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格律诗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杜格律诗比较

自由开放的社会之风创造了唐代繁荣昌盛的诗歌文化,也创造出了犹如繁星的伟大诗人。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其中李杜便是指“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历史上对二人的评价誉高于毁。贺知章见太白文,叹曰:“子,谪仙人也!”。杜甫也对太白的诗歌赞叹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子美所获美誉也不缺,李东阳云: “唐诗类有委曲可喜之处,惟杜子美顿挫起伏,变化不测,可骇可愕,盖其音响与格律正相称,回视诸作皆在下风。”他们这一生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大多数为格律诗。李白能够出神入化的使用七言,而杜甫晚年的七律也是备受后人推崇,到底两人谁更胜一筹?我们要从格律诗的几个特点来做分析和比较。

一、格律诗的数量

首先从数量上来看,杜甫显然更是略胜一筹。杜甫一生创作的诗歌可谓数不胜数,经过历朝的统计计算,杜甫的诗歌大约有一千四百多首,浦起龙的《读杜心解》得1 4 5 8 首, 仇兆鳌《杜诗详注》得1 4 5 7 首( 目录标明14 3 9首, 不确)。

据仇本统计, 各种诗体的数量是: 五言古诗2 54 首, 五律6 34 首, 五绝32 首, 五言排律1 3 4 首, 七言古诗1 4 7 首, 七律14 7 首, 七绝1 0 4 首, 七言排律5 首。据《杜诗镜铨》统计,其中五言律诗六百二十多首, 五言排律一百二十多首; 七言律诗( 包括拗律)近一百五十首, 一七言排律四首; 五言绝句(不包括古绝) 三十多首, 七言绝句一百多首。

由此可见,杜甫是格律诗的代表大家之一,其律诗比重占总诗歌数量的六分之一,其晚年更是以律诗创作为主。

而李白则与之相反,律诗的创作在李白诗歌里的比重是比较小的。李白一生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现今《李白全集》共收录1010首。

据赵翼《瓯北诗话》记载: “青莲集中古诗多,律诗少。五律尚有七十馀首,七律只十首而已。”

可见李白律诗的数目之小。

然而诗歌的数量并不能说明李白杜甫谁的格律诗更加优秀出色,两人都是唐代格律诗的代表,是唐代伟大的诗人。

二、对仗

格律诗通常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杜甫遵守格律诗的创作要求做到了。然而首联和尾联并不要求对仗,杜甫却也神奇的用其鬼斧神工的创作能力做到了对仗。在他的七百七十多首律诗(不包括排律) 中, 三联对仗的占了三百二十多首, 四联对仗的近三十首。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六)这两首首联皆有对仗。其五中首联,杜甫用对仗描写了山林景物,为远望之景。“剩水”为沧江支流,与碣石山一部分的“残山”相对。其六中的对仗写景,很有气势的写出了石桥下大风吹雪,水闸中泉水吼叫如瀑布如云的景色。

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所以对仗是不大适宜于作结束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但是杜甫这首诗最后两句是一气呵成的,是一种流水对。

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登高》,则是四联皆对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细细体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无怪乎胡应麟盛誉其为“旷代之作”。清代杨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诗薮》)而李白却没有杜甫那么谨慎和仔细,李白的律诗的二联多不符合对仗规则。然而这也不能说李白粗心大意,这都是因为李白性格豪迈慷慨,放荡不羁。因此在李白的诗歌里,真正的工对不多见。(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他的律诗有的是宽对,有的是偏对,有的是借对。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颔联中白云白露相对,映水垂珠动宾结构相对,摇滴两个动词相对,空城秋月两个名词相对。而颈联只有“沉吟”、“相接”两个动词勉强的对仗。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律诗的对仗二联(颔联和颈联)不符合对仗的规则,颔联虽然对仗,但却不是工对。

但李白律诗二联对仗的律诗也存在,但是比较少。如这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登金陵凤凰台》来说,“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则是符合了律诗二联对仗的要求。

为了追求内容,不损害思想内容,李白甚至在严格意义上的律诗二联都不对仗。

三、合乎平仄

格律诗中的平仄基本句型如下:

A.(--)| | |--

B.(--)| | --|

C.(| | )--| | -

D.(| | )--—| |

五言律诗一般来说是仄起平收或者平起平收,通常都是平声韵收尾,而杜甫会有尝试仄韵收尾。如“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夜宴左氏庄》杜甫)或是尝试仄韵诗,如“丁香体柔弱, 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 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晚堕兰察中, 休怀粉身念。”(《丁香》杜甫)这首诗细细品味,每句末尾皆为仄韵。在那个时代,尝试仄韵诗的人其实数量可谓少之又少,除了杜甫之外,就只有白居易、刘长卿等人了。所以可以说杜甫在五言格律诗上有着特别超出才能的能力,所以严羽曰:“诗有别才”。

杜甫也是严格按照律诗格律平仄的基本句型创作律诗,下面举例一例来说明: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不管怎么说,毕竟格律诗是有标准的平仄相对,所以诗人们一般不会打破常规去做反常的创作。但是却也会有出现些差错,这个时候就需要拗救了。拗句就是指格律诗句的格律没有按照常规平仄规律。拗句有小拗和大拗之分,出现拗句就要“救”,救有三种,本句自救、对句补救和一拗双救。杜甫律诗本句自救,如《奉答岑参补阙见赠》“窈窕清禁阙,罢朝归不同”。(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