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黄鹤楼送别》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文《黄鹤楼送别》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课文《黄鹤楼送别》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文包诗的形式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诗

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

故事情境发展情感的好课文。

设计思路:

文包诗《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教材中较特殊的一篇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认为宜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诗文对照,理解诗词意思

采用诗文对照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意。

二、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

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情感的发展。通过朗诵古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

进而达到感情上的共鸣。

三、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习本文,采用朗读的方法应为:个别读、小组读、悟读、感情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读的同时,

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读懂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情景。小组合作,自读感悟,表演,创设情境,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感悟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再现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放松心境,准备上课

二、吟诵诗歌,做好衔接

指名背诵有关送别的诗篇。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送别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送别的情境中,为学习新课做好衔接。)

三、回味生活,再现情景。

在《长亭送别》的音乐声中,学生回顾生活中与亲人、朋友离别的情景,适时导入新课。

四、读诗导入,揭题设疑

⒈人生自古伤离别。杨柳依依,长江岸边,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其中夹杂着多少无奈。刚才大家吟诵了不少有关送别的诗歌,下面我们就来看这一首由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自读古诗,试说诗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指名交流。

5、谈话激趣:学贵有疑。让我们打开课文,它文中包诗,对这

首诗作了较好的扩展和阐释,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

师讲,同学们自己就明白了。

6、(媒体出示课题)黄鹤楼送别,读题质疑谁与谁送别?什么

时候?怎样送别?黄鹤楼在哪儿?

7、(媒体播放录象)黄鹤楼的简介。过渡:那么在这俯临长江、飞檐临空的黄鹤楼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

答案吧!

(设计意图:录像中长江岸边、黄鹤楼上、烟花三月,景色优美学生多感官参与,初步感知:谁与谁送别?什么时候?怎样送别?黄鹤楼在哪儿?)

五、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多媒体出示)

1)、选择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认真读课文,遇到你喜欢读的或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弄明白课文写了谁与谁在哪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交流,板书(李白孟浩然)

4、(多媒体出示第一小节):范读,(画面显示)。

5、(多媒体突出)饯行,齐读,联系生活,说说饯行的意思。

六、精读课文,引导探究。

1、过渡:在这大好的季节里,景色美如画,可李白却要为好友孟浩然饯行,他们是怎样挥洒满腔的离别情的呢?让我们进一步研读,到课文中去领略和感受吧!

2、(多媒体出示)

1)、仔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他们此时的心情可以从文中哪些语词感受到?用线划出;

2)、与同桌一起品读所划的语词,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研读课文,品位语言。

4、交流探讨,适时评价。

师: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

学生交流(板书

:依依惜别之情),根据回答点击,(多媒体相应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

⑶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继续谈朗读体会

⒈(多媒体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⑴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⑷交流。(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⑸指导朗读。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⒉根据回答再(出示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