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到场所:景观设计实践的几个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区域到场所:景观设计实践的几个案例

2006年1月5日出版:《建筑创作》2003(7):70-80 作者:俞孔坚凌世红李向华刘亦昕等浏览: 4900

基于对景观及景观设计的理解,"土人景观"多年来在不同尺度上的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包括区域与新城镇,城市中心与街区,校园与科技园,居住社区,康体休闲地,风景区与保护地,生态基础设施,城市公园与绿地,场所与环境艺术,内容包括总体景观战略规划、总体空间规划,场地方案设计,场地施工设计等各个方面。同时将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在不同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之中。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1、区域与新城镇景观规划案例:杭州钱塘新城概念规划

2、城市中心与街区设计案例:济南共青团团路广场设计

3、场所与环境艺术:都江堰广场(全国竞赛获奖和中标)

4、城市公园与绿地:中山歧江公园案例

杭州钱塘新城概念规划

1.规划目标与指导思想——21世纪的滨江新城

(1)规划目标与定位:21世纪的滨江新城

一个生态的城市——强调高效、节约、人与自然共生,维护自然过程与格局;

一个感性的城市——强调亲人、宜人、人的尺度、人的体验;

一个有内涵的城市——延续历史文脉,富于地方特色,显现场所精神;

一个生活的城市——方便、舒适、安全、健康;

一个旅游的城市——迷人的景色、崭新的风貌、富有特色的体验。

(2)本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为实现规划目标,本规划强调以下几大理论和指导思想:

①后工业时代的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天地——人——神的和谐

强调自然、生物、现代人的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和谐。设计遵从自然,遵从文化。将大地景观格局与城市的整体布局相结合,将自然生态系统及多种生物引入人居环境,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地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有机结合。

②新城市主义的规划主线——强调社区的回归与可持续的城市

避免工业化国家已走过的老路,吸取郊区化和汽车化城市的教训,强调以方便。高效节约和舒适为特点的社区化城市有机结构,发展步行及公交系统,提倡节约化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强调生活——工作——娱乐的有机性.

③景观现象学的模式——强调场所精神,人的体验

吸取形式主义“城市美化”运动的教训,避免空洞的城市形式美化设计,强调场所精神的挖掘,为人的体验而设计。

④景观生态途径——强调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维护场地内山水格局及生命系统的有机整体性.通过绿色廊道及蓝色通道,形成完整的景观生态格局。2.规划前期分析

(1)历史及文化过程

与水的过程及陆地的形成过程相适应,从西湖的形成,到杭州城市的扩张,都呈同心弧形式,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扩展,西湖是这些同心弧年轮圈的圆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钱江新城是历史的延续和必然,顺承了一条千百年来的历史文脉。以凤凰山为靠山,面临钱塘江的南宋古城遗址,以及目前残遗的历史古迹,包括白塔、六和塔、八卦田等都为新城区提供了宝贵的景观资源,应着重保护并充分利用,成为新城景观的有机部分。

(2)区域发展战略与“井”字形交通骨架

杭州市作为风景旅游城市的性质及对西湖的保护要求,决定了现有城市发展的局限性,因此,向钱塘江两岸发展的战略转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区域发展和大都市形成的机制来看,萧山市的发展与杭州市的扩展,最终使钱塘江两岸成为一个大都市圈的核心带,使钱塘江成为杭州湾大都市的共赏空间。南北向与杭州旧城及萧山市联系的需要及规划大桥的建设;东西向与机场及沪杭、杭甬高速公路的联系需要,使规划区内形成“井”字形交通骨架。

3.总体景观

(1)堤外生态绿洲

利用河流动力,促成堤外生态绿洲,打破防洪堤的生硬线条,还钱江以灵气。基于以下几方面的依据和考虑,本规划提出在北岸防洪堤外建设生态绿洲。

①规划区内的钱塘江为潮水和淡水交汇地段,江水携带的泥沙与海水相作用,产生大量的沉积。而北岸正是凸岸,根据河流动力学原理,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所以,北岸是一个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陆地的区域。这个过程不但解释了西湖的形成,同样也是杭州城区大面积陆地的形成机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从这个意义上讲,北岸,特别是复兴桥至钱江二桥一段,具有形成河岸沙洲的动力基础。

②现有防洪堤具有防止五百年一遇洪水的能力,但却形成一堵僵硬、缺乏生机的高墙,不但将人与水分开,也将自然生态过程隔断。为此本规划提出在保留原防洪堤的情况下,在堤外河道内保护和促进河滩绿洲的形成。

③宽阔的钱江水面完全允许这样绿洲的存在。数十米至百米宽的绿洲不会妨碍航道及洪水的排泄。具体做法包括用最少的人工措施,如在上游做堰和护堤,促进泥沙的沉淀过程,形成一个从防洪堤伸入江心的斜坡沙滩。在这一宽达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沙滩上,形成一系列由陆生到沼生再到水生的以及从淡水到咸水的生物群落,它们分别与潮水的周期性、江水的季节性,及不同汛期的洪水干扰相适应,它将是多种生物,特别是鸟类的栖息场所。

成为城市中不可多得的生态景观,同时为居民的郊游和休闲提供

了一个难得的场所,具有鲜明的都市与自然共生的特色。

(2)夹岸水系

引灌上游清水,形成夹岸水系景观,使之亲人、宜人。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规划提出利用和开设江南、江北的溉渠,引溉钱江上游清水,形成夹岸水系。

①增加宜人性

钱塘江江面开阔,水位变化大,与陆地高差悬殊。且因潮水作用,水质混浊,虽有大江大河之势,又有潮来潮往之动感,却令人难以亲近,可望而不可及。多了一分大自然的壮阔,却少了一分城市水系的优美和宜人。因此,若能将上游清水引入堤内,形成与钱江平行却高出钱江水面2-3m的水系、湖泊,则可使内外水体动静生辉,大小呼应。使居民远可观钱江动势,近可体验秀水之质。极大地提高新城的景观质量和生活环境。

②利用自然地形

钱江两岸现存有大量的低洼湿地和池塘,两岸还有引水灌渠,因此,完全可以用很少的投入,结合现有地形。水系,形成连通的夹江水系景观,使死水变成活水,为新城景观增色。

③平衡土方

钱江两岸地势低洼,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必然需要大量的填方,土从何来?取低处之土,垒于高处,使低处蓄水成湖,高处筑屋构房,工程上最为经济。因此,夹江水系景观的建设不但需要而且可能,可谓一举而三得。

另外,夹江水体的形成除了可引溉上游水系外,还可以在局部考虑通过闸门蓄留潮水(有近1m的水位差)和季节性洪水,使城市景观感应大自然之呼息,充满动感.

(3)三条平行走廊

基于带状多中心城市的特点,平行发展三条功能走廊。

钱塘江具有共赏空间和休闲旅游资源的价值,是新城市沿江发展形成多中心带状城市的原动力。基于这一特点,为建设一个高效、和谐、健康优美的城市,在钱江两岸分别规划三条有明确功能的走廊,即:

①外侧快速车流走廊

以交通为目的,连接城市与外围高速公路及机场。中间有绿色隔离带,两侧有宽30m以上的绿带。与原规划的干道相符,但支路出入口减少50%,出入口从原规划的每250m一个,减少到每500m一个。

②中间城市生活走廊

用专门的公交系统联系各个社区及商业区。文化区,主要满足通勤及日常生活功能。专设公交车通道,自行车车道,机动车车道,两侧为和绿地相间的步行商业走廊、与原规划道路相符,但明确其作为生活走廊的功能。

③沿江风景休闲走廊

专门用于驱车或步行的风景观光和休闲活动。流线形的观光车道,穿行于绿地与湖泊之间,钱塘江若即若离,沿江文化设施与自然风景交相辉映,“近岸无暇目,远峰更兴想”改造原规划的滨江大道,不把它作为城市交通干道。

(4)绿道及蓝道网络

以钱塘江为共赏空间,建立山——水,水——水景观联系,形成绿道及蓝道网络。

规划区内的山、水景观联系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