绍唑来膦酸在护骨机制、抗癌机制及联合其他治疗在改善骨转移患者的骨痛等方面的应用及疗效,并介绍唑来膦酸长期应用及针对儿童骨转移的使用方面的安全性。

结论唑来膦酸本身具有良好的护骨和抗癌的组织学基础,在临床使用中,联合止痛药、放疗、化疗、手术都可以达到联用增效的效果,长期使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标签:唑来膦酸;恶性肿瘤骨转移【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1-0791-01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2008年,美国2.3亿18-64岁的成年人中,有28万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

目前,中国的骨转移患者预计有100万以上。

恶性肿瘤骨转移主要以男性多见,原发肿瘤主要是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肾癌等,转移部位主要为胸椎、肋骨、腰椎、骨盆等,骨转移灶常为多发。

恶性肿瘤骨转移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他表现包括局部肿块、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甚至截瘫,影像学表现以溶骨性破坏为主。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中位生存期为13.9个月(低于未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者的14.7个月的中位生存期)。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方法有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放疗、姑息性手术、双膦酸盐类药物及止痛等综合治疗。

随着以唑来膦酸为代表的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的问世及综合治疗的实施,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生存期得到进一步延长。

相比其他双磷酸盐,唑来膦酸作用强度更高,使用剂量更小,疗效更持久,毒副作用更低,特别是其使用便利,持续时间长,已成为各种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用药。

本文旨在介绍近几年唑来膦酸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更合理的用药提供参考。

1 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的机制研究进展1.1 护骨机制荆波等[1]研究发现,较高浓度(10-5 mol/L)的唑来膦酸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

唑来磷酸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和炎症水平的影响

唑来磷酸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和炎症水平的影响

唑来磷酸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和炎症水平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3-25T01:26:15.433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3期作者:季旭彪1 黄逸凡2 周炜2(通讯作者)[导读] 脊椎骨质疏松性骨折(OVCF)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之一,本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并且以绝经后女性为主[1]。

(1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常州 213100)(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目的:探讨唑来磷酸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和炎症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脊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78例,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

对照组患者行椎体成形手术并给予钙尔奇D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唑来磷酸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骨代谢和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相较于对照小组,观察小组的生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独立能力水平明显更高,P<0.05.(t1=9.452、t2=10.258、t3=8.263)。

干预前,对照小组的CRP、IL-6、TNF-α分别为(35.36±13.64)mg/L、(60.54±11.26)μg/mL以及(539.38±60.82)ng/ml;观察小组上述指标为(36.09±13.71)ng/ml、(60.97±12.41)μg/mL以及(541.41±60.75)mg/L;干预后,对照小组的CRP、IL-6、TNF-α分别为(21.68±14.53)mg/L、(60.97±12.41)μg/mL以及(541.41±60.75)ng/ml;观察小组上述指标为(10.34±12.45)mg/L、(42.65±10.72)μg/mL以及(420.59±52.38)ng/ml。

唑来膦酸在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综合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唑来膦酸在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综合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88·唑来膦酸在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综合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孟 飞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00刘国亭 孙宏武 包头市第三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00摘 要: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

而且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逐渐增多,此类患者术后除需长时间服用抗结核药物外,还需继续抗骨质疏松治疗。

目前对单纯骨质疏松或脊柱结核治疗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综合治疗的报道较少。

我们以唑来膦酸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对其在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综合治疗中的疗效进行综述。

关键词: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脊柱结核 研究进展1概述2010年全国结核病流调结果显示,活动性肺结核的患病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估算的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数量较2000年相比反而有所增加[1]。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2],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老年脊柱结核也逐渐增加,且常常伴发骨质疏松症。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影响骨代谢过程,可能是骨密度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3]。

而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手术治疗需考虑手术内植物失效的安全性问题,并且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和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死亡率,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故针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在此类病人的综合治疗中变得尤为重要,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骨质疏松的防治是综合性的,除了基础措施(调整生活方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外),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必不可少。

本文针对抗骨质疏松药物中骨吸收抑制剂(唑来膦酸)的应用,评价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在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综合治疗中的疗效。

2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合并脊柱结核综合治疗中的应用骨质疏松合并脊柱结核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但是骨质疏松患者卧床制动后,会使得骨量快速丢失从而加重骨质疏松,并且往往会带来卧床并发症;而且病灶部位骨质量差,容易导致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植骨容易被吸收;植骨融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容易发生延迟融合、不融合及假关节形成;同一部位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致残率及致死率高。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

为 癌 症 骨 转 移 的新 标准 治 疗 0 。课 题 组 2 0 0 7年 1月~ 0 0 2 1
年 1 月应 用 唑 来 膦酸 联 合 放 疗 治疗 脊 柱转 移 瘤 患 者 5 2 6
例 ,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 报 告 如 下 。 取 现
作 者单 位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附属 第 人 人 民医 院 骨 科 , 海 2 03 ; 肃 1 上 0 2 32甘 省 肿瘤 医 院放 疗 科 , 肃 兰 州 7 0 5 ; 甘 3 0 0 3兰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骨 科 , 肃 H 甘
痛 及 改 善 活 动 能 力 效 果 。结 果 治 疗 结 束 时唑 来 瞵 酸 联 合 放 疗 组 与 单 纯 唑 来 膦 酸 组 止 痛 效 果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 . , 唑 来 膦 酸 联 合 放 疗 组 与 单 纯放 疗 组 止痛 效果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 .5)随 访 2个 月 后 唑 来 膦 酸 联 P 00 但 5) P0 0 ; 合 放 疗 组 止 痛 效 果及 活 动 能力 改善 均 较 单 纯 放 疗 组 及 单 纯 唑 来 膦 酸 组 明显 , 异 有 显 著 性 ( < . 。 结 论 差 P 0 5) 0 唑 来 膦 酸联 合放 疗 治 疗 脊 柱 转 移瘤 疗 效 优 于 单 纯 放疗 或单 纯 唑来 膦 酸 治 疗 , 明 显提 高 患者 疼 痛 缓 解 率 , 可 延
生 物 骨 科 材 料 与 临 床 研 究
1 6
do : 0 3 6 .s 1 7 — 9 2 2 11 5.0 i1 . 9 i n. 6 2 5 7 . 0 . 0 5 s 0
OR THOP DI BI ME AE C O CHANI M A RI S AND C LI CAL CS TE AL NI ST UDY

唑来膦酸联合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的疗效

唑来膦酸联合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的疗效

-1640•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年4月第39卷哩来麟酸联合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的疗效刘汉辉'刘鹄2李辉2(1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脊柱中心,广东佛山528031;2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摘要〕目的探讨瞠来隣酸联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OP)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老年腰椎滑脱并OP患者6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

入选患者均行经TL1F,实验组术后第5天予醴来瞬酸5mg静脉滴注1次,并口服钙尔奇D3片600mg,l次/d,对照组仅口服钙尔奇D3片600mg,l次/d。

术后随访1年,分别于1、3、6、12个月时复查,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评分、影像学评价、测定腰椎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标志物I型胶原交联竣基末端肽(pCn-ss Laps)和骨钙素,结果两组术后0D1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

术后3、6、12个月时实验组0LI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中.实验组椎弓根螺钉松动、椎间融合器下沉及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至术后12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融合率分别为90.63%(29/32)和93.33%(28/3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融合时间为(4.5±0.9)个月,对照组为(4.2士0.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术后1个月、3个月时,实验组BMD较术前轻度增高(P>0.05)。

术后6个月.12个月时,实验组BMD升高较明显,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BMD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

术后实验组血清pCross Laps、骨钙素水平在各个时间点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

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效果观察

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效果观察

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效果观察安彦军;杜兴龙;赵兵善【摘要】目的研究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的止痛效果、活动能力改善效果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痛有效率为88.46%(46/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5%(37/52),P<0.05;观察组的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为86.54%(45/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36/52),P<0.05;两组治疗后的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值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对于脊柱转移瘤患者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有助于改善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椎体成形术;唑来膦酸;脊柱转移瘤;疼痛;生活质量【作者】安彦军;杜兴龙;赵兵善【作者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医院骨科,甘肃嘉峪关 735100;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医院骨科,甘肃嘉峪关 735100;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医院骨科,甘肃嘉峪关73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5脊柱转移瘤是骨科最为常见的一种骨转移瘤,极易累及椎体,能导致病理性骨折、骨痛、脊髓压迫和高血钙等症状,不但影响其生活质量,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2]。

椎体成形术可以明显减轻椎体转移瘤所引发的疼痛,使脊柱稳定性增强,加固椎体,并且较为安全、简单、无全身性不良反应和损伤小[3]。

唑来膦酸可以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骨的二磷酸化合物,对由于破骨活性增加而造成的骨吸收进行明显的抑制,且唑来膦酸对矿化骨具有高度的亲和力,能选择性作用于骨骼,目前已经成为癌症骨转移的新标准治疗[4]。

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总结我院2010.7-2012.7采用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资料63例,分析比较手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AS),并观察是否出现再发骨折。

结果患者术后3天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所有患者未再次发生椎体骨折。

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有效预防再发骨折发生。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唑来膦酸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多见于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兴起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唑来膦酸是一种特异性地作用于骨的二磷酸化合物,它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吸收,临床上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

本研究通过总结我院6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资料,旨在分析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7-2012.7采用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OVCF患者资料63例,男21例,女42例,年龄62-89岁,平均年龄69.2岁,63例患者共75个病椎,其中胸椎45个,腰椎30个。

入选标准:老年患者,入院时均行X线、CT、MRI检查,骨密度测定确诊为骨质疏松,伤椎部位疼痛明显而体格检查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椎体压缩程度<1/2、椎体后壁完整。

排除标准:患者不接受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急性感染患者,心脑肾功严重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精神障碍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需椎管减压患者,CT显示椎体后壁不完整患者。

1.2方法术前完善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心肺功能,常规碘皮试,术前半小时给予肌注镇痛药物,患者俯卧位,腹部垫空,确定病椎后以2%利多卡因局麻,采用后路椎弓根定位穿刺,建立工作通道,逐渐进针到椎体前壁2-3mm 处,连接压力注射装置,置入球囊,透视监测下注入显影剂缓慢扩张球囊至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抽出造影剂,取出气囊,调配骨水泥,透视监测下缓慢注入骨水泥至填充满意。

唑来膦酸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对骨转换的影响

唑来膦酸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对骨转换的影响

唑来膦酸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对骨转换的影响周长嵩【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22(19)35【摘要】目的:探究唑来膦酸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对骨转换的影响。

方法:将2019年10月-2021年3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

对照组采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构参数(Cobb角、椎间隙高度及椎管占位率)及骨转换指标[血清Ⅰ型胶原交联N 端肽(NTX)、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

结果:治疗前,两组ODI、VAS评分、结构参数及骨转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ODI、VAS评分、结构参数及骨转换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唑来膦酸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骨转换状态及脊柱功能。

【总页数】5页(P43-47)【作者】周长嵩【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应用唑来膦酸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效果观察及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2.壮骨汤联合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3.桃仁承气汤联合唑来膦酸预防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PVP/PK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疗效及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4.椎体成形术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脊柱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5.唑来膦酸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及疼痛因子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唑来膦酸钠的临床应用进展

唑来膦酸钠的临床应用进展

Vol.49 No.12December.2019第49卷第12期2019年12月新疆医学XINJIANG MEDICAL JOURNAL•专题研究•哩来麟酸钠的临床应用进展马在松,马 锐,安 伟,滕 勇,徐 斌,王艳侠(新疆军区总医院脊柱外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中图分类号:R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83(2019)12—1180—071背景知识哇来麟酸钠(zoledronate,国外有的文章拼写成zolendronate ,缩写Zol ,简称哩麟)是强力骨吸收抑 制剂。

其疗效确实、作用强、用药方便,被患者广泛 接受。

尽管其被批准临床应用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目前在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骨代谢骨病和骨肿瘤(尤其是转移性、溶骨性骨肿瘤)防治等 领域,哩麟已经成为“一线”用药。

同时,因其有独特 的“靶向骨骼”的特性,在骨病的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等方面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为骨科 医师,在知晓醴麟的特性、作用机理和大量的临床应用报告,并亲自在临床应用该药多年后,深感如 果能及时、合理地使用好该药,很多的骨骼“意外事件”(骨痛、骨破坏、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 症等)就能够避免或推迟。

例如,在美国,随着以醴 麟、阿仑麟酸钠为代表的双麟酸盐在预防骨质疏松 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近些年来全美国老年髓部骨 折的发生率下降了 30%叫而如果在中国骨质疏松防治领域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则成千上万的人会因 此受益。

因此,就想把哩麟这一“神药”推荐给大家。

另外,在醴麟的临床推广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疑问和误区需要厘清,以更好地发挥醴麟的优异 特性。

2双麟酸盐与骨代谢正常人的体内有一种叫焦磷酸盐(pyrophos-phonate.PP )的物质,它广泛地存在于细胞内外液中,参入骨骼的生理代谢过程——调节径磷灰石(hydroxyapatitie , HA ,骨骼中主要的无机盐磷酸钙的存在形式)的生成和溶解。

唑来膦酸在合并骨质疏松腰椎后路融合术的运用价值

唑来膦酸在合并骨质疏松腰椎后路融合术的运用价值

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耳大神经是治疗各种痛症的要穴,与枕小神经连成一条运动轴,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④腰穴是人体腰痛的反应点,也是治疗腰痛的特效穴位;⑤三焦穴又被称之为耳穴中的 气穴 ,1958年由北京平安医院许作霖大夫提出,具有理气止痛㊁通利关节的作用㊂当人体出现腰痛时,耳廓上腰的相应穴位会出现压痛点,刺激耳廓上这些反应点(耳穴),可以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治疗作用[3]㊂本研究表明,中医耳穴埋豆疗法对军事训练引起的NLBP有具有通经活络㊁活血化瘀㊁行气止痛的作用㊂结果显示,干预组治疗1~2周后的腰部前倾㊁后伸㊁侧弯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4周后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㊂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愈和显效占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㊂结果证实,耳穴埋豆法治疗对于减轻NLBP患者疼痛症状㊁改善腰部功能的作用显著,且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临床疗效确切,在日常的军事训练中对官兵的体力恢复具有辅助作用,同时便于基层军医学习掌握,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㊂参考文献:[1]㊀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专家组.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12):1134-1138.[2]㊀杨启昌.某校高中教师非特异性下腰痛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颈腰痛杂志,2020,41(4):452-454.[3]㊀黄立春.耳穴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67.收稿日期:2020-04-04;修订日期:2020-08-04作者简介:曹勇(1984-),男,汉族,安徽籍,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脊柱外科电子邮箱:2238804292@ ㊃经验交流㊃唑来膦酸在合并骨质疏松腰椎后路融合术的运用价值曹勇,刘旭,辛坤(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脊柱外科,安徽阜阳236600)摘要:目的㊀探讨唑来膦酸在合并骨质疏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运用价值㊂方法㊀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96例合并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采用TLIF 联合骨水泥钉道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㊂比较术前㊁术后3个月㊁2年疼痛VAS评分㊁JOA评分㊁腰椎骨密度,比较术后6㊁12个月的椎间融合率,记录螺钉松动㊁骨水泥渗漏㊁邻椎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㊂结果㊀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JOA评分㊁腰椎骨密度显著增加,且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㊀骨水泥钉道强化在合并骨质疏松的TLIF近中期疗效确切,术后服用唑来膦酸能够促进椎间融合,提升骨密度,降低术后疼痛症状,降低螺钉松动㊁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㊂关键词:骨水泥钉道强化;骨质疏松症;腰椎后路融合术;唑来膦酸中图分类号:Q593+.6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文章编号:1005-7234(2021)03-0380-03DOI:10.3969/j.issn.1005-7234.2021.03.026㊀㊀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合并骨质疏松症者并不少见,该类患者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如何进行内固定一直是脊柱外科的重要研究方向[1]㊂近年来,TLIF联合骨水泥钉道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2]㊂但随访发现,部分患者因内固定物不稳定而引发融合率降低和术后疼痛㊁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影响了手术预后㊂作为一线抗骨质疏松药物,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将其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TLIF手术患者是否能够改善预后,目前还处于探索之中[3]㊂本研究现纳入96例此类患者,研究唑来膦酸在合并骨质疏松的TLIF手术患者的运用价值,报道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单节段腰椎退行性变,合并腰椎失稳;(2)合并骨质疏松症,骨密度T值ɤ-2.5SD;(3)患者知情同意;(4)年龄<80岁㊂排除标准:(1)有腰椎骨折史㊁结核㊁肿瘤等疾病史或手术治疗史;(2)合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骨密度正常㊂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96例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8例㊂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30例;年龄64~78岁,平均(70.01ʃ2.97)岁;均为腰椎滑脱症,融合节段:L4-523例㊁L5-S125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33例;年龄64~76岁,平均(70.31ʃ2.76)岁;均为腰椎滑脱症,融合节段:L4-5 20例㊁L5-S128例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1.2㊀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骨水泥钉道强化TLIF术治疗㊂ C臂辅助下确定患病节段并作标记,作后正中切口,显露固定节段的关节突关节及椎板, 人字嵴 定位法确定进钉点㊂在关节突 人字嵴 顶点开路并置入导针, C 臂透视确认其完全位于椎弓根内㊂攻丝后,探查钉道前方㊁四壁均为骨质,置入骨水泥注射推杆,注入低粘度面团前期PMMA骨水泥1.5~2.0 mL,推杆取出后立刻安置椎弓根螺钉㊂待螺钉全部置入且 C 臂透视明确螺钉位置满意后,进行减压融合手术㊂采用椎板咬骨钳去除椎板,经骨刀断离上关节突,随后用刮勺仔细清除,经双极电凝严格止血㊂神经根㊁硬膜囊经剥离子剥离并显露纤维环以及突出间盘等,并再次进行电凝止血㊂纤维环切开后,经椎间撑开器㊁刮刀进行椎间盘组织清除,终板组织采用刮勺刮除并进行椎间隙高度测量,将咬除部分的椎板㊁关节突修剪成骨粒并填入椎间隙以及融合器内(不足者加用同种异体骨粒),植骨压紧后向椎间隙置入规格适宜的椎间融合器,随后复位滑脱椎体并连接预弯纵向连接杆,锁紧螺帽㊂术后常规清洗缝合手术切口并行负压引流㊂对照组术后第3天口服碳酸钙D3片,600mg/次,2次/d,3个月后1次/d,持续治疗12个月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3~5d给予唑来膦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5mg/d,滴注前静脉推注5mg地塞米松,滴注后口服300mg布洛芬缓释胶囊,每年治疗1次,两组均随访2年㊂1.3㊀观察指标术前㊁术后3个月㊁2年评价VAS评分㊁JOA评分[4],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椎体骨密度;随访期观察螺钉松动㊁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㊁12个月评价椎间融合情况[5]㊂1.4㊀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 % 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 xʃs 表示,采用重复方差分析及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㊁2年VAS评分均显著降低㊁JOA评分㊁腰椎骨密度显著增加,且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㊂观察组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㊂表1㊀两组手术前后功能指标及骨密度比较(xʃs)组别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2年观察组(n=48)腰椎骨密度(SD)-0.21ʃ0.03-0.14ʃ0.02a-0.10ʃ0.02ab VAS评分 6.67ʃ1.20 2.23ʃ0.43a∗ 2.12ʃ0.19ab∗JOA评分17.22ʃ2.0323.65ʃ1.66a∗25.72ʃ1.31ab∗对照组(n=48)腰椎骨密度(SD)-0.21ʃ0.03-0.19ʃ0.03a∗-0.12ʃ0.02ab∗VAS评分 6.64ʃ1.21 2.98ʃ0.32a 2.56ʃ0.16ab JOA评分17.11ʃ2.1221.12ʃ1.61a24.01ʃ1.30ab㊀㊀注:与术前比较,a 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b P<0.05;组间比较,∗P<0.05㊂表2㊀两组术后融合率比较[n(%)]组别n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观察组4840(83.33)44(91.67)对照组4831(64.58)41(85.42) x2 4.3810.924 P0.0360.336表3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别n 骨水泥渗漏螺钉松动融合器下沉邻椎骨折总发生率观察组4821108.83%对照组48343225.00% x2 4.800P0.028 3㊀讨论骨水泥钉道强化是在置钉前向钉道注入适当骨水泥,通常为1.5~2.5mL,以骨水泥为介质以增加周围骨小梁与螺钉的接触面积,达到提高螺钉抗拔出力的目的[6]㊂但实际运用中,由于患者骨质疏松症导致腰椎骨质可能出现持续丢失,术后中远期仍可能出现融合失败或椎间融合较差等情况,是否能通过抗骨质疏松治疗提升椎间融合率已成为当前热门研究课题[7]㊂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骨水泥钉道强化TLIF 术后给予长期的钙剂治疗,结果显示术后腰椎骨密度得到显著提升,而观察组术后3个月㊁2年腰椎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唑来膦酸在术后降低骨质流失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㊂唑来膦酸对骨表面的部分结构亲和力较高,能够特异性结合至骨转换活跃的骨骼部位,对破骨细胞功能起到持续抑制作用[8];并促使受抑制的成骨细胞重新被激活,加快骨生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9]㊂唑来膦酸相较于双膦酸盐口服用药时间更短,每年仅需要使用一次,且不良反应更轻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个月㊁2年的VAS评分㊁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一方面源于唑来膦酸治疗后纠正骨生成-骨吸收的失衡,骨小梁正常力学结构得以恢复,缓解骨组织机械变形㊁骨小梁骨折相关疼痛,提升腰椎功能[10];另一方面,观察组螺钉松动㊁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考虑可能因避免了异常的骨及软组织负荷㊁腰椎失稳等致痛因素[11]㊂关于双膦酸盐对脊柱融合的获益性还存在一定争议,有学者认为双膦酸盐的生物学效应可能对脊柱融合成骨过程造成影响[12],但本研究短期静脉给药后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唑来膦酸能够促进椎间融合,这与上文中提到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关系密切,能够为早期椎间融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及力学环境㊂综上所述,骨水泥钉道强化在合并骨质疏松的TLIF手术近中期疗效确切,术后服用唑来膦酸能够促进椎间融合,提升骨密度,降低术后疼痛症状,降低螺钉松动㊁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㊂参考文献:[1]㊀Kim JW,Park SW,Kim YB,et al.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use ofteriparatide reducing screw loosening in osteoporotic patients[J].Journal of Korean Neurosurgical Society,2018,61(4):494-502.[2]㊀梁仁,卢长巍,吴毅华,等.后路PLIF骨水泥钉道强化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2018,39(2): 240-241.[3]㊀Galy-Bernadoy C,Akkari M,Mondain M,et al.Electrocoagulationimproving bone cement use in middle-ear surgery:short-term and middle-term results[J].Journal of Laryngology&Otology,2018, 130(12):1110-1114.[4]㊀Lee H M,Kim Y S,Kang S,et al.Modified anterolateral approachfor internal fixation of Holstein-Lewis humeral shaft fractures[J].Journal of Orthopaedic Science,2018,23(1):137-143. [5]㊀冉兵,严磊,赵晓蕾,等.微小切口与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22):3542-3550.[6]㊀Stienen MN,Smoll NR,Joswig H,et al.Influence of the mentalhealth status on a new measure of objective functional impairment in lumbar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J].Spine Journal,2017,17(6): 807-813.[7]㊀Girardo M,Cinnella P,Gargiulo G,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ve fractures:the use of pedicle screw with augmentation PMMA[J].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17,26(Suppl4):546-551.[8]㊀武博,朱宏刚.骨质疏松对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3): 463-466.[9]㊀赵顺吕.骨质疏松对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9,40(1):18-20. [10]㊀陈莹,盛珺,刘达,等.唑来膦酸改善骨质疏松患者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腰痛[J].脊柱外科杂志,2019,17(5):319-323.[11]㊀钟杰林,蔡迎,金成浩,等.唑来膦酸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3):331-336[12]㊀王荣,马江卫.替勃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9(2):77-82,96.。

唑来膦酸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后的疗效观察

唑来膦酸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后的疗效观察

[11]陈卫布, 庞新莉, 曹国磊. N 末端B 型脑钠肽前体在不典型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 2014, 9(4): 480-482.[12] 林春旺, 曾祥林, 孟秀会, 等.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氨基末端B 型脑利钠肽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16(1): 40-43.[13] 布力布丽·巴哈提, 艾比拜·艾尔肯, 阿布来提·阿不都哈尔, 等.生长分化因子-15及N 端脑利钠肽原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4, 29(1): 33-36.[14] 邓明红, 林春旺, 江少虎, 等. 氨基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和改良Ross 标准对急性心力衰竭诊断界值的探讨[J]. 广东医学, 2013,34(11): 1698-1700.[15]张慧. N 端脑钠肽前体及改良Ross 评分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的评估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6, 22(14): 2724-2727.[16]夏翠林. 血清NT-proBNP 和肌钙蛋白Ⅰ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改良Ross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 35(12): 2139-2144.收稿日期:2019-12-04;修回日期:2020-02-10(本文编辑:梁京)唑来膦酸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后的疗效观察尹自龙,石磊,张啓维,王晓滨,薛庆云*(北京医院,国家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730)摘 要: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医院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手术的颈椎病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

研究组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后2~3天内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

唑来膦酸对行脊柱内固定融合术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分析

唑来膦酸对行脊柱内固定融合术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分析

唑来膦酸对行脊柱内固定融合术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分析李章献;陈泰祥;陈小明;王庆;刘小剑;戴哲浩【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17(033)015【摘要】目的探讨新型二膦酸盐药物唑来膦酸对行脊柱内固定融合术的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需要行脊柱内固定融合术的OP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唑来磷酸,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骨转换指标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股骨颈骨密度及运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ALP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外,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β-CTX、ODI评分,术后12个月时β-CTX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β-CTX、BALP水平,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股骨颈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对行脊柱内固定融合术的OP患者疗效较好,可促进骨融合,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3页(P2306-2308)【作者】李章献;陈泰祥;陈小明;王庆;刘小剑;戴哲浩【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湖南衡阳421900;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湖南衡阳421900;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湖南衡阳421900;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湖南衡阳42190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湖南长沙410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对19例行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失效或断钉后再次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的体会 [J], 李克群;蒲静2.腰椎退行性疾病伴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融合术后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疗效观察[J], 刘飞;王亮;李大伟;刘志;马远征3.自体血回输技术对行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和骨折愈合的影响 [J], 唐加华;吕毅;芶大明;李骅;4.口服水化对减轻骨质疏松症患者首次注射唑来膦酸不良反应的疗效分析 [J], 李玉萍;刘方;孙睆睆5.口服水化对减轻骨质疏松症患者首次注射唑来膦酸不良反应的疗效分析 [J], 李玉萍;刘方;孙睆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唑来膦酸预防肿瘤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唑来膦酸预防肿瘤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唑来膦酸预防肿瘤骨转移的研究进展焦咪;信波;庞海林;张贺龙【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6(024)014【摘要】Skeletal - related events(SRES)of bone metastaseslimitpatientsˊfunctional independence and undermine their qualityof life. Zoledronic acid(ZOL),the third generation of Bisphosphonates(BPs),is integral in the treatment regimen of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and has demonstratedefficacy in delaying the onset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SREs. Data from preclinical andclinical studies suggest that ZOL may have a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prevention of bone metastasis. The mechanisms may includeinduction ofapoptosis,inhibitionof tumour cell invasion and angiogene-sis,and cell -cyclearrest.Therefore,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diseasemay benefit from early ZOL therapybefore bone metastasis develops. The present reviewassesses theavailabl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evidence ofthe prevent effect of ZOL in bone metastasis.%骨转移导致的骨相关事件使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asser JA, Green JR. Bone. 2002;30(3):41S.
唑来膦酸治疗后骨小梁结构得到保留 HORIZON-PFT研究CT检测骨结构结果
ZOL 5mg
安慰剂
Recker R, et al. Presented at: 34th European Symposium on Calcified Tissues; May 5-9, 2007;Copenhagen, Denmark. Abstract PO21-M.
Wittenberg等的研究认为,当患者的骨密度小于 90mg/ml时,容易发生早期椎弓根钉松动
Thomas Andersen, et al. Eur Apine J. 2010;19(12):2200-2208 Wittenberg RH, et al. Spine. 1991;16(6):647-652 OkudaS Oda T, et al. J Bone Joint SurgAm. 2006;88(12):2714-2720 Park SB, et al. J Korean Neurosurg Soc. 2011; 49(6):317-322
n=41
唑来膦酸的使用不影响ODI评分
P=0.67
Li C. Acta Neurochir (Wien). 2012 Apr;154(4):731-8.
试验结论
行脊柱融合术(TLIF)的患者,术后3天使用唑来膦酸 不融合比例和安慰剂相似,ODI评分没有显著差异
Chao Li∙Hui-Ren Wang∙Xi-Lei Li∙Xiao-Gang Zhou∙Jian Dong 12 January 2012 Springer-Verlag 2012
Chao Li∙Hui-Ren Wang∙Xi-Lei Li∙Xiao-Gang Zhou∙Jian Dong 12 January 2012 Springer-Verlag 2012
脊柱融合术后3天使用唑来膦酸不影响融合率
术后12个月
P=0.82Biblioteka 不 融 合 率n=41
Li C. Acta Neurochir (Wien). 2012 Apr;154(4):731-8.
脊柱融合术
脊柱融合术—最常用的脊柱外科手术方式 脊柱创伤、退变、畸形等外科治疗的金标准
脊柱融合固定方法
PLIF
TLIF
ALIF
新进展脊柱融合固定方法
MIS TLIF
新进展脊柱融合固定方法
DLIF /XLIF EndoLIF
OLIF
新进展脊柱融合固定方法
EndoLIF
脊柱融合术目前面临的治疗难点
10
提高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融合的策略——外科技术
新型的椎弓根钉
✓ 可膨胀螺钉
提高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融合的策略——外科技术
中空螺钉 骨水泥钉道强化
提高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融合的策略——外科技术
椎弓根钉表面涂层
✓ 羟基磷灰石 ✓ 增加内固定与骨接触 ✓ 不利于翻修
提高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融合的策略——外科技术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唑来磷酸药物分子作用机制
含氮双膦酸药物机制:
HMG-CoA 3-羟-3-甲戊二酰辅酶A
IPP与γδ-T细胞 表面受体结合
甲羟戊酸
x香叶基焦磷酸(IPP)
FPP 合成酶
IPP IPP累积
γδ-T细胞释放 TNF-α、IL-6
患者出现急性反应
法尼基焦磷酸(FPP) 双香叶基基焦磷酸(GGPP)
唑来膦酸在脊柱融合术后的应用研究
➢ 研究目的
− 观察唑来膦酸(5mg)在腰椎融合术(TLIF)后3天使用, 是否会影响融合率
➢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 82例男性和女性,年龄大于50岁;治疗组41例,安慰剂组41例
➢ 治疗
− 腰椎融合术后3天,分别注射5mg唑来膦酸与安慰剂
➢ 随访
− 术后6个月、12个月进行腰椎CT扫描
目录
骨质疏松症与脊柱融合 脊柱融合术的概述
唑来膦酸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骨质疏松对脊柱融合术的影响
骨质疏松被认为是脊柱融合的不利因素
1. 骨质疏松时,植骨区域的骨性能降低,血供减少,
成骨细胞活性下降,导致延迟融合或不融合 Okuda等对101例行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老年患者进
行随访研究发现, 高龄组患者(>70岁)的延迟融合 和不融合率要高于低龄组(45-70岁) 2.骨质疏松会影响内固定的效果
合成破骨细胞功能 与存活必需的结构
蛋白
Masarachia et al Bone 1996; 19:281;Coxon et al Bone 2008; 42:848
118
唑来膦酸保护骨组织微结构
去卵巢大鼠治疗32周后近端胫骨干骺端Micro-CT图像
SHAM
OVX
4µg/kg
20µg/kg
100µg/kg
唑来膦酸治疗3年椎体形态骨折发生率降低达70%
安慰剂
ZOL 5 mg
15
70%*
(62%,76%)
10.9%
71%*
(310/2853)
10
60%*
(62%,78%)
(43%,72%)
7.7%
(220/2853)
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
5
3.7%
(106/2853)
1.5%
(42/2822)
0
0–1
2.2%
双皮质/三皮质置钉技术
✓ 强度高于单皮质—松质骨 ✓ 注意避免损失前方重要结构
提高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融合的策略---外科技术
多点固定
✓ 增加锚定点 ✓ 不同内固定器械的组合使用 ✓ 多节段融合 ✓ 不过分强调矫正度数
骨质疏松患者行脊柱融合术术后药物干预
骨科医生的工作性质要求,药物同时具备:
高效! 安全! 方便! 不影响融合率!
随着内固定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诸如低硬度钛棒、骨水泥强化椎弓根 钉以及膨胀式螺钉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
5-35% 不融合的发生率仍有

临床疗效不满意
Boden SD, et al. Spine. 2002; 27(16 Suppl1):S26-S31
如何提高骨质疏松患者 脊柱融合的成功率
(63/2822)
0–2 年
*P < .0001, relative risk reduction vs placebo (95% confidence interval)
3.3%
(92/2822)
0–3
Black DM, et al. N Engl J Med. 2007;356:1809-18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