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下的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奥尼乐(Eugene O'neill)的剧作。
3幕悲剧,1924年首演。
写农场主卡伯特为了农场所有权同儿子埃本和妻子爱碧之间发生的三角纠纷。
前妻所生的埃本对继承农场抱有希望,76岁高龄的父亲又娶了年轻美貌的爱碧做第三任妻子。
爱碧嫁给行将就木的老头,就是为了这份遗产,但是她跟年迈的卡伯特生不出孩子,继承权眼看要落空,于是引诱埃本同她发生关系,并生下了儿子。
在利用、引诱埃本的过程中,她对埃本产生了真正的爱情。
而埃本一直认为爱碧对他并无感情,只是为了生个继承人夺取农场。
爱碧百般表白也不能证明自己的真心,于是忍痛杀死了亲生婴儿。
她与埃本的隔阂消除了,但等待着他们的却是法律的制裁。
发生在这个家庭中的悲剧向人们揭示出,在金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人的自然的情感与本性是如何被压抑与扭曲的,对财产的欲望使父子、母子、夫妻与兄弟之间尔虞我诈,虎视眈眈,一个个贪婪、狡诈、邪恶、虚伪。
作者也写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当爱情的火花迸发而出,冲破对金钱的占有欲时,他们会变得真诚、善良,为了得到一份真情而奋不顾身地追求。
但是这种追求所表现出的疯狂依然造成了毁灭,这正是悲剧性所在。
Eugene O'Neill(1888-1953)尤金·奥尼尔是美国著名剧作家,他曾经在1936年凭借代表作《天边外》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获奖理由是:“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
奥尼尔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创作独幕剧21部,多幕剧28部。
其中优秀剧作有:《东航卡迪夫》(1914)、《加勒比斯之月》(1917)、《天边外》(1918)、《安娜·克利斯蒂》(1920)、《琼斯皇帝》(1920)、《毛猿》(1921)、《榆树下的欲望》(1924)、《奇异的插曲》(1927)、《啊、荒野》(1923)、《无穷的岁月》(1933)、《送冰人来了》(1939)等。
奥尼尔生前三次获普利策奖。
作家自认为并得到公认的最好作品是《长夜漫漫路迢迢》。
这部带有自传性的剧作,按作家生前声明,在他死后的1956年首次在瑞典上演,并又一次获得普利策奖。
奥尼尔是美国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卓有成就的戏剧创作,标志着美国民族戏剧的成熟,并使之赶上世界水平。
奥尼尔的戏剧师承斯特林堡和易卜生的艺术风格,把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和现代的表现主义技巧结合起来,开掘人类心灵的底层。
作者一生最关注的主题,是人在外在压力下性格的扭曲,乃至人格的分裂过程。
作为现代悲剧作家,他的大量心理悲剧既烙下了现代各种心理分析学(尤其是弗洛伊德主义)的印记,又沉重地渗透着古希腊的悲剧意识。
1936年,“由于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作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
以下是尤金·奥尼尔生平及其代表作的相关资料:
尤金·奥尼尔:美国戏剧家。
出身于演员家庭,幼时跟随从事旅行演出的父亲在美国各地生活。
1897至1906年曾在几个寄宿学校求学,后进普林斯顿大学肄业。
一年后辍学,从事过多种职业,到过国外许多地方,有丰富的海上生活的经验。
1912年患肺结核,在治疗期间,开始决定从事戏剧创作,曾写了8个独幕剧和2部长剧,自称其中只有《东航加的夫》是值得回忆的。
1914至1915年,在哈佛大学贝克尔教授开办的戏剧写作班学习。
1916年开始参加非商业性的普罗文斯敦剧社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
这时期他创作了许多独幕剧,广泛地反映了他所熟悉的海上生活,在精选题材、烘托背景和塑造人物性格方面,都显露了他的艺术才华。
1920年写了两部多幕剧《天边外》和《琼斯皇帝》,才确立了他在戏剧界的重要地位。
奥尼尔运用各种创作方法反映社会问题,1925年完成的《榆树下的欲望》则是他在创作中又一次取得的重要的现实主义成就。
这个剧本描写资产阶级家庭争夺财产及其后果。
75岁的伊弗拉姆·卡博将前妻的田庄据为己有,希望他的新婚妻子艾比能够生一个孩子继承这一产业。
艾比因此去向卡博和前妻生的儿子埃本调情,两人生了一个孩子,同时也产生了真实的爱情。
埃本向父亲说明了事情真相,卡博也向埃本透露艾比和他生的孩子将继承遗产。
埃本大怒。
艾比为了表明她对埃本的爱情,把孩子掐死。
埃本不得不去报警,并承认自己也参与了这一罪行,和艾比共同接受法律的惩罚。
这部剧作的主题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从中也可看出古代希腊悲剧的影响。
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剧作家。
美国戏剧真正成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在20世纪20至30代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局面,获得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首先应该归功于奥尼尔在戏剧创作中所取得的成就。
奥尼尔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十分关心美国的社会问题,力图通过戏剧形式加以反映,因而他的戏剧创作获得高度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他对于欧洲各国的戏剧也十分重视,从古希腊到现代欧洲的戏剧,他接受了多方面的影响;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世界各国的戏剧艺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奥尼尔严肃地对待戏剧事业,他一贯反对美国商业性质的戏剧,对于美国的戏剧改革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作品取材于他所熟悉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海上生活和美国新英格兰的生活;他又深入研究了美
国社会问题的病根,对它们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因此他的创作内容具有普遍意义。
但他看不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途径,愈来愈感到烦恼、痛苦和失望,因而给一些作品涂上了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
在他的作品中,悲剧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希腊悲剧对它们的影响很深。
古希腊悲剧表现人同命运的搏斗,奥尼尔则表现人同生活环境的斗争。
他企图用生活环境解释古代希腊人的命运观念。
1 一个欲望与道德的故事。
深刻地表现了人性的方方面面:欲望,偏狭,欺骗,仇恨,理性。
最终,道德的回归,不是通过压抑了欲望,而是与欲望融为一体,欲望转化为爱情,而道德内化为自省。
在绞刑架下他们最终由背叛走向回归,回归他们的爱情,也回归了道德。
原罪之下,那是我们残缺却坚贞的爱情。
1 老头劳作,他强壮,有错吗?为什么会把他的老婆都累死了?
2 Anna自然地想到杀死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老头。
2.1 这是人性的欺软怕硬的一面?老头是那么的强大,大家都怕他,她甚至连想都没想过杀死他。
人原来可以厉害到像老头那样的地步!难怪生活中有一种说法叫:“ta吃定你了。
”估计ta像老头那样,强势到你连自己被欺负都不觉得,更不用说反抗了。
毛爷爷真是聪明,“先要唤醒民众。
”告诉工人、农民:你们在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你可以要求1,2,3;有4,5,6种办法可以让地主少拿走你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我现在不怕某一个specific person,可是对强大的organizations的恐惧还是很多。
即使不是恐惧,也是无奈。
2.1 一个女人可以为了向她爱的男人表忠心而杀死他们共同的孩子。
3 这最终是一个悲剧。
谁赢了?老头最后站着他的地盘的树下,(莫非就是那棵榆树?)好像他赢了。
4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他为什么不愿意把家产传给Eben?为什么一定要再生一个儿子才传家产?如果那两个淘金的不是他亲生的,Eben是他亲生的啊?
一个人该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一个人该如何处置自己的财产?
故事发生在1840年,身体力壮的新英格兰70多岁的农民老头子卡波特.埃普汉继承了第二任太太的农场,独揽大权。
他和第一任太太所生的两个儿子彼得和西蒙十分慵懒,也早已对农场的生活产生厌倦,他们一心向往的是加利福尼亚的黄金。
三儿子伊班是卡波特和第二任太太所生,一母亲从小就教育他将来要夺回自己的土地和农场——卡波特一直都对母亲非常刻薄,因此伊班从小就痛恨父亲。
他为了完成对母亲的诺言先偷出父亲的一笔金币来和两个哥哥作一笔买卖,让哥哥们用这些金币作盘缠实现他们的“淘金梦”,并签订协议土地归伊班所有。
此时,父亲由外地返回,带回一个年轻貌美的意大利女人安娜,并宣布与其再婚。
两个哥哥走后,安娜和伊班开始就谁将来是这块土地的继承权问题互不相让。
卡波特其实并不打算把土地留给费任何人,他看不起三个儿子,也不会把土地留给一个女人——安娜,但在安娜的花言巧语下,卡波特承诺如果将来能与其育有一子,他才会将土地交给新儿子和安娜。
但是没过多久,安娜和伊班两个年轻人竟然相爱了,他们其实在一开始就互生好感。
不久,安娜产下一子,卡波特大喜,并邀请四邻前来庆祝。
庆祝舞会上,谣言四起都说孩子是安娜和伊班两个年轻人所生,老头子年纪一大把根本不可能。
事实的确如此,安娜也向伊班说明孩子是由他俩所生。
而在舞会上,卡波特将安娜的一番话(安娜在爱上伊班之前对卡波特说过的以生子来要求换得土地以及对伊班说过的一些恶毒的话)向伊班全盘托出,伊班一怒之下准备出走。
悲伤的安娜为了证明自己爱伊班杀死了他们的骨肉也向卡波特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但伊班又错以为安娜要诬陷自己为杀人凶手而报案,但之后又被安娜的真情所感动,于是以同谋为由和安娜一起赴坚牢。
卡波特虽然表面看起来很让人厌恶,但他实际上属于正派角色,他没有做任何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刚毅坚强是他的品性特征,生来就比别人强壮几倍的卡波特即使是如今的古稀之年仍然精力充沛,三个儿子都望尘莫及。
农场屋子的墙都是他当年用血汗堆砌出来了,在伊班母亲死后,他将这整个土地都视为自己所有,任何人将来都不会继承他,如果自己命不长矣也会用最后一口气将农场一把火烧尽。
这种自私的占有欲或许是他唯一的重要缺点。
最后的结局也果然如老头子所愿。
但是当他想通要将土地留给安娜和新生儿的时候,他却因为土地失去了爱妻,失去了唯一能留在他身边的儿子,最重要的是他没有了任何一个这片土地的继承人。
土地在这里代表了贪婪,在爱情来到之前,土地是贪婪的,而爱情来到之后,贪婪也不那么重要了。
卡波特是个孤独的人,前妻怨恨他,三个儿子恨他,新婚妻子不爱他,他在农场里就感觉不自在,只想外出和在谷仓里和小骡(忘记电影里是马还是驴了,就姑且叫它骡子吧,)呆在一起。
小儿子伊班也是一直想完成对母亲的承诺——争回土地,他对谁也不让步,他有着和父亲一样坚韧的性格和对土地及农场的爱。
但这份爱在安娜面前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爱情比贪婪和承诺都要显得伟大,但伊班由安娜而背叛了他的母亲,由爱情背叛了土地,这是不争的事实。
安娜一开始跟随卡波特来到农场,她只想得到在意大利拿波里穷乡村没有的“欲望”——那就是家——农场和土地。
然而随着伊班的介入,她的“欲望”发生了改观,由物变人,由贪婪变为纯洁。
可见爱情在安娜这里的确伟大。
尤其是片尾她为了留住伊班所作的牺牲,所作的努力,但伊班确实如他父亲所说“天生的蠢材”——辜负了女人对他的心。
当回过头来反省时,一切已晚。
影片中含蓄的暗喻有很多处:比如春天代表着父亲对新恋情的渴望;太阳代表着安娜的年轻和美丽,它深深地照射着伊班,以至于他的眼睛、嘴唇都变得发“烫”;片名《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榆树是农场旁边环绕着的大榆树,它指代的应该是伊班的母亲,在卡波特藏“私房钱”的宝地四处都是浓郁的大榆树,母亲也就是在这里让伊班发誓将来要夺回土地,母亲死后的墓碑旁也都是榆树矗立四周。
榆树代表母亲亡魂不散,一直在注视着儿子能够完成夙愿。
卡波特也说:好像有什么东西从榆树下落下,爬过屋顶钻入烟囱,游走在每个角落,鬼鬼祟祟又扰乱人心,骚扰着。
尽管看似安娜和伊班爱情的“欲望”让人看得感伤,但两人还是违背了良心的遣责,归根结底还是“乱伦”。
卡波特虽然从电影一开始就叫人烦,但他确实没什么过错,而且一直信奉上帝,即便他后来知道“乱伦事件”后,还一直保持心平气和并希望安娜能回头是岸。
他将心完全奉献给上帝,而儿子和安娜则受了魔鬼的诱惑。
还有他的两个大儿子,同样受到被卡波特成为“罪恶”的“黄金”的诱惑,在卡波特眼里看来,两个大儿子确实赚了大钱,但他还是在骨子里瞧不起他们,这种一夜暴富和他用许多年用血汗赚来的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佩服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确实是部不错的经典文学和经典电影,此后以此故事改编的影视剧也不在少数。
但电影中所营造的布景和埃尔默.伯恩斯坦的配乐,众演员的表演,字字珠玑的台词和剧情张力都大大加强了影片的可看性。
索非亚.罗兰、安东尼.柏金斯、布尔.伊文思也都发挥了高水准的演出!《榆树下的欲望》也确实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榆树下的欲望》尽管是一部上个世纪创作的外国作品,但把剧情情节放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一点都不会感觉陈旧。
故事主要是从父亲、儿子、继母三个人中展开:年轻的继母(艾比)为了夺得全部家产,盯上了儿子(伊本),想借种生子谋夺家产。
艾比生子后,父亲(卡伯特)宣布婴儿将是家产的继承人。
这让已爱上艾比的伊本痛抵艾比的阴谋,而艾比阴谋得逞后却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伊本,为了表示真爱艾比竟将婴儿杀死,与伊本同赴刑场。
故事表现出的人类本性中对爱情和对物质的占有欲,是值得现代人去回味和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