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世纪高句丽境内的人员流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随着高句丽制度的完善及文化 交流的加强,其对移民具有一定需求与吸 引力,大量“亡胡”及汉人开始来投。而 具有文化的中原僧侣对高句丽的文化发展
(二)高句丽政治制度的ຫໍສະໝຸດ Baidu善及对外 交流的加强
随着历史的发展,统治区域的扩大, 高句丽政权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同时, 高句丽对外交流也在不断加深,这些都促 进了移民的产生。
高句丽王国建国之初,政治制度相对 简陋。国内有五部,分别为涓奴部、绝奴 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桂娄部为 王部,在今辽宁桓仁县一带,其他四部分 居四方[17]。至汉魏时期,高句丽开始有了 自己的政治制度。“其官相加、对卢、沛者、 古雏加、主簿、优台丞、使者、皂衣先人,
尊卑各有等级。”[18]国王权利在逐渐上升, 五部部长的地位下降,渐渐演变为主管地 方的行政长官——褥萨,同时,其下属的 使者、皂衣先人等的身份也随之具备了地 方二级行政建制属官的性质。[19]建安十四 年(209 年),高句丽“移都于丸都”[20], 至小兽林王时期,政治体制进一步完善[21]。 这一时期,高句丽城市建设不断加快,这 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政府开始对国内 人口进行迁徙以兴建城市,这些移民以外 来人口为主。
高句丽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伴随着对 外扩张的脚步进行的,这又促进了高句丽 的对外交流。高句丽在建国初期就隶属于 卫氏朝鲜[22],后又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 县,东汉末年则隶属公孙度政权,高句丽 在这其中先后接触了不同的政权。曹魏建 立后,高句丽以祝贺改国号为名主动遣使 于曹魏,同时也与南方的东吴政权建立了 联系。“十年春二月,吴王孙权遣使者胡卫 通和,王留其使。”[23]此后,高句丽与中原 王朝往来不断。
随着高句丽政治地位的提高,其与中 原王朝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加强,其中以佛 教传入最具代表性。佛教传入高句丽即始 于小兽林王时期(371-384 年),中原高僧 顺道和阿道最早来高句丽传授佛经,“二年 (372)夏六月,秦王符坚遣使及浮屠顺道 送佛像经文,王遣使回谢,以贡方物。”“四 年(374),僧阿道来。”[24]此外,还有一位 “高丽道人”[25]进入中原,因佛法高深被 史籍记述。
中原始终动荡不安,对东北的控制能 力有限,大量官员、士兵及灾民逃亡高句 丽“避乱”[16],高句丽则乐于接纳这些移 民并将其安置。此外,高句丽在对外战争 中也掠夺了大量汉人,并将其迁徙到栅城、 平壤等地方安置,以发展城市建设。同时, 高句丽在对外征伐中,还有大量人口被汉 人掠走或主动投奔中原政权。可见,动荡 的政治环境给了高句丽发展的机遇,也促 使了移民的产生。
- 71 -
面对频繁更替的政局,高句丽在 242 年曾积极向辽东进军,“王遣将,袭破辽东 西安平。”[13]但遭到了曹魏幽州刺史毌丘俭 的讨伐,高句丽遭到重创,在长达近半个 世纪的时间里无法向辽东进军。西晋建立 后,高句丽美川王(302—331 年)再次向 辽东进军,“三年(302)秋九月,王率兵三 万侵玄菟郡,虏获八千人”[14]其后慕容氏 政权与高句丽围绕辽东征战不已,而两晋 政府在其中扮演着渔翁得利的角色[15]。前 燕与后燕虽然一度在势头上压倒了高句丽, 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其在辽东的发展,最 终辽东地区被高句丽好太王吞并。
一、高句丽移民迁徙的原因 高句丽开国国王朱蒙在公元 1 世纪左 右[4]建都于纥升骨城,即今辽宁省桓仁县东 北 20 里五女山高句丽古城。高句丽建国之 初,即开始对外扩张。在汉魏时,高句丽 经历与公孙氏政权、曹魏、西晋、前燕的 战争后,在好太王时期占领了辽东地区[5]。 长寿王即位后,高句丽疆域达到最大,东 南疆域的东半部至今龙兴江,西半部至今 汉江;南部疆域在长寿王时期抵达汉江南 岸;西部疆界已至辽河[6],占有汉时的东沃 沮及乐浪旧地[7];疆域北至第二松花江。疆 域拓展的同时,高句丽在小兽林王时期政 治制度也不断完善[8]。随着交流的增加,铁
博物馆研究 2019 年第 2 期(总第 146 期)
•历史研究•
2-6 世纪高句丽境内的人员流动研究
冯雅兰
DOI:10.13368/j.cnki.mure.2019.02.012
在 2-6 世纪,中原战乱不断,东北地 区先后为曹魏、西晋、前燕等政权控制, 同时高句丽与中原的交流较之前更为频繁, 有战争也有和平交往。这一时期,在大批 移民出于各种原因移入高句丽境内,成为 其治下的部众,有的则移出高句丽,进入 辽西、中原地区,并与当地民族融合为一 体。总体来看,学界对这些移民的研究, 主要有苗威《高句丽移民研究》[1]维公《汉 族移民对高句丽经济贡献》[2]等,另有部分 研究高句丽这一时期相关问题的论文涉及 移民问题,但这些研究针对性不强。本文 选择这一阶段高句丽移民为研究对象[3],对 其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器开始传入,高句丽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发 展,粮食产量有所提高。[9]至魏晋时期,高 句丽开始形成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等生 产方式的经济模式[10]。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 2-6 世纪, 开始出现移民迁入和迁出高句丽的现象, 笔者总结原因如下:
(一)东北亚地区动荡的政治局势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割据混战时期, 中原先后出现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的局 面。西晋统一北方地区后,仅十一年就爆 发了“八王之乱”,随后又出现“永嘉之乱”, 政局一直处于混乱状态。 在这样的局面下,东北地区的政治力 量频繁更替,这对高句丽的发展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在盘踞辽东的公孙氏政权瓦解 后,高句丽在辽东的阻力陡然消失,而取 而代之的曹魏政权对高句丽持积极拉拢的 态度。在 266 年,西晋王朝取代曹魏政权 成为了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政治力量,可是 西晋王朝与曹魏相比更加弱势,其稳定局 面仅维持了十一年就再度陷入内乱。在这 种局面下,鲜卑慕容廆在辽西地区建立割 据政权。永嘉初年,慕容廆“自称鲜卑大 单于”[11],西晋愍帝于建兴年间(313—316 年)授予他“镇东将军、昌黎辽东二国公。” [12]承认了慕容氏政权在东北的地位。慕容 廆遂于公元 317 年建立燕国,史称前燕, 定都龙城(辽宁朝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