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和外部因素影响。各种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并 不总在一个固定频率上。 (1)电子效应 a.诱导效应:由于相邻基团电负性不同,通过静电诱导引起分子中电
子云分布变化,改变键的力常数,导致谱峰红移或蓝移。吸电子基团使 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蓝移)
R-COR
νC=0 1715cm-1
; ;
R-COH νC=0 1730cm -1 ; R-COF νC=0 1920cm-1 ;
O-H(氢键) S-H P-H
N-H
C≡N
四、无机化合物的特征红外吸收
内振动: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时产生的振动是分子内发生的。 外振动:单原子离子、多原子离子或中性分子组成晶体时产 生的晶格振动,一般低于400cm-1,是特征的,在远红外区。 离子晶体质点带电,所以晶格振动偶极矩变化大,吸收峰强。 红外一般不能区分结晶水、吸附水和配位水。
(2)空间效应
环张力;共轭键的空间位阻;偶极场效应
C
C
环张力增大导致环内键削弱,而环上键增强
1576cm
-1
C H2 C H2 C H2 C H2
1781cm
-1
1678cm -1 1657cm
-1
1611cm -1 1644cm
-1
1651cm -1
(3) 氢键效应
氢键(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对峰位、峰强产 生极明显影响,使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R-COCl νC=0 1800cm-1 R-CONH2 νC=0 1928cm-1
b.共轭效应(π-π共轭效应)
O O H3C C CH3 C CH3
O C CH3
O C
1715 cm -1 1685 cm -1
1685 cm -1
1660 cm -1
分子中存在多个π键,耦合成大π键引起π -π共轭,电子云密度平均化, 双键略伸长单键略缩短,双键特征吸收谱峰红移。
4. X-Y伸缩,X-H 变形振动区 <1500 cm-1
指纹区(1500 ∼ 650 cm-1 ) ,较复杂。 C-H,N-H的变形振动; C-O,C-X的伸缩振动; C-C骨架振动等。精细结构的区分。
特 征 吸 收 带 ( 伸 缩 振 动 ) 键 学 化 氢 含
分子的指纹,广泛应用于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研究 谱带位置、强度、形状确定分子空间构型、化学键力 常数、键长、键角 定量:特征峰的强度
1.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满足两个条件: (1) 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 有瞬间偶极矩变化。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变 化,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 外活性。 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变 化,红外活性。 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中的作用 示意图
表 某些键的伸缩力常数(毫达因/埃)
键类型: 力常数: 峰位:
—C≡C — > —C =C — > —C — C — 15 ∼ 17 9.5 ∼ 9.9 4.5 ∼ 5.6 4.5µm 6.0 µm 7.0 µm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 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例题: 由表中查知C=C键的k=9.5 ∼ 9.9 ,令其为9.6, 计算波数值
1 v= = λ 2πc
1
k
µ
= 1307
k
µ
9. 6 = 1307 = 1650cm −1 12 / 2
正己烯中C=C键伸缩振动频率实测值为1652 cm-1
二、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1.两类基本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 亚甲基:
(3)C=O (1850 ∼ 1600 cm-1 ) 碳氧双键的特征峰,强度大,峰尖锐。
3.叁键(C ≡C)伸缩振动区(2500 ∼1900 cm-1 )
(1)RC ≡CH (2100 ∼ 2140 cm-1 ) RC ≡CR’ (2190 ∼ 2260 cm-1 ) R=R’ 时,无红外活性 (2)RC ≡N (2100 ∼ 2140 cm-1 ) 非共轭 2240 ∼ 2260 cm-1 共轭 2220 ∼ 2230 cm-1
O R
H NH R
C=O 伸缩 N-H 伸缩 N-H变形
游离 1690 氢键 1650 3500 3400
1620-1590
HN H O
H O O C H 3C O- H
伸缩
1650-1620
OCH 2835
3
HO 3 7 0 5 -3 1 2 5
第二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
•一、仪器类型与结构 •二、制样方法 •三、联用技术
3) 固体:
②压片法(碱金属卤化物、聚四氟乙烯等) ③薄膜法
4)无损测试——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法直接测, 适合于材料表面化学研究
三、联用技术
GC/FTIR(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 LC/FTIR(液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 PAS/FTIR(光声红外光谱) MIC/FTIR(显微红外光谱)——微量及微区分析
一、仪器类型与结构
色散型 干涉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0000-10cm-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结构框图
干涉仪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器 光源 计算机 绘图仪
干涉图
FTS
光谱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图
迈克尔干涉仪工作原理图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制样方法
1)气体——气体池(高温、高压池等) 2)液体: ①液膜法——难挥发液体(bp>80°C) ②溶液法——液体池 溶剂: CCl4 ,CS2常用。 ①研糊法(液体石腊法、氟化煤油法等)
特征吸收(cm-1) 金属氧化物 SiO2(无定型) ~1100(宽、强),800(弱),470 Al2O3 TiO2 ZnO Fe2O3 900~400(双宽峰、分辨不好) 750 ~550(双宽峰) 550 ~400(三个吸收带、分辨不好) 700 ~500(三个吸收带)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第一节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 一、概述 • 二、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 三、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
一、概述
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图: 纵坐标为吸收强度, 横坐标为波长λ ( μm ) 和波数1/λ 单位:cm-1 可以用峰数,峰位, 峰形,峰强来描述。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基团频率出现的范围:4000 ∼ 670 cm-1 依据基团的振动形式,分为四个区: (1) 4000 ∼ 2500 cm-1 X—H伸缩振动区(X:O,N,C,S,P等) (2) 2500 ∼ 1900 cm-1 三键,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 (3) 1900 ∼ 1500 cm-1 O-H, N-H,双键伸 缩振动区 (4) 1500 ∼ 670 cm-1 X—Y伸缩(除H外) X—H变形振动区
键 双 键 伸 缩 三 氢 和 饱 氢 和 饱 不 氢 泼 活
基团吸收带数据
O-H 3630 N-H 3350 P-H 2400 S-H 2570 ≡ C-H 3330 Ar-H 3060 =C-H 3020 -CH3 2960,2870 CH2 2926,2853 -CH 2890 C ≡ C 2050 C ≡ N 2240 R2C=O 1715 RHC=O 1725 C=C 1650 C-O 1100 C-N 1000 C-C 900 C-C-C <500 C-N-O ≈500 H-C=C-H 960(反) R-Ar-H 650-900 H-C-H 1450
第三节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一、红外光谱的特征性 •二、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常见基 团吸收峰 •三、基团吸收带数据 •四、无机化合物特征红外吸收
一、红外光谱的特征性
与一定结构单元相联系的、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化学键 振动频率——基团特征频率(特征峰); 例: 2800 ∼ 3000 cm-1 —CH3 特征峰; 1600 ∼ 1850 cm-1 —C=O 特征峰; 基团所处化学环境不同,特征峰出现位置变化: —CH2—CO—CH2— —CH2—CO—O— —CH2—CO—NH— 1715 cm-1 1735 cm-1 1680 cm-1 酮 酯 酰胺
(3)瞬间偶极矩变化大,吸收峰强;键两端原子电负性相 差越大(极性越大),吸收峰越强; 例2 CO2分子
变化
(4)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基 频峰; (5)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产生一个弱的吸收峰, 泛频峰;
三、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其性质有关,还受分子的内部
二、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常见基团吸收峰
1. X—H伸缩振动区(4000 ∼
(1)—O—H
2500 cm-1 )
3650 ∼ 3200 cm-1 确定 醇,酚,酸
在非极性溶剂中,浓度较小(稀溶液)时,峰形尖锐,强 吸收;当浓度较大时,发生缔合作用,峰形较宽。
(2)饱和碳原子上的—C—H
—CH3 —CH2— —C—H 2960 cm-1 2870 cm-1 2930 cm-1 2850 cm-1 2890 cm-1 反对称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反对称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弱吸收
变形振动 亚甲基
2.峰位、峰数与峰强
(1)峰位 化学键的力常数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
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 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例1 水分子
(2)峰数 无红外吸收。
峰数与分子自由度有关。无瞬间偶基距变化时,
简正振动与自由度
吸收红外时,多原子分子中各原子按某一频率作简谐或非简 谐振动,这种基本振动称为简正振动。 每一简正振动对应简正振动频率。
三、基团吸收 带数据
指 纹 吸 变 收 带 动 振 形 振 动
常见基团的红外吸收带
=C-H O-H C-H C≡C C=C C-C,C-N,C-O C=O N-O N-N C-F C=N C-H,N-H,O-H 3500 3000 特征区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指纹区 C-X
3000 cm-1 以下
(3)不饱和碳原子上的=C—H(≡ C—H )
苯环上的C—H =C—H ≡ C—H 3030 cm-1 3010 cm-1 3300 cm-1
3000 cm-1 以上
2.双键伸缩振动区(1500 ∼ 1900 cm-1 )
(1) RC=CR’ 1620 ∼ 1680 cm-1 强度弱, R=R’(对称)时,无红外活性。 (2)单核芳烃 的C=C键伸缩振动(1626 ∼ 1650 cm-1 ) 苯衍生物在 1650 ∼ 2000 cm-1 出现 C-H和C=C键的 面内变形振动的 泛频吸收(强度 弱),可用来判 断取代基位置。
简正振动数目,即自由度,用原子在三维空间中相对坐标位 置确定,即3N-6(线性分子3N-5),但并非每个简正振 动都有红外吸收,这是因为简并的存在和选律。 选律:实际和量子理论证明只有能引起瞬间偶极矩变化的简 正振动才有红外活性。 (只有能引起极化律变化的才有拉曼活性) 即:从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对称性可推断分子中有多少简 正振动,有多少简并振动,从而推断哪些有红外、拉曼活性。 反之,从强谱线数可推断分子对称类型,弱谱使问题复杂化
子云分布变化,改变键的力常数,导致谱峰红移或蓝移。吸电子基团使 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蓝移)
R-COR
νC=0 1715cm-1
; ;
R-COH νC=0 1730cm -1 ; R-COF νC=0 1920cm-1 ;
O-H(氢键) S-H P-H
N-H
C≡N
四、无机化合物的特征红外吸收
内振动: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时产生的振动是分子内发生的。 外振动:单原子离子、多原子离子或中性分子组成晶体时产 生的晶格振动,一般低于400cm-1,是特征的,在远红外区。 离子晶体质点带电,所以晶格振动偶极矩变化大,吸收峰强。 红外一般不能区分结晶水、吸附水和配位水。
(2)空间效应
环张力;共轭键的空间位阻;偶极场效应
C
C
环张力增大导致环内键削弱,而环上键增强
1576cm
-1
C H2 C H2 C H2 C H2
1781cm
-1
1678cm -1 1657cm
-1
1611cm -1 1644cm
-1
1651cm -1
(3) 氢键效应
氢键(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对峰位、峰强产 生极明显影响,使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R-COCl νC=0 1800cm-1 R-CONH2 νC=0 1928cm-1
b.共轭效应(π-π共轭效应)
O O H3C C CH3 C CH3
O C CH3
O C
1715 cm -1 1685 cm -1
1685 cm -1
1660 cm -1
分子中存在多个π键,耦合成大π键引起π -π共轭,电子云密度平均化, 双键略伸长单键略缩短,双键特征吸收谱峰红移。
4. X-Y伸缩,X-H 变形振动区 <1500 cm-1
指纹区(1500 ∼ 650 cm-1 ) ,较复杂。 C-H,N-H的变形振动; C-O,C-X的伸缩振动; C-C骨架振动等。精细结构的区分。
特 征 吸 收 带 ( 伸 缩 振 动 ) 键 学 化 氢 含
分子的指纹,广泛应用于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研究 谱带位置、强度、形状确定分子空间构型、化学键力 常数、键长、键角 定量:特征峰的强度
1.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满足两个条件: (1) 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 有瞬间偶极矩变化。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变 化,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 外活性。 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变 化,红外活性。 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中的作用 示意图
表 某些键的伸缩力常数(毫达因/埃)
键类型: 力常数: 峰位:
—C≡C — > —C =C — > —C — C — 15 ∼ 17 9.5 ∼ 9.9 4.5 ∼ 5.6 4.5µm 6.0 µm 7.0 µm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 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例题: 由表中查知C=C键的k=9.5 ∼ 9.9 ,令其为9.6, 计算波数值
1 v= = λ 2πc
1
k
µ
= 1307
k
µ
9. 6 = 1307 = 1650cm −1 12 / 2
正己烯中C=C键伸缩振动频率实测值为1652 cm-1
二、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1.两类基本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 亚甲基:
(3)C=O (1850 ∼ 1600 cm-1 ) 碳氧双键的特征峰,强度大,峰尖锐。
3.叁键(C ≡C)伸缩振动区(2500 ∼1900 cm-1 )
(1)RC ≡CH (2100 ∼ 2140 cm-1 ) RC ≡CR’ (2190 ∼ 2260 cm-1 ) R=R’ 时,无红外活性 (2)RC ≡N (2100 ∼ 2140 cm-1 ) 非共轭 2240 ∼ 2260 cm-1 共轭 2220 ∼ 2230 cm-1
O R
H NH R
C=O 伸缩 N-H 伸缩 N-H变形
游离 1690 氢键 1650 3500 3400
1620-1590
HN H O
H O O C H 3C O- H
伸缩
1650-1620
OCH 2835
3
HO 3 7 0 5 -3 1 2 5
第二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
•一、仪器类型与结构 •二、制样方法 •三、联用技术
3) 固体:
②压片法(碱金属卤化物、聚四氟乙烯等) ③薄膜法
4)无损测试——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法直接测, 适合于材料表面化学研究
三、联用技术
GC/FTIR(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 LC/FTIR(液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 PAS/FTIR(光声红外光谱) MIC/FTIR(显微红外光谱)——微量及微区分析
一、仪器类型与结构
色散型 干涉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0000-10cm-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结构框图
干涉仪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器 光源 计算机 绘图仪
干涉图
FTS
光谱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图
迈克尔干涉仪工作原理图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制样方法
1)气体——气体池(高温、高压池等) 2)液体: ①液膜法——难挥发液体(bp>80°C) ②溶液法——液体池 溶剂: CCl4 ,CS2常用。 ①研糊法(液体石腊法、氟化煤油法等)
特征吸收(cm-1) 金属氧化物 SiO2(无定型) ~1100(宽、强),800(弱),470 Al2O3 TiO2 ZnO Fe2O3 900~400(双宽峰、分辨不好) 750 ~550(双宽峰) 550 ~400(三个吸收带、分辨不好) 700 ~500(三个吸收带)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第一节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 一、概述 • 二、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 三、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
一、概述
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图: 纵坐标为吸收强度, 横坐标为波长λ ( μm ) 和波数1/λ 单位:cm-1 可以用峰数,峰位, 峰形,峰强来描述。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基团频率出现的范围:4000 ∼ 670 cm-1 依据基团的振动形式,分为四个区: (1) 4000 ∼ 2500 cm-1 X—H伸缩振动区(X:O,N,C,S,P等) (2) 2500 ∼ 1900 cm-1 三键,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 (3) 1900 ∼ 1500 cm-1 O-H, N-H,双键伸 缩振动区 (4) 1500 ∼ 670 cm-1 X—Y伸缩(除H外) X—H变形振动区
键 双 键 伸 缩 三 氢 和 饱 氢 和 饱 不 氢 泼 活
基团吸收带数据
O-H 3630 N-H 3350 P-H 2400 S-H 2570 ≡ C-H 3330 Ar-H 3060 =C-H 3020 -CH3 2960,2870 CH2 2926,2853 -CH 2890 C ≡ C 2050 C ≡ N 2240 R2C=O 1715 RHC=O 1725 C=C 1650 C-O 1100 C-N 1000 C-C 900 C-C-C <500 C-N-O ≈500 H-C=C-H 960(反) R-Ar-H 650-900 H-C-H 1450
第三节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一、红外光谱的特征性 •二、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常见基 团吸收峰 •三、基团吸收带数据 •四、无机化合物特征红外吸收
一、红外光谱的特征性
与一定结构单元相联系的、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化学键 振动频率——基团特征频率(特征峰); 例: 2800 ∼ 3000 cm-1 —CH3 特征峰; 1600 ∼ 1850 cm-1 —C=O 特征峰; 基团所处化学环境不同,特征峰出现位置变化: —CH2—CO—CH2— —CH2—CO—O— —CH2—CO—NH— 1715 cm-1 1735 cm-1 1680 cm-1 酮 酯 酰胺
(3)瞬间偶极矩变化大,吸收峰强;键两端原子电负性相 差越大(极性越大),吸收峰越强; 例2 CO2分子
变化
(4)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基 频峰; (5)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产生一个弱的吸收峰, 泛频峰;
三、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其性质有关,还受分子的内部
二、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常见基团吸收峰
1. X—H伸缩振动区(4000 ∼
(1)—O—H
2500 cm-1 )
3650 ∼ 3200 cm-1 确定 醇,酚,酸
在非极性溶剂中,浓度较小(稀溶液)时,峰形尖锐,强 吸收;当浓度较大时,发生缔合作用,峰形较宽。
(2)饱和碳原子上的—C—H
—CH3 —CH2— —C—H 2960 cm-1 2870 cm-1 2930 cm-1 2850 cm-1 2890 cm-1 反对称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反对称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弱吸收
变形振动 亚甲基
2.峰位、峰数与峰强
(1)峰位 化学键的力常数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
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 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例1 水分子
(2)峰数 无红外吸收。
峰数与分子自由度有关。无瞬间偶基距变化时,
简正振动与自由度
吸收红外时,多原子分子中各原子按某一频率作简谐或非简 谐振动,这种基本振动称为简正振动。 每一简正振动对应简正振动频率。
三、基团吸收 带数据
指 纹 吸 变 收 带 动 振 形 振 动
常见基团的红外吸收带
=C-H O-H C-H C≡C C=C C-C,C-N,C-O C=O N-O N-N C-F C=N C-H,N-H,O-H 3500 3000 特征区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指纹区 C-X
3000 cm-1 以下
(3)不饱和碳原子上的=C—H(≡ C—H )
苯环上的C—H =C—H ≡ C—H 3030 cm-1 3010 cm-1 3300 cm-1
3000 cm-1 以上
2.双键伸缩振动区(1500 ∼ 1900 cm-1 )
(1) RC=CR’ 1620 ∼ 1680 cm-1 强度弱, R=R’(对称)时,无红外活性。 (2)单核芳烃 的C=C键伸缩振动(1626 ∼ 1650 cm-1 ) 苯衍生物在 1650 ∼ 2000 cm-1 出现 C-H和C=C键的 面内变形振动的 泛频吸收(强度 弱),可用来判 断取代基位置。
简正振动数目,即自由度,用原子在三维空间中相对坐标位 置确定,即3N-6(线性分子3N-5),但并非每个简正振 动都有红外吸收,这是因为简并的存在和选律。 选律:实际和量子理论证明只有能引起瞬间偶极矩变化的简 正振动才有红外活性。 (只有能引起极化律变化的才有拉曼活性) 即:从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对称性可推断分子中有多少简 正振动,有多少简并振动,从而推断哪些有红外、拉曼活性。 反之,从强谱线数可推断分子对称类型,弱谱使问题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