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饵料学期末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名词解释
天然饵料: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各种水体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动植物、动植物尸体、有机碎屑和细菌繁凝体,即栖息于自然界中捕食者饵料的总称。
饵料生物:指成为饵料的生物的总称。是指在海洋、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生物。
活饵料:是指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人工培养后,以活体作为养殖对象食用的专门饵料,它们和养殖对象共同生活在一起,在水中正常生长、繁殖,是活的生物。
饵料生物的培养:
水产饵料生物:指与增养殖和渔场形成有关的饵料生物。
最高度:超过最高度时生物就不能生存
最低度:低于最低度时生物就终止生命活动
最适度:广义——指生物能正常生活的范围,狭义——指生命活动最旺盛的范围
吸收光谱:表示某种藻的各种色素对光谱吸收曲线的总和。
作用光谱:各色素所吸收的光波对光合作用发生效率的光谱。
生物因子:污染生物对培养藻类的影响和培养藻类的关系作为一种环境因子,那么该种污染生物就称为生物因子。
种:生物分类上的基本单位
品种:同一种生物个体,受环境影响会形成一些性状差异,具有各种性状差异的个体被区分开,称“品种”
单种培养:分离培养的藻种虽然只有一种,但还混杂细菌的生长。
纯种培养:分离培养的藻种,仅只有藻种一种,而且无其它生物混杂。
生殖态:由无性个体或非生殖个体向有性个体或生殖个体转变的过程。
异沙蚕体:沙蚕在产卵排精前夕,其体形发生变化,生活方式有底栖爬行转为浮游生活,这种具有生殖态的虫体称为异沙蚕体。
群浮:指性成熟时,雌雄沙蚕浮于水面。每月两次峰值,最高峰都在大潮汐来临前2-4d
婚舞:雌雄异沙蚕体相伴做卷曲状、圆形的游动,开始速度较慢,以后加快,可持续数小时,游动达高峰时,雄体先排精,雌体产卵。
简答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目的:用人工控制的方法生产更多的活饵料。意义:为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和幼体提供充足的饵料,为人类提供食粮。
饵料生物培养的基本原则:1、培养生物种的选择2、确定培养基的种类和成分3、对所生产饵料的采集方法。
作为培养饵料生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1、个体大小适合养殖动物的摄食2、在水中的运动速度和分布情况3、培养种类应营养价值高,养殖动物易消化吸收,生长和发育迅速,成活率高4、生长快、繁殖快、环境适应能力强、并且易于大量培养(广酸碱性种类、广温性种类)5、培养种类及其代谢产物必须无毒。
活饵料具有什么优点:1,、水质:一般不会影响水质,甚至克改善。2、营养:营养丰富,适合需要,且可通过筛选获得养殖对象某发育阶段营养需要的饵料效果好的生物饵料种,如螺旋藻3、大小适口:几微米到十几微米的开口饵料、人工饵料难以达到4、方便摄食: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5、嗜食性和消化:喜吃且易消化。
常见饵料生物培养方式有:
水产饵料生物的种类有哪几种(按性质和生态类群分):按生态类群分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按性质分为:动物性(轮虫、卤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植物性(光合细菌和单细胞藻类)
如何培养桡足类?
答:1、采集种虫(采回的种虫必须先进行驯化培养。在室内,先将种虫放在原生活水中生活一段时间,再移入新的培养液中,使盐度、温度、PH 等差别不能太大。)2、室内小型培养(1)饵料的供应:小球藻、扁藻、圆筛藻、三角褐指藻、酵母、原生动物、鸡粪;(2)蚤种的培养密度:1000-4000个/升。(3)容器:小型培养缸;( 4 )管理:①一般5-15 天换一次培养液,每次换水量为原水量的1/3-1/2 ,用虹吸法把容器底部残渣吸取,使培养缸中保持良好的水质。②防止菌膜的形成,每升水中加 6.5mg 抗菌素。③适当的光照条件,黑暗对繁殖有影响。自然光强1700米烛光对增殖最好,360米烛光时生长最差,低于2 米烛光会引起衰亡(日本虎斑猛水蚤)。3、大面积培养(1)土池培养:面积:300-600m2 ,深80 -100cm 。能自动灌水,泥底质平坦,不漏水,排水设备有调节水比重的装置,如培养以海水种类为主,应有淡水装置。(2)池的消毒①排水:曝晒3-5 天,平整池底,加固池堤②药物清塘:杀死敌害生物,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培养。漂白粉40-80ppm。(3)灌水和引种用80 目筛绢过滤,使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桡足类的幼体随水流入池中,成为种的来源。(4)施肥:培养绿藻作为桡足类的饵料(公斤/亩)、绿肥600-750 +牛粪300-400、人尿150-200 +硫酸铵1.5-2、施肥后4-5 天浮游植物大量生长,桡足类也开始大量繁殖,每隔10-15 天追肥一次,保证世代连续培养。(5)日常管理①检查生长和繁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②控制池中藻类的生长透明度在35 ~40cm 之间表示浮游植物数量适中,大于50cm 时表示浮游植物数量不足,小于35cm 说明浮游植物过量。
③控制水位正常水位应保持在80-100cm ,有良好的水质,如果用海水培养,应加入淡水调节比重,尤其在温度高时,水分蒸发,盐度增加,就必须加水调节。( 6 )采收:①工具规格手抄网网口的直径为30cm ,深30cm ,平底网目XX10-12 号(孔径0.137-0.108mm ) ,采收幼体GG54-64 号(孔径0. 309-0 .262mm)采收成体。②采收:每天1-2次,数量视情况而定。据日本古贺文洋报道,1公顷,水深20cm ,每毫升水中增殖1个,那就可以生产20亿个桡足类,若采收5% ,就有1亿个桡足类被利用,如果每尾仔鱼食200个/天,那么就可以喂50万尾仔鱼。
作为培养对象的桡足类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1、在不同的大小水体中可成为优势种(细巧华哲水蚤)2、质量高,食物链短的滤食种类;3、繁殖率高,产卵量大,排卵快次数多,生长发育迅速(2周即可产卵);4、能高密度培养:1000ml的玻璃缸中可培养2-5万个;5、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如猛水蚤在低温(-0.5)-2.5℃,经过30小时后,在9-10℃的水中能恢复正常。
桡足类代替轮虫作为饵料具有什么意义?
答:个体大,可代替小型的浮游动物,节省饵料。卤虫的卵重2-3 微克,卤虫无节幼体10微克/个。卤虫无节幼体为轮虫的3倍,则轮虫重量为3.3微克/个。剑水蚤体重为轮虫的50 倍,则剑水蚤为165微克重/个。枝角类体重为0.1毫克/个=10个卤虫无节幼体=50个卤虫卵。如真鲷仔鱼用轮虫喂:(轮虫个/日)体长:7mm-500个/日、8mm-1000个/日、10mm-2000个/日;用剑水蚤代替轮虫,则10mm 长真鲷每天可省400个轮虫(节省1/30-1/80 ) ,但不能把轮虫与剑水蚤单独换算。
阐述水蚯蚓的繁殖方法?
答: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交配。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如何收集蚓茧和进行孵化?
答:采集卵茧:选择环带透明的虫体放在带或不带土的培养皿中,然后放在盛水的培养缸中,水温25-30℃,平均每条蚯蚓10天可排出4-5 个卵茧。每天要检查水温和排出的蚓茧。卵茧的人工孵化:将一个蚓茧放入有2-3ml水的黑色胶木盖内,上面盖一层蓝色的绸子,置于通风避光处,水温25-30℃,25天即可孵出(14-21.5℃,28天才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