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 三篇
于成龙观后感
![于成龙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a332301fad6195f312ba6e6.png)
于成龙观后感于成龙观后感篇一历史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思考。
于成龙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
人们赞誉该剧虽言历史,却关现实。
历史在塑造一个优秀灵魂的同时,也在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一生为民。
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
回想着《长歌行》中那坚定而又悲怆的旋律,于成龙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间总是挥之不去。
清康熙年间,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到任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造成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的冤假错案,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
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
于成龙不顾自身安危,运用种种计谋,向驻节福建、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与骄横偏执、心理阴暗的勒春、喀林等官僚周旋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刚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于成龙再一次因政绩卓著而升任直隶巡抚,依依难舍而踌躇满志的他悄然踏上新的旅程。
于成龙以天下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
因此,他为天下大事考虑,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
他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
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
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
他全身心地想着老百姓,全身心地为着老百姓而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
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3篇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201ea083d049649b665852.png)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3篇《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1篇历史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思考。
于成龙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
人们赞誉该剧虽言历史,却关现实。
历史在塑造一个优秀灵魂的同时,也在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一生为民。
“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
”回想着《长歌行》中那坚定而又悲怆的旋律,于成龙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间总是挥之不去。
于成龙首先是一个能吏。
在电视剧中,有一个画面十分感人。
一个官吏对着于成龙说:“私开官仓是要杀头的。
”于凛然正气地说:“五马分尸也要开仓!”那种为民请命敢作敢为的气魄,让人振奋。
他乔装迷路人摸进匪徒聚集的破庙,一举端掉匪窝,真是大快人心。
他严于律己,不为富贵所动。
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
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必躬先俭朴”。
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
江南人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
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
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
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
卒后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
身为“治官之官”,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
针对各属贿赂公行,请客送礼之风,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开刀,惩一儆百。
他赴任江南,入境即“微行”访于民间,面对“州县各官病民积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状况,很快颁布了《兴利除弊约》,其中开列了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15款积弊,责令所“自今伊始”,将所开“积弊尽行痛革”。
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又制订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
《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
![《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85ac71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7.png)
《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于成龙廉吏》是一部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描绘主人公于成龙的廉洁奉公、勇于正义的精神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廉政与反腐的斗争。
观看这部电视剧,我深受启发,也有了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这部电视剧让我明白了廉政的重要性。
于成龙是一个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官员,无论面对多么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他都能坚守自己的准则。
而且,他还通过坚决打击腐败分子,净化政治环境,为百姓谋福利。
这使我认识到,廉政不仅是个人的品质问题,更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和价值追求。
只有维护廉洁政治,才能保持社会的公平公正,让国家、政府和公务员在人民心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其次,这部电视剧还让我看到了一个廉政官员的坚持与成果。
于成龙在剧中一直遭受各种打击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任何人和事动摇。
他清正廉洁,勇于直面腐败问题,敢于揭露真相,最终成功地维护了正义和法律。
通过观看他的故事,我认识到成为一名廉洁官员并不容易,但只要心怀正义和真理,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此外,剧中的于成龙还展现了一个官员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一个廉政官员,他不仅要守住自己的廉洁底线,还要尽职尽责地为百姓服务。
他帮助群众解决疾苦,反映民间疾苦,代表最底层的人民发声,成为人民的守护者和代言人。
通过观看这一点,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公务员,不仅要有一颗廉洁的心,更要有一份为民服务的情怀和担当,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的福祉负责。
最后,观看《于成龙廉吏》让我认识到廉政与反腐斗争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各级政府和公务员要时刻保持警惕,高度重视廉洁政治建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这需要从政府机构的改革、政务公开、职业道德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廉洁风气和良好作风,确保政治清明、廉洁高效。
总之,观看《于成龙廉吏》让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廉政与反腐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公民,我要时刻保持对廉政的关注,支持反腐斗争,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腐败行为。
精选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于成龙》观后感精选
![精选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于成龙》观后感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bb36bbb6bd97f192379e95e.png)
【心得体会】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于成龙》观后感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于成龙》观后感精选于成龙是个大器晚成的人,但是于成龙身上的优点至今仍然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
于成龙在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曾经参加过乡试并中副榜贡生,副榜贡生相当于备取生,不算中举,所以于成龙始终在参加科举考试,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经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
于成龙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刚到罗城县花自己俸禄为百姓买的耕地牛,不仅如此于成龙能任事,敢担当,短短几年时间,他将一个荒凉偏远,盗匪横行名不聊生的罗城县治理的风生水起,政绩过人,这就是于成龙仕途的起点,虽然起点极低,但是于成龙从没抱怨,而是一直做着自己该做的事,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于成龙》观后感精选做实事就是于成龙的一个很大的优点,其实于成龙的成功不仅仅是自己的能力,厚积而薄发,其实跟当时的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首先于成龙出生比较低,出生在农村,多次科举都没有被提名,最后可以说最高学历也就是副榜贡生,45岁开始正式走上仕途也是因为当时社会动荡严重缺官,所以当时已经45岁的于成龙入京参加选官。
按照当时的惯例,吏部负责官员把相关职位写成签条并密封,让候选者随机抽取,职位好坏,全凭运气。
当时就是抽了个被人认为是下下签的罗成知县。
其实我觉得是于成龙运气好而不是运气差,如果要是抽到了别的地方也不可能进步的那么快,到了罗城所做的事情都是大事。
于成龙在事业上可以说是如履平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于成龙的仕途发展的相当迅速,为官仅仅23年就从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一直到了两江总督、兵部尚书。
这不仅和于成龙自身的能力有关,当时康熙皇帝可是一代明君,能知人善用赏罚分明,大清王朝就是在康熙在位时真正的开始,而且于成龙遇到的上司都是很出色的上司,都很看重于成龙,于成龙的仕途发展虽然很难以置信,但是却是有目共睹的,因为从来没有一个连科举都考不上人居然能做到两江总督和兵部尚书,于成龙的发展也和他的老师有很大关系,他的老师也是他的岳父,他的老师一直在教导他如何做官,如何为人民服务,所以于成龙的仕途发展和他的老是有很大的关系。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2)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2)](https://img.taocdn.com/s3/m/fe2c1c2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b.png)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2)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执、心理阴暗的勒春、喀林等官僚周旋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刚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于成龙再一次因政绩卓著而升任直隶巡抚,依依难舍而踌躇满志的他悄然踏上新的旅程。
于成龙以天下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
因此,他为天下大事考虑,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
他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
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
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
他全身心地想着老百姓,全身心地为着老百姓而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
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
这正是《廉吏于成龙》一剧作为劝世之作的成功之所在。
在今天以民为先,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一位党的干部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警示。
观念激荡, 需常洗心灵之垢;物欲诱-惑, 应常敲警世之钟。
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念多样的今天,反腐倡廉不仅需要有的保障,同时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支撑。
这就是营造一个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时代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勤廉、和-谐的价值观。
世界上有一种宝贵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影响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
赢得了它,执政党就有了优势和资本;失去了它,执政党就濒临危险的境地。
这就是民心。
古人云,天下大势,常系民心。
老百姓何以喜欢于成龙这一廉吏形象,根本原因在于此。
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
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
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
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个为官者,是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还是贪赃枉法、滥用职权;是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还是纸醉金迷、低级趣味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关系政权的声誉和形象,关系民心的凝聚和背离。
《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
![《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6ae30d9d5bbfd0a79567386.png)
《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近期,支部组织去于成龙故居学习,经过参观、交流使我感触很深,颇受教育。
于成龙是清朝乾隆年间天下第一廉吏,他为官几十载,一贫如洗,两袖清风,为官不图财,知足常乐,始终保持着为官廉洁的高风亮节。
他以关爱平民百姓为已任,为解百姓生活之难,慷慨解囊,洒尽自己一生的为官奉禄,资助穷人。
尤其是他身为地方父母官,不顾丢官杀头之风险,为民作主鸣不平,敢于直谏,刚正不阿,深得百姓的称赞和拥戴,令世人敬佩。
从廉吏于成龙的身上,结合工作实际,我感悟到了以下几点:一、牢固树立共产主义思想,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目标。
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学习,可以充实一个人的内涵,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一个人在现今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才能去努力学习,才具备了要去学习的动力,才可以发自内心学习;有了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够很好的学习;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够坚持不懈的学习。
只有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力的提高为创新提供源泉,不断飞跃,不断发展。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习的速度要大于知识变更的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拓宽自己的思路,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改变自己的主观认识,辨证、全面的看待问题,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和抱负,用真心渴望实现的目标来激励自己,转变思想观念,发挥自我才能、创建美好人生,最终促进企业发展。
三、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于成龙是“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在他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为“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清正廉洁的品质,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在于成龙故居,通过细读于成龙生平经历,观察一件件实物,学习于成龙被称作“于半鸭”、“于青菜”的廉政事迹,切实领略到于成龙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廉政本色,体会到了他高风亮节的高贵品格,今后要向于成龙学习为国效力的忠诚、革弊立新的气概和勤政为民的正气,为山西高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模板
![2024年《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2eda82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9.png)
2024年《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模板标题:《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一、引言《于成龙廉吏》是一部以于成龙为主人公的电视剧,通过讲述于成龙在担任廉吏期间的故事,展现了他坚持廉洁、无私无畏的品质和为人民谋福祉的精神风貌。
该剧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在观看剧集的过程中,我不仅体验到了剧情的感人之处,更是从中汲取到了宝贵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二、剧集内容回顾《于成龙廉吏》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描绘于成龙从县令到巡抚的官场生涯,展示了他勇于改革、忠于职守的品质。
剧中,于成龙面对贪污腐败的官员和黑恶势力的威胁,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私利所动,努力为民众谋福祉。
他以身作则,力保社会公平正义,最终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三、学习心得和体会1. 廉洁奉公的重要性通过观看《于成龙廉吏》,我深刻认识到廉洁奉公的重要性。
在剧中,于成龙始终怀揣着救民于水火的初心,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选择,他始终坚守廉洁的底线。
他不受贪污腐败的誓约,为人民真正做事,始终坚持正义和公平,在官场中积极改革,并推动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民众受益匪浅。
对于我来说,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这对于我们也有很大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心中的正义和正直,做到廉洁奉公,担当起社会责任。
2. 坚持真理、正义和良知《于成龙廉吏》中的于成龙不仅在对待自己的工作上坚持真理和正义,在面对贪官、黑恶势力的威胁时,他也勇于站出来维护正义,捍卫社会的良知。
他坚守良心,不为私利所动,不让自己被利益所腐蚀,始终抱持着为民众谋福祉的出发点。
在当今社会,诚实、正直和良知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人们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甚至忘记自己的良知。
但是,于成龙的事迹让我明白,做一个真正的廉吏,我们必须要坚守良知和真理,不被金钱和权力所迷惑。
3. 力求为民谋福祉《于成龙廉吏》中的于成龙始终以为民众谋福祉为己任,无私无畏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和向往的。
他在官场中积极推动改革,努力为人民争取福利和权益。
2017年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
![2017年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41d0b5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c.png)
2017年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2017年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央视《于成龙》观后感【1】历史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思考。
于成龙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
人们赞誉该剧虽言历史,却关现实。
历史在塑造一个优秀灵魂的同时,也在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一生为民。
“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
”回想着《长歌行》中那坚定而又悲怆的旋律,于成龙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间总是挥之不去。
清康熙年间,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到任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造成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的冤假错案,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
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
于成龙不顾自身安危,运用种种计谋,向驻节福建、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与骄横偏执、心理阴暗的勒春、喀林等官僚周旋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刚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于成龙再一次因政绩卓著而升任直隶巡抚,依依难舍而踌躇满志的他悄然踏上新的旅程。
于成龙以天下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
因此,他为天下大事考虑,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
他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
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
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
他全身心地想着老百姓,全身心地为着老百姓而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
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范文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2894f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61.png)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范文《廉吏于成龙》智慧地表达了中国百姓对于清廉为政的向往。
看看下面的观后感范文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篇140集的电视连续剧《于成龙》在央视一套播完了。
这是一部优秀的反腐倡廉历史剧,讲述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勤政廉洁、为民办事、为国尽忠的故事。
有时一晚连播三集,我不顾劳累也要坚持看完。
我边看边思考,于成龙一介书生,45岁才出仕,最后官至一品,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死后又得康熙加封。
他出身平民,没有背景,朝中无人,不请客送礼,不朋党营私,一生中却三次被推举为"卓异",其中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三条值得思考:一是打铁还还需自身硬。
于成龙所做之事,皆是公事、民事,没有一件是私事、亲事。
于成龙的所作所为,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他的生活俭朴到极点,长年吃素不开荤,有"于青菜"之称,像个"苦行僧"。
他不按常规出牌,经常顶撞上司甚至不执行皇帝的命令。
比如在黄州力排众议,坚持剿抚并用招安刘君孚;又如在福建公然对朝廷的禁海令表示异议不执行;更有甚者,竟然先斩后奏,惩治了朝廷的外甥、江宁大将军赫里。
所有这些,有多少人不理解,有多少人反对,有多少人参劾,但他都有惊无险。
这是为什么?个中原因主要就是他做的事都是为百姓、为国家、为江山社稷。
这也印证了那句名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正是由于他自身正、自身清、自身硬,才使他干起事来充满自信,一往无前。
二是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一个团结战斗的团队。
于成龙廉洁从政,和官场的不良风气是格格不入,每到一地都是惊心动魄,纵有天大的本事,单枪匹马也是难以成事的。
但于成龙有"福气",有一个同心同德干事的团队。
这个团队和他一样,不图名图利,不贪财爱财,甘于清贫、坚持操守。
像幕宾师爷周先生、刀笔小吏柳晋阳、神勇捕头雷翠亭、忠实管家石玉林、石玉兰兄妹等。
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
![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0fa9a3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2.png)
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廉吏于成龙》是一部描写中国古代廉政官员的电视剧,通过这部剧,我深刻体会到了廉政的重要性和廉洁的力量。
以下是对于这部剧的观后感。
《廉吏于成龙》以宋朝做背景,主要讲述了身为廉洁官员的于成龙在一个腐败的官场中,坚持正义与清廉,并通过一系列行动改变了整个官场的局面。
剧中通过于成龙与其他官员、地方豪强和平民百姓之间的斗争,展示了一个廉政官员的形象和作为。
于成龙作为剧中的主人公,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事的风格,树立了一个廉政官员的正面形象。
他以身作则,坚守原则,决不为权力和利益所动摇。
他勇敢地揭露腐败的行为,打击贪官污吏,并始终保持自己的廉洁本色。
他的行为不仅让其他官员感到震撼和敬佩,也让百姓群众对政府重建信心,他倡导的新风尚也在整个官场中蔓延开来。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于成龙和其他官员之间的博弈和斗争,这也展示了官场的残酷和复杂。
面对贪污腐败的现象,于成龙并没有退缩,而是毫不畏惧地站出来坚决对抗,他通过调查取证、引导舆论以及借助法律手段等多种方式,逐渐打破了一切的阻碍,最终使腐败官员无所遁形。
此外,在剧中也展示了于成龙与地方豪强和平民百姓之间的关系。
于成龙在处理地方发展、民生问题上始终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代表着正义和公平。
他积极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减免民粮租税等举措,受到了百姓的拥戴和尊敬。
于成龙与地方豪强的对决也反映出他对于权势和势力的抗衡,无论面对怎样的压力,他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
从这部剧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廉政官员的责任和担当。
没有廉政与清廷,官员就容易被诱惑,导致腐败、权力滥用等问题的产生。
而有了廉政官员的存在,才能保证政府的公信力和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廉政官员的行为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
于成龙在剧中的行动不仅仅改变了官场,也影响了整个社会。
廉洁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振奋人心,唤起社会的良知。
一个廉政官员的行为会激励其他官员向他看齐,也将带动更多的人行善秉公。
话剧于成龙观后感
![话剧于成龙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62936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b.png)
话剧于成龙观后感
话剧《于成龙》是一部以清朝廉吏于成龙为主角的历史题材话剧,讲述了他从中年出仕到成为两江总督的跌宕起伏又清正廉明的一生。
观看这部话剧后,我深感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险恶,同时也感受到了清正廉明的重要性和人生的意义。
在剧中,于成龙的形象非常饱满,他既有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一面,又有柔情似水、关爱百姓的一面。
他经历了从贫困到富贵的变化,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骄不躁,不受外界干扰,一直致力于为百姓福利。
这种清正廉明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
同时,这部话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险恶和官场的黑暗。
在剧中,于成龙遭遇了种种困难和打击,但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社会。
这种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险恶,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历史的背景和社会的现实。
总的来说,这部话剧让我深受启发。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于成龙这个历史人物,也让我感受到了清正廉明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它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社会的险恶和官场的黑暗,对于我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直
铭记这部话剧所传递的精神,努力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
2024年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2篇)
![2024年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81bc3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c.png)
2024年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近期,支部____去于成龙故居学习,经过参观、交流使我感触很深,颇受教育。
于成龙是清朝乾隆年间天下第一廉吏,他为官几十载,一贫如洗,两袖清风,为官不图财,知足常乐,始终保持着为官廉洁的高风亮节。
他以关爱平民百姓为已任,为解百姓生活之难,慷慨解囊,洒尽自己一生的为官奉禄,资助穷人。
尤其是他身为地方父母官,不顾丢官杀头之风险,为民作主鸣不平,敢于直谏,刚正不阿,深得百姓的称赞和拥戴,令世人敬佩。
从廉吏于成龙的身上,结合工作实际,我感悟到了以下几点:一、牢固树立____思想,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目标。
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学习,可以充实一个人的内涵,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一个人在现今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才能去努力学习,才具备了要去学习的动力,才可以发自内心学习;有了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够很好的学习;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够坚持不懈的学习。
只有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力的提高为创新提供源泉,不断飞跃,不断发展。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习的速度要大于知识变更的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拓宽自己的思路,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改变自己的主观认识,辨证、全面的看待问题,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和抱负,用真心渴望实现的目标来激励自己,转变思想观念,发挥自我才能、创建美好人生,最终促进企业发展。
三、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024年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2)《廉吏于成龙》是一部以成龙为主角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廉洁勤政的普通官员的故事。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下面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部电影展现了真正的廉洁勤政的官员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贪官污吏的消息,这让人们对官员们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doc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doc](https://img.taocdn.com/s3/m/a4062556cc7931b765ce15c3.png)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二)作者:方友近期观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于成龙》,感触颇深。
看着于成龙躹躬尽瘁,殁于任上的镜头,我的心似乎在滴血,内心呼唤着:于成龙真乃一代廉吏。
这部电视剧讲述于成龙在出仕前刻苦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修齐治平、知行合一、义不辞难为价值追求;出仕后,在23年的从政生涯中,跨越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等省区,从七品知县到封疆大吏,坚持以民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勤政爱民、勇于担当、三举卓异的从政实践,刻苦廉洁、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人格魅力,深得各地民众爱戴和各省督抚的器重,康熙帝盛赞为”古今廉吏第一”.本剧通过其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一系列生动故事,再现这位”吏者之师”的感人风范。
“于青菜”“于大胆”“于青天”这些美称并非空穴来风,他罗城治盗丶湖北平匪丶福建平冤丶直隶救灾、两江惩恶,从一个边远山陲的小小县令,一步步成长为封疆大吏,他爱民如子,勤于政务,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好品质深受百姓爱戴,赢得康熙帝最高褒奖”古今廉吏第一”.当观看于成龙与康熙帝在上书房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这一幕,感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与康熙帝简直是惺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
他告诉皇上,自己是贫苦人家出身,勤俭习以为常,还说”上有所好,下便投其好”.皇上便引用李商隐两句诗:历贤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说自己虽比不上殷周古代明君圣贤,但时时警示自己,勤政爱民,奉行节俭,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并视于成龙为知已。
看一个家族有没有希望,主要观其后代是否勤劳节俭,励精图志。
当他们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控制自己的欲望,并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让希望之光普照大地之时,便是其灿烂辉煌的美好人生。
观电视剧《于成龙》,还可体会到凡成大事者,必先历经磨难,苦其心志,强其体魄,并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永往直前的精神。
剧中再现了于成龙赴广西罗城县就任时艰难困苦的情景,和家人分别无异于一场生离死别,典卖田产一百两银子作为赴任的盘缠,如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模板
![《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ced2e2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4.png)
《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模板学习心得体会模板标题:《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一、引言在完成对《于成龙廉吏》的学习之后,我深感此书在廉政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与主人公的共同成长,我得到了许多启迪和感悟,对廉政教育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对《于成龙廉吏》进行总结和体会。
二、总结1. 故事梗概和人物角色介绍《于成龙廉吏》以于成龙为主人公,描述了他从一个平凡的县级干部成长为廉洁、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好干部的过程。
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形象鲜明,有刘北山勤于学习的精神,有沈晓蓉敢于与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勇气,有王光和等人的不良行为,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故事更加生动。
2. 廉政教育的立意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生活和工作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官场,揭示了一些干部违法乱纪、贪污受贿的现象,并通过主人公的努力,传递出了廉政教育的立意:引导干部树立廉政意识,守住廉政底线,做到廉洁从政。
3. 主题思想《于成龙廉吏》的主题思想是廉政从政,诚信为官。
通过主人公于成龙的成长经历,我们看到了廉洁从政的重要性和困难之处,也明白了只有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干部。
三、体会与感悟1. 廉政是干部的底线在《于成龙廉吏》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廉政的重要性和底线的意义。
于成龙将廉洁从政视为自己的底线,一直坚守着,这种对廉政的坚守和追求是我们每一位干部应该具有的品质。
2. 廉政需要勇气和决心书中的沈晓蓉是一位为了正义而敢于作斗争的女干部,她的勇气和决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诱惑和困难,只有具备勇气和决心,才能坚守廉政的底线。
3. 廉政是个人修养廉政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个人修养。
通过与于成龙一起成长的过程,我学到了廉政的内涵和外延,明白了廉政不仅体现在工作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 廉政是全社会的责任廉政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形象,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历史教育篇《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
![历史教育篇《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4fe30d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64.png)
历史教育篇《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一:于成龙(1617-1684年),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入仕,康熙二十三年逝于任上。
为官二十四年,廉名传天下,康熙帝曰:“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
新编历史京剧《廉吏于成龙》再现了三百多年前大清王朝被乾隆皇帝尊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在福建清明廉政,勤政爱民的感人政绩和清官形象,于成龙是后世为官者永远效仿的楷模。
舞台大幕拉开,已年逾花甲、衣饰简朴、风尘仆仆赴任福建按察使的于成龙,踏上福建城郊之地时,被一路百姓无端以通海通匪之莫须有罪名,捕之入狱,大为疑惑和不满。
他怒斥福建藩司勒春和福州绿营守备喀林的蛮横和胡作非为。
于是他上任伊始,一不拜上司、二不访官绅,三不会宾客,而一头扎进案卷堆,把臬司衙门的陈年卷宗翻个底朝。
实地勘察,亲临人满为患的四大监狱,惊骇通海通匪的巨案累及万千,造成民不聊生,农桑凋敝,田园荒芜。
于是他毅然上访权倾朝野钦命驻节福州的康亲王,请求重审重判前任臬司的定案。
终使众多冤案昭雪,大快民心。
于成龙,虽为封建社会的一吏官,但仍然有很多的东西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
最值得学习的是他为民服务的思想和廉洁的品德。
让我们在一次回顾历史上的于成龙:他有一种为国效力、为民做事的愿望。
于成龙少有大志,自幼过着耕读生活,受到较正规的儒家教育。
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
此种精神值得学习。
他能很好地体察民情,以人为本做好工作。
于成龙在福建上任伊始,就做了一件为民称颂的好事。
当时一清廷为对付台湾郑氏的抗清势力,实行了"海禁"政策。
当地统治者不顾连年兵祸,民不聊生,动辄以"通海"罪名兴起大狱,使许多沿海渔民罹难。
于成龙在审阅案卷时,发现每案被拟极刑的就达数十人或上百人之多,甚至殃及妇女孺子。
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
![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932014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8.png)
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廉吏于成龙》是中国创作的一部历史题材影片,该片以清朝时期著名廉吏于成龙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一个正直廉洁、执法公正的官员的形象。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对于于成龙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和廉政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在接下来的4500字的心得体会中,我将从剧情、角色、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电影通过生动的剧情和细腻的情节描写,成功地将于成龙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来自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受到正直诚信的熏陶。
这种家庭教育让他在成长过程中树立起了坚定的价值观,对于公正和廉洁的追求有着不懈的努力。
在电影中,他被调往边防地区任职,面对各种腐败和黑暗势力的挑战,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廉洁。
其次,电影通过塑造于成龙的形象,传递了廉政精神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于成龙在电影中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动摇。
他敢于与腐败势力斗争,敢于揭露不法行为,以自身的行动引领他人。
他的廉政精神和理想信念给了周围的人以希望和力量,也为后人树立起了榜样。
再者,电影通过于成龙的故事传递了官员的廉政责任和使命感。
于成龙在电影中始终将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责任,他始终心系百姓,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他面对的每一个案件,都是对于他的一次考验,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公正廉洁的行为,为人民争取了正义和福祉。
电影中的于成龙身体力行地将廉政责任和使命感具体化,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官员对人民的责任。
此外,电影还通过于成龙的形象揭示了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对人们进行了深刻的警示。
在剧中的延江市,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而于成龙的到来为这个地方带来了一缕阳光。
他抽丝剥茧,揭开了腐败势力的面纱,让观众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
通过于成龙的奋斗和努力,电影表达了对于腐败和黑暗的批判和不满,呼吁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起正义和法治的观念,共同营造廉洁清正的社会氛围。
最后,电影在情感层面上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1篇历史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思考。
于成龙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
人们赞誉该剧虽言历史,却关现实。
历史在塑造一个优秀灵魂的同时,也在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一生为民。
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
回想着《长歌行》中那坚定而又悲怆的旋律,于成龙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间总是挥之不去。
于成龙首先是一个能吏。
在电视剧中,有一个画面十分感人。
一个官吏对着于成龙说:私开官仓是要杀头的。
于凛然正气地说:五马分尸也要开仓!那种为民请命敢作敢为的气魄,让人振奋。
他乔装迷路人摸进匪徒聚集的破庙,一举端掉匪窝,真是大快人心。
他严于律己,不为富贵所动。
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
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必躬先俭朴。
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
江南人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
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
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
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
卒后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
身为治官之官,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
针对各属贿赂公行,请客送礼之风,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开刀,惩一儆百。
他赴任江南,入境即微行访于民间,面对州县各官病民积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状况,很快颁布了《兴利除弊约》,其中开列了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15款积弊,责令所自今伊始,将所开积弊尽行痛革。
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又制订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
方法上,他举优劾贪,宽严并济,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
康熙帝也称其宽严并济,人所难学《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2篇历史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思考。
于成龙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
人们赞誉该剧虽言历史,却关现实。
历史在塑造一个优秀灵魂的同时,也在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一生为民。
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
回想着《长歌行》中那坚定而又悲怆的旋律,于成龙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间总是挥之不去。
清康熙年间,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到任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造成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的冤假错案,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
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
于成龙不顾自身安危,运用种种计谋,向驻节福建、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与骄横偏执、心理阴暗的勒春、喀林等官僚周旋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刚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于成龙再一次因政绩卓著而升任直隶巡抚,依依难舍而踌躇满志的他悄然踏上新的旅程。
于成龙以天下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
因此,他为天下大事考虑,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
他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
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
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
他全身心地想着老百姓,全身心地为着老百姓而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
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
这正是《廉吏于成龙》一剧作为劝世之作的成功之所在。
在今天以民为先,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一位党的干部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警示。
观念激荡, 需常洗心灵之垢;物欲诱惑, 应常敲警世之钟。
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念多样的今天,反腐倡廉不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同时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支撑。
这就是营造一个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时代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勤廉、和谐的价值观。
世界上有一种宝贵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影响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
赢得了它,执政党就有了优势和资本;失去了它,执政党就濒临危险的境地。
这就是民心。
古人云,天下大势,常系民心。
老百姓何以喜欢于成龙这一廉吏形象,根本原因在于此。
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
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
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
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个为官者,是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还是贪赃枉法、滥用职权;是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还是纸醉金迷、低级趣味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关系政权的声誉和形象,关系民心的凝聚和背离。
这不能不说是戏剧电影《廉吏于成龙》给人们重要的观后感。
我们党员干部应当以廉自省,常修为民之德;以廉自律,常怀修身之心;以廉自醒,常记履职之资!我们应当将廉政思想贯穿于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牢固树立起清晰健康的核心价值观念。
饮一杯止贪治欲廉政羹做一个清香扑鼻公务人《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3篇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该剧情节跌宕,扣人心弦。
虽然十年前央视播放时也看过,但这一次看得更细,更用心,观后感慨颇深。
于成龙廉政亲民的品性,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传递着对正气的称颂和美德的褒奖,在于成龙身上集中体现了民族传统美德和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虽然三百多年过去了,时代发生了巨大变迁,但于成龙精神仍有现实意义。
于成龙生活在封建王朝官场,但他自甘淡泊,清正廉洁,不爱钱、不收受礼品、不纳妾、不住毫宅、不吃宴会,布衣粗食、节俭清苦、简朴出行、秉公办事,与老百姓忧乐与共。
在罗城六年,他布衣草鞋,把自己完全融入当地民众之中。
临别罗城,出现了百姓追送数十里,哭而还的感人情景。
他没有当官的架子,做官的排场,他心中装着百姓,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
他舍死忘生,为百姓日夜操劳,乡间问贫、田间耕作、深入匪巢、缉捉盗贼、平反冤案、救助孤儿。
他不畏权势、嫉恶如仇,严整吏治、革除积弊。
他不允许增收火耗、勒索民众、不允许馈赠上官,对官僚权贵犯法亦严惩不贷。
他自己长年忍受离母别妻抛子的生活和精神孤独,从山西老家乡下到广西罗城上任七年,随后升调湖北黄州,十多年没回过一次老家。
他老母思儿心切,叫孙子走了两月步行数千里去湖北看望他,但他整天忙于公务,儿子也只住了几天就回山西。
他两袖清风,无东西可让儿子带回去给老母和妻子。
于成龙于任上病逝,人们在他的寝室看到的只是青灯布幔,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故被康熙皇帝褒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的结果。
而作为一名法官更应有廉洁自律的毅力,因为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已铸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中熠熠生辉。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我们应该恪守不贪为宝的人生信条,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我们正处在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对人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作为一名法官,必须要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时刻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既要严格遵守司法礼仪,又要规制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节制自己的欲望。
法官的舞台不在觥筹交错的酒桌上,不在七彩斑澜的霓红灯下,也不在高谈阔论的喧嚣声中。
法官的舞台只在庄严的法庭之上,只在高悬的国徽之下,只在清脆的法槌声中于成龙为官各地,只要是符民意、顺民心、关切民生利益的事,都能做到实心实意、立说立行,心无羁绊、全力以赴,其诚心实政、为民作主的精神是以忠君爱民为核心的封建时代政治伦理为支撑的。
于成龙的官民观、政绩观以及廉政观,体现了其时代民本思想的最高境界。
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在二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无论官职大小、身处何时何地,面对何事何人,都能从真诚关心百姓、切实改善民生的强烈责任感出发,敢于直面突出矛盾,敢于触及难点热点,敢为别人所不敢为不愿为,而决不因循推诿、明哲保身,其诚心实政、勇于负责的为政态度突出鲜明,以一贯之。
作为一名法官还要学习于成龙有一颗赤诚的为民之心,并忠诚于我们从事的司法事业。
拥有情系人民的宏大心胸,法官才能正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真正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法官不是官,不能摆官样,面对普通百姓,法官应当具有平和的心态、热情的态度、宽容的性格。
应给予当事人更多的人文关怀,体现人民法官的人民性。
法官在工作中应牢固树立以当事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那样对待当事人,把人民的需求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切实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应彻底杜绝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真正把当事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努力把案件办实办快办好。
在工作中,法官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人格权,让人民群众充分沐浴到法治文明的温暖阳光。
法官应善于用法理、感情、人格、艺术的力量去做群众工作,注意用群众语言回答和处理问题,让群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听得亲切,努力提高司法的亲和力。
通过观看《一代廉吏于成龙》不仅仅止于感动,留下更多的是思考。
于成龙是封建时代的官吏,而官职越高却越能够立足本职,严于律已,不畏强权,整顿吏治,他能够甘于贫穷,志节不移,善于学习,心系百姓。
我觉得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也当以食不甘味的责任意识,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毫不松懈的工作劲头,立足本职,用我们清正廉洁的职业精神和令人信服的工作业绩,谱写法官队伍建设的新篇章,身体力行地来实践公正、廉洁、为民的人民法官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